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图形,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的元素,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日渐广泛,透露出了属于自身的设计魅力,现在对图形的理解已有了更宽广的维度,情感性也获得充分展示。如何将基本图形的情感运用到空间设计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入手,介绍了基本图形的情感在空间设计中的影响。针对基本图形在空间中的设计,研究基本图形所产生的情感变化方式及如何突破一贯的情感定式,从而对空间设计中创造出全新的体验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本图形;情感表达;空间设计

1、基本图形的概念
1.1基本图形的概念与界定
图形主要是通过形象以及色彩直接传达信息、理念和沟通感情的视觉语言,其设计就是视觉传播的重要方式。图形得到大众的注意,提升大众的想象、思考;打破语言、文字、时间的制约;其对综合社会的进步、信息沟通、理念传播都有显著的现实作用,图形设计就是视觉层面的内容,是艺术思维痕迹的可视化传播模式,是所有视觉艺术的前提。在艺术设计部分,不管是平面设计、外部装潢,或是展示、建筑、环境等各种类型的设计等,全部需要将图形设计当做前提。
1.2空间的概念
分析到空间,很多人会关注到“透视法”。实际上,在国外绘画实际历程中,“透视法”就是比较关键的空间建构方式,从最初的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的长久时间内占据领导位置。得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其就是绘画艺术中展现空间的方式。在漫长的艺术发展历程中,从原始社会、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到现在,大众并未暂停对绘画空间的重视以及探究。艺术家们对空间的多种感悟造成艺术风格的持续转变,所提出的空间表现方式,对绘画和设计空间的延伸,艺术表现力以及审美意义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探究艺术家对空间处理的多层次,对现在大众全面掌握图形空间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根据我国传统民众的感悟,空间表示“上下四方乃横至无限者',以上叙述的空间只是物理学层面的定义。因此到底何为“图形空间”?假如单纯的叙述,我们可指出“图形空间”表示大众在造型行为中对空间的个人联想。
多种空间组织都展现出独有的特征,但是各个阶段大众的各类空间观,导致其处理空间模式的差异。艺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直接、间接或者是非常曲折的展现。科学在进步,生产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审美理念也随之得到发展,上述都影响了设计艺术展现的变动情况。伴随平面设计的扩展,对图形空间的认知也出现差异。
1.3空间的情感表达
空间自身就是含糊的定义,是不真实的存在,是由于大众的人出现以及现实行为才让空间具备了现实作用。对于此类部分的认知重点就是添加的情感。过渡空间,灰空间就是情感空间转变的关键元素。过渡是产生空间关系的关键基础。其可以给人以心理暗示以及相应的准备。
空间缺少清楚的边界,其具体定义就是从图底方式所创建出来的图形和背景的关联,建筑物就是图形,空间环境组成背景,空间身为图形,那么建筑就是背景。空间定义就是万物的虚和空部分,如同老子《道德经》中指出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换句话说,假如道是可以被叙述的道,那其就并非长久的道,假如名是可以被叫出的,那么其并非长久的名。道和名的问题是思维以及存在的问题,情感空间就深藏与此。
2、基本图形的表达方式
2.1图形的基本构成形式
形态重叠:是常用的图形组合方法,两个以上视觉元素相叠构成。可以是同质、异质相叠;夸张、对比相叠;也可以整体与整体相叠,整体与局部相叠。通过形态的重新组合排列,形成新的空间容量和思维延续,既反映一定的空间,又保持平面性与叙事性,包含认识与联想的双重意义。
夸张对比:当图形构成中有两个以上的视觉元素时,以超出原有比例的手法,夸张其中之一,与画面中的其他元素形成强烈的大、小、质、量反差效应,改变人们的正常视觉印象,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切记图形夸张要适度。
2.2基本图形的空间运用
图形空间感是通过透视观点,依照视觉主体明暗、色彩深浅以及冷暖差异,展现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关联,让人在平面范畴中得到立体的、具备深度的空间感悟。比如,目前大众对于视觉经验中所看到的街道两边房屋、树木、电线杆共同消失在远处的现象并不惊讶,要展现出上述空间感,最普遍的模式就是使用透视观点。因为焦点透视符合现实情况,因此被当做是最合理的。透视学包含缜密的数学系统凭证,之前有人指出数学就是无法通融、必须实事求是的学科。所以,透视学从出现的时候开始,就展现出高冷的特点。此外,在其出现的时候开始,就变成摹写以及重现空间的关键方式。
