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摘 要

艺术歌曲是19世纪初欧洲流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总称。舒伯特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他的作品以多样的和声、深度融合的歌词和音乐、富有表现力的钢琴伴奏为作品注入了生命。本文以作曲家的代表作《魔王》的形式、创作和演唱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领略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持久魅力。

关键词:艺术歌曲;舒伯特;音乐分析;演唱分析

引 言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多达600多首,其中大多数作品都流传至今、广为传唱,《魔王》这一单曲也在其中。《魔王》这一作品是在舒伯特18岁时创作,其中创作手法、调性布局、歌词选用,都已十分成熟,已经形成舒伯特自己的创作思维与风格。笔者认为在分析歌曲音乐上的内容后,会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一、作曲家简介

(一)舒伯特生平

舒伯特出生在维也纳,去世也在维也纳,是土生土长的维也纳人。他的父亲是维也纳郊区的一名教师。虽然家里很穷,舒伯特却有一个很好的音乐环境,可以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四重奏。11岁时,舒伯特被维也纳皇家礼拜堂的唱诗班接纳,在那里他接触了管弦乐队的演奏,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后来,他与萨列里一起学习作曲,并开始创作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从舒伯特开始,德国艺术歌曲进入浪漫主义的全盛时期,在这个领域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1815年,舒伯特致力于歌曲作曲,他创作了600多首歌曲中的145首,包括著名的《魔鬼》和《野玫瑰》。舒伯特对写歌的热情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尽头。

(二)作品简介

《魔王》是一首富有戏剧性和艺术性的叙事性歌曲。作品创作于1815年,以歌德的诗作《魔王》为蓝本。歌手要善于运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情感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的人物。它讲述了一个漆黑的刮风的夜晚,父亲抱着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缭绕的森林里飞奔。在黑暗中,失去知觉的孩子感到紧张和害怕。虽然这首歌是自由发展的,但它保持了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善。

二、《魔王》音乐分析

(一)《魔王》曲式分析

作品《魔王》为通谱体结构,也可称为自由体结构,全曲一气呵成,并无太多重复。曲式结构图如下: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在145小节中,音乐中出现有四个人物,分别是叙述者、魔鬼、父亲和生病的孩子。舒伯特用不同的音乐材料生动地描绘了他们。

1.叙事者

首先可以看出,叙述者的部分出现在作品第一和第八段落,均在主调g小调展开。在第一段的开头,旋律忽高忽低,主要是通过更稳定的叙事音调来把故事述说,然后旋律上升和下降,并伴随着右手伴奏部分,生动地描绘了父子疾驰的情景。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其次,在第八段,叙述者焦虑而痛苦地讲述了这个故事的结尾,对音乐材料的再现开始于低音区中父亲的描述。乐曲回到了主调g小调上并最终以完满的g小调主功能和声结束。在整首歌的结尾,马蹄声由强变弱,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孩子的死亡。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综述,叙事者角色,以第三人称视角述说着故事,真实且冰冷的语言加上钢琴伴奏沉重的渲染,令我们沉浸在这故事中。

2.父与子

第二、四、六段以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为主要内容,旋律的大跳跃和快速不安的转移,一起表现了儿子的呼救和父亲的紧张。

在第二段父亲的旋律继续在低音,平稳进行,表达了父亲亲近孩子的关怀与安慰,同时突出父亲的稳重形态大象。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描绘儿童的旋律出现在较高的声部,使用大号连续跳跃,并使用减弱处理孩子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父子以一呼一应的形式呈现,两句相同结构,共同增强音

乐的表现力。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第四段,舒伯特用同音重复和附加节奏来描述诗歌中快速的语言,魔王步步紧逼,孩子急切呼喊。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第六段旋律的半音化处理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魔鬼步步紧逼、孩子越来越恐惧的画面。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3.魔王

魔王出现在全曲三、五、七部分,在魔王的部分舒伯特都采用了平稳、荡漾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魔王对孩子的甜蜜诱惑。

魔王从很弱的力量(PPP),丰富的歌唱、明朗的主旋律尽量唱出微弱,生动形象魔鬼诱人的语气和形象。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在第五段,魔鬼的哭声很轻歌声和活泼跳跃的音调,比上一次更迷人,旋律二音调升高,非常紧绷,伴奏中的三连音变得柔和琶音,与歌词内容的有力配合。

