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以海正药业为例

摘要:上市公司会面临着更严格的监管以及对投资人负有更高的责任,医药行业作为惠及民生的产业更是如此,其发展备受国家关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对医药用品的需求,使得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在新医改及全国医药行业并购浪潮的作用下,医药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大,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更加突出,所以对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的正确识别及防控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更好的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医药企业必须充分了解所处行业特点,正确识别自身财务风险,采取一定措施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本文结合近5年来医药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整体分析。首先通过一系列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识别出了医药行业显著的4个财务风险类型。再以海正药业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出了其具体的4个财务风险并说明了每个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从4个方面给医药行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为医药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提供了参考,也为市场上投资者投资医药企业提供了信息。

关键词: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防范,医药行业,海正药业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行业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医药行业素有“朝阳产业之称”。但从另一角度讲,医药行业需要的资金总额大,药品研发投入周期长,以及对国家医药政策的敏感性让医药行业呈现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我国医药行业相比国外起步较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医药行业迎来了一个持续增长的发展阶段。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2012年新医改政策的逐渐出台,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渐趋激烈,所以关于医药行业财务风险的研究越发重要。

在新阶段,医药行业的机遇多同时面临的挑战也多,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两票制、严控药占比、重点监控和辅助用药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对于药品价格的管理日益趋严等都会让医药行业的利润下降,这些因素无疑会增加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再加上我国医药企业普遍研发能力较差,有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生产和销售上,研发投入非常少,进而带来了医药行业准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这些行业现状带来的是一系列的财务风险问题,近年来有不少医药企业增收不增利,医药行业下行压力大,不容乐观。

本文基于对医药制造行业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全面分析,通过收集资料和财务指标分析法总结出显著影响医药行业的一般因素。然后选取了海正药业作为案例,识别出了其短期偿债能力弱,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获利能力弱,运营能力不足等财务风险,并探究其产生原因,进而提出行业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本文通过对我国医药行业整体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医药企业的具体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防控,为医药行业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提供了参考,帮助医药企业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有利于自身方向调整,提高竞争力,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对于市场上投资者,帮他们分析了医药行业特点及发展前景,为他们投资医药行业提供了参考。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研究的是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先宏观讲述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类型,再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海正药业,对其财务风险的识别与产生原因进行说明,最后提出了医药行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论文一共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的绪论,论述了写作的背景与意义以及写作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有关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是从宏观上对医药行业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分析,通过收集资料和计算财务比率的平均值总结出医药行业的4种财务风险类型。第四部分是海正药业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比较近五年海正药业的财务比率数据和行业的均值数据分析得出了海正药业存在的4种财务风险,说明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第五部分是对整个医药行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提出建议与对策。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查找了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的资料,了解国内外学者在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成因以及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案例分析法,选择海正药业作为案例,识别出了其4种财务风险及其产生原因;财务比率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比较从而分析出公司财务风险;图表分析法,将海正药业的财务比率曲线和行业均值曲线放于同一折线图中,直观对比分析。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有不少。事物的不确定性会增加风险,所以Ross等人(2001)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是由公司不正确的财务决策引起的。筹资过程也会产生财务风险,Wachowicz(2005)认为除了典型的债务融资会产生财务风险外,企业的每股收益变动也会引发财务风险。随着时间的发展,企业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Christopher J. Clarke等学者(2002)认为这些变化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甚至影响企业的未来。Cavanagh J和Yahanpath(2011)通过实例证明出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可能是由于公司的监管方式、治理结构不对以及公司人员效率低下、素质不高导致的。

Hwang(2015)运用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得出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防控提出建议。Darayseh (2003)构建了财务预警模型,运用了股票指数,宏观变化量,财务比率等,这为财务风险预警理论提供了一定基础。

国外关于医药行业财务风险识别和防控的研究颇有成果。Kallenberg (2007)认为对财务风险进行交流和防控的公司往往对公司的价值以及健康发展是很有利的。公司的融资和运营过程中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M Lahir(2013)指出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管控。Bandaly(2013)在财务分析研究中,选择了供应链管理程序来分析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得出防范方法。Hussain(2013)认为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出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研究得出多元回归模型可以做到。

