由世界著名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 ,目前已被视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本人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之后发现,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仍习惯于上课不停的做笔记,到做作业时,同笔记上的内容进行对照,即上课老师讲的越多,覆盖面越广,则学生会的就越多。但是一旦脱离了老师,遇上一些富有拓展性或是研究型的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了,于是放弃者居多。这一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在系统知识的运用能力上还比较欠缺;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还不够积极。因此如何从这样的一种现状中摆脱出来,需要教师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
一、理论基础
弗赖登塔尔关于“再创造”的论述内容相当丰富,他认为:
1)数学是最容易创造的一种学科。它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出很多俱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或是“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和各种定律。
2)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特点重新创造数学知识。个人学习数学的进程和数学发展的历史有着相似之处。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3)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因而可达到不同的水平。这里“数学现实”是指客观现实与人们的数学认识的总体。
4)“再创造”应当贯穿数学教育的全过程。数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自由发展。
二、实践过程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依照弗赖登塔尔这一论点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主要是在概念教学各拓展性课程教学上),并获得了些相关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尚未解决,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摆脱讲述式的教学方式,也不需要让学生背诵概念当一个新知识是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教学现实”建构形成的,那么教师无需过多的讲解学生也可以理解掌握。教师要做的则是提供给学生足够丰富的材料,以便让他们从中发现某些规律降性质,进行总结,形成科学且正确的观点;另外帮助他们将其发现的规律和性质提升为数学知识,并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能力也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请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蕴含着什么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告诉老师。学生的回答可能仍然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严谨规范的程度,他们往往会说:在 x 取-3和3时的函数值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或者更好的一点的论断是: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相等或也互为相反数。此时需要教室帮助学生将其结论符号化、数学化。 另外,在进行一些运算法则的教学时,也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不要一味的告诉学生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其实这些法则学生并不会把他们一一的背诵出来,在做题时也不会事先考虑下一步运算中用到哪一条运算法则,而是全凭习以为常的反应,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没有必要去一条一条的讲解,而是应当把重点放在法则的形成上。比如:在两个函数做和运算或积运算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完全不同于课本的方式,将运算法则转变成了让同学们自己去构造已知两个函数和函数和积函数。有许多学生构造出来的函数同教材中“和函数”的形式完全不同,有的当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构造出的函数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不乏是一次不错的创新,利用这一机会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发挥其聪明才智,在此基础上或在其他方面进行探索。可以说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如何做学问的方法,一举两得。
在基础概念掌握的基础上,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在这方面也可以充分体现“再创造”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掌握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蕴含在大量实例中的一些简单的方法,这样就无需每次均用定义来进行判断,毫无创新意识。这些论点相当简便,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处理,只是学生描述的时候却会忽视一些前提条件,此时需要教室进行指点,将其语言数学化、规范化。又比如,在讲函数增减性的时候,同样可以适当的拓展一些复合函数增减性判断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与前者相类似的手法。
三、经验与不足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在“再创造”的教学方法上笔者只是做了小小的尝试。两个班级的学生对于教室采用此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可塑性是较强的;大部分学生在投入探索,讨论时的积极性表现得较高,因此,课堂教学气氛相对较为活跃。总结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可以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在用“再创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趋近于平等,大家在一起讨论,尤其是当学生有某些比较新颖的想法时,教师也应当积极的参与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共同创造的快乐。
2、“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应当在适当的环境下使用。尽管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已有的“数学现实”上进行“再创在”,但是知识的积累还不充分时学生能够进行再创造的可能性较小,此外进行再创造的意义也不大。
3、“再创造”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一旦被激发,其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中可能会发生教室意想不到的结论产生,为此教师要做的就会比运用讲授法教学更仔细,要有遇见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能力。
4、“再创造”的教学 方法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只有学生积极的加入讨论,发现任何一点规律或有任何一点想法,他们都会很乐意的告诉其他同学和老师,从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的加以肯定或提出改进意见。
当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比如:、
1)“再创造”教学方式的短期效应还不明显,能否通过改进教学方案来促进它的效果?
2)“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更是困难重重,教室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
3)要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也是一个比较困难处理的问题。
4)教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多少带了一些主观意识,可能会对某些学生的思维造成无意识的倾向性指导,如何改善,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的客观和科学。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