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绿色贸易壁垒下,贵州茶叶出口面临着巨大阻碍。在资金融资和资金链困难等问题下很大程度上制约贵州茶叶的快速发展,加上品牌建设滞后,茶叶的质量不够优良,本文以茶叶出口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根据近五年来茶园的面积,茶叶产量的数据,结合搜集到的数据分析得出:在种植和生产茶叶面积上面有优势及地理位置优越。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因地制宜精准管理和扶持,加强茶园建设维护,提高茶叶生产效率。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层面来探索解决贵州茶叶出口贸易对策,如何提升贵州茶叶出口的竞争力。
关键词:茶叶;竞争力出口;绿色贸易壁垒
1 引 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贵州茶叶种植的环境优美,品质好,它是世界上著名的茶叶原产地和优质的地区,“纬度较低、海拔高、阳光足、纯天然的自然环境,云雾天气多、”的生态优势给了茶的“高香气、味道可口,色泽鲜亮”独特的优良品质。贵州的茶叶在丝绸之路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外贸商品,那时候出口到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及非洲。根据统计2018年底,黔茶的种植面积超过了752万亩,已经连续6年都是全国第一。而且各种类型茶叶总产量超过36万吨,总产值数额高达394亿元。贵阳海关检疫站出口的茶叶有2834.6吨,价值为6202万美元。茶叶出口国从以前的中东国家转向北欧、东南亚和X,贵州主要是出口红、绿和黑茶。但是贵州茶叶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出口的问题,要如何推进茶叶的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1.1.2 研究意义
理论价值:在研究茶叶出口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还尚未完成深入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关于贵州茶叶出口的解决措施研究方面也比较匮乏。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贵州在茶叶出口贸易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个人见解,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茶叶出口贸易的理论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现实意义:本文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贵州省茶叶行业的出口数据,指出了在现实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及解决办法,希望以此促进贵州省茶叶行业的稳定发展及提高茶产业的收入。研究对贵州省茶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促进茶叶出口同时也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茶叶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Pamia (2010)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他认为茶叶生产链的价值与茶叶价值链是紧密的。茶叶品牌的创建不仅可以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茶叶品牌的创建和品牌形象的提升[1]。P林德特(2011)通过他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茶业越发达,其茶叶生产就越现代化和科学化。例如在生产管理上也将更加科学,茶叶生产和包装、加工、采摘和切割技术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动化。因此,生产现代化可以用来提高茶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实践中,研究如何提高茶叶在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并为其提供合理的生产管理手段是非常重要的[2]。
(2)关于茶叶出口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研究
库拉特(2010)认为,当农药在商业发展中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时,即它会减少大量的出口产品和农产品。他利用国际商务贸易中的一个引力模型,对主要出口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新立法机构的影响进行分析。定量分析也表明出口的平均减少量为5%,显著性为66%[4]。威廉·伯曼(2010)在他的著作中其认为,出口对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世界市场上,从发展的角度及知识的角度看,在进口和出口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点,目前茶叶发展前景较好,市场空间大,因此国家应该利用进出口来提升经济水平[3]。
(3)关于茶叶出口贸易现状的相关研究
JohmBatfes (2004) 研究分析得出,企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适应全球化的生产,因为全球化会影响到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的努力,也会影响到全球化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造成了恶劣的天气。此外,茶叶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首要的原因[5]。Jeffrey Nealson and BI Pichad (2006) 他们两位学者认为,印度茶叶在生产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包括西方国家对茶叶偏好程度的变化影响了茶叶出口及肯尼亚和其他国家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印度的茶叶出口[6]。Neshi (2011) 认为,自1990年中期以来,绿茶贸易往来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在逐渐变少,所以他认为如果要想提高绿茶出口需要建立一个出口中心来提高出口量,随着中国的绿茶市场在不断的扩大应该建立长期增长的目标[7]。