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钢琴有着“乐器之王”的美称,自传入我国以来,受到许多作曲家的青睐,改编出许多中国钢琴作品。同时,中国改编作品越来越受欢迎,作曲家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改编曲散发着中国独特的音乐韵味。如但昭义改编曲《思恋》,从创作风格特征以及音乐内涵方面,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特色,对我国钢琴改编创作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但昭义的背景,以及改编曲《思恋》的由来。第二部分《思恋》音乐特征。第三部分《思恋》演奏诠释。但昭义先生将此曲改编成钢琴曲,本文试图分析但昭仪《思恋》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征,在此曲中运用了多样化的演奏技巧,进一步推动音乐情感丰富化,使得此曲更加有感染力。
关键词:但昭义;思恋;音乐特征;演奏诠释
引言
早年间,有着“乐器之王”美称的钢琴,经过岁月蹉跎,受到越来越多作曲家的青睐,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随着时代的进步,作曲家们不甘平凡,经过一系列的作品创新后,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量。但昭义改编的钢琴曲《思恋》寓含着对祖国的情怀,表现出了祖国母亲的独特音乐魅力,成为大多数钢琴演奏家抒发祖国情怀的曲目之一,与此同时,也是本人论文研究的主要曲目,在多次聆听演奏中,深深的被作品浓烈的情怀所触动。改编后的作品耐人回味无穷,情感更加浓烈,这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改编作品,对后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但昭义的《思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但昭义的背景介绍以及作品分析,深入浅出的分析此曲的脉络,同时也介绍了此曲的弹奏方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演奏方法加以运用,不间断的学习和研究,使得论文研究更有说服力。
一、背景
(一)作者简介
但昭义是我国杰出的一位钢琴教育家。自小生活在父亲热爱音乐环境下成长,使得但昭义从小学习音乐,跟随名师学习钢琴。其中有三年,师从于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周广仁教授,短短三年,影响了但昭义的钢琴教育之路。后来移居深圳,在深圳艺术学校任教,从事钢琴教学与演奏历经几十年余年,融汇中西方传统艺术教学理念,形成一种独特的但式教学体系,培养一批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比如李云迪、陈萨等等。这些学生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表现出色,均获得国际钢琴知名奖项,其中有二十几名学生均获得第一名。由此可见,但老师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钢琴教育家。他注重钢琴演奏与理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的运用,更好的使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其专著有《少儿钢琴的教学辅助》等,论文有《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的设计与应用》、《论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等。因此,中国钢琴走上国际舞台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中国钢琴家地位在国际乐坛上逐步提升。但昭义为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被后人称之为“但昭义现象”。
(二)《思恋》创作背景
但昭义钢琴改编曲《思恋》保留了原曲作者的主题旋律,主题旋律来自中国声乐艺术歌曲《那就是我》,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陈晓光作词,两人共同创作了这部作品。《那就是我》这首歌曲结构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歌曲以游子思念故乡为主要题材,以炊烟、小河、月夜、渔火运用四个不用的景物作为代表,利用景物渲染主题起着至关重要。这首作品在首次演出后,迅速的被传播,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对离家在外的人有很大的感触,引起了许多人共鸣,许多音乐学者给予这首作品很高的评价。在但昭义的简介中,了解到但昭义曾有赴北进修经历,在这进修时光,周广仁先生不仅在生活中或是学业上,给予了但昭义先生非常大的帮助,为了感谢周广仁先生对但昭义的多年指导,同时也为了表达但昭义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之情,便将《那就是我》非常具有叙述性的艺术声乐作品改编为钢琴作品,并将在周广仁先生88岁诞辰当天亲自进行了演奏,作为一个特别的生日寿礼,献给周广仁老师。
二、《思恋》音乐特征
