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测试,它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乃至高考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中考作为检验学生的综合性考试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株洲、长沙、湘潭、常德和益阳市五个地区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内容与结构特点的分析,再具体对株洲市第五中学2020年模拟化学中考试卷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从而总结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湖南省;中考;化学;教学策略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XXX的到来,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教育对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是影响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因素、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整个国家的力量、世界竞争力、影响力和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能力,教育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时代的需求,教育的目的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的改革成为了新的时代大潮。国外有许多国家实施教育改革,改革现有的教育系统,教育制度中的缺点和不足逐渐被修正并完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终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在各科科目中相应的学习掌握程度。考试结果不仅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也是高中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反映出中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化学作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一个科目,我们需要在教育改革中发挥我们的作用,发挥我们的力量。因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初中化学教师要对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进行分析,督促化学教师提出教学改革策略。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分析,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对提供一些策略。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湖南省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分析,找出教师和学生各自在课堂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性问题,基于此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意见并对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及发展提供一定建议,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都有所助益。

学习并研究分析优秀的教学建议和备考建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和指导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有效自主的学习,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从而促进全面高品质教育的实施。课堂高质量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教育活动起到主导作用。化学作为教育的有机组合,本着育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实现三个维度的学生培育目标,即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育和发展、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的培育与发展,同时也涉及情感及价值观培育与发展等;化学教学始终要围绕着学生发展这一原则性初衷,并以此为基础向初中化学教改与后续改进及推进带来一定新参考。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能够实现对化学学习效果评估,需要进行相应考试检测,此时命题就凸显其重要性,因此国内学者对于化学考试的命题也有不少的见解和独到之处,如刘知新在其论著中就着重论述在中考化学命题时要注重引导性,主要是从化学教育考试效果及具体测评结果这两个视角展开分析,不要特别追求质量,而是要进行量化测验,让化学学科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让他们能够主动追寻化学知识,因此在考试内容设计上,强调兴趣培育,要注重引导[1]。何少华在其论著中对于中考化学试题设计的具体要求,其著作是《化学课程论》,其他谈到:①试题难度系数要与试题预期考试要求相符,不能超出要求范围;②在实体设计中要注重答题方法的设置技巧、思维方式的锻炼培养及能容选择的具体模式等,都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触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阎蒙钢在其论著中强调,初中化学教学和学习成果检测方式和路径需要与普通化学区分开来,相应的测验方法也存在差异,要有利于化学学科的长远发展,对以后的试卷命题与评测也有积极意义[3]。黄雪芳就农村小学课改进行了调查研究,她认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首先是教育观念出现较大转向,传统教育观难以适应变化;其次社会对于当前课程改革没有给予积极回应和支持也没有参与热情,从而无法营造相应的改革氛围;第三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是新瓶装旧酒,没有实质性改变;最后教师难以适应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出现教学困难现象[4]。胡卫平、韩琴等人在关涉到义务教育新课程当前推进和实施情况这一调查课题中指出,对新课程的保障体系、管理方式、教学观念和行为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本文提出五大问题:认知、师资、资源、评价、教材教辅等方面[5]。在黄立俊看来,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思想滞后,且观念保守,这是新课程有效推进的现实疑难和社会阻扰;二是应试教育机制的强烈作用和影响,这是新课程有效推进的历史和现实双重障碍;三是各个学校都有升学压力,对教学效果评价单一且平面,这是新课程有效推进的主观阻扰;四是教育体系普遍是条块结构,互相难以进行有效沟通,管理模式也较为落后,这是新课程有效推进的体制难题[6]。刘四方、刘永舜也进行了相应的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推进实地调查,并将研究区域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通过对2003年中考化学试题自评报告的分析,对2003年中考化学试题中的每道题进行分析,并对每道题的失分进行解释和讨论[7]。郑振勤在其论著中提出,在化学试题设计过程中,要具有以下原则,那就是价值内涵要有导向性及正确性,同时要渗透学生发展观且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要进行考试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等方面内容[8]。刘知新在其著作中较为全面而系统地对当前化学教育检验和考察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其著作是《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9]。化学界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必像数学、科学那样追求量化结果,但必须强调化学学科的特点,强调评价结果对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通过对国内关于中考化学分析和课堂应对策略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专家、学者对中考化学分析和课堂应对策略的研究已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为此,本文以湖南省株洲、长沙、湘潭、常德和益阳五个市为例,分析了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课堂应对策略。

2湖南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以2020年为例

2.1试题质量分析理论基础

2.1.1 平均分[10]

