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然而,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逐渐演变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而银行业的市场发展环境因为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变得更加严峻。银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而农村信用社又是临夏县当地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也是当地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可以说,临夏县的农村信用社为当地的金融信贷业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据实地考察,临夏县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服务群体、业务创新、技术保障等方面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商业银行,因业务创新发展缓慢、信用环境一般、服务的客户文化层次较低、技术支撑薄弱等因素,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须寻找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一方面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网点多,机构网点分布各乡镇,营业网点数量居各金融机构之首,另一方面,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存贷款市场份额均为第一。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选择临夏县的农村信用社做为研究样本,探索其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力求从根源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发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探寻帮助临夏县农村信用社战略转型的机会,从而帮助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实现经营转型。
二、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及问题
(一)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基本概况
临夏县农村信用成立于1987年,经历发展了44余年,现有员工256人,共27个营业网点,1个营业部,全县布放自动存取款机共32台,较高的覆盖率更加方便了广大用户的使用。于2011年进行了统一法人改制,设立了市场发展部、风险管理部、安全保卫部、会计财务部、稽核审计部等各项部门。临夏县农村信用社不断坚持创新改革,始终坚持“面向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为实现更好的服务三农市场地位,计划向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截止2023年底,各项存款40.5亿元,贷款余额32亿元,在县域金融机构中存贷款市场份额均为第一。
(二)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
1.总体效益
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经过前期的改制以及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三个指标已经到达了行业平均水平,并且已经长期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发展状态,这说明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已经符合了监管部门的要求,在经营指标上具备了成为现代化金融机构的基础。
表1-1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2016-2020年核心经营指标(单位:%)
资产利润率 | 资本充足率 | 拨备覆盖率 | 不良贷款率 | |
2016 | 1.89 | 6.12 | 80.41 | 7.91 |
2017 | 2.08 | 11 | 96.1 | 5.39 |
2018 | 2.13 | 11.83 | 100.2 | 4.28 |
2019 | 2.20 | 11.87 | 111.3 | 3.5 |
2020 | 2.33 | 13.99 | 132.38 | 2.37 |
(数据来源:根据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2016-2020年经营成果回顾报告整理)
2.资产业务
据数据统计,从2014年之后,甘肃省全省的农村信贷资金业务中的资产率逐年增长,相对的贷款率也从2016年开始逐年下降,这说明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开展的新型资金业务符合甘肃省居民的理财需求。同时随着居民理财需求的变化,农村信用社的新型资金业务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例如从资金业务内部组成成分来看,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富余资金的使用方式呈现多样化多渠道的发展趋势。
3.负债业务
2016年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付息负债业务中约94%都是存款,这并不是合理的资金结构。而经过四年的发展,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付息负债中存款占比则下降到了约74%,这也说明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业务发展呈现向好趋势。而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业务负债占比则是从2016年的约15%增加到了2020年的约26%,这也代表了近年来负债业务的发展趋势。
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经营问题
1.不适应市场竞争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临夏县联社在构建“三会一层”管理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开始形成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体的法人治理机制,该机制可以很好地降低风险,提高组织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却损害了组织内部的凝聚性,不能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还会浪费有限的资源。
2过度专注于传统存贷业务,盈利模式单一
从下表的拨备前利润指标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传统的存贷利差是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长期利润来源,但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利差收窄,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表1-5甘肃省农村信用社2016-2020年总体经营指标情况(单位:万元)
总资产 | 增长率 | 存款 | 增长率 | 贷款 | 增长率 | 拨备前利润 | 增长率 | |
2016年 | 5259 | 17.52 | 4215 | 21.33 | 2803 | 21.71 | 91.92 | 56.27 |
2017年 | 6767 | 28.67 | 5111 | 21.26 | 3373 | 20.34 | 152.21 | 65.59 |
2018年 | 8794 | 29.95 | 6555 | 28.25 | 3978 | 17.94 | 179.59 | 17.99 |
2019年 | 11500 | 30.77 | 8164 | 24.55 | 4698 | 18.10 | 208.43 | 16.06 |
2020年 | 15023 | 30.63 | 10631 | 30.22 | 5484 | 16.73 | 274.66 | 31.78 |
(数据来源:根据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历年年度工作总结整理)
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始终坚持为我国农村金融信贷业务的发展做贡献,然而由于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对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业务内容并不熟悉,导致其并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工具来实现业务扩展和人才引进,这也导致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并没有紧跟金融信贷市场的发展趋势,使得当地的金融信贷业务发展较为缓慢。
3.固守传统零售经营方式,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亟待创新