Sabry Shehata (2017) 通过对夏威夷茶叶销售的研究,提出了改善网络茶叶市场和销售,最终可以促进茶叶产品的销售、提高茶叶品牌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提高茶叶品牌的建设[8]。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张颖(2006)以迈克尔·波特的一个理论理论为理论基础,将竞争优势理论和发展战略理论结合得出了相应的竞争优势地位。她探索贵州北部茶的自然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地位[9]。孙婷婷(2012)对贵州茶叶的研究分析得出,她认为只有茶叶产业的扩张才能促进贵州茶叶产业的极速发展。为了提升贵州茶叶产业的竞争力,需要合作的厂商加大科技和研发投入,提高XX监管力度[10]。刘剑(2016)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相结合,研究了贵州省茶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评价贵州省茶叶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贵州省茶叶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提高茶叶出口竞争力水平[11]。
(2)关于茶叶出口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研究
李旋(2006)利用引力模型,从进口、出口和消费者三个不同角度,通过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及其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得出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及其对外贸易的影响[12]。沈能斌(2011)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发现茶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特征,其受到农药残留标准和技术标准,的约束,还有一个受到贸易壁垒的是检测的技术标准也在里面。他还觉得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产品认证体系,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茶叶品质,建立农业生产新模式和管理公司新模式,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管理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并改进出口情况[13]。李妍月(2015)指出自从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盟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安全,对茶叶贸易制定了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政策,限制茶叶中的残留农药,这使得中国茶叶出口欧盟受阻频繁,成为了主要因素影响和限制中国的茶叶出口的稳定增长[14]。
(3)关于茶叶出口技术贸易壁垒的相关研究
顾国达、张纯、牛小婧(2007)他们主要研究的是技术贸易壁垒这方面,认为茶叶生产和贸易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农药残留的研究为主要手段,技术贸易壁垒我国出口的重要影响,使用引力模型来探索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它认为这是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结构和发展的一个特点和趋势[15]。许永梅(2011)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得出,海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找到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16]。
(4)关于茶叶出口贸易情况的相关研究
宛小春 ,沈佐民(2007)分析了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情况,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影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出口不完整的管理系统等,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如加强指导茶叶的出口管理体系,调整茶叶出口的结构,增加茶叶出口的规模,增加出口的茶叶生产和质量[17]。金开美(2007)在她的研究中论述了河南省信阳市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且详细分析了河南省信阳市茶叶产业化的现状,指出河南省信阳市茶叶产业化出现的现实问题,还说了如何加快河南省信阳市茶叶产业化的发展[18]。杨胜傲(2010)研究的是铜仁地区生态名茶的发展情况,认为发展茶叶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营销、壮大当地龙头企业、实施人才培养、做大做强名茶品牌、凭借当地的旅游景区来带动茶产业的平稳发展[19]。朱海燕(2010)对湖南安化茶叶的旅游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以欣赏为基础的初级旅游产品、以体验为基础的动态旅游产品、以及以传承为基础的艺术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立体发展模式值得提倡[20]。
田爱国(2017)在2005年到2015年的数据上,利用一个指数叫做效率优势指数,这个指数是生产单一、生产存在的优势、综合优势、规模优势指数、在贸易中存在的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七个指标,并且结合云南与安徽、浙江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了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结论得出贵州省茶业发展中存在着单产低、茶园规模与茶业生产效率不协调、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建议需要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提高茶叶的质量标准,加强品牌宣传,开拓国内外市场[21]。
