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链问题研究

摘要: 将农业变得产业化是我们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彻底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部分。将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农作物在市场上面的竞争力度,从而加大他们的收入让农业的发展更具有现代化的意义。要想使农业变得产业化,首先就是要增

  摘要:将农业变得产业化是我们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彻底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部分。将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农作物在市场上面的竞争力度,从而加大他们的收入让农业的发展更具有现代化的意义。要想使农业变得产业化,首先就是要增加他们的收入,然后就是让他们的农产品实现一个农业组织化的程度,现在农业方面的问题非常之多,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引进一个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农业的生产过程有五个环节,最终消费、产后加工、产前准备以及商业流通和产中管理。在农业这条生产链上面,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物流还有农业的供应链,他们两个的主要功能就是衔接,农业生产的流通以及生产能力都跟这两个方面息息相关。很好的实施农业供应链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大多数人没有工作的问题,还能够减轻这些中心城市的就业压力问题,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的机会和收入状况,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度,城乡差别也在逐渐减短。可以通过这一个供应链将生产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结合外来资源重新组合农业生产的顺序,从而提升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以及协调能力,进一步的解决农村、农业以及农产品的问题。
  现在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还有农业生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不过还是有很多方面都是不够完善的,很多情况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就比如说物流的损失大、成本高、网络布局不够合理等等,还有就是物流的基础设备跟农产品的供应链都不完善并且投资的模式也不是很合理等等,这一些列的问题都是需要完善的。农产品在我国的总物流比重中已经高达百分之四十左右,一些鲜活的农产品更是高达百分之六十,但是几个发达国家他们的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却一直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我国的大部分绿色产品在运输的这一环节上消耗的成本的都是巨大的,尤其是一些蔬菜还有绿色的水果等等,他们在运输以及采摘还有保鲜上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是巨大的,每一年都有千亿元之多。同样的情况在X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的损失率只有百分之五,这是怎样的一个差距,他们这样的国家在对这些产品进行运输、加工的时候损失率是少之又少。所以说,看看我们跟其他国家的差距,只有尽快的研究出农业产品在物流运输上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减少损失,减少损失的同时也就能增加农民们的收入,还能满足消费者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研究农产品的供应链问题目前是研究人员们讨论最激烈的话题,这一问题再国外也是引起了众多人员的关注。
  关键字:农产品;供应链,产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十一五”这个时间段是开展小康社会最重要的阶段,这个观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有提到,主要目标就是让农村小康化,规划上面也有说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国家大力提倡“三农”问题,明确说明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其实“三农”指的就是农村、农民、农业,在细致一点说就是农民的综合发展问题、农民的权益问题以及国际竞争力问题还有农产品的供给问题。要想彻底的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必须将农业产业化放在第一位。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下,进一步的改革并且发展农村以及农业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必须将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也是解决“三农”的唯一办法。将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强产品在市场上面的竞争力度,快速的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增加农民们的收入是将农业转变的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当然了,要做到这一点,是离不开农业的组织化。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当道的社会,再加上买方市场不断加剧,这一系列的原因都使得动态化以及国家化的市场竞争力度不断加强,由于使农业产业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尽快的克服一切难关,然后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引进供应链的管理。上文已经说过,农业的生产过程有五个环节,分别是产中管理、商业流通、产中管理、产前准备、最终消费这五项。把这五个方面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行了一条农业链,也就是将每一个环节都进口起来,达到环环相扣的状态。太过于依赖自然环境,所以风险就比较大;农业的生产要素时空差异也非常大;农业的运营以及生产过程不稳定性大、可控性小、规范化难度大;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同;投资的回收时间太长,不能及时的收回成本;跟农业物流联系过于紧密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会出现的状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物流,物流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销售的结果。目前对于进一步的将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引起XX部门的足够重视,就像是加工、营销、运输、投入、种植、跨行经营等等这些都没有被其关注,尤其是对于农户的管理模式,根本就没有列入到供应链之内,大部分还都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养殖或者是种植为衷心地饿这种传统做法,生产项目完全没有跟上社会的脚步。正式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农业的产业效率极其低下,没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很多资源也都是被白白浪费掉,农民的积极性也是因为收入的一成不变收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一系列的原因致使了农业产业化的脚步停滞不前,没有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迹象。
  我们可以从全球的现在化农业的供应链来发现问题,从而更深一步的探索、研究究竟该如何发展现代化农业,供应链的管理体系是跟我们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物流结构有着直接关系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的生产链上面的每一个结构以及环节都需要物流的紧密衔接,他是拨弄工业生产能否正常流通的关键。进一步的优化农业物流,探索农业供应链可以由农业的生产资料环节来促进农业的生产还有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严格控制好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可以加快产品的流通性,从而环节“买难”和“卖难”的问题,加大农产品的加工,多开发一些绿色的食品可以增加我们国家在农产品方面的竞争力度,大大的满足社会对每一类农产品的需求状况。除了这些之外,还可以根据实施农产品的供应链改变农村的难就业问题,这样一来更多的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工作,不仅扩大了劳动力,还可以减少城市的就业压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给农民们增添更多的收入,也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速度。使用供应链的理论讲每一个部分都做到完美的结合,然后在根据市场的要求引进一些外部资源重新制作出农业的供应链顺序,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大供应链的竞争力度以及整体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农民们的就业问题,还有农业问题,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很好的实施农业供应链的管理和研究能够缓解农企业之间的不集中现象,减少工作当中的盲目性,也解决了利益的分配怎样更合理的问题,让他们的分工更加明确,不仅扩大农民的收入,还提升了消费者的价值,让农业的供应链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这样一来竞争的力度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