  2.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的市场经济发展得比较晚,所以我国学者研究财务风险的时间起点也比较晚。1980年以后,随着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问题逐步显露,我国的研究者们在借鉴早期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对财务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夏喆(2009)从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角度,把公司的财务风险划分为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国内关于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也有不少。黄锦亮、白帆(2004)认为使用指标分析法和财务杠杆系数法可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进。在2015年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中,徐义明和孙方社得出了相比于其他方法而言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出企业的财务风险。熊学华(2011)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应考虑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应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应分析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等;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应分析企业的投资收益率等。曾莹在2013年提出用现场调查法、专家论证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识别企业的投资风险。

国内关于医药行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罗梦(2015)提出了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应从资产规模、资本积累和现金流量几方面来控制。曾荣(2013)以几十家医药企业为研究样本建立的财务预警模型为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提供了理论依据。李竑桦在2010年建立了财务预警模型,通过线性模型、成长能力、财务业绩和现金流量的角度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控。方瑶(2016)对DB制药公司当前的财务风险进行仔细剖析,为相关决策者在营运、偿债、现金流量、投资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供了参考。杨凌霄在2018年分析了华润三九并购桂林天和的例子,得出此次并购案中并购方的财务风险并提出对策。王超在2018年对X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最后用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3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3.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及特征

3.1.1医药行业发展状况

医药产品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人们对医疗保健重视程度的加深,我国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并且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推出,医药企业的竞争渐趋激烈,但同时机会也越来越多。表3.1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医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17083.26亿元增长到了28185.5亿元,总体增长了64.99%。同时利润总额也增长了接近一倍,从2012年的1731.68亿元增长到了3314.1亿元,增长速度良好。

表3.1:医药企业2012至2017年收入、利润行业数据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累计增长(%) 利润总额(亿元) 累计增长(%)
2012年 17083.26 19.79 1731.68 19.84
2013年 20592.93 18 2071.67 17.76
2014年 23325.6 12.9 2322.2 12.1
2015年 25537.1 9.1 2627.3 12.9
2016年 28062.9 9.7 3002.9 13.9
2017年 28185.5 12.5 3314.1 17.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但比起2008年到2013年迅猛发展的势头,近几年医药行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其受全球经济形式紧张很大影响,但同时也跟医药行业自身固有问题有莫大关系。医药企业数量虽多,但行业集中度较低,所以真正具有业务规模优势的企业很少,我们与跨国巨头药业仍有差别。其次,医药研发能力薄弱是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弱势,许多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少,没有自己的优势产品,靠制造仿制药来盈利,先进的制药技术几乎都来自于国外,新药市场都被外资公司控制,行业对外技术依赖性非常高。总的来说医药行业发展总体良好,近两年发展放缓,良好中有自己的特性。

3.1.2医药行业财务特征

医药行业整体的内在因素,让医药行业呈现出了自己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高投入

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是医药企业能否优先占领市场的重要力量。对于医药制造企业来说,投入环节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看准市场需求到新药的研发,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及高额的研发投入费用;第二个阶段是漫长的临床试验和通过医药审批,这个阶段有很多不确定性和时间成本;第三个阶段是投入批量生产,这个部分需要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严格的卫生环境,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高收益

医药产品跟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和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大机遇,大利润。高回报是高投入的动力,一旦新药研制成功并且顺利投入市场,这种新产品的领先优势会加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

(3)高风险

医药企业的高风险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不确定性风险,在产品的研发阶段有新药研制失败的风险,在临床实验阶段有临床数据难以过关的风险,在市场销售阶段,销售情况不及预期从而滞销的风险;二是财务风险,正是由于医药企业的高投入,所以在资金投入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有投入成本高,资金周转率低,缺乏资金支持等。

  3.2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3.2.1筹资风险

筹资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医药行业的筹资风险是指医药企业因借入资金过多而产生的丧失偿还债务能力可能性的风险或医药企业以股权这一种单一的方式筹资而导致医药企业将债务筹资这种方式搁置而产生潜在的财务风险。因为医药行业具有高投资的特点,许多医药企业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以及研发方面投入较多,而且每个方面的资金投入数量都比较大,所以为了保证资金的正常流转以及维持资金的持续投入,医药企业往往会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借入资金或通过成本较高的股权融资来为维持企业的运转。所以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筹资风险的产生;同样,如果企业过分依赖股权筹资会导致筹资成本提高,不能发挥债务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单一化的筹资方式也会导致企业产生筹资风险。