第七段是人物塑造最后一部分通过起伏的旋律线进一步加强魔鬼对孩子的威胁和恐吓。

(二)《魔王》主题分析

在这首作品中,孩子和父亲的形象相对简单:孩子总是表现出害怕不安,而父亲总是以一种平静和沉稳的形象出现,所以作曲家选择了相对较多的统一的主题表现了二者的形象;而魔王的部分却是渐变的,由最早的“和蔼可亲”到“蜜语诱惑”到最后的“原形毕露”的形象发生变化,所以魔王部分的主题是变化的。这是作曲家显示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主题所使用的创作技巧。

三、《魔王》创作特点

(一)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在谈论《魔王》的创作特点前,必须要提及舒伯特所处在的浪漫时期音乐的共同特征。浪漫主义时期指的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法国大革命给全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指出了一条通往资本主义的道路。浪漫主义音乐是伴随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而形成的。首先,在强调主观性、追求理想、抒发个人情感上,文学与音乐是一致的。浪漫主义打破古典传统中遵循理性、节制情感的要求,它更进以部把追求理想与抒发情感结合在一起,并广泛的在诗歌与音乐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其次,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都特别重视从民间文学、传说中吸取养分。[]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舒伯特运用优美的旋律,用自己的才华赋予诗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高度的戏剧性。诗歌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诠释了作品的独特意义,将诗人的诗性精神完全融入到音乐中。诗与乐的完美结合得益于:1.多样性的旋律,2.服从诗词结构的原则。

多样性的旋律首先可以从叙事者部分体现,它出现在乐曲开头与结尾。作曲家用带有叙述风格的旋律生动地讲述了故事。

其次,在父与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宣叙性的旋律。父亲在诗作中以冷静的形象出现,舒伯特巧妙的运用了旋律平稳进行的手法,演唱者可以像说话一般将父亲沉着冷静的形象表达出来。

孩子在诗中以害怕、恐慌的形象出现,这里舒伯特多使用大跳的旋律进行,模拟出孩子惊声的画面,用高声区来模拟孩子尖叫的声音。舒伯特朗诵式的乐句沉稳而严肃,可以依据语言的自然强弱,形成简单的朗诵或说话似的曲调,与诗歌相一致。且宣叙调旋律着重叙事,十分契合作品。最后,是魔王这一角色,在这里舒伯特运用了接近咏叹调般如歌的旋律,将魔王诱惑孩子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服从诗词结构原则我们可以从乐曲结构看出。歌德的原诗分为八个小节,舒伯特的叙事性歌曲也被分成八个部分,以通谱体歌曲的形式,每个部分都使用不同的曲调。开头与结尾部分是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第二、第四、第六部分是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对话;第三、第五、第七部分则是魔王的甜言蜜语引诱孩子。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诗词押韵角度来看,在德语诗中常见的押韵格式有三种,第一种为ABAB交叉押韵、第二种为ABBA包韵、第三种为AABB对偶韵的形式,《魔王》则是采用了对偶韵的押韵形式。舒伯特将音乐旋律于诗的韵脚结合,加强了前后诗词情绪的承载与发展,诗的韵律于音乐旋律和谐统一,相互衬托。

舒伯特各种各样的音乐手法用来描绘诗歌,达到文学作品通过音乐音响在音乐作品中的再现。音乐以文学为灵魂,音乐和文学的结合使舒伯特的音乐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舒伯特把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文学作品在音乐中的功能,也体现了音乐作品对文学内容的独特表达。