平均得分是最常用的教育测量统计指标,是表示得分组的中心倾向的统计指标。计算平均分数的一般公式如下所示。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其中X是平均值,X是学生i的考试分数,N是参加考试的人数。平均分是衡量实际教育教学质量最常用、最简单的指标。在分析使用平均分数并基于此展开功能测试时,可以将测试分数限定在一定特殊范围内如特定班级等。并立足于此进行平均分计算,这样能够对测试问题展开更直接有效的评价和测定,并获得对应的平均难易度,可以对难易度进行事先的估量并观察其是否符合预先计划中所要达到的效果,进而实现对难易度的估量。均分高则表明试题内容难度较低,反义亦然,均分计算如果只是简单化进行,并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真实水平情况。在被测试学生的实际水平测试中,只有在平均分数接近老师期望分数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测试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测试结果,说明考试试题的难度是符合标准的,满足了考试的要求。基于此,平均分仅能作为试题设计时所使用的的基础评价指标。

2.1.2 试题的难度[11]

在评价指导中,试题的难易度是指应试者在完成试题时遇到的难易度。完成试题时,参加者所遭遇的难易度的定量尺度被称为难易度。难易度值用P表示,测试的时候,答对的人越少,得分率就越低,试题的难度也就越大,反之亦然。计算难易度有两种方法,在本文中,主要使用平均法来计算难易度得分,来测定试题的难易度系数。也就是说,P = X / W,其中P表示项目的难易度,X表示平均得分,W表示试题的满分值。关于考试中难易度的控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笔者认为难易度的终极系数为0.5,识别能力最强,但难易度的值与考试试题的质量并不完全相关,试卷的整体质量必须通过综合评价,P值只是单纯的反映试卷的相对难易度。

2.1.3 试题的区分度[12]

所谓试题区分度,具体来说指的是表现能力高低有效区分和划定的指标,而所谓试题区分能力,又指的是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高的学生能够考到更高的分数,相对的,掌握水平低的学生则能够考到的分数偏低的能力。将试题区分度用特定符号D来指代,同时应用鉴别指数法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公式具体格式是D=pH-pL,pH所指代的是学生总分依据高低次序进行有序排列,并且选择前部范围27%到30%区间内的人数作为当前试题所具有的难度值,同时又选择下部范围27%到30%区间内的人数作为当前试题所具有的难值并用pL来进行指代。在对区分度进行衡量和估测过程中利用鉴别指数法,具有显著优点如操作较为简单易懂,但也并非毫无不足,准确度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如果出现极端分数那么准确度就会显著降低。因此将所有试题都进行区分度估量之后又再次进行加权均值计算,则所得结果会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对试卷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区分度评估。由区分度概念可知,区分度越高的试卷内容就越具有适用度也越优秀,但该种类型试卷出题难度也较高,但也需要注意,区分度标准并不能够作为唯一指标进行试题好坏判断,因为不同标准和场合的考试,会存在不同的试题区分标准。

2.1.4 试题的信度[12]

所谓信度,通常来说指的是测量结果显示出较为明显而可靠的稳定性表现,用到本文课题中则意味着测量结果是否能够有效且客观地体现出学生对于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掌握水平。总得来说,信度是一种具有显著效用的评价指标,能够对测量优劣起到明显识别作用,揭示了测量所得数据和结果与真实情况间的差距情况,并表现样本与总体间的关系情况。一般来说,信度表现越良好,则测量结果越具有可靠性。对于试卷进行信度衡量具有显著必要性,因为考试分数与考生人生息息相关,能够影响到其后续发展及心理体验。信度低的试卷,不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也难以对学生展开公平测量,同时对教师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教学的依据。

2.2试题结构特点

2.2.1 中考化学试题命题依据

所编写的教材需符合《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符合湖南省初中化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湖南省学生的学习情况。2020年的中考考试题型基本比较稳定,考试的问题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新课程标准的5个第一层次的问题和18个第二层次的问题,完全反映三维的目标要求。提问类型是关于社会生活、生产、技术开发、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主要的语境,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同时对其灵活运用及拓展分析等相关能力进行检测,让化学来自世界与生命,化学知识同样也能够反作用于世界和生命这一基本理念充分运用到试卷设计中,很好的体现化学的学科思想并反映化学领域的时代特征。

2.2.2 试卷结构与容量

表2.12020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题数量及分值

题型 单选题 填空题 简答题 实验与探究题 计算题
数量 20个 6个 2个 2个 2个
卷面分值 40分 22分 10分 18分 10分

考试内容按五大知识主题呈现,各知识板块及占比重如下图(总分按100分计):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图2.1五大主题内容分布图

