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进入到现代文明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交通运输方式和人们出行手段的进步和完善,城市的街道铺装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慢行空间的缺失给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盲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相对于世界发达地区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逐步发展的局面,因此在城市街道铺装和交通发展问题上也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现阶段我国城市很多城市在街道铺装都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盲道设计上表现最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并积极地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进行完善和重建,收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1961年X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1991年北京建成国内首条盲道。2001年8月1日我国颁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并开始实施;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但是关于此方面的专门研究并不够完善,多集中于城市慢性空间方面,具体涉及到盲道问题的研究并不够完善。
1.2研究意义
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中在盲道设计和街道整体铺装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经过多方论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引进先进的理念,对于进行盲道规划设计和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很多城市的盲道设计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问题、整体的环境质量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残障人士的基本出行,对于城市整体的景观建设也极为不利。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实现人性化的盲道设计,提升城市整体道路铺装质量和城市道路空间的平衡化做出一定的贡献,从而在关爱残障人士的出行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其城市生存空间的审美需求,满足人们随物质文明发展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2盲道设计与城市街道铺装
2.1盲道设计现状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现阶段的盲道分为行进盲道和体式盲道两种,分别由两类不同的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
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我国盲道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1991年北京市内建成了我国国内的首条盲道,此后盲道设计和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阶段已经基本覆盖了县级和发达城镇的主要公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中的盲道设计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盲道衔接不完善,与城市整体街道铺装不协调等,对残障人士的出行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2盲道设计在中国城市街道铺装中的问题
2.2.1盲道缺乏整体性
以盲人为代表的残障人士是盲道的主要使用者,应该得到全社会公民的关爱和呵护,而经过调查观测可知我国的盲道设施现状并不容乐观,在设计和建设上缺乏整体性。一方面,很多地区的盲道覆盖率较低,不能满足盲人等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督,一些地区的临街商铺为了进行促销或者其他的经营活动占用盲道,或者年久失修导致铺设盲道的砖块缺失,路面坑洼、不平整,造成了同一路段的盲道不连贯的现象,导致盲道缺乏整体性,给盲人等残障人士这一弱势群体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
2.2.2盲道环境质量问题
现阶段随着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空气和噪音污染现象日益加重,已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质量。盲道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门,其环境质量同样令人堪忧。很多地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道路花草树木景观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甚至观赏树木的树冠较低,严重影响盲人的出行;此外,在一些城市由于靠近垃圾桶,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而堆积在盲道上,一些临街商铺肆意泼洒污水等现象导致盲道的环境质量及其落后,对盲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出行体验。
2.2.3盲道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问题
现阶段,随着以公交和地铁为主的公共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公共道路设施的设计和铺装中缺乏相应的连接,导致盲道和公共交通站点之间出现一定的断裂。此外,在一些人口密度较大的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站点的人口流量较大,在人口过度拥挤且车流量密集地方缺少相应的保护和帮助措施,导致盲人等残障人士的连续出行困难重重,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出行安全。
3盲道使用者的需求分析
3.1安全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呈阶梯式分布的,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由此可见,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安全需求便成了最先被考虑的需求方式。每个人生存的权利都是非常基本的权利,盲人也是如此,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安全更应该被尊重。因此一切盲道上的不文明行为和不安全因素都应该被制止。
3.2出行需求
在保证最基本的安全的基础上,出行作为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之一,其出行条件和便捷性应该得到保证。盲人等残障人士作为弱势群体行动不便,比健康的人群更需要便捷畅通的道路,因此盲道道路空间应该得到全面的保证,尽可能地便捷畅通,禁止被侵占和破环。
3.3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作为盲道建设的点睛之作,旨在保证盲人等残障人士的正常安全同行的基础上,满足其的心理需求和身体舒适度。良好的盲道空间环境应该是综合考虑了气候因素、街道设施齐备度、噪音影响等影响因素而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的,通过植物景观和建筑物的合理规划建设,避免阳光暴晒、过于阴暗和强风、环境污染等因素,给盲人等残障人士良好的出行体验。
