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的概况
1.1问题缘起
音乐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张家界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和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瑰宝。弘扬和继承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更为重要。新《义务教育法》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确定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中国的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音乐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音乐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得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基本稳定。张家界位于湘西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音乐文化积淀深厚,但是在部分地区,应试教育观念的深入,音乐课程设置形同虚设,家长、学生和学校等音乐教育观念浅薄,音乐教育不被重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充分。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弘扬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因此,张家界的音乐教育的研究还要深入地研究下去。
1.2文献综述
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后的今天,音乐教育情况得到的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更具有普及性、个性化和专业性。查阅音乐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刊物发现,其中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研究稍有设计,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发展,但是大部分文献资料与相关刊物的客观性和针对性不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可行性。
一、研究方向单一。大多数的相关文章只对音乐教学方法与技术层面上进行探讨,仅对音乐课程的本身讨论。缺乏结合当地特点、综合和全面考察现状而进行研究的论题较少
二、研究范围笼统。很多相关文章只笼统的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概念来进行叙述,缺乏针对性,说服力不强。
三、研究的客观性不强。较多文章由于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当地的音乐教育情况,研究缺乏客观依据,缺乏客观意义。因此导致研究结果严重脱离客观事实的存在。
1.3研究价值
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湘西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音乐文化积淀深厚,极具其当地地方特色。在经济文化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不应该被掩盖,我们在积极实行素质化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保护、传播少数民族音乐的的重任。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劳作、生活与娱乐各项活动的记录,是少数民族之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弘扬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更为重要。现阶段,中学生往往对于流行音乐文化更为感兴趣,而中学生作为正在发展中的青春期,是学生思维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由此,对于张家界的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尤为重要,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去探索出一条适合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发展道路,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在现实中所存在的客观问题提供其具有参考性的相应对策。
1.4研究方法
第五章,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针对张家界的不同三所中学,张家界民族中学、桑植一中、贺龙中学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音乐教师、学校领导等。分别对学校的音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学设备、课堂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方式、继续教育培训、课外音乐获得开展以及学校教学科研等进行初步分析概述。深入考察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态度与认识,以及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结合上述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同因素,对其发展提出可行性较高的客观依据。
第二章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学生音乐学习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抽取了张家界地区的三所不同中学:张家界民族中学、桑植一中、贺龙中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关于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2)关于学校音乐教师的调查网卷、(3)关于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情况。根据这三部分的问卷调查,通过后续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张家界中学的音乐教育情况。
问卷调查表发送及回收情况:
学校发放数量回收数量有效数量回收率有效率
民族中学280 280 269 100%96%
桑植一中280 280 272 100%97%
贺龙中学280 280 275 100%98%
此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840份,总共回收816份,回收有效问卷816份,总共回收率达100%,总有效率达97%。其中,张家界民族中学的问卷调查有效率达96%、桑植一中的问卷调查有效率达97%、贺龙中学的问卷调查有效率达98%。通过对张家界地区的这三所不同的中学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对于张家界的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1.1调查情况概述
(1)音乐兴趣程度调查:
根据对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百分之7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中的民族音乐、传统艺术歌曲不感兴趣或者没有了解,仅仅对于潮流化的流行音乐感兴趣,百分之13的学生表示对于音乐学习表示感兴趣,而剩余的百分之9的学生对于音乐毫无兴趣,甚至有些表示觉得是浪费时间,把时间用来学习更加有效,利于成绩和学业的提高进步。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思维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将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入课堂教学中对于这阶段的学生身心教育都具有积极意义。而当代中学生正处于现在的这一种大数据的现代化世界,他们对于当代的流行要素十分关注,流行音乐文化更受他们的喜欢,这是当今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也意味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鉴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2)课堂音乐教学兴趣程度调查:
根其实根据上面对于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程度调查可得知,绝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程度还是极高的,但是对于学生对课堂音乐教学兴趣程度的调查,接近一般的学生表示对于课堂音乐教学完全不感兴趣,仅仅只有百分之39的学生对于课堂音乐教学有兴趣,这是及其矛盾的一个现象。通过与学生的面谈与交流得知,学生们认为音乐课堂上内容过于晦涩,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因此他们对于课堂内容只是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与学习。所以作为课堂音乐教学的参与者之一,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3)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
通过调查发现,有百分之36的学生表示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的音乐能力,增加个人的音乐素质,剩余的百分之64的学生认为学习音乐是在忙碌的的学习之中得到放松的一种方式,认为音乐更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
(4)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校园的文化氛围紧密相连,校园音乐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就较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也高,因此学生的音乐课外活动积极性也会较高。更具调查数据可看出,百分之52的学生从来不参加课外音乐活动,这说明了学校的音乐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
2.2教学现状调查