  对试题内容分布进行观察,发现其分布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基本规范和原则都与株洲市《考试纲要2014-2019》相一致,对五大主题分别进行检查和测量,发现都体现了初中化学的核心和精要学习内容及价值,同时也全面呈现了学生在三年初中化学学习期间所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与往年相比,本年度考试试题内容中,填空简单两种题型有所减少,往年有9道题量,本年度只有8道题量,但总体分值维持一致。实验探索题依然维持与往年一致的答题方式,即简单为主,该类型试题主旨是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计算题从往年的1个增加为2个,增加考验了学生化学式的计算与应用,但分值保持不变。试题设计过程中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考察学生在该方面的观察能力,同时从应用出发,与生活实际结合进行思考;在试题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一般会接触到的生活实际作为出题切入点,将日常生活或社会环境中经常能够应用到或看到的化学知识作为试题设计的背景,嵌套进生活的实际情形中进行问题涉及,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来尝试性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这些试题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化学与自身生活、及其他领域如科技等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并基于此创造了诸多既简洁又富有逻辑的生产生活场景,如此一来,既能够充分检验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对化学应用性方面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认识到所学有所用,并且意识到化学存在于各种不起眼或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并明确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同样也体现了化学课程的功能性效用。

表2.2 2020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试题数量及分值

题型 单选题 填空题 简答题 实验与探究题 计算题
数量 15个 4个 2个 2个 1个
卷面分值 45分 20分 11分 18分 6分

考试内容按五大知识主题呈现,各知识板块及占比重如下图(总分按100分计):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图2.2 五大主题内容分布图

  对试题内容分布进行观察,发现其分布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基本规范和原则都与长沙市《考试纲要2014-2019》相一致,与往年相比,题目数量与类型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考察的方向与内容与往年一致,题目分数的分配也较为稳定。长沙市初中化学中考试题设计内容紧扣大纲要求,牢记化学学习双基标准,强调对化学基本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对于初中化学课程而言,主要就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对基础技能的掌握,这两项也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底子,同时这两项基本内容的掌握,也是学生走向社会时的适用性条件,对学生能力培养而言是一条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路径。试题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知识覆盖面问题,尽量降低试题的偶然性,同时也尽量降低其中含有的片面性因素。试题设计时将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具有识别度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学生需要对试题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分析,在过程中找到解决方法,以此来考察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以及灵活性情况,判断学生化学基本素养情况,具体试题内容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符号含义、综合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等。

表2.3 2020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化学试题数量及分值

题型 单选题 填空题 简答题 实验与探究题 综合题
数量 20个 6个 1个 2个 1个
卷面分值 40分 24分 8分 16分 12分

考试内容按五大知识主题呈现,各知识板块及占比如下图(总分按100分计):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图2.3 五大主题内容分布图

  内容分布基本符合湘潭市2014年-2019年初中化学《考试纲要》的要求,与往年相比,计算题变成了综合题,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与知识点增加,分值也相应增加了。填空题考察内容增多,但充分体现的考纲要求。

表2.4 2020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题数量及分值

题型 单选题 填空题 简答题 实验与探究题 计算题
数量 15个 6个 1个 3个 1个
卷面分值 45分 30分 8分 20分 5分

考试内容按五大知识主题呈现,各知识板块及占比如下图(总分按100分计):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图2.4 五大主题内容分布图

  经分析可知,此试卷内容安排和该市初中化学《考试纲要》相关规定相符,它基于实验,选择两方面内容来进行试卷框架的设计,这两方面内容首先是相关化学知识;其次是化学基本概念。能够看到,该市在编制这类试卷时,对于实验的重视度很高,经常会利用实验来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检验,究其缘由,则是因为这是新课标要求之一,而且积极利用实验来开展考察工作,可以让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强化,同时也可以令其文字表达、信息处理等诸多能力得到提升。

表2.5 2020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化学试题数量及分值

题型 单选题 填空与简答题 实验与探究题 计算题
数量 18个 8个 2个 2个
卷面分值 44分 30分 16分 10分

图2.5显示了此试题内容分布的具体情况。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图2.5 五大主题内容分布图

  由上图可知,此试卷内容安排和该市初中化学《考试纲要》相关规定相符,试卷中考察身边的化学物质内容较多,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益阳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对于基础的夯实以及应用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视。而初中化学作为启蒙教学,能够令学生掌握关于化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在化学概念教学中,需要做好两类工作,首先,对概念外延、内涵进行明确和强化,令学生对其实质产生深刻理解,如此后期才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其次,需要联系实际情况积极比较、联系各类化学概念,令学生清楚它们有哪些联系,又存在哪些差异,这也是该市近些年在化学概念方面的主要考察手段。

