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摘要:

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拥有大量的手工制品。但由于海南四面环海的地理因素,导致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传播无法得到延伸,并且岛内的文化传承过程中涉及到原材料的替代、过程去除、产品加工处置、演变等问题,海南黎族的传统技艺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影响传播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的相关建议及对策。面对传统技艺即将消失的严峻形势,对XX和传承人也提出相关的保护建议,结合XXX的要求用技术保护艺术,艺术还原哲学的思维方式,,更好地继承、发展和深入研究海南黎族的传统技艺,将这已经延续千百年的古老民族文化遗产重获新生。

  关键词:海南黎族;传统技艺;传承;挖掘

  引言

海南黎族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尽管黎族传统技艺在当地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不可替代的地位正在弱化和消失。首先,黎族人缺少文化传承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信息传递的阻碍;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海南传统技艺的生存受到严峻考验。本文旨在通过在研究海南传统技艺发展现状等基础上,深度挖掘黎族的传统技艺,对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传承提出相关建议。

  1相关概念综述

  1.1海南黎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大自然创造并孕育了无数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黎族是海南岛上唯一聚居的少数民族,汉人称之为“黎。它是骆越分支的后裔,也是重要的历史族群,在海南岛世代相传,它有语言但没有自身的文字。按照地域分支,它主要分为哈,杞,润,赛和美孚五个分支。现分布于海南岛中南部地区,分别在三亚市、琼中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地,也有相当数量的黎族散居在其他地区。黎族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世代居住在海南岛。由于海南岛自古以来就一直孤悬于南海,因此与内陆的联系不便,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较小。

根据表1,海南黎族古代文明的许多信息和艺术形式都被保存了下来,这个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以拥有多项活态传承至今的古老手工技艺非遗而闻名。

表1海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

  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1.2原始制陶技艺

在海南黎族的传统技艺中,原始制陶技艺可以说是保存的最为古老,最为原始的了。它见证了黎族悠久的历史,是海南黎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黎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作为黎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的黎族原始制陶是指由黎族使用原始工艺方法生产的陶器,称为黎陶(图3)。由于黎族制陶技艺传女不传男,所以制陶主要由妇女来承担及传承。

黎族人一直以陶器为主要炊具。他们不善掌握金属冶炼技术,因此很晚才从国外进口铁锅等食品用具。陶器的设计始于厨具的设计,尤其是在人类开始种植谷物之后,烹饪的需求就成开发陶具和其他炊具的原因。海南黎族人的制陶技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其他地方不同。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技艺之一,海南黎族传统制陶至少拥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海南黎族居民采用露天堆烧的方法来制陶,大致分为四个过程,一是练泥(图1);二是制坯(图2);三是阴干;最后再进行烧制,每个过程都由几个技术环节组成。如果没有特殊要求,黎族妇女的陶器每月会烧一次。它于2006年由xxx批准,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1.3 船形屋营造技艺

黎族船屋的造型非常独特,总体形状看起来像是倒置的船,屋顶的形状为船形,房屋为倒扣型(图4)。房子分为两部分,门的两侧都打开。在房屋中,三个大支柱支撑房屋。黎语称这三根柱子叫做“戈额”,意思是男人,象征着男人养育了整个家庭。在这三个支柱旁边有六个短支柱。这些支柱被称为“艾定”,意为“女人”,象征着女人围绕男人而男人是中心的感觉。这种建筑结构意味着一栋房屋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它需要男人和女人的共同努力来支撑整个家。

船型屋的屋顶通常小于2.5米,屋顶覆盖着茅草,距离地面约1.5米。海南岛独特的芭草被用于屋顶覆盖的常用材料,在屋顶上覆盖风雨。海南黎族居民把收集的草药晒干,再加上红白藤制框架,编织成船形的屋顶。这种结构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整体结构既符合物理学原理,又具有实用性。从实用性上讲,它具有防潮,隔热,保温的功能,原料充足,方便就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房屋损坏后,方便快速维修。船形房屋的屋顶结构非常精确和科学。从屋顶的最高点开始,将芭草顶以条为单位依次开始放置,随着高度的降低,屋顶的覆盖面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屋顶的承重能力,实现了压实和光滑的效果。由于海南省多雨刮风的气候,这种屋顶设计结构具有高抗风能力和高排水能力,房屋在雨季不会使坍塌。船型屋的这种设计结构完全是根据海南岛的实际环境开发的,代表着海南岛独特的艺术文化。其营造技艺在2008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图4:黎族传统船型屋

