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摘要】 研究目的:为应对当前党和国家的创业政策和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求,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研宄的方法,对近年来在报刊和文献资料中发表的有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在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基础上,梳理对于深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文献资料内容,从而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和建议。研究结果:经初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价值观培养的路径主要内容有创办创新创业思维大赛、开设创新创业类培训课程等,对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缺乏足够重视。只有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才能提高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效率。研究结论:培养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需要借鉴目前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认识到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多方面构建有效的培养路径,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关键词】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培养路径

1 前言

1.1 背景

目前,创新技术驱动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机会多。我国教育部近日公布2019年全国大学生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843万人,创历史同期新高,意味着创新创业是我国大学生普通高校面对严峻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选择之一。于是,高校纷纷展开对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实践,为大学生输出资源和培养方案。但是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促进了少量大学生的创业课程和实践,缺乏对思维培养的正确认识和重视,疏于研究培养路径存在的问题,未能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的培养经验。进而导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路径的构建是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迫切需要对目前存在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进行分析和改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此,本文研究国内外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存在的方式以及国内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结构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对比国内外培养方式,以更加直观地体现国内外创新创业培养路径的差距,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只有构建出合理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路径,才能提高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效率,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得到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带动社会形成全民创新创业的良好风气,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1.3 研究基本思路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思维培育问题进行分析论述。首先界定研究范围,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科学内涵。其次,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培养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培养技术、路径资料进行分析。明确我国的做法,与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之间的差距。最后通过现有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不同国家存在的不同培养方式的异同,分析其中有效的培养路径,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做法对进一步提升培养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1.4 研究方法和预期结果

本文以个人大学四年在商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全面了解时下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方案以及培养现状,根据中国高校具体情况,探讨出可行的培养路径建议。

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梳理,能够看到目前学者在此研究领域已有成果,本人充分利用丰富的纸质图书资源及电子文献资源,对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等主题进行了查阅和学习,对这些主题有了足够的认识。

2 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创新创业思维内涵

创新创业思维即突破常人思维的界限,善于把握机会、寻找商机。[15]创新和创业是统一的思维概念,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创新就没有所谓创业,一方面,创新思维的本质意义在于通过打破原有传统思维的模式,挖掘新的事物和思维方法以迅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它是指充分利用自身已经积累和获得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突破现有传统思维的基础下,提出和创造出新的事物、方法、思路、观点。而另一方面创业则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人力资源,创造和提出较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价值的心理过程,因此,从这个思维概念上分析,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应该基本上是有机地相统一的[1,2]。

2.2 国外的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自90年代开始,X大学就已经普遍性地开设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程。英国,日本也紧随其后。在此章节,对国外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现状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对比,取其精华加以学习。美、英、日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北美、北欧以及东亚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特选取这三个国家加以分析学习。

2.3 X高校发展现状

现有1800所高校为本科学生自主开设了超过2500门的创新创业技术教育本科课程,建立逾100个创新创业技术教育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创业研究发展中心,公开编辑出版发行了超过40种创新创业技术教育相关学术期刊[6]。数据表明X有1/16的公民有创业精神,中国的比例则低于1/200[19]。目前对创业教育有较大贡献的学者都是出自于X,并且创业教育峰会在X聚集开设。研究发现,X培养创新创业思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

(1)课程结构有层次性。它是以教学对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进行了课程的设置,针对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对教师和学生创业思维进行了分类评估指导,并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评估原则和方法,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发展。[6]例如X百森公司商学院:课程主要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创业课程目标的意义就是尽可能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独立构思的能力以及学生批判性独立反思的能力。除了学习创业的基础知识还有人文、历史、定量研究等其他认知技能的学习。中级课程除了学习进阶的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还有精心针对学生开发的创业案例分析研究,结合科研和实习等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创业思维更加的完善具体。高级的课程是可自由选择,学习交叉学科的浓缩课程。这样的课程结构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规律,一改以往零散的创业课程学习,把创业成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纳入涉及到完整的创业过程。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参考创业成功全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关键要素,使教师和学生位于创建一家企业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图1:百森商学院课程结构图

(2)教学方法多样。X哈佛大学最著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教学法,

为了使得学生能在经验中学习,切身地的感受创业,该校在其教学中大量引用了实例,教学效果显著。此外企业帮助高校开发创业课程、提供众多的体验式创业机会,如校外实习和创业机会等,为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逐步地激发和培养起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商业管理思维。

(3)师资队伍完善。X高校师资队伍分为专职以及兼职,分工合作,还配有专门的带队教师。部分教师负责课堂呈现以及教学大纲的设计,在课堂上引入高效的学习方法,提供开放式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斯坦福大学的创新课程由专业选拔的老师来讲授课程,用设计思维的理念打破学科惯性。其他老师专门研究教材,开发富有激情的教学模式。例如百森商学院有教师专门负责案例教学,以创业者视角讲述案例。同时还有创业教育队伍带头人,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质量。

(4)良好的青年创业支持社会保障体系。X有鼓励和支持青年创业的优良传统,完善的青年创业社保管理体系、社会青年创业风投参与等为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培育奠定了基础。X的社会基金机构、企业等通过社会团体组织和赞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了创业教育师生共同组织的创业教育活动。高校、社会与私人企业三方通过强强联合,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和氛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业就业机会利用意识。