从以上国内外各位学者的研究中都体现出了在茶叶出口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在贸易壁垒上、茶品牌的名声不够响亮、茶叶的成本问题以及加工方面都一些问题,从不同的省份中在出口方面都有着不同的问题。本文主要的研究是贵州茶叶在出口上锁受到的限制,本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研究,通过借鉴和学习研究贵州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能够对贵州茶叶出口尽一点绵薄之力。
2 相关竞争力理论
2.1 比较优势理论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理论,该理论就是:即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存在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存在劣势的产品。另外的一个经济学家也有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卫·李嘉图的竞争优势理论。大卫在他的Q817中提到,在运用绝对优势理论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的商品上具有它的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生产这个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如果一个国家它在生产这类商品没有优势,其他国家应该把重点放在生产优势最大的商品上:它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并且双方都得到利益最大化。
在现在看来,贵州茶叶具有的优势就是有着辽阔的茶叶茶园面积,茶叶产品质量优于其他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的地方,就是科技能力比较欠缺。
2.2 要素禀赋理论
两位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和赫克歇尔曾经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做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不同国家之间要素成本的差异和不同的要素定价。相对要素定价和要素定价的区别是解释国际贸易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际上,假如一个国家能够利用其相对丰富和相对廉价的资源生产出相对大量的出口商品。相反,那么它将进口产量比较少的产品,并利用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资源。要素禀赋理论中还强调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来决定不同产品的生产。
2.3 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他提到了基于10个主要发达国家和100年工业研究分析并且还指出,假如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上的比较优势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那么它就没有相对优势存在,它不属于国家的竞争优势,最后,他还解释道:中国如何成功在一些特定的行业中取得相对的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传统的比较优势,比如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等,那么这些优势很可能会被快速取代。波特还在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了四个要素,其中它包括的是:要素与需求所需的条件、支持产业与企业发展战略方针、结构与绩效的相互抗衡。对于茶业来说,XX的行动和政策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很明显。大多数茶树种植国也提供同样的支持和鼓励,比如保护国内市场和支持国内生产的政策,但效果都不是有明显的效果。一些非洲国家早就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加入了全球茶叶供应链,从而导致茶叶供应过剩和价格下跌。
3 贵州茶叶现状
3.1贵州茶叶的生产概况
贵州一直以来都是种植茶叶的省份,在饮茶,产茶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截至2018年底,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465.81万公顷,茶叶产量达18万吨,茶叶产值达394亿元。全国茶叶总产量260万吨,贵州茶叶产量占总产量的7%。表3-1为2014 – 2018年贵州省茶园产量面积。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365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465万公顷。产量也从2014年的10.7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8.03万吨。其中,2016年至2017年的增幅相比之下相对较大。一般来说,黔茶种植规模在逐步上升、茶叶产量快速增长、茶叶单产量也有所提高。
图3-1 贵州茶叶的生产概况
3.2 贵州的茶叶茶区分布
从茶叶基地来看,贵州省的茶叶面积虽然很大,但是都是不集中的,分散在很多县市,呈现片区规模的很少,仅仅只有都匀茶场、上隆茶场、湄潭茶场等10来个茶场是茶叶产区,其余的都是很小的格局分布,分布不集中,产业集中力不足。所以在茶叶加工上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生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普遍降低。形成品牌茶区的有遵义湄潭翠芽、凤冈的锌硒茶、正安白茶、小叶苦丁茶、黔南都匀毛尖、云雾贡茶、安顺的高原茗茶、黔东南的银球茶等等。
3.3 贵州茶叶目前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出口的茶叶现已成为贵州出口的农产品之一,市场占有率在持续提高。2014-2018年贵州省茶叶生产与出口的比重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2014-2018年中贵州省茶叶的生产出口有所下降,2014年的比重为2295.7吨,2018年的比重下降为1596.97吨,根据从统计局得到的数据显示,许多出口茶叶企业都有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没有能够达到欧盟的严格标准,2017年贵州茶叶出口量大约2300多吨,贸易数额达到7100万美元。贵州的茶叶主要是出口在中国的香港、邻国缅甸及越南。最近几年来贵州的茶叶发展快速,茶叶品质优良,加上品种丰富多样,主要是出口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这几类茶。其中最受海外市场欢迎的是红茶,占总出口总额的86%,其次就是绿茶。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领下,茶叶出口的增幅快速上升,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发展。
