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财政收入保证一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以重庆市公共财政收入口径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庆财政收入结构现状对重庆市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实证分析,分析了其现有财政收入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通过这些措施推动重庆市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财政的实质内涵在于其以国家、XX作为主体凭借自身职能权利来对社会生产品进行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并通过财政财富实现自身的职能控制。财政活动中的收支结构直接反映了财政质量水平的高低。其中财政收入主要有:针对个人征收的有财产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针对企业征收的有企业所得税,财政支出是将财政收入通过转移支付形式发放给居民,其中包括有:生活补贴、社会保障等。财政的收入及支出都是国家财政地位的核心活动,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赖,财政收入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XX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导致XX职能履行的完善度受到影响。
财政收入的目的是使得财政支出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将所有资金集合起来的合计,可认为其为XX在一段时间内可获取的货币收入。而税收在我国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的财政管理制度为分税制,导致地方与中央财政收入实行分开管理,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一直在逐年迅速增长,但是收入结构并不合理,包括行业间不合理、地区间不合理,这亟需完善现有的财政收入结构,以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重庆市公共财政收入口径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庆财政收入结构现状分析其现有财政收入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研究意义
科学合理财政收入结构有助于优化和转变财政结构和结构,对构建新的财政思路和措施具有积极影响,进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财政支出对提高服务效率和公共产品供给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经济发展和公民的普遍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重庆市财政收入结构现状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增长,重庆市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得到了增长,2015年-2020年重庆市财政收入及经济增长相关指标变化如下表:
表1.1 2015-2020年重庆市财政收入情况表
年份 | GDP | GDP增速 | 财政收入 | 财政收入增速 | 占GDP比重 | 收入弹性系数 | 占全国GDP比重 | 收入弹性系数 |
2015 | 16040.54 | 9.69% | 2080.62 | 8.25% | 12.97% | 0.85 | 1.37% | 0.97 |
2016 | 18023.04 | 12.36% | 2227.91 | 7.08% | 12.36% | 0.57 | 1.40% | 1.47 |
2017 | 20066.29 | 11.34% | 2252.38 | 1.10% | 11.22% | 0.1 | 1.31% | 0.13 |
2018 | 21588.8 | 7.59% | 2265.54 | 0.58% | 10.49% | 0.08 | 1.24% | 0.09 |
2019 | 23605.77 | 9.34% | 2134.93 | -5.77% | 9.04% | -0.62 | 1.12% | -1.5 |
2020 | 25002.79 | 5.92% | 2094.85 | -1.88% | 8.38% | -0.32 | 1.15% | 0.48 |
从表1.1可看出,2015年重庆市GDP为16040.5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69%,并且一路突飞猛进,在2017年突破20000亿大关,连续几年稳步上升,在2020年达到25002.79亿元。但相对而言财政收入增速比较缓慢,由2015年的2080.62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2265.54亿元,且在2019年受疫情冲击以及减税降费影响,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
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看, 由2015年的12.97%下降至2020年的8.3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地方经济主体对财政的贡献度在下降。财政收入的弹性指数试描述地区财政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同步进行的相关指标,当财政收入弹性指数为1时,地区财政收入增长与社会经济增长相同步。而重庆市财政收入弹性系数由2015年的0.8下降至2018年的0.08,在2019年开始呈现负增长,当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下降0.62百分点。2020年收入弹性系数为-0.32,连续两年负增长表明重庆市的财政收入增长远低于经济增长。
(二)财政收入构成分析
财政收入主要有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构成,对于财政收入来讲,构成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以税收收入为主,重庆市2019-2020年税收与非税收情况构成见下表:
表1.22019-2020年重庆市税收与非税收情况比较表 单位:亿元
税收收入 | 非税收收入 | |||
规模 | 占比 | 规模 | 占比 | |
