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羽毛球运动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运动项目。众所周知,羽毛球在我国体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广大群众喜爱羽毛球运动的原因之一。本文将研究在羽毛球的训练模式中多球训练方式对队员技术的提高的影响作用,通过选取明达羽毛球俱乐部水平三六年级和水平四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2人,分为两组,一个对照组(单球训练),一个为实验组(多球训练)。实验共计16周,最后以羽毛球技术完成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实验法、数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本文的撰写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找到了多球训练对小学水平四的队员的技术的提高,对今后的羽毛球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成果。
【关键字】多球训练;羽毛球教学;羽毛球训练;作用
1前言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日新月异,全国人民的业余生活日益丰富,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走进人民的生活之中。随着人民的健康意识的提高,羽毛球运动的健身也逐渐走进人民的视角。在我国,羽毛球运动是仅次于乒乓球享有第二国球美誉的运动,人民比较喜爱。本文将水平三六年级和水平四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的羽毛球训练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将分析在此阶段的羽毛球练习者们在练习羽毛球的训练模式、方法以及对提高技术的影响:通过研究成果总结出最为适合的的训练模式、通过理论依据来为羽毛球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更为羽毛球教学提供理论来为今后羽毛球发展打下基础,从而提高人们对羽毛球的认识与理解。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明达羽毛球俱乐部水平三六年级和水平四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借助盐城师范学院的图书馆的方便条件,查阅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等多方面的著作和书籍;并通过中国期刊网对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查阅大量的相关期刊以及学位论文等,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和创新思路。
2.2.2实验法
实验中选取明达羽毛球俱乐部水平三六年级和水平四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2人,分为两组,一个对照组(单球训练),一个为实验组(多球训练)。实验共计16周,最后以羽毛球技术完成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2.2.3数据统计法
实验中的两组,一个对照组(单球训练)产生了大量运动训练的数据,一个为实验组(多球训练)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运动训练的数据。两组可靠的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最终得出有利于羽毛球发展与研究的结论。
2.2.4逻辑分析法
对经过整理的资料,利用逻辑学中的归纳、对比、演绎等逻辑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验设计
以明达羽毛球俱乐部水平三六年级和水平四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的训练试验,分别比对多组受试验人员的各项羽毛球指标进行分析。
2.1.1实验进程
表一:实验进程


在这项实验里,可以通过对学生羽毛球基本技术和单打基本战术的教学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测,评测人需要在此环节与学生一起保持认真严肃的态度。
2.1.2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技术训练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状况和学习进度来对学生进行负荷的增减,不足的学生需要加大练习,反之就需要适度的减负,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标准,此外,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保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训练内容比例,这样才能让多球训练和单球训练的对照更加严谨,对今后的研究也可以做出一定准确的参考标准。
2.2多球训练对水平三六年级和水平四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羽毛球技术的影响
为了证明多球训练对小学水平四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提高是否有效,下面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的技术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
2.2.1实验组与对照组正手发高远球技术的对比
为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成绩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下面将列出正手发高远球技术的差异对比以观察不同的训练方法是否对水平三六年级和水平四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羽毛球技术的提高有影响。
表二: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测试实验样本(N=22)


根据图表可知,在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上,多球训练的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6.70分,单球训练的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6.60分,差值为0.10,经过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正手发后场高远球上没有较大差异,成绩机会持平。由此可见,在这项实验对比上,采取多球训练的实验组和单球训练的对照组在正手发高远球技术上相差不大。在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技术的练习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练习方式基本是一样的,多球训练者主要依靠的多个羽毛球,采用单人独打,他人喂球的模式来提高技术,相对与其他羽毛球技术,正手发高远球技术的练习方法比较单一。因此,在这项技术的对比上对照组和实验组成绩相差不大。
2.2.2实验组和对照组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的对比
下面将探讨研究不同的训练模式对学生的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上的影响进行比较。
表三: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技术测试成绩样本(N=22)


根据图表可知,在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的成绩样本中,多球训练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7.40分,单球训练的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6.73分,差值为0.67。根据比较看出,多球训练的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优于单球训练的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原因是,在技术类别上,正手击后场高远球属于力量爆发型羽毛球击打技术,在击球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身动作的规范性、连贯性、击球的时机以及发力的顺序上面。在羽毛球的基本技巧上,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是属于比较且难以掌握的一种羽毛球击球技巧,而多球训练组在此项成绩上优于单球训练的原因在于多球训练的学生都是在大量反复的击球过程中对每一个动作进行分解记忆,通过不断地练习去记忆熟悉击球动作,也会加深多球训练的队员对每一个动作的理解,让每一个队员都会自己产生对击球的动作、力道的理解和感觉。而单球训练就会有许多弊端显现其中,举例而言,在单球模式的双人对抗刚开始的练习中,不能连贯击球,也就是连贯性不能达到多球模式那样顺畅,这样不利于队员掌握基本击球动作的要领,不能更好的掌握基本技术。其次,队员的击球数不平均,没有固定的击球次数会导致学生的手感和球感不一样,而多球训练的队员会加深对击球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2.2.3实验组和对照组正手网前挑球技术的对比
在不同的训练模式中多球训练的实验组和单球训练的对照组在网前挑球技术掌握差异见下表。
表四:正手网前挑球技术测试成绩样本(N=22)


