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舞蹈《安息吧,妒火》是我的三人舞习作。通过舞者幽默的表演,描述了恶魔因为妒忌之心而杀害美丽女子的故事。舞蹈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嫉恨别人,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好的。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体现在构思的幽默与浪漫,编舞中音乐的“卡农”技法运用以及舞美的道具设置等使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在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诸方面呈现出值得思考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中的哲理;编舞手段;人物心理刻画
引言
《安息吧,妒火》为我们描述一个偶然破棺而出的恶魔死未瞑目,仍留恋生前未得到的东西,于是由羡慕生嫉妒,最终加害于人间无辜善良的美女,她破坏了美好的东西,导致自己再次被封印的故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舞蹈演绎,在欣赏到幽默与浪漫的舞蹈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舞蹈内含哲理的深刻魅力。
之所以选择《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进行分析,是因为舞蹈表演出的情节幽默而浪漫,它反映了当今的一些丑陋的社会现象:虚荣心、嫉妒心、欲望膨胀的贪婪之心等等。作者借用舞蹈,大胆想象,杜撰了一出阴阳两界人鬼对话的幽默而浪漫的舞蹈,它透视了那些现实中不健康的人间变态心理,看是幽默浪漫,甚至有些荒诞,却是饱含哲理。舞蹈寓教于乐的积极意义在本作品中有深刻的体现。—另一个原因在于,目前在舞蹈界的研究中,关于这类舞蹈作品的创作与评论较少,因此这也是本文进行探索与研究的用心所在。本文通过对《安息吧,妒火》这个舞蹈表演的分析,在探讨在这部舞蹈反映出的社会现象的同时,对舞蹈演员的角色塑造、表演技巧,对音乐的理解与简单的道具运用来体现舞蹈表演形式风格也进行了研究。所以本文选择《安息吧,妒火》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理论的研究为该舞蹈在内容与形式中所蕴含的审美功能与社会功能总结出创作与表演的心得,或许能成为将来创作的经验借鉴。
一、《安息吧,妒火》舞蹈简介
《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主要的内容在于告诉我们:不要去嫉羡别人所拥有的东西,自己拥有的才是最好的。
整个舞蹈作品的内容情节通过仁慈神父的仁慈目光展开,在神父的仁慈之下,由于一时大意使得一个沉睡了千年的恶魔破棺材而出。恶魔在人间游荡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十分善良美丽的女子,女子身上所散发出的美好气质让恶魔心生艳羡,于是恶魔也仿效姑娘的样子,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姑娘一样美丽。但是由于恶魔天生丑陋,因此在效仿姑娘的过程中,不管恶魔怎么努力都始终学不像姑娘的样子。所以恶魔一气之下,心中的恶魔本质开始爆发出来,怨恨与嫉妒的冲动之下,使恶魔将怒火发泄到了姑娘身上。而恶魔对姑娘的报复也就由此展开。最终,在恶魔的作祟之下,姑娘被恶魔残忍的杀害。当神父获知此事之后,就开始四处捉拿恶魔,最终恶魔难以逃脱神父正义的审判,终于再次被封印到了棺材之下。
二、选材的思考
1、某些丑陋的社会现象引起的思考
嫉妒心是罪恶之源。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因嫉妒心而产生的社会悲剧数不胜数。嫉妒是对他人的各种拥有,如美丽、聪慧、荣誉、财富等等,欲求而不得,心中的不悦与欲望的膨胀,虚荣心、嫉妒心油然而生。如果嫉妒心理长期在心里作祟。促使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在嫉妒的邪念驱使下,会干出伤天害理的坏事,因而导致产生许多不良的社会后果。嫉妒心是十分可怕的,通过嫉妒心可以使人们过于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导致社会悲剧的产生。
所以在《安息吧,妒火》中就描述了这种一个因嫉妒而产生的悲剧故事。
2、题材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主观向往的事物,表现现实生活。浪漫主义有几种类型,如消极的浪漫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前者粉饰现实或留恋过去;后者能突破现状,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在进行《安息吧,妒火》的选材过程中,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并在作品的表演中进行了大胆的演绎与探索。
