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低维护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维护成本不仅仅是靠选择乡土植物来降低的,这种对于成本的维护是建立在平面的图纸上的,但是却又不仅仅局限于二维的层面上,同时也是需要三维方面的规划的,以三维的空间为基础,再辅助以四维,将这几者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并加以引导,通过相应的媒介来进行相应的激发。
本章在阐述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公园建设的每个相应的阶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通过调查详细的了解到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在针对这些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本章中采用的策略主要有:低废弃、低干预、低盲从与低维护,通过这四个策略引申出切实可行的能够耗费更少的人力和物力来对城市公园进行相应的维护的方法,在不降低城市公园的美观度以及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园的维护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精简。
低废弃是充分利用场地中原有的植物材料资源、地形、水体与废弃物等,不仅减少了资源购买的成本同时还因为利用场地中原有的植物材料,适应了场地的生态环境降低了维护的成本;低干预让人工介入对场地中生态资源的破坏降低至最小,通过科学的选择人工设施介入的位置保证人们功能上的满足的同时减少了人工开发对场地中资源的破坏,减少了维护成本的消耗;低盲从通过科学的调查人们需求的植物空间与审美需求,选择最符合人们需求的植物,避免盲目的选择外来引入的植物,推选使用乡土植物;低维护强调科学的选择植物,以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
4.1低废弃——建立生态循环,充分利用场地资源
低废弃策略是实现低维护城市公馆植物设计的先决条件,在城市公允进行开发之前,先对即将要开发的场地进行实地的勘探,对这个场地进行实地的调研,实时的对场地现有的资源进行相应的了解,并对这些已有的资源进行相应的规划,最大程度的对现有资源进行保留和利用;对场地的周边也进行相应的调查,对场地周边现有的材料进行相应的了解,对这些材料进行相应的利用,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城市公园建设中的采购材料的成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长远的考虑到城市公园未来的发展,通过长远的规划可以对公园建设中的材料进行合理的采购以及利用,使材料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价值,进一步的降低城市公园的维护成本。除此之外,对城市公园的场地已有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不但可以使这个场地原有的文化内涵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还可以使这种文化内涵得到衍生,使这些原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得到二次利用,发挥了材料的最大价值,而且也是非常环保的,这部分材料不会被废弃,不会对大自然产生影响,而且对场地现有的材料进行相应的应用可以使城市园林的建设具有更加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变化能力。从这些角度来看,低废弃策略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公园未来的维护成本,还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城市公园的建设成本,也体现了当代艺术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
4.1.1场地中资源重生的转化应用——场地的重生
在景观设计的场地开发中,合理利用场地原有的资源,不仅可以节省景观材料的购买建造成本,还可以减少成弃物排放对环境的不利利影响,同时因为减少了不利的影响,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养护的费用也会减少。而且还可以可以使这个场地原有的文化内涵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还可以使这种文化内涵得到衍生,使这些原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得到二次利用,发挥了材料的最大价值,城市公园的建设场地已有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人造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保留与再利用主要是针对植物资源、现状水体、山体资源与土壤、地形资源,将自然资源尽能地保留可以降低场地对自然环境大规模的更改对环境的破坏,使生态平衡得到相应的保护,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城市公园建设的难度得到相应降低,同时对维护当地的植物生态环境和原打小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稳定性作用。
案例一:中国山东龙口黄县公园——场地植物资源的保留与修复
山东的龙口黄县公园的面积是非常大的,足足有22.5公顷,这个项目的设计是从2012年开始的,由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规划之初,规划的建造费用高达7000万元,但是由于XX遇到了财务方面的困难,资金不足,建造费用也大打折扣降到了4000万元,在面临建造资金大幅度缩水的困境中,多义景观依然建造出了具有非常高的品质的中国山东龙口黄县公园,在建造的过程中多义景观积极的探寻能够实现低成本低维护的相应的策略,在不降低景观的品质的同时实现低维护以及低成本。首先,设计师对场地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场地中有着非常多的速生杨,这部分速生杨可以保留下来。但是虽然这部分植物资源可以再加以利用,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维护,这部分速生杨的生长状况并不理想,长期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的速生杨,生长的过于紧密,这种紧密的生长方式使内部的速生杨无法获得充足的阳光以及水肥,这种状况就造成了外部的速生杨生长迅速,而内部很多的速生杨由于营养不充分而枯死或者矮小。针对这种情况,多义景观的设计师决定对这部分的速生杨进行相应的改造,首先将病树和死树进行去除,并对紧密的速生杨进行疏伐,使速生杨的生长得到保障,而那些被移除的健康的速生杨也没有被废弃,而是寻找到了相应的区域进行再利用,在场地的南部又再建造了一片速生杨,这样做不但节省了一大批的采购植物的费用,也对场地现有的植物资源进行了保留以及再利用。为了对场地原有的生态平衡进行了相应的保护,也使得公园中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也能够更多的保存水源,设计师除了保留了场地中原有的乔木,还在公园里种植了不同种类的花草以及灌木植物,并且还有相应的地被植物,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土壤更加的肥沃,还能够让公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观,公园里的水源也得到了相应的涵养,公园内部的生态结构也得到了平衡。(图4-1)
