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对微博客的研究
作为微博的始祖,twitter成为人们竞相研究和分析的对象,特别是由于对我国微博客发展的指导意义,国内学者也对twitter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和分析。在赵民、张军峰的《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兼论Twitter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中,作者以近年来影响力日渐加强的Twitter的特点、传播形式以及社会功能为切入点,深入分析Twitter成为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人际交往工具或社会运动的有效组织、动员平台的各种可能性,尤其是结合2009年6月伊朗抗议活动的个案,来着重分析在社会运动中具有复合传播特点的Twitter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指出Twitter传播活动中仍然存在的局限性。这篇文章较为全面的对Twitter的较少较为全面,但是结构不够系统合理。它虽然对本文对国内微博客的思考方式具有启发作用,但是由于本文仅是侧重于对伊朗抗议活动等个案的分析,对本文体育微博客的分析并无内容上的借鉴作用。在任立的《英美如何使用和管理“微博客”》中以英美等国家对微博客的成功运作为对象,指出微博客不能只作为一种形式任其发展,应该主动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使命,并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促进微博客的完善发展,以达到利用微博客、用好微博客的目的。
全文基本围绕对英X家微博客的成功运作,是网站运营方面的指导书籍,在对微博客网站的新闻传播研究时并不具有借鉴意义,仅能从文章的只言片语中提取国外微博发展的成功之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杨静在其写作的《从Twitter看微博客的尴尬处境》中对微博客的传播形态进行分析后说,twitter虽然有其不可抹杀的光彩和优势,但是由于还没有建立好完善的运作机制,目前twitter正面临着许多的尴尬处境,例如:缺失盈利模式、信息泛滥、服务器宕机、模仿者很多灯,这些尴尬的处境如果不能及时解决,twitter也将面临其发展的瓶颈时代。文章看到了twitter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结合现在twitter公司做出的一系列整改,这篇文章还是具有一定的预见性的。
西方的新闻传播理论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并被国内学者作为研究和学习的样本。对于微博客而言亦然,twitter一直被认作微博客的鼻祖,国内微博客网站最初的建设也是从模仿twitter网站而来,因此国内学者对于twitter亦给予了许多的关注,出现了多篇研究twitter的论文,无论是twitter的产生、发展一直是中国微博客发展的“参照系”,对于twitter的研究也是这样。
刘菁菁在她的文章《微博客碎片化沟通时代来临》中指出,微博客的发展并不能仅仅当做一种新兴的事物来对待,他更是一种传播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标志。他代表了人们另一个沟通时代的到来,人们在这个圈子中,更能将自己的思想做到更好的沟通。刘菁菁的这篇文章提到了“沟通时代”这个富有创造性的词语,在微博客刚刚起航的时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虽然文中并为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但是,这种理念的提出值得我们学习。孙卫华、张庆永在《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一文中针对微博客的产生及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后,对微博客的特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解析。但是,本文过于简短,其所分析的内容也比较肤浅,并没有真正的对微博客这种新型的传播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只做了表面上的分析,不够深入,但对本文对微博客的特点进行分析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小洁在《门户鏖战“微博”》中从对新浪“围脖”的解析入手,称微博这一新兴传播形式为新的传播背景下的“重磅炸弹”,对微博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了微博的优势,“把握住主流人群的舆情趋势,由此掌握了种鸽中国“精英阶层跳动的脉搏”,从这个角度来看,微博是何等可怕的一项业务”。并预计微博即将成为各门户网站竞相角逐的另一竞争要点。但这篇文章更像是一厢情愿的讲述,并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在刘妮丽、代小杰的《成熟的技术不成熟的商业模式》中,对微博客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指出twitter作为一种产生于国外的新鲜事物,其发展并不完全成熟,我国在发展微博客的同时,要注重挖掘适合中国自身情况的商业模式,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要让微博客这种传播方式发挥出其特点和优势,避免由于其的不良因素而造成的前景堪忧现象。