2.3基本图形的意象性表达
图形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一般就是平面设计。此类设计就是二度空间设计,无法展现深度,上述二度空间设计产生的深度,只是大众视觉产生的错觉。二度空间就是引人遐想的空间,其中二度空间部分就是大众最主要的创作部分。平面设计名称导致大众对其的认识是二维的,并非三维的,长久以来大众对平面设计的认知以及了解,基本上就是对空间开展二维限定,不管是图形或是文字设计。其本质上就是大众对二维空间的展现,受到众多部分因素的限制,比如人们在通过眼镜观看出现的视交差异,扫描移动的轨迹、方向、距离、时间、速度,和经验以及二维刺激方式出现的空间因素,会让大众对二维设计的综合感知出现差异,且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对图形设计的了解也就是多维的。
图形空间组成的发展最初来自绘画,知名画家毕加索是全球知名的绘画大师。其对现代艺术,以他为典范的立体主义画派,伴随全新的观察以及表现模式,使用重叠、融合、错位等方式对图形空间组成乃至一般人的艺术认识观产生了明显的作用。荷兰知名画家,超现实主义专家埃舍尔的作品包含奇思妙想,在二维空间中创造了三度空间中所无法展现的视觉图像,这就是二维空间中所具备的特征。大众都具备思维惯性以及认识方式,埃舍尔就是通过大众的上述习惯,在二维的空间中把众一般视角的图形完全的融合起来,创造神气的合理以及不合理的空间共存视觉效果,产生习惯和不习惯的强烈差异,进而出现明显的视觉冲击力。
3、图形“情感性”的空间运用
3.1图形情感在空间设计中的呈现
情感空间就是和大众意识的观念统一相对照的。在特殊事件内,从外部环境激发以及内部激发造成的感觉无法当做模糊的印象被感知。反之,上述感结合起来就产生观念,之后上述观念开始步入空间以及时间的关系中。因此产生情感空间。全部上述特点的情感以相同方式组合起来就构成完善的情感空间,不同情感身为构成因素步入上述空间中。室内空间中的多种元素,大众可把其中出现的元素划分成众多简单的感觉要素。因此就逐渐产生个人理解的情感空间。
伴随设计人员对空间分析的继续,情感化、个性化的空间开始关注到大众生活主旨,因此就表明情感空间始终是室内设计甚至建筑设计中长久的追求。由于情感空间所深藏的事物,会让大众的设计满含明显的情感元素,让大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因此需要我们将情感当做组成空间的关键部分,我们就可以知道情感空间随处可见,建筑师会通过情感创造空间,让人感觉到新奇。
情感是设计之本。在所有的空间中,情感空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也最能给人以内心的启发,空间因为有了情感的融合而生气盎然,富有灵气。坟墓前的一块小小的石碑,是最简单的环境空间,就能产生难以表达的复杂情感,它的情感空间的来源于传统文化;来源于人们的怀念情感。
表达对人物的怀念最直接的手段是建筑艺术。一座成功的怀念的情感建筑设计是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设计师在作品中倾注浓浓的情感,使空间发出凝重的叹息,这种叹息被每一个观众深深的回味。
3.2图形“情感性”的形式特征
情感化图形的独特性、情感化图形的情趣性、情感化图形的共通性、情感化图形的审美性情、感化图形的暗示性等五种形式特征。
3.3图形“情感性”的组合方式
3.3.1形的重复与渐变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骨格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渐变构成。给人一种秩序感。
3.3.2形的分解
任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及其组合组成的,所以分解和考查图形的元素非常重要。
3.3.3形的置换重组
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做设计也是。在图形创意设计中,要想用置换做出好的作品,那我们一定要了解它有哪些创作手法。其中,最主要的几种创作手法有形意替换、意的转换、质感替换、空间转换和以图代文。
3.3.4形的残缺与空白
图形中的残缺与空白就是残缺不全、不完整,空在哪里或者与完形相对。在海报图形中,很多残缺与空白并没有影响我们的理解,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不完整反而给人们以新的视觉感受。人的视知觉实际上是一种视觉思维,它有着主动性和完形意识,虽然图形本身是残缺的、空白的,但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觉对象。
3.4图形与人的“情感性”融合
