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之城——多维感官的新时代展示设计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逐渐提高。对于情感交流的需要,以至于人们对于视觉以外的感官体验充满好奇,多维感官的展示设计也因此提上了日程,多维感官的展示设计根据展品特质,融入展厅氛围,打破单一视觉传达的局限性。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逐渐提高。对于情感交流的需要,以至于人们对于视觉以外的感官体验充满好奇,多维感官的展示设计也因此提上了日程,多维感官的展示设计根据展品特质,融入展厅氛围,打破单一视觉传达的局限性。设计师根据对参观者的心理和生理的研究,将人体各个感官在参展过程中充分调动,让观众对XXX的展示设计有新的理解,了解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维感官在展示设计中重要性。
  关键词:展示设计;多维感官;互动;体验

  引言

  由于受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科学技术的制约,传统展示设计的展示方式较为呆板,通过视觉传播信息的展示方式较为普遍,显得不够灵活,传播范围小,记忆短暂,参观者的理解度不高,大多数参观者只是走马观花的欣赏,并不能将自身融入整个展示环境中去。国内各展厅之间的陈设方式大同小异,没有过多的变化与设计,一种陈列方式可以在各个展示环境中出现,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套用以往设计,没有自己的思想与创新,其展示出来的效果难免让内行人看的贻笑大方。随着XXX的改革与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开放,在展示设计领域中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人们已不满足于“看”展示,更多的要求去听、去闻、去触摸……用更多的感官去感知。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响应时代号召,在我们的期许下带我们走进新世纪展示设计的新殿堂,探索展示设计中多维感官的运用,运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完美的视觉展示、背景音乐的听觉享受、各类食物的味觉刺激……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展示设计中多维感官互动参与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维感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特征,结合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达到展示信息的完美沟通。

  一、多维感官

  (一)“多维感官”的定义

  感官是感知外界事物的人体器官,是作用于人体与外部环境的媒介,是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体感知外界刺激的一类器官,一切理性认识活动基于感官的感受。
  多维感官综合了多种感官系统,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人类对外部空间的认识源于人体在多维空间中的认知经验,多维感官是抽象认知的理论及模式,从多维度作用于主体,从而感受生理与心理在认知方面的变化。多维感官在设计学中突破传统设计的局限性,根据感官生理特点,积极探索多维感官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意味着在未来设计中所呈现的作品将更加整体、生动。在展示设计中,多种感官之间的协调辅助,多维度全方位的渗透。

  (二)“多维感官”的分类

  多维感官包含视觉感官、听觉感官、嗅觉感官、触觉感官、味觉感官等。
  视觉感官是通过眼睛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从而在脑中形成构成、重量、大小等物理印象;听觉感官是通过耳朵听周围的声音感知事物的情感与态度;触觉感官是通过肢体碰触感受事物的肌理与纹路;嗅觉感官是通过鼻子闻到的味道调出久远的记忆;味觉感官是通过嘴巴刺激味蕾感受事物的酸甜苦辣。
感官之城——多维感官的新时代展示设计
  知觉是直接作用与人体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事物的整体反映,是情感的前提,是感觉的后续,它包含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维感官。感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于各个感官领域之间的互相沟通,没有明显的界限,形成联觉和通感,多个感官叠加一起对事物的感知与理解。