2.2.3 试题的难度

表2.6 2020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难易程度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难度系数 0.4 0.82 0.79 0.76 0.64 0.71 0.40 0.66 0.74 0.76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难度系数 0.56 0.66 0.64 0.68 0.55 0.39 0.61 0.69 0.75 0.9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难度系数 0.55 0.64 0.4 0.66 0.68 0.35 0.65 0.53 0.69 0.68
题号 31 32
难度系数 0.43 0.69
客观 主观
难度系数 0.66 0.58 0.62

总体难度系数为0.62,考试难度梯度,易、中、难四项比例为4.0:4.3:1.7,其和株洲市教科院考试难度标准相符,整体来看难度存在一定提升,难度梯度最好保持在6:3:1到3:5:2间,如此能够有效展现结业考试的功能要求。

表2.7 2020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试卷难易程度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难度系数 0.3 0.72 0.75 0.74 0.73 0.56 0.50 0.56 0.74 0.66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难度系数 0.76 0.56 0.64 0.69 0.79 0.41 0.65 0.68 0.77 0.66
题号 21 22 23 24
难度系数 0.57 0.74 0.71 0.76
客观 主观
难度系数 0.65 0.66 0.655

由上表可知,其整体难度达到

,容易、中等、较难四项比例为3.8:4.6:1.6,符合长沙市教科院的考试难度要求。

表2.8 2020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化学试卷难易程度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难度系数 0.35 0.72 0.69 0.66 0.74 0.61 0.60 0.56 0.64 0.76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难度系数 0.76 0.56 0.54 0.78 0.45 0.39 0.67 0.59 0.72 0.85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难度系数 0.52 0.65 0.45 0.76 0.58 0.55 0.55 0.73 0.59 0.72
客观 主观
难度系数 0.632 0.61 0.621

由上表可知,其整体难度达到

,容易、中等、较难四项比例为4.1:4.8:1.1,符合湘潭市教科院的考试难度要求。

表2.9 2020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难易程度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难度系数 0.32 0.62 0.74 0.64 0.53 0.76 0.60 0.76 0.54 0.46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难度系数 0.66 0.59 0.68 0.59 0.80 0.38 0.66 0.69 0.77 0.76
题号 21 22 23 24 25
难度系数 0.77 0.72 0.68 0.70 0.66
客观 主观
难度系数 0.62 0.68 0.65

由上表可知,其整体难度达到

,容易、中等、较难四项比例为3.9:4.9:1.2,符合常德市教科院的考试难度要求。

表2.10 2020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化学试卷难易程度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难度系数 0.32 0.65 0.63 0.69 0.68 0.69 0.70 0.76 0.61 0.56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难度系数 0.77 0.46 0.39 0.68 0.77 0.65 0.59 0.81 0.45 0.43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难度系数 0.61 0.70 0.67 0.71 0.66 0.63 0.76 0.78 0.53 0.75
客观 主观
难度系数 0.63 0.64 0.64

由上表可知,其整体难度达到

,容易、中等、较难四项比例为4.2:4.5:1.3,符合益阳市教科院的考试难度要求。

2.3试题内容特点

2.3.1 注重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在进行试题的编制之时,主要围绕教材以及课标进行编制,其考察关键点有两个,第一,对于化学概念、物质用途性质等基础知识,学生掌握情况。第二,对于化学术语、实验,学生掌握情况。第一题,考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第三题,主要是为实验基本操作进行考察;接下来的三道题,都是围绕日常生活中相关化学物质方面进行考察。到了第十三题,如何鉴别物质成了考察重点。而第八题以及第十五体,则将重心放在物质组成方面。能够发现,在进行试题的选择之时,主要围绕教材以及课标进行选择,学生学科素养是其考察关键点。通过基本知识考试,有针对性地提高与完善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运用教材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三重表征关系处理能力也是考察关键点之一。比如第十五个问题(2020年株洲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第15题):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

”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B.反应前后的原子数不变

C.反应中甲烷和乙烷的分子数之比为1:1

D.甲和丙属于氧化物

此题目借助微观图像来对化学反应进行模拟,令学生知晓化学反应本质,能够通过化学方式来理解各种微观知识,如此就能够令学生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得到培养。

