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摘 要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中国歌剧《红珊瑚》中的经典曲目之一,此曲融合了民歌与戏曲的素材,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艺术性和戏曲性,成功地塑造了人物的戏剧形象,鲜明地塑造出一个顽强不屈和富有胆识的渔家姑娘的形象。本文主要根据歌剧中戏曲化风格及演唱处理进行探究,通过介绍歌曲背景、音乐风格及节拍特点以及演唱中的重难点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给喜欢这首歌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戏曲元素;音乐风格;演唱处理

引 言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中国歌剧《红珊瑚》中最著名的唱段之一,是一部极具艺术、戏剧和欣赏性风格的佳作,“歌剧戏曲化”是这部作品创作上的指导思想,经过原作曲家王锡仁多次修改后,这部极具地方民族色彩的河南戏曲音乐被确立为整部歌剧的风格基础。

一、歌剧简介、背景

(一)歌剧《红珊瑚》概述

由胡士平、王锡仁作曲的《红珊瑚》是中国歌剧史上最重要的民族歌剧之一,它以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歌剧经典之一。这部歌剧主要讲述的故事是在解放初期的珊瑚岛上,渔家女珊妹被渔霸七奶奶威胁,被迫给国民XXX窦司令为妾,只因为渔霸七奶奶想要巴结窦司令,所以才胁迫珊妹,而珊妹有一个身患重病的爹爹,没有钱医治,珊妹为了把爹爹的病给治好,只能在内心极度不情愿的情况下答应了给窦司令为妾。但是在去找窦司令的路途中,突发变故,珊妹只好逃到了一个岛上,刚好遇到解放军王永刚和阿青救了她。后来珊妹也帮助解放军王永刚躲避了敌人的追捕,为了迎接解放军来解放珊瑚岛,珊妹不顾自身的安全和已经受伤的身体,依然高举着红色信号灯,为解放军指引方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后,解放军终于赢得了胜利,同时也迎来了珊瑚岛的解放。《红珊瑚》这部歌剧的人物形象突出、音乐特色鲜明,成功的创造出了深具民族音乐特色的“歌剧戏曲化”作品,也成功塑造出珊妹、渔霸七奶奶等生动的音乐形象。

(二)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概述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红珊瑚》这部歌剧中最著名的唱段之一,是一部极具戏曲艺术和欣赏性风格的佳作。整部歌剧的风格基础主要是以河南戏曲音乐为主,在咬字行腔、旋律韵味以及句尾拖腔的运用方面等,都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河南戏曲特征。《海风阵阵愁煞人》这部歌剧中蕴含着浓郁的戏曲风格,成功塑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让观众感受到一个坚韧不拔、极具胆识的渔家姑娘形象。

二、《海风阵阵愁煞人》戏曲化音乐风格

(一)歌曲音乐风格表现及节拍特点

歌剧《海风阵阵愁煞人》中采用大量的戏曲及民歌元素,成功的使其更加大众化、通俗化,同时歌剧中蕴含的民歌和戏曲的特有旋律、节拍也增大了歌剧的演唱难度。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歌剧使用节奏自由的散板开腔,紧接着到第二小节转为4/4拍的节奏,用哀愁的情绪诉说着珊妹孤苦伶仃的境况和爹爹身患重病却没有钱治病的悲惨日子。

之后的过门旋律由慢转急,节拍转变为2/4拍,旋律相对来说比较活泼、欢乐、轻松,突出了珊妹对即将到来的解放军的期盼之情,同时也突出了珊妹对未来美好日子的期盼之情。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最后一段的节奏由快到慢,突出了珊妹为了救爹爹的重病,明知豪门十分的狠毒无情,但也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前去拿药的心理活动。该唱段层次十分清晰,通过分析珊妹的心理特点,使演唱者更加清楚的了解这部分的情感表达及音乐风格。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二)音乐中蕴含的戏曲元素