2019 | 1541.22 | 72.19% | 593.71 | 27.81%% |
2020 | 1430.72 | 68.30% | 664.13 | 31.70%% |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
如表1.2所示,从2019年至2020年的税收与非税收来看,重庆市税收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72.19%下降至68.3%,非税收收入上升约5%。税收收入的下降,主要是政策上减税导致,非税收收入成为XX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是XX对居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途径。
1、税收收入构成情况分析
图1-12020年税收收入各税种比重图
从税收收入分税种情况看,近五年重庆市的增值税、契税、企业所得税作为是主体税种,对重庆市财政收入贡献较大。如图1-1所示,2020年全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占比分别为36%、16%、13%,总计占比达到65%。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城镇土地增值税收、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的占比达到29%,还有一些较少的小税种总占比6%。
2、非税收收入构成情况分析
表1.3 2019-2020年重庆市非税收入情况比较表 单位:亿元
2019年 | 2020年 | |||
收入 | 比重 | 收入 | 比重 | |
专项收入 | 119.3 | 20.09% | 134.74 | 20.29% |
行政性收费收入 | 67.5 | 11.37% | 62.83 | 9.46% |
罚没收入 | 54.19 | 9.13% | 62.69 | 9.44% |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210.33 | 35.43% | 280.3 | 42.21% |
XX住房基金收入 | 104.91 | 17.67% | 87.07 | 13.11% |
其他收入 | 37.48 | 6.31% | 36.5 | 5.50% |
合计 | 593.71 | 100% | 664.13 | 100% |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
从非税收收入的相关渠道来看,增长的项目主要有专项收入、国有资产使用收入、司法罚没收入和XX住房公积金收入,占总体财政收入比重较大。调查非税收收入后发现,2015-2020年,由于XX获得非税收收入的项目与途径增多,非税收入占总体,XX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非税收入的增增长说明随着重庆市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质量在下降,XX的财政收入越来越依赖非税收入,税收收入对XX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弱。
(三)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1、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是影响财政收入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对重庆市2019-2020年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分析如下:
表1.42019-2020年重庆市财政收入情况表 单位:亿元
2019年 | 2020年 | |||
收入 | 比重 | 收入 | 比重 | |
第一产业 | 3.57 | 0.12% | 3.12 | 0.12% |
第二产业 | 1052.33 | 35.96% | 1029.91 | 38.03% |
第三产业 | 1870.1 | 63.91% | 1675.08 | 61.85% |
合计 | 2926 | 100.00% | 2708.11 | 100.00% |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
从产业结构看,如表1.4所示,近年来重庆市二、三产业税收贡献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2020年的第一产业下滑了0.45亿元;第二产业的税务收入由于受到产业产能过剩,产业急需升级、成本上涨、环境保护措施影响,2019~2020年税务收入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税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服务业和旅游业等重要产业税务收入下滑较大,2019年至2020年下降约200亿元。但二、三产业依然是税收收入增长的强力支撑,特别是第三产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已占六成,是重庆市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2、行业结构分析
表1.5 2019-2020年重庆市税收收入分行业情况表 单位:亿元
2019年 | 2020年 | |||
收入 | 占比 | 收入 | 占比 | |
第一产业 | 3.57 | 0.12% | 3.12 | 0.12% |
工业 | 818.55 | 27.98% | 798.94 | 29.50% |
建筑业 | 233.78 | 7.99% | 230.97 | 8.53%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 61.85 | 2.11% | 37.42 | 1.38% |
批发和零售业 | 341.79 | 11.68% | 315.88 | 11.66% |
金融业 | 315.83 | 10.79% | 324.52 | 11.98%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43.72 | 1.49% | 49.52 | 1.83% |
住宿和餐饮业 | 9.42 | 0.32% | 4.83 | 0.1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0.35 | 0.35% | 12.57 | 0.4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43.38 | 4.90% | 133.69 | 4.94% |
房地产业 | 764.03 | 26.11% | 622.76 | 23.00% |
其他行业 | 179.75 | 6.14% | 173.88 | 6.42% |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