表3-1 贵州茶叶目前的发展趋势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
中国产量(万吨) | 204.93 | 227.66 | 231.33 | 246.04 | 261.04 |
中国出口数量(吨) | 301484.1 | 324954.81 | 328699 | 355258 | 364744.2 |
中国出口金额(百万美元 | 1272.66 | 1381.74 | 1485.02 | 1609.96 | 1777.86 |
贵州出口金额(美元) | 1299.1 | 2102.1 | 1979.5 | 2465.2 | 2667.01 |
贵州出口数量(吨) | 2295.7 | 2500.7 | 2931.8 | 2300.6 | 1596.97 |
贵州产量(万吨) | 10.71 | 11.8 | 14.13 | 17.65 | 18.03 |
根据统计局数据整理可得
4 茶叶出口的贸易现状
4.1 世界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在最近的这几年,国际贸易市场上茶叶的出口贸易的趋势趋于稳定发展的形式,但是茶叶出口量与产量的增长相比的话,增长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在2018年,统计得出全球茶叶出口额585万吨,肯尼亚茶叶出口量达49.3万吨,中国占全球茶叶产量的34.2%,比去年同期增长2.78%。然而,全球茶叶出口量达到185万吨,比2017年底增加约6万吨,使肯尼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斯里兰卡是全球第三大茶叶出口国,茶叶出口量达大约27.2万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的17%。印度出口了24.9万吨茶叶,占全球出口的12%左右。
全球茶叶出口而言,亚洲的茶叶出口相对较高,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茶叶出口,非洲约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其他国家或地区只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二十分之一。摩洛哥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茶进口国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市场。摩洛哥茶叶消费市场的微小变化将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整体形势。因此,摩洛哥茶叶消费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将对稳定茶叶出口贸易,保护茶农和茶叶企业的利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4-1 世界茶叶出口数量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世界产量 | 502.6万吨 | 528.5万吨 | 546.3万吨 | 569.2万吨 | 585.6万吨 |
世界出口量 | 182.5万吨 | 175.72万吨 | 177.4万吨 | 179万吨 | 185万吨 |
肯尼亚出口量 | 49.9万吨 | 44.3万吨 | 48万吨 | 41.6万吨 | 47.4万吨 |
印度出口量 | 20.8万吨 | 22.1万吨 | 28.1万吨 | 24.1万吨 | 24.5万吨 |
斯里兰卡出口量 | 31.8万吨 | 30.7万吨 | 29.3万吨 | 27.8万吨 | 27.1万吨 |
根据国际商务中心数据整理可得
4.2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中国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在茶叶的种植和生产技术上,中国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中国是全球茶叶生产国的最大国家,也是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在中国,茶叶种植面积逐年递增。截至2016年底,全国茶园面积293万公顷,茶叶总产量231.3万吨。贵州茶叶产量继续增长,达到49万吨。农业生产持续改善。中国的毛茶总产值超过了1680亿元,比去年的10亿元增长了10%,下降了21%。贵州产值趋于稳定上升,增加了45亿元,而四川的产量达到了32万吨。陕西、河南、湖北的总产值均超过10亿元。产出分别占6.6%和30%,增长13%和下降13%。六种主要茶叶产量继续增长,其中红茶、绿茶、白茶分别增长10%以上、黄茶增长70%以上。茶叶的结构不断优化,不同类型茶叶的比例更加均衡。马龙茶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茶叶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表4-1 中国茶叶出口数量
时间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中国总产量 | 204.93万吨 | 227.66万吨 | 231.33万吨 | 246.04万吨 | 261.04万吨 |
中国出口数量 | 301484.10吨 | 324954.81吨 | 328699吨 | 355258吨 | 3647442吨 |
中国出口金额 | 1272.66百万美元 | 1381.74百万美元 | 1485.02百万美元 | 1609.96百万美元 | 1777.86百万美元 |
四川总产量 | – | – | 32万吨 | – | – |
陕西.河南.湖北产值 | – | – | 10.2亿元 | – | – |
根据国际统计局及商务中心数据整理可得
4.3 贵州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贵州茶叶出口量从2014的2295.7吨到2018年的1596.97吨,出口额从21299.1万美元到2667万美元,2015年,贵州茶叶的出口数量达到2500吨,在17年的时候就达到了2300吨,这个出口的数量还是蛮可观的,就目前贵州茶叶出口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些问题阻碍茶叶的出口:(1)出口占比小,向外度低。就比如2016年贵州茶叶占全国产量的12.1%,但贵州茶叶出口量仅占全国出口的0.3%,出口占比小。截止目前,茶叶出口基地仅占贵州省茶园种植面积的2%,茶叶出口生产企业占2.7%,茶叶向外度低。(2)市场开拓能力不够。贵州茶叶虽然品质好,但是缺少专业的销售人员和销售公司,但是贵州茶叶难以打开市场。以“贵州绿茶”为引导,“三绿一红”的核心区域品牌为代表的贵州茶叶品牌在全国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是仍然存在品牌集中度不够高,带动力不够和缺乏引导性的品牌。贵州茶叶多数都是向X、日本和英国销售。
表4-2 贵州茶叶出口数量