临夏县农村信用社采用的是以重资产模式维持传统的零售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具备一定的本土特色,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显著。首先,在业务产品开发时很难创新出独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在和类似的商业银行产品进行竞争时缺少核心竞争力,同时缺少对主要的客户群体即“三农”领域和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其次,由于临夏县的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引进高效的业务办理电子服务平台,因此业务开展、业务办理等方面的效率较低,同时产品类别和利润结构都比较单一,这就造成了业务发展主要依靠内部消耗的发展现状。同时,因为以上渠道的缺失也使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架构,因此要从重资产的经营模式转换为轻资产的经营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经营模式效率低
随着大的经济背景不断变化与地域逐渐发展,农村信用社根据所处地域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几处网点的运营,同时也扩展改进了部分业务。但是相应的流程规范没有及时调整,存在不合理之处,造成了管理中缺乏理论依据,执行力与约束力低下,对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信用社期初发展的几年内,企业本身却迟迟没有完善相应的制度标准,造成了制度落后于业务的局面,给管理层带来了困扰,导致效率处于低水平运行。
表1-2 2015-2023年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综合效率值均值(单位:%)
分地区均值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3年 |
韩集镇 | 0.542 | 0.804 | 0.722 | 0.603 | 0.326 | 0.626 | 0.019 |
土桥镇 | 0.720 | 0.167 | 0.163 | 0.101 | 0.238 | 0.582 | 0.971 |
马集镇 | 0.040 | 0.094 | 0.753 | 0.753 | 0.044 | 0.613 | 0.510 |
莲花镇 | 0.509 | 0.835 | 0.116 | 0.337 | 0.618 | 0.252 | 0.321 |
新集镇 | 0.321 | 0.066 | 0.634 | 0.456 | 0.567 | 0.151 | 0.575 |
尹集镇 | 0.288 | 0.353 | 0.639 | 0.139 | 0.645 | 0.399 | 0.360 |
营滩乡 | 0.798 | 0.351 | 0.860 | 0.824 | 0.819 | 0.654 | 0.089 |
榆林乡 | 0.805 | 0.095 | 0.869 | 0.460 | 0.454 | 0.498 | 0.724 |
民主乡 | 0.203 | 0.615 | 0.152 | 0.805 | 0.875 | 0.736 | 0.289 |
(数据来源:wind)
通过研究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转型过程所面临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首先要做的是加大力度进行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变革,明确其产权结构;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解决农村信用社在管理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最后要实现以提高质量为根本目标的业务发展方式,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还要稳步实现对农村信用社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健全完善公司治理框架。各行社要始终遵守和执行“三会一层”的管理组织架构中的规章制度,从根源上杜绝任何不合规的行为,贯彻落实《章程》中的各项条款,最终实现建设具有优良作风的现代企业的目标。
(四)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现状
1.规模不断扩大,构筑强劲竞争实力
2003年进行的体制改革大大改善了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到2023年末,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总资产数额已经达到了约56亿元,其中存款余额约为41亿元,贷款余额约为32亿元,拨备前利润为1.8亿。以上数字说明,临夏县农村信用社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大大超越了临夏县其他的商业银行,成为了临夏县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这也使得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在决策、经营、业务创新、产品设计等方面具备绝对的行业优势。
2.产权改革推进,经营管理日益规范
产权改革使股东、组织和社会各方在业务发展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使得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治理体系不断向现代企业的发展,并注重提高组织的经营合规性。这样既可以提高市场对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信任,也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绝对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临夏县农村信用社也要坚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不断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努力向现代商业银行的方向发展。
3.机构下沉明显,深度融入基层市场
一方面,作为当地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分布广泛且遍布乡镇,实现了临夏县当地及其周边各乡镇的区域全覆盖,这为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庞大的客户群。另一方面,临夏县农信社通过省联社安排的培训课程、县联社的自主培训、邀请资深专家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快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组织。力求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创新出无需担保的金融产业和信贷业务,从根源上解决当地居民的融资难题。
4.科技水平提升,实现机构高效配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也开始逐渐形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因此,省联社将大力支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在电子服务平台方面的建设,助力搭建平台服务模式,完善后台功能,实现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改革,从而加速其决策反应速度,能够在第一时间应对金融市场上的变化,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省社联还将辅助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开发针对三农政策的服务终端,该服务终端可以实现24小时无间断的服务,这将大大改善临夏县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质量。到2013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开设了约2500家三农服务终端网点,并指导县域法人机构实行标准化运作、制度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
三、国内其他地区发展思路
随着金融领域的飞速发展与农村地域的需求加大,我国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我国的农信系统一直在发展,各个省市农合机构的经营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由此也加大了其本身的经营风险。在国内的其他地区通过改制农商行的方式来减小以致化解风险。河北省滦平县农村信用社经过多次改革与调整,抓住每一次的改革契机,滦平县农村信用社在2012年转型发展,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改革成果,而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也得到了启发。
(一)滦平县农村信用社转型
1.制度转型亮点
根据其自身开展业务以及内控要求设立不同的机构,充分发挥改制后治理架构对未来发展的优势性,一般农信社存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对经营管理层采用聘任的方式,形成其治理架构。但是由于内部员工及其亲属的参与,外部参与人员较少且受限,使得这种架构合理性受限。加之监事会实际级别受限,监督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滦平农村商业银行原来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改制后股权结构更加清晰,更加多元化与合理化。滦平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在改制后发挥了“三会一层”的治理功能及其他各个职能部门的功能。实现更好地相互制约,有效地把内部控制风险降到最低。
