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乐中的重要部分,牌子曲可以用于演员熟悉演出的动作,并且能配合演出氛围。二人台牌子曲是蒙汉两族劳动人民用心血共创的民间音乐形式,更体现了生活在晋蒙陕冀的人民对民间生活热爱的表达。在我国音乐舞台上,笛子曲被经常性地使用,它在现代流利音乐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在民间音乐,以及交响乐团中也被运用,与它有紧密联系的,是二人台牌子曲,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张家口等行,并且二者不相割舍。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欲对于笛子曲与二人台音乐中的牌子曲进行比较研究,主要围绕着竹笛与二人台竹笛的共异性,以及两者的融合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实例研究笛子曲与二人台牌子曲二者之间的运用,希望为同类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这门民间音乐的传承做贡献。
关键词:二人台牌子曲,笛子曲,民间音乐
一、绪论
我国中华文化五千年,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每个民族人民都根据自己生产地环境的特点,以及辛勤的劳作,形成了各自民族特有的文化,也因为这些地域性文化的不同,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音乐也是一样的,地域性对音乐的影响也很大,对于笛乐文化来说,地域性是构成其的重要属性,并且演奏的风格也很有特点,随着二人台的发展,笛乐演奏技巧也不断地进行变化,本文通过对笛子曲与二人台牌子曲进行比较研究,以《喜相逢》为例研究二者的融合,二人台音乐的不断发展中,笛子曲还会以更丰富的演奏为其服务。本文主要应用了文献检索查阅法,查阅线上线下相关理论知识,阅读有关笛子曲跟二人台牌子曲的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法拜访相关专业人士了解二者的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首先介绍了笛子曲跟二人台牌子曲的相关概念,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笛子曲跟二人台牌子曲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二者存在的差异,为同类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二人台牌子曲与笛子曲提供理论指导,为同类民间音乐提供借鉴
二、二人台音乐与竹笛
码头调是二人台的前身,同时它也是属于民间歌舞中的,主要在内蒙古地区较流行,并且在爬山调,以及汉族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元素而形成,主要元素有信天游、内地民歌,每年的元宵节前后会有表演,“以锣鼓节歌,不用丝弦”。但是发展到后期,丝弦坐腔,这是由码头调过渡的,丝弦代替了它们。这对二人台来说有很大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用丝弦代替锣鼓之后,丝弦乐队成型,二人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丝弦坐腔”阶段,对于我国各地的地方小戏中,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内蒙古的民间音乐相互影响,“打坐腔”和“民歌坐唱”一直相互渗透着,据1960年出版的《二人台牌子曲选集》中的《二人台牌子曲概述》一文记载:在清朝的时候,民间的老艺人就会耍丝弦,这时候二人台还未产生,但是在这时候民间已经有小曲儿坐腔形式了,并且民间的老艺人移居到了内蒙古西部地区,每当人们有什么喜乐之事,比如说嫁娶之事,邀请朋友来祝贺的时候,有乐器就能演奏这种欢快的小曲儿,会唱歌的还可以演唱,主要也是唱蒙古的民歌,流落到当地的汉人,也在相处久了之后,会被当地人热情邀请,往往彼此配合一同演奏。时间长了这二种文化就交融了,直到解放前,这种习俗一直胜行,以现今的准格尔旗等地区,所以有时候二人台音乐与伊盟流行的蒙古民歌有时候很难区分,可以说是难解难分的。
