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员工的股权激励制度是一种新兴制度,属于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在凝聚企业组织的向心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企业资本效率、留住企业人才和防止知识流失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员工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改善公司和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益,有助于改善公司产权结构。股权激励制度主要的面向对象是上市的企业,涵盖多种行业,是当下上市公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大量采用员工股权激励制度来改造企业产权结构,由于员工持股制度本身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复杂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会计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本文中,采用了限制检索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川能动力在员工的股权激励政策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会计问题,并根据会计准则,提出解决相应的问题一定程度可行的对策,为企业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提供参考。因此,分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问题并给出解决意见,这一研究很有意义。
关键词:上市合资公司;员工持股;会计处理;股份支付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从长久以来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阶段中不难发现,企业内部沿用员工股权激励制度来对员工进行协调和动员,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推动公司获取绩效盈利。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内只有少部分公司引用员工持股制度,许多企业还没有引起对该制度的重视,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激化,这个数量开始缓慢增长。紧接着XX部门结合市场发展经济现状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国内市场经济各领域随之认识到了员工股权激励制度的重要性[1]。员工股权激励制度实施后,员工与企业的利害关系趋于一致,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成为了企业与员工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目标,于企业而言,这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民主与科学性,扩大资金来源,改善股权结构,优化收益分配,挖掘企业生产力,促进长期稳定的发展。于员工而言,健全的激励制度不仅能够促使个人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通过不懈的奉献精神使员工更加富有责任感。
(二)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绪论,本部分从员工股权激励制度的四个方面:1.当前研究所面临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2.研究的主体内容和性质3.选取的研究手段4.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现有文献资料。
第二部分 有关员工激励制度的相关理论性质说明,本部分主要包括会计确认,即员工持股的会计记录的过程,会计计量,即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用货币计量各个相关经济业务的过程和会计披露,即将员工持股的相关会计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过程。从这三个方面探讨,由此研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的问题。
第三部分 把川能动力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针对其发展性质和内部会计处理制度的现有特点作出详细的研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加以改进。
第四部分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修改意见,通过一系列改进手段来使得股权激励制度更加完善,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具体包括1.不断完善当前市场经济的股权激励计划制度内容并进行一定的监管。2.对当前现有的制度加以改进3.严格管理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根据全文针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分析论证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员工股权激励制度首次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从未停止过对其的研究。大部分经济学领域的学者都结合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员工股权激励制度做出详细的分析研究,根据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来不断对制度进行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发展具有两面性。它在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盈利绩效稳步前进的同时,也会由于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而使得企业管理过程面临一定的风险。
1、国外研究
有关员工持股制度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国外,许多国外学者都通过不断的分析研究来使得理论体系更加健全。K kray(2016)强调公司沿用员工股权激励制度能够在项目发展初期降低投入成本,节省资源。A peng Jhoffmire(2015)认为员工股权激励制度不仅能够在企业内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使企业在外界受到优质评价,有利于创造品牌效应。促进长远发展。
除了员工持股计划为企业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外,许多学者还针对其负面影响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比如企业在沿用员工持股计划来对内部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受到股票,资金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从而面临一定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基于当前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使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员工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
2、国内研究
与国外相比,国内有关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初期,许多理论体系发展还不够成熟。其中,崔秀坤(2002)认为,企业在计划项目开展初期,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产生紧密的联系。既能够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使公司结构在更加完善的情况下适应市场变化需求,推动计划项目顺利开展。叶映红(2015)认为,员工持股计划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积极性,是因为其计划目标能够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发展趋势产生紧密的衔接[2]。仲怀公和胡梦(2019)发现国内的员工持股计划在落实到各个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时,会由于信息披露不够健全而导致许多企业的会计处理流程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因此国内财政部门应该针对这个现象对员工持股计划做出相应的完善。