3、关于鬼神题材在艺术作品中的思考
鬼神题材是荒诞派艺术的一种流派,荒诞派戏剧是战后西方社会的一面哈哈镜,它曲折地反映了战后一代的人们从内心深处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感到的荒诞和虚无。….例如中国的聊斋故事以鬼神故事折射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也具有荒诞派艺术的风格。通过荒诞的艺术表演,可以让人们对深刻的社会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体会出在荒诞艺术中折射出的真理。三人舞小品《安息吧,妒火》也演绎着人鬼对话的舞蹈,看似幽默浪漫,甚至是在荒诞中纯属虚构地杜撰着一个未曾发生过的故事,却折射出当今的某些社会问题,抨击了那些人与人之间不健康的、丑陋的嫉妒心灵。
三、《安息吧,妒火》的结构分析
在舞蹈作品《安息吧,妒火》中,整部舞蹈的结果呈现出由浪漫到荒谬的结构特征。从最初恶魔在神父的仁慈之下破馆而出,到恶魔遇到美丽的姑娘,整个结构让观看者不由得产生了几分浪漫之情。但是由于后来恶魔盲目的学习姑娘的动作、形态,因此也使得整个舞蹈作品在进行表演过程中,结构也随着恶魔的盲目仿效开始发生了混乱。
随着舞蹈情节表演的展开,在舞蹈表演的后期部分,恶魔盲目的学习姑娘的动作神情,却怎么也达不到美丽的标准。因此这时的恶魔心生妒忌之心,在妒忌之心的冲动之下,使恶魔开始向姑娘伸出了报复之手。整个舞蹈作品的故事结构也是在这时开始发生了扭转。由最初的浪漫开始转向紧张、荒谬。在整个舞蹈作品的结构塑造上,《安息吧,妒火》打破了常规舞蹈作品的结构模式,以荒谬搞笑的结构模式,营造出轻松幽默的舞蹈艺术表演氛围。但虽然在结构上是以荒谬、轻松、幽默为主,在整个舞蹈作品的内容表现上却引人深思。这也是《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在结构创意上的独到之处。
在舞蹈《安息吧,妒火》中,整个结构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引人深思。从恶魔破馆而出,到恶魔盲目仿效姑娘,再到最后恶魔学姑娘学不像、恶魔残忍的将姑娘杀害,最终到神父将恶魔再次封印在棺材里。《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在整个构思的设置上放佛是一场荒诞至极的闹剧。恶魔在人间走了一遭,上演了一出极其荒诞的闹剧,最终再次回到了原点。通过对《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的观看,观众在笑过之余也不由得对舞蹈作品中的舞蹈表演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这部舞蹈剧中,对美与丑的对比十分鲜明,同时也对恶魔盲目的效仿姑娘的美丽进行了讽刺。通过这部舞蹈作品的表演,让我们在看到舞蹈表演中恶魔可笑做法的同时也对姑娘的美丽产生了同情。美丽本身没有过错,如果美丽无辜被嫉妒就能够让嫉妒心更加丑陋。美与丑在强烈的对比中通过《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的表演,也让我们开始深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舞蹈作品是一种艺术的反映,通过我们在观看舞蹈表演的同时,对舞蹈作品中所流揭示的现实意义会让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所以《安息吧,妒火》与其说是一部舞蹈作品,不如说这是一部融汇了舞蹈表演艺术与现实意义于一体的寓教于乐的艺术品。
以下为舞蹈结构表加以介绍:

四、从编舞的角度来分析《安息吧,妒火》
除了对《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中现实意义的分析之外,同时《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在进行编舞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首先是在《安息吧,妒火》这部作品的舞蹈表演风格上,无论是从编舞的角度还是从编舞的技巧方面来说,都较好地将内容与形式融为一体,这也是本部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够赢得大家喜爱的原因。一般说来,在学生的舞蹈作品中,编舞时往往会存在的问题是:“技法痕迹较重,而对形象的塑造总是不够。”但是在《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在进行作品舞蹈编排的过程中,借用音乐的《卡农》技法,即严格模仿的轮唱风格,而演员的舞蹈动作表演上对音乐的“卡农”技法理解准确,能够实现与音乐的轮唱风格与整个故事情节的有机融合,因此《安息吧,妒火》这部作品在编舞方面方面来说,是一次较成功的舞蹈创作实践。