  二、展示设计发展的历程

  (一)传统展示设计

  运用艺术语言,在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对平面和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创造特定的空间氛围,巧妙地烘托展品贴合主题,使观众与展品之间有一个完美的交流空间。这种空间形式的展示设计的理念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原始的展示起源于远古人类祭祀神灵、树碑立柱、刻画图腾等活动。
  传统展示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传统展示设计比较冷漠、呆板,信息传递方式单一,信息范围较小,内容有限,多数以文字、图片、实物等方式将展品内容生硬的展现给观众,使观众按照既定的内容顺序进行了解。这种固定、单向线性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展示中所表达的信息,这种传播信息的方式一味的将内容硬塞给观众,而不考虑观众的主观感受。展品被拘禁在展台内,整个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展品的内在意义展现不出来,观众与展品之间只是接受与被接受的关系,没有一个融洽的交流与沟通的氛围,观众不能够理解展品的真正内涵,展示活动达不到展示设计的最终目的。
感官之城——多维感官的新时代展示设计
  许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早已忘了展示设计的根本与初衷,将主体与展示道具的概念混淆,追求的不是对展品本身的完美诠释,而是追求展台的形态与个性,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使展示设计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止步不前。如图2-1是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在伦敦海德公园的举办标志着现代展示设计理论开始形成,这次世博会成为展示设计史上新的里程碑。

  (二)现代展示设计中多维感官的表达需求

  现代展示设计中多维感官的表达不仅需要物质基础的提供,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环境氛围与理论基础的奠定。随着时代的进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不断更新,社会不断开放,社会意识与社会形态的改变,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信息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包容与接受能力,设计学科知识理论在不断完善。
  手机、网络、游戏、APP平台等花样繁多的新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竞相呈现,这些新技术在设计领域的迅速发展让传统的展示设计进入了新的章程。新世纪数字媒体的闪亮登场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惊艳与震撼,更是在听觉、知觉等各个途径让人们享受到多维感官的体验,人们对设计作品的要求与理解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潜移默化的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此外,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出现的各类新型材料使以往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的设计可能性变为现实。
  设计学的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是一门多种学科集合一体的交叉学科,展示设计包含于设计学,这门学科经过历史的沉淀,理论基础在不断的累积与完善,这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师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展示设计的未来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设计的模式。例如,由3D制作、语音识别、全息影像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完美融合的“科技艺术互动展”以不可忽视的影响进军中国,让神笔马良不再只是童话,科技让幻想成真,《最后的晚餐》精彩演绎,《蒙娜丽莎》真实的微笑。由此可见,在XXX背景下满足一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环境氛围与理论基础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为多维感官在展示设计中的表达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使之不可思议的空想设计与文字理念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成为现实的存在。

