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 要:

随着国际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资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治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日俱增。然而,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和揭露,使人们意识到单纯的外部审计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治理的需要,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在实现企业增值方面的地位也越来越高。201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更新了内部审计的定义,指出:提高企业价值并改进组织的生产经营是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定义更侧重了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由此可见,企业目标的实现越来越依托于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以此为契机,内部审计的地位被推向了新的方向,同时,国内外各界对于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研究已在不断展开和更新。

本文首先梳理国内外文献关于内部审计质量和公司绩效的理论,阐述两者的实质联系,进而从实证角度分析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公司绩效的相关效应和根因。从最终研究结论可知: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大小、是否有专设内审委员会管理审计部门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优劣程度对公司绩效有着显著影响,由此说明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对公司绩效的促进有一定裨益。本文最后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提出了改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力求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公司绩效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20世纪初X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使得XXX不得不正视规范资本市场的必要性,2002年,X国会迅速通过了Sarbanes-Oxley法案,并先后修改6次,于同年7月正式确认该法案。该法案对会计行业作出了严格规定,提出应当设立单独的监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审计进行监督,同时要求咨询服务和审计服务不得兼容。此外,该法案还加大了对公司行为的要求和限制,旨在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制止高管的违法行为。

现代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发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通过借鉴国外的内部审计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和标准来确保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中国证监会在十多年前就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为公司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的约束机制。2014年最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提出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增加价值。

据此看来,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内部审计地位的重要性都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价值增值和风险管理功能不容忽视。重视内部审计,使其增值作用实现理想成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已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在资本经济中制胜的重点关切。

研究意义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同时催生了企业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仅仅依据财务报表的审计已经无法迎合现代企业的需求,其价值增值功能和风险管理职能成为现代企业关注的重心。2014年我国颁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各组织团体内部审计的工作原则和行为规范。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与世界浪潮融合发展,关于公司内部审计的一系列举措也逐渐和国际标准接轨,但在现实的资本运作中,公司重视内部审计的真实程度、内部审计对公司价值的增值实效是否与理论一样、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的关键性仍需进一步证实。因此本文探究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现做如下阐释:

理论意义:本文从内部审计影响公司绩效的角度着手,学习总结相关文献理论,围绕上市公司绩效从多个方面对内部审计质量指标进行考量,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公司绩效的原理,希望为未来有关内部审计质量的进一步实证研究贡献可供借鉴的经验。

现实意义:目前风云诡谲的市场环境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日趋严峻,建立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成为各公司的首选,其中内部审计机制则可以发挥其增值价值为公司的日常经营和风险防控保驾护航。因此探究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公司绩效的运作原理、选取对公司绩效有重要意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指标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希望通过参考比照内部审计质量的不同指标,单项或综合分析各指标影响企业绩效的成因,并结合上市企业的实际环境,为内部审计有助于公司绩效增长的相关学说提供证据支持。深入指导上市公司在强化运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优化内部控制方面的具体措施,同时有利于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有利于投资者正确决策。

  1.2研究思路和框架

研究思路本文以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绩效间的相互影响为研究方向,采用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手段,借助Excel进行数据筛选和整理,利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深刻讨论了内部审计与公司绩效的相互联系。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以及其中用到的研究方法如下:

第一部分: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绩效的基本理论阐释。作为本文的基础分析部分,首先介绍内部审计的定义,再分析内部审计质量的内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机制,然后归纳陈述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著作,最后对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详细阐述和成果总结。

第二部分:本文选取了深圳证券交易所393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数、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架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级作为可能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变量,此外还将选择控制变量量化公司治理的其他表现,综合以上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多元回归对预先假设进行了验证。

第三部分:对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条分缕析,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研究结论,检验所有假设是否均成立。同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现状和国际经验,为公司内部审计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期待能改善内部审计质量,以提高企业绩效。

研究框架本文的具体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图1.1 研究框架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内部审计质量的理论概述

2.2.1 内部审计质量的内涵

现代企业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和公司的规章制度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配置合理数量且具有相当专业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且该审计部门不应附属于公司内部的任何一个管理部门而独立运作,在组织构成上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以及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不受侵犯。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需要对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系统性地监督检查。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纰漏,应立即上报公司董事会建议进行整改。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水平的优越性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效果的好坏,它包括了审计执行过程及其成果的质量。在我国,“审计质量”这一定义的创始人是张龙平(1994),他认为审计报告与审计事实的符合程度以及公众的确信程度是审计质量的最终映照。