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被进行再次创新,《思恋》这部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部作品但老师结合了自己多年独特的教学模式,意识到不仅要有演奏技巧部分,还要有音乐的基本特征。作品里运用了多样的节奏、力度等等,使得作品在改编后大大提升了音乐的感染力。
(一)节奏
什么是节奏?用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符与休止符有机地组织起来,叫节奏。它赋予音乐鲜活的生命力和无穷的灵动性,在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因素。节奏类型也有许多,在《思恋》这部作品中,就出现复节奏、自由节奏等。
1.复节奏
什么是“复节奏”,意思是指不对称、不规整的节奏,在乐句各声部中节奏的时值各不相同且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使用,在无法达成一致的节奏时值的情况下称之为“复节奏”。复节奏是一个典型的节奏类型,在各个时期领域均被采用,大大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从前面我们了解到,这部作品是一个多线条的作品意味着有多个声部组成,使得音乐色彩更加鲜明,有利于烘托音乐的感染力。
如谱例2-1(a)所示。
谱例2-1(a) 复节奏
从谱例2-1(a)可以看出,右手出现了三十二分音符其节奏不鲜明,左手伴奏采用六连音的柱式和弦,出现了以三十二分音符对六连音,形成不符合节奏的对位。左手弹奏六连音,右手弹奏三十二分音符由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A构成一条音阶,朝着右方向走并作渐强,层层递进,突显出了不对位的复节奏,体现出了音乐的张力,加深了浓浓的情感与紧张的氛围,与此同时,作品的情感基调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在练习复节奏时,应分开左手右手进行当独训练,使两边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再进行双手一起演奏。如谱例2-1(b)所示。
谱例2-1(b) 复节奏
从谱例2-1(b)可以看出,在这里也是运用了不对位的复节奏。与例图2-1(a)不同的是,右手是规整的节奏,其左手的六连音改编成三连音,采用三连音的伴奏织体,在这里节奏改编成三连音对二连音,层层递进,不断推动情感发展。在这里采用的是3/4拍,所以在左手弹奏伴奏柱式和弦伴奏时,一定要有强弱弱的规律,切勿所有的和弦都弹重拍。在弹奏复节奏时,首先左右手进行当独训练,心中默念节奏,切勿急躁,不可分心,熟练弹熟再进行慢速演奏,这样既能保持左右手的节奏能同时在一个轨道上进行,又能熟悉掌握复节奏的弹奏方法。
2.自由节奏
什么是自由节奏,目前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如肖邦的弹性节奏,从严格意义上说,代表在处理作品时,节奏上要有伸有缩,在某一处延长了就要在别的地方补回来。这一节奏的运用在后期的作品中运用,并没有特殊的标注,演奏者需要根据自身对作品的背景介绍和风格了解,对作品进行表现。如但昭义的钢琴改编曲《思恋》就是其中的一首。通过伸缩的设计把节奏变的律动化,不显呆板,调动音乐情感的积极性,使得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浓厚的艺术色彩,一种苍凉而有韵味深远的意境。如谱例2-2所示。
谱例2-2 自由节奏
从谱例2-2中可以看出,左上角有Calma to rubato这个音乐术语,表示安静下来自由的节奏,同时对演奏者进行了提示,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从作品引子部分开始时,采用3/4拍,运用分解和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音乐的流动,营造出柔美的意境,为整首情感基调做铺垫。同时,该作品的节奏相对自由,不能严格按照正常节奏弹奏,否则音乐会显得很呆板。在演奏时,演奏者内心要跟着音乐做到连绵起伏,宛如在歌唱,并想着意境时而渐强时而变弱,时而紧张时而放松,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自由而不失散漫之感。
(二)力度
力度是音乐特征要素的其中之一。力度指音的强弱。但昭仪对音乐的多层次力度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力度没有绝对的标准,强弱是相对的,也没有统一的强弱标准,音乐的力度层次因由演奏者的自身对力度的衡量,没有唯一可控的标准,用不同层次的力度奏出的音乐效果也大不相同。音乐不仅有纵向发展也有横向延伸,大大加深了演奏者对力度层次的处理有了新的了解。
1. 纵向发展
音乐的纵向发展,在听觉上带有立体性,弹奏时力度要有所变化,在《思恋》中亦有所体现。如谱例2-3所示。
谱例2-3音乐纵向发展
从谱例2-3可以看出,中声部出现了切分节奏,旋律线条变得更清晰,低声部左手伴奏的地方发生了改变,左手的伴奏织体为柱式和弦,一直再以下行的方向进行,音乐坚定有力,很强的节奏感。和弦织体伴奏预示着音乐往往是纵向方向发展。在弹奏时不可忽视主旋律,注意左手的伴奏不可拖沓,黏糊以及过度使力同时,心里默唱着旋律。运用适当的力度,奏出美妙的音乐,使音乐纵向层次更加清晰、立体。
2.横向发展
不同风格的乐曲,主题旋律走向具有多样化。对弹奏时所用力度也是不同的,《思恋》亦是如此,如谱例2-4所示
谱例2-4音乐横向发展