2.2.1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音乐教育的开展情况往往与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紧密的关联。对音乐教育重视的学校,往往对于音乐教育上的教育管理、教学设备的支持、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更积极。根据对于张家界地区的三所学校进行走访调查。2014年,张家界市开展“四项活动”推行高雅艺术普及进校园,大力推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2015年,市教育厅与市委组织“欢乐潇湘”演出活动等多项市委组织与市教育厅共同开展的各项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使得张家界市各个学校切实加强学校艺术建设,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倍增。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张家界各个中学对于市委组织与市教育厅开展的各类校园音乐文化积极配合、积极参与的同时,在学校也积极组织各类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管理与支持也得到较大进步,音乐教室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2.2.2音乐课程开展情况
张家界各个学校均开有音乐课程,每周每班有3节左右的音乐课程计划,在开展音乐课程来说,这个课程计划数量算是较高的了。但是在实际调查中,按照正常课程计划上音乐课程的仅仅百分之48,而百分之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停音乐课程,而停课后一般都由其他科目所占,主要为所谓的“主科”。剩余的百分之30表示偶尔停课,在期末或者特殊时段,音乐课往往被其他科目所占用课时。而往往有时学校需要进行音乐类节目的编排时,又会去占有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来进行音乐节目的编排,这样的方式使得音乐教育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也使市委、市教育原本是希望借此手段达到发展并提高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的目的付诸东流。根据实际调查,张家界中学的音乐教育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深刻思考。
2.2.3教师基本情况
比率
选项年龄专职音乐教师音乐专业毕业学历
40岁以上40岁以下是否是否本科专科其他
N=40 8 32 33 7 35 5 32 7 1
%20 80 82.5 17.5 87.5 12.5 80 17.5 2.5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显示张家界中学的专职音乐教师占百分之82.5,且大部分是近两年新分配来的音乐院校或是音乐专业毕业生,且百分之80为本科文凭。

2.3调查情况分析
根据对于学生的不同方面的问卷调查和面谈,获得以上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概述,可看出,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分析,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观念的缺乏。
在“应试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不少学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都认为成绩是评价一位学生是否成才的重要手段,成绩好便可以断然的判断他是好学生,考试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学生,这是阻碍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发展音乐教育的一块巨石。甚至有些人会对学校的音乐教育抱有较大偏见,认为在中学时期好好上课,考上好大学就可以,何必花时间用在又不用高考的音乐课堂上,这种偏见不但出现在学校部分老师与学生家长身上,甚至是在部分学生的思想中都表现的较为明显。所以,影响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阻碍的根源也在于对于音乐教育的错误认知上。

(2)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不够。
通过对于张家界中学的实地调查,发现虽然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积极性与兴趣较高,但是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课堂的音乐教材并不符合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情况,致使学校音乐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性较大,由此导致音乐教学内容混乱不堪。现在张家界中学所使用的都是统一的音乐教材,教师的教学大纲也是按照我们统一的教学目标去实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材上面的内容很难完全讲解,甚至在实际教学情况中,还存在教师对于课程把握不足够的情况,使课堂教学计划并不能顺利完成。张家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很遗憾在音乐教学中并没有对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没有将当地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音乐巧妙的融入到中学的实际音乐教学当中去。另外相关的教育单位虽然意识到了当地课程资源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在学校的实际音乐教育中并没有起到较大的监督和引导作用,课程资源仍然存在较大限制。
(3)未落实新课改观念。
新课改实施后,有的音乐教师还不能够完全的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学校教师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新课改精神,并且不断改进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新课改的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的的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体现,在音乐教育课堂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进行教学。且部分老师的上课并不端正,责任心不强,作为音乐教师,但是对于音乐课堂教学并不重视,从不进行备课工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敷衍了事,公然在音乐教学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观看其他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视频。学校音乐教师仍需要继续进行新课改精神的学习,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
第三章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3.1张家界的民族音乐
“一个民族的音乐史实质上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张家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其中张家界的桑植民歌最广为人知。2006年,桑植民歌经xxxx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桑植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优秀代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中国民歌》记录的全中国的各个民族的优秀民间民歌,其中第一首就是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
3.1.1张家界民族音乐的特点
桑植民歌原本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活动,具有淳朴、真挚的情感、扣人心弦,曲调丰富多彩、旋律优美动人还具有风趣、粗放、诙谐的艺术风格。桑植民歌还分为山歌、小调、礼仪歌和摊腔等,其涵盖了传统民歌的多种体彩。去试结构严谨,取样多样,在衬词的运用上强烈地烘托了歌曲气氛、表现歌曲任务内心情感等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桑植民歌是当地人民在封闭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抒发情感,表达对于生活的无限美好追求和向往的重要精神载体。桑植民歌是张家界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其封闭半封闭的生活状态的产物,所以仍然保留着很多反映当时原始宗教的歌谣
3.1.2张家界民族音乐的内涵
张家界是个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少数民族没有其民族的文字,只有其语言,所创造出的文化也均以代代口头相传,张家界的桑植民歌就是张家界人民创造的口头文学与音乐的绝妙结合。张家界的桑植民歌不仅是张家界人民劳动生产的真实写照,不仅是张家界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记录,更是在历史上、艺术上、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及文学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张家界的桑植民歌中不仅仅传递出了张家界少数民族儿女们劳动生活,还有对于一代代张家界少数民族儿女们的行为规范的教育,还深刻的具有继承、保存、传递和发展翁话的一系列功能,是现代张家界少数民族儿女与祖先们跨越时空的对话,所以它的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是急需我们提倡的。
3.2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人的理性与感性、理智与情感的互相协调发展。个体的发展是多项的,人的理智成熟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访民啊,但却也不是唯一的方面,感知、情感和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方面,没有这个重要方面的发展,人就很难全面发展,只看重理性的发展而忽略感性发展的教育也不能算是人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作为对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可以有效的丰富我们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