案例二:韩国西首尔湖公园——场地原有建造的利用与保留
韩国的西首尔湖公园主要是以水的重生为主题,创造性的利用场地结构,改造了一个破旧衰败的污水厂让其成为了游客量5万余人的生态景观公园。场地规划时,保留了污水厂的水循环系统,将原有污水厂的水库、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滤系统和排水设施改造与转换,让其成为了景观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了后期植物灌溉与雨水收集的维护系统的一部分。分别作为植物茂盛的湖面、分隔空间的挡墙、输送水体的通道、灯具和座椅等设施,以及草本植物花池(图4-2)。
韩国的西首尔湖公园在建造的过程中对污水厂的场地进行了合理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园的建造成本,也降低了公园的维护成本。除了这些,韩国的西首尔湖公园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公园在建造的过程中将污水处理厂原有的结构与蒙德里安的抽象画艺术化地结合,使原来的污水处理厂变得具有艺术性,这样做不仅将污水处理厂原有的资源进行了相应的利用,还让在污水处理厂商建立起来的公园更加的具有艺术方面的欣赏价值。将污水处理厂改建成公园还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噪音的问题,原污水处理厂因为处于航线上,所以经常有飞机从污水处理厂的上空飞过,这就导致了严重的噪声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专门在公园修建了喷泉,这种喷泉是声控的,只要噪声超过了指定的分贝,喷泉就会自动的开启,从而掩盖了飞机造成的噪声污染,这种改造方式是极具创意性的,公园建成之后,最受民众欢迎的景点就是随着飞机起飞的轰鸣声喷涌而出的喷泉。(图4-3)
4.1.2场地中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变废物为宝物
低维护景观就是在建造的过程中最小化的对环境产生影响,并且投入到其中的资源也是最小化的,景观园林想要得到长久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消耗更少的材料,并且产生更少的废弃物。对城市公园的场地已有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不但可以使这个场地原有的文化内涵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还可以使这种文化内涵得到衍生,使这些原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得到二次利用,发挥了材料的最大价值,而且也是非常环保的,这部分材料不会被废弃,不会对大自然产生影响,而且对场地现有的材料进行相应的应用可以使城市园林的建设具有更加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变化能力,而且还可以让那些资金不足的地方也能够建造出让人们休闲的高质量的景观,也是社会关怀在景观设计中的良好体现。,利用废弃材料的策略不仅可以降低材料的购买成本,还能节省废弃物处理的费用与环境影响,实现景观开发成本与景观植物维护成本的有效缩减。根据废弃材料的来源区分,可以分为园林类废弃材料和非园林类废弃材料。在本章中设计到的废弃材料就是园林类废弃材料,园林类废弃材料多指的是景观建造维护所必备的材料,多来自于其他的的自然环境或者景观园林自身的更新淘汰,如树皮、枯枝落叶、机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土壤等。这些材料与景观园林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将园林类废弃材料再次应用到景观之中,是视线景观内部循环的重要方式,也是视线低维护景观的重要方式。
案例一:杭州江洋畈公园——场地植物资源的保留与修复
西湖流域里有着丰富的淤泥,通过疏导河道而疏俊出来的游泥是非常适合种植植物的,淤泥中富含的有机物质促使公园中的植物生长的非常茂盛。而且西湖中的淤泥由于长期的沉淀,西湖边的植物生长中产生的果实有很多掉落到了河道里,很多的种子也在淤泥中安了家,随着这些淤泥从河道中到了公园中,淤泥中的种子也得以重见天日,有了阳光和淤泥中的养分的滋养,这些种子都陆续的生长发芽,由于种子的种类众多,每种种子的生长习性也是不同的,在公园建成的这几年中,最先长出来的就是水生植物,紧接着就是乔木丛和灌木丛,乔木长高了之后,那些需要阳光直射的水生植物以及灌木的生长条件就无法得到满足了,渐渐的消失了。为了填补水生植物和灌木的空缺,江洋畈湿地公园进行了相应的补种,在选择补种的品种的时候园方也是进行了综合的考虑,经过慎重的选择之后,公园里多了金鸡菊、狼尾草、红蓼、红果接骨木、波斯菊等,这些植物生长的非常茂盛,跟从淤泥里长出来的柳树共同构建了优美的风景(图4-4)。
废弃的材料也是有很多的种类的,从它的再利用的功能方面出发,有些材料可以用来养育植物使植物生长的更加茂盛,这部分废弃的材料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经过处理之后的废弃材料可以使植物生长的更加茂盛,这部分的废弃材料通常是对数目进行修剪而产生的树枝,将树枝变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肥料使整个园林的生态系统得到了完整的循环;还有部分废弃材料可以用来保护植物免受大自然的侵蚀,比如将松树的树皮经过相应的修剪之后,将这些修建之后的树皮盖在花坛上,不但可以使花坛的颜色变得更加的绚丽多彩,还可以保护植物中的水分不被蒸发,以及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保护植物不受大自然的侵犯,还具打防治病虫害与污染的作用。X芝加哥南卢普酒店的外环境和停车场就充分的利用了树皮,他们为了传承芝加哥的传统的砖红色景观,将树皮也染成了砖红色,并将这些砖红色的树皮覆盖在花坛上(图4-5)。
本章对景观中的园林废弃物做出了总结,通过材料的来源方式、利用方式、用途与案例的方式来进行归纳,对低维护景观设计的实践进行指导。(表4-1)可见,园林类废弃物不光具有极地的材料成本,还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增强景观的品质。