在李夏的《边工作边“微博”》一文中从微博有助于内部员工沟通与交流和微博在工作中的价值正在显现两个方面对现今这种新型传播模式微博客在工作中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等方面发挥的重要租用,是对微博客的传播模式在另一个领域内的作用的解读。是微博客社会作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另外还有一些非新闻传播专业类的研究,例如飞雪散花写作的《与微博客有约随时记录你的心情》一文,就是着重从微博客的运用的角度讲解如何创建博客账户、如何写作微博客、如何发布微博客、如何更新微博客。这些文章都对本文作者对微博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帮助。虽然微博已经以其独特的传播特性成为网络传播的“新宠”,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毕竟较短,在国内尚未形成较为完备的研究体系,对于微博客的研究大都围绕热点话题展开,例如“两会微博问政”、“新浪围脖营销”、“世界杯炒热微博客”。但是,这些文章都对微博客在传播中展现出的优势及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对于我们揭开微博客传播的本质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作用。
1.2对体育微博客的研究
在本篇文章开题之初,几乎不能在数据库中检索到关于体育微博客的文章,但随着这个新兴事物的逐渐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对他又了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使用和借助这个平台传播身边的“新鲜事儿”。特别是在南非世界杯之后,由于微博客的南非世界杯的新闻传播中所体现出的新特性和强大优势,微博客在体育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追捧。对图书资源结和数据库进行检索后发现,由于微博客走红速度过于迅即,仍未有关于体育微博客的书籍出版,而论文也基本围绕在南非世界杯的新闻传播中微博客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围绕于新浪网在南非世界杯期间的微博客营销上。例如在《围脖评球,新浪微博一骑绝尘》一文中,作者对新浪微博客在本次世界杯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并采用了艾瑞世界杯网民调研数据以及别人对于新浪微博成功的描述及肯定。但是这篇文章似乎只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新浪微博很成功。仅此而已。在熊莉、麻震敏、任文鹤和冯利芳的《赢战世界杯——微博视频领衔足球营销维新》中,作者对本次世界杯期间网站营销的成功之处做出了概括,指依托微博、网络视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传播具有“丰富的频道资源、优质的节目质量、广泛的覆盖人群”的特点,称之为“创新营销形式”。其他方面,在作者张志弘的《世足赛带来另一波中国微博的热潮》中,他说:“本届世界杯足球赛让国内微博迎来新一轮热潮,国内广告主应该尽快对于微博这样的社会化媒体拿出更为积极的规划与策略来。”他提出,自国内微博对twitter进行效仿而引起的第一轮热潮之后,世界杯无疑是给微博一个更大的发展机会,同时,微博客也确实很好的利用了这个机会,掀起了发展的又一波热潮。整篇文章反映了一个媒体广告人对微博客这一新鲜事物发展的敏锐触角,如果连广告商都已经开始规划,微博本身又怎能不更上一层呢。无论是对世界杯期间微博陈宫营销的总结还是广告人对于微博的不断看好,关于体育微博新闻呢传播方面的针对性研究极难找到,论文写作时也是借鉴微博客中体育传播的实例,将微博客与体育传播的理论交互分析以得出结论。
1.3我国体育微博客的特点
1、体育微博客之“以快取胜”
首先,网络传播媒体省略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耗时的排版、印刷、递送等环节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你能与互联网取得连接,你就能够看到一篇刚刚写作完成的新闻。而微博客再次刷新了从新闻发生到发布的时间差。从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看到时间的发生,到一条140字的微博发布,可能仅仅需要几秒的时间,甚至几乎可以做到新闻发布的“零时差”。这要比任何一篇经过记者和编辑的手中才得以发表的通讯稿来得快。