广泛概念下的内部审计质量包括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评估,包括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的制定与落实、内部审计计划的编写和执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吸纳和后续学习等,这意味着除了企业的一般性的经营业务之外,内控、风控管理也被纳入审计工作的考查领域。而狭义概念上的内部审计质量仅指内部审计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包括了内部审计具体项目的选取、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改进建议等各个程序的成效,内部审计目标的完成程度,甚至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因此需要全面关注内部审计项目是否科学、有效、公正、合理。

2.1.2 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规模

一般而言,内审部门规模越大,说明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就越高,相对地,审计工作得到的人力、财力支持就越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内审工作的质量。而在研究中通常以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数量作为代表性指标考核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程度

现代内部审计之父Lawrance曾说:“如果没有实际职权的辅助,所有为了提高、改善所做出的奋斗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由此可见,确保内审机构独立运作是使审计事项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如果企业是按照经营状况自愿合理地设立内审机构而非出于中国证监会的强制要求,那么内审机构往往会受到公司高层的重视且独立性较高,因此内审机构通常在组织内部拥有较高权威性,可自由行使职权。同时《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要求内审人员与其审计的经济活动不能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联,否则在个人利益驱使下,审计人员将无法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进而可能降低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的主体,其业务能力、职责操守和道德水平与内部审计质量直接相关。《内部审计准则》1201号严格要求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一系列行为规范。而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则内部的管理程序越复杂,因此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高素质的职业操守已成为审计人员必不可少的配备。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专业胜任能力较低的审计人员将无法担任审计工作,无法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水平,最终会影响到内部审计质量。其次,职业操守存在隐患的审计人员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妨碍,因个人利益或关系者利益的影响,处理审计事务时可能有失公允,难以遵循公司的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工作,会使审计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

(四)内部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程序指明了审计工作的流程方向,作为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手段,具体的审计程序包括计划生成,方案实施,成果报告,结论形成等环节,任何环节的缺漏都会导致审计结果失去公允性。而内部审计程序的设计是否有效,执行力是否强大会直接影响质量。灵活且严格的审计程序能够确保审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充分而适当的审计证据,科学规范的审计程序能够使审计工作系统化,对任何环节的处理能够准确到位

2.1.3 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

综合评价法这是企业内部审计中较为系统、规范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搜集资料,建立测评模型,形成一个特定的测评指标体系,对内部审计质量作出定量化的总体判断。一般步骤包括五个方面,前四个步骤为基本步骤,第五步骤为综合评价。一、选取审计质量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可通过定性选择和定量选取两种方法准确、全面地评估质量指标。二、确定评价指标的转换和综合方法:对指标进行同质性转换,确定汇总综合的方法并加以修正。三、确定评价指标的权数:参考之前对审计项目的评估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四、汇总合成综合指标:依据体系内各数据的标准值和权数进行汇总成为一个指标,再对比合成的数值大小来判断该审计项目的优劣程度。五、综合评价分析:对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对其类型、具体分布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综合评估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

(二)六西格玛法

该方法是管理学的一种重要策略,旨在通过提高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降低质量成本从而毫无缺陷地实现商业价值。该策略于20世纪80年代由工程师Bill Smith首先提出,具体原理是:当检测到商业项目存在缺陷时,应当系统地减少相应的缺陷,使该项目尽可能完美。该方法具有如下显著特征: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作为基础,减少了系统中的不确定因子,不断优化系统流程,持续提升总体质量;强调对方法、流程的持续改良;通过财务需求驱动的方式进行内部管理;提倡跨部门的交叉合作。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的可靠性和客观性。而执行该策略并以期达到六西格玛标准的企业,其出错率有相当严格的限制——不能高于百万分之三点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短期内一蹴而就,可能需要花费上几年的财力和人力。

(三)模糊评价法

在特定场合和特殊项目的内部审计中,往往难以用定量的的方法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进行精准地评价,因此采用模糊评价法能发挥恰当的作用。模糊评价法通过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用赋值虚拟变量和确定评价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等模糊数学的工具,对各项难以评估的对象进行总体评价。其具体步骤为:一、构建模糊评价指标,汇总评价内部审计质量的所有要素因子。二、利用专家经验法或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权重向量。三、为所有要素集合建立合适的隶属函数,从而构建评价矩阵。四、采用适当的合成因子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进行组合,并解释结果向量,得出审计项目的质量评价。