  1.2研究思路及内容

  文章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目前状况进行总价,对物流特点进行了树立,同时把握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明确了当下农产品物流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囊括了管理水平低下、物流技术落后和设施建设水平不到位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本文借鉴了国外一些较为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工作模式,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1.3全文结构与框架

  本文框架按照下图的逻辑思维展开
农产品供应链问题研究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超市,可追溯体系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方面,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展望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道德风险、利益分配、信息流通和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应建立新型产销一体化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和信息化管理,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
  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中,刘召云,孙世民,王继勇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完全信息及信息不对称及牛鞭效应的存在,会引起大量的不确定和道德风险,并影响最优委托权的安排。而目前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随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如何最小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是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是值得关注的研究焦点。运用利益分配机制模型,指出供应链各参与主题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取决于供应链中的利润是否有效配置,而努力程度与能力水平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农产品供应链的系统效能,来自于农产品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的真诚协作。由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任何合作伙伴都不会为了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合作伙伴合作的最强大动力。因此,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实现合作伙伴间合理的分配收益是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与运作成功的关键。
  在《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刘春全、李仁刚指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是绿色生产和农产品供应链的学科交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的有效方式。1997年ISO14001和ISO14040的提出,更是在国际上引起巨大震动,实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从事这个日趋热门课题的研究。而在国内,关于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还十分的匮乏,不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施策略,都需要进行系统研究。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高效吞吐农产品的中间环节,也是农产品流通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力量。虽然中介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数量较少,规模不大,但已代表着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方向。
  但是在“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中,公司的市场经济意识强,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较强的决策、严密的组织和完善的市场营销系统,通晓XX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相对而言处于优势地位:农户居住分散,家庭经营规模偏小,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准确、充分、及时地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差,评估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低。因此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和运营系统的“黑箱’’特征比较明显,企业不可能监视农户的每一个生产步骤和生产环节,企业要想尽可能详细地知道农户的操作过程,就需要付出巨大的监督成本。所以这就导致了合同具有不完全性特征。订单的不完全性影响了企农合作关系,不利于订单农业的深入发展。同时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产品的加工程度不够,基本是简单的初加工,增殖能力有限,尽管近几年来,加工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初加工、简单包装的品牌产品数量增长较快,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这也就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自市场差价而不是)JOT_增值。比如国际上对马铃薯的深加工有2000多个品种,而我国马铃薯90%则用作蔬菜,有限的加工转化也仅限于粉丝、粉皮之类,深加工几乎为零。国际上玉米的深加工产品己达4000余种,仅利用玉米的变性淀粉就可开发出上千种工业原料,而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却十分有限。
  因此对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必须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核心能力建设上,提高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分散农户组织化程度低,是供应链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整合供应链中,必须解决农民的组织化问题;另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合同的执行率,基于上述因素建立一个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模式。这种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整合,通过农户的组织,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双方的违约成本。供应链组织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企业内部整合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上下游环节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最终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加工企业与农户组织可以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较少的投入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来源,同时,也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交易成本,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在这种模式下,更需要关注的是农户如何与供应链进行融合。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可以用较少的投入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对于农户来说,农户可以通过合作社、基地、经纪人进行组织,然后与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合同,来规避作为市场弱型群体所担当的风险。
  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彭秋玲李丽娜指出应链的源头企业,这是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必要途径。农产品产业链必须进一步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协调下,以“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行业协会+农户”等形式,依托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农业。将农产品加工业和部分种养业集中化、企业化、规模化,实施全程标准化生产经营,促进农村、农业全面发展。加大与供应链管理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实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就是实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一般包括即时敏感需求信息数据、库存数据、货运状况、农产品采购等数据的共享,实现上下游企业,特别是零售业与加工企业之间业务上的整合。企业之间不仅是战略联盟关系,而且要在业务发展层次上实现协调运作。信息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决策失误和风险,有机整合了业务流程。总之,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实现了供应链管理方式的透明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第三章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增长,我国农产品物流水平持续提升,但是与国外物流水平比较起来依然存在着非常大差距。
  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但是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阶段,这种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作为生产单位,所以我国农产品物流普遍存在如下特点:数量大、成本高、分散性。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得知,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4.69亿吨,其中蔬菜含量为5.4927亿吨,水果含量为1.5243亿吨。按照相关部门的数据分析,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率为50%,实现了一半农产品市场化操作,因此按照这个数据,我国将近一半的农产品需要进行运输,这种巨大的物流需求为物流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农产品供应链问题研究
  我国农产品市场历经了十几年的全面发展,规模也得到了空前扩大,我国农产品市场质量不断得到提升,数量不断扩张,到如今我国农产品流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硬件条件不断上升,市场运行的广阔前景被世人所看好。
  按照我国农产品流通实际环节来说,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渠道。根据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我国多一半的生鲜产品主要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到人们生活之中。农产品营销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化流通方式为农产品流通注入了活力,其中配送、超市和卖场的现代化流通方式与传统农贸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农产品营销活动中,营销中介发挥了重要作用,营销中介把个体户、专业化等农产品销售主体和市场衔接起来,这些销售主体的存在也为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
  我国生鲜农产品在常温流通过程中,损耗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在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农产品损耗率为1.7%~5%左右;我国农产品主流交易渠道是传统集贸市场,而以X、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交易渠道主要是超市,英国70%的农产品通过特易购为代表超市进行销售。从交通工具上来看,我国农产品运输汽车主要是以敞篷卡车为主,农产品运输车辆只有不到10%左右的车辆备有制冷设备,所以生鲜农产品冷藏运输率非常低,这样就增加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从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来分析,建有冷库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仅有38.56%,我国每一个供应链环节均存在不同的经营主体,不仅如此,我国农产品集贸市场多数不提供价格供求信息。从农户角度来说,我国农业主体依然是以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为主,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有一定规模的农户联合体,在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代理主体比较多,其中主要分为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不同规模的私营收购公司,产地批发商和销地批发商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在我国整体农产品供应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零售商人数众多,形式多样,既有不同规模经营的农贸市场,也有一定规模的超市和较小的地摊销售。所以我国农产品销售方式种类繁多,但是却缺乏物流竞争力,分散采购农产品的方式使得农产品销售具有一定盲目性,导致农产品市场设施利用率较低,太高了物流成本。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高成本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产品尚未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条体系,滞缓了农产品增值效益,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3.1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