歌剧艺术的其中两个基本要素是音乐性和戏曲性,而板腔体的旋律结构是我国戏曲音乐所特有的。板腔体发展手法是靠速度变化和各类板式节奏的连接而形成的,它的每一个板式都源于同一个曲调。《海风阵阵愁煞人》在整个《红珊瑚》歌剧中属于一段冲突性的音乐,通过层次和曲调的变化,突出了音乐与情感的集中抒发,造成人物情感的相应变化,从而很细腻地刻画出人物内心的变化,成功表现了人物的戏剧性发展过程。这部歌剧的戏曲音乐手法运用,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 韵味方面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戏曲的精华主要展现在其韵味上,中国戏曲本身就更注重韵味,《海风阵阵愁煞人》当中的“哪年哪月能回家门”,这其中的“门”就吸取了中国戏曲音乐的精华,更增加了这段落戏曲的情感韵味。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再例如这一句“此话想必都是真”的结尾“真”字也吸取了中国戏曲音乐的精华,更加细致的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将内心的情感韵味表达的淋漓尽致。

2.拖腔方面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海风阵阵愁煞人》当中所使用的拖腔是其戏曲唱腔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歌剧开头是“海风阵阵愁煞人哪”,这里的“人”字后面有一个戏曲拖腔,作曲家的这个处理十分精彩,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拖腔是对珊妹情感的延伸,同时也是演唱技巧的表现,往往拖腔部分形成的高潮会贏得台下观众的满堂喝彩。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作曲家在这一句“为了爹爹能活命呐,珊妹赊药登豪门”的“门”字也做了一个精彩的拖腔处理,将珊妹内心的无奈与悲哀刻画的淋漓尽致。

三、《海风阵阵愁煞人》演唱处理

(一)演唱难点处理

歌剧一开头的这一句“海风阵阵愁煞人”中的 “风”字要着重处理,在演唱时需要咬字清晰,狠咬重吐,这里采用“抛腔”的演唱来突出珊妹对现实生活的极其不满。句末的“人”字在演唱时需要重咬缓吐,这句采用“拖腔”的方式来突出珊妹内心满满的忧愁情绪。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这一部分句尾的“渔家苦难几时尽”是这整段的一个小高潮,在这里强烈突出了珊妹对渔霸的痛恨之情和期盼珊瑚岛早日解放的迫切之情。在演唱时要做到咬字清晰、吐字清楚、字正腔圆。这句里的“苦”和“难”两字是重点,要唱的有力,唱出有哭腔的感觉,这样才可以将内心的不满一口气释放出来。

这一部分的这句“听说是大陆上乌云散,大龙山上来了解放军,杀渔霸,救穷人。”在演唱时要注意咬字轻快,在演唱过程中做到流畅舒展,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将珊妹内心的期盼表现出来。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最后的这两句 “擦尽脸上的泪,忍住心头的恨。”在演唱时要做到咬字坚决果断,这样就可以表达出珊妹内心的坚强不屈。之后的这一句“为了爹爹能活命,珊妹赊药登豪门。”在演唱时要做到咬字轻咬缓吐,采用“拖腔”的方式突出了珊妹虽然内心不愿,但是为了救爹爹被逼无奈的选择登豪门的心理活动,这两句将珊妹内心压抑的无奈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就是语言,所以要想演唱的好就必须准确的把握主人公珊妹的心理活动。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二)演唱心得体会

《海风阵阵愁煞人》这首歌剧选段,我从老师的教导下和自己对这首歌的经验以及研究下,总结了以下技巧经验:

首先是歌剧中的第一句,也是这首歌里最有难度的一句“海风阵阵愁煞人哪”,在唱这句的时候,声音的力度要适当加强,这样就可以将珊妹对现实的极其不满和内心的忧愁释放出来。在唱“阵”字时,要在这个音上做戏曲哭腔的处理,而“愁煞”两个字在演唱时咬字要果断、不犹豫,唱出“愁煞”后声音要马上收住,不要再拖尾音,因为这一句的旋律较为华丽、悲愤,有较多的波音、倚音等装饰音,所以这一句也是为整首歌剧的演唱情感奠定了基调,同时也突出表现了珊妹内心的悲愤。音乐开始的伴奏部分,它的织体有着较多的琶音,很好的营造出海风的感觉,磅礴的海浪、呼啸的海风,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壮观的情景当中,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珊妹内心孤苦无依的悲惨心情,演唱者要身临其境的去演唱,这样才能使情感得以充分的酝酿,同时这一句更是点明了整部歌剧的主题。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在演唱第一句时要注意气息的运用,一开始要先控制好气息,将声音慢慢推到最高音时再缓缓弱下来,到了句尾处可以加以甩腔和欲强先弱的有效处理,这样就更像是要把所有的悲愤全都发泄出来,有淋漓尽致之感,可以更抓人心。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其次在演唱时语言一定要生动,咬字要清晰。如“风浪它不怜打渔的人”这一句,我在演唱时会把“不”字的字头处理得短促有力,对后面“打”字的处理,也是同样的要求字头要短而有弹性,在情绪中要带着哭腔,有力地唱出,这样语气和音乐的紧密连接既可以准确表达出珊妹无奈、悲愤的心情,同时也可以很大大的加强音乐表现力。

演唱“爹爹染重病,他卧床昏沉沉”这句时,要着重突出“昏沉沉”三字,这一句它突出的是珊妹此时的无奈之情,她与父亲相依为命,年迈的父亲终日辛勤打鱼,但是还是交不起渔霸的租子,还为此大病在床、生命垂危,还有催债人在不停的讨债,在这种悲惨的现实生活下,珊妹内心无奈并且满心愁绪。所以演唱家在演唱时要将歌曲这一句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在演唱“渔船搁沙滩,渔债逼死人”这一句时要注意气息的运用,重点突出“逼”字。紧接下来的两个连续问句“渔霸的天下何日了?渔家苦难几时尽?”更加突出表现了渔民被迫不能出海打渔,生活没有指望,日子过得越来越苦的悲愤之情和无奈之情,在演唱时要注意谱面上的自由延长记号和情绪的推进。演唱“何日了”时语气要肯定,最好能做到气断情不断,稍微地停顿后再推出下半句。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此话想必都是真”这一句演唱的速度可以相对放慢一些,这时候的珊妹与渔民都迫切想要结束当时的悲惨生活,同时更是热切期盼着解放军的到来,期盼着未来的美好日子,所以在处理这个“真”字时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要表现出无限的期盼之情,同时再加重一些字头的力量,这样的处理就非常精彩了。

“泪眼望穿”这一句把旋律音乐推向了另一个小高潮,此时音乐回到原速。但在唱“但愿救星早降临”时速度要渐快,声音轻巧且有弹性,音乐在这一部分要感觉轻松欢快。这一部分的音乐起伏较大,主人公珊妹的思想情感有较明显的波动,所以演唱时要具有鲜明的对比。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唱段的最后一段音乐变得快速,在演唱时语气一定要肯定,在处理“恨”字时咬字要强调字头,唱的有力,我在演唱的时候“恨”字上的倚音没有按谱面上来处理,可以把倚音唱成一拍后再唱出此句的最高音,这样处理可以更加突出主人公当时被逼无奈、明明心中十分不愿但是又不得不去的无奈之情,而最后一个“门”字是一个比较长的拖腔,音不高,只要注意气息的连贯就能较好的表达,在结尾处可以加上颤音的处理,这样会显得更有韵味,使音乐与结尾的唱腔结合更加完美。

在演唱完这首歌后,我也深刻的明白了气息就是演唱的基础,在演唱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它更是歌唱发声的动力。老师教导我,要想把这首歌剧唱好,气息的运用是最至关重要的。例如歌剧的开头第一句 “海风阵阵愁煞人哪”,这一句也是这首歌剧里最有难度的一句,演唱这句时,需要把气息的压力转化为声音力度,从而能够很好的唱出,接下来的气息运用也要和这一句一样,因为只有气息使用得当、实实在在的唱每一句,才可以达到想要的演唱效果。