2.3.2 突出学科特点,关注过程与方法

自从颁布化学新课标后,学生探索能力成了教学重点,因此在考试时,也将其作为了考察关键点。使用化学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不但能够令学生解题能力得到强化,还能够令其其他能力比如实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得到发展。该市到2020年,依旧使用以往的试题编制方式,也就是其中设计大量的探究题以及实验,在百分为满分的试卷中,30分仍以化学用语的熟练度和应用能力为考查的中心,继续将化学用语的考查作为试题的重要内容。试题以综合型实验考查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如第5、23、29题。

例如:请回答问题(2020年湘潭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第29题):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1)如图一所示,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为a、b、c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为____(填上字母序号)。

(2)如图2所示,将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盖在火焰上面,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迅速将烧杯倒转,并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发现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看出,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H2O和____(化学式)。

(3)如果把正在燃烧的蜡烛盖在大烧杯上(如图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蜡烛慢慢地熄灭,表明燃烧需要_____。

(4)为了确定某有机物质的组成(如图四),先向设备通入干燥了一段时间的氮气,然后将样品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样品没有残留)依次送到装置A、B、C、D(装置中所涉及的每一步反应都反应完全),结果发现装置A增加7.2g,而装置C增加8.8g。尝试分析:

a.在设备A中使用了浓硫酸_____。

b.设备B中红色粉末变黑的原因是_____(化学方程式)。

c.装置C中的反应式为_________。

由上述结论可知,这种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数目:氧原子的数目等于_____(填上最简整数比)。

2.3.3 重视联系生活经验,强化STS教育理念

在开展测验工作时,需要对学生生活的环境来着手,寻找符合学生当前认知的事件来进行考核,展现出化学和实际生活存在怎样密切的关联,确保试题具备两类特征,一是时代性特征;二是能够令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27题(2020年湘潭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第27题):

为防治新冠性肺炎的暴发,湘潭市各学校为防止暴发进一步扩散,对学校走廊、教室等重点场所进行了低浓度“84”消毒液消毒。消毒剂“84”的有效成分是NaClO(次氯酸钠),它能有效地阻止细菌的滋生和传播。下面的图表是模拟制作“84”消毒剂的流程,其中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通常被称为烧碱、苏打,而Cl2是一种黄色有毒气体。以下问题请回答: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1)A的化学式为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

(2)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第一步的主要操作名称是_____。

(3)第II步滤液中的氯化钙杂质,通常可以用碳酸钠去除,其为___反应,化学式为____。

(4)电解水一般添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不能添加NaCl的原因是_____。

2.3.4 试题形式多样,重视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在进行试题的编制之时,题型十分丰富,其中涉及到许多新信息知识,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自学、自主阅读等能力的考察,还能够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如何进行考察。此处编制的试题的题目主要有3类表现形式,首先是图表类;其次是文字类;最后是综合类。

3试卷答题分析及教学问题分析——以株洲市第五中学为例

3.1株洲市第五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3.1.1调查对象

笔者以株洲市第五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为例,在教学统一的前提下,随机抽取该校考试月考试题为2020年中考化学的部分试卷,并对其答案进行分析。

3.1.2答题情况

具体答题情况分析:

表3.12020株洲市第五中学化学试题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表(选择题)

题号 各选项答对人数比(%) 错误分析
A B C D
1 3.6 0.4 95.5 0.5 没有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对基本物质的变化区分不清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 98.7 0.9 0.1 0.3 对低碳出行与环保的措施及生活常识的缺乏
3 90.7 7.6 0.7 1.0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概念未区分清楚
4 5.6 4.3 86.7 3.4 化合价口诀不熟悉,化合价的计算原则与方法未掌握
5 5.4 77.3 7.4 9.9 有关基础实验操作未掌握
6 8.7 70.7 13.6 7.0 对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没有进行识记与区分
7 2.5 13.6 30.7 53.2 基础知识储各不足
8 2.4 90.7 3.6 3.3 Fe3+ 和Fe2+相互转化关系不熟悉
9 10.8 65.3 4.9 19.0 酸碱盐物理性质知识点不熟悉
10 19.1 6.3 9.4 65.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与应用未掌握
11 78.6 4.9 7.6 8.9 未掌握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12 9.5 9.3 20.3 60.9 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13 2.2 8.3 11.2 78.3 有关溶液知识与粗盐提纯实验未掌握
14 45.2 20.7 16.2 17.9 气体的产生和温度对压强的影响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未掌握
15 9.1 17.6 5.7 67.6 未掌握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6 4.3 4.8 79.3 11.6 不能运用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合金的性质不熟悉
17 80.4 9.7 2.3 7.6 不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题,催化剂的作用模糊
18 1.5 86.3 7.5 4.7 对于化学基础知识不熟悉
19 19.6 22.5 12.3 45.6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的原则与方法未掌握
20 19.2 16.9 33.4 30.5 特殊技巧的计算未掌握