除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内部性质以外,学者还针对该计划实施过程当中的税务、制度、法律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研究,以此评估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降低风险所产生的作用。
3、文献评述
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员工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员工持股制度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该制度对企业的业务绩效改进,收益分配和股权结构优化,推动企业良性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不过该制度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它会受到股票类型和资金来源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持股计划的规模无法确定,从而由于细节不明而使得会计处理流程不够严谨,以及监管的漏洞导致相关操作缺乏规范的问题。但是总体上说,员工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是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的。
二、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含义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 ipplans,简称ESOPS)的概念是福特公司在1956年提出的。员工持股计划作为员工对公司所有的一种形式,是公司实际控制者与公司的其他员工共享企业收益的一种现代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比较常见。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或股权)而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该计划首先是通过设立员工持股会,对企业员工关于购买公司股权的出资进行管理,然后赋予员工持股会必要的权利与义务,对员工持股会进行组织化管理,再次是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合理严谨的涉及并严格的实现整个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的产生以及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资金来源,使员工和企业的利益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其他收益,留住人才。 |
(二)员工持股会计确认、计量
对于企业持有资本的判断标准主要是根据国内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内容,其中强调了企业的股份资本公积的确认是由企业在发行权益工具(包括普通股、持有者购进的固定数量本等)过程当中扣除了对价交易费用以后所得。国内企业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时也是根据此项规定当中的标准来进行银行存款,贷记股本和资本公积[3]。而对于当前对于员工持股的会计计量,会计准则并无明确规定,一般是以公允价值来进行处理。然而,在实际之中,很多上市企业会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为依照。
(三)员工持股会计披露
1、实施阶段的披露
首先是从二级市场购买股份的工作应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股东大会批准员工持股计划之后的六个月中,应该按月公告购买过程中的详情。其次,员工持股计划存续中,应该及时准确的披露重大变化。最后,员工持股计划需要在期限到达前披露提示公告。
2、定期报告的披露
在员工持股期间可能会由于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影响而出现人事变动,凡是定期报告期内出现由于持有人的离职,退休,死亡以及一系列外部因素所导致内部股份权益结构出现变动的情况都应该及时公布[4],定期的内部财务会计处理信息披露有助于员工持股计划的顺利开展。
三、川能动力员工持股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一)川能动力会计处理现状
1、川能动力简介
1997年川能动力成立, 于200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张昌均。川能动力是一个以化工为主业的企业,主要经营范围是化工生产和销售,2016年以前,川能动力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此。然而,川能动力于2016年进行重组,四川能投集团成为其股东。公司新增新能源业务,如风能和光伏,初步实现了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川能动力重组后,在2017年发布公告,入局电池产业,主要以锂电池为核心,,从锂矿采集到电池材料加工和集成动力电池的生产全过程。到2020年川能动力总资产为923418.5万元,营业收入为199650.7万元,归属公司净利润为15329.1万元。
2、川能动力联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概况
(1)持有情况
川能动力联营公司于2015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由骨干员工、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具体的情况如下表2-1所示。
表2-1川能动力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
持有人 | 认购份额/万份 | 认购金额/万元 | 在持股计划中占比% |
董事、监事、高管 | 466 | 8341.4 | 11.65 |
骨干员工 | 3534 | 63258.6 | 88.35 |
合计 | 4000 | 71600 | 100 |
(2)认购资金来源、股票来源
资金来源是以川能动力员工个人出资,以及川能动力控股股东提供的无息借款为主。股票来源是认购的川能动力非公开发行股票。川能动力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认购股份总数不超出企业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后的总股本的1/10[5]。认购的股票不超过4000万份,投资金额不超过71600万元。
3、川能动力员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
(1)会计确认。根据调查发现,川能动力主要通过股份支付准则的标准来进行会计确认,其依据是企业内部资金和股票的具体来源。虽然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因素会影响会计会计确认标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内部管理层通常都按照股份支付标准来进行数据处理,并使节点时间(授予日、行权日等)加以确认。这些节点时间都会揭示在最终的会计信息记录报表上。
(2)会计计量。川能动力在日常的事务处理过程当中,主要按照公允价值来对既有的权益工具进行会计计量。具体操作包括对已公开发行的股份作为现有的价值基础,对员工持股计划中确认过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根据数据调查研究发现,川能动力旗下公司一次性具体总额费用和贷记资本公积已经超过71000万元,由此可见川能动力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当中一次性计提额度偏高。
(3)会计披露。当前国内财政部门颁布的《会计准则》中详细规定了员工持股计划的会计披露标准,川能动力的内部管理也是根据该准则的具体规划来实施会计披露的。除此之外,该企业还在原有的会计准则相关披露标准基础上,针对权益变动和权益工具的计量影响因素等方面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此外还就员工持股期间因为人事变动而使企业股权结构发生变化的处理方案做出规划。与此同时,川能动力客观真实的披露了员工持股制度和落实阶段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按照监督管理部门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加以完善。
