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期货市场的存在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其凭借自身独特的经济功能,推动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当前,期货市场软件设施配置齐全,且硬件设施也在更新中,已初步形成成熟的基于期货交易所的市场组织体系。期货交易的充分流动性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还有很多不足,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期货市场主体缺位、期货市场交易品种较少、法律政策不完善、经营模式较单一规模实力不强等影响因素都会影响期货市场的发展。应采取积极培养散户主体、培养中介组织、开发新的期货品种、完善期货市场的法律体系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期货市场市场规模 法律体系

 一、引 言

  (一)文献综述

回顾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我国耗费了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成功把期货市场建立在全球规模最大,且凸显出显著的现代化特征。与境外期货市场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足。我们要找到专属于符合我们国情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要找到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现已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监管部门监管思路的改革、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期货新品种的推出和交易规模的成倍增长、期货投资者投资理念的变化、期货经营机构综合实力的增强,尤其是期货公司创新业务的加速开放等,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二)研究背景

期货市场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一直充当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1990年10月1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英文缩写ZCE)成立,这是xxx确定的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至今为止,期货市场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期货市场具有的独特经济功能,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现货市场制约,我国期货市场目前还存在着流动性、价格发现功能等难以很好发挥的问题。我国期货市场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交易体系还不够成熟,期货公司的发展不成熟等等,使得我国期货市场需要向国外学习。如果找到制约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因素并解决,就可以让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甚至以后让国外期货市场以我国期货市场为中心!

(三)研究意义

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主要有利于促进我国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加速商品流通,促进信用体系建设。具体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上的意义,如下:第一,立足于宏观经济层面,可以发挥出调节市场供求,稳定价格的作用;为该国经济国际化发展助力;协助构建落实市场经济体系;为XX宏观调控工作开展提供借鉴。第二,立足于微观经济层面,有效规避价格起伏引发的商业风险;资源合理配置机能;给出交易合理的基准价格;设定经济的先行指标;有助于公正价格生成;定位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经营利润;吸引投机资本;缩减流通费用,维稳产销关系。

(四)研究方法和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阅读有关期货市场发展的文献,深入学习相关人员的研究方法以及思路,再根据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特色与现实情况加上一些自身的理解,总结出关于影响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具体制约因素。其次是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比对国外期货市场发展与我国期货市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我国期货市场相比于国外还是个新兴市场,从中提炼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再根据其一般性与特殊性总结出影响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得到一些对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期货市场的概念

期货市场,是按达成的协议交易并按预定日期交割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其本质属于市场组织形式的一种,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期货市场便会应运而生。客观来说,发展成型的期货市场可以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相媲美,是经济学中比较满足预期的一种市场形式。在交易双方商议好之后,便会在今后的一定时间内在期货市场中完成交割。

(二)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介绍

1.萌芽阶段(1891年-1952年)

近代中国,在与列强国家先后开战数次后,便与各国签署了若干项不平等条约。到了晚清时期,XX渐渐意识到中国发展的落后情况。同时,企图利用体制改革和“洋务运动”,来达到国家现代化升级的目的。在对资本主义国家现有的制度方式借鉴后,我国便大刀阔斧开启了转型之路,中国期货市场就是由此衍生而来。

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说中国的期货交易肇始于股票证券市场,民国时期的标金期货和公债期货可以说是全球最早的金融期货。和X相比,我国金融期货的出现比之要早整整五十余年。然而,因为那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滞后,自然经济占主导位置,所以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等功能并未发挥出来。反而助长了以投机获利的短期投机行为肆虐,所以这一阶段的期货发展以失败告终。

2.重新起步探索阶段(1988年-1993年)

1988年初,xxx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等部门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组织力量开始进行期货市场研究,并成立了期货市场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国外期货市场的现状与历史,组织人员对国外期货市场进行考察,开始有关期货市场的设计研究工作。1990年10月12日,经xxx批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起步。

1993年时,因为公众认知错误。再加上地方利益的诱惑,各地各部门先后成立期货交易所。截止同年12月底,全国共计上百家期货经纪机构,五十余家期货交易所。但是,由于对期货市场的风险认知欠缺,未得当发挥出期货市场的功能,再加上法律监管工作不到位,期货市场整体极为混乱,甚至一度引发期货市场风险事件。

3.治理整顿阶段(1993年-2000年)

在关注到我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一哄而起、运行不良的现状后,xxx1993年正式授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面整治期货市场。但是,因为期货市场问题较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耗时七年,堪堪整治两次。经过这两次大规模的整顿,中国期货市场才进入规范发展期。