2.2文献综述

2.2.1内部审计质量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综述

外国研究人员在衡量内部审计质量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

Pizzini M(2011)发现内部审计执行手段和财务报表审计与审计延期有密切关系,审计延期即财政年度和审计报告出具的时间之差。研究结论表明协助外部审计工作会降低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独立开展审计工作比协助外部审计工作所产生的审计延期更短。

Regoliosi C(2014)对2011年的意大利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结构、董事会规模以及企业未来规划呈正相关。

Manea L(2015)认为内部审计质量的计量过程比较复杂,不能仅用财务指标来定义,应同时考虑各项非财务指标和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Ludin K R M(2017)通过探究马来西亚公共组织部门的风险管理活动发现,较强的内部审计质量能够加速组织内的风险管理活动,有一定风险承担倾向。

Boskou G(2018)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了133家希腊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认为管理层和内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质量。

Gebrayel E(2018)观察了2013和2014年马斯喀证券市场的139项交易,对71家公司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的会议频率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财务报告的质量越能得到保障。

(二)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国外关于内部审计质量研究的发展,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在逐年深入,国内研究者往往从多角度分析内部审计质量,结合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指标代入:

范经华(2013)利用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内部审计质量转化成具体的定量评价指标,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张静(2014)研究内部审计时发现,我国企业当前的内部审计质量现状亟需提高,主要表现在制定总原则和研究解决对策方面。而高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中的渗透和贯穿,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制定系统化的工作流程,从而使多种复杂负责因素能够发挥综合效果。

王兵(2015)研究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整体素质会受到内部审计部门规模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呈现正向的关系,即规模越大,内审部门的整体素质就会越好,越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作用。

孟志华,王宁郎(2016)在总结和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和审计质量评价体系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赵美蓉(2017)指出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审计工作的概括和修正均对内部审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李建红,周婷媛(2018)研究2012-2016年深沪两市创业板公司发现,公司的治理能力、企业成长性对内部审计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

姚延(2018)研究发现,管理层对设计工作的认识度、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审计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内部审计文化的形成对于审计质量至关重要。

2.2.2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人员在考核公司绩效时大多采用托宾Q值、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和经济附加值(EVA)等指标。ROE反映了企业运用净资产盈利的能力,相较于ROA更能体现自有资本的收益水平。

Greorges C(2005)发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复杂化,内部审计不仅在企业财务监管、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作用,对于企业整体经营和风险管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Mohameclt(2012)选取内部审计人员的资历、实践时长、培训期间作为内部审计质量的替代因素,研究发现以上因素越高,则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审计费用越低,对公司绩效的提高越有效。

Calota G(2014)通过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质量能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发挥,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经营提供有效的建议,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绩效,同时内部审计质量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咨询功能,为保证企业系统的有效运行。

Michal C(2015)认为审计技术在数据分析方面的改善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手段,而企业中应设置专门机构对相关技术进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绩效的提高。

Gros M (2017)调查了838家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运用多重回归测量其内部审计质量,发现外部审计人员的认证和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资历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并减少审计费用。

PröbstlhaiderU(2018)对奥地利上市公司的审计方案进行研究,发现最高管理者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审查管理体系,确定改进的潜力和可能变更的需求,有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同时对于公司的持续适应性以及公司绩效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在公司绩效的衡量方面与国外学者大致相同。杜兴强(2009)通过ROA和ROE衡量上市公司的综合业绩。王宇(2017)以托宾Q值作为公司绩效中市场业绩的重要衡量因素。

孟弋然(2015)研究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充分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对企业的治理现状和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才能使企业绩效逐步得到改变。

陈燕飞(2016)从公司管理和风险预估的角度分析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增值中的作用,指出内部审计对于企业价值增值有积极作用。

郑石桥(2017)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价值链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种服务方式,使得内部审计能够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胡畅闻(2018)研究发现审计环境、审计人员配备、审计管理机制以及对审计成果在企业中的运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绩效的发挥。

贾佳(2018)在研究某新三板上市公司时发现该公司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单独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说明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对内部审计制度的科学设置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

刘鹏(2018)研究2012-2016深交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后发现,内部审计质量的发挥有助于上市公司改善自身结构,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改善企业绩效。