  (三)展示设计中多维感官的主要体现

  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的生活日益快捷,可是面对四面八方传来五花八门的信息,我们也很难筛选出重要的信息。设计师作为信息的传达者,要让观众能够在一堆繁杂的信息中抓住重点,将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提高信息传播、接收的效率。实验心理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如图2-2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实验表明,在展示设计的过程中,越多的感官参与,展示效果会更好。现代展示设计与传统展示设计对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在原有展示方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科学手段,融入观众的视、听、味、嗅等多维感官创造出新型的情景、互动、感官愉悦、趣味等形式多样的展示方式,展示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融入感官元素。
感官之城——多维感官的新时代展示设计
  1.情景展示
  一切信息的传递,都不如观众将自己代入到展示情境中去体验,记忆来的更加深刻,想要展示效果达到最佳,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创设情境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激发观众兴趣,让观众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下思考、接受信息。创建出一个可以听、可以看、可以触摸的多维感官空间,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情景展示的方式得到观众的认可,运用展示元素创造出一个主题空间,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观众走进展示,体会每一种感官所引起的情感变化。
  2010年X花博会“梦想馆”的展厅设计,游客在入口处选择有着无限射频辨识技术(RFID)的梦想手环,在游客观展过程中全程记录游客的情绪变化,如图2-3大型仿真机械花朵徐徐绽放带来的视觉震撼,周围叶片连接成大片的森林隧道,结合灯光渲染,“叶之声”的听觉感染。在花开花落间,视听感官相辅相成,仿佛全身每一个细胞都融入自然,如图2-4是3D立体影像将花草呈现在观众眼前,仿佛可以闻到花香,触碰到草的脉络,巨大的花瓣迷宫,让观众变成穿梭在花草间的昆虫,飞舞在花丛间,感受从花粉传播,到结果的自然景象,让观众沉浸在这种虚拟的情景设计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触摸、去体会、去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2.互动展示
  互动展示作为展示方式的一种,将观众从“二维”平面转化为立体互动,在设计互动展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多维感官的参与,纵观全局从细节出发进行综合设计。如图2-5是2010年上海世博德国馆,如图2-6一幅幅特色画作的视觉冲击形象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德国街头特有的热闹与繁华,老人孩子在“古堡”前嬉戏游玩,游客们在“街头”合影,还有不少身着德国服饰的演员穿梭其中与游客互动;不知不觉随着人流走进儿童乐园,孩子们在滑梯上玩耍,大人和孩子一起享受这难得的清闲时光;与此同时,在德国馆的表演厅内,游客与演员同台表演,享受舞台风光……这里不同于其他馆内的奢华,却处处洋溢着一股活力,在互动的过程中愉快观展,在这里不仅仅享受的是视觉盛宴,还需要倾耳聆听,用双手去感受触摸,调动身体的每一种感官去交流、感悟。
感官之城——多维感官的新时代展示设计
  我们已不单单是参观者的身份,更多的转变为参与者的身份,设计师通过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游客们身临其境,有了一次多维感官的全新体验,用手“触摸”屏幕上小狗窝的门铃,便可以“看到”小狗从屏幕中跑出来冲着你摇尾巴,“听到”小家伙们汪汪叫表示欢迎;墙上的望远镜有着将二维图片转为三维画面的神奇功能;通过视听器我们可以体验360度环绕立体式的“声色”德国;为了让游客在排队过程中不至于等的过于枯燥还专门邀请了本地的优秀演员进行巡回演出。设计师考虑了观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利用多维感官的互动展示向观众呈现生动而真实的德国之旅。
  3.趣味设计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人类由追求“生存”到“品味”生活的改变影响了展示设计的发展方向,展示设计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性特征,和越来越多的展示元素,一个大师级的展示作品要经得住推敲,让人过目不忘,越看越有兴致,不会显得沉闷、枯燥乏味,一个作品在脑子里几经辗转,记忆保持的愈加长久。
 
  如图2-7原研哉设计的“杯垫”,这一作品将趣味设计表达的完美演绎,水一般的透明塑料材质的杯垫与杯垫中的小蝌蚪惟妙惟肖的营造出一股和谐的自然气息,清水里的精灵让人看得生动有趣,透明材质摸上去冰冰凉凉,犹如清水流过指尖的触感,将透明水杯放在上面的时候,这些小家伙们仿佛在你的水杯里嬉戏,仿佛可以嗅到自然的味道,设计师通过视觉错觉弥补了作品在动态方面的缺憾,又通过材质的质感和触觉让设计颇有意思,引人赞叹设计师这巧妙的心思。
  4.感官愉悦
  感官愉悦简单来说是展示元素传递给人体感官的愉悦信息,是参展过程中的一种感官快感,人的感官即可以主动接受愉悦的信息,也被动的接受一些不愉快的信息,如生活噪音,难闻的气味,粗糙的触觉都是人们所厌恶的,因此,在展示设计中我们应该避免这些让人不开心的感官元素,设计师在多维感官的表达上要更多的注意参观者的感官愉悦,向观众传达愉悦的感官体验,这样使观众主动接收信息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感官之城——多维感官的新时代展示设计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带领我们走进感官之城,探索展示设计新方向,回归多维感官的设计让参观者告别以往的冷硬形象,新的设计理念给人豁然开朗的新奇与赞叹,通过影屏投放、现场秀等视觉冲击和浪漫玫瑰的香薰、咖啡的浓醇、面包的甜香等多种嗅觉感官享受的巧妙融合,无一不向人们诠释着设计师对XXX多维感官愉悦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品尝美味的法国大餐;可以触摸散发着法国街头悠久历史气息的材质墙感受它在掌心的纹路和脉络;如图2-8可以与最新研发出来的机器人共舞;如图2-9可以嗅着花园内弥漫的花香;可以参与有着法国风情的婚礼……游客的感官互动,情感升华让记忆日久弥新。由此可见,XXX背景下的展示设计中这些愉悦的感官元素的参与,将更好地达到展品信息的有效传达,各感官之间相互渗透,向观众传达愉悦的信息,让观众易于接受。
  这次上海世博法国展馆经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首先是大屏幕投影与珍贵艺术品陈列的视觉冲击一下就抓住了参观者的眼球。法国馆内新的多媒体技术和实品展示完美搭配,向游客真实再现了这个异国城市的风土人情,使受众在多维感官的愉悦体验下有着更为真实贴切的理解与感受。