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1.4黎族传统服饰技艺

黎族由5个方言地区组成(图5),服饰风格是非常多的。按地形分布,以白沙五指山为中心,向海南岛的南海岸和西海岸辐射。中心是润方言,周围是杞方言,哈方言和美孚方言,最外围的是赛方言,且交通更为便利的赛方言已改穿汉服,而处于中心交通相对较封闭的润方言受到文化的影响较小,至今仍然保留着较为完整的贯头服和筒裙形制。基于每个方言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信息与外界的互动程度的差异,在共同特征之上每个方言区也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每个方言地区的黎族人民对于服饰上的图案和色彩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且文化的传播和服装样式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这也是导致不同地区的黎族人衣服上的图案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最明显的区别是服装的形制,色彩和样式;其次生活方式,民俗,宗教信仰和历史遗产等间接因素的差异也会影响服饰的制作。

从服装形制上来说,哈方言服饰是黎族各方言中种类最多样,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其服装形制也最为丰富多彩;枸杞方言是“上衣下裙”的形式;润方言是最古老的,超短裙是它的标志;美孚方言中的女性服装最具个性,剪裁非常独特,色彩拼接丰富,类似于中国海军的水手服,形成来自己的特色服装体系;赛方言的服饰较其他地区没有明显的差异。总的来说,黎族服饰三要素的形制,色彩,纹样图案的差异,构成了海南黎族服饰的多姿多彩。

图5:黎族五个方言服饰

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2海南黎族传统技艺发展现状分析

  2.1原始制陶技艺的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海南省较为集中的黎族陶器是位于海南北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而位于中部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正在逐渐改善。另外,一些坐落在自治州外的黎族村庄也仍在生产和使用这种原始制陶。黎族民间有句俗语称;“女制陶,男莫近”。对于黎族社会,制陶一般都是妇女份内的职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制作一些原始陶器,他们是陶器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原始陶器,原始陶器逐渐被具有更好材料和方便使用的物品所取代。现在的年轻姑娘们,对于这一传统的技艺也已经慢慢疏离了。原始黎族陶器不能充分唤起人们对生产和使用的兴趣,甚至带来一些不便。许多家庭不再使用这种陶器,这些笨重的器物仅在少数的几个家庭中被保留了下来,且已经被抛弃了很长时间,大多数都闲置在家中,不再发挥作用,大部分原始陶器也都被灰尘覆盖并且残缺不全。

  2.2船型屋营造技艺的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其落后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黎族的船型屋在各个方面都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科学形式和可靠建筑材料的新建筑。海南省东方市的白查村是至今为止唯一保存完好的黎族船型屋村落(图6),仍保留着一大片的船型屋的建筑,完美呈现了黎族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人类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图7)。它的保存得益于十多位美术老师,在他们多方的呼吁和XX的关注下,白查村逃脱了被拆毁的命运,并被选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洪水村,也有许多船型屋,由相应的文化促进机构管理。它不仅保护现有的船形房屋,而且还在该地区建造新的船形房屋。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有许多改进。洪水村里的传统黎族民居已经翻新过并装上了锁,没有原始民居的风貌。新村的地址距离旧址不到1公里。海南五指山的初保村居住在船型屋聚落处的人家已不足五户,其原始聚落即将被废弃。初保村新村的地址离旧村很远。与洪水村的新村庄一样,重建的建筑物主要是平房,建筑物的结构主要是混凝土。建筑物外观单调,外墙为白色,大多数原住民也已迁入拥有完善基础设施的新房屋。

海南黎族船屋也已成功用于旅游景观设计中。最典型的就是槟榔谷风景区的大门,游客中心和游客洗手间等都是在船型屋的基础上加以建造。其中,大门是由黎族船型屋的元素和图腾构件组成,图腾的中间是“大力神”,这是黎族人民心中庇护和守卫的象征。

图6:白查村船型屋牌匾图7:白查村总体环境

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2.3黎族传统服饰技艺的发展现状分析

色彩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黎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十分耀眼夺目,在黎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黎族的传统服饰技艺制作生产的传统服装不再是日常服装,而是变成节日服装。过去黎族妇女的服饰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盛服(图8),刺绣精美复杂,色彩绚丽,这种服饰一般都在特殊节日时穿着;一种是常服(图9),就是日常穿着的,简洁的上衣搭配棉裙。但是现在的黎村,男人、女人和小孩每天都穿着批量化生产的衣服,传统的黎族服装也受到了压制。除了村民的家传服装至今还在延续传统之外,黎族大型活动上的服饰也变化了很多,这些演出服装大多都是采用现代工艺制作,而传统服饰上的百种刺绣图案大多都已失传。在民族地区组织民间表演时,观众和群众,包括黎族的年轻人在内,很容易将表演的服装视为真正的传统民族服装来看待,这样更是不利于黎族传统服饰的传播。