音乐课程设立的原本目的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来,能够有对于音乐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并能够从音乐之中获得享受和音乐所带给他们的趣味和不同的音乐体验。张家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张家界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陶冶,音乐教育并不是针对未来想要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学生所进行的教育,以当地民族民间音乐作为课堂部分内容,可以保证当地学生在课堂音乐教育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亦可为对于音乐或者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打好根底,亦为未来我们的民族文化事业打好根基。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音乐教育的同时,利用张家界的当地音乐资源,将张家界的桑植民歌融入课堂,重要的不是改变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手法,而是用用来教育人才,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学生的审美理念、审美要求和审美能力,这才是我们要求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张家界的当地民族音乐引进课堂,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能够更加接触土家族本土的音乐文化,开阔视野,加深对于音乐的感知,传承民族文化,加强学生自身文化修养和音乐素质。
第四章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策略
4.1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兴趣具有其独特又重要的意义,,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是推动人求知的内在动力。学生要是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就会全身心的参如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兴趣是音乐学的的根本动力和终生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不断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的兴趣。
4.1.1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中学生大都普遍更加喜爱更具有流行因素的音乐,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发挥音乐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运用自身的音乐素质,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抓住课堂教学内容乐曲本身的特点,以乐曲本身为重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采取大胆突破和创新,合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和音乐课程基础设施,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具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用现场弹唱、范唱等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建议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适当融入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神话或是风土人情等知识进行课外扩展,但是要注意合理的尺度,不要将课外扩展内容作为一板一眼的文化知识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音乐课堂教学本身上。
4.1.2创新教学形式,脱离死板的课堂模式
音乐教学中注重的是“授人以渔”,作为音乐课堂上的主导者,我们音乐教师要富有创新技术,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利用音乐课堂资源,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当前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书杏是,有着其必要的重要价值,也有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有的流行音乐是利用民族音乐的音调来来进行音乐创作,有的流行音乐是运用特色民族乐器进行伴奏,有的流行音乐有着其历史性的文化背景。音乐教师完全可以合理的利用这类型的的流行音乐,去结合音乐课堂内容,进行音乐教育,一味的反对学生接触流行因素音乐,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
4.2多途径建设,优化音乐教育环境。
提高音乐教育的认识,倡导音乐教育的理念,各级教育部门要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化教育变革,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的建设,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积极引导学校进行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大力推广优秀的音乐教育成果与经验,提高音乐课程的地位。因地制宜,为张家界地区的音乐教育创造出属于张家界的一套音乐教育体系,在教材中融入张家界的民族民间文化,合理利用音乐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环境对于塑造人的影响极其重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也极其重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可以经常性的在与学生家长交流会谈中强调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强调音乐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具体化讲解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意义,要使学生家长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家长的意识,以此学校教育才能与家庭教育相配合,让家长对于音乐教育不再抱有偏见,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
课外的音乐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经验,还可以借此来巩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学校应该积极利用广播站和学校宣传栏,广播站通过经常性开设音乐专栏展播,为学校师生介绍或者推荐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等,宣传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搜寻他们感兴趣的音乐种类或者民族器乐为素材进行展示与介绍。并且在学校有条件的基础上,成立学校合唱团、学校民乐团等,增强学生们的音乐实践能力,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音乐文化,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发展音乐教育,除了各级部门的重视,为其创造出良好的环境,编写合适的音乐教材以外,作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极为重要,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把握各种教师能力培训,积极参与音乐专职教师的培训,或教师全员的培训,对教师音乐文化素养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自身音乐理论修养和综合文化素养,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我,将音乐教育当作使命和人生理想价值观来努力。
时代在不断进步,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张家界的中学音乐教育必须积极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这需要囧啊与各级部门、学校领导、学生家庭以及学校老师共同为之努力。
结语
音乐教育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全国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中国的民族音乐蕴含了我国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张家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学的音乐教育中有效的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利于学生形成对我国音乐文化的良好认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找到因地制宜、可行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通过对于张家界三所不同中学的音乐教育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了学校的音乐教育内容、理念、以及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学生音乐素质情况等方面,从而总结出了对于张家界中学发展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笔者认为想要积极发展张家界中学的音乐教育不仅仅要完善喧嚣的音乐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投资和积极引,还要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学校音乐教师也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加强专业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学习,合理整合本地音乐文化,开发利用本地音乐资源。此外,学校应重视素质教育的推广,联合家庭教育,将枪音乐教学的实施和开展,这样,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才能顺利开展下去。以上的这下看法和建议,是笔者根据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实际所存在的问题,所做出的思考和尝试,愿为张家界中学音乐教育或其他相似情况的地区的进行可持续性、可发展性的音乐教育尽微薄之力,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限,本文对于某些问题的分析可能不够深入,对策略研究不够严谨,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