4.规范发展阶段(2000年-2012年)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起航,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开始向“稳定发展”靠拢。在这一发展阶段,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性和法治性进一步加强。并且,其法律体系和监管体制日益趋于成熟,期货品种也得到了一定的丰富,期货交易量也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汲取了国民经济发展和服务产业崛起的相关经验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

5.创新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我国期货市场步入创新发展阶段,是在XXXxxxx召开之后。2013年八月时,xxxxxxxx前往大商所视察工作,明确要求大商所要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开辟出一条成功路径。xxxxxxxx的本次讲话,切切实实的鼓舞激励了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管者,也预示着期货市场改革开放的又一次前进。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已经从无序走向成熟,市场交易量迅速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期货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夯实,市场开放与创新步伐不断加速,市场参与者结构不断优化,期货服务实体企业的效果不断提高。中国期货市场,将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和更大的发展。

 (三)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成就

1.形成中国特色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

从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形成看,我国期货市场监管经历了由“多头分散”到“集中统一”的发展历程。早期期货市场主要由相关行业部委和地方XX分头进行监管,1993年11月,xxx授权中国证监会作为期货市场的行政管理部门。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形成了证监会行政监管、交易所一线监管和协会自律监管相结合的监管制度。中国期货业协会作为自律管理组织,近年来充分发挥“自律、服务、传导”职能,在推动期货及衍生品行业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006年5月,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的开业和保证金监控系统的上线,实现了期货市场数据大集中,从而确立了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中国期货业协会的“五位一体”的期货监管工作机制。这样的监管机制如何在严格规范监管的同时,更加有效推动和促进市场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2.关于期货保证金管理与全程监控制度

对于保证金的管理,体现了不同国家市场信用程度的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期货市场,信用在保证金管理上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避免出现逃单情况造成市场风险,我国期货市场采取了“先交钱,后点菜”的方式,客户资金必须在到账以后,才能够下达交易指令;在交易指令挂单的同时,即扣除相应保证金额度;在撤单之前不能再使用该额度的资金,在途资金不能作为保证金和交易依据。

3.期货交易所作为市场组织者承担社会责任,做出积极贡献

当市场经济发达达到一定标准后,期货市场应运而生,其呈现出经济发展的显著表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市场组织者的期货交易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所不同的。正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初期曾经在推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现在只是作为风险管理市场而存在了。我国的期货交易所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国情需要,多年来在服务“三农”,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是艰难的,开创性的,持之以恒的,凝聚了一代代期货人的心血和汗水。

 三、制约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期货市场主体不健全

以参与期货交易目的为依据,期货交易主体可以大致归为两类:1.套期保值商;2.投机商。以资金数量为依据,期货交易主体可以大致归为两类:1.中小散户;2.大户。本文基于服务实体经济层面,对我国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缺失的原因深层剖析:

1.产业参与不够充分,市场功能有待提升。

如今,我国共计五十万家左右规模化企业。然而,仅有两万家左右的企业活跃在我国期货市场中。2016年时,我国GDP与期货市场持仓金额的比值所得为百分之一。反观X,稳定在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X期货市场持仓金额的千分之八与我国总金额相持平。显而易见,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能力与发达市场的差距之大。

2.多数品种存在近月合约不活跃,活跃合约不连续的问题。

一月、五月和九月是我国个别工业品和农产品期货最活跃的月份,特别是在即将交割月份,它们基本处于低迷期,价格断断续续。就目前这一形势看,连续生产经营的企业若是想进行套期保值,则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且承担巨大风险。不仅如此,也不利于上下游企业借助期货价格推进基差贸易。通过研讨可知,近月合约不活跃是致使活跃合约不连续的根本原因。而近月合约不活跃的始作俑者是期货市场衔接堵塞。其一是因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业务制度不相适应;其二是因为品种现货市场属性的参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仍在有序推进,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已膨胀溢出。显然,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因活跃合约不连续而大打折扣。

3.市场价格波动率较大,部分品种流动性较差,价格多次出现短时大幅波动。

最近几年,在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强烈冲击下,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起伏愈来愈大,市场运行风险激增。尽管各交易所纷纷对期货品种涨跌停板幅度扩大,但是以停板价收市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全市场主要商品期货短时大幅共振的现象。在大类资产与资产之间,市场资金飞速流转,板块轮动的特征越来越鲜明,同时引发外部冲击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投资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对期货市场存在偏见和恐惧