2009赛季结束之后,对于申花下赛季主帅的人选、内援的目标、外援的选择等等与申花新赛季大换血有关的可能动作等话题,外界都在进行着乐此不疲的猜想,而此时申花老板朱骏却换了一种行事风格,保持着“少说多看多思考”的状态,一直是在冷眼旁观,而并未多言什么。当贾秀全的声音再度被一些沪上媒体高调报出后,当传闻指出申花董事会已经已经把下赛季主帅目标锁定外籍主帅的时候,11月15日,朱骏突然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贴出了一张现任波黑主帅布拉泽维奇的照片,此举引发无数遐想。一时间,众人揣测:“难道这是朱骏在暗示,申花下赛季的主帅人选,有可能是国际足坛鼎鼎大名的布拉泽维奇吗?朱骏微博粉丝的跟帖留言里,也出现了很多议论新赛季外教人选的说法。而朱骏面对记者的采访,依然采用含糊其辞的做法,终于,12月9日17点10分,朱骏通过手机彩信在微博中发表了申花与布拉泽维奇签约的协议照片,终于对这一猜想进行了最后证实。从一开始的暗示到最后的证实,外界和媒体的猜测无不围绕着朱骏的几条微博展开,从朱骏手中发出的微博,是比任何媒体对他的采访都快捷、准确的信息传播。
由于这种“零时差”的传播模式,事件的传播者甚至可以通过微博对事件现场进行“直播式”的信息发布,同时博友可以及时了解到几乎当前时刻现场发生的事情,这种第一时间口语化的倾诉模式,使新闻接受者也仿佛亲临事件现场,得到极强的真实感。
以2009年2月9日发生的“央视配楼失火事件”为例,大火发生约半小时后,草根媒体赶在主流媒体之前发布了这则消息。一位名叫“加盐的手磨咖啡”的网名,在事发时用手机拍下了火场照片,并于2月9日21时04分将该照片上传到微博网站,之后的12小时中,照片的访问量超过37万人次,跟帖数达到1700多个。同时,另一位叫做“msun msun msun”的博主与当天晚上22时作用将一段现场视频上传到他的微博客中,约6分钟后,新华社才代表主流媒体第一个发出了有关此次火灾的快讯。微博客对于这类突发性事件的信息素材搜集和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
在雄鹿队和凯尔特人队的一场比赛中,球员维拉努瓦在中场休息时突发奇想,在Twitter上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在更衣室里偷偷发来这条消息,我们正在对阵凯尔特人,现在是中场休息。教练希望我们打得更强硬,是该我站出来的时候了。”消息一经发出,即受到广大球迷的关注和回应。这种在球场上发来的消息对于体育新闻的传播难能可贵,因为没有记者能够在中场休息时闯进休息室进行采访,即便进去了,球员的心理活动也是记者们极难捕捉的。而且,如果不是Twitter便捷的发布途径,维拉努瓦也只能将这句话在心中默默念叨一遍了。
2、体育微博客之“多向互动”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而言,体育博客为普通公民提供了一个发布新闻的平台。传统的体育博客文章发表之后,必须经过网站博客编辑的筛选才会将编辑们认为较为优秀的一些博文放置到博客网站的首页,这些博文才会被更多人关注到,除此之外,用户只能关注到自己关注的博主更新的文章。而体育微博客作为即时互联网,它发布的消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用户的手机或者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上。这使得体育微博用户不但能关注到自己的好友,还能关注到其他所有人最新更新的信息。
同时,由于博客文章内容较多,博友们很难找到一个焦点话题展开讨论,且博客大都是对一段时间思想的梳理,或许当一篇博文发布时,文中记录的已经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失去了传播的意义。而微博客是对刚刚一个时刻的一个突发灵感的记录,首先这条记录是绝对新鲜的,具有极强的讨论价值,不会在发布的第一时间就是去新闻价值。其次,“一句话博客”的传播方式使读者很容易就能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以便大家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继续沟通,不会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
同时,这种不对时间和地点提出任何特殊要求的发布途径可以使信息得以第一时间发布的同时,还能使作者同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反馈。根据2010年8月份万瑞数据公布的一份《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表示,有近三分之一的用户希望在微博中与他人共同讨论热点话题,这种“讨论”的得以实现,正是互动交流的结果。同时,微博中的讨论并不受限制,并不像其他讨论群组一样,只有接受邀请的用户才能参加讨论,在微博中,只要“路过”的人都可以留下自己的脚印,不管两人是否认识。
3、体育微博客之“碎片沟通”
在这个脚步不断加快的社会中,人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困扰着,由于人脑当前可同时记忆的事情有限,也许前一刻刚刚发生的趣事后一刻就已经被你丢在脑后,且无法再次拾起,像这样的“思想溢出”不仅使我们遗失了许多生活的精彩瞬间,更让我们忘记了很多可以会心一笑的开心事儿。而微博客的作用就是用零散的、片段的语言记录下这些生活的点滴。
在传统体育博客的写作中,博主们习惯于长篇大论的文风,或思想深邃,或叙事丰富有趣,这些不成文的规则都在无形中设置了体育博客写作的门槛,那些仅有简短语句灵感的人只能徘徊在博客之外。虽说可以通过博客发布,但内心难免顾虑太过短小的只言片语会使自己相形见绌。相反,微博客中发表的博文往往不成体系的,140字左右的内容,多数就是闲言碎语的唠叨,对琐碎生活细节的点滴感触,人们常称之为“一句话博客”。在这种博文的写作中,往往最是遵循倒金字塔的写作方式,并且,常常一条新闻稿的标题加导语(甚至仅有标题)就可以构成一条微博,当然,很多时候为了充分博文内容,是微博客的叙事更加清晰,直观,作者常常会在正文下面附以照片或相关链接,以作读者不能完全理解时的释义之用。