  (四)展示设计中多维感官的表达原则

  1.多维感官之间的协调互补
  设计师在展示设计中根据每个感官所具有的不同作用和其独有的特点,在不同主题的作品设计中选择不同的感觉器官或多种不同感官综合参与设计,多维感官之间相互合作,配合无间,感官之间取长补短,达到传播信息的最佳效果。比如,远距离的视觉感官与近距离的触觉感官两者之间的结合对展示作品的表达带给观众与以往不同的感官体验,这种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但以视觉传达信息的距离感。
  如图2-10、2-11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的的设计,其主题就是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但是仅仅靠单一的视觉表达很难展现主题的内在感悟,因此,世博会期间,设计师在生命之树的展示区域,融入了背景音乐结合影像投放,加以贴合主题的舞蹈设计,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维感官的展示方式形象生动的描述了中国馆生机盎然的情境。在展示设计中,巧妙的利用感官之间的互补特征,兼顾不同感官进行表达呈现的作品的灵魂,使展品形象更加饱满贴切。
  2.强调对多维感官之间整体关系的把握
  在展示设计中,除了要注意感官之间的协调互补外,还应统筹兼顾到整体设计中对不同感官之间关系的掌控能力,在设计中多维感官的整体表达,以达到调动观众情绪、渲染主题氛围的最终目的,完美的向观众诠释展品蕴含的情感与意义。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设计元素的堆砌,而是有目的,有规律进行设计,对展品元素的准确定位,各个感官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沟通,相互填补,协调之余强调表达的整体掌握,突显作品精髓。各感官领域之间没有完全限定,感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微妙联系,只有多维感官的整体把握才能向观众传递完整的信息内容,形成整体统筹的概念。
  3.扬长避短,主次有序
  展示设计中,无论是感官之间的协调还是感官之间的整体关系,都必要强调感官表现的顺序,通过多维感官各显神通,扬长避短,才能精益求精达到最佳效果。实验表明,人的感官表达顺序依次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在设计中遵循感官规律使作品最佳呈现,多维感官中各种感官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尽相同,反之,对于打乱感官秩序的设计作品则很难准确、全面的向观众传达完整的信息。因此,在展示展品时可以选择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不同感官比例适度,保持平衡。不同展示设计的展示主体不同,在保证感官整体协调的情况下,还要考虑主要的感官表达,避免感官之间相互干扰,相互制约,选择恰当的感官着重表现,结合展品特征分析,将每一种感官的主次位置确立,既不能出现单一感官无力表现展品信息,也不能出现多种感官杂乱展示,根据展品的侧重点不同选择对应的感官展示,例如,展示食品时多用嗅觉与味觉来加以辅助,科技展品侧重于视觉、听觉和触觉,让观众感受展品特有的品质。