图8:黎族盛装图9:黎族常服

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3海南黎族传统技艺传承存在的问题

  3.1原始制陶技艺存在的问题

3.1.1现代化生产技术对原始制陶技艺产生冲击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物流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已被工业化的科学技术所取代。室内陶器,铁制品,铝制品,塑料制品等现代器皿蜂拥而至。尽管原始的黎族陶器煮米饭更香,但它既不像铁那么坚固,也没有塑料便宜,所以就连陶器的传承人自己也很少使用了。原始陶器逐渐减少,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的继承人寥寥无几,相关技能有消失的危险。在现代工业化市场中,原始的陶艺制作工艺复杂,无法大量生产,而批量化生产工业化器具的优势对当地手工制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手工陶瓷产品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市场。许多传统技艺无法在现代生活下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厨具等配套设施的改进和普及,黎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年轻人和农村人口已迁入城市,继任者因工作和其他原因进入城市无法更好的传承黎族技艺,留在黎族村落的大多数人都是年老的。几千年来被广泛使用的传统手工艺品已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大量淡出。

3.1.2原始制陶技艺逐渐脱离传统技艺

过去,陶器只是一些日常必需品,例如碗,碗,盆,锅等(图10)。现在,除了以前的日常必需品,陶器还可用作装饰;过去,陶器大小主要是根据生活需要来决定的,现在,陶器的制造是根据购买者的需求来决定的。黎族的原始制陶还存在替代原材料的问题。过去,黎族妇女用红色和白色的粘土制作陶器,将其干燥,压碎并过筛。将它们以1:2的比例混合,与水混合,然后将其打浆并在陶土中揉捏。但是,由于黎族人的陶器生产没有固定的取土点,可挖掘的陶土减少了,而且如今工作时间和赚钱的机会变大了,人们也不再需要费心找到这两种陶土了,大多时候只用白土单独制作(如图11),导致原始制陶的陶器质量普遍下降。此外,现在制作的样式不再完全符合原始样式设计。在一些旅游景点里陶艺制作过程为了满足旅客的需求简化了一些耗时费力的陶艺制作程序,例如浸泡树皮液等。尺寸也大大缩小,巨大的陶器甚至变成了袖珍版(图12),虽然对游客来说很方便。但是可以看出原始陶器的实际功能丧失和形式的异化,导致黎族文化不能长期发展。

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3.2船形屋营造技艺存在的问题

3.2.1船型屋材料简单且难以保存

船型屋主要由茅草、木头和泥土建造,没有钉子等紧固件,完全由天然材料建造。框架通常是由木材和藤条制成,然后用混有稻草的泥土覆盖墙壁,最后覆盖上茅草。这个过程不仅简介,而且使得船型屋在冬天是温暖,夏天是凉爽。然而,一个明显的缺点是,房子需要经常维护,茅草屋的一个特点是需要在火上烘烤,以防止潮湿和腐烂,所以老房子几年后就会腐烂。特别是在台风的情况下,很难保持完整,所以通常每隔几年就要更换茅草屋顶。此外,防火也是船型屋的关键,因为全身覆盖着茅草,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迅速蔓延,难以扑灭。

3.2.2船型屋缺乏实用性

随着现代文化观念的进入,以及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黎族的船屋建造技术不再实用受现代化冲击,黎族居住的建筑也开始出现“砖房”等建筑风格。黎族村民已经搬出了船屋,住进了砖房。全村搬迁后,少数较大的船型房屋得到了保护和参观,但更多的无人居住的船型房屋在日晒雨淋下迅速破碎,建筑的民族特色消失了。而建造船屋所用的主梁仍然大多是海南柱,所需的木材是黄花梨,因为它的木材很稳定,有一定的韧性,弯曲度很大,其他木材比较难合格。此外,由于每年受台风或暴雨的冲刷,黄花梨的价值迅速上升。许多当地的古代民居和村庄无法修复,或作为一个整体出售,或在维修过程中。

  3.3黎族服饰技艺存在的问题

3.3.1对黎族服饰的文化性挖掘不足

关于黎族服饰的形态,还没有真正开始研究,很少有研究者能够系统,全面地分析黎族服饰的特征和文化内涵。文章中虽然经常会穿插着对配饰和男装的研究,但是专业的研究材料却很少,缺乏经典主题研究,研究还不够完善。服饰的颜色和衣服上的纹样图案的分析都是简单的概述。很少有学者从方言区之间颜色和图案的比较来进行分析。同时,内容也不够完整,结构不够系统,研究还不够深入。