  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采用常温存储、运输的模式,加之我国农产品物流数量巨大,造成了较大损失。据统计,常温系统中果蔬类约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损失15%,再加上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的损失都有上亿元。
  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物流环节过于繁琐,交易效率降低导致了损失增加;不先进的存储设施造成了农产品极大损耗;从流通主体来说,我国批发市场不规范化操作,农产品交易中介组织与农民利益相脱节。依据牛鞭效应,处于第一线的农产品生产者往往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物流链条环节过多,阻碍了农产市场信息的传播,造成了差额的逐步扩大。在整个农产品市场流通过程中,流通服务机构多半非专业,运输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因此造成了我国农副产品分批次小流量运输,增加了农副产品流通的运输成本,加之存储设备落后,造成了农产品极大的损耗。

  3.2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程度低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民对市场需求信息了解较少,导致了农产品供求失衡,增加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农副产品市场供给信息不了解,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
  我国农副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类为如下方面:1、农产品市场依然缺乏建立一套系统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收集、整理各个阶段存在较大的空白阶段,因此不利于我国农副产品物流信息建立。当然这种市场信息化建设不到位,与我国市场发展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市场尚未建立配套信息设备,因此不利于市场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建立过程中,XX、市场和消费者没有联系在一起,无法进行信息快速传递,导致农民对信息了解不到位,市场价格功能难以形成作用。2、农民信息服务工作不到位,我国农民由于自身素质受限,对信息缺乏足够的收集、筛选能力,对行政号召较为信服,增加了农民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3、物流标准缺乏造成了信息失衡,处于物流供应链上的参与者无法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不利于物流信息的利用率,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信息传递不灵。

  3.3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失调

  大宗农产品影响着人民生活,一旦发生损失,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整体物流供应链中,每一个参与者为了应对下游客户需求,一般会保持比较多的库存产品。但是农副产品由于其特性,很容易造成腐败变质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存储成本。一旦大宗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产生了失衡,处于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参与者难以及时安排生产和运输活动,容易造成缺货现象,对人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4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间存在矛盾

  一条完整供应链由不同的企业组成,每个企业都会去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就会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导致供应链失衡,处于物流链条上的参与者因为相互的怀疑,导致合作无法顺利开展,增加了矛盾。

  第四章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国外借鉴

  4.1X: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从现在的实际效果来评价,X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较为庞大、高效和专业。通常来说,X农场主拥有土地面积较大,通常在一千亩以上。X农业生产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分布在不同的州,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到目前为止,X形成了高效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在X每一个大型农场建立了专门的存储和包装工厂,可以直接进行物流传送。X农产品物流主要方式是超市,其余物流方式是通过批发市场和贸易两种方式来进行销售,客户是零售商和贸易商。在X规模较小的农场主中,一部分主要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来种植有机产品,另一方面借助协会和合作组织,来实现物流发展。
  X农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和其他协会。从这个流通环节来看,X社会话服务体系能够及时满足农民的需求。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农场主倡导的合作社、XX主导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和批发商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物流主体通常来说,规模比较大,可以承担起农产品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工作。与此同时还有部门农场主出卖谷物,采用合作社形式来推销买卖。从整条物流供应链条来说,农产品行业协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举例来说,谷物协会、大豆协会支撑了农产品物流链条,推动了其全面发展。
  虽然XXX不干涉农民生产,但是制定了针对公共领域的规范性举措。通常他们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把控,及时检测土壤、河流中的有害物质,对废料排放制定严格的规定。与此同时,XX向全国农民提供权威性的信息服务。根据统计,X农业部门以10万人进行农业统计,对每一个农场耕地上的种植品种和面积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把资料进行汇总,通过XX进行发布,让农民了解到第一手的资料。XXX对农业教育投资极为重视。1998年XXX推出了“新农民计划”,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同时XXX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国内过剩农产品,比如说价格支持、关税政策、出口补贴等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管理,使得信息在供应链参与的各方快速流动,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足,使得供应链的各个参与主体能够对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4.2日本: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