(二)伴奏与歌词的交融

舒伯特的歌曲中的钢琴伴奏的独特之处在于:单独在和声节奏音型方面赋予特殊意义,并与声乐一同完成塑造形象的任务。他的音乐伴奏创作了无数不同类型的伴奏音型,用于烘托不同的旋律,表达不同的情绪。在作品《魔王》的前奏中(1-14小节),舒伯特使用g小调进入,小调与生俱来的阴沉感再加上在伴奏右手使用了八分音符三连音的节奏型并加上震音,模仿了夜晚沙沙树林声和马蹄的奔跑声,左手则快速的级进上行制造黑夜森林的恐怖气氛。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使我们瞬间进入舒伯特描绘的音乐世界。紧接着到来的是叙事者部分(15-31),改部分保留了前奏统一的急促、紧张感,使音乐过度到接下来父子对话的部分。父与子间的对话部分伴奏(35-52),与前奏也并无太多变化,保持了急促、紧张的气氛,唯一不同点是描绘父亲的伴奏会显得更加坚定,父亲关爱的问孩子:我儿,为何这样害怕惊慌,既体现父亲慈祥的一面,也体现父亲沉着冷静形象。直到魔王的出现。当魔王第一次出现的时候(55-70小节),首先伴奏由原来的八分音符三连音变化为,带有舞蹈风格的三连音织体,其次调性由前奏的g小调转为关系大调降B大调上,最后力度由f直接变为ppp。舞蹈荡漾的织体,加上大调温暖的色彩,再加上力度剧变转弱,突显魔王诱惑孩子的鬼魅形象。配合上魔王挑逗般的歌词,十分生动形象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接下来又到了父子间对话的部分(71-84),这里舒伯特做出了改变,并不再使用前奏部分左手的琶音织体,而改用坚强有力的八度音程,表明父子情绪上的变化。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魔王的第二次登场(85-94),伴随着悠扬的琶音流动织体滚滚而来,调性转为更为明亮的C大调。而歌词部分,魔王加重了筹码,将他的女儿带了出来,来诱惑孩子,伴奏与歌词的无间搭配,更是将魔王的狡诈形象体现了出来。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魔王的第三次出现(116-123),语气变得强硬了,似乎是前两次的引诱失败使得魔王有些气急败坏了,甚至魔王在他的最后一句说到:“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是用暴力”。伴奏部分也相适应了魔王情绪上的变化,首先是音乐力度表情,由前两次魔王出现的ppp力度改为pp力度,最后暴力的力字上又突加了一个ff力度。其次是织体改为八度音程进行,更加坚定有力。体现魔王摘取虚伪的面纱,露出邪恶的面目,势必要在黑夜里夺取孩子生命的决心。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与之强烈对比的是孩子最后的呼喊(124-131小节),在这里舒伯特使用了不和谐的小二度,并出现该曲的最高音G2来代表了孩子心中极度的恐惧还有绝望,把整个故事推向高潮,最后一个音符落在弱音上,预示孩子的生命就此结束。如图所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在《魔王》中,钢琴伴奏十分重要,它与旋律的合作关系,使伴奏不再是辅助,而是粘合剂,是共同表达诗意的重要内涵。可以看出,在艺术歌曲《魔鬼》中,形象化的钢琴伴奏很好的渲染了作品的整体氛围,舒伯特将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相结合歌曲的范围扩大,使旋律,伴奏和歌词融合在一起,互相补充相互扶持,在钢琴伴奏中创造了浪漫主义的钢琴伴奏技巧的新形式,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地位变得和声乐同样重要。他关于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思想,为后续各大音乐家所提倡并发扬。

四、《魔王》演唱分析

(一)演唱难点分析

作品《魔王》在演唱过程中,对于演唱者而言最难做到的是一人分饰四角,同时还要唱出各个角色的不同。

首先是叙事者部分,叙事者是以叙事的口吻来唱的类似于宣叙调,我们要做到音色直白,像说话一样,将故事道来。

其次是父亲的部分,父亲角色在全曲中共出现了4次,第一次出现时唱到:“我儿,为何这样害怕惊慌?”要唱出疑惑的语气。之后的出场大多在安慰着孩子。总体而言,父亲角色的音域大多在中低声区,并没有太多的高音部分,我们要转换音色,尽量做到厚重一些,多使用胸腔共鸣,要连贯、饱满,来体现父亲保护孩子的形象,给听众踏实的感觉。

全曲中孩子的部分也同样出现了4次,孩子第一次出现时唱到:“啊!父亲,你可看到那魔王”,稍许带着写疑问,我们在演唱孩子部分的时候,切记不可用上太多的胸腔共鸣,这毕竟还是一个8、9岁的孩子,多使用口腔共鸣即可。孩子第二次出现时唱到:“啊!父亲,你可听见,那魔王低声细语在耳旁?”,与第一次出场相比,孩子显得更加肯定(魔王的存在)也更加的害怕,在这段时要注意适当加强力度,但不可过多。孩子第三次出现时唱到:“啊!父亲,你可看见那魔王的女儿在黑暗里?”,孩子已经能看见魔王女儿的形象了,害怕的情绪愈发强烈。孩子第四次出现时唱到:“啊!父亲,他已经抓住我!他使我痛苦不能呼吸!”孩子这是已经被魔王所控制了,陷入绝望的深渊,我们可以带着写哭腔来演唱。总而言之,在演唱孩子这一角色时,我们要做好音量的控制,力度是要随着孩子的每一次出场逐步的加强。