在经济发展进步的带动下,大众收入水平也在显著上升。这时,大众手里便会集聚一定的闲散资金,银行便成为了他们放置这笔资金的不二选择。但是,个别人认为银行利率过低,转而选择了股票、国债、基金等多样化投资方式。同样,也有一部分人选择把资金投入到期货市场中。相较于证券市场,期货交易的专业性较为占据优势。并且,期货交易市场有保证金制度为其提供有力保证。再次,期货投资者要切实认识到期货市场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有效控制风险。

数据分析,2023年中国46.1%网民是基础的基金投资者,其次25.9%网民为基金小白,同时还有23.9%网民为基金投资达人,而仅有4.1%网民为专业金融投资者。可以看出,当今大多数网民为基础投资者,而专业金融投资很少。很多投资者都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基本上都是采用跟风式的投资方式,觉得哪方面投资的人多,就跟着别人一起投资。这样就导致期货市场越来越冷。

(三)投机成分过重

在市场经济中,期货市场发挥着一项不容小觑的功能,即以套期保值形式帮助工商业者和生产者对价值风险躲避,让其能够专注于经营现货市场。为了把这一功能发挥出来,必须有投机者的配合。投机者在获取风险利润时,其背后的市场风险也自然而然落到了其身上。所以,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期货市场中,投机者的存在必不可少。然而,假设市场投机者持有支配权,那么便会适得其反,危及到经济的平稳发展。现阶段,在交易活动中,市场参与者普遍抱有投机心理。不仅如此,还有部分选择套期保值的企业,也涉足投机交易。譬如,个别粮油加工企业到了期货市场,反而一跃为空方的大户。处于该市场中,买卖双方的理想价格对商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与商品的现时基础价值反而关系不大。这时,不排除进入到价格“越抛越跌”或“越买越贵”的循环中,进而把价格推向极端发展的方向。

 (四)市场总体品种少、规模小

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创历史新高,成交61.53亿手(单边,下同)和437.5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9%和50.56%。而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13.2%,较2019年占比11.5%提升了1.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与境外市场相比,我国期货市场规模较小。而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约束

2007年十月初,《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出台生效。新条例对期货经纪公司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并且对其业务范畴适当延展。尽管如此,还是要受到法律的管制。譬如,国有企业套期保值被限制在期货市场中;期货经纪公司不允许对期货自营业务参与;投机者(中小投资者)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和保证金等。

2.交易品种不全面

期货市场规模怎样主要通过交易品种的数量进一步反映。对比发达国家的期货市场,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略显单一化。如今,现有支持交易的商品期货仅有十四种,金融期货也处于摸索期。并且,这些品种普及范畴受限,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具备吸引力。当前,交易品种与交易品种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可能会触发连锁效应。鉴于此,投资者对品种的投资组合选择难度大大增加。在看清这一局势后,投资者纷纷选择止步于此,不趟期货市场这场浑水。久而久之,期货的投资者会大量流失。因此,期货市场应适当丰富交易品种,为拓展市场规模提供支力。

3.交易制度不合理

一直以来,我国期货交易现行如下几种交易制度:1.T+0交易;2.保证金交易;3.双向交易。在期货交易风险的控制上,又通过每日结算、涨跌停板、大户报告、强行平仓和持仓限额等方式实现。然而,虽然这些制度具备控制期货交易风险的作用,但是也会因此阻碍到期货市场的发展进步。譬如,保证金比率设定过高,部分期货品种无人购买,流动性不佳;持仓限额、大户报告制度的协调性不足,给了违规者可乘之机,加大了监管期货市场的难度;T+0交易导致投机行为肆虐,市场风险激增。并且,期货市场并没有明确限定投资者当日单边的交易量上限,不仅影响到经纪人道德风险防控,而且很容易让市场受大资金的摆弄。

(五)期货市场法律、政策不完善

迄今为止,X建设期货市场已有百年历史。在百年的沉淀下,期货的相关法律法规都较为成熟,值得各国期货市场借鉴。因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不容易,再加上历史的制约,我国期货市场匆匆建立,而后才开始逐步制定法律法规,其法律法规的缺失是不可否认的。若是不从中调控的话,恐怕会影响到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

1.《期货交易法》长期缺位导致中国期货市场先天不足

一个期货市场要想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其必须具备的。因为我国从始至终均没有构建《期货交易法》,造成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为如今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这期间连续发生的“327 国债风波”、“天津红 507 事件”、“苏州红小豆 602 事件”、 “新加坡燃油事件”、“国储铜风波”等等,无不与中国《期货交易法》缺位有关。

