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摘 要

《木兰从军》歌词内容来源于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与豫剧《花木兰》,由刘麟编词,王志信作曲的一首叙事性题材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借鉴了河南戏曲豫剧典型的音乐特色——唱腔,语言音调,板式特征等,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韵味,本文主要从歌曲创作和表演两方面分析豫剧元素,阐述豫剧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分三个章节进行写作。

第一章是从歌曲创作过程中研究豫剧元素,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歌曲伴奏方面来写。

第二章是从歌曲在表演过程中研究豫剧元素,从豫剧咬字吐字特点,拖腔演唱技巧,豫剧气息方面进行阐述。

第三章是个人学习这首歌的体会感受。

通过以《木兰从军》这首歌曲来探寻豫剧元素,意在是对花木兰善良,忠义孝顺的品格所吸引,和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豫剧音乐,在今后在民族声乐创作中更具有创新性,使民族声乐富含不一样的韵味,并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喜欢。

关键词:豫剧元素;《木兰从军》;演唱分析

引 言

我国民族声乐是在继承传统演唱艺术戏曲,民歌、曲艺等基础上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欧唱法中的歌唱理论和优秀技巧,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涌现出许多民族声乐优秀词曲作者,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至今这些作品还被纳入广大音乐院校的教材中和被民族声乐爱好者们所吟唱,随着时代在不断的变化,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随着潮流而变化,一些民族声乐作曲家们力求创作不同的歌曲题材,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豫剧音乐艺术是戏曲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本文将从作曲家王志信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木兰从军》中探讨豫剧元素,《木兰从军》是在《木兰辞》和豫剧《花木兰》的基础上改编成的一首民族声乐作品,新的创作将《木兰辞》中的繁琐故事情节都去掉,增加了木兰内心活动的描写。这首歌曲运用豫剧优秀的演唱方法与技巧,使演唱更具有地方韵味,让听众耳目一新,同时也使戏曲发挥到极致。

一、 歌曲《木兰从军》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到的豫剧元素

(一) 创作于历史性戏剧体裁

《木兰从军》这首歌曲以历史故事为背景而创作的,讲述了一位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故事,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老师扮演的花木兰这个角色红遍了大江南北,而当时演唱这首豫剧《花木兰》是为抗美援朝的战士鼓舞士气,正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才有了历史性的戏剧题材,创作这首庞大的叙事歌曲,刘麟老师在北朝民歌《木兰辞》原有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根据现代歌词写作特点,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演唱,更能唱出木兰感情的变化特点,王志信老师用了半年的时间搜集资料,在创作中加入豫剧艺术特点,使得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河南味儿,新的创作并没有丢掉原有诗歌的风格,而且使内容更加贴近人物生活,更容易的让广大群众接受木兰的形象,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二)豫剧板腔体与西方回旋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的曲式分析如下:

前奏A 连接部ⅠB 连接部Ⅱ

a b c d

1-9 10-35 36-57 58-77 78-107 108-145 146-162

G D G G bB bB G

A’ 尾声

163-185 186-207

D D

《木兰从军》这首民族声乐作品是一部板腔体与回旋曲式结构,共八个乐段,经过五次转调,全曲的前奏由1-9小节组成,音乐主题在恢弘壮阔的交响乐中逐步展开,歌曲调性为G大调(见谱例1)。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1

  乐曲的第一次转调10-35小节,调性由G大调转为D大调,这就进入了歌曲的主题,音乐也转换成了抒情的风格,通过音乐抒情的衬托,使得在讲述花木兰得知年迈的父亲要出征消息时,流露出忧愁的心情。

乐曲第二次转调是36-77小节,调性总的趋势由D大调转回G大调,旋律逐步加快,在每一句的结尾处都有豫剧的音调来凸显出豫剧的风格,这段主要描写了木兰担心她的父亲因年老不能出征的焦急心情。两句“谁人去征战?”描写了木兰焦急的心情,情绪应该变得沉重,60-77小节速度加快,音乐中的情绪有焦急转变成豪情,讲的是木兰忽然看到了墙上的龙泉剑,想到主意自己可以替年迈的父亲去从军,这时音色彩变得明亮起来,节奏更加急促,她的心情也随着音乐速度加快而变得明朗起来。

第三次转调从“但辞爹娘去。”开始,调性为降B调,音乐又再现了主旋律,这段主要应用了戏曲中“紧打慢唱”的结构,虽然歌唱的速度缓慢,讲述着木兰告别爹娘的场景,但织体伴奏却如同马蹄声音一般来衬托出木兰就要上战场的待出发前期的心理状态。从第109小节开始,讲述的是木兰在战场上的英雄气魄,凸显了她勇敢豪情的性格,伴奏从刚才紧凑的马蹄声又变成了柱式和弦,伴奏简单却不失力量。