从万瑞数据对微博用户类型和用户使用微博的原因两项调查的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对用户使用微博的原因进行的调查中,有55%的用户表示,微博的简短形式更方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简短形式的表达就是微博碎片化沟通的另一种说法。同时在微博用户类型中,近一半的人是属于自我表达型,对两组数据进行综合考量后可以得出结论,在微博用户中,有一半左右的人希望能够借助微博客这个及时更新、互动性强的平台,用最简短的语句实现最有效的自我表达和沟通。
但是微博文本的碎片化,也使得管理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以Twitter为例,在首页显示的仅有9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用户发来的信息,如果隔秒刷新就会出现变化,网站管理人员就很难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以中国微博客网站对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信息进行的议程设置为例,叽歪网推出了地震专题,但是因为难以形成有效的言论聚合,因此仍不足以将所有与地震有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梳理,进而也难以达到有效的“议程设置”。体育微博的碎片化写作,更是传统体育博客系统化、长篇大论写作之外的一个全新的写作天地。在这里,无须精湛的写作技巧,只要是能识字会写字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使用体育微博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我国体育微博客的发展现状
2.1打破传统传播模式
微博客诞生之前,在网络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业大众媒体。缺少最及时、有效的反馈手段的网络传播处于一种“不新不旧”的尴尬境地。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以其快捷的传播方式、丰富的链接资源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是网络媒体对信息的传播并没能发掘出应有的作用,虽然提供平台但是难以获得积极的受众反馈、虽然新鲜、及时、信息量大但也被扣上了“色情化”、“标题党”等帽子。而微博客的产生不仅打破了网络传播中大众媒体的垄断地位,而且将网络的互动沟通充分的应用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将网络人际传播的部分无限放大,完全赋予网络传播中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权利。从根本上赋予草根阶层以“话语权”。
公民利用微博客对事件进行现场报道,会感觉自己越来越接近媒体、接近新闻领域。微博引领了全民新闻时代的到来。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把“话语权”进一步下放,保证让公民有话就能说。同时,微博客也进一步削弱了博客中精英的话语权,凸显了草根性与平民化的特色。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达自我、呈现自我,而且整个过程的实现非常简单。微博用户发布信息可以不经过深思熟虑,处于“随时随地发布”的状态,更多的强调的是用三言两语及时呈现自己当下的状态。由于微博对用户的发布内容没有太多的限制与要求,与传统博客相比用户更容易完成对自我的表达,其生活化、口语化的叙事特征更为明显。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显然具有集灵活、及时、迅速于一身的特性。微博作为自媒体,其专业性自然无法与专业的新闻机构相媲美,但在突发事件中微博表现出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2009年末上海地铁站出现事故后,不少在现场的网友都在第一时间用简单的话语和图片将事件的发展发布到微博上,让新闻事件中传播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微博拥有最便捷的信息传输工具——手机;最庞大的新闻记者队伍——新闻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以及最广泛的传播者——博友,因而逐渐成为“最快捷最草根的新闻发布厅”。
2.2关注程度不断攀升
随着微博客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微博客的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知,人们对语言微博客的使用、关注程度也一路飙升。短短两年之内,微博就有压垮社交网络,成为用户日常交流首选工具的趋势。2010年9月9日,新浪发布了《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这是国内首份专门针对微博市场的白皮书。白皮书批露,到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将突破1亿,在2011年底、2012年底、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和4.6亿。此外,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在2011年底、2012年底、2013年底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和2.53亿人左右。未来三年,各家微博服务商的微博账户数的年增长率将在140%-200%内,实际不重复的独立用户数的增长要低于账户数的年增长率。微博用户的爆发增长将出现在2012-2013年左右。在此基础上,国内微博市场预计将在2013年前后步入市场成熟期。
