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歌剧魅影》的灯光设计及其特点——以25周年纪念版为例

  摘要

音乐剧《歌剧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由安德鲁·洛伊·韦伯作曲,于1986年首演,1988年获得七项东尼奖。至今仍持续上演,是史上演出最多场次且上演最久的音乐剧。25周年纪念版的《歌剧魅影》,集优秀的演员、乐队、舞台设计为一体,留下了珍贵的视频资料。本文通过研究25周年纪念版《歌剧魅影》每一幕中的色调、用光、灯光设计原则、具体运用方案等,了解《歌剧魅影》灯光设计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揣摩本剧经久不衰的原因,为音乐剧舞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魅影,灯光设计

  前言

20世纪以来,音乐剧作为一门新兴艺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作为综合艺术的音乐剧,集文学、诗歌、音乐、绘画、歌唱、舞蹈、表演于一体,在舞台表现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在音乐剧或其他的戏剧表演中,经常谈到“声光合一”或“声光同步”的特点。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音乐与灯光的声光结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在大量的舞台实践中,灯光视觉审美的功能是辅助性的,可以让音乐插上有力的翅膀,更加形象化、视觉化。

音乐剧《歌剧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由安德鲁·洛伊·韦伯作曲,在世界范围内已上演数十年,是一部广为人知的优秀剧作。它的高技术且美轮美奂的美术设计在抓住观众心理上起了重要作用,也让演员的舞台魅力得以充分展现。灯光设计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环节,在塑造角色、配合剧情、创造视觉艺术方面都有突出作用。目前,关于音乐剧舞台表现中灯光设计的研究较为丰富,江中鸿等对优秀音乐剧《猫》、《森林诱惑》等进行分析,的从几种不同形式论述了音乐与灯光“声光合一”的关联性。高晓东等以百老汇音乐剧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音乐剧中对于灯光色相对比的运用。姜平提出,视觉照明、突出人物、加强美感三方面共同构成了音乐剧中舞台灯光的表现力。然而,具体到《歌剧魅影》这一剧目时,相关文献并不多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意在通过对25周年纪念版《歌剧魅影》的灯光设计进行研究,深入分析这部优秀剧作的舞台表现特点,剖析剧作的视听语言,学习借鉴优秀剧作的精华。

  1.25周年纪念版《歌剧魅影》的色调与用光

  1.1光度、光质渲染音乐氛围

“光度”可以简要理解为灯光的亮度或强度,“光质”则主要依照光照效果的集中与否、光照方向的直接与否进行分别。软质灯光无法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较常用于营造温和、朦胧的氛围。而硬质灯光方向明确,明暗对比强,更有戏剧冲突效果。《歌剧魅影》结合应用不同的光度、光质,使舞台色调时而欢欣明朗,时而阴森可怖,与音乐上的曲式变化相结合,共同渲染了不同剧情进程中的各种氛围。

  1.2冷暖光色塑造对立音乐形象

光色的变化即“色温”,有冷暖之分。《歌剧魅影》不同人物出场时,灯光的色温有着明显不同,冷色调、暖色调的对比能够使观众迅速意识到主角人物的形象差异,与音乐结合,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好的灯光设计能够在人物未出场之前,就给观众呈现一个初步形象,这一点正是通过光色转变达成的。如子爵和魅影出场时的光色对比,一暖一冷,以及克里斯汀首次献唱时的暖黄色灯光与魅影出场时蓝色灯光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性。其象征意义不仅刻画了两个角色差异极大的个性特点,也为后续的情节走向做出了铺垫。

  2.25周年纪念版《歌剧魅影》灯光设计的特点

  2.1灯光为音乐性服务

灯光是音乐剧舞台空间的第四个维度。除了造型功能之外,灯光的色彩、强弱等变化都应该与音乐和谐统一,灯光也具有音乐性。此外,色彩与音乐一样,都能直接引起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如果二者存在冲突,势必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歌剧魅影》的灯光设计摒弃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修饰,而是利用简单的设计和光色变化与音乐达成共鸣,为作品的音乐性服务,形成了简约而不单调的美感。

  2.2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剧情发展

在音乐剧的舞台上,场景的设置通常需要随剧情变化而发生变动。在一幕幕移动的布景中,灯光设计是统一场景、演员的重要环节,从而构成整个画面。《歌剧魅影》的舞台上,针对主角进行设计的灯光结构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主角人物的情感、个性变化和剧情的发展,更换不同的光色、角度等元素,从而协助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在人物群像方面,基础光的大范围应用使群体的形象更为立体,使舞台下的观众欣赏到雕塑感。

  2.3烘托布景,展现层次变化

舞台布景对音乐剧最终效果的呈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光影效果是整个布景中的重要环节。在有限的方寸舞台之上,人物与环境的对比需要依靠灯光来完成,从而达到凸显人物、营造气氛的效果。《歌剧魅影》中的舞台灯光起着转换场景、分割空间的作用,创造出了虚拟的舞台空间。虚拟空间与现实的交错互动,使布景充满层次感和纵深感,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

  3.25周年纪念版《歌剧魅影》中灯光的具体运用

  3.1序幕

音乐剧正式开始时,全场黑暗,只有吊灯处有微弱的灯光,观众的目光自然会投向吊灯处,在神秘的气氛中等待故事开场。子爵拉乌尔来到歌剧院中参加一场拍卖会,随即,灯光转向拍卖师,舞台处使用面光,再次吸引观众的视线。吊灯是全剧的重要道具和线索,在序幕最后,灯光转强,采用轮闪的效果营造紧张氛围,将吊灯全方位展现在观众眼中。