根据图表可知,在正手网前挑球技术的成绩样本中,多球训练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7.40分,单球训练的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6.53分,差值为0.77。所以在网前挑球技术上,多球训练的实验组和单球训练的对照组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通过分析得知,多球练习模式中的实验组主要是采取的“一抛一击”的练习方法来对正手网前挑球技术进行练习,这种练习方法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具有可控制性,在“一抛一击”的模式中,陪练队员可以通过手动喂球来实时调整方位、力度、远近,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队员掌握情况来增减难度,让队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找到自己最舒适的动作和击球方式。二、可以增强队员的信心,在不断地“一抛一击”过程中,不断调整难度让学生挑战,并慢慢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技巧,让学生感受到挑战的乐趣,激发学生斗志。三、练习次数固定,在多球练习模式之中,队员的练习次数相对于单球练习是比较固定的,也相对平均,这可以使每队队员都能享受到同等的训练,四、再练习中通过反复不断的重复形成动作记忆。而单球训练的对照组在这项技术上的弊端有两点:一、队员击球次数不均。二、单球训练的模式使队员的自信心难以树立,三、在练习中由于是初学者不能很好的控制球,导致练习效果下降。
2.2.4实验组和对照组正手网前搓球技术的对比
下面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正手网前搓球技术在不同的训练模式中的成绩差异显示如下。
表五:正手网前搓球技术测试成绩样本(N=22)


根据图表可知,在正手网前搓球技术的成绩样本中,多球训练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7.35分,单球训练的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6.24分,差值为1.11。所以在网前搓球技术上,多球训练的实验组和单球训练的对照组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正手网前搓球技术是属于比较有技巧性的羽毛球技术,处理的手法需要非常的细腻,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此项技术。而多球练习模式中的实验组主要是采取的“一抛一击”的模式,在此练习模式中,不间断的重复,配合让队员手感达到最佳状态,让队员的肌肉处于一种记忆状态,网前搓球必须通过不间断的练习来培养队员的手感、球感、力量感等一系列感觉才能提高此项技术。此外,多球训练模式中队员的训练次数平均,同等训练次数模式下对每位队员的训练都很到位。还有,多球训练模式中,可以让队员“缓慢”处理来球,让队员知道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同时有利于提高队员的稳定性。而相对的对照组,在单球练习模式中对此项技术的训练弊端有一下两种:一、击球训练不平均。在队员掌握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没有平均的训练次数对队员技术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二、队员稳定性差。由于队员的掌握程度不同,击球回球质量不一,导致对抗当中产生一定的心理误区,从而直接影响队员的发挥和稳定性。
2.2.5实验组和对照组正手后场吊球技术的对比
下面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正手后场吊球技术在不同的训练模式中的成绩差异显示如下。
表六:正手后场吊球技术测试成绩样本(N=22)


根据图表可知,在正手后场吊球技术的成绩样本中,多球训练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6.87分,单球训练的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6.22分,差值为0.65。所以在后场吊球技术上,多球训练的实验组和单球训练的对照组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多球训练模式中实验组在练习正手后场吊球技术时,主要采取的是“一发一吊”的训练模式。其优势如下:一、通过不断大量的练习有助于队员动作的规范和行成肌肉记忆。二、队员训练次数比较平均,对每位队员均有兼顾。三、对队员的稳定性有帮助,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利用稳定的角度、力度训练,有利于队员体会击球动作与感觉。四、可以帮组队员提高发球质量,吊球技术的大量练习有助于队员在发球中抢占先机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而单球训练模式在此项技术中的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显而易见:一、队员击球次数不平均,导致队员训练的次数、手感和体会不同。二、练习量较少,吊球技术必须通过大量练习才能提高,而在单球训练模式中,如果一方失误会导致被替换,从而导致练习者不断被中断而没有连贯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多球训练法在训练中学生通过对单个技术动作反复练习有助于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定型。
3.1.2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在多球训练模式中对学生的练习各项羽毛球技术的提高较为明显。
3.1.3多球训练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对击球落点的控制。
3.1.4结合实验研究的结果多球训练模式比单球训练模式对学生的各项羽毛球技术的提高更为明显。
3.2建议
3.2.1多球训练应该结合单球训练,弥补每种方法的训练不足之处,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3.2.2多球训练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
3.2.3队员应该更加注意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技巧的掌握是需要一定的技能储备和相对不错的身体素质。
3.2.4羽毛球教学活动应该不断被开发探索,寻找出相对比较完善合理的训练模式。
3.2.5多球训练的强度较大,因此应该注意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控制好运动量。
参考文献
[1]刘华巧.浅谈羽毛球多球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4,(22):26-27.
[2]王林槐.羽毛球中的多球训练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424-425.
[3]陈一勤.浅谈羽毛球教学中的多球训练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92-293.
[4]陈清富.对羽毛球运动多球训练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8):43-44.
[5]李国萍.少儿羽毛球训练中的多球练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46-47.
[6]石丹青,付怡虹.多球训练法在少年儿童期羽毛球业余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282-286.
[7]肖力.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多球训练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0,(03):166-169.
[8]马慧敏.多球训练对提高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学生技术水平的作用[J].科学之友,2010,(03):148-149.
[9]黄绮莉,罗世明.羽毛球多球训练初探[J].体育科技,2009,(03):37-39.
[10]陈凯华,毛迪,王子亚.刍议多球训练在羽毛球专项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8,(05):34-36.
[11]程勇民.羽毛球男子双打多球训练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01):102-107.
[12]孙嫚.谈羽毛球训练中的多球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71-7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