例如华北制药企业,从2014年至2017年它的资产负债率都接近70%,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的统计,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为40%左右,说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筹资风险,当现金流难以支撑企业运营时,如果不能及时偿还债务,会导致企业破产。〔1〕再例如东阿阿胶药业,近几年东阿阿胶股东权益比率几乎均保持在80%以上且该比率在不断提高且居高不下。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越依赖于股权筹资,过于单一化的筹资方式也会导致潜在的财务风险。

3.2.2投资风险

医药行业的投资风险是指管理者没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把企业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正确的投资项目中使医药企业的获利能力变弱,未来的盈利能力下降,投入产出水平降低。因为医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一般来说医药企业投资的在建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短期内看不到收益,且在建工程转固投产后产品销售量也具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导致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其次,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其发展及其重要,医药企业的实物投资缺乏创新力也会导致医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华北制药,近5年顶华北制药对实物资产投资规模大,但是其中对固定资产、存货和在建工程的投资比例较大,而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例很低,2017年华北制药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占这四项资产合计的比例只有2.8%。无形资产的投资占比很少会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减弱,没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只能做仿制品药物,但是医药企业产品更新快,一旦有市场上有新型的优势药物出现,旧式的仿制品药物便会产能过剩,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投入资金获利能力降低,造成一系列的财务风险。

3.2.3营运风险

医药企业的营运风险主要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弱,导致应收账款回收率和存货周转率低,使企业经营成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风险。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净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与管理效率高低的指标。存货周转率是公司定期销售成本除以平均存货的比值,反映了存货周转速度,即公司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

从图3.1可以看出医药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在5年间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虽然呈现波动状态,可以认为医药行业未来仍然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的可能,即存在资金回收风险变大的可能性,这是由于近几年医药行业为了增加销量而采用赊销方式导致了应收账款增加,同时应收账款回收率降低,说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慢,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低,资产流动性弱,短期偿债能力弱。同样,医药行业存货周转率从2013年至2015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2016年上升了一点,2017年继续下降,总体来说仍是具有下降的趋势,说明存货管理水平存在问题,有资金回收风险和营运风险。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以海正药业为例

图3.1:医药企业2013至2017年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变化趋势图

来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网站的相关数据绘制而成

3.2.4收益分配风险

医药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管理层获取净利润与分配过程产生的风险。现有的上市公司的医药企业绝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发行公司股票来进行融资的,所以投资者的信任和股票的增值对上市医药企业来说极为重要。医药企业一旦获利,利润是用于企业留存还是给股东分红是一个重要问题。若企业的股东分配率低于其税后利润的留存率,可能会影响企业股票的价值。

例如东阿阿胶药业,在企业拥有良好营收的情况下,从2011年至2016年,东阿阿胶企业的留存收益规模在不断扩大,而用于股利分配的比重在不断降低,这样不利于投资者积极性,导致投资者抛售股票,股票价值下跌,造成企业收益分配的风险。再例如华北制药,公司在2017年度取得了1443万元的净利润,但由于之前亏损严重,导致公司17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为-2749万元。〔2〕尽管本期取得了利润,但是利润都用于弥补以前的亏损,长期的亏损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影响公司股价,也会影响公司的融资信用,使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产生许多不确定性,导致收益分配风险。

  4 案例分析——海正药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4.1海正药业简介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正药业,成立于1956年,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海正药业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多重业务组成的知名的“医药产业集团”。在创新研发方面,海正药业秉承着“执著药物创新,成就健康梦想”的使命,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发,积极开拓新型给药技术和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

海正药业的主要产品是原料药,在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浙江海正药业在2012年与世界著名医药企业一X辉瑞共同出资成立“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这个中外合资项目使得海正成为仿制药的行业先驱,带动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表4.1:海正药业2013年至2017年主要财务数据(单位:亿元)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资产总额 139.72 172.98 191.74 207.58 216.36
负债总额 80.14 90.34 110.09 127.19 137.61
所有者权益总额 59.58 82.65 81.65 80.39 78.75
营业收入 86.04 100.97 87.67 97.33 105.72
营业成本 56.21 67.16 63.27 70.40 72.39
净利润 3.02 3.08 0.14 -0.94 0.14