时间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贵州茶园面积 | 356.42千公顷 | 402.53千公顷 | 420.78千公顷 | 456.22千公顷 | 465.81千公顷 |
贵州产量 | 10.71万吨 | 11.8万吨 | 14.13万吨 | 17.65万吨 | 18.03万吨 |
贵州出口数量 | 2295.7吨 | 2500.7吨 | 2931.8吨 | 2300.6吨 | 1596.97吨 |
贵州出口金额 | 1299.1万美元 | 2102.1万美元 | 1979.5万美元 | 2465.2万美元 | 2667.01万美元 |
表4-3 贵州茶叶基地及企业数量
类别 | 总数量 | 备案数量 |
基地(万亩) | 696 | 16.3 |
生产企业(家) | 2336 | 62 |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整理可得
5 影响贵州茶叶出口的因素
5.1 绿色贸易壁垒因素
日本、欧盟、X、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以来都是贵州茶叶出口的传统贸易市场。但是在近些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地开始对中国茶叶的摄入量实施相当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就在2012年的3月,日本发布了一个关于茶叶的0238第二号通报的法令。内容指出对进口茶叶的农业残留标准提出了更高标准。面对当前绿色贸易壁垒,贵州茶叶出口商正努力适应各国提出的质量认证标准,不仅检查项目多,而且经常修改和增加认证检验程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贵州茶叶出口将受到影响。虽然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茶叶的质量,产品的质量,促进了产业的升级,保护了生态环境,但是西方国家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标准设定过于严格,影响了茶叶的正常贸易。
绿色贸易壁垒对贵州省茶甚至整个中国的茶叶出口都有受到限制,茶企业为了达到高标准的安全卫生指标的农药残留,需要提高茶叶生产过程,必须提高卫生检验标准、质量检疫和测试的产品,提高茶叶加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在绿色贸易壁垒和无公害有机茶认证的力量下,有机茶认证需要从生产、加工、销售这些环节入手,最后更是需要购买先进的设备,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加了茶叶生产成本。
5.2 政策和关税因素
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主要的茶叶生产国很重视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一个典型的国家例子就是斯里兰卡,它利用税收优惠来销售茶叶。但贵州乃至全国都没有实施这种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对茶叶行业的垄断价格和行政收费提供政策上支持,这将极大的严重影响茶叶出口。
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量的国外茶叶产品纷纷涌入国内茶叶市场,抑制了当地茶叶的销售。因此,国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茶叶的出口发展。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也积极促进了茶叶的出口、不仅降低了茶叶出口到其他国家所收的关税、而且降低了茶叶的成本。
5.3 质量与安全因素
在质量和安全方面,茶叶的质量和安全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出口国家茶叶农药残留等因素涉及茶叶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的检测标准也在逐渐的提高,检测的内容也是在不断的增加,限制使用农药残留量也越来越苛刻,合格标准都在提升,出口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凸显出来。由于茶叶出口的种类较多,在质量检查方面要求高达140多个,但是很多企业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都达不到,由于企业的方式太过于守旧,没有重视新的开发,而且在使用农药方面也不能保障。在茶叶的安全问题上主要还是农药的残留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这方面的的意识相对来说意识比较薄弱,加上茶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很多农药就会残留下来,因此就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除此之外,茶叶的档次不高,品牌竞争力意识弱加上其他国家的茶叶纷纷涌入国际市场降低了贵州茶叶的市场份额。
6建议与措施
6.1企业层面
6.1.1 调整茶叶产业发展
(1)在茶叶品种质量方面,应该积极地去调整茶叶品种类型,不断改进茶叶生产体系。深入精准调查市场需求,以茶叶市场为主体,根据贵州各地区不同的发展特点,引进优良的茶叶品种,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合理搭配不同的遗传品种,加大对进口品种的实地访问调查,把优质品种作为首要选择的品种。
(2)在茶叶的档次方面,应该提升茶叶档次,从品质上进行调整,健力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茶叶质量不仅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还是产业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XX应积极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茶叶的管理制度、健全茶叶质量保障体系。在XX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对自身茶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管理,建立品质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体系,尽量地推进无公害、无污染的茶园进入市场中,瞄准生产绿色茶品,制造有机茶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档次。
6.1.2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市场定位
在市场方面,应提高规模集约化水平,国际开拓能力不够,推动绿茶生产向企业集团化发展,扩大出口市场规模,延伸产品加工产业链。明确不同茶叶的不同定位及消费群体,茶叶进行市场定位然后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推广方式。利用品牌效应及经验来推广茶叶,把贵州茶叶推向世界消费,促进茶叶出口。