二人台音乐伴奏的三大件中,竹笛就是其一,它在伴奏上有重要的地位,另外二个伴奏乐器就是四胡与扬琴,这三种之间可以相互弥补,又在演奏的时候可以相互衬托,让二人台音乐的曲调富有特色。艺人们常说,在“二人台”乐队中,竹笛是骨头,支撑着二人台乐队的主框架,而四胡是皮肉,丰富了二人台音乐,扬琴是衣着,让二人台音乐华丽绽放,由些能看出来在二人台音乐中,竹笛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人台音乐将竹笛推上了独奏舞台,竹笛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二人台音乐,冯子存先生把竹笛推上的独奏舞台,先生从小就习竹笛,并且在年满十七岁就开始为地方戏曲伴奏,这份伴奏工作中,冯先生在长期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以二人台的音乐风格为基础,发展了北方竹笛的演奏技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北方竹笛特色,其音乐高亢、嘹亮。冯先生最初以二人台音乐曲牌命名,并且以二人台的音乐素材在创作竹笛独奏曲,代表作有《挂红灯》、《万年红》等。继冯先生之后,又有很多艺术家以二人台音乐为素材对竹笛独奏曲进行创作,如简广义先生的《山村迎亲人》;南维德、李镇、魏家稔的《走西口》等等。
三、笛子曲与二人台牌子曲的关联
(一)普通竹笛与二人台竹笛的相同之处
1.文学性
普通竹笛跟二人台竹笛诚然首先都要有演奏的艺术,但它绝不仅仅是演奏,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厚深刻的文化意蕴。竹笛艺术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进步。而“文化”是人们对于世界的发现和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人们为自己世界设立的一个镜像,也是通过自己努力追求现实与人生的一种装饰与提升。竹笛艺术和文化的关系就像是植物之于大地,大地孕育着植物,植物是大地生命的延续。竹笛演奏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来源于文化之中,演奏者的文化素质修养和文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演奏作品所要达到的境界。当这种文化行为达到一定的境界,有着高超的技能,饱含着高深的修养,渊博的知识,才能叫“艺术”。优秀的普通竹笛与二人台竹笛演奏者一向都是从不同的文化领域、不同的修养层面来开阔自身的眼界,提升自身的境界,从而为演奏铺下深厚的底蕴。这样奏出的音乐才是生动的有灵性的,而不是机械地把乐谱的音符复制出来。竹笛演奏者也必定是尽多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从中吸取大量的“营养”,把它们通过自己的感悟融入到乐曲中,这样音符才有了美感。
2.艺术性
文学和音乐二者不可分离,是相互融合的,在二人台牌子曲,以及笛子曲当中,文学的影子到处都是,不论是在乐曲的名称还是在乐曲的表现内容上。例如赵松庭大师改编的笛子独奏曲《鹧鸪飞》,是以唐朝大诗人李白诗“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为依据改编的。所以曲子深沉含蓄,忧而不伤,抒发了怀古幽思、憧憬向往的情怀,其间蕴含着浓浓的诗意和神韵,让人百听不厌,荡气回肠。演奏者把独奏曲子吹好,一定是把相关的体验,以及故事融入了进去,比如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描写的是越王勾践于会稽卧薪尝胆,之后出兵讨吴,一战成功的故事。战士们胜利凯旋,越王在宫殿之上赏赐给义士们绫罗绸缎,他们穿着大王赏赐的绣满金线的锦衣,在满堂生辉的大殿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如花美貌的宫女们载歌载舞为凯旋而来的义士们接风,整个宫殿春意盎然。然而一句“至今唯有鹧鸪飞”,把整个气氛拉回到了当时李白写诗的时空。这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仙,“移情于物,将物比人。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大自然与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诗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想法,艺术的真实,在这点上,二人台音乐跟传统的笛子曲是相通的。