与谱例2-3不同是,主题旋律进行横向发展。此时旋律进入一个新的变化,中声部的旋律织体,改编成八度,构成中声部分以八度为织体的伴奏新形式,也可以称之为加花形式出现在主题旋律中,使音乐横向发展更加饱满起来。高声部分有pp的标注代表着这部分要弹的很弱,力度要有所控制。在弹奏时,要注意手腕、手臂要保持放松的状态,演奏者通过手臂手腕的传送力量到达指尖,指尖对琴键的一个力度,同时琴键反射出力度的变化。不同层次的力度变化对音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影响,体现出横向发展的音乐风格,大多是抒情的。
三、《思恋》演奏诠释
(一)技巧
1.琶音
琶音是钢琴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钢琴练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难点,其表现手法非常宽广,表现力十分丰富,可以在不同速度乐段中出现,在乐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琶音也可以叫做分解和弦,通常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一个依次奏出。由于琶音的广泛应用,可作为乐句间的衔接或者是一个经过乐句。对抒情的歌曲伴奏有着独特韵味,引人遐想。此外琶音在《思恋》中也有不少的运用。如谱例3-5所示。
谱例3-5琶音
从谱例3-5可以看出,左手部分是一个以十六分音符为琶音伴奏音型,其琶音的音乐跨度且宽广,但昭义采用琶音型伴奏织体,其效果较为简洁流畅,又有利于促进音乐情感的发展,情绪层层递进。在弹奏琶音时,首先要认清音然后使用正确的指法,可以进行分手练习,练习时手腕需要跟随手指的弹奏作一些水平面上的移动,重心保持稳定的状态下,在手臂的带动牵引下,手掌要支撑起掌关节,指尖的一小部分触键弹奏,奏出的声音要均匀、连贯、饱满、统一,同时手腕以及手臂要保持放松的状态。用琶音伴奏型弹奏,大大增加了音乐的抒情性,也使得音乐听起来更加柔美。
2.踏板
著名的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曾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从这一名言中,我们可以理解为踏板的运用在钢琴上起到至关重要,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业内人士无不透露出踏板的重要性。踏板的使用上,侧面反映出钢琴弹奏的声音、色彩以及风格。使用不同的踏板产生的效果也是与众不同。不难发现在钢琴中有三个踏板,如左踏板有弱音作用,右踏板有延长作用,中踏板有消音作用。在《思恋》这部作品中,也大量采用了右踏板,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提升了作品的音乐效果。如谱例3-6所示。
谱例3-6踏板
从谱例3-6可以看出,左手由三和弦、七和弦、八度构成的三连音伴奏,其右手是一个七和弦构成的旋律声部。在弹奏这段时,如果不加踏板,那么音乐将会是短短续续的,根本就不连贯。但是在谱中,有大连线提示下,表示要连贯,需要借助踏板的运用。弹奏时演奏者需要注意手脚间的配合,右手倚音弹奏完时左右手弹八度要踩右踏板,在左手第一个三连音要结束时踏板放开的同时快速踩第二个三连音的第一个三和弦,在这里可以使用了“切分踏板”,也称“音后踏板”。为了使音乐更加圆润饱满,演奏者在换踏板时,手脚的动作是相反的,当手指下键时,脚要及时放开,然后在下一个音的后面迅速踩住踏板,频繁更换踏板可以有效避开声音混乱,从而提高演奏效果。踏板的运用在音乐中无疑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3.触键
钢琴演奏的技巧丰富多样,不仅有琶音、踏板,触键这也是一大技巧之一,以及不同的触键方式也会呈现出不同音乐效果,对弹奏作品起到直接影响。在作者的论著《论钢琴演奏声音的技巧原理及其应用》中了解到,钢琴发出的声音产生于榔头推进的速度,而这个推动的力来源于手指对钢琴的力。通过自身机体对手指关节控制,改变指尖的对琴键的力度,带来声音的变化,有轻柔的、连绵的歌唱等等。《思恋》这部作品里,首先这是一首改编曲,原曲是一首抒情歌曲,改编后保留了主题旋律,通过整个手臂发力传送到手腕再到掌关节最后到达指尖,整个传送过程保持放松,指尖触键要深且沉且清晰。由于这种触键方式,给音乐增添色彩,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音色变化。
(二)情感
每首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而这部作品一直围绕着《思恋》抒发情感。俗话说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所谓音乐情感就是人发自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最真诚的。不同的人聆听音乐就有不同含义,就如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奏者弹奏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如原曲中《那就是我》通过周围的不同景物,对妈妈的思念。通过但昭仪介绍背景中了解到,但昭仪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谱写这首作品《思恋》。《思恋》在继承原曲的旋律,同时在情感部分进行了创新,使得音乐情感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音乐具有强烈感染力。开始引子部分制造朦胧中的美,渐渐的进入A段,A段乐曲非常的柔美,音乐自由旋律非常的舒适,像是在诉说故事。A1段的乐曲在上一段的情感进行了延伸,三十二分音符复节奏的出现,情绪变的十分激动,,情感更加强烈。B段全曲情歌高潮,用和弦伴奏音型,抒发内心的激烈的情感。再现部分音乐回归平静,整首乐曲的情感是跌宕起伏的,凸出体现了但昭仪对恩师的感恩与亲人的思念之情。从上述中所知《思恋》在原曲中继承,并在创新中发展,使得中国钢琴作品情感更加细腻化,富有画面感。