6.1.3 加快推进茶叶生产智能化进程
在机械化方面,应一同与农业现代化进步,不断推进茶叶的生产机械化,解决茶叶的标准化问题。利用产业升级来提升茶叶的产品质量、包装、艺术感官,使用一些真空技术包装确保茶叶在任何的条件下都保持茶叶的香味。包装外观增添茶叶的美观,设计 多种茶叶袋。运用茶叶产业的智能化推动茶叶的规模扩大,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的培育管理人才。
6.1.4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开拓国际市场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首先,改变原有的销售理念和商业模式。当前的市场信息是一个不断沟通的市场,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向潜在客户推广茶叶的同时,对茶叶品种的宣传进行细分,突出不同茶叶的特点和功能,让消费者更清晰地掌握准确的信息。贵州生产和出口的有机茶由于没有足够的广告在国际市场上,很多消费者不太理解这个茶,紧随其后的是有机茶包装过于简单,许多外国消费者认为效用不高,质量不好,低端产品,所以价格不高。我们应该从这些教训中吸取教训。为了更好地做好宣传工作,贵州茶商可以举办特色鲜明的茶展,也可以参加各种茶会,充分展示贵州的茶产品。这不仅可以提高茶叶产品的国际形象,也可以创造民族品牌。
其次,打造全球营销平台和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茶行业协会或相关组织,大力提高茶产业的整合,集合贵州茶产业企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应该建立相关组织茶叶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共同形成一个资源共享,同时还希望协调所有方面的缺点,让协会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国际影响力提升组织的实际作用。引进专业的营销技术人员,通过他们的专业分析和研究分析,瞄准当今国际市场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精准的产品定位服务体系,可以获得市场机会,赢得市场份额。最后一点,加大力度来提升茶产品的质量达到客户的质量要求。贵州的制茶工艺都是传统工艺,创新点不足,技术含量不高,与茶业出口大国竞争时,很多企业采用的都是价格战,通过价格战来售卖产品。这也是贵州茶叶的产品附加值一直提不上去,远低于世界上的名牌茶叶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大力提升茶叶品质,创造茶叶的自身品牌是目前发展茶叶出口贸易的当务之急。
6.2 XX层面
6.2.1 提供政策支持和保证
在茶行业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制度不全面,法律也不完善。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XX需要保证市场的透明化。由于茶叶的监管不力,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些问题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加强对茶叶的生产投入,完善茶业的基础设施,加强出口茶叶基地建设,积极开拓茶叶出口市场,对茶叶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由于茶园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不利于设备使用,缺乏专用的农药化肥。因此,XX应给与财政上的支持。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加强对茶叶茶业的发展,提高茶产业的经营能力。让茶业的规模化更高,技术更加先进,资金集中到管理茶业面积上来,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些有效资源。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贵州茶叶出口。
加大对茶叶的宣传力度,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氛围,使贵州的茶叶被众人所知,完善品牌化。提升茶叶出口效率,强化科技力量支撑。
6.2.2搭建茶叶出口贸易服务平台
及时发布国内外茶叶市场动态和风险预警信息的茶产业组织,解决贫穷的问题交换生产和市场信息,建立一个国际茶叶生产和营销交流平台,直接引入到国际市场,并销售茶。
6.2.3 发展和完善茶叶协会
在茶叶生产质量方面,茶叶协会的建立主要是加强社会对茶农的需求。但是在商业化和市场管理的影响下,茶叶的生产,很多的生产家庭都偏离了市场。因此,茶业协会可以为茶农提供一些服务,例如在茶产前、产中、后期的服务,这样也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茶叶出口存在许多问题。管理过于分散,规模太小,竞争无序。然而茶叶行业协会的成立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收集国外市场茶叶入境检疫标准信息,协调行业内部关系。当茶叶出口受到外国限制时,协会可以集体应对。协会还可以充分发挥进行市场调研活动、市场收集材料、技术交流活动、产品检验制度、产品布局规划等服务的作用,提高茶叶企业的组织化程度。茶业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开展一些靠企业很难单独完成的商业活动,如商务洽谈、商品展示活动、农业展览会等。在推广新的技术和新的品种这方面,茶行也比较容易开展工作。
6.2.4科学监督,打造贵州优质品牌
茶文化历史悠久,我们应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优势积极打造贵州独具特色的茶叶品牌,在打造时严格检查茶叶产品卫生质量,确保茶叶的高品质。
由于贵州茶叶的知名品牌较少,生产商多,在市场上,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制造商,但品牌制造商是茶叶行业的主要不足。厂家要积极推广茶叶产品,打造独特的茶叶产品,注重茶叶的品质。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开发和茶叶生产的有效宣传。在宣传时,要注意不同国家的消费偏好和习惯,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品牌时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XX部门应积极参与茶叶品牌建设,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给予茶叶厂家政策和税收支持,打造厂家的民族品牌。为了优化茶叶产业的结构和构成,茶叶生产企业应积极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产品研发,推出新产品,进行产品包装和加工,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要求。积极调整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利用各种类型茶会推出自己的茶叶产品,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