从行业结构看,重庆市税收收入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2019-2020年受疫情及相关房地产政策影响,两大支柱产业呈现下降趋势,工业由2019年的818.55亿元下降至798.94亿元,房地产业由764.03亿元减少至622.76亿元,下降了18.5%。但两大行业依然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占税收收入比重达到50%。
(四)税收收入区域分布构成分析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但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区域财政收入水平相差较大。2020年重庆市各区县地方税收收入情况见表1.6。
表1.62020年重庆市各区县地方税收收入情况表 单位:亿元
财政收入 | 税收收入 | 占财政收入比重 | 占区县税收比重 | |
区县合计 | 1360.8 | 953.1 | 70.04% | |
渝南地区 | 435.3 | 340.1 | 78.13% | 35.68% |
渝中区 | 44.1 | 32.9 | 74.60% | 3.45% |
大渡口区 | 22.5 | 16.5 | 73.33% | 1.73% |
江北区 | 67.2 | 55 | 81.85% | 5.77% |
沙坪坝区 | 41.8 | 33.1 | 79.19% | 3.47% |
九龙坡区 | 52.2 | 32.8 | 62.84% | 3.44% |
南岸区 | 57.9 | 47.9 | 82.73% | 5.03% |
北碚区 | 28.4 | 23.4 | 82.39% | 2.46% |
渝北区 | 67.1 | 57.2 | 85.25% | 6.00% |
巴南区 | 54.1 | 41.3 | 76.34% | 4.33% |
渝西地区 | 613.5 | 418 | 68.13% | 43.86% |
两江新区 | 126 | 109 | 86.51% | 11.44% |
高新区 | 24.5 | 23 | 93.88% | 2.41% |
涪陵区 | 55.1 | 41.3 | 74.95% | 4.33% |
长寿区 | 41.9 | 23.8 | 56.80% | 2.50% |
江津区 | 61.2 | 42.3 | 69.12% | 4.44% |
合川区 | 42.1 | 25.9 | 61.52% | 2.72% |
永川区 | 40.5 | 29.5 | 72.84% | 3.10% |
南川区 | 23.6 | 14.2 | 60.17% | 1.49% |
綦江区(不含万盛) | 20.5 | 13 | 63.41% | 1.36% |
大足区 | 42.3 | 17.2 | 40.66% | 1.80% |
璧山区 | 50.6 | 31.3 | 61.86% | 3.28% |
铜梁区 | 34.7 | 18.5 | 53.31% | 1.94% |
潼南区 | 20.3 | 11.2 | 55.17% | 1.18% |
荣昌区 | 30.2 | 17.8 | 58.94% | 1.87% |
渝东南 | 83.9 | 58.4 | 69.61% | 6.13% |
黔江区 | 26.1 | 17.3 | 66.28% | 1.82% |
武隆区 | 13.4 | 8.2 | 61.19% | 0.86%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 10.2 | 7.5 | 73.53% | 0.79%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11 | 9.4 | 85.45% | 0.99% |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9.1 | 6.6 | 72.53% | 0.69%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14.1 | 9.4 | 66.67% | 0.99% |
渝东北 | 228.1 | 136.6 | 59.89% | 14.33% |
万州区 | 67.1 | 38.3 | 57.08% | 4.02% |
开州区 | 25.3 | 14.7 | 58.10% | 1.54% |
梁平区 | 20.9 | 13.4 | 64.11% | 1.41% |
城口县 | 4.4 | 2.7 | 61.36% | 0.28% |
丰都县 | 23 | 11.2 | 48.70% | 1.18% |
垫江县 | 17.4 | 11.4 | 65.52% | 1.20% |
忠 县 | 19.2 | 12.9 | 67.19% | 1.35% |
云阳县 | 16.8 | 10.8 | 64.29% | 1.13% |
奉节县 | 15.5 | 9.9 | 63.87% | 1.04% |
巫山县 | 11.2 | 7 | 62.50% | 0.73% |
巫溪县 | 7.3 | 4.3 | 58.90% | 0.45% |
数据来源:重庆市各区县财政决算报告
如表1.6所示,从财政收入的总体来看,重庆市有9个地区提供了超过50亿元的财政收入,分别为江北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巴南区、两江新区、涪陵区、江津区、璧山区、万州区。其中排名前三的为两江新区、江北区、万州区,分别为126、67.2、67.1亿元。主城区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平均比重为77.61%,有4个区的比重超过80%以上,其中渝北区的比重最高达到了85.25%。可以看出,主城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产业结构合理。同样发展的较好的还有渝西地区,所占比重达到68.13%,对拉动重庆市财政收入具有主导作用。相对而言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比较落后,除了万州区以外,其他各区县地区的财政收入较低的原因是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内主要产业为农业,缺少其他新型支柱性产业,不利于财政收入增长。
从图1-6可以发现,2020年主城区、渝西区、渝东南区、渝东北区的税收收入分别占市县收入总量的35.68%、43.86%、6.13%、14.33%。其中市县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渝西区,达到43.86%,是渝东南区的3倍,渝东南区域比重的7倍。
图1-2 重庆市2020年区域税收比重图
