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我国传统古曲改编而成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一部着力咏叹离别之情的音乐作品。,钢琴曲以叠奏式结构原则发展而成,在文化内涵上体现了思念之情这一人类普遍的情感,在独特的钢琴艺术形式中体现了“古曲的传统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是由中国古代音乐与钢琴这一外来乐器巧妙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古典音乐;《阳关三叠》;钢琴曲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古老东方文化的神韵。《阳关三叠》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必然包括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因素和成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增添了光芒。在众多的钢琴古曲改编曲中,钢琴曲《阳关三叠》是音乐脉络较清晰,使古曲焕发出了时代气息,使优秀的传统艺术形象更加深入地植根于中国,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以延续、流传和发展。本文主要对古曲借鉴及情感表达两个方面对钢琴曲《阳关三叠》研究。
一、钢琴曲《阳关三叠》的由来
钢琴曲《阳关三叠》原为古琴曲、多段体传统名曲。此曲最早源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当然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朋友“西出阳关”将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又有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更有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这里的寓意深刻且内涵丰富。后来,古人将它谱成琴曲,这就使它更适合于绝大多数离延别席演唱。再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至今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见它是一首有着非常强大生命力的艺术珍品。在当时它被唐人称为《阳关》,到了北宋已传为多种不同唱法。宋人因其唱法有三叠:用叠唱的方式避免了声多辞少的问题,使之与此曲调相吻合,解决了“诗”与“乐”的结构矛盾,故被称之为《阳关三叠》。建国后,黎英海先生将这首古琴曲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
二、钢琴曲《阳关三叠》对古曲借鉴
(一)、音色中的借鉴
1.散音音色
古琴的散音即空弦音,其特点是音色浑厚,比较响亮,共鸣性强,余音较长。在钢琴曲中借鉴古琴散音音色,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法:(1)在音区的选择上多使用低音区;(2)利用八度,及四、五度和声手法增加旋律的力度与厚度;(3)时值相对延长,增加余音效果;(4)减少织体密度,突出旋律线条。如钢琴谱第7小节中,旋律出现在较低的音区,通过较低的音区及淡化了的织体来体现古琴散音音色的效果;低声部的旋律及高声部的四度和声平行进行,体现了古琴散音的音色效果,营造出深沉悠远的气氛。
2.按音音色
古琴按音的奏法是右手弹弦,左手按弦以调节音高的变化,从而获得旋律的线条。在钢琴作品中表现古琴的按音音色是最困难的,按音音色圆润细腻,富于表情,加之古琴独特的弦长与醇厚的音箱共鸣,使之具有了接近人声的音色。古琴余音绵长不绝,故可以在演奏中出现惟古琴所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是古琴按音奏法所产生的滑音,其奏法右手弹弦,左手按弦,右手弹出一音后,左手按弦的手指再向上或下滑动一或数个音位,形成音程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特有的音腔似的变化,使旋律具有十分独特的韵味。在钢琴中实现对古琴按音音色模仿的最重要的手法是利用装饰音来实现对“走手音”的模仿。在钢琴曲中通过巧妙运用灵活多变的装饰音来表现手指在琴弦上滑动时所产生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近似古琴的风格和韵味。
3.从速度上看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速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主导力量,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大特色。由于钢琴曲《阳关三叠》改编自古曲,所以在速度上也具有这一非常有代表性的特点。在第一叠中,音乐的速度为行板,第二叠速度变为中板,而在第三叠中,速度进一步变为逐渐加快,然后在尾声速度又回到行板。通过以上速度的罗列,可以看出这首乐曲的整个速度是呈现一种逐渐加快的状态。而中国传统音乐的速度主要进行方式就是散——慢——中——快——散,表现为一种速度由慢进行到快的运动进程。这首乐曲的整体速度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是其音乐速度的进行过程是相同的,体现的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这种特色与本质。针对这一点,演奏者应对于乐曲的整体速度进行设计,在演奏中体现出乐曲速度由相对较慢至快,由平淡到激动,由放松到紧张的渐进过程。这样的速度把握与控制才能真正演奏出这首钢琴曲的准确状态,表现出它的音乐脉动。
(二)和声上的借鉴
1.句尾的和声点描