来源:根据海正药业的财务报告绘制

表4.1为海正药业2013年至2017年的主要财务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可知海正药业基本财务状况。通过计算发现2013至2017年虽然公司的资产总额在不断增加,但是增长速度却成下降趋势:2016年的同比增长率为8.3%,2017年为4.3%,增速下降加大。这是由于海正药业的销售出现问题,再加上投入研发创新费用过多,投入回收期未到,营运能力出现问题。同时公司的负债总额也呈增长状态,且这五年增长速度几乎都在加快,2017年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3.6%,资产负债率过高,风险大。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从2014就开始下降,净资产出现负增长,应该是负债过高的原因,销售和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从表上数据看,2013年到2017年营业收入波动大,先增后减再增,净利润在五年中也出现波动下降趋势,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一0.94亿元,可见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不佳,财务管理不善,可能存在财务风险隐患。

  4.2海正药业财务风险识别

4.2.1 短期偿债能力弱

通过观察表4.2可以发现,从2013年至2017年海正药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呈现几乎相同的趋势,都是在2013年至2014年有一点增幅,然后在2014年至2017年就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比率数值较低,说明就海正药业自身企业而言,在这五年内它的短期偿债能力是很弱的,且短期偿债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行业均值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是几乎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2013年到2015年两种比率都在下降,2016年稍有增加,2017年再次下降,比率下降的趋势表明行业未来也有偿债能力减弱的风险。再对比海正药业和行业数据发现,2013年至2017年这5年内每一年行业均值的流动比率都远高于海正药业的流动比率,行业均值的速动比率也都远高于海正药业的速动比率,2017年海正药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甚至降到了0.86和0.48,这两个数据是远低于行业均值2.308和1.512的,说明海正药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比行业均值低太多,且海正药业自身比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即可得出结论:相比于行业而言,海正药业短期偿债能力弱,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这是由于企业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如果债务到期,可用于偿还的现金不够,则会面临较大的偿付风险,影响企业筹资。

表4.2:海正药业和行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海正药业流动比率 1.11 1.27 1.05 0.98 0.86
流动比率行业均值 2.813 2.711 2.354 2.615 2.308
海正药业速动比率 0.72 0.79 0.55 0.57 0.48
速动比率行业均值 2.189 2.036 1.81 1.91 1.51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4.2.2 长期偿债能力弱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比例越小代表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观察行业对比图4.1可以看出,海正药业的资产负债率除了2014年有下降外,2014年至2017年几乎呈现直线上升趋势,负债比率逐年增加,在2017年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3.60%,远高于行业均值41.37%,这表明海正药业长期偿债能力弱,且从2014年起逐年成下降趋势。观察发现行业均值曲线呈波动状,直观上看海正药业资产负债率曲线远高于行业均值曲线,所以从行业水平来看,海正药业的负债水平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海正药业存在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当现金流不足或资金链断裂时,不能及时偿债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并且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代表企业债务资本占比大,融资成本高,筹资风险也变大。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以海正药业为例

  图4.1:海正药业资产负债率与行业均值的对比图

  来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网站的相关数据绘制而成

  4.2.3投资获利能力弱

企业进行投资主要是为了在将来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投资决策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一项重要因素,企业投资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正确的投资项目中产生最大的收益。用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海正药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作对比来衡量海正药业的盈利能力和投入产出效率。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以海正药业为例

  图4.2:海正药业净资产收益率与行业均值的对比图

  来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网站的相关数据绘制而成

  观察图4.2可以发现,海正药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前四年呈下降趋势,2014年只2015年下降幅度最大,净资产收益率从5.62下降到0.19且在2016年达到最低谷为-1.38,这是由于2016年海正药业的净利润为负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也为负,2016年以后净资产收益率稍有回升,2017年达到了0.2。从图4.2中可以看到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曲线远低于行业均值曲线,说明海正药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相比于行业均值来说处于较差水平,特别是2015年至2017海正药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行业均值差异太大,说明海正药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获利确实很差。在2016年海正药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了负值,说明海正药业的投入回报效益为负,即投出去的资金没有产生收益,投资决策是失败的。盲目投资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低甚至为负会造成企业的投入回报低,盈利能力弱,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企业入不敷出,有经营失败的风险。