  3.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设计

  3.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相关理论概述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价值链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方面阐释内部审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内部审计如何在承担受托责任的背景下,通过运用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实现在企业整个价值链中增值的目的。

(一)委托代理理论

19世纪30年代,Means和Berle首次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而Wilson、ROSS和Mirrless等部分经济学家在上世纪70年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们对企业的“黑箱”学说提出异议,进而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激励机制,并因此形成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始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作为公司股份持有者,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企业管理当局,并投入经营所需资产。而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在其中各自作为“委托人”和“受托人”。虽然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的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股东则重点关注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因此他们着眼于有长期回报的稳健性投资;而经营者期望实现个人目标,例如高水平薪酬、长时间的假期以及更有晋升前景的职业发展,因此经营者更关注短期内实现收益的项目。因为两者信息不对称,委托人难以完全掌握资产的真实情况,也无法确认代理人的相关管理决策是否科学有效。

如何最大限度地统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使企业利润和股东权益趋于最大值是委托代理理论的重要目标。而内部审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通过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经营者的决策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衡量代理人的行为绩效并将该结果反馈给股东,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短期行为,保护股东利益。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反映成果,即内部审计质量是推动公司绩效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价值链理论

Michael E.Porter(1985)最早提出价值链这一理念,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所有活动均能串联成一条价值链。而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市场目标和所有相关利益而进行战略合作的过程则被称为价值链。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实行产品差异化是一个企业领先其他市场占领者的竞争优势。在整个价值链中,经营者将重点了解客户的需求,寻找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多价值的环节,并对关注环节所对应的企业活动展开合理规划和完善。

Porter将价值活动划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产品的生产销售、向买方的转移和售后服务,具体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和市场营销等。而例如资产购置、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类型的职能活动被称为辅助活动。两类活动相互联系,共同支撑整个价值链,该链条上每一项活动最终都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作为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企业,需要将不同资源进行整合投入,制造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继而为企业增加价值。因此,如何尽可能地降低价值链上的无效损耗,提高各环节的效率,是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首要前提。

内部审计也是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既作为基本活动,又作为辅助活动。通过其确认和咨询功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督、评价、控制,分析现有问题,提出专业性的指导建议,尽可能预防和减少损失,为企业带来直接价值。同时,作为间接增值活动,凭借其不受管理者干扰的独立性和专业客观性,督促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实施,继而为企业带来间接价值。

(三)内部控制理论

Chambers(2008)认为,准确定义内部控制概念是构建内部审计理论的基石。现代内部审计之父Lawrence将内部控制的技术水平认定为内审工作监督评估企业经营管理的“敲门砖”,同时也是内审人员进行内审工作时不可或缺的实际手段。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良好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通过明确企业内部管理者的职责分工,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助于进行风险管控。内部控制能够相当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监督和评价功能。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变得逐渐重要,形成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康的内外部环境,便于内部审计事务的顺利实施,提升内部审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研究假设的提出基于以上三种理论,探究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公司绩效的相关因素,本文选取内部审计部门成员数量、内部审计隶属的组织结构和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作为解释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提出了以下假设:

H1: 内部审计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高。

通常来说,企业的内部审计队伍中配备有专业技术的人员越多,说明企业对于内部审计重视程度越高,投入的财力和人力就越多,则内审工作的效率越高,审计工作的效果越好,从而对于提升企业内审部门的整体工作质量有一定好处。因此,本文将内部审计部门的人数作为审计规模的衡量因素纳入模型。

H2:内部审计部门由专门内部审计委员会领导时,公司绩效更好。

企业在进行管理时,为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内部审计的监督指导。而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是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之有效、审计结论真实可靠的重要前提。我国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需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而当内审机构独立于财务部门存在时,更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因此本文将企业是否设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委员会作为衡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子。

H3:内部控制信息公开结果对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

内控信息考评结果能够综合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准,若企业具有良好的信息披露状况,相对来说,企业活动较为规范合理,能够促进企业实现绩效目标。因此,本文采用深交所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考评等级作为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依据之一,研究其影响企业绩效的程度。

 3.2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财务信息作为初选样本,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色诺芬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搜集筛选有关数据,并使用excel和stata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进行以下排除处理:1、金融行业。因其会计处理与其他行业的区别较大,且为使统计数据在同一标准上进行核算比照,对该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剔除。2、ST公司。此类公司经营已多年亏损,被处以退市风险警示,其财务数据极有可能失常。3.数据缺失的公司,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造成实证结果异常。最终本文样本数据为393个,样本行业分布状况如下:

表3.1行业分布情况
行业 样本数 行业 样本数
采矿业 1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9 卫生和社会工作 1
房地产业 3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
建筑业 1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 制造业 20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 住宿和餐饮业 4
农、林、牧、渔业 4 综合 8
批发和零售业 3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3.3变量的选择

3.3.1被解释变量的衡量

目前衡量公司绩效的常见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托宾Q值、经济附加值等,以上指标各自从不同角度考量了企业绩效。

本文借鉴国内学者对于上市公司绩效的研究,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从数据的可行性和模型的可操作性出发,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衡量企业绩效,现做如下说明:

净资产收益率ROE指的是每一单位净资产产生的净利润,反映了公司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作为国际通用的监管指标,通常被证监会用作考核上市公司的重要指标。指标值越高,则说明净资产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托宾Q值指的是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用于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托宾Q值较大,则公司会将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此时会减少股票的发行,而增加投资支出。托宾Q值相较于ROA和ROE的优势在于其能够结合虚拟经济和实体产业衡量公司的市场绩效,突破固有财务指标的研究局限。

3.3.2解释变量的选取

(一)内部审计部门规模

内审部门人员数量及其专业胜任能力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由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内审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披露要求时间较晚且标准尚未完善,则内审披露信息有限,因此难以获得所有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本文将选择内部审计部门人数作为审计规模的衡量因子。

(二)内部审计模式

我国现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由管理层领导、由决策层领导、管理层和决策层共同治理。其不同治理模式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影响不同,由决策层直接管理的内审部门较为独立,能够将审查结果全面真实地反映给董事会。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内审部门设立的复杂性,本文将内部审计由专设审计委员会领导的治理模式赋值为“1”,其他治理模式则赋值为“0”。

(三)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质量

内控信息的披露情况对于促进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具有推动性作用,而深交所设立信息披露评分制度即是希望通过监管机构的监督、公众关切和舆论压力推动企业重视公司治理。本文将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质量划分为四个档位进行量化,参考深交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评级结果将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依次赋值为1分、2分、3分和4分。

3.3.3控制变量的选择

(一)公司规模

受规模经济影响,资金充足、规模较大的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产品服务的标准化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化,而产品数量的增加能够降低公司的总成本,使其有更加充分的财力物力进行项目投资,从而提高公司绩效。因此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绩效相对越高。由于各上市公司的资产基数较大,本文将选用公司总资产的期末金额的自然对数作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

(二)公司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表现为公司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本文选取代表性指标——资产负债率。该比率较高则说明企业拥有较强的财务杠杆,,但同时伴随的财务风险也较大。如果公司大部分资本由举债融资组成,则其往往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决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额利润。据研究数据显示,高负债率往往不利于公司发展,从而降低了公司绩效。

(三)两职兼任情况

证监会规定禁止董事长兼任公司总经理,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一则会导致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监督而滋生财务舞弊。二则难以兼顾公司的管理工作,导致公司事务出现管理缺失。因此,本文认为兼任董事长与总经理职务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则赋值为0,如不为同一人,则赋值1。

表3.2变量释义表
变量类型 变量符号 变量名称 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 ROE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TQ 托宾Q值 市场价值/重置价值
解释变量 IASize 内部审计规模 内部审计部门人数
IAMode 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层次,由内部审计委员会领导,取值为“1”,由非审计委员会领导,取值为“0”
Disclosure 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质量 按深交所对A股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的考评结果取值。“不合格”取1,“合格”取2,“良好”取3、“优秀”取4
控制变量 Size 公司规模 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Lev 资产负债率 期末总负债/期末总资产
Duality 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 同一人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时,取1,否则取0

3.4模型的构建

基于本文上述理论分析与研究主旨的选取,本文将建立如下的多元回归模型,以此探讨内部审计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ROE=β0+β1∙IASize+β2∙IAMode+β3∙Disclosure+β4∙Size+β5∙Lev+β6∙Duality