  三、关注各种能力人群的需求,营造多维舒适的感官展示

  设计师为各类人群设计贴合他们使用的作品,根据社会需求,强调不同人群的基本权益,帮助弱势群体克服困难,寻找解决方法,让他们与正常人一起享受社会权益,通过对社会学理论和设计学理论的共同探讨,奠定了展示设计在新世纪新的发展方向,设计师在设计的展品中更多的融入自己的人文关怀与情感体验,在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体现出设计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去考虑设计要素,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懂得适当的换位思考、理性分析,结合群众的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从人性化角度实现人与社会与环境三者之间和谐共生的局面。这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打破墨守成规的定律,勇于突破,勇于创新,对社会中各类人群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参考人体工程学等设计理论设计出安全、舒适的展示环境。
感官之城——多维感官的新时代展示设计

  (一)不同人群的感官需求

  如图3-1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感官需求,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不仅需要考虑普通大众的需求,还应考虑少数特殊群体的需求,现代社会体制呼吁大家关注残疾人、
  老人、孕妇、小孩等弱势群体,因此在展示设计的过程中理应关注各种能力人群的需求,营造舒适的展示氛围。在我们周围的一些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群体因为感官方面的缺失而导致生活当中的各种不方便,有的是听力丧失者,有的失去了肢体,不能够用双手去触摸,有的失去了眼睛,不能够直观的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设计师运用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去设计作品,帮助这些人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没有了视力,我们可以用触觉、听觉去替代;没有了听觉,我们用视觉、嗅觉去感知;没有了四肢,失去了行动能力,我们可以用科技产品和设计细节的细微改变来弥补,人类不只一种感官,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和我们聪明的大脑来创造世界,改变世界。

  (二)适应不同群体感官需求设计实例分析

  如图3-2是2009年建立的新加坡大巴窑的感官公园,设计灵感源于新加坡的人口现状,在新加坡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建立了这座感官公园,设计师按照人的感官划分将公园规划成5个区域,依次是触觉区、听觉区、视觉区、嗅觉区、味觉区,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不健康人群,老人,小孩都能体会不同的感官世界。游客在触觉区可以触摸不同植物感受不一样的触觉,如图3-3听觉展区内由于材质的设计,发出水珠击打地面的声音,流水声,风吹竹林声,声声悦耳,在视觉区内感受色彩、形状、植物高矮的强烈对比,在嗅觉区内生长着各类保健植物,散发着怡人的清香,在味觉区内品尝新鲜的瓜果蔬菜。

  (三)感官展示中的材料分析

  不同于色彩与图形的二维感官,材料是影响人体多维感官的特殊存在,带给人们多维的感官体验,通过设计向受众传递各类感官信息,材料带给我们的可以是造型或花样的视觉感受;可以是纹路或肌理的触觉感悟;可以是敲击或碰撞的听觉体验;可以是木质或铁锈的嗅觉气息……设计师通过了解各种材料的多维感官的不同特质来设计作品。材质向受众传递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让人产生联想,例如看到石头我们觉得朴实;
  如图3-4看到木头我们觉得自然;如同3-5看到玻璃我们联想到现代工艺。不同的材料
  勾起受众不同的情感呼应,如宝石的华贵、鲜花的浪漫、烛光的柔和等,将不同的材质融入设计,通过视觉勾起以往的认知与经验,体会每一种材质所传递的语言,从而表现出设计师想要传达的理念。
  通过触摸我们感受材质的粗糙、光滑、柔软等,通过对材料表层的触觉感受,拉近感受者与展品之间的距离,如图3-6日本梅田医院的指示标识的设计,就是利用材质的触觉感性化设计的成功案例,这是一所小儿、妇科的专科医院,设计师利用纯白棉布来设计标识,将文字信息印在棉布上,用柔软、质朴的白色棉布作为医院的标识设计,通过触觉感受柔化了医院的冷硬与紧张的氛围,给人以舒适、干净、亲和的感觉。
  设计通过对不同材质的分析,充分运用材料的感官体验来诠释作品,例如著名的长野冬季奥运会的节目册设计,设计师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将纸纤维做成冰一样的透明,让人们不禁想象洁白的雪地,留下一串串足迹凝结成冰,仿佛可以听到脚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可以感觉冰雪在舌尖上的冰凉与微甜,可以嗅到冬季散发的干净的味道。通过多维感官的的充分调动,将感官记忆融合情感表达主题,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材料的多维感官是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未来展示设计变革的展望