来自艾瑞IUT的数据显示,2010年3月——2010年6月,国内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从5452.1万增长到10307万。国内微博市场月度总访问次数从15,364万次增长到了41740万次。与此同时,国内微博市场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从761.07万小时增长到3035.69万小时。
随着微博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和XX机构开通微博服务。截止至2010年8月,共有466家主流新闻媒体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有41家XX机构(不含公安系统)开通了新浪微博,国内开通微博的公安系统数量已达到了60家,其中广东省公安系统集体开通了微博,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微博群体。作为中国最早由门户网站推出的微博客服务,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国内微博客的代名词。《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新浪微博上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信息。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超了过9000万,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超过了300万,平均每秒钟会有近40条微博产生。每逢社会重大事件,新浪微博的发送量都会在短期内快速飙升,而且还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
以南非世界杯为例,阿根廷输给德国的比赛结束后,由于访问量过大,导致新浪微博瘫痪了20分钟;在7月12日世界杯决赛上演的当天,新浪微博上发表的原创微博数高达1904369条,此后,许多名人针对世界杯的评论也被广泛转发,7月28日,新浪微博上的转帖微博数达到了199964条,当天总共产生的微博数量随之增长到3619603条。
之后新浪微博推出的《2010世界杯球迷报告》显示,经过1个月世界杯的积累,在新浪微博围观世界杯专题中披上国旗的用户数量最终超过了252万,世界杯相关微博数量则超过了4200万。在单场比赛2小时的时间内,微博数一度突破了300万,峰值超过了3000条/秒。而在06年世界杯中,只有25万名网友开通了博客,博客文章也只达到110多万篇。新媒体在这次世界杯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认为,新媒体报道世界杯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1998年是BBS世界杯,2002年是图文世界杯,2006年是博客世界杯,今年则是微博世界杯。
在谷歌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微博世界杯”,可以检索到的相关信息超过3340万条。据统计,世界杯小组赛首轮比赛结束后,新浪微博的各项数据便连续攀升,短短一周时间,微博数量连创新高,每秒发微博数峰值达到1500条。小小微博让如火如荼的世界杯愈发火热。如果说世界杯带火了微博,那么继世界杯之后的广州亚运会可算是真正迎来全民微博时代,它更好地实现了运动员、志愿者和网民之间的互动,其中仍数新浪微博最受网民关注。距离广州亚运会开幕仅仅过去九天,就已经有295位中国亚运军团运动员、6846位亚运志愿者和402位亚运记者注册了微博。在新浪微博关注排行榜上,刘翔以7万多人次的关注度排在运动员关注榜首位。成为全民看亚运的一个窗口。
2.3是微博也不是微博
面对传统媒体以及SNS(社交网络)对于微博冲击的积极应对,微博也感到了进一步完善的紧迫性,2010年9月14日,Twitter公开宣布将要全面改版,并在改版后的在页面内嵌入YouTube视频及其他内容,以便“给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和快速的体验。”(Twitter首席执行官埃文·威廉姆斯)。国内微博网站也纷纷开发微博应用,以丰富用户体验,例如,新浪开设有社交小游戏、搜索查询、集中发布、移动客户端、关系链分析管理等类别的众多应用程序,腾讯网也开通了“Make It”、“微博评价”、“微博礼物”、“测测老公老婆是谁”等有趣的应用小程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微博平台开发的应用,仍以帮助用户更多、更便利使用微博本身为核心。关注点仍然集中在优化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这个层面。