表3.2 2020株洲市第五中学中考化学试题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表(第二卷非选择题)

题号 满分 实得分 失分点 错误分析
21 4 3.05 (3) 乙醇化学式不会书写
22 4 3.07 (2)② 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不熟悉
23 3 2.01 (3)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不清楚,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不会分析
24 4 1.34 (1)

(2)

波尔多液的成分不清楚;不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543.08(2)②③物质分类概念不清,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未掌握
2632.01(2)铁生锈条件未掌握,金属除锈化学方程式未掌握
2742.09(1)对题目原因的分析没有把握住要点,语言表达不清;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知识点缺乏
2863.46(1)(2)工艺流程图缺乏解题技巧与方法,没有解题思路;

基础知识点的缺乏与不熟悉

2964.01(1)

(3)②

实验基础操作知识点的缺乏,对于常见仪器的操作不熟练;

对于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与注意事项未完全掌握

30127.63⑥⑦⑧⑩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解题思路毫无头绪;缺乏特殊技巧计算的方法
3143.06(1)不能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与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来分析具体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相关计算技巧,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不熟悉
3262.07(2)缺乏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加工能力;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不规范

3.1.3 结果分析

1.在得分中,较低的是能力题,较高的是基础知识题:经分析可知,学生试卷基础知识的得分率高,能力问题的得分低。在提供信息的提问中,题干的文字数量比较多的提问学生很难处理,很难进行准确的回答;通过对实验设计板块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上述问题能够发现,在开展常规教育时,学生只是大概理解了化学知识,这一理解较为粗浅,因此无法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在这一点上,我们教师有责任,只注重基本的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导致失去离合器的学生不会走路,不能拓展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较为难的题目。例如株洲市第五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第19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NaOH固体NaCl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并测量温度变化
B 鉴别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 观察颜色
C 鉴别蒸馏水和氢氧化钠的溶液 分别加入酚酞
D 除去石灰石中混有的铁粉 加入盐酸、过滤

学生对这些物质单独的性质及用途掌握较好,但将所有知识点放在一起后,学生找不到解题思路与方法。对于A选项,学生能清楚的知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这一点,但放到与氯化钠对比溶于水中,却联想不到这一知识点;尤其是D选项,除去石灰石中混有的铁粉学生只会联系到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却忘记了石灰石也能与盐酸反应,导致做题错误。对于物质的鉴别方法与原则停留在了掌握知识点层面,却不能运用物质鉴别的知识点来解题。

2.常见题型得分率较高,变式后的题型得分率较低:在试题中,一般的提问种类的分值率非常高,对于年年考试的知识点和提问的种类,教师进行了很多针对训练。但教师只是单纯的解答了本题的答案,并没有授予解题思路与方法,导致中下游学生后面遇到相似却又有不同的题目时束手无策。例如株洲市第五中学2020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第29题:

作为一种气体,在密度方面,和空气相比,H2S密度要高得多,一般实验室要制取H2S气体,需要利用两类物质的分解反应,这两类物质一是稀硫酸;二是FeS,其此实验中: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1)分解反应化学式是。

(2)观察装置图可知,

①此实验中,(填序号)是发生装置,它还可以在氧气的制取实验中发挥作用,在对氧气进行制取时,其化学式是。

②如果选择C 装置来对H2S气体进行收集,(填“a”或“b”)是进气口。

学生由于没有详细的学习过硫化氢气体的性质及用途,所以导致有的学生对于本题的作答毫无头绪。但其实题干中已经给出硫化氢的相关性质,但学生对于变式后的题目不会举一反三,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写化学方程式,导致本题答题情况差。

3.信息阅读少的题得分较高,信息阅读量大的题得分较低:针对2020年湖南省株洲、长沙、湘潭、常德和益阳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中的题目,其阅读量都超六千字。所以学生除了基础化学知识掌握情况需要和相关要求相符外,其分析、阅读能力也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分析湖南省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一般情况,也有学生因为问题不明确而无法完成试卷,这也是一部分学生分数低的原因。

3.2教学问题分析

3.2.1 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掌握不充分,学生在考试做题中经常会失去重点。在写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时候,化学式写错的情况非常普遍。条件、气体和沉淀符号不写,空气等物质的分类不清楚,这些题目错误的原因并不是引文题目太难而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固导致。学生由于对化学缺少兴趣、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理解薄弱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做题考试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3.2.2 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