此外,海正药业还存在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不稳定的问题。海正药业的主要金融资产投资项目是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是针对子公司和其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从表4.3中可以看出近5年间海正药业的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数额都呈现波动状,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率从2013年的15.61%上升到2014年的44.89%再陆续下降到2017年的10.81%,这五年间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率不稳定,波动非常大,这都是取决于被投资单位的经营及盈利状况的好坏。所以由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加,需要引起重视。

表4.3:公司2013年至2017年财务数据(单位:万元)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长期股权投资(万元) 8937.69 9402.02 20754.38 18806.75 32770.64
投资收益(万元) 1395.57 4220.66 8898.13 7151.23 3543.39
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率(%) 15.61% 44.89% 42.87% 38.02% 10.81%

来源:根据海正药业的财务报告绘制

4.2.4存货周转缓慢,运营能力不足

存货周转率反映了海正药业存货周转速度,即公司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产由于销售顺畅而具有较高流动性,存货占用水平低。

观察图4.3的行业对比图,可以知道海正药业的存货周周转率从2013年到2015年有下降的趋势且在2015年达到最低值3.43,2015年以后趋于平缓,但是每一年海正药业的存货周转率仍低于行业均值水平,说明相对于行业水平来说公司存货资金转化为销售收入能力较低,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需要提高。如果存货周转率长期较低,将会导致企业大量产品滞销,销售收入减少,增加存管理成本,使公司运营能力不足,有财务风险。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以海正药业为例

  图4.3:海正药业存货周转率与行业均值的对比图

  来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网站的相关数据绘制而成

  4.3海正药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4.3.1资本结构不合理影响偿债能力

观察表4.4数据可以发现,海正药业在近五年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中,占比最大的筹资方式是通过银行借款来筹资,而通过发行股票和其他方式筹资所占比例很小,除了2014年通过借款筹资的数量有所下降以外,其余4年通过银行借款来筹资的数额都是逐年递增的,且占总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比例也越来越大,可见公司对银行贷款有很强的依赖性,并且由银行贷款产生的利息费用会减少海正药业的利润从而加大公司的还债压力,产生筹资风险。

表4.4:公司2013年至2017年主要财务数据(单位:亿元)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4.02 19.50 1.00 0 4.01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40.79 56.41 53.68 57.77 73.23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3.92 0.44 2.23 0.45 3.00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48.73 76.35 64.83 70.12 80.24

来源:根据海正药业的财务报告绘制

进一步分析海正药业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结构发现,公司的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较高,为60%左右,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整理得出医药行业流动负债比重大概为40%左右,由此可见海正药业的比率远高于行业均值,流动负债比重过高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海正药业作为一个医药企业,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当企业短期负债比重高时,如果将大量流动负债金额投入到长期的在建工程或研发项目中,资金会被套住且短期无法流转,当短期负债到期时,项目还没有取得收益无法还本付息,此时公司极大可能会因为资金周转不开而无法偿债,这将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未来借债困难,债权人会及时收回且减少投资和借款,导致公司流动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维持长期项目投资,增加公司运营成本,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

4.3.2研发投入过大,回报率低

通过查看海正药业发布的财务报告,发现海正药业海正药业多年来持续保持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且每年的资金投入几乎成持续增长状态。2011–2014年,研发投入从2.02亿元增加至5.58亿元,2015–2017年,海正药业的研发投入保持在8.28亿元、7.75亿元、8.44亿元。医药企业本是一个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点的企业,所以研发项目周期长、投入大、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这些都会使创新研发项目回报率低,从而导致净利润不客观和净资产收益率较低。通过分析海正药业近五年投资性现金流量表,可以发现海正药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直为负,现金净流入少,没有资金可以继续支持高额的研发投入,海正药业只能向外借入资金继续投入创新研发,这样会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较高,长期偿债能力较弱。对于医药行业来讲,创新研发是必不可少的,但过度地投入创新研发不考虑实际销售和利润情况却是有些不切实际,会导致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4.3.3在建工程超支,资金难以回收