TQ=γ0+γ1∙IASize+γ2∙IAMode+γ3∙Disclosure+γ4∙Size+γ5∙Lev+γ6∙Duality

 4.实证结果分析

 4.1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2015-2017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内部审计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下表为相关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表4.1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 均值 中位数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ROE 0.514 0.521 0.238 0.019 3.262
TQ 3.990 1.862 28.988 0.776 192.705
IASize 5.069 3.671 1.163 3.000 15.000
IAMode 0.863 1.000 1.119 0.000 1.000
Disclosure 2.978 2.657 0.702 1.000 4.000
Size 22.515 22.455 1.460 14.942 27.284
Lev 0.523 0.532 0.286 -0.195 1.846
Duality 0.180 1.000 0.384 0.000 1.000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深圳证券交易所、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

从表中可知:

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ROE)最大值3.262,最小值0.019,说明如果以盈利能力来衡量的公司绩效,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总体差别较大,均值0.514,中值0.521,可以看出公司价值的差异程度分布较为均衡。而托宾Q值最大为192.705,最小为0.776 ,说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总体分布范围较广且个别公司市场前景十分乐观,均值3.990,中值1.862,标准差28.988,整体离散程度较高,可知样本公司的市场绩效个体差异较大。而总体研究样本选取较为合理。

关于内部审计规模的统计描述,表中可知,内部审计人员数量的平均值为5.069,最大值15.000,最小值3.000。从总体上来看,上市公司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设定数量较为平均,大部分样本集中在4-6人之间,年度间变化较小,能够满足大多数上市企业开展内审工作的要求,总体来说比较符合现阶段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人员数量的规定区间。

从内部审计部门的治理结构可见,由专设审计委员会管理的内部审计模式的比例较大,截选数据的均值达到了0.863。而只有16家上市公司未设立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部门,或在年报中未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情况的具体信息进行披露,因此本文将未公布内审机构治理模式的公司均认定为无专设审计委员会,但从整体来看,上市公司普遍比较注重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

从深交所提供的内控信息考评结果可知,样本公司的评分均值为2.956,其中284个公司评级为3分,由此可见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较为良好,也反映了我国上市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较为可观的前景。

此外,总体样本的公司规模均值为22.515,中值22.455,标准差1.460,分布程度较为可观,则说明样本上市公司的规模整体差异较大。其次,资本结构均值为0.523,中值为0.532,标准差为0.286,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差异较小。而两职兼任的总体数据均值为0.180,该占比极小,说明上市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职务设置情况大多符合证监会规定,两职兼任情况较少。

4.2变量相关性检验

表4.2 ROE与各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ROE IASize IAMode Disclosure Size Lev Duality
ROE 1
IASize 0.047** 1
IAMode 0.018** -0.025 1
Disclosure 0.029* 0.375*** 0.069 1
Size 0.421*** 0.398*** -0.032 0.62*** 1
Lev -0.232*** 0.187 -0.021 0.059 0.472*** 1
Duality 0.035 0.046 0.024 -0.018 0.073 -0.012 1
注:*表示10%水平的显著相关,**表示5%水平的显著相关,***表示1%水平的显著相关

从表4.2可以看出:内部审计部门规模与ROE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47,与预估方向相符,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总体上验证了前文的假设。而内部审计治理方式与ROE的相关系数为0.018,两个变量正相关,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由专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时,越有利于公司的治理。其次,内控信息的考核评分与ROE的相关性为0.029,在10%水平上显著,侧面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越好,企业的财务绩效越高。

关于控制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与RO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0.232,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相关。但较为例外的是两职兼任情况,该因子与ROE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与预期设想相悖。同时,三项自变量与各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6,并无较高的相关强度。这表明内部审计质量指数与各控制变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说明与自变量无关的非实验因子控制得较为恰当。此外各控制变量相互的相关系数较低,并未造成自变量混淆。

表4.3 TQ值与各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TQ IASize IAMode Disclosure Size Lev Duality
TQ 1
IASize 0.031*** 1
IAMode 0.011*** -0.025 1
Disclosure 0.019** 0.375*** 0.069 1
Size 0.206** 0.398*** -0.032 0.62*** 1
Lev -0.331** 0.187 -0.021 0.059 0.472*** 1
Duality 0.012 0.046 0.024 -0.018 0.073 -0.012 1
注:*表示10%水平的显著相关,**表示5%水平的显著相关,***表示1%水平显著相关

该相关性检验结果可知: 内部审计部门人数、内部审计治理模式与TQ值的相关性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内控信息评级则在5%水平上与TQ值显著正相关。以上检验结果均印证了前文假设。