3.3.2黎族传统服饰技艺传承难

传统黎族服饰的生产更加复杂,而且需要更多时间。从材料的选择,纺纱,染色到最后的编织和刺绣,黎族妇女都需要极高的耐心才能制作出来。在当今服装大量生产中,黎族妇女更愿意选择现代化的且价格适中的服装。外来文化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改变了黎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大多数人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接受现代知识和文化。则很少有人愿意主动传承民族服饰和弘扬文化遗产。

  4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空间

  4.1利用海南优势推广传统技艺

根据表2显示,2019年12月海南省游客接待量以及旅游总收入都在逐步增长,其中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了12165.73万美元,同比增长26.2%,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海南省发布的对57个国家乘坐飞机到海南免签的影响。由此可见,海南省的影响力已经不仅局限在国内,已经收到了各个国家游客的关注和喜爱。同时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可以作为发掘和弘扬黎族传统技艺和民俗风情并将其转变为旅游业的契机。旅游纪念品的普及可以带动黎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黎族的优秀文化产品成为海南岛的标志,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黎族文化和黎族传统技艺,为传承传统技艺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黎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表22019年12月海南省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表

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

  4.2加强传统技能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黎族文化的传统技能已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过去,黎族的传统技能都是手工制作的,尽管它们保留了原始的文化内容,但在质量和数量上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在这个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能元素可以融入现代生活。随着新时期的国家责任,黎族传统技术的悠久历史可以融入XXX,通过使用技术保护艺术,艺术恢复历史思维的方式,继续探索保护和促进黎族文化的最佳途径,例如:提高船屋质量,将游轮的概念整合到船屋中,使用电动机,高品质的船屋框架,并结合黎族的传统元素,打造新的船屋之旅,这也可以解决受天气限制的原始船屋问题;通过充分了解传统黎族服饰的设计元素,我们也可以将现代流行元素完全融入传统服装,使人们可以更快,更广泛地接受黎族服饰,从而使黎族文化更深入地融合进社会。

此外,现代数字技术对于保护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必要从文化和科学的战略意义上认真对待文化遗产信息。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继续培养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坚持科技与人文的再生产,使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成为持久的科学保护之路。

  4.3改善社会认同感并培养更多的工匠

传播艺术,必须培养才能。传统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黎族人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传承人有责任传承黎族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歌曲,舞蹈,口头文学以及竹木雕塑,以及丰富的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素质和态度非常重要,因为传承人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手工艺,还必须熟悉其文化内涵,充分的传承手工艺和它的内涵。此外,对传承人的要求还应强调两点:第一,必须有责任感;第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在保持黎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努力提高黎族传统技艺的效益。在生活中用传统的技术创造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古老的民族艺术及其传承人仍然存在,保护传承人很重要,保护传承人等同于保护黎族传统文化。

如今,当历史和现代文化融合时,当地的人们对历史环境和传统手工艺品以及获取和使用传统手工艺品的实际情况不感兴趣。文化的传承是通过人们在相应环境中的参与来实现的,当地传统手工艺品的民族认同感非常重要,人们只有真正欣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才能真正成为民族传统手工艺。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黎族人民的参与热情并提高其保护黎族文化的意识,有必要大力宣传及传承黎族传统技艺,增加民族认同感。

  5对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挖掘与传承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5.1对海南黎族传统技艺挖掘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5.1.1深入挖掘海南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

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的传承过程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同时每个地域文化的传承,都应建立在其文化基础之上才能够顺应现代发展潮流趋势的要求。

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黎族民族文化的精髓,探索艺术设计的内在关系,由于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如何掌握海南黎族的象征意义,同时在现代文化中挖掘传统是海南民族及各界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使传统技艺得到发展。首先应该增加对海南黎族传统书籍的挖掘力度,对历史记载的图形符号进行破译,发现更多黎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其次应该深入挖掘黎族传统历史典故,对于历史记载应该重新审阅,不断完善历史悠久的黎族文化。