二、重庆市财政收入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重庆财政收入中2020年税收收入下降7.17%,非税务收入增加了约12%,地方XX发展后劲不足。重庆市税务收入受到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税务收入水平增长缓慢,但非税务收入增速较快,从表1.3非税收收入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出,重庆主要非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专项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XX住房基金收入罚没收入等,这些收入不具备持续性。非税收入在总体财政收入比重的上升会导致地区财政收入结构的失衡,不利于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地方XX的税务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税务收入具有稳定和规范化的特点,占有地区财务收入的很大比重。地区主体税务收入,占总体税务收入的比重越高,则说明该地区财政收入是稳定发展,如果主体税务占比呈下降趋势,则反映出该地区财政收入发展存在隐患。通过2019与2020年的数据来看,这两年的主体税种并无太大增长,且由于“营改增”的影响,营业税减少造成财政收入缺口,且无其他强有力税种弥补,导致重庆市主体税种所占比重偏低。
(二)财政收入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以来,重庆市经济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各项经济指标也表现出稳中上升的格局,但总的来看,重庆市存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经济发展实力不足的问题。从第一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看来,由于农业投入大,收益缓慢,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且重庆的地形比较特殊也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较低以及农业信息化制度不健全导致第一产业对财政收入增长较低。在第二产业中,建筑业相对于工业比较薄弱。重庆市是一个老牌工业城市,但几年由于国内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涨以及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出炉,导致工业增长出现疲软,逐渐出现下滑。第三产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财政收入占比达到60%左右。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主力军。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受疫情和国内消费转型影响呈现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对财政收入增长影响较小且发展缓慢。
(三)财政收入对房地产行业依赖性过大。
房地产行业受到地区土地资源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行业的未来前景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地区XX要从房地产行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税收是困难的。此外,重庆市房地产投资高度集中于普通住宅、土地资源 被一次性开发使用,房地产市场发展后劲乏力。如果不能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适度推进旅游、商业地产等模式,预计今后房地产业带来的财政收入难以实现高速增长,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
(四)区域发展不协调
渝西渝南等12个地区的财政收入体量都在20亿元以上,超过50亿元以上的有8个地区,其中两江新区以126亿元高居榜首。而渝东南渝东北地区除万州以外整体的财政收入都偏低,超过20亿元的只有4个地区,与渝西渝南形成极大反差。主要是全市40个个区县中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都集中于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并没能带动落后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扶持农村的能力和水平并没有得到实际提升,所以地区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相差极大。
三、改善重庆市财政收入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税收体系
增强地方税种,扩大自然资源税务征收范围。将水,森林等其他资源资源征收项目改为征收使用资源费,同时将已经开发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自然资源完善征税范围和收费项目。车辆购置税归属权改变,车辆购置税在2001年后税务收入归中央管理,用于基本设施的建设维护同时设立预备调节基金。现代社会车辆成为居民出行生活的必备品,由于政策和实际情况发生改变,建议将车辆购置税收入归还地区XX管理,增加地区财政收入,江汽车购置税收入用于环境改造、治理污染等绿色环保方面。更改地方规定征收的具体规程;对法定外普通税的立法权,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税率前提下,地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自由确定税率。
(二)调整产业结构
首先要大力发展区域农业经济,提高区域内农民收入,扩大农业规模。做好特色农业文化,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做好产品管理,打造特色品牌。建立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电商直播等方式进行销售。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实现农村资源节能环保。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等方式,逐步提升重庆市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从当前看来,第一产业由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农业对地区财政收入的贡献和影响在逐年降低。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农业产业化的稳步发展,其产生的经营效益会转化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形式,成为稳定的财源,对地区的财务收入间接产生影响。其次是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建设,如汽车、钢铁等整体制造业产业链,提高地区工业化的科技水平。XX要重点关注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科技产业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的占比,重点发展信息通信、生物材料等高端科技产业。最后要加快区域内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消费转型。加强弱势产业发展,比如市政交通运输或邮政行业。继续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业,建立相关特色主题的文化小镇。