第四次转调从“塞上烽烟平”开始,调性又回到G大调,4/4拍子,速度变成了每分钟60拍子,这样由紧张的战争气氛立刻转为了安静、野花遍地的场景,使音乐变得更加舒展自由。

在(163-185)第五次转调这段,调性又转为D大调,不完全再现了歌曲第一段的旋律,该段描写了木兰回归女儿身,内心的喜悦,向我们展现了木兰娇羞的一面,颇具有戏剧性的画面。

歌曲最后一段(186节到最后),以高亢激昂的旋律唱出对木兰的赞美之情。

(三)伴奏在歌曲里的运用

1.大量弱起小节与切分节奏的运用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2

歌曲木兰从军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体现木兰无人替父从军的焦急心情和想到方法自己决定替父从军心中的豪情,征战沙场的勇敢无畏,出现了大量的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型(见谱例2),这种节奏型是河南豫剧常用的艺术表现方式,用来烘托歌曲的氛围。

(二)豫剧“摇板”手法的运用

歌曲木兰从军中描写木兰辞别家人,奔赴战场的场景(见谱例3)作曲家借鉴戏曲“摇板”表现手法,“摇板”也称为“紧打慢唱”,演唱这一部分时,伴奏音乐比较急促,而演唱比较自由,伴奏与演唱这一快一慢的对比,使得音乐内部的紧张感更加强烈。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3

  (三)豫剧“垛板”手法的运用

歌曲木兰从军表现战争场面的部分,借鉴了戏曲音乐中“垛板”这一艺术手法(见谱例4),2/4和3/4拍混合使用,句式短促紧凑,伴奏与演唱以相同的节奏同时进行,这样的表现手法使得音乐变得更为紧张,这个部分的节奏是四二拍,每一拍都按照相同的力度来演唱,不分强弱,通过紧凑有力的节奏表现出战斗激烈场景,着力表现木兰的英勇气概,制造出紧张激烈的气氛,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4

  (四)豫剧旋律特征

作者王志信创作这首歌曲时为了突出具有浓厚的地方音乐特色,运用了豫剧旋律风格特点,豫剧旋律根据不同的地域区别,形成了不同的腔调韵味,主要分为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和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木兰从军》主要运用了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它的基本旋律线为“5165321”,主要在“5—1”音区,向下进行,多始于强拍,主音落在“1”音上,被称为宫调式。

(五)豫剧板式特征

豫剧属于板腔体戏曲艺术,板式结构多样且复杂,根据剧情发展不同采用的板式也不相同,歌曲《木兰从军》就有多种板式交替使用,其中有慢板、快板、摇板、垛板。其中在第三次转调处“但辞爹娘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就运用了戏曲板式“摇板”紧打慢唱的形式,将紧打慢唱的戏曲风格特点凸显的淋漓尽致,其特点是伴奏节奏急促,而演唱节奏是自由的,一快一慢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急迫感,一般表现激动、喜悦或悲奋的情绪,作曲家以主题旋律音调进行变化呈示,结合戏曲紧打慢唱的表现手法,具有非常典型的戏曲风格特点。四个“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疾”运用了垛板板式,旋律层层递进,速度由慢渐快,表现出了紧张的情绪。

二、歌曲《木兰从军》在表演过程中运用到的豫剧元素

(一)豫剧拖腔演唱技巧

戏曲中有很多在演唱最后一个字时声音延续变化,这就是戏曲唱腔的一种特点——拖腔,拖腔是为表现人物情绪情感而被运用,歌曲《木兰从军》在多处都借鉴了豫剧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使用这样的创作手法,在一个字上将情感延续,达到字与情的统一。

例一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5

  “催我爹爹出征去”这一句中的“去”字运用了豫剧的拖腔。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唱的饱满。

例二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6

  在这句“木兰从军美名扬”高度赞扬了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这一句的情感主要是骄傲的,在唱“名”的时候要有强大的气息作支撑,其次还要将每个音符都要清晰明确的唱出来,最后要将每一个音之间做出强弱的对比,唱出饱满的顿音的效果。才可以将一个字的情感表达到位,将豫剧的风格表现出来。“去”字与“名”字这两句情感上有明显的对比,“去”字这一句不能像“名”字一样激情昂扬的,要带着哭腔唱出焦虑的情绪。

(二)豫剧声腔装饰

豫剧唱腔中的润腔在这首歌曲中也得到运用和借鉴,润腔就是装饰演唱的韵味,以取得更好的声音效果。

1、倚音

通过语气,语调对唱腔装饰,本歌曲大量的运用了前倚音来进行装饰,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如“贴”、“情”、“急”等(如谱例7)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7