(二)普通竹笛与二人台竹笛的不同
1.演奏方法及技法
普通竹笛与二人台竹笛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说都具有艺术性与文学性,这是二者的相通之处,但是落实到表演上,二者却是有差别的,它们有各自的地域差异,也有不同的乡土风情,如果从竹笛的演奏艺术来对比,差异就更明显了,曲笛经常用于丝竹乐的伴奏,它的筒音音高为a1。并且在演奏时,竹笛的口风很饱满,高音比较含蓄,高音都轻吹,而中间又很婉转,整个乐队中竹笛需要很熟练的掌控音量才能默契的配合。指跟气的共同配合,让笛子的技巧展现,吹奏时气入丹田,缓慢有序,尺度刚好,就像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拳,打音的时候要有力道,并且干脆利落,整体有弹性。历音时流畅,像高山流水一样,赠音就要求刚刚好,就像回声一样,余音缭绕。而叠音的要求,就是不张扬,还要纤细,这些技术的运用,改编再创造的名曲有很多,比如说《寒江残雪》,《妆台秋思》,《汉宫秋月》,《青莲乐府》,《浔阳夜色》,《塞上曲》,《苏武牧羊》,的确是富有情韵。
二人台乐队中笛子是主奏乐器,最初只有它,后来才加了扬琴等乐器。笛子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其中的风格与地方风味。并且它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演奏方法。二人台的演出多在室久,这要求应对各种天气,都能让乐器奏出它的曲风,那演奏者一定要有过硬的气功,并且肺活量大,可以持久吹奏。以气冲式来运气,这是必要的条件,对于想追求好音色,这样才能让吹奏变得悦耳动听。二人台竹笛演奏,吹奏之间多有喉音,虽然它用花舌很多,因为这种气冲式的运气方式,一定会催动舌头运动,这样演奏出来的笛曲才飘逸,还有气势,让演奏者可以更好的为演奏曲目服务,本人也更得心应手。二人台竹笛演奏技巧跟普通的竹笛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三方面,分别是“气”“、指”、“舌”。二人台竹笛的吹奏,对于气息更在乎刚柔相结合,主要是刚,其次辅以柔,所以整个笛曲声音是嘹亮结实的。在“指法”方面,为了给花舌等技巧奠定基础,用了很多揉指、飞指等技巧,“舌”的技巧主要有单吐、双吐、三吐和花舌,气息要与舌头进行配合,以吹奏的时候,这样吐出来的音非常饱满有弹性,并且很有力道。花舌密度很大,音量强,在音乐表现力上粗犷豪放,适宜于表现出北方人的气质。梆笛经常演奏的曲目像《五梆子》,《喜相逢》,《八音合盖》,《井泉水》更有北方气势,概而言之,作为竹笛艺术的普通竹笛与二人台竹笛,同中有异,从而形成刚柔各有侧重、南北笛韵和鸣的靓丽景观。
2.竹笛的形制、持笛姿势、运指
普通竹笛多采用传统式持笛方法,即指肚贴近笛身,这里的指肚是上手拇指的指肚,笛身用指肚顶住,在膜孔下侧的位置,这里要注意一下角度,手腕手臂的角度要是九十度角,还可以搭配下唇,或者是下手等会让笛身不能保持稳定,但是普通竹笛的传统持笛法可以方面完成笛子曲的各种演奏技巧,让打音完美的完成,二人台在持笛姿势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它是用拇指的前侧,对于笛身用顶式托住;六指孔的笛身,用手指的第一个指肚去按,一定是用靠近第一个指关节的,开按笛孔的手指,都要较平直的伸出来,在演奏的过程中,笛孔上的手指,一般没有让它离开的动作,除了“飞指”技巧之外,剩下的动作,手指都在笛周活动。半孔指法在二人台的笛子演奏中比较常见,第一关节一般都在灵巧运动,手指头的前端部位,都是伸直的,弯曲小动作用来演奏半音。二人台笛子演奏常用的四种指法是“6”、“3”、“4”、“7”。二人台的笛子吹奏常用滑音,以及抹音技巧,是因为几种指法中主音“1”均是半孔发音,由于二人台戏曲考虑到男女同腔表演的音域范围,这种范围只能使用一只笛子,于是选用这四种指法。
(三)二人台音乐素材在现代笛曲中的运用——以《喜相逢》为例
冯子存先生创作的乐曲《喜相逢》《万年欢》《五梆子》等在梆笛乐曲中极具代表性。这些曲子中运用了多种二人台的元素和技巧。二人台曲牌很多都被竹笛演奏时改编了,我们以冯子存前辈的经典作品,《喜相逢》为例。
《喜相逢》是民间乐曲,最初是来自内蒙古,后来被很多音乐吸纳,作为过场音乐,比如说山西梆子,以及二人台。用来给戏中的角色伴奏,常见的有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原来的曲调是:

在过场音乐中,运动此曲调的比较多,因为它的难度不高,后来冯先生对此曲调进行了变奏,让乐曲的风格突显,并且很新颖,本曲调一共有四次变奏,如下图。

通过对比《喜相逢》的原曲调,以及经过冯先生改编的现曲调可以发现,同一个乐句演奏的旋律跟速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通过改编,让整个旋律更加三江了,并且表现力强于之前。在新曲调的演奏过程中,发现新乐句的填充,英雄好汉运用了很多技巧,这些技巧风格鲜明,比如说有花舌、吐音,并且还有历音揉音等。并且整个演奏的力度,也较之前变化很大,新的演奏没有舍弃原曲调的风格,还增加了演奏曲子的歌唱性。
四、结论
传统竹笛与二人台牌子曲中的竹笛有很大的关系,它们有相同之处跟不同之处,但二人台的音乐伴奏不能少了竹笛,而且是二人台把竹笛推上独奏舞台,这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二者相互促进,并且互相交融的时候,相互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竹笛发展到今天,更加促进了竹笛的普及与进步。本研究还在许多方面有不足之处,本人将继续深入学习研究民间音乐,为民间音乐的传承做贡献。
致谢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我已经要毕业了。对于学校来说只是送走了一年又一年的毕业生,而对于身处这毕业大军中一员的我来说,却有些难以言喻,这将是我整个学生时代的终结,人生中一个里程碑。在这里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老师在我本科毕业设计上给予的帮助与指导,尽管老师非常繁忙,但是每当我对我的课题有困惑的时候,他都会抽出时间来指导我,我非常欣赏老师这种治学严谨的态度,踏出校门步入工作岗位上,我也要时时学习老师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非常舍不得一起同窗四年的同学们,这四年我们相处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感谢这段时光,感谢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如此充实又快乐。非常珍惜大学期间所认识的这些同学跟老师们,非常感谢你们给予过我的帮助,让我快速成长。
最后,仍然要说的是,我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是您从我牙牙学语一直陪伴我大学毕业,我深刻地记得你们的付出你们的关怀,从前你们是我的肩膀,今后我希望我成为你们有力的后盾,我会用一辈子回报你们!今后我一定会非常努力,同时,在这里,我要向各位评审老师们表示感谢,也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人,今后我一定会加倍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志然.二胡独奏曲不同音响呈现方式的比较——以《兰花花叙事曲》为例[J].黄河之声.2013,(7):12-14
[2]刘晓文.二人台牌子曲的传承与变迁[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5):20-22
[3]郭恩哲.浅析二人台牌子曲的曲牌来源[J].音乐时空.2015,(9):99-100
[4]刘晓文,苗金海.二人台牌子曲音乐的旋法特征[J].音乐创作.2015,(05):30-31
[5]邢野.论二人台艺术的属性与发展方向[J].内蒙古艺术.2015,(2):32-33
[6]赵金虎.内蒙古二人台牌子曲的几种旋律发展手法[J].内蒙古师大学报.2014,(1):26-28
[7]任佳佩.笛子曲《山坡羊》的传承与创新[J].大舞台.2012,(1):9-11
[8]韦建斌.简述“文革”时期笛子独奏曲的创作[J].人民音乐.2014(6):19-20
[9]毛云岗.从曲笛名作《梅花三弄》透析浙派笛子音乐演奏艺术[J].2014,50-70
[10]钱国桢.民歌《茉莉花》在传统音乐各类体裁中的比较研究[J].音乐学习与研究.2014,(4):32-34.
[11]毛云岗.俞逊发《三五七》笛曲演奏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5):11-1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