  (一)科技发展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展示设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XXX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展示设计注重参与、互动、情境等综合要素,面对展示设计如此转变,传统展示设计的方式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而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更新在不断解决这样的问题,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展示设计已经有效的改善了这些困境,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跨入展示设计的新领域。
  光作现代展示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如图4-1、4-2展示照明的精心设计可以更加完美的呈现展品造型、质感和肌理、颜色和纹饰,还可以通过光向人们传达情感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最终目的不仅是参观展品,更重要的是与展品之间有情感的互动,让参观者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展品的内在表达。XXX的科学技术为展示设计中的照明设计提供了有力保障,多种多样的展示手段与表现形式竞相呈现。照明艺术效果与照明智能控制相互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动画、文字的加工利用,深度诠释展品的背景、内涵,设计出传统陈列设计难以达到的展示效果,通过观众多维感官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最新的动态展示,如图4-3、4-4天津规划馆的展示设计,设计师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传统模型、展板展示形式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互动、视频展示、计算机控制……设计出电子阅读、发光地图、激光成像等展示环节,通过180°环幕视觉传达信息和环绕音响的听觉上的信息传达,全方面的信息传达让观众对展示内容更多的理解与认知。随着镜头移动,全方位欣赏天津城市的各个角落,利用照明技术,体验晨河泛舟、城市夜景。
  将科技元素融入展示设计是未来展示设计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将科技产业与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探索阶段,在设计中考虑各类学科知识的有效利用。新的科技手段的利用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展示方式,未来展示设计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加入,还需要考虑展品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文化,使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不会觉得展厅只是一个炫技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播文化与知识的地方,保证展品处于主导地位,让展品与科技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二)展示设计中多维感官的发展趋势

  多维感官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以成展示设计发展的一大流行趋势,许多设计师抛却以往的设计陈规,将各类新科技融入展示设计,在视觉已经不能满足大量信息有效传达的基础上,人类在展示设计领域开发了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维感官的设计元素,由于人类对多维感官展示设计的挖掘,通过各感官之间的联系,未来展示设计打破现有科技局限,有着更加完美全真影像的视觉展示,通过科技听到更多的声音,有着更多的知觉感受,在展示设计中,联觉与通感的运用也愈加娴熟,未来的展示设计可以让观众感觉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尖叫,作为XXX背景下的展示设计,更多的注重“人性化”设计,考虑不同人群的感官缺陷,将以往在展示设计中对多维感官应用的忽略考虑进去,让我们走出感官设计单一的误区,探索更多的多维感官的展示空间。

  结语

  展示设计是一个具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设计过程,想要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不仅考虑的是单一感官的信息传达,更应该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相互辅助。多维感官的信息传达使展示设计“活”了过来,让观众从多个维度接受信息,达到展示设计的最终目的。时代在不断更新,社会在不断发展,为了满足群众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展示设计领域。
  参考文献
  [1]余森.现代视觉传达的多维感官设计运用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S1期
  [2]钱小轮.多媒体交互技术下展示设计发展趋势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4月
  [3]张岩.交互展示空间的“感官交错”[J].《大众文艺》,2012年第23期
  [4]朱淳.现代展示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
  [5]余梦珺.德国馆:老少皆爱的和谐之馆[N].中国旅游报,2010年10月
  [6]张莹.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多维感官[J].《通俗歌曲》,2015年第3期
  [7]徐微微.从原研哉的感官世界看材质五感[J].《美苑》,2009年第6期
  [8]韩斌.展示设计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年
  [9]何晓佑.人性化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
  [10]屈芳娟.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设计》,2015年第15期
  [1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12]张杰.展示设计中的情景化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9年第10期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00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9月20日
Next 2020年9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