而声音也是塑造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时尤其要注意声情并茂,不是只将歌词和旋律唱出来就算是唱好了,要想把一首歌给唱好,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歌曲的情感把握,而一首歌曲的情感把握不仅仅是依靠歌词和旋律,如果仅仅是把歌词和旋律唱出来的话,那么这首歌曲也就没有了灵魂,歌曲的情感想要表达好,首先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故事特点先行了解清楚,这样演唱者才会更加清晰的明白这首歌曲的风格以及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其次就是对于歌词的理解,在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以及时代特点之后,要仔细的将歌曲中的歌词细分出来一句一句的研究分析,每一段歌词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以及每一句歌词里需要重点处理的词语或者是字,都要单独拿出来做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做到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到位。

在演唱的最初阶段,本人也只注意到了歌曲的整体完整性,在拖腔和唱腔的运用上,并没有做细致的研究,后来在老师的教导下,本人明白对于歌曲的处理要抓到细致,细细研究歌曲里的情感韵味特点以及每一句的气息处理。所以我将在演唱方面获得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进行分享,希望能给音乐爱好者一些帮助。

结 论

歌剧《红珊瑚》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歌剧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海风阵阵愁煞人》这部歌剧选段作为最著名的唱段之一,其意义及流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海风阵阵愁煞人》向民族戏曲的大胆借鉴成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同时也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吸取新的戏曲元素,使歌剧的形式表现增加了感染力,成功的使其成为一部反映民族精神的新歌剧作品,同时也拓展了大家对传统继承的理解。

其次《海风阵阵愁煞人》这个经典唱段既有丰富的人物性格,又具有强烈的情绪变化,我在演唱中明白了这部歌剧对于声音的控制和处理要求很高,力求在情感的处理上做到细腻,这样才能抓住人物,使作品成功。因此,演唱者除了具备相当的演唱技术外,同时也要把握好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人物背景,从而成功塑造歌剧的人物形象。

致 谢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我最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一无所知,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十分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善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我的论文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林骊老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推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善性意见,投入了超多的心血和精力。

其次我要感谢朋友以及同学们在论文编写中带给的大力支持和帮忙,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也要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透过他们的研究文章,使我对研究课题有了很好的出发点。

最后,谢谢论文评阅老师们的辛苦工作。

参 考 文 献

  • 张冠华. 李诗源. 音乐艺术鉴赏[M].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2.
  • 周青青. 《中国民教》[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5. 218.
  • 乔建中.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 林俊卿. 《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 《民族音乐概论》[M]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4
  • 冯志莲. 《民歌新论》[M].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191. 3
  • 杨立刚. 《声乐教学法》[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 赵振民. 声乐理论与教学[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 喻宜萱. 声乐艺术[M]. 北京: 华乐出版社, 2004.
  • 彭永启. 音乐研究文集[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 王艺蓓. 歌剧戏曲化的又一次成功探索一歌剧《红珊瑚》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D]. 南京艺术学院,
  • 萄添鑫. 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内容研究[D]. 天津音乐学院, 2013.
  • 闫如玉. 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运用[D]. 天津音乐学院, 2013.
  • 姜忠玉. 探析声乐的艺术表现[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 吴越. 《演唱中国民族歌剧选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时代教育, 2010(7) .
  • 刘浩. 《谈我国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 的审美特征》[J]. 艺术评论, 2010(9) .
  • 李建华. 《《海风阵阵愁煞人》的分析与演唱》[J]. 怀化学院学报
  • 张婉祺. 《歌剧《红珊瑚》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J].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 年第 2 期 (155)
  • 靳晓珊. 浅析《海风阵阵愁煞人》的艺术特征[J]. 大众文艺, 2014(13) :153-153.
  • 秦晓敏. 《浅析豫剧常派甩腔在民族歌剧中的吸收和运用》[J]. 大众文艺, 2015(13) :163-164.
  • 谭辉琼. 论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情感体验——以《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 怀化学院学报, 2011(06) :74-76.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论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戏曲化音乐风格及演唱处理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336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7日
Next 2023年1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