  日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主体是农协,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通过农协来进行操作,并且已经形成了规模,据统计日本农产品流通渠道80%~90%为农协。日本农协会于是在于拥有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保鲜、加工等一系列的流程,实现农产品集中销售,成为了生产者和批发者的衔接媒介。生产者、农协和批发商三者合作建立在服务于被服务的基础上,以高度信赖为契机。在这种情况下,农协增加了农民话语权,实现了分散农户的有机统一。
  日本对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较为重视,比如说制定了《批发市场法》,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实行了严格的审核,并对中央、地方等不同级别的批发市场进行了严格规定。在日本市场开设者主要是地方团体、农协和会社等。通常来说,批发市场具备较为完善的保鲜设备,冷藏设备,加工设备等,同时采用了信息管理技术,确保市场内物流信息畅通。日本农产品市场成为了农产品物流中心,成为俄大型连锁超市和批发商进货渠道。日本食品配送中心同样建有保鲜设备,开展电子商务配送等多种业务,满足了消费者和批发商的需求。

  4.3欧盟: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技术

  欧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特色在于较为完善的电子化虚拟供应链条,比如说荷兰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把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批发商,统一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农业供应链条,使得供应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便捷操作,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供应链条上的信息公开透明,增加了供应链的活跃度,实现了物流计划整体优化。
  瑞典 瑞典第一个禁止使用抗生素和促生长剂,把实现养猪业绿色发展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研究多年的工作实践,形成了著名的生产模式,主要分为饲养系统、卫生系统和饲料系统,这三个系统的共同点是无公害。
  德国 德国XX对猪肉产业发展较为关注,对猪肉制品质量把控较为重视,对养猪业整体流程制定了详实的法规,比如说饲料、兽医、和检疫等方面,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其中包括控制饲料使用、控制兽药使用、严格检验机制、对生猪进行信息化管理。
  荷兰 荷兰XX主要采用IKB体系对猪肉进行质量控制,这个体系主要使用HACCP体系中的一些概念和IS09000的标准,对兽药、牲畜保健、运输方面进行了规定,规定而来养猪场场主的权利和义务。
  一些欧盟国家通过农副产品和食品供应基地建设,集合农业产品信息,对整体信息进行把控,对欧洲地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实现信息供求均衡,满足消费者各个层次和类型之间需求,把控市场发展趋势。物流供应链发展可以有力推动产业发展。欧盟发达的冷冻行业满足了市场需求,以荷兰为例,荷兰人均制冷和冷冻溶剂量是世界排名第一,荷兰农产品加工行业拥有较为先进的制冷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农产品运输行业的发展。

  第五章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路径

  5.1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

  要想发展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条,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其中包括现代化流通渠道、物流传输渠道和仓储渠道。提高农业企业的市场化,鼓励其与供应链结合的更紧密,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我国XX必须对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予以高度重视,鼓励农民参与到供应链各个环节,使得农民由农产品初级加工盈利阶段进入到深加工阶段,实现利润增长。与此同时,XX肩负着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任,一方面建立信息化咨询交流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指导农业产业链信息网络建设。
  从荷兰物流经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农产品市场信息重要作用,随着农产品市场越来越开放,因此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条必须重视市场交易有用信息,当然这些信息采集必须符合市场规律。我国可以通过如下方案来实现物流供应链条发展。首先我国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和时点销售信息,建立统一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交易信息,通过XX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整条供应链上的资源共享,打造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其次我国市场管理部门要综合运用条码、EDI、EFT、EOS、GPS、GIS以及电子商务等技术集成起来,力求建立一个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产品高效流通。
  我们从日本的物流经验中,了解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功能。随着农产品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我国来说,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仓储建设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着重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运输工具的研发,打造高效的农产品运输车辆,以农产品仓库建设为契机,发展配送中心,打造一流的产地、销地批发市场。