  2、滑音

演唱滑音时从高到低下滑到另一个音或者从低到高滑到另一个音,结束时多为八度,作品第二部分54小节处“花木兰哪”的“兰”字,六度下行大跳,采用了下滑音的处理(如谱例8),在唱的时候注意吐字的归韵,气息的使用非常关键,突出了河南方言的特色。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8

  (三)豫剧咬字、吐字特点

地方戏曲唱腔的形成与本民族,本地区的语音和语调风格紧密相联,戏曲音乐是在本地区生活语言的自然音调基础上形成的,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在表演中就融合了中原方言语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咬字和发音非常具备河南方言的特色,演唱时咬字准、狠、有劲儿,字正腔圆,且吐字清晰,口语色彩浓厚。豫剧演唱与普通话没有太大差别,但在声调上与普通话不同,河南一、二、三、四声的调值,而普通话是二、四、一、三声的调值,在《木兰从军》这首民族声乐作品中,不完全采用方言,只是做了个别字的声调调整,作曲家通过加入装饰音也体现出了河南方言的音调。

(一)、这一句“唧唧复唧唧”,随着旋律的起伏和倚音的变化,具有河南豫剧的风格特点,在第二个“唧”之前加入倚音,将普通话一声的“ji”变为了上扬的音调,符合河南方言的特点。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9

  (二)、“无”字,普通话发音是“wú”,在这里唱的时候发wù的音。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10

  (三)、在木兰自问“怎么办”中的“么”在普通话中的发音应该是me,然而在河南方言中却读成mo。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11

  (四)、在演唱“兰”字的时候,发的是“làn”的音,要突出字头,注意归韵,把音甩出来,从而能把“兰”的豫剧风味表现的完美。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12

  (四) 豫剧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唱歌的基础,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老师说过“换不好气,唱不好戏”,所以豫剧演唱对于气息有着严格的要求。演唱《木兰从军》这首歌需要演唱者具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撑,在练习气息时,豫剧使用丹田发力,声音由弱到持续变强,气息缓慢吐出,同时还要控制好气息,歌曲中有唱慢唱快的地方,主要运用三种气息处理方法。

1.慢吸慢呼

在歌曲开始部分,如谱例7,速度是缓慢的,气息要流畅,每个字每个音随着气息的流动推动着往前走,使声音达到流畅的状态,亲切、深情地表达此时此刻木兰的心情。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13

  2.快吸慢呼

歌曲中有多处长音出现,演唱者就需要快速吸气,再缓慢的把气送出来,尾声最后一句“美名扬”(如谱例14),要充分准备好气息,将声音推向高潮而结束。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14

  3.偷气

是指在吐字间隙完成换气,“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疾。”这几句,节奏紧密,运用偷气技巧,声音连贯,一气呵成。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谱例15

  四、本人学习歌曲体会

这么一首庞大的声乐曲,自然难度系数比较高,演唱歌曲的时间比较长,整首唱下来需要7分半左右,这就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气息来演唱这首歌,同时也需要具备精湛的声乐技巧与音乐素养,既要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技巧方法,又要形象的表现出木兰的光辉形象。目前自己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所以还是要向老一辈艺术家们学习,以下阐述了学习这首歌曲要把握的地方和学习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这首歌的心得体会。

(一)注意歌曲演唱技巧

1.拖腔·

这首歌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豫剧唱腔之一的拖腔,拖腔演唱可以把歌曲的情感推向高潮,在演唱时在民族声乐科学发声的基础上用足够的气息唱完一字多音的长乐句,声音也要有延续变化的感觉,在平时训练中可以结合戏曲的发声技巧来练习,拖腔这一演唱技巧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今后学习中希望敢于去尝试。

2.板式

歌曲在描写木兰辞别家人,征战沙场这两部分分别采用了戏曲特有的板式“摇板”和“垛板”,这是全曲最显著的豫剧板式结构,“摇板”这部分歌曲伴奏要比人声演唱快,虽然演唱较慢,但是心中一定要有这种快慢的概念,用心感受伴奏带来的紧迫感。“垛板”这部分伴奏与人声演唱同时进行,三句重复乐句“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第一句作强,第二句作弱,第三句回到第一句作强处理,用说话的语气来演唱。

3.咬字、吐字

语言是歌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戏曲都讲究字正腔圆,咬字准备,吐字清晰。这首歌曲在咬字上有重有轻,这要根据人物情感走向而变化,比如情感丰富的乐句,咬字就要重些,抒情缓和的乐句,咬字就轻些;在吐字上,要清晰,对于吐字咬字演唱之前可以反复朗诵歌词,之后带着节奏朗读,歌曲有几处豫剧音调,这几个地方要多加练习。