关于控制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与TQ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0.331,且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相关。而两职兼任情况与被解释变量同样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影响,与上文ROE的检验结论类似。

 4.3多元回归分析

表4.4 被解释变量为ROE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 系数 T值 Sig VIF
IASize 0.026 0.506 0.039 1.087
IAMode 0.365 1.154 0.021 1.359
Disclosure 0.058 0.659 0.093 1.157
Size 0.256 2.477 0.035 1.233
Lev -0.799 2.580 0.047 1.621
Duality -0.046 0.941 0.397 1.318
修正R² 0.325

考虑到可能因经济数据的限制而导致模型设计失真,因此在stata分析结果上进行了多重共线性诊断,由表4.4可知VIF因子均低于10,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来看,调整的R2 值为0.325,说明该三项自变量可以在32.5%的程度上解释因变量。由于影响公司绩效的指标有很多,且由于数据搜集难度所限,本文只选取了其中三个影响因素,因此该拟合程度可被接受。

在对相关变量进行控制后,可以发现,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在三年的样本回归结果中,和被解释变量ROE在5%显著性水平下会呈现正相关性。这说明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内部审计部门专职人员数量越多,企业的盈利水平整体越好,这与假设一一致。

内部审计部门隶属模式与ROE在5%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这表明当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委员会的单独领导下运作时,审计工作的质量较好,从而有利于公司绩效增长,符合假设二。

与假设三冲突的情况出现在内控信息披露评级,该变量与ROE没有出现明显的相关性,仅从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内控信息的披露状况对公司绩效并无太大实质影响,产生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国内上市公司对于内控信息的披露有限且不太规范。

在对控制变量的多元回归中,公司资本结构与ROE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明显负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率较高的企业,其公司绩效水平较差。两职兼任情况对ROE的影响系数的符号与预期一致,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4.5 被解释变量为TQ值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 系数 T值 Sig VIF
IASize 0.495 3.469 0.027 1.439
IAMode 0.351 3.017 0.031 1.041
Disclosure 0.009 0.010 0.439 1.305
Size 0.148 3.399 0.117 1.404
Lev -0.366 -9.075 0.001 1.239
Duality -0.008 -0.943 0.382 1.027
修正R² 0.379

该部分统计分析依然进行了共线性检验,由表4.5可见,各变量间没有精确的相关关系。从模型拟合优度的检测结果可知,调整后的R2 为0.379,说明自变量能够在37.9%的程度上反映TQ值的变化,同前文ROE的回归分析类似,该拟合程度可以接受。

在考虑相关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和三年内对TQ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说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对公司的市场绩效有促进作用;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高,则公司绩效越好。与前文假设有出入的是解释变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TQ值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内控信息的优劣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值作用较小,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于控制变量,由上表可知,三年内上市公司的公司规模与TQ值显著正相关;资本结构与TQ值呈负相关。而两职兼任情况对TQ值的影响系数的符号与预期一致,但未有明显的相关影响。

 4.4本章小结

经统计分析后,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本文从内部审计部门的角度论证了假设一和二:由分析结果可看出内部审计部门成员规模与内部审计质量呈正向影响,审计部门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好;而当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越高,即由审计委员会单独领导时,越能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该两项影响因子最终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内控信息质量的披露对于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审计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反映效果。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假设,说明当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时,其披露的信息质量越可靠,从而促进了公司绩效的提升。

我国上市公司正在逐渐重视内部审计,其对于公司绩效的提升也日趋重要,虽然国内上市公司通过利用内部审计实现公司绩效增长的进程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效用已在不断施展和凸显,将形成更加规范的内部审计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不断改善公司绩效。

  5.相关政策建议

5.1配备合理数量具有专业水平的审计人员

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者,内部审计人员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完成度和效果,如何聘用以及聘用何类资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首先,上市公司需配置至少三名专职人员执行内部审计事务,专职人员除了具有会计和审计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应当兼具法律、税务、风控等相关知识,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将难以使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其次,在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充足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对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重视,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更新知识理论,积极学习并获得相关资历证书如CPA、CFA等,并熟悉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使其能够真实有效地向管理层反映审计结果。

5.2建立独立性较高的内部审计机构

不论任何形式的审计,都要确保审计师能够不受任何职权干涉地行使职责和义务,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大小,很大部分取决于审计部门在公司的地位。