  5.2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宏观管理

  5.2.1加强XX的宏观统筹
  XX要定位在统筹规划角度,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力求打造一流的市场环境,逐步推进规范化、法制化市场运作,使得物流产业链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一,我国XX必须充分意识到农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建立物流体系、公司体系和市场体系,同物流供应链建设融为一体。第二,XX要肩负起市场信息化责任,认真研究学习农村社会工作,实现依法管理,研究制定合法合规的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方案,推进工作高效开展。
  5.2.2充分发挥行业主管和市场导向作用
  我国XX要把农业作为一个具备竞争力的行业来运营,按照《农业法》、《农业土地承包法》来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开展农业工作,对农业资金投入、农业土地要素投入、农业产品等进行规定,对不正规行为予以纠察。农业行业主管部门要真正发挥发展农业作用,切实保护三农整体职能。与此同时,处于物流链条的所有参与者和环节开展市场化运作,实现价格、效率、效益的公开透明,成功对接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农产品大生产、大市场格局建设。
  5.2.3加快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
  一是物流标准化。统一包装、运输和装卸各个环节标准,争取实现物流活动标准化操作,提高其工作效率。二是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壮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国能否顺利进行农产品拍卖和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三是以科研力量为先导,保证农产品物流保鲜,对农产品质量进程全程监测,保证物流信息能够有效进行传递。
  5.2.4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
  在农产品物流链条中,农产品物流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发挥其主流作用。第三方物流能够整合社会闲散资源,推动整个物流产业链条发展,实现农产品市场整合,可以推进物流行业专业化建设步伐,同时去除了一些没有必要的啰嗦的环节,力求实现效益最大化,把流通成本降到最低。

  5.3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

  5.3.1改变传统农业物流理念
  X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Christopher指出:21世纪竞争超越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成为了主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我国要充分学习国际合理物流管理模式,充分借鉴先进的农产品供应链,争取农产品物流发展突破,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我国物流管理活动应该把农产品物流管理和企业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供应链资源最优化,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提高其工作效率。
  5.3.2供应链节点各组织载体间要相互合作
  纵观整体物流产业链条,农产品物流囊括了农产品生产供应、生产过程和包装存储以及销售环节等多方面流程,实现整个流通过程的协调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实现各方面的综合合作、协调。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在于打造一个一体化的核心系统。处于农产品供应链条上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农户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是供应关系,只有统一经营理念,认识到农产品物流参与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既要尊重自身利益,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到整条供应链的效益。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相当于一个虚拟的企业,具备共同的利益,力求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整合运作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条上的增值,打造一流的农产品物流增值体系,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5.3.3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整合
  要想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问题要立足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价格稳定,避免农产品产销出现失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通过整合节约交易成本。
  农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具有容易腐烂的特点,因此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注重选择存储工具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农产品质量。比如说农产品在进行分类、加工等作业过程中,要采用特殊的容器和设备来进行运输,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农产品流通生产特征高于工业品,资产使用性更具针对性。立足于交易成本理论,市场机制对产品运作无效的时候,交易成本高于整合之后内部交易成本,因此通过整合的方式,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2)向后整合要素市场。