对于各类化学用语,初中生无法对其进行规范运用是其在回答问题时经常遇到的难题。例如,元素符号的大写和小写弄错,未使用正确的元素名称等。通过错题,还能够看出学生日常学习不注意,没有正确牢记和区分化学式与元素符号、不能正确理解化学用语的意思,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化学基础知识的不扎实而形成模糊的记忆,导致学生似懂非懂的现象,面对需要理解的内容时缺乏理解,导致考试中大量丢分。

3.2.3 实验操作能力较差

通过湖南2020年的初中化学试题能够看到,其主要是对学生各类能力比如实验、计算、分析等的考察。通过考试,反映出学生的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一般,无法对图象化学意义进行充分分析,因此考试中此类题型分值率较低。

4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应对策略

4.1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教室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指导学生和学生操作的开放平台。教师作为指挥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现场表演的平台,还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做到人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这不仅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教育的质量提高,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能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活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令其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令其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哈佛大学认为:令人不断提问,不但思考,然后寻找合适举措对问题进行处理,这才是教育目的所在。能够发现,该校这样说,是因为要进行探索性学习,首先就必须提问,而在对问题进行回答知识,首先需要进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需要整理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回答者的大脑会进行各种活动,要想找到正确答案,首先必须在老师提问时,听清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按照老师的问题来回答问题了。因此,在课堂上积极地回答问题,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充分发挥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通过不断锻炼,从而令学生思维、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老师则需要通过指导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深入了解。如氧气的制取:

2KMnO4=K2MnO4+MnO2+O2↑

先让学生明白制氧的步骤和方法,并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想一下装置应该怎样正确连接,接好装置后该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开始反应时要注意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气体?等待反应结束后,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通过充分讨论、分析后,就能够完成关于实验的流程图的绘制工作,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前四个字是连检装定,后四个字是点取移灭。

另外,在试验方面,还需要注意:

A.按照酒精灯具体高度调整试管的位置并固定。从而达到令酒精灯外焰朝向装药试管的目的。

B.为了防止药物中的结晶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到达试管口,后面又冷却成液滴后再返回底部,所以需要将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避免试管突然冷却导致试管破裂或炸裂。

C.铁夹固定在试管口三分之一的位置,不要固定得太紧,以免试管破损。将药物斜放在试管底部。为了便于药物的加热区域和反应中生成的氧气的逸出,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稍微伸出橡胶塞就行。

D.使用高锰酸钾作为反应物生成氧气时,为了防止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需要用棉花堵住试管口。棉花是可燃性的,高锰酸钾氧化性强,氧气释放速度快,容易起火燃烧,引起爆炸。

为了令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成为实验的参与者,从而令其各方面能力比如讨论能力、分析能力等得到强化,体验独立学习的喜悦,有必要对课堂上设定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懂得其中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其中更重要的是知识建构。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令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还能够令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在学生之间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提问和思考的过程中独立学习。例如,在实现燃烧条件的教学时,进行“不燃烧的手帕”实验,浸泡在酒精中使之起火,燃烧后也能保持原样。“为什么?”学生们大吃一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为了寻找答案,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来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并独立的思考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阅读,发现燃烧的3类条件为:

第一,燃点;第二,氧气;第三,可燃物。

学生分析得出结果,手帕不满足第3个条件,所以找到了没有烧焦的答案。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自然地进入教育情境,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吸收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会令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

整体而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令其自主学习存在较大难度,而要想做好这一工作,化学老师必须积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能够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良好氛围。正如陶行知所言,儿童的命运有时就在老师手中,而儿童则是国家、人类的未来,虽然教育无法创造出新事物,但却能够对幼儿创造力进行启迪,如此当其创造力被开发后,就能够积极创造。当前对于我国而言,要做好教育改革工作,就必须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引起同等重视。

4.2培养学生的表达与审题能力

当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掌握后,要想将自己的学习水平反映出来,其两类能力也必须达到相应标准,这两类能力首先是问题探究能力;其次是文字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人然而当前不少学生的这两类能力水平却很一般,有待提升空间很大。在实验设计、现象、结论、操作方法、推理分析等方面,学生经常回答一些没有提出的问题,或者说是无意义的问题,或者是不能肯定的问题。此外,书写表达能力也是学习化学最基本的条件。许多学生乱写他们想写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言之无物,也并未使用规范的化学术语,在考试中很容易失分。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对学生基本化学技能进行培养,令其能够拥有使用化学术语的能力。