(三)合理调控房地产业,保持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是重庆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对本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房地产也是一柄双刃剑。房地产经济过热,会导致房产价格增长过快,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投机性需求增加,导致实体经济投资不足,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增长。重庆市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是重庆市经济发展显著优势,要求地区XX充分利用资源特点,在稳定房价,防止投机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土地开发的规模和节奏,合理引导房地产正常需求释放,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为重庆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
(四)改善区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于发展较好的渝西渝南地区继续保持发展势态,在现有基础上寻求突破。并且四大经济板块同步发展,提高关联度,以地区经济协同稳定发展刺激经济的增长潜力。详细来说,在重庆市南部和西部地区要加快开发建设速度,完善财政管理体系,积极吸引区域外企业进行投资,支持地区引进重大项目,使重庆南部和西部地区产业快速升级,提高地区产业的科技水平。重庆市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要将XX工作的重点放在居民的公共服务方面,政策上要重视对贫困地区的帮扶,鼓励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提高地区经济水平。如针对自然风光较好的云阳、巫山、武隆等地区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对该地的特色风景如龙缸、小山峡、仙女山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客户群,增强当地经济。对于奉节、忠县、綦江等则大力发展农业,在全国推出当地特色农产品以及粮食等,以此推进地方经济。
四、结语
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全球经济萧条。我国在过去几年经济高速发展,但人口红利、资本贡献率逐渐减弱。而且由于资源环境约束的影响,接下来我国GDP增速将保持平稳,财政收入也将进入中低增收的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重庆市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近两年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因此未来应加强财政收入宏观调节,推进重庆市财政收入结构优化。重庆市应建立健全科学税收体系,夯实支柱性产业,培育新型优势产业,构建可持续健康增长的财源体系,以此达到经济与财政增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梅长杉.云南省财政收入的结构优化研究[J].纳税,2018(14):65.
[2]李永,罗金,杨宗政.基于财政收入视角的产业结构分析——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32):56-57.
[3]马培祥,杜洪志,牛丽,王传成.天津市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分析[J].天津经济,2017(09):26-32.
[4]齐绩.河北省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5(40):15-17.DOI: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5.40.005.
[5]陈颖.海南省财政收入结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25):107-109.
[6]张素琴.财政学[M].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23-26.
[7]周权雄,龙自云. 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关系[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45-50.
[8]李江红. “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及其可持续增长的路径选择——基于新疆伊犁州直的分析[J]. 新疆财经,2011(02):12-15.
[9]王通,田发. 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结构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2018(03):120-123.
[10]李鹏宇,纪传如. 扬州市财政收入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07):26-28.
[11]廖楚晖,段吟颖. 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P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 湖南社会科学,2014(04):135-13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