结 论
通过上面分析的内容来看,贵州茶叶在出口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知名度不是很高,品牌竞争力意识较弱。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威胁,质量检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市场空间狭窄的问题,加上检测标准不合格、科学技术含量低、企业的发展规模小、产业结构化不合理等问题,但在未来仍有改进的空间。
本文针对茶叶出口所存在的问题对茶叶产品本身,茶叶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检测,组织方面着手,解决茶叶出口问题不是一时间就能解决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相关XX部门及协会需要做好长期准备,为茶叶的未来出谋划策、积极进行改进、树立茶叶品牌、提高科学技术能力、促使贵州茶叶贸易能够进一步走出去,希望贵州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参 考 文 献
- Pamia. Spaial Dynanics in Agri-fod Systens. Impicaions for Sustaimability and consumer welfare[Z]the 116th EAAESEMINA , 2010.
-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ce of Nations [J]. Canbrige: Fre Press. 2011.
- Kura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U. s new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 China. s tea expo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5(4) :745-750
- William Berstein. Tea Petroleum WTO: Trade Change World[M]. New York: The public Press, 2010: 3-12.
- John Batfes. Constaints and challenge findings [J], journal Tea, 2004 .
- Jeffrey Neilson and Bill Pritchard, Traceability, supply chains and small holders. Case-studies from India and Indonesia CCP: TE 2006/4Neshi. The Change of Green Tea Trade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ing Center of Green Tea Export to Japan in China l], Agricultural Marketing Journal of Japan, 20ll (20) :52-58.
- Sabry, Shehata Factors affecting development of a tea industry in Hawail[J], Agribusiness, 2007.
- 张引. 黔北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贵州大学, 2007. 孙婷婷. 贵州茶产业竞争力研究[J], 理论与当代, 2010.
- 刘剑. 贵州省茶叶企业觉争力评价研究[D], 贵州大学, 2016.
- 李旋.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分析[D]. 暨南大学, 2006.
- 沈能斌. 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分析[J]. 中国商贸, 2011.
- 李妍月. 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6.
- 牛晓婧, 顾国达, 张纯, 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7.
- 许咏梅. 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 世界农业, 2011.
- 沈佐民, 宛晓春. 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贸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 2007.
- 金开美. 信阳茶产业文化文化发展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 2007.
- 杨胜傲. 铜仁地区生态名茶产业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 朱海燕. 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 田爱国. 贵州省茶产业竞争力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 2017.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圆满的画上的句号。在这四年期间我得到的老师以及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在我的论文即将圆满完成时,我要向在此期间给予我帮助、支持以及鼓励我的老师及同学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首先,我非常感谢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系袁科峰老师对我毕业论文的教导。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以及到最后的论文定稿。在此期间我得到了袁科峰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使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袁老师的工作认真负责,对学术的钻研严谨态度令我非常钦佩。在此,我谨向国际商务系的袁科峰老师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悉心教学的全体老师们以及感谢平时帮助我的同学们。最后还要感谢中外学者们在研究领域内所做出的贡献,是我们学习的不竭源泉。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