5.1.2增加对黎族传统部落及村庄的实地考察

文化的挖掘主要是受到历史发展的影响,对于没有文字的海南黎族,在文化遗失的程度更高与其他非遗地区。首先XX应该增加对实地考察的补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落实到各个村庄的领导小组,相对于其他人,只有黎族村庄的人更了解当地的情况,由村庄进行地毯式统计,以村庄的老人为重点目标,实地调查当地的文化历史,对于村庄内的历史物品,应进行修复及保护;二是鼓励对黎族文化有兴趣的群体,由这些群体在各个村庄内进行考察统计,受到海南省的植物高且密集的特点,有许多传统文化的遗迹受到掩盖,可以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在村庄周围进行调查,挖掘海南黎族的历史遗迹,并加以记载整理。其次应举办黎族文化考察会等活动,提高海南黎族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为黎族传统的挖掘贡献自己的力量。

  5.2对海南黎族传统技艺传承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5.2.1注重海南黎族文化在海南地域文化的作用

黎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在相应的环境氛围中进行的。只有提高海南黎族传统文化在海南地域文化中的地位,不断深化黎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传统技艺的人文意识,收集有利于传承的情感细节,才能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同时,黎族大众是传承黎族传统技艺的主体,保护和继承自己黎族的文化是他们的历史使命,要充分发挥黎族同胞的主体作用。在海南本地传播黎族传统文化,可以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普及,就像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大力培养儿童意识一样,注重培养“群体性”的传承人,提高传统文化在海南基础教育中的比重。同时也要完善和建立保护制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xxx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法》等政策法规,应尽快制定出台地方性保护措施和实施细则,使海南黎族文化与地方性法规接轨,促使海南地域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5.2.2充分协调好XX与市场的关系

在市场竞争中,由于黎族继承人知识结构单一,传统技艺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黎族手工艺脱离了现代生活,脱离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无法进入普通人的家庭。此时,XX加大支持和投资力度,为黎族继承人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产品的开发,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起到吸引潜在游客的作用。其次,黎族产品市场发展不稳定。有时有市场却没有产品,有的产品没有销售渠道,或者没有销售渠道,黎人思想较保守,无法很好地适应和发展市场。XX可以将宣传和推广黎族文化提上日程,并以各种形式、方式和整体展示黎族文化,如传统的黎族节日“三月三”。虽然不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节日,但是黎族人民一定要有他们自己的节日,以确保他们有权利庆祝自己的节日,这不仅促进了黎族文化,也促进了海南岛的文化遗产。

5.2.3提高海南黎族文化得宣传力度

如今海南市区很多地方都没有保留原来的历史痕迹,造成了许多文化流失,并且在学校中黎族传统技艺元素的存在也很少,作为海南以后发展的人才基地,更应该受到黎族文化的熏陶,在教育上更应加注重宣传的力度。目前,学校应完善海南省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体系,设置教学、展览场地,将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开设专业课程,使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成为海南旅游的新亮点。要充分利用媒介、家庭、学校等多种手段和渠道,普及黎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海南并没有打造出良好的黎族文化品牌、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品,这些都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优秀的载体才能使海南黎族文化传播的更长远。

  小结

海南黎族世代繁衍的船型屋;代表了黎族饮食文化的原始陶器;南亚和热带民族最早的无纺布服装树皮衣。所有这些都在消失的路上,并将进入灭绝的命运。面对这样一个完全保留了早期造物文化的民族,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而面临即将消失的尴尬,要尽快动员强大的力量,对其现状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和保护,寻求一种真正的持久的积极机制,让其从历史舞台上缓慢地退出,这也是现代原始民族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问题。让更多的人关注黎族文化,传承黎族传统技艺,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优势,复兴千年民族古老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常艳.黎族传统织锦的文化价值及现代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8):71-74.

[2]方丽珠.浅谈海南黎族原生态歌曲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8(21):92-94.

[3]张红梅,张红霞.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淬火工艺探析[J].装饰,2016(08):86-88.

[4]张红梅,张引.论黎族传统手工艺中的自然探索智能表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5):140-144.

[5]陈娟.漫谈海南黎族舞蹈的起源与流变[J].大众文艺,2015(09):161.

[6]高继军.关于海南黎族文身系列油画创作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9(03):22-23.

[7]司亚慧,陈建伟.21世纪海南黎族服饰研究动态[J].山东纺织科技,2016,57(03):44-46.

[8]郑坤丹,莫山民.研析新时期黎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J].商,2013(24):113.

[9]张红梅.海南黎族传统手工艺非遗保护现状探析[J].创意设计源,2018(04):37-42.

[10]邓江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J].文化遗产,2013(04):19-23.

[11]王琳.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交融在天津非遗文化保护中的传承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

[12]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J].民俗研究,2015(01):81-87.

[13]王芹.海南文献探微[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14]王献军.黎学研究备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5]佚名.日本北海道访爱奴民族行程后记[EB/OL].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8057.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9月28日
Next 2022年9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