(二)川能动员工持股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确认标准上存在争议
川能动力的股票资金主要来自于员工自有资产和公司提供的贷款,以及主要购买非公开发行股票这两点,本文可以认为,川能动力是非公开发行股票型的员工股权激励制度。通常而言,这种员工持股计划是实行股份支付准则的标准的会计确认。
然而在实践中,川能动力在制定会计确认的标准中,同时存在两种看法。一方认为,川能动力的员工持股计划旨在获得员工劳动价值。员工认购的股票的价格高于本司其他的股权价格,公司获取了员工的劳动,所以会计确认和计量应该按照股份支付准则的规定执行。另一方认为,支持前面所提及的观点的条件并不齐全。因为并未有依据可以肯定川能动力员工认购股权是真实的享有了增益。如果员工认购非公开股份的价格无法让员工获得额外收益,那么上述标准就难以适用。因而,川能动力在进行会计确认时,应该致力于分辨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实际实践,由此来决定是否参照股份支付准则的标准进行相应工作。
2、采用一次性计提相关成本费用,存在弊端
在研究分析川能动力的授权日员工股权激励制度的会计分录处理和相关报表后,可以发现该公司在实施相关计划的开始是就有一次性计提相关成本的业务操作。如此处理,虽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比如减轻企业税务负担。不过,根据相关会计报表,可以得知,川能动力的员工持股计划所涉及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大,金额高,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一次性计提成本,在会计报表中所体现的必然是本期利润率巨幅下跌,很可能会影响股价稳定,影响公司发展,缺乏合理性,因而需要川能动力尽快采取方法来解决。
3、会计计量参照方法单一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从川能动力的会计计量可以看到“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作为唯一的依据,是具有明显缺陷与不足的,这将导致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计量倾向于简单不够严谨。比如当公司出现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在川能动力支付给员工的对价无法可靠计量时应该如何估值计量这一问题并未提供可行的办法,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机械的套用一种方法那么在川能动力的会计计量的工作中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在会计实务中应使用需要实事求是的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不适合的套用。所以对会计计量方法进行必要的完善补充很有必要。
4、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完整规范
川能动力在执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过程中,川能动力的会计信息公开报告并不包含重要的信息,大都只是相对重要程度较低的信息,例如该计划的存续期、变更情况、锁定期限和终止。公司有选择的主观的发布有利信息,但是对一些重要的内部信息存在公布不及时甚至隐瞒等情况。其实大多是公司都与川能动力类似,只在公开报告中发布一些员工持股计划的基础信息,缺乏足够的价值,但是对于重要信息的公告不及时不充分,甚至隐瞒,比如存在部分公司不会对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进行披露。这些不规范问题,都对川能动力联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有着负面影响。
(三)对川能动力联营公司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员工持股计划会计确认标准规定不明晰
一般规定,公司在实施职工股权激励计划过程中,各种会计处理需要依据股份支付准则进行,但如今执行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同时执行也不够严格,这就导致了川能动力会在实施相关操作时出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这些争议的出现不利于超能动力有关会计信息确认各个环节的发展,并且会对公司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川能动力在会计确认标准方面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完善,保证员工服务能够按照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判断标准获得支付对价[7]。若有明确判断依据,川能动力在进行会计确认时就能执行清晰的规定,严格的依据标准进行会计处理。
2、没有明确设定服务期
如果川能动力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设定了明确的服务期,而川能动力持股计划是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实施的[8]。根据规定,大多数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服务期与股份锁定期的期限一致且连续,其成本和费用仅在当期计提,不会采用一次性计提。但是,由于川能动力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员工激励制度的计划服务期限作出明确到说明,导致员工在获取企业的股份限额以后无法具体确认是否获得了具体的公开股份,。因此需要在获得员工服务以后,根据股权激励计划书当中的评判标准给予可行性的授权,将川能动力内部的一次性计提成本按照股份对价机制计入资本公积。
3、员工持股计划会计计量方法不够完善
川能动力缺少成熟的会计计量方法来作为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的会计处理的参考标准。查阅相关会计准则,川能动力对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计量方法没有严谨的规范制约,缺少可行的方法论,甚至还参考了其他标准,而且在实务中又对仅有的计量方法的确定存在不同观点。在上述不利条件之下,存在支付的对价会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种种不利情况更加凸显了计量方法不完善的弊端急需解决。
4、对会计披露的监管不够
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行会计准则和规定,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会计信息披露同样会有详细的准则,但是川能动力在实施该计划的过程之中还是存在会计信息披露不严格遵守准则的倾向,比如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规范,造成这种情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同时公司也倾向于不展示对企业不利的信息,并且缺乏外部监督,这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披露违规、主观性过强的情况。
四、川能动力联营公司员工持股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明确员工持股计划会计确认标准相关规定
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来使得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在会计确认的条件制约下更加明确和清晰[10]。根据上文所提及的问题,本文建议在准则中添加相关条款用于分辨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类型,员工在认购企业公开股票时主要在对非公开股票价值份额和是私募股权公允价值两种认购手段进行比对后,根据不同性质将持股计划类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当非公开股票价格份额超过了私募股权公允价值后,可以按照附加收益价值来评判员工服务的股份支付标准。第二种是当前者和后者价格相同,那么其目的就看作为获得员工服务,会计确认就不采取股份支付标准。这样的判断方法能够更加明确的确定判断标准,使川能动力员工股权激励制度发展科学合理。
(二)在员工持股计划期间允许费用摊销