观众看到这部舞蹈作品中三个人物—神父、美女和恶魔的舞蹈表演:神父通过简单的几个舞蹈动作的刻画,人物形象塑造得仁慈而威严。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恶魔的现身通过舞蹈动作的编排呈现出夸张与怪诞,最后姑娘的美丽通过舞蹈动作的编排,呈现出一颦一笑间都能够让人感受到一个年轻美丽女子的强大吸引力。故事情节的幽默与浪漫之处在于:恶魔对姑娘美丽的身姿展现出不服气的挑衅性地模仿。编舞者有意通过略带生涩的舞蹈动作编排,使恶魔学习姑娘却怎么也学不像的滑稽神态通过舞蹈表演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犹如中国成语“东施效颦”典故描绘的那样——它嘲讽了有些人不思考自身条件的现状,而一味效仿别人,以致弄巧成拙,被后世耻笑千年。编舞者恰当地借用《卡农》的音乐技法演绎了一段“东施效颦”般蹩脚的“卡农之舞”,以激情、张扬的舞蹈动作呈现出恶魔被丑陋的嫉妒心冲昏头脑时的张狂与残暴本质。最终,姑娘在生命消逝的一刻用极为舒缓的动作呈现出美丽的逝去。
综上所述,《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在进行高潮舞蹈段编排的过程中,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编排都与《卡农》的音乐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促使该作品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舞蹈、音乐以及人物的内心刻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故事情节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五、《安息吧,妒火》的舞台布景及道具
《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整个舞蹈的舞台布景十分简单,呈现出很大的流动性的虚拟空间。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每一个情境的展现主要是依靠舞蹈演员的动作表演和音乐的情境打造效果来进行表现。所以这也对舞蹈演员的表演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舞蹈表演的开篇,整个舞蹈的布景只有一个简单的棺材,而通过简单的布景,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却将神父的仁慈以及被封印许久的恶魔重返人间的喜悦之情表现的十分到位。这是《安息吧,妒火》这部舞蹈作品中又一突出特点。整部舞蹈作品在情节开展的过程中,对舞台的布景并没有进行刻意的打造,而情节的展开也主要是通过舞蹈演员个人的表演来进行呈现。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结论
1、《安息吧,妒火》,演绎着杜撰的人鬼对话之舞
看似在幽默浪漫,甚至荒诞地写描着一个未曾发生过的故事,却折射出当今的某些社会问题,抨击了那些人与人之间不健康的、陋
的嫉妒心灵。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透视人物心理,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通过表现现实生活,反映主观向往的事物。它蕴涵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并具社会价值。
2、编舞与表演的收获及修改提高的方向:
通过对舞蹈作品《安息吧,妒火》的分析,就整部舞蹈作品在内容设计、舞蹈表演以及人物塑造、舞台布景及道具运用方面进行了探索。在编舞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借鉴音乐《卡农》严格模仿的轮唱风格进行舞蹈编舞,这是该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其次。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虽然在舞台布景和舞台道具运用方面十分简单,虚实结合。但舞蹈演员凭借肢体语言进行舞蹈故事情节的推进,这是该作品的又一重要特点。
3、致谢
在进行《安息吧,妒火》的作品研究过程中,感谢所有参与这部作品演出的同学们,感谢老师对这部作品的演出给与的指导和建议。
参考文献
1、亨利•欧文:《表演的艺术》,见《“演员的矛盾”讨论集》,第25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
2、苏珊格朗:《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肖苏华.编舞技法的“门户”与“基础”——谈编舞技法与形象思维的关系[J].舞蹈,2004(06).
4、刘琴.如何提高舞蹈专业生的即兴编排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