此外,盲道的建设应该和建筑物相得益彰,避免过分的不协调给其他路人造成较差的视觉效果。
4进行人性化盲道设计的建议
盲人在行走与外出活动时,最需要的是对环境的感知和方向上的判定,通常是依靠触觉、听觉、嗅觉等来帮助其行动的。对空间特性的认识,首先表现在
具有准确的定位能力上。但是盲人在人行道路上行走时,往往没有准确的和规律性的直线空间定位条件,只能时左时右敲打地面困难地慢慢行走。因此我们更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盲道设计。
4.1盲道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做到区域贯通。根据盲人出行的需求,要求住宅小区周边道路上
的盲道要相互贯通,这样可以方便盲人外出购物、乘车和探望亲友。此外,在人行道上的重要公共建筑和交通设施的主要出入口设提示盲道,并与人行道上的行进盲道贯通相连。
其次,要设计开发新盲道。盲道要高出地面5 mm,虽然不高,但也间接影

响正常人行走,特别是影响穿高跟鞋的女同志正常行走。为此,可设计与地面一样高低的新型盲道,其奥秘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盲道原来的位置处的
人行道板内预先埋设发射装置,然后研制新型的盲杖,这种盲杖中装有接收装置和发声装置,一旦盲人走上这类埋有新型盲道的人行道,盲杖立即可以接收
到新型盲道发出的信息,及时发出语音提示信息,指引盲人正常行走。如果在主要公共建筑的出入口上方也装有类似发射装置,这样盲人可以凭借这神奇的盲
杖,正常进入公共建筑和自由行走在人行道上。
4.2盲道设计的要求
4.2.1盲道设计的材质要求
现阶段进行盲道铺设的材质主要有以下几种:预制混凝土盲道砖;花岗岩、大理石盲道板;陶瓷类盲道板;橡胶塑料类盲道板;金属类(主要是不锈钢)盲道型材;高分子材料类(聚氯乙烯等)盲道型材。
尺寸的一般要求有300 mm×300 mm,250 mm×250 mm,200 mm×100 mm三种。
4.2.2盲道设计的理论要求
进行盲道设计,要遵循以下要求:
(1)人行道宽度:中心城人行道宽度>3 m要设盲道;新城、中心镇人行道宽度>2.5 m要设盲道。
(2)盲道的宽度为300~600 mm;厚度一般为凸出地面5 mm,其他厚度视材质而定。
(3)盲道的颜色一般为中黄色,也可采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颜色。
(4)盲道应设在人行道外侧或内侧距侧石、围墙、花坛、绿化地带250~600 mm处。
(5)盲道铺设应连续,应避开树木、电线杆、树穴、窨井等障碍物。如人行道宽度允许,应留出停放自行车的位置。在停止或者改变方向时应有一定的过渡提示。
5盲道设计在城市街道铺装中的重要性——以XX城市为例5.1XX城市盲道设计现状
XX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山地城市,地貌特征较为崎岖多变。经过长期的走访和观察,发现该城市的盲道覆盖率较高,最基本的盲道设施建设均已实施,但总体而言对于设计规范没有做到较好的执行,并且规范中的细节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种种问题导致盲道使用不便或不能使用,甚至形同虚设的状况。此外,受到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环境及设计规划等因素影响,该城市的盲道现状令人堪忧。
5.2XX城市盲道设计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归类,该城市的盲道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XX城市的山地城市特色,成为残障人士行走的障碍,盲道无法辅助其安全行走。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其所处的地貌特征息息相关,而现阶段由于缺少明确的规定,盲道随着地形变化引起的突然性的上下行给盲人等残障人士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2)XX城市盲道与市政设施的相互矛盾造成盲道的曲折状态,使盲人等残障人士行走不便。通过观察发现,现阶段的盲道大多都是在原来道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后期建设,这样虽然增加了盲道的连续性,但由于没有注意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仅一味的为了铺设盲道而铺设盲道,反而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暴露了盲道与市政设施的矛盾,也暴露了现有盲道本身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3)XX城市盲道交叉口缺少视障者声光信号灯,给盲人等残障人士的独自出行增加困难。在走访过程中发现XX市内的部分红绿灯虽设有专供视障人士使用的感应按钮,但从未开通,多数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也没有安装音响交通信号,给盲人等残障人士的出行造成影响。
5.3针对XX城市盲道设计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针对XX城市在盲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消除潜在的危险:
(1)加强对相关规范的学习和宣传,从根本上提升该市全民对无障碍规范的执行意识,同时从设计角度加强对盲道设施的改进。思想是行动的根本,首先要加强民众的思想建设,让市民切实地意识到盲道设施的重要性和破环盲道的严重后果。
(2)根据盲人等残障人士的需求增加盲道系统的标识,同时让更多人关注盲道。并设置导盲路牌和提示砖,使残障人士方便、准确的获取信息,弥补该城市道路高差大给他们带来的不便。
(3)改变现有盲道形不合理的铺设方式,方便盲人等残障人士的行走。针对现阶段的不合理盲道进行再规划和重新铺设,为盲人等残障人士的出行提供便利。
结语
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在进行以盲道为主的无障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盲道设计为着眼点展开了详尽的分析研究。通过对现阶段盲道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充分考虑盲道使用者的需求和现阶段国内外进行盲道设计的新理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以XX城市为例进行仔细分析,对该城市盲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不仅有助于解决该城市的特殊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城市在盲道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对于指导城市盲道设计和整体街道铺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丰富盲道设计这一问题的严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受本人阅历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仍需要在今后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复明.城市定位的理论思考与案例研究[J].经济地理2000.(6)
[2]张鹏举.城市街道和广场设计的历史演进与时代特征[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l998.(03)
[3]田银生.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钱健,宋雷.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5]彭欣.视觉环境系统在街道环境设施设计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08(12)
[6]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