(2)学习宋祖英演唱《木兰从军》体会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豫剧和民族声乐在情感表达方面,两者都追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用心去唱,用真挚的感情去唱,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这首歌曲,十分注重情感的表达,唱出了木兰的心理活动,让听众置身于其中。

歌曲第一部分木兰虽在织布,但心里早已不再织布机上,面对天子征兵,军书上有爹爹的名字,木兰情绪十分低落,宋祖英亲切深情的声音把木兰的心事给表现出来。

第二部分说爹爹年老体弱,怎能受得了在战场上打仗杀敌,木兰又没有长兄,她的声音体现出木兰的焦急,两句“怎么办”把情绪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画风一转木兰想到方法决定替爹爹去打仗,这时的她是充满豪情的,由此宋祖英的声音变得坚定有力。

第四部分在她要离开家,告别爹娘运用了豫剧板式结构,紧打慢唱的表现手法,她的声音里充满着不舍但依旧很坚定。

第五部分描写在战场上木兰英勇杀敌场面时,声音带动情绪是无比的豪壮激烈的。

第七部分当木兰胜利回归的时候,是无比喜悦的,她的声音也是充满深情的。

整首曲子人物情绪变化很大,有柔情,有悲愤还有坚定勇敢,宋祖英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体现了歌曲真实情感和歌曲风格。

结 论

本篇论文以探寻声乐歌曲《木兰从军》中的豫剧元素作为论点,分析了豫剧唱腔特征、咬字吐字特点,豫剧气息、旋律特征等元素,最后阐述了自己学习这首歌的心得体会,经过分析使我们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豫剧,在今后学习演唱与豫剧有关的歌曲以便有更深刻的认识,本人分析的豫剧知识只是皮毛,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传统戏曲艺术,可以丰富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作品,又可以继承和发展戏曲元素,两者互相借鉴,促进发展,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要对歌曲内容有详细的了解,把握住木兰情感的变化,着重学习豫剧唱腔特点,以便更好的演唱这首歌曲。

致 谢

光阴似箭,我大学的学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即将踏入社会,接触新的事物,迎接与面对新的挑战。在宁德师范学院学习的四年,我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关心与帮助,在此我将要向帮助和鼓励我的人们,表示我最真诚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淳尹老师,她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艺术修养,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对我影响深远,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从论文选题,收集资料、构思、框架的设计到最终的定稿,都给我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让我在论文写作中找到研究的方向和写作方法,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感谢你对我严格要求和不厌其烦的帮我解决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在此谨向刘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同时也要感谢教导我,指导我,关心过我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的鼓励和鞭策,让我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们,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有同行的伙伴,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给我支持,关心我,帮助我,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学习的过程中,鼓励我和支持我,做我最坚强的后盾。感谢所有人,感谢我的母校,是你接纳了我,给我翅膀,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有勇气披荆斩棘。

遇见你们,我很幸运!接下来我将会继续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事教师行业后,我将会向我的老师们一样,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为学生服务,与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给他们指引方向,在此再次感谢宁德师范学院的各位老师,同学和家人对我的关心,也祝大家一切顺利,心想事成!

参 考 文 献

专著类:

[1]王基笑.《豫剧唱腔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3]陈小香著.《常香玉演唱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

期刊:

[1]李群.民族声乐演唱对豫剧的借鉴与吸收——以《木兰从军》为例[J].北方音乐.2011第11期.

[2]孙玉柱.豫剧唱腔在民族声乐唱法中的借鉴[J].2009.第2期.

[3]邬丹.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J].大众文艺(快活林),2011(16):25-25.

[4]赖丽.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提示[J].音乐探索.2014第7期.

学位论文:

[1]王金媛.叙事歌曲《木兰从军》艺术新探[D].青岛大学音乐学院.2010.

[2]杨林.民族声乐豫剧元素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白雪.论河南豫剧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4]张豆豆.《木兰从军》中豫剧元素的演唱分析[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6.

[5]王亚茹.歌曲《木兰从军》的创作风格与演唱实践[D].青岛大学.2019.

[6]林蕾.歌曲《木兰从军》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处理[D].贵州大学.2018.

[7]白洁.戏歌《卜算子·咏梅》和《木兰从军》的演唱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16.

[8]李佳茜.豫剧风格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创作与演唱中的呈现[D].西安音乐学院.2019.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探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豫剧元素——以《木兰从军》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375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7日
Next 2023年1月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