2.《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主要缺陷

正值期货市场治理整顿阶段,我国颁发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的颁发主要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因此,该条例中并未提及任何与期货经纪公司合法权益保护及期货市场发展进步相关的内容。中国期货市场能有如今的积累,期货公司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然而,在期货市场中,期货经纪公司却长期处于被动位置。针对期货经纪公司,《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3章对其创办条件、承担义务和职责、变更、审批及解散等程序明确说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条例并未明确期货公司的权利。显然,与《公司法》相背离,等于变相否定了期货公司的投资收益权、股东的合法投资权及对管理者的选择权等等。本文认为,这是立法者的一个重大疏忽。

3.法律法规限制了入市主体和入市资金,影响了期货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

《条例》第三十条、第四十七条、第六十四条分别限制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信贷资金入市,这不但有违国际惯例,也与我国兴办期货市场的初衷背道而驰。我国之所以积极建立期货市场,主要是为各大企业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平台。尤其是金融企业和国有企业。若是一直把它们拒接在期货市场外的话,不但背离了国际惯例,也未免有些苛责。在推出金融期货后,若是还是把信贷资金和金融企业拒之门外的话,便会对金融企业和期货市场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期货市场积极发展主要关键在于两点:其一良好的规范性;其二一定的规模化。

 四、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大力推进期货市场的创新

1.盈利模式创新,提高投资收益

从最初发展到如今,期货业的盈利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手续费价格基本持平,利润平均化。鉴于此,期货公司必须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全新的盈利模式。本文认为,期货公司创新盈利模式,其重点在于服务和业务。首先,应构建相应的制度,创设良好制度环境。放眼国际,股份制在国际上已经被视作是惯例和规则。而基于股份制创新模式的期货公司,在发展到一定标准后便可以着手准备上市事宜,为自身规模化发展打基础。就拿X来说,其当前已有若干家上市期货公司,最具代表性的有盈透集团、曼氏金融等。期货公司的上市,不仅可以促进自身业务发展,而且能够为监管提供一定的便捷性。据种种实践验证,期货公司上市的抗风险能力较非上市公司强出许多,且资本扩充速度较快。

2.挖掘市场需求,加快产品服务创新

市场需求能够为创新产品服务提供不竭动力。当前,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多层次和个性化。那么,期货业该怎样紧扣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对期货服务和产品创新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未推出金融产品,所以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难以通过期货公司得到满足。同时,也导致期货公司的投资能力和销售能力止步于此。在创新开放金融产品时,期货公司首先要对市场需求全面把握,其次具备一定的产品创新能力。现阶段,期货市场的结构正在发生悄然转变,其在金融创新方面略显吃力。但是,在此现状下,该怎样对现有积极因素整合,开辟一条可行的金融创新路径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期货公司应集中起研究力量,灵活发挥人才优势,开发能够满足投资者需求的金融产品。

(二)调整期货市场相关政策

在建设中国期货市场过程中,应对国际惯例适当参考,对期货市场中现行的相关政策做出针对性更新修订,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进步,让中国期货市场能够在国际市场中持有一定的话语权。我列举了以下几个建议:

1.扩大期货市场的服务范围。

在对期货市场的服务范畴拓展时,应以各类市场的发展需求和进程为抓手。首先,推出更多的商品期货上市品种,对市场规模拓展,以此吸引更多行业入驻;其次,如今,我国证券市场存在风险集中、价格起伏过大的特点,应发行一定量的股票指数期货,适当向金融期货的方向延伸。最后,对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品种了解研究,以便后期推出相关品种。

2.扩大期货市场的服务对象。

应该取消企业(尤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限制,大力提倡企业采取期货套期保值。同时,默认企业利用套期保值进行投资的做法。并且,支持期货交易用于保险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基金项目中,丰富投资组合种类,对投资风险合理均衡。

3.放宽进入期货市场的资金限制。

在金融风险稳定不变的情况下,对金融资金参与期货市场的门槛酌情下调。在质押融资中,支持债券、期货标准仓单、银行存单等有价证券使用,在促进企业优质资产使用率提升的同时为期货市场资金获取开辟全新途径。在面向企业推进套期保值业务时,若是资金运行处于封闭状态的话,应适当拿出信贷资金予以扶持。在设立期货投资基金试点时,应先对期货市场的发展规模和规范程度考虑,合理对社会资金分流,为民间资本开放多个投资选项,供其选择。