最近,新浪微博又做出了进一步的业务拓展:2011年3月2日七点左右,部分新浪微博用户在新浪微博界面看到了新增的“显示在线”和“视频聊天”等IM功能,同时,新浪也推出了具备即时通讯功能的“微博AIR”桌面客户端。被称直指QQ。无论新浪的目的为何,面对各微博网站做出的各项整改,可以说,面对微博客对传统媒体以及社交网络的挑战,微博主动走出了兼容并包的一步。

3.我国体育微博客发展中的问题
3.1体育微博客信息膨胀
由于体育微博客并没有对传播者及传播内容进行筛选和甄别,以至于人人都想借助这个随意性极强的“随时随地”的信息发布平台成为舆论的领航者,因此,无论大事小情,人人都要上来说几句,造成了微博客信息量的急剧膨胀,形成了信息爆炸的尴尬局面。所谓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也是人们对当代社会大量出现并加速增长的各种信息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描述,它主要反映在:新闻洗洗飞速增加、娱乐信息极具攀升、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由于在微博客的平台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作为想要成为“意见领袖”的个人,人们都在拼命将自己认为新鲜、有趣的事情及时发布,以求最大可能的获得关注,成为人们所热议的话题的“制作者”。这种不知疲倦的信息制造最终就会导致信息的泛滥。
3.2体育微博客质量低劣
由于微博“随时随地”这一传播特性,人们往往对一件事情还没有进行认真、透彻的思考,却已经将对它的评价发布到了微博上,这些未经斟酌和考量的信息有着极高的传递虚假、错误信息的可能性。因此,体育微博客成为又一个“说话不经过大脑”的传播阵地。在这种传播模式下,从发现到发布的“零时差”不仅代表着最新鲜、最直接的体育信息传递,同时也代表着可能会有信息误差、传播混乱等情形的产生,造成体育信息传播中的无数版本。
因为人们倾诉的愿望总是产生在情绪的波动中,情绪的变动就包括高兴与气愤两种,在高兴时,人们常常絮絮叨叨,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信息流露,造成了微博客传播体育信息时内容的空泛与无物;在气愤时,由于对微博客传播内容未加较好的监管与节制,许多不良信息跃然网上,讥讽、叫骂、嘲笑。都对传播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为了成为舆论的中心话题。许多体育微博客在传播体育信息时肆意使其娱乐化、低俗化,以获得“点击率”与众人的眼球,甚至许多人抱着即便不能“名留青史”也要“遗臭万年”的恶搞心理,对体育微博客的传播信誉及传播效果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3对体育微博客传播的利用不足
在对微博客的利用上,大多媒体不能认识到微博的重要性。在微博中,不仅可以看到草根阶层的留言,还可以得到名人的信息。草根阶层的信息可以让大家知道普通人的所见所感所需。通过对名人信息的直接引用,不仅省去了采访所需花费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等成本,而且这样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受众的重视,因为这样的信息更真实、更可靠。另外,没接可以对微博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例如,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下各用户的留言进行统计,以推断人们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但是,现在的体育传播媒体在利用微博发掘新闻要素发面欠缺很多,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个巨大的资源库。并且,现在很多媒体利用微博发布消息的通病是,先将原文内容写好,再将其“嫁接”到微博中。这使得媒体微博的时效性打了折扣。体育媒体也不能避免。但是随着微博竞争的日趋激烈,微博的时效性更应该收到信息传播者的重视。或者媒体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先写好标题、导语,将其发在微博上,再待文章全部写好发到门户网站上。
4.我国体育微博客发展对策
4.1不断完善以保持生命活力
从Twitter诞生至今,已经几经改革,无论是对自身功能的夯实,还是对其他内容的扩展,甚至是携手Youtube共同发展,Twitter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应该被我们学习,因为相对来讲,Twitter已经完成了用户数量的原始积累,转而寻找一条更为合适的发展道路,Twitter的今天就是国内微博客发展的明天。现在,新浪、腾讯、搜狐也纷纷认识到仅做微博的单薄,甚至极容易被其他网站取代,若新浪不及时发展应用向社交网络看起,不及时扩展即时通信向QQ发出跳蛋,一旦社交网络寻找到一种可以代替微博客的模式,微博客甚至没有翻身仗可打。现在无论是音乐、游戏、测试都已经被添加到微博客服务的版块中,微博也越来越“杂收”,在现在的微博客的界面上,我们甚至越来越看不到微博客原来的样子,但是,这是发展的必须,无论变还是不变,最后只要看,是微博客杂收了他们,还是他们杂收了微博客。
4.2完善体育微博客的“把关人”系统