在搜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资料时,本文发现大多数企业均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对企业内部审计相关事宜进行管理。从本文实证研究分析来看,内部审计部门是否独立设置,是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上市企业应从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在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前提下设立审计部门,吸纳各领域的专业人员进入审计队伍,避免与其他部门交叉管理,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也要避免临时抽调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确保内审人员有独立的编制、预算和专门领导,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为股东和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沟通途径。

 5.3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本文在收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信息时,发现深交所一部分上市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披露报告并不符合证监会要求,且未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进行单独详细地报告,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缺陷的披露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只有少数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整改进行了后续披露。这样一则为收集上市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带来障碍,再者,不利于投资者掌握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对投资决策带来干扰。

因此,首先管理层应端正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在公司内部形成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其次,XX加大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健全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披露的法律法规;最后,运用外部审计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建设。

 5.4引入先进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信息虚拟化和网络化的趋势不断加深,给内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解决方法应紧跟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进程,引入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模式,采用高效的工作方式改善内部审计效率,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一方面,可以纳入目前较为先进的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通过评估企业风险和内部控制水平,采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检验和分析性检验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形成针对性审计结论。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的技术,进行科学精准地数据收集、筛查和分析,展开实时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尽可能规避审计失败,从而建立完备的审计系统和信息数据库。

5.5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评估和后期监督

本文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深交所大部分上市公司按照了证监会要求,定时定期地开展内部审计,发布了符合要求的内部审计报告,向公众披露审计结果。但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最终结果等公开较少,有的企业只能查询到内部控制问题的公示,而未有后续跟进的书面报告。因此,上市企业应重视问题的跟踪和处理,关注共同问题点和体系缺陷,不仅要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应对管理制度的进行反省和改进。后期应向公众主动公开前期问题的整改情况、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实际作用,促进企业绩效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Boskou G, Kirkos E, Spathis C. Assessing Internal Audit with Text Mining[J]. Journal ofInformation &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8.

[2]Campbell J. Mohan N.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Downsizing on Internal Auditing [J]. Internal Auditing, 1992.

[3] Gramling, Audrey A. Mario J. Maletta, Arnold Schneider, Bryan K. Church. 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 synthesis of the extant internal auditing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2004.

[4] Gebrayel E, Jarrar H, Salloum C, et al. Effec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committees and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d its impact on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Omani listed fir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2018.

[5] Gros M , Koch S , Wallek C .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quality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results of a survey on German listed compani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 Governance, 2017.

[6] Roth J, Espersen D. The matrix revisited: risk and control matrices can provide internal auditors with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tools management uses to ensure accu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J]. Internal Auditor, 2004.

[7] Wallace W A, Kreutzfeldt R W.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entities with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and the associ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uch departments with error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0.

[8]陈芳.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与治理效果研究[D]. 重庆大学, 2013.

[9] 崔晓静.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10]范经华.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审计研究, 2013.

[11]郭慧. 内部审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J]. 财会月刊, 2010.

[12]黄纪崇.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探讨[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

[13]贺晓华. 审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J]. 智富时代, 2015.

[14]贾佳. 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新三板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15]孔令秀. 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河北经贸大学, 2017.

[16]柯金秀.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17]刘学领.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 2011.

[18]刘启亮.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2.

[19]李建红, 周婷媛. 公司治理、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成长性[J]. 财会通讯,2019.

[21]商松昊. 我国国有上市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绩效相关性分析[D]. 黑龙江大学, 2018.

[22]孙新婷. 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实证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 2012.

[23]王红亮. “免疫系统”视角下HPU大学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 河南大学, 2012.

[24]王丽丽. 浅议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J]. 国外建材科技, 2007.

[25]王保立. 试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关系的认识[J]. 中国经贸, 2012.

[26]谢瑛宗. 浅析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关系[J]. 上海商业, 2010.

[27]夏柏松. 浅议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J]. 金融经济, 2010.

[28]席妮妮.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0.

[29]杨晶. 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0]尹方艳. 晟智科技智能化工程项目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研究[D]. 湖南大学, 2017.

[31]姚延. 试论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18.

[32]张松. 当代内部审计的发展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 中国市场, 2010.

[33]张荷玲. 内部审计对风险评估和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集团公司为例[D]. 湖南工业大学, 2011.

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1718.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月3日
Next 2023年1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