  根据专家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如果产业链上游厂家没有足够的市场力量,而下游厂家可以轻松进入市场,那么下游厂家会向后整合要素市场,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或者变动资产比例增多。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我国农业产业链条之中。目前我国农民市场力量薄弱,单个农化进行市场化操作,其交易成本更高,尤其是我国农业生产较为分散,因此产业链条下游制造企业或者销售企业会逐步向上整合农户资源,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3)避免不确定性风险。
  由于农产品自身特殊性,因此农产品市场风险性较强。农产品市场风险存在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农产品供应链整个过程存在投机主义,第二,农产品交易成本增加。通常来说,在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上游要素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但是下游厂家依然会采取整合方式来降低风险影响,市场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是需求不确定性和信息传递不到位。此外,在存在资产专用性明显、少数人交易、投入占总成本比例大、沉没成本大及对要素市场需求变动大的情况下,均会引起向后整合要素市场的动因。
  4)有利于内部交易成本与外部交易成本均衡。
  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过程中,农产品高昂的内部交易成本是一大阻碍因素。科斯曾经说过,内部交易成为与组织体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条的时候,交易成本中的外部交易成本降低,但是内部交易成本有所增加,不利于实现资源整合。在内部交易费用方面,市场交易是一个有效节省交易费用的途径。整合供应链条,必须整合供应链条上合作伙伴的不同利益,从而能够实现内部交易费用和外部交易费用的一种均衡。由于信息不对称,人们采取投机主义而造成了内部交易费用的产生,但是供应链条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整合供应链条关键在于实现内部交易成本与外部交易成本之间的均衡。
  根据我国农产品市场和流通渠道的特点,实现供应链条组织体系创新,可以有效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根据部分资料,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条整合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我国加工企业往往具有更广泛的市场路径,通常采用加工企业为主的整合模式,确保生产活动不中断,而这些加工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问题,有助于推动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获得了足够的加工原料,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农户和公司两者利益的均衡。加工企业通过整合农户资源,把分散经济统一为规模经济,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种供应链整合模式主要方式是整合加工企业内部资源和高水平信息化程度,实现上下游之间高效沟通,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供应链操作平台,电子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整个操作机制进展,能够构建利益机制和战略管理平台,同样在整合过程中,这些机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这种加工模式中,加工企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供应链条能否整合成功,管理环节风险增加,难度也不断加大。在以往农产品供销阶段,只要负责洽谈和订单两个环节,就可以完成整个流程,现在既要对产品质量提出严格要求,又要对品种质量技术予以研究推广,同时解决农产品收购和存储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物流功能内化直接增加了管理难度,如果内部管理存在疏漏,那么很容易造成经济不景气,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应用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整合。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模式。
  这种以物流为中心的模式,有助于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环节的有机联系。通常来说,物流中心具有非常大的规模与运输能力,能够同时满足上游下游的物流需求,尤其是能够满足生鲜类农产品的运输问题。通常来说,物流中心形成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第一,物流中心可以依托原来的批发市场而发展,立足于传统的批发市场,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之以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化操作平台,把物流中心打造一个高效率的操作区域,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统一结合。第二,以连锁超市形式实现上游物流链接延伸,打造生鲜农副产品的有机统一。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物流中心,采用了两种不同方向的资源整合方式,一种要给是从供应链下游向上开始整合,另一种是从供应链上游开始向下整合。前者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生鲜农副产品的高效率运输,后者的目的在于协调农产品大范围调动,充分发挥农产品作为供应链原料的作用,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这两种不同形式整合,来实现物流中心的供应链整合模式,一方面既可以保证农户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充分发挥出了农副产品的原料作用,实现了整体供应链的均衡。
  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商业连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比如说连锁超市拥有比较先进的POS系统,能够通过物流平台进行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商品信息管理。所以按照发展趋势来看,对农产品供应链条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不同的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是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条发展的主流。