分析海正药业近几年的财报数据发现,企业过往几年的资本性支出主要用于在建工程项目,截止到2017年,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为53.3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24.6%,根据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目前共有20项重要在建工程项目,其中有6个项目均已发生严重超支〔3〕。将资本大量投入在建工程中,投入金额比预算金额超支太多,且目前大多数在建工程仍然没有正常完工,如此慢的建设速度将极大地拖累项目的施工效益,此外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经营性现金流根本不能满足资本性支出需求。海正药业自身盈利能力欠佳同时又有大量在建项目需要资金,所以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来满足资本支出。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大量举债,导致了过高的资产负债比率,这样的恶性循环会产生财务风险。在建工程超支,占用大量资金,延迟转固,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投资风险。

4.3.4存货管理机制弱

海正药业的存货数量一直很大,从2013年的15个亿增长至2017年的20个亿,与此同时海正药业的销售费用也是逐年增高,从2013年的12个亿攀升至2017年的16个亿。如此高的销售费用,药品销量却不乐观,存货堆积,这暴露出了海正药业的存货管理机制弱。海正药业产量控制稳定性差且缺乏完备的存货管理机制,同时海正药业销售部门业务能力不强,导致商品销量不理想,存货有积压。(4)其次,海正药业没有实时管控好存货数量和销售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导致存货周转率一直处于行业中偏低状态,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较大,企业存在运营风险。

4.3.5药品价格下降,影响盈利

海正药业核心制剂特治星断供等突发状况以及受XFDA 和欧盟EMA对公司产品进口禁令的影响,导致部分出口到X、欧盟等的原料药减少,造成海正药业的原料药业务收入和盈利减少。同时,XX的药品降价等政策使国内医药产品的价格水平不断下降,从而海正药业销售医药产品的收入减少,利润空间被压缩,公司盈利水平受到影响。这些宏观环境的影响会导致海正药业营收降低,净利润减少,净资产收益率减少,盈利能力下降。

  5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5.1拓宽筹资渠道

目前医药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是由于大多医药企业将借债作为主要的筹资手段,这将导致医药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弱,具有一定的筹资风险。针对医药行业这一现状,医药企业有必要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手段拓宽自己的投资渠道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上市医药公司可以通过适当增发股票、发行债券或其他方式来筹集资金,从而调整公司资本结构,减少短期有息负债,这样既可以减少筹资成本,又可以降低短期无法偿债的风险。同时公司应增强自有资金的再创造资金功能,高效利用资金,降低筹资成本。

  5.2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管理

分析上市医药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现,医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投资回报率低。且在分析海正药业公司财务风险时也发现,其净利润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盈利能力不足,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为负。仔细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公司的投资项目工程期太长,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在建工程又耗资巨大,就算是在建工程完工以后,生产线产生的利润率也不高,也就是投资决策失误的后果。这是医药行业的一个通病:投资决策容易失误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医药行业作为一个高投资、投资周期长的行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的分析就显得更加重要。在投资前,对开展项目所属市场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尽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具潜力且风险较小的项目中。在投资过程中,公司应根据生产进度,市场供求变化,国家政策变化等情况来调整项目进度、资金投放量等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减少企业资金流动相不足的财务风险。

  5.3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

从行业分析中,可以知道医药行业近几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医药行业存在资金回收的风险。有些医药医药企业为了营业收入账目数目好看,就采取赊销的方式来销售产品,这样很大可能会产生一些呆账、坏账导致财务风险发生。因此医药企业有必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充分了解客户财务状况,其次还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实时追踪,及时更新和调整。如果客户信用等级高,可采取折扣方式促进应收账款的回收或者适当延长还款时间;若客户信用等级较低,要及时停止交易,减少损失。最后,应建立完善的销售人员绩效考评制度来控制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医药行业竞争逐渐加大的情况下,销售人员可能会片面重视短期的销售收益而忽视企业长期的利益,可以将应收账款回收率作为销售人员的一项考核标准,明确欠款责任人和原因,采取适当处罚,增加应收账款回收速度。

医药企业产品如果销路不佳,则会因为存货占用大量资金,资金固态化会带来大量的财务风险,同时存货积压太多也会增加企业存货管理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医药企业应创新存货管理模式,针对销售环节和车间生产环节具体地设定存货管理制度,对销量不好的产品减少生产,将预计销售量和预计生产量结合,避免存货积压,资金占用。