2.经营转型亮点
在2018年后,滦平农信社转型发展,根据所处地域发展特点以及业务扩展计划,其及时针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分类,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相比于转型发展前的内控更加细化与有效,以事前、事中、事后为主线进行了经营中的风险控制,对不断完善的内控措施进行按时检查以及反馈。除此之外,改制后的农商行再一次重视并且增加了信用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等,例如不良带贷款与总贷款的比率不得高于5%等等指标,利用风险指标进一步地认识与分析,进而管理相应的风险,预先制定有效地策略来应对。
在做好转型发展的基础项后,在新一轮的改革中,盈利性逐渐成为其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滦平农信社在2020年的年末净利润达到了6614.34万元,每股收益0.26,资产年收益率0.11;这相比于之前的农信社经营有了较大的转变,实现了逐渐向更好的方向看齐与发展,在做好“三农”服务工作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好的经营绩效。
(二)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启发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应优化组织内部股权结构,实现组织内部股权及结构和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目标,不断学习和引进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并落实“三会”制度,使得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充分发挥其各自职能,做到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来减少内部控制风险。信用社的支农使命与其盈利性一直是存在某些矛盾的,一方面在对于农村服务容易产生较多的额外费用,例如业务审批流程或业务普及增加的成本等;另一方面实现盈利是更好发展的有利条件。这就要求在预算等方面提前做好控制,同时做好内部审计,严格把各种风险控制好。除此之外,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应该注重员工内控意识的培养与提升,从信用社的管理方式与执行制度以及相关的习惯逐渐向商业银行过渡,风险把控等意识观念逐渐被重视起来,变得更加合规,更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会使甘肃农村信用社能够慢慢适应市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策略
(一)全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受到利率市场化效应的影响,这使得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很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影响,也开始进军农村金融市场,这也导致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受到直接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开始考虑以负债业务作为经营模式转型的基点的可行性,然而,在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后发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对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尚处于银行的可控范围内;此外,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专注于开拓农村金融市场,不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在农村金融市场发生变化时快速调控金融市场,削弱市场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服务“三农”与中小微企业
由于我省银行市场的垄断程度相对较大,对小微客户和“三农”客户并不重视,同时银行业也没有在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市场选择,这就造成了我国银行业中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在进行发展转型时要以此为鉴,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找准自我定位,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利率市场化效应的影响下,要开发多元化多样化业务来吸引客户,达成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业务拓展,最终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临夏县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力度支持扶持“三农”政策,增加农业项目的经费支出和信贷投入。此外还要增加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关注,力求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业务支持,简化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申请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灵活的贷款方案,这样既可以管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也可以实现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将小微企业纳入客户群体,拓展业务范围,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探索电子化和线上渠道
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客户分布较为广泛和信贷业务金额较小是造成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服务费用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促进农村金融行业的本土化发展,提高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重点对服务渠道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这样既可以打造甘肃农信的新型电子银行,最终形成集客户、基层联社和省联社、其他小银行等多方于一体的电子银行服务终端平台,从而实现电子银行向集产品营销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服务模式的转变。
(四)完成社区银行模式转换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本地业务为主题,面向本地客户群体推出符合当地特色的零售业务,向着社区银行的方向进行发展转型。由于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规模较小、业务能力和业务范围也比较局限,很难和金融市场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抗衡,因此,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客户群体,针对这些客户群体研发符合他们需求的业务产品,牢牢抓住本地市场。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资金也比较富余,在这种背景下,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更加需要抓住当地的客户群体,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扩大其市场规模,利用绝对的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提高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在利率市场化效应的影响下带来的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既是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巨大考验,也是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发展转型的珍贵机会,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次机会,找准转型的方向,发挥绝对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转型的建议
(一)服务模式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业务也随之兴起,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应该将主要服务放在虚拟银行上面,可以大大节省人力资源、降低成本、高效的对客户服务,让客户足不出户也可以办理业务,提高自身效率,让电子银行成为未来银行业服务的主要渠道。另外,对于金融行业,服务是根本,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要全面动员,教育引导员工充分认识服务是金融机构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刻理解“服务树形象,服务处规模,服务增效益”的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做服务企业,口碑企业。