“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由X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劳因提出。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新闻研究领域中来,并明确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然而在,在网络的传播结构中,受众总可以想法设法绕开各种障碍,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样看来,似乎网络的“把关人”并不存在。但是正是由于网络信息内容的丰富,才更需要更多的“把关人”帮助规范网络传播环境。
在网络传播立法还没实现的今天,微博客这种开源式传播平台再次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传播。因为在WEB2.0成熟之前,网络媒体的话语权还是基本由大众传播媒介所把持。微博客的产生无疑改变了这种一贯的传播模式。当然,微博客也更需要更多的、更好的“把关”。这里的把关主要从两个层次上来讲。一个仍然是XX进行的宏观层面上的把关,例如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控制,或者通过扶持重点网站来贯彻自己的意图等。还有一个就是围观层面上的“把关”,即微博网站对自身网站中的信息进行把关,通过对网站中发布消息的选择、同网站结构与页面的编排突出自己认为应当放大宣传的内容等等。如果不及时将微博中泛滥成灾的信息进行清理,总有一天,人们会因为曾经的“太自由”,而集体失语,变得更加“不自由”。
4.3体育微博客与体育博客共存共生
体育博客与体育微博客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无论对于体育博客还是体育微博客的片面看好都是不正确的,微博客是从博客中衍生而来,在这个衍生过程中,既继承和发扬了博客草根性强、互动性强等传播中的优点,也在艰难的取舍中抛弃了博文信息量大、信息准确有条理等一系列的优点。在接受体育微博客这一新生事物的同时,大部分的体育博主们并没有完全抛弃对体育博客的继续使用,在对信息的发布过程中,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做出一个选择,将最及时、最新鲜的事实变动放在体育微博客中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在想要对近期的思路进行梳理,对某个体育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判时,就会转移阵地,到体育博客中一抒胸臆。体育微博客与体育博客成为对体育信息传播一短一长、一快一深的“黄金搭档”。
5.结论
最及时的信息发布是人们对于自我表达需要的满足;最迅捷的反馈是人们在孤单生活中渴望交流的实现;最简短的碎片化文本是对于当今人们普遍浮躁,不愿阅读大段文字的迎合。或许正是体育微博客的这种满足、实现与迎合获得了体育社会的一致追捧,成为传播体育信息炙手可热的网络宠儿。同时,体育微博客也因其不可取代的特性,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体育生活。人们的沟通再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你有一台哪怕不能连接互联网的手机,也能随时随地的在微博上与大家分享你身边的新鲜事儿,与好友实现最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参与到最新的体育生活中。
相对于传统的传播方式而言,微博开创了一个新的传播纪元。就算一场比赛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派出记者前去报道,只要比赛现场还有观众,还有观众中还有使用微博的用户,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就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赛场上的细微变化。再也不用做“等媒体”的事情了,因为在微博客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普通人也不再是“传播的弱者”,草根也可以向世界喊出自己的口号。
由于体育微博客这一新兴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甚至曾经红极一时的社交网络产生了极大的撼动,在各个媒体、网站采取措施严防体育微博带来的信息传播“寒冬”时,体育微博客也看到了自身发展的缺陷和弊端,从增加各种应用程序,到计划添加即时通信功能,体育微博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在向QQ、SNS靠拢,逐渐走出一条兼容并蓄的路子。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微博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将离其最原始的形态远来越远。但是,正式这种不断兼纳的过程,才能满足人们对传播内容不断升级的需求,微博客也正面临着从单一的微博客形态向多元化的多媒体形态的过渡。作为掀起了新媒体领域又一场传播革命的网络新宠,体育微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前景广阔,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成长都充满着坎坷与未知,许多问题只有在其不断的发展与实践中才能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文章对这些问题的预见也仅仅是站在传播学基础理论的角度上进行考虑。但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对于中国的体育微博客而言,对国外Twitter发展经验的摄取以及结合本土环境所进行的适应性的考量都是不可缺少的,唯有具备了这种“众声喧哗中的冷静与理性”,我们才有理由期待中国微博能够走得更远,国内体育微博能够在体育新闻传播的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丹尼斯·麦奎尔.潘顺邦译.大众传播理论[M].X:风云论坛出版社,2000