结 论
但昭义钢琴改编曲《思恋》在原曲《那就是我》的基础上改编成钢琴作品。此曲继承了原曲的主题旋律,主题旋律中运用多种节奏、力度、琶音等等,丰富了音乐情感,使得整首作品音乐情感更加饱满。聆听此曲时,不禁引起笔者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创作背景,以及全曲的脉络分析。
本文从作品本身以及实际演奏中的技巧出发,简单的介绍了《思恋》作曲家的背景以及《思恋》由来,再进一步分析了作品的音乐特征,曲式结构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结构,ABA的一个结构框架展开,其调性根据中国民族传统调式中的一种升f羽调式,旋律非常美妙动听,引人入胜。作曲家在改编此曲时,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节奏、力度层次的变化、踏板等等,使得音乐整体出现不同效果,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弹奏不同的节奏时需要注意左右手的时值要统一,同时不同力度时所发生的音乐效果也不同,融入踏板使得音乐情感层层递进,渲染了作品主题思想。
总的来说,《思恋》这部作品激发了笔者学习分析作品的一个开端,在今后应多加学习并运用到实践中,对未来专业发展道路更加充满信心。由于所学知识有限,本文有疏漏或是不详尽的地方,还恳请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致 谢
时光匆匆,四年的求学生涯即将告别,经过数月的努力,在本次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包淑惠老师对该论文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导与教导,使我得以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撰写。在学习上,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虽然过程坎坷,但风雨后的彩虹更加美丽。在这大学的日子里,包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精心指导,而且还在思想上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感谢亲人、朋友、同学的支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与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论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专著类:
刘红兵,刘江元.基本乐理[M]. 第2版,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5.
期刊类:
- 尚艳.中国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研究[J]. 音乐创作, 2017(06) : 90-92.
- 但昭义.论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J]. 钢琴艺术, 1996(02) : 8-9.
- 徐驰.歌曲《那就是我》的艺术特点[J]. 戏剧之家, 2015(15) : 110.
- 叶佳亮.论钢琴作品中复节奏的演奏技巧[J]. 艺苑, 2008(10) : 50-51.
- 但昭义.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的设计与应用[J]. 音乐探索.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1993(02) : 42-51.
- 朱蓉.钢琴演奏中的琶音[J]. 电影评介, 2009(18) : 98+107.
- 唐碧蓉.论钢琴踏板的运用[J]. 音乐探索, 2007(02) : 68-71.
- 张云良.掌握钢琴演奏科学发音的核心技术——但昭义教授杭州讲学侧记[J]. 钢琴艺术, 2011(06) :1 9-22.
- 王雁,李民.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对但昭义老师教学有感(下) [J]. 钢琴艺术, 2006(10) : 23-25.
- 但昭义.论钢琴演奏声音的技巧原理及其应用[J].钢琴艺术,2011(05):20-23.
论文类:
- 刘晶. “但昭义现象” 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 林鑫程.论钢琴改编曲《思恋》的演奏技法与艺术表现[D]. 四川师范大学, 2018.
- 刘路遥.近现代钢琴改编曲但昭义《思恋》的演奏论析[D]. 四川师范大学, 2017.
- 王希.但昭义钢琴教学特色分析与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5.
- 秦芳.《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解读[D]. 中北大学, 2018.
- 吴婕.肖邦夜曲中的Rubato节奏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