4.2低干预——引导自然做工,减少人为介入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惊醒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这种前提下伦理化美学就适时的出现了,伦理化美学以重新塑造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目标,伦理化美学认为自然资源的再利用是非常具有观赏价值的,它认为美是来源于内部的显露与更新,而不是仅仅对外部的附加与修饰。通过减量设计的方法,去除所有非必要的成分,最后剩下的就是人类跟自然和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最核心的内容。这种设计方法将景观设计研究引向了崭新的思维高度,低干预这种全新的设计方法就适时的出现了,低干预设计最看重的就是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打破场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将景观从以美化为目标的展示类作品转向基于场地更新与生长为目标的综合性设计策略,这是对景观设计由深层到表层的电费,重新定义了妹与艺术的概念,将自然环境的和谐、原生态与健康发展看作是重要的设计原则。
低干预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场地原有的资源,从而减少新的资源和材料的加入,通过严格的控制新的资源的加入和利用,降低设计的成本,也能够对场地的建造和后期的维护的成本进一步的降低,从而实现低制造和低维护,而且对城市公园的场地已有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不但可以使这个场地原有的文化内涵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还可以使这种文化内涵得到衍生,使这些原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得到二次利用,发挥了材料的最大价值,而且也是非常环保的,这部分材料不会被废弃,不会对大自然产生影响,而且对场地现有的材料进行相应的应用可以使城市园林的建设具有更加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变化能力,也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实现了低废弃。
4.2.1引导自然生长的过程——显露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最神奇的造物师,它拥有着人们无法想象的能量,经过时间不断的流逝,自然界永远迈着属于它自己的步伐稳稳的不断的发展,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展,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日益平衡和丰富,自然界的每一个小变化都能够在世间创造独一无二的景致。因此,在对景观园林进行设计大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大自然中已有的景致,并对大自然所蕴含的能量加以利用,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不被破坏,还能是建造好的风景园林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并进一步的使园林的建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都得到有效的降低。
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依照设计的模式分为主动式设计以及被动式设计,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建造的场地进行相应的调查,最大程度的保留场地中自然的资源的设计称之为被动式设计,在场地原有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使建造出来的园林能够完整的展现自然发展的过程,这种设计方式能够用相对来说最少的资源消耗来建造园林景观,而且这种设计方式建造出来的园林景观由于大部分的采用了场地原有的自然资源,所以能够与环境更好的融合,从而能够不受环境的影响,能够更加长久稳定的发展。
想要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在园林的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充分的利用自然中现有的资源,比如自然中天然的日照条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以及土壤,而那些水生植物能够通过自身对水分的吸收而将自然中的水进行过滤,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将水生植物的这一特性运用于园林的设计中能够对环境产生极好的影响,而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滩湿地公园就将水生植物的这一特性运用到了园林的设计当中来,通过利用水生植物的这一特性来对黄浦江的水进行过滤和净化,通过这一举措将原本的五类水净化成为了可以再加以利用的三类水。而上海世博会后滩湿地公园的这一举措获得了2010年X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通用设计类杰出奖”。湿地公园将水生植物能够净化水质的这一特性运用于园林的建设中,不但保留了场地中原有的水源以及原有的地理结构,还将水生植物与园林的现有条件进行了结合,通过对水生植物能够净化水的这一特性加以利用,再结合园林中的其他植物,微生物以及飞禽使园林中的生态得以平衡,整个园林的生态系统也具有很强的修复能力,这一举措不仅使污水得到了净化,还营造了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观园林,同时降低了植物的养护费用。(图4-7)
歌德鲁普河公园是X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的设计作品。哈格里夫斯被赞为"风景过程主义之父",哈格里夫斯是艺术与生态的结合,人们对风景的认识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欣赏优美风景的这个初级层次,更应该有新区感受风景,而想要人们对风景的认知更加的深入,就需要将自然与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哥德鲁普河公园的命名是来自于哥德鲁普河,哥德鲁普河长达4.8千米,位于圣·何塞市市中心,由于这条河穿越了城市的市中心,所以常年受到洪水的肆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最开始的时候X的士兵计划在河边修建一条防洪堤(图4-8)。
但圣·何塞市XX则有不同的看法,XX希望能够使河道两岸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个能够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在XX的这种诉求之下,哈格里夫斯教授组织了专门的设计小组,在这个设计小组里集合了各方面的人才,不光有风景园林方面的人才,小组里的成员还涉足了水利市政以及结构地质方面,这个全方面发展的小组针对河道的现状,从XX的诉求出发设计出来了既能够防洪又具有观赏价值的滨河公园,这个滨河公园一共有两层,下层就是具有防洪功能的泄洪道,而上层除了能够让民众用来休闲的滨河散步道,还是一个野生动物的保护地,并且上层跟市中心也是连接起来的,在建造的过程中原始的河堤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这个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河岸的形状,类似于波浪,这种形状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价值,能够使水流的速度减缓,从而使泄洪更加顺利。