根据川能动力员工持股计划的实际情况,即相关计划所涉及的股票数量和金额较大的情况,为了保证分摊费用的发展趋势更加平稳,本文建议可以采用平均分摊法来对员工持股份额和所涉及到的费用做出合理规划,保证以股份为基础的对价和持股计划的存续期能够在实际条件允许下进行摊销[11]。这样做能够使川能动力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过程当中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使得费用分摊更加均衡,防止由于过大的计提金额给整个划划实施过程造成一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三)规范、完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在对非公开发行股票型的相关定义作出了研究以后,认为川能动力在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过程中可以引用该股票分摊类型来使得支付对价的质量更加可靠。结合川能动力股价的波动规律,将股票价格的变动利用提现法进行计算,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更加完善合理。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模型参数,使该公司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在符合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标准下顺利开展,按照股权激励制度使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所提升,在川能动力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过程中,能准确找出适用方法。
(四)加强对员工持股计划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建议加强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会计信息公开相关会计法规和规范建设,加大对违反信息披露行为的个人责任追究和惩处力度,并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开展强有力的外部监管。并且在公司内部形成严格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全力做到及时有效,不隐瞒不伪造,建立起明确的问责机制,以制度为重心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建设,迅速形成涉及多部门、全社会联动的监督机制[13]。把公司内部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有关于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所有文件整合起来以提高企业在检查时的效率,针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要做出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受到严格管理,提升工作效率[14]。
五、研究结论
股权激励制度主要的面向对象是上市的企业,涵盖多种行业,由于股权激励制度的优点,如能够激发员工对于公司的归属感,对员工起到长期的激励作用,还能够为企业留住人才,推动企业的民主管理,是当下上市公司制度的重要一环;然而,随着大量采用员工股权激励制度来改造企业产权结构,由于员工持股制度本身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复杂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会计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本文对川能动力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方面的处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川能动力在实施该计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方案。,具体过程为,首先针对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定义和企业发展现状做出详细分析,按照发展计划实行过程当中面临的影响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是会计标准信息确认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意见不同,计量信息不规范,会计披露存在主观随意等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各个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一要对员工持股的会计确认标准进行确定、第二要对相关成本进行摊销避免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第三为了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工具更加规范,应该针对会计披露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来加以监管,提升会计部门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沈颖玲.员工持股计划会计处理问题初探[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0):91-96.叶映红.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现状分析[J].智富时代,2015(5X):67.[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一金融工具列报》应用指南[J].财会月刊,2007(01):16-17.
[4]吴永庆.HPR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案例分析[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2017(01):45-45.
[5]闫安,张文静.员工持股计划会计处理例析[J].财会通讯,2019(10):57-60.
[6]仲怀公,胡梦.员工持股计划会计处理实例分析[J].会计之友,2019(03):97-101.
[7]施安慈.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爆仓”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2):185-186.
[8]KK Ray.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 and Firm Performance: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Asian Journal of Empirical Research,2016,(6).
[9]李子文,李欢.上市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现状与建议——以信立泰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6):2-2.[10]杨宁.创新[J].科学大观园,2015(6):2-2.
[11]曾昭灶,栗昉旸.云内动力员工持股计划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10):2-2.
[12]邓艰.A证券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案例分析[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6(01):50-50.
[13]梁华勇,陈燕芬.基于“3+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改善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4):2-2.
[14]A Peng,J Hoffmire. Huawei’s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and its Effect on Productiv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2010-2014 Financial Data of Huawei and ZTE [J].Journal of Organic Chlorinated,2015,79(12):5558-5568.
[15]刘云波,贾楠.员工持股计划会计处理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14(11):46-5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