(二)经营模式建议
甘肃农村信用社应当从传统的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客户为中心,树立长期平衡理念,追求稳定客户资源,保证质量和效益,避免寻求短期利益,不顾成本地拉存款。更多依赖于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外部盈利渠道,推进农信社实现做大到做优做强的转变。因此,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需要采取措施以提高信用社经营效益,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金闲置。在组织内部完善和改进规章制度,明确奖励和处罚方案,深究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审查贷款审批流程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改进,对于涉事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从源头上降低不良贷款出现的可能性。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以员工的业务效益作为工资的发放标准,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降低内部资金结构中的不良贷款占比,优化资产组成结构。同时加大各类业务产品的研发力度,实现农村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资产盈利能力,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益。
(三)管理模式建议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需要在机构运营方面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在业务推广方面实行垂直化管理模式,在风险管控方面实行集中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组织内部业务的全面整合,优化管理结构。对重点业务部门实行战略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以提高业务水平。
第一,提高组织内部的风险应对能力。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传统的农业、畜牧业是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群体,而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监管,提前制定出发生各类潜在风险的解决方案。在审核这些地区的贷款业务申请时,仔细核对信息,对于任何有疑问的地方都要反复核实,严格把控贷款审批的每个环节,将不良贷款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贷款审批后,也要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调查,降低潜在的贷款风险。
第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加大对不良贷款的追索、已核销贷款以及央行票据置换贷款等的清算收回,坚决不能放弃任何贷款业务。同时也要加强对组织内部员工的道德水平的管控,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道德水平测试,从根源上杜绝不良贷款的发生,降低资金损失。
第三,严格履行银行业监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保证拨备资金的充足,不断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第四,合理调拨资金。信贷资金的组成结构应该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领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同时必须保证信贷资产占比小于70%,其他资金也应该以国债投资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等多种形式存在。
六、结 论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也在逐渐探寻新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选择了甘肃省临夏县农村信用社做为研究样本,探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最后发现农村商业银行将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要实现农村信用社的转型还需要解决例如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模糊、盈利模式单一、经营效率低下以及资产充足率不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面临复杂局势,本文深刻全面的分析我省农村信用社改制进程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农村信用社内部员工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加强有关部门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和执法力度、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产权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方可促进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转型的改制工程。
参考文献
[1]李茜.大数据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探讨[J].投资与创业,2023,32(19):208-210.
[2]张露婷,赵子铱.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经验与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3(09):189-191.
[3]陈晶.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逻辑与支点[J].当代金融家,2023(09):140-141.
[4]刘南希,王剑.新经济下的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转型[J].银行家,2023(06):48-51.
[5]虞晓英.基于网点运营转型后台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3(05):29-30.
[6]易明辉. 数字货币背景下C省农商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3.
[7]扬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潘道荣,杨忠.商业银行流量经营转型策略探究——以农业银行扬州分行为例[J].现代金融,2023(02):7-12.
[8]项飞.新常态下农村信用社加快经营转型的思考[J].财经界,2020(24):46-47.
[9]狄辉.资产管理引领银行经营转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4):20-21.
[10]麦颖欣.我国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11]黄瑞洪.互联网金融对农信社经营的影响及转型策略探析[D].福建农林大学,2020.
[12]杨波,徐瑞.XXX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探讨——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0,22(01):30-33.
[13]李春.四川农信经营转型探讨[J].当代县域经济,2020(02):85-86.
[14]李统金.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黑龙江金融,2020(01):37-39.
[15]汪办兴.严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转型——基于交易银行业务模式的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9(06):76-85.
[16]陈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9.
[17]李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滨海农商行经营转型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9.
[18]韩之浩.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对公业务经营转型策略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9.
[19]马跃.TZ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20]孟祥飞.普惠金融背景下山东P农商行经营战略转型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