被动式设计以尊重自然为基础,显露与引导自然做工,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来减少景观的自然环境损耗,同时减少了维护成本。被动式设计以充分调研场地为先导,以科学手段来分析场地的主导因子,如风、水、阳光、气候、植物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影响景观场地的改变。通过对自然资源来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归纳出了低维护设计需要的部分自然资源利用的方式。(表4-2)

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建造的场地进行相应的调查,最大程度的保留场地中自然的资源的设计称之为被动式设计,在场地原有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使建造出来的园林能够完整的展现自然发展的过程,并对场地的开发的范围进行相应的界定,通过对开发范围的确定来控制开发的力度,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个步骤可以很大程度的控制园林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耗,从而使园林的成本进一步的降低。建造园林的过程就是对场地原始的生态环境进行干扰,不论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如何考虑都是无法避免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更有甚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循环产生毁灭式的打击,因为自然中的整个生态系统是紧密链接,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打破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中的一个小部分的环境被破坏,都会引起生态的失衡,其中一些对生存条件要求比较严苛的物种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丧生乃至灭绝,因此对景观的设计需要精简化,对场地的选择进行科学化的干预,并且在建造的过程中将场地中原有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和保留,并且对园林建设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场地中原有的动物和植物得到最大的保护,维持景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瑞士景观设计师阿特于2009年在洛桑花展中设计了一处连接山谷与高处的生态廊道,在场地开发的同时使得路径周边的植物土壤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名为根源的路径由条状松木制成,代替了开辟山路需要具备的台阶与路石。松木条还能够保护水土不被雨水冲走,而且木质的道路与山体融为一体,与自然环境融为体,弱化了人工路径找对植物栖息环境的干扰与影响。而且当初之所以建造这条山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植物蓬勃生长的新谷地,松木条搭建的山路不只可以作为山路,还可以用作路引,并在松木条上刻出道路两旁沿途的植物的名称,游客们在攀爬山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沿途的植物,可以通过学习植物的名称来赶走爬山的疲累,既观赏了美丽的风景,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图4-10)
在设计景观之初充分的考虑场地现有的资源,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以保证场地在建造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降到最低,这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减少景观在建设方面的成本以及在在后期维护方面的成本。在2011年X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住宅设计类荣誉奖作品“半英里的轻细介入一一手工浮桥”,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很大程度上的将场地原本就有的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在设计之初,设计团队深入到场地进行相应的考察,对场地每个时间段的日照进行了细微的观察,并且考虑到了桥梁在建造的过程中会对场地周围的植物和动物所带来的变化,希望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建造的桥梁能够融入到自然中,不对周围的环境和动植物产生影响,为了能够建造出理想的桥梁,设计团队包含了集合风景园林师、生物学家、工程师、物业经理与业主的设计团队,通过召集全方位的人才来实现人工建造的景观与大自然相互融合,设计团队综合各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建造人工浮桥,有了人工浮桥,游客们就可以不在住宅区进行观赏,而是可以深入到湿地的内部进行观赏,而且这种建造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在建造的过程中也巧妙的避过了场地原有的动物栖息地,并且尽可能的减少了对当地野生植物的砍伐。同时通过对航拍照片的研究,道路避开了所有的不利因素(海狸的储水区,密林,灌林,野生动物走廊灯如图4-11)除此之外,设计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场地原有的日照也不受到人造浮桥的影响,在建造的过程中也尽可能的选择有手工的方式进行建造,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通过设计师和制造师的各种努力,这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工浮桥历时九个月完工,由于在建造的过程中,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干扰,所以仅仅三个月,浮桥周边的植被就恢复到了原本的状态。(图4-12)
4.2.3赋予场地多重功能——增厚