  5.4减少减少减少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也是医药企业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收益分配环节能让投资者直观感受公司财务状况是否良好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相反如果收益分配不合理则会影响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关系,打击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医药企业在保证资金能够正常维持公司运营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合理的收益分配,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给医药企业带来更多资金来源,缓解医药企业的筹资压力。若未来公司盈利较好,现金流量充足,还可以增发额外股利分配,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良好的信号,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6 结论

本文通过收集资料、查看文献,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识别研究。选择了几十个业务相近,规模相似的医药企业的财务数据计算均值来代替行业均值,主要运用了财务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行业数据和海正药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医药行业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得出医药行业具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并对风险的后果进行了描述。第四部分是对海正药业具体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将行业均值与海正药业比率作对比,发现海正药业有些比率没有行业均值好,从而可得出就行业水平来讲,海正药业具有短期偿债能力弱,长期偿债能力弱,投资获利能力弱,运营能力不足等财务风险,并对每一个风险的成因做了总结,为第五部分对医药行业财务风险防控提建议做了好的铺垫。第五部分通过海正药业案例以及之前对行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做了小结,然后提出了只针对医药行业的财务风险防控的建议措施,帮助医药企业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进行调整,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由于本人研究水平有限,以上措施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也还有其他未研究到的方法,希望通过以上提到的方法能对医药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尾注

〔1〕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DB].http://www.askci.com/

〔2〕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R].http://www.ncpc.cn//uploads/20180425171

631403.pdf,2018-03-28.

〔3〕海正药业2017年年度报告[R].http://www.hisunpharm.com/upload/s_20180905043122.p

df,2018-03-23.

〔4〕张洋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参考文献

[1]Alexandre Ttindade,Yun zhu.Approximating the distributions ofestimators of financialrisk[J].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2006 (5).

[2]Bandaly Dia Shanker, Latha Kahyaoglu, Yasemin Satir, Ahmet.Supply chain riskmanagement—20: A review of operational, financial and integrated approaches [J]. Risk Management, 2013, 151.

[3]Christopher J, Clarke D. Strategic risk management the new competitive edge[J]. Long RangePlanning,1999(4):414-424.

[4]Kallenberg. Risk assessment in energy trading [J].IEEE Trans PowerSystems, 2003 (3).

[5] Mehdi Mohammadzadeh,Sied Mohammad Aarabi,Jamshid Salamzadeh.Organizationa1 performance, marketing strategy and Financial Risk alignment: an empirical studyon Iranian pharmaceutical firms [J].DARU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3,21:65.

[6]M.Odom,R.Sharda,A Netural Networks Model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 1990, 2: 163—168.

[7]Ross, Stephen A.Randolph Westerfield,Bradford D,Jordan.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Finance[M].Tata Mc Graw-Hill Education,2008: 56.

[8]毕酉琪.华北制药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

[9]曹佳旭.HR医药公司财务风险研究[J].财讯,2017,(7):39-40.

[10]方瑶.东北制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6.

[11]海正药业2017年年度报告[R].http://www.hisunpharm.com/upload/s_20180905043122.p

df,2018-03-23.

[12]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R].http://www.ncpc.cn//uploads/20180425171

631403.pdf,2018-03-28.

[13]刘恩禄,汤谷良.论财务风险管理[J].北京商学院学报,1989, (01):50-54.

[14]李竑桦.医药行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15]罗梦.云南白药集团财务风险案例研究[D].湘潭大学,2016.

[16]王京京.东阿阿胶药业(集团)财务风险防范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

[17]夏喆.论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机理[J].财会月刊,2009 (21):19-22.

[18]熊学华.论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测量[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152-153.

[19] 徐义明,孙方社.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研究[J].财会通讯,2015 (17):96-98.

[20] 杨凌霄.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21]曾荣.基于医药类行业数据的财务预警模型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3(20):110-112.

[22]曾莹.浅谈投资风险识别与衡量[J].经济研究导刊,2013 (20):182-183.

[23] 张潇丹.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评估[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4]张洋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25] 周泽华.广济药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D].湖南大学,2016.

[26]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DB].http://www.askci.com/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以海正药业为例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以海正药业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8424.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2月2日
Next 2022年12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