 (三)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现行期货的制度和法律有待补充,跟不上国际惯例步伐,且不利于期货市场发展进步。鉴于此,应对其做出相应更正。首先,整体拟定《期货法》,审议通过后实施,让期货市场发展做到有法可依。坚持向国际惯例看齐,加快《条例》及四个《管理办法》的修改速度,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法律环境。

 (四)建立科学可行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

为了稳定期货市场常态化运转,必须要坚持研发新品种。本文认为,应提高该项内容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以此实现有效管理。结合上市品种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管理模式。针对不影响国计民生、市场化程度高的小品种,执行备案制,并由交易所推动上市。同时,与期货监管部门对接,实时对其风险监控。针对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期货品种,由预审制主导上市交易工作,并进行试点运行,参考上市公司上市审批的方式,成立上市品种审查委员会,事先审核上市品种。在该品种通过试运行考核后,把其正式投入市场,并作为常规业务运营。

(五)投资者加快积累专业知识

投资者进行期货投机,还要坚持严格的资金管理.确定用于交易的资金额度,对持仓要有控制,杜绝满仓操作的恶习。加仓只能在最初的持仓方向被证明是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所增加的投资额应低于最初的投资额。重视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素质。加强投资者教育是规范投资者行为的重要内容,只有强化投资者的期货市场基本知识,使投资者充分认识期货市场的风险,投资行为才会更加理性。

(六)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流动性

期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散户群体,因此仅强调市场的某一功能并不合理。为了期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鼓励中小投机者和中小散户加入。如果没有他们的加入,期货市场也难以发挥自身价格发现功能。如果国有企业参与套保,最终风险还是由自我全部承担的话,那么市场规模拓展将面临较大难度。积极发展投资基金,对战略投资者吸纳,尝试应用期证合作、银期合作等形式,循序渐进打造运作规范、信誉有保障的投资者规模化群体。适度的规模和充足的流动性是期货经济功能正常发挥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五、结论

本文首先例举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之后对阻碍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并指出中国期货市场与境外期货市场相比存在的问题。当前虽然有一些文章探讨和研究制约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因素,但很少有文章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出意见,大概是因为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而不敢贸然提议。

所以,笔者在撰写文章过程中,资料搜集较为不易,且花费了较长的时间。本文所提观点均是笔者个人的拙见,希望广大学者能够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有利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相关对策,我国期货市场能够方向清晰的前进下去,早日与国际化接轨。

从本文分析,能够看出,现如今中国期货市场的优势并不是非常显著,不管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发展均处于起步摸索期。相较于国外期货市场,我国期货市场的存在普通的不起眼。尽管如此,笔者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已逐渐步入正轨,且越来越得心应手,对此我国期货市场应加紧完善自我,提高整体实力。首先我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有核心法律政策的期货市场才能够稳固、健康的发展下去;其次,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期货市场需要以广大的散户群体作为基础;再次,努力挖掘市场需求,加快产品服务创新,以及挖掘新的盈利模式,提高投资收益。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期货市场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Zainudin Ahmad Danial;Mohamad Azhar.Financialcontagion in thefutures marketsamidst global geo-economic events[J].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23-07-20

[2] Bonnier Jean Baptiste.Speculation and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in commodityfutures marke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23-07-18

[3] Chen Xiangyu;Tongurai Jittima.Cross-commodity hedging for illiquidfutures: Evidence from China’s base metalfutures market[J].Global Finance Journal.2023-07-08

[4]Xu Kewei;Xiong Xiong;Li Xiao.The maturity effect of stock indexfutures: Speculation or carry arbitrage?[J].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2023-07-05

[5] Chen Zhang HangJian.Cross-region risk spillover between the stock and stock indexfutures marketsunder exogenous shocks[J].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23-04-29

[6] 王超杰.新民法典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23-08-24

[7] 冯 浩.基于套期保值的C公司铝型材采购风险管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3-06-01.

[8] 赵金戈.大连市原油期货市场环境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0-01-25

[9] 李玉梅.基于期货市场的农产品流通市场效率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

[10] 杨 毅.期市成交稳步增长,为实体经济保“价”护航[N].金融时报.2023-11-09

[11] 姜 哲.期货市场国际化:现状、问题与应对[J].证券市场导报.2023-07-10

[12] 屠新曙;于培云.熔断机制、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J].深圳社会科学.2023-07-09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057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2年12月6日
Next 2022年12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