笔者认为最有难度最难塑造的人物,那就是魔王这一角色,魔王在全曲共出现三次,每次出现篇幅都很长。魔王第一次出现时唱到:“孩子,随我来吧,我和你一起快乐游戏”,可以看出话语间无时不刻透露着诱惑性,我们要唱的优美,且连贯。力度为ppp,也要注意音量的大小。魔王第二次出现时,转入温暖的C大调,继续诱惑孩子,并将自己的女儿带了出来。在魔王最后一次出现时唱到:“我真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用暴力”,前半段要控制力度,长的轻,当唱到使用暴力这句时,要突强,演唱出魔王最终露出了邪恶的面目扑向孩子的画面。

(二)演唱心得与体会

首先要先明确角色,共有四个需要我们扮演的,分别是: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所以在演唱中要分别突出各个角色的特点。叙述者部分,在全曲中占比较小、音域不宽、可以使用类似歌剧中宣叙调的演唱方式,像说话一般即可,不需要带任何的情感色彩。孩子的部分,属于歌曲中的难点之一,我们即需要唱出稚嫩也要唱出害怕等一系列情绪的变化,这就极考验歌者的能力,笔者通常会以较弱的音量来演唱孩子的部分,配合上软起音的起音方式,多使用头腔、口腔共鸣,少使用胸腔,这样高音的类似尖叫部分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唱出。在孩子最后出场的部分,因条件不同适当带上些哭腔,可以更好的体现角色。父亲的部分,就要与孩子的部分区别开来,在演唱时要多使用胸腔共鸣,要使用硬起音的方式,唱出父亲伟岸的形象。魔王的部分,是歌曲演唱中最难的部分。音量要控制在孩子与父亲的力度之间,音量大了唱不出诱惑感、音量小了又失了魔王恐吓的形象,所以在音量的把握上,要适度,在魔王诱惑孩子时可以适当弱,在魔王恐吓孩子时可以适当强,它需要根据情景来改变力度。

笔者认为要将这首作品唱好,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乐器,一个精雕细琢的乐器。其次我认为,唱歌者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能仅仅最求“声音”上的东西,同时也要学习作品的相关音乐历史、戏剧的表演、乐理和声等知识,如果你连作曲家在乐谱中所想要表达的内容都无法得知,那么唱出来的仅仅只是音高,不能打动人心。再次,我们在演唱时要做到以积极的态度去演唱,要相信自己,不要有包袱。

众所周知,德语的语速如火箭般快,再加上单词多,对于咬字十分困难,在这里笔者建议初学这首作品的同学可以放满语速,一字一词一句反复练习,先读会再加上节奏,带着乐曲的节奏大声朗读,最后再加上音高来练习。

五、总结

以上是本人对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初步研究和分析,从了解作品的曲式到创作特点再到实际演唱的体会。通过本文,认识到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传奇魅力,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的繁荣。舒伯特仍有很多艺术歌曲,有待日后研究和分析。

致 谢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大学四年一路走来,父母的关心,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渐渐长大,也慢慢走向成熟。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得到林骊老师的悉心教导,从选题再到论文的思路引导到论文资料整理,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得以顺利完成本文的写作,在此我由衷的感谢老师。毕业之际希望未来能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参 考 文 献

[1]高为杰,陈丹布编著.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于润洋编.西方音乐通史 2016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3]钱亦平,王丹丹著.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4]陆师阳.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钢琴伴奏对意境的烘托[D].南京艺术学院,2015.

[5]孙诚.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演唱的理解与体会[D].上海音乐学院,2014.

[6]朱宇鹏. 德语艺术歌曲德语正确的语音与美声演唱相结合[J]. 北方音乐,2017,37(13):13-14.

[7]韩雪静.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中的角色分析[J]. 黄河之声,2018(17):45.

[8]么雪. 诗歌乐的高度融合——论舒伯特《魔王》的艺术创作[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01):183-189.

[9]]肖萍. 舒伯特歌曲《魔王》的艺术魅力[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6):132-134.

[10]李磊.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音乐形象分析[J]. 音乐时空,2013(14):98-99.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361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7日
Next 2023年1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