4.3重视并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实验的意义重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学生对科学调查实验和一些家庭实验也是最感兴趣的,教师有必要重视这方面实验和教学内容。如果授予学生实验操作与内容时仅仅停留在幻灯片和视频的讲解,学生并不能理解其中实验操作的真谛与原理,只是了解了一些表面的知识,导致学生容易遗忘,而且并不理解这些实验课程真正的意义。另外,回答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因为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导致不清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而因此考试中丢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实际实验操作的能力,而教科书、视频等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在学习关于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时,课本只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表述: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可使紫石蕊试液呈蓝色,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呈红色;两种溶液均可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

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CuCl2=Cu(OH)2↓+CaCl2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NaOH+CO2=Na2CO3+H2O(此反应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H)2+CO2=CaCO3↓+H2O(此反应可用检验二氧化碳)

如何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之后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通过习题来提高理解。

例:某研究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性实验之时,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研究组同学表示,并无明显化学反应出现。

问:CO2、NaOH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与假设】小丽表示,两者可以产生化学反应,小明与小丽观点正好相反。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设计与实验】小花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同学们与她一起对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①,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如图②,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锥形

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反思与评价】小磊同学对上述实验提出质疑,她的理由是[]。

【设计与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使学生设计并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在做 PPT摘要的过程中,经历了丰富的知识阅读,扩大知识面;查阅资料的过程,这一主动的知识学习,胜过了老师在讲台上对着书本讲解知识点。

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考卷抽样调查等检索方法,对湖南省2020年株洲、长沙、湘潭、常德和益阳五个市化学中考试卷进行综合分析,又对株洲市2020年模拟中考化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其优缺点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提问方面,基本知识较多,能力题较少;一般问题、基础问题等拥有较高分;2.不同学生能力不同,因此老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试能力,重视并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时,化学只学了一年,在一年之内,学生化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老师需要对此进行反思,认识到每个个体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同时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自主学习方式,增强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2-14.

[2] 何少华. 化学课程论[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5-8.

[3] 闫蒙刚.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导论[M]. 北京: 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4. 51-57.

[4] 黄雪芳.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及反思[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02):39-41.

[5] 胡卫平,韩琴,温彭年,李金碧. 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2005(02):8-15.

[6] 黄立俊.农村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障碍与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04):4-5.

[7] 尹弘飚,李子建.论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12-18.

[8] 卢香宇,方芳.六盘水市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调查报告[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49-51.

[9] 刘四方,刘永舜.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命题改革的实践与探索——200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题自评报告[J].化学教育,2004(02):24-31.

[10] 刘雨.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2020.44-47.

[11] 王建成.考试学概论[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9-68.

[12] 艾尼瓦尔·斯地克,张峰,再米热·阿布都沙拉木.试卷质量分析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15-16.

[13] 刘卫玲.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试卷的分析与思考[D].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2006.19-23.

[14] 张世勇,黄承鑫.科学素养教育下高考化学STS试题特点分析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2):19-21.

[15] 于翠秋. 2015-2019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试题内容分析与研究[D].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34-37.

[16] 周爱平. 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核心素养测评模型的建构与实施[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0. 55-61.

[17] 于洋. 包头市2014-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内容分析[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34-47.

[18] 李甜.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20-23.

[19] 林桦. 烟台市初中化学学业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D].烟台: 鲁东大学,2015.41-50.

[20] 宿彩青. 贵州省初中化学天原杯竞赛与化学教学研究[D]. 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 2009. 58-63.

[21] 孙冬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84):137-138.

[22] 张静.浅谈应对兰州中考化学改革的有效措施[J].家长,2020(24):124-126.

[23] 何蓉蓉. 初中化学中考试题分析[D].扬州: 扬州大学,2020.76-80.

[24] 包义才.以中考试题为例谈化学复习课教学的策略[J].化学教与学,2020(05):87-90.

[25] 杨泽晔.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分析[D].重庆: 西南大学, 2020.12-23.

[26] 王奥妮.微课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 2020.22-26.

[27] 缪徐.数字化实验与中考化学试题融合探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3):34-37.

[28] 朱一丹.核心素养视域下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研究[J].考试周刊, 2019(64): 154-155.

[29] 谷九丽. 对天津市2012-2018年中考化学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D].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84-87.

[30] 何洋.基于“深度学习”视野下人教版初中化学插图教学的研究[D].银川: 宁夏大学, 2019.49-53.

[31] 李正瑛.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少年,2019(11):154-155.

[32] 李洁.把握中考考点做好图像分类[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08): 93-94.

[33] 李方.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构[J].新课程(中学),2019(03):151-152.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湖南省中考化学分析及课堂应对策略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509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1月24日
Next 2022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