[5]袁军,胡正荣.面向21世纪的传播学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7]郝勤.体育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9]屠忠俊.网络传播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0]陈斌.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11]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2]罗璇,郭讲用.体育信息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34-38
[13]《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互联网研。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1/t20110120_20302.html
[14]Makoto Okazaki,Yutaka Matsuo.Semantic Twitter:Analyzing Tweets for Real-Time Event Notification[J].BlogTalk,2008/2009:63-74
[15]张月萍.微博客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J].新闻大学,2010(3):118-119
[16]于淼,高磊.微博天下:试析网媒与纸媒的新博弈[J].经济视角,2010(9):51-53
[17]百度百科.twitter.http://baike.baidu.com/view/843376.htm#1
[18]百度百科.微博.http://baike.baidu.com/view/1259292.htm#5
[19]胡瑶迪.微博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0(6):172
[20]喻国明.微博的影响力[J].国际公关,2010(3):8
[21]黄琪.中国微博客的困境和出路探索[J].东南传播,2010(5):37-39
[22]杨欣,张雯.微博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的传播作用[J].传媒,2010(5):61-63
[23]《Twitter信息总量突破100亿条》.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i/2010-03-05/09243905844.shtml
[24]《Twitter每月信息发送量过12亿条》.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i/2010-02-11/05193853239.shtml
[25]周旋.论微博客的新媒体特征[J].新闻传播,2010(3):45-46
[26]百度百科.web2.0.http://baike.baidu.com/view/733.htm#3
[27]百度百科.web3.0.http://baike.baidu.com/view/269113.htm#2
[28]张力.浅析微博的传播形态[J].青年记者,2010(12):80
[29]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2):73-74
[30]陈海明,范文生,张计友.微博对平面媒体新闻采写的启示[J].青年记者,2010(12):83-84
[31]喻季欣.微博对新闻传播的拓展[J].新闻战线,2010(5):60-61
致谢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想起这四年的生活,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因为这将成为我心底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这篇毕业论文即将结束之际,首先我要感谢XXX教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事的道理。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正是由于您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这才让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此特向XXX教授致以衷心的谢意!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