情感在空间中的呈现,通过基本图形在空间中的变化,将情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随着人类思维及心理需求层次的发展,基本图形已突破固有阈限,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空间设计通过加入情感这一话题,使原本的空间具有了人情味、亲和力。
4、基本图形在空间中的运用——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进行分析
4.1基础图形产生与变换、扩展与演绎
4.1.1产生与变换
图形就是视觉传达方式,其根本的作用就是传达消息。图形是否可以很高效且准确的传达消息的重点就是含义的叙述以及理解。“形”与“意”的关联特质,依照图形和意义的融合模式和消息传播的理论,可把意义产生的过程划分成“塑形”以及“达意”时期——形与意的转变流程。
4.1.2扩展与演绎
“塑形”就是图形设计师想要最终叙述的含义,是从传达人员层面思考的自主、正面的活动。因此在上述流程中需要思考上述部分原因:首先,信源。有关人员在设计图形以前,需要全面探究、感悟信源的根本内涵,因此就需要确定想要叙述什么;其次,语言。探寻且使用合适的图形设计语言形态展现信源的根本内涵;再次,媒介。表示多种媒介的特征和其所处的氛围,对图形在表现部分的现实作用;最后,观者。一般表示相关受传者的社会群体特点,比如职业特点、兴趣喜好、文化素养、社会氛围等。
图形设计者在设计的长河里从传统的手工绘制,到摄影技术的诞生;从黄金分割定律的发现规范出人类视觉感觉中最完美、最和谐的比例,到透视法的创立,使设计者能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出虚幻立体的三维空间……图形设计的形意表达经历了漫长艰苦的探索过程。CG技术的发展使图形设计的形态发生了质的改变,使用计算机软件创造的图形摆脱了传统的图形造型的方式,图形设计的形意关系转化至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4.2苏州博物馆中图形的情感转化
苏州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最明显的有特点就是含蓄内敛的方式,艺术性明显的表达模式特点,提升大众思考的情感力度以及厚重的底蕴,让苏州博物馆文化服务性特点凸显出来。此博物馆的设计具备边缘性和多面性的特征,此外在传播展示设计含义的时候,是展品外部信息(特质、色彩等)和内部感情的整体传达流程。
5、结论与展望
人的情感是含糊的、缺少颜色的、缺少意味的。但是得到体验的情感是丰富的、包含色彩的、充满含义的。长久的情感是实际、理性、具备形式的,但是超体验的情感却与之相反。情感真实源自事物对于人的自身需要的真实性。思维情感是浅显、短期的,但是历史感情就是深邃的,当代设计对于情感的重视就是设计人员的职责,需要利用情感的设计才可以激发大众本真的情感。
本文主要探索基本图形构成形式及表达方式。关注基本图形给我们的情感认知,以及图形带给设计的作用,基本图形通过变化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享受。通过基本图形的重新组合,按照一定的空间形态,形成具有艺术美感的、适应需求的新形态。对基本图形的情感及蕴含的意义进行研究能让空间设计具有不同的的风格和魅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美)阿恩海姆.视觉思维.视觉思维[M]滕守尧,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3]张萍,陈希,韩春明.基于情感语义的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07,(10).
[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9.
[5]曾双双.几何形态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6]王砚谊.简单几何形的情感表达[D].南京师范大学,2014.
[7]于海岩.寓意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优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8]任辉.论几何图形的衍变规律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
[9]王娜.图形创意的情感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
[10]张立波.视觉图形的意象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09.
[11]杨泉荣.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空间的研究与分析[D].西安美术学院,2013.
[12]祝苔.浅析图形语言的多维性表达与应用[D].西安美术学院,2015.
[13]许绍璐.感知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
[14]高海燕.图形创意中解构思维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