和声音程出现在乐句的句尾,对旋律进行点描式的修饰称之为和声点描。和声点描是古琴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表现手法。在钢琴曲中采用了类似的手法,显然借鉴了古琴的这一奏法。虽然这种和声点描式的手法与原古琴曲的运用方式基本相同。但钢琴曲为了强化古琴曲的这一典型特征,在创编中做了近一步的发展,创造性的在每一个相同的乐句的末尾,都采用了五度和声点描的手法。在和声方面体现出与古琴曲的密切联系,从而具有了典型的意义。

2.五声纵合化和弦
在这首钢琴改编曲中,作曲家创造性的将五声纵合化和弦的分解形式作为织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手法不仅使乐曲的和声具有了民族化的特点,而且与古琴的演奏手法——“滚拂”产生了一定的联系。“滚拂”是古琴技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之一。“‘滚’是右手无名指自古琴的七弦内向外连‘摘’到二弦或是从某弦起到某弦止,‘拂’是手指向内抹数弦到六弦或是某弦起至某弦止。”这一演奏手法通常用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来烘托气氛。在古琴曲的演奏中“滚拂”这一手法是表现音乐多声形态的最主要的表现方式。钢琴曲中五声纵合和弦所行成的琶音主要表现为下行并且力度较弱,在听觉上体现出类似古琴“滚”时所产生的音响。这种“滚”式织体出现在乐句的末尾并且始终贯穿于全曲。
三、钢琴曲《阳关三叠》中的情感表达——惜别之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对于征戍摇役制度,并不像杜甫等人愤慨地正面抗议,而是用一种含蓄的别离情绪来表达和抒写哀怨之情。后来,当这首诗逐渐演变为成为琴曲乃至歌曲之后,人们就常常用它代言来抒发各种不同关系中的别离情绪。它既不限于友情,也不限于爱情,而是高度概括地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各色各样的别离情绪。自从这一乐曲传开以后,“阳关”二字在中国民族文学的词语中实际上已成为“别离”的同义语,所有性别上、地域上、时间上的局限都不能限制它更广泛的流传了。
不知何日再相见、甚至可能永别的这种离别愁绪,在音乐中表达为我们中华民族普遍存在的挚友间的深挚惜别之情。这种咏叹离别深情的曲调,歌者可以非常自然地用以表达在当时征戎、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愁绪,听者也可以随歌者的境迁变迁,在不同时空寄托和抒发自己的不同心境。古曲《阳关三叠》作为唐代的一首“流行歌曲”,其旋律音调纯朴且富于激情,特别是旋律中的八度大跳以及部分唱词的连续反复,呈述了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的离别愁绪。旋律与歌词巧妙结合相互映衬,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以钢琴化的音乐语汇来表现古曲所特有的气质与神韵,是这部作品重要的创作意图之一。作曲家运用高超的技法,将古琴曲所特有的音乐特色借鉴和吸收到钢琴曲中,并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为了细腻地表现这种依依惜别的深厚情感,钢琴曲在乐曲结构上特别是在第三叠部分作了较大展开,推向高潮后突转为对比强烈的尾声段,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作曲家在第一叠(1-15小节)中,运用八分音符断奏等各种弹奏法模仿古琴的音色效果,特别是低声部运用了变音和弦和大切分节奏与高声部呼应突出主题等各种手法,表现了友人离别时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增加了友人惜别时的那种沉闷与无助的伤感情怀。在第二叠(16-30小节)中,整个主旋律音区提高了一个八度,除了高声部的八分音符断奏外,低声部的琶音弹奏更加突出了主旋律。部分主旋律在三个八度上同时奏出,充分发挥和强调了钢琴特有的表现力,达到了在第一叠基础上的层次、情绪、表现力等方面的递进效果,在整体结构上对情绪的渲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第三段高潮的出现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第三叠(31-60小节)中,作者首先运用右手演奏主旋律,左手流动的固定音型衬托等手法着力强调同一主题;双手八度的支声复调式的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的扩展段旋律,进而将全曲推向高潮,让对友人的那份更加浓烈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迸发、升华;然后突转为对比强烈的尾声段,音量减至很弱(pp)、音域距离拉开,在最后两个小节先后音高差超过了六个八度,好像是友人要远去自己是无法留住只得相送,友人渐渐远去,消失在视线以外,留下的是思念、是珍惜……这些动人场景的描绘,更加深了对友人远走边关的离愁别绪和无限感慨,表达了友人间真挚的情感,使艺术形象更为鲜活、动人。
结论: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艺术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中的重要给养。以黎英海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作曲家,在改编与创作中国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方面做出了卓著贡献,留下的大量优秀作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振兴与发展。同时,我们也更需要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造所留下的艺术财富在理论上及时地研究和总结,尤其要加强对民族音乐与其他外来音乐形式结合方面的理论研究,拓展其艺术发展的空间。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