风景园林通常的占地面积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面人们可以看到风景园林的社会方面的功能还有生态方面的功能,就更别提园林必须具备的美学方面的功能以及文化方面的功能,乃至经济方面的功能,都是可以通过风景园林这个十分有限的空间来得到满足的。风景园林的建造可以通过控制园林的面积来节约所使用的土地方面的资源,从而使园林建造的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但是节约成本也要使风景园林原本所具有的相关的功能得到满足。在上文我们提到在设计景观之初充分的考虑场地现有的资源,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以保证场地在建造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降到最低,这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减少景观在建设方面的成本以及在在后期维护方面的成本,这是通过控制人工的开发面积来使场地原本就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在本节,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使园林所具有的功能最大化,使园林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这个角度入手来使总的开发力度得到相应的降低。将场地每一寸的土地可以展现出来的功能进行相应的叠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将具有相似功能的场地进行集中处理到同一个场地中来,这样做就可以将原本零落分布的场地整合起来,从而使园林中的绿地方位得到相应的扩大,人们活动的场所相应的更加集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进一步的减少,通过相应的设计使同一块场地具有多重功能。
还有一种就是将风景园林所要展示的功能与城市的基础建设相结合,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园林的建造成本,还能使整个城市的总体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也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示城市的功能,将风景园林所要展示的功能与城市的基础建设相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城市基础设施的后期维护方面的成本。通过这几年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了解到,“景观都市主义”促使景观的功能更加的全面,使城市能够更加全方位的得到发展,景观都市主义就是将风景园林的建设跟城市的基础设施向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专门建造风景园林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并且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造的更加具有创作性,更进一步的增加了城市的观赏性,使城市能够更加和谐的与自然相处,并且得到长远的发展。
X俄勒州波特兰市泰伯山中学雨水花园就是将风景园林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最经典的建筑,泰伯山中学原本有着一个占地面积非常大的停车场,但是这个停车场的使用频率并不高,经过相应的设计与改造这个区域就变成了一个专门用来收集雨水的场所,没有占用多余的场地,而且在建造的过程中几乎是没有太多的投入的,而且后期的维护也非常的简单,这样就使得整个校园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且从此以后,学生就有了一个专门的场所用来观赏、科普与实践。同时,良好的雨水蓄存功能缓解了当地的地下排水问题(图4-13)。
纽黑文康涅狄格水处理设施项目采用修复生态学以及中生物工程技术,开启了市政基础设施设计的新篇章。当地的水务局在对场地原有的资源进行相应的利用,将沼泽地进行了保留,通过对沼泽地能够对水进行净化这一特点,来代替排水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场地的高度差,通过这种方式减缓水的流速,使水中的杂质得到最大化的净化(图4-15)。
在这整个过程中,公众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污水变成净水的整个完整的过程,而且园林中的优美的景观也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冷冰冰的印象,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同时具有了欣赏的价值,场地同时具有了处理污水的功能也实现了休闲活动与科教育目的,使得城市维护与建设的效率得以提高。(图4-16)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想要得到低干预的风景园林,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就要对场地原有的资源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再利用,具体体现在,将场地原本的自然过程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挖掘,并尽可能的还原场地原有的自然过程,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尽量使用自然所蕴含的自然力量,使风景园林能够和谐的融入到自然中,得到长远持续健康的发展;在设计之初就要对整个设计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规划,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减少人为活动对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将风景园林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相结合,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园林的建造成本,还能使整个城市的总体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也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示城市的功能,将风景园林所要展示的功能与城市的基础建设相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城市基础设施的后期维护方面的成本。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专门建造风景园林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并且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造的更加具有创作性,更进一步的增加了城市的观赏性,使城市能够更加和谐的与自然相处,并且得到长远的发展。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