  3.2第一幕

场景转换,来到30年前巴黎歌剧院的舞台。此时,故事已经正式开场,亮而暖的黄色灯光勾勒出华丽的舞台形象。音乐剧舞台上的灯光不仅是艺术手法,也兼有照明效果,为了让观众欣赏到清晰的舞台表演,二者必须得到兼顾。克里斯汀首次出场的剧情设定是临时代替原本的首席女高音进行演出,舞台灯光的明度降低,配合营造了一种初次登台做主角的紧张情绪。克里斯汀曲目的开头几句生涩慌张,到中段则渐入佳境,灯光也随之由暗转亮,顶部染色灯提供了高色温的泛光。这一灯光转换提供了一种辉煌盛大的效果,明度变化和音乐、演唱的同时推进与剧情中克里斯汀的完美演出形成呼应。

演出之后,布景切换为魅影初次出场的地下室。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感中,克里斯汀走上吊桥,光束灯随着她的脚步渐次亮起,层层推进,增加了布景的真实感。烛台设置在舞台地下,与烟雾一起出现,使整个舞台的气氛逐渐转变为阴森晦暗。烟雾和烛光营造出一种划船行于地下水面的意境,同时追光亮起,魅影划船的画面闪现于观众眼中。随后,《夜之乐章》的旋律响起,舞台面光全数熄灭。在这一段情节中,魅影的身份仍然是神秘甚至可怖的,却又对克里斯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灯光采取淡蓝色的染色灯,配合音乐营造气氛。光束灯的聚焦和强弱变化,体现了湖水上灯光的飘忽不定,这种冷漠、缥缈、不安的气氛,进一步勾勒出了魅影的神秘形象。而在拉乌尔与克里斯汀的定情曲之后,营造出甜蜜温柔气氛的软光渐暗,魅影的主题音乐段落再次响起,伴随高出冷色调的背光,展现着魅影悲哀、愤怒、孤寂的心情。

  3.3第二幕

第二幕以楼梯上的配角作为开场,紫色、蓝色的不同灯光分割出主角与配角不同的区域。两种颜色的灯光都具有高色温,浓烈的视觉吸引使观众在幕间休息之后再次集中注意力。假面舞会这一曲中的灯光色调以紫色和暖黄为主,与繁复华丽的服装交相辉映,整个舞台显得欢快热闹。歌曲进入高潮时,面光、侧光的亮度得到提升,而舞台正中是灯光与主角服装的相互映衬,无形中区分了舞台主次。在克里斯汀拒绝拉乌尔公开订婚的要求之后,灯光逐渐转冷转暗,体现了一片欢乐背后克里斯汀内心的隐忧,也预示着后续的情节发展。在这短暂的变化之后,音乐再次回到欢快的舞会旋律,灯光也恢复正常,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

第二幕中另一个重要唱段是克里斯汀在父亲的墓前倾诉心声。为了营造墓园阴森冷清的气氛,灯光以冷蓝色为主,光质较软,明暗分割不甚清晰,体现出克里斯汀混乱的内心情绪。接下来魅影、克里斯汀、拉乌尔的一段三重唱,拉乌尔半身隐藏在黑暗之中,正如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

  3.4尾声

在故事的终点,魅影从地下室消失,就此不知去向。作为整场音乐剧的最后一个画面,灯光全部暗下,唯独留下魅影的面具。面具的追光明度很高,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寂寥孤独的情绪。尾声部分的灯光处理,在现场气氛上更有助于观众久久沉浸其中,达到一种余韵悠长的效果,也为全剧画上了一个句号。

  3.5结论

综上所述,《歌剧魅影》是一部剧情较为复杂的音乐剧,舞美设计方面工作量巨大。演出过程中,舞台上要多次切换布景,用布景和灯光的变化表现室内、室外多种环境。在25周年纪念版《歌剧魅影》中,灯光设计与音乐、剧情形成了完美的配合,起到突出人物、塑造角色、烘托背景、配合音乐等多种作用,值得更为深入地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江中鸿,李骏.试谈音乐剧“声光合一”的美学特点[J].演艺科技,2019(09):10-13.

[2]高晓冬.浅谈百老汇音乐剧中灯光色彩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7(02):263-264.

[3]姜平.谈音乐剧舞台灯光的表现力[J].戏剧之家,2016(24):56.

[4]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5]李鹏飞.剖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舞台魅力[J].黄河之声,2019(04):70.

[6]彭虹棋.舞美灯光的设计与运用——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J].戏剧之家,2020(06):26+28.

[7]邵景涛.音乐剧的灯光创作及特点[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2):153-154.

[8]张涛.音乐剧中舞台灯光的应用与表现力研究[J].艺术评鉴,2017(09):162-163.

[9]姚颖.浅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音乐、舞蹈、舞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8):170-174.

[10]马克斯·凯勒,孔庆尧,忻雁.几类表演艺术形式的灯光设计思考[J].演艺科技,2012(05):15-17.

  致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李楠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李楠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严谨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还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论文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8084.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9月28日
Next 2022年9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