  5.4加快冷链物流发展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应充分发挥XX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XX、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推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一是在大城市开展“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和“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试点。二是在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区开展“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和“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第三方物流”试点。在总结示范、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辐射、推广。

  结论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民生问题越发受到世人的重视。而“民以食为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如何使消费者和菜农均获得实惠和利益正是当前我们应该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供应链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农产品价格,关系到中国农产品市场整体供应链状况,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两种手段,构建有序发展的农产品市场。本文中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仅仅限于理论水平,在实际推广中,由于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但是未来发展市场是空前广阔的。
  参考文献
  [1]高瑞霞.超市出新招领跑“农超对接”驶上快车道[J].中国合作经济.2010(07)
  [2]汤晓丹.基于博弈分析的农产品供应链信任机制及其建立研究[J].物流科技.2010(09)
  [3]游军,郑锦荣.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10)
  [4]蒋琼.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构建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1(06)
  [5]村里有了土地存贷合作社[J].广东合作经济.2008(06)
  [6]许金立,张明玉.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1(02)
  [7]李贯岐.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农村供销社发展的新形式——山东莱阳市农村合作社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商业时代.1998(02)
  [8]张德国.新型合作社小社大文章——蒙阴县创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J].治淮.2003(02)
  [9]张丽霞.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0(15)
  [10]许金立,张明玉,殷继勇.农产品物流运行协同风险研究[J].物流技术.2010(Z2)
  [11]杨学义,李新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探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01)
  [12]朱艳新,黄红梅.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构建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04)
  [13]王晓敏.农产品供应链的有效模式及其优化[J].中国商贸.2011(17)
  [14]侯文英,张思超.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26)
  [15]刘红红.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联盟及收益分配研究[J].中国商贸.2011(28)
  [16]邓琪.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
  [17]霍红,沈欣,黄志鹏.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与质量安全分析——以黑龙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2)
  [18]皇甫梅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若干思考[J].北方经济.2011(18)
  [19]颜莉霞.基于农业集群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1(3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991.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5月7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