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它取食水稻韧皮部汁液,可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严重时造成枯萎,使稻谷减产或绝收。本实验利用加入H2O2抑制剂DPI来比较水稻中H2O2信号途径被抑制后对褐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来研究H2O2在水稻中,抗虫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1)水稻H2O2信号途径的抑制提高了褐飞虱若虫在植株上的存活数,水稻植株在施加10µM H2O2抑制剂DPI对褐飞虱若虫的羽化率要显著高于CK组上的褐飞虱若虫羽化率,但延长了褐飞虱若虫的生长发育历期。2)DPI处理组的水稻,更加吸引褐飞虱雌虫产卵取食且产卵量高于对照组。本实验研究则说明H2O2信号转导途径在诱导的植物直接抗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过氧化氢;信号途径;生长发育
水稻(Oryza sativa L.)原产中国,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属于直接经济作物,是世界上近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更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简称BPH是我国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地区水稻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1],有很强的适应性。近年来,褐飞虱每年给水稻带来的损失非常巨大,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人们为了防治褐飞虱加剧使用农药,但是却带来了害虫抗药性、害虫再猖獗等问题。
1.1 褐飞虱的研究现状
1.1.1 褐飞虱的简介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简称BPH,属同翅目、飞虱科昆虫。它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褐飞虱的卵一般为新月形、香蕉形等,主要以卵块的形式产在水稻茎秆中,卵期分为胚盘期、胚带形成期、胚体形成期、胚动期、配体分节期、附肢期6个发育级别,共7天。若虫阶段约13天左右,分5个时期,分别是1~5龄若虫,它与成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翅和外生殖器均未发育成熟。若虫羽化为成虫之后,至少3天后才能产卵,即需经历一个产卵前期。其中,长翅型雌虫比短翅型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如若温度有所变化,褐飞虱各个虫期的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褐飞虱有深色和浅色两种色型,翅型分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成虫体长约3.6-4.8 mm;短翅型体长2.5-4.0 mm。褐飞虱的抗寒力较弱,因此各虫态均无滞育越冬的特性。长翅型成虫为迁飞扩散型,能够借助风力协调水稻生育期进行南北的往返迁飞。长翅型成虫具有趋光性,故灯诱也可作褐飞虱迁入的预测方法。短翅型雌虫繁殖能力较长翅型强,表现为产卵前期短,发育历期长,繁殖能力强,故短翅型成虫也被称作定居繁殖型,一般田间出现大量短翅型成虫则预示着虫害大面积的发生。此外长短翅的分化不仅受基因的影响,还可由于外界环境如光照、温度、湿度、水稻品种等的变化而发生改变[16]。飞虱是世界性分布的昆虫,已经成为危害水稻最严重的害虫之一。
1.1.2 寄主和取食
褐飞虱是一种单食性害虫,水稻是褐飞虱的主要寄主,它们寄居在稻丛基部,但在特殊条件下,稗草也可能成为它的寄主植物。褐飞虱是一种典型的刺吸式口器昆虫,通过口针直接吸食水稻植株维管组织汁液,消耗植株养分。它的取食行为可分为:a对寄主植物进行定向,以便发现寄主;b用唇基探索,寻找刺吸部位;c口针刺探,在薄壁细胞中选择特定的刺吸部位;d借助肌肉的作用,在筛管内进行口针刺吸。取食时,喙与其头部垂直成一直角,当两根上颚口针刺入植物内部深度相同时,两根下颚口针立即跟随刺入,多次重复后,口针可达到刺吸部位并固定,开始吸食汁液,同时排泄蜜露。
1.1.3 褐飞虱的危害
褐飞虱是水稻上首要的害虫,在20世纪60年代,褐飞虱只在亚洲部分地区爆发成灾,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长江流域、西南及华南广大稻区上连续爆发,对水稻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在中国,从80年代至今,褐飞虱年均危害水稻面积约1500~2000万hm2,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一半甚至是以上,造成稻谷产量损失数十亿公斤。1987年,褐飞虱在全国1800万公顷的稻区面积爆发,损失了近20亿公斤的稻谷;1991年,褐飞虱再次全国大爆发,发生面积达2300万公顷,导致水稻大片绝收,损失异常惨重;1997年以后,由于气候条件的适宜等原因,褐飞虱的爆发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褐飞虱对水稻的为害主要有一下3个方面:
A刺吸为害:飞虱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进行直接刺吸为害,直接吸食汁液,消耗养分,使谷粒干瘪。除此以外,飞虱取食时分泌的唾液,会影响水稻植株内养分和水分的输送,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状似火烧,下部变黑腐烂,引起倒伏,俗称“虱烧”。
B产卵为害:飞虱产卵时用产卵器在植物表皮上划一条裂缝,将卵逐个产下,这样就造成了许多伤口,使得稻株内的水分直接由伤口向外扩散。同时,由于输导组织的破坏,同化作用的减弱,加速了稻株的枯黄与倒伏。
C病害传播:褐飞虱取食与产卵的造成的伤口有利于小球菌核病、水稻纹枯病的浸染。同时,排泄的蜜露,富含氨基酸、糖类等,易引发霉菌,影响水稻生长,造成稻谷产量减少。
1.1.4 褐飞虱的防治
褐飞虱的防治方法有很多,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农业防治要做水稻间布局合理,施足基肥,合理追肥等。化学防治要注意选用低浓度高效农药如吡虫啉,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交替轮换使用。还要做好虫情监测,及时掌握发生动态。注意田间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本文研究抑制植物内源H2O2对褐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防治褐飞虱。
1.2 H2O2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
H2O2信号途径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之一[8],之前的研究指出了H2O2是生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一类的物质,ROS可以在胁迫的条件下起到信号分子作用,并且以一定的浓度参与多种植株生理反应,比如增强植物抗病性。H2O2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适应环境胁迫能力,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
研究相继报道称:H2O2信号通路广泛参与植物体诱导抗病反应。等人指出研究指出当病原物危害植物时,植物体内细胞遭受程序性死亡并伴有过敏性反应,这一系列的效应都可见H2O2参与其中。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的幼虫能迅速而又持久地诱导小麦(Triticum aestivum)损伤部位H2O2的积累。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则通过增加H2O2的合成使得豌豆叶片中陷入氧化胁迫中。水稻中分别沉默OsWRKY70、OsERF或过量表达OsWRKY53显著提高褐飞虱诱导的H2O2含量,并增强植株对褐飞虱的抗性。德国的Baldwin发现褐飞虱取食危害水稻以后,水稻植株可以得放更多的H2O2,并且用激发子β-葡萄糖处理诱导后植株也产生了同样的效果。针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研究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认识, Germin-like protein(GLP)基因被敲除后获得反义抑制突变体, 虫害后可监测到烟草体内H2O2和次生化合物合量都呈现下降表现,最终也解释了抗虫性减弱的现象 , 这些结果都明确指出烟草体内 Germin-like protein基因合成与H2O2的产生密切相关。周国鑫等在对水稻外施SA后发现,水稻体内的H2O2信号转导途径能被其激活,揭示了H2O2信号通路在防御反应中起到了级联植物体内其他信号途径的作用。H2O2在植物应对植食性昆虫的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内容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属于直接经济作物,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三千万公顷,是世界上近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更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褐飞虱给水稻带来的损失远远超出我们所能预计的,刺吸水稻汁液、造成黄叶或枯死等使稻谷产量损失惨重。本实验用以下内容对褐飞虱进行初探,明确过氧化氢信号途径是否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影响。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