2.2.2 英国高校发展现状

(1)创业课程具有明显层次性。目前英国很多高校中开设的创业管理课程更加的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约占全部的创业管理课程的28%。[23]创业课程有优秀的教学研究团队专门参与研究创业课程设计。创业课程的结构也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大一开始着重对学生创业意识方面的培养和对创业成功机会的识别等创业基础训练。大二、大三着重学习如何创业以及如何解决初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践问题,更侧重于学生的创业管理技能和对于初创企业的实际经营和运作管理问题的探索。构建了学生的创业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同时,学校还不忘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应对挑战和挫折、摆脱困境等综合情商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致力于将广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创业心智成熟的创业人。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图2: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课程结构图

(2)课程教学方式灵活有趣。许多英国高校的课程教学内容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划分,区分为传统的讲授课、专题讨论以及实训课。首先讲授课和国内的大班上课相似,气氛轻松有趣,有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具和良好的课堂教室环境。其次在专题讨论时,教师在旁观察和及时指导,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理论实践和对思维的创造性拓展。课程中教师用大量来自身边的知识和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兴趣和培养创新教学思维。最后实训课则是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实习以及各种商业活动中去。整个课程教学时间也充分具有了人性化和具有灵活性的教学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比较方便的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3)师资队伍强大。首先,牛津大学教师负责学科范围广,从会计到创业到金融,有的教师擅长多个领域。高校广泛招募其他高校知名教授,也有来自军队的优秀研究员。同时,教师不仅研究能力强,还很有声望。如英国牛津大学的Timdevereux教授不仅曾经是英国牛津经济科学研究行业协会xxx,还是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董事。其次,教师团队分工合作。课程由专门的教学导师和团队共同完成。将课程划分成了理论课与讨论课,通常讲授课由导师确定主题、内容,设计知识点的讲解方式。助教和团队的工作则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完成讨论课。这样一来,就要求高校教师既拥有广博的理论知识经验累积,又能通过设计一系列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帮助高校学生通过知识的综合内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

(4)支持系统完善。首先,英国有专门的政策制定部门,有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来协助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事务。此外,英国XX为高校创业教育中提高资金支持。先后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等项目。除XX外,社会各界对英国高校也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支持,例如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咨询和指导。例如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成立校友商业网络,共有九个不同专业的分支,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分支参与创业活动,并且有机会进入到大公司进行访问和学习。[16]

2.2.3 日本高校发展现状

(1)以”企业家精神”为牵引,2000年,日本的国民会议首次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强调高校的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企业家精神思维[13]。高校的课程便开始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思维。在高等教育的阶段,日本大学以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为目标,开拓创新创业理论必修课程和学生创业管理技能的培训两条全新的教育途径,并积极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到大型企业进行实习,将其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推广到自己的企业中去。

(2)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合理。目前日本已经将与创业人才教育及其相关的课程广泛开设为学校的必修课,课程结构依据众多创业教育公司的企业管理能力评估框架进行设置,在一定的程度上很好地实现了产学的良性互动与结合,培养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由于日本高校和企业在开展各类创业人才教育时往往存在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开设了各类不同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在高等学校创业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上,会充分结合各自学校的而不同实际情况,综合地考虑高等学校创业事业所在的地域、发展水平、条件等,提出不同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日本主要创业教育有四大类型:即创业管理与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包括对创业家专门的教育、管理技能的综合训练与演习、创业管理技能副专业型、企业家精神的涵养型。[7]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图3:日本典型创业模式结构图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日本高校在教学方式上从来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创造。一些大学如日本爱知县大学为了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沟通能力和教师的英语水平。创建了一家西餐厅,进行情景模拟。早稻田大学为了支持和促进风险创业培训教育的健康发展,开设了创业风险论坛和创业教育竞赛,促进了创业风险教育的健康发展。

(3)师资队伍合理。日本高校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授课任务的,大部分是从事经营管理学或经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约占50%以上,其中拥有创业经验者占了40.3%。此外,大约还有30%左右的高校聘请了校外具有实务经验者来讲授课程。[17]。这些兼职教师有从企业的经营者、金融机构从业者、到企业顾问、律师和会计师等。除了聘请兼职教师,日本也十分重视培养师的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能力,现在许多培训项目已经落地,比如“社会人讲师培训项目”等专门面向教师的培养方案。此外,学校还提倡教师进行互访,交流和分享教学心得,帮助教师在工作上实现自我提升。

(4)支持系统完善。为支持培育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日本高校普遍性地设立创业支援机构和大学风险企业计划。此外日本高知大学还针对创业教育各个模块,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实习等进行系统支持,将支持方案落到实处,让对创业教育得到一站式的支持,也便于与时俱进地改良方案。

此外,印度高校具有突出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自主性,德国的”模拟公司”,瑞典的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工作都非常值得我国高校去深入进行和学习。总的来说国外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教育各自都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环境、资源,但是在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体系构建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创业课程的结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以及其支持措施等体系,值得去深入学习和借鉴。

3 国内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方式

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4月份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行动计划,校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对创新思维类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目前,我国高校稳步向前推进对创新思维类型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已基本形成了建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框架。以下高校存在四种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图4:中国创业教育模式结构图

3.1 通识教育与竞赛相结合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对软硬件教学条件的设备要求不高,具有教学成本低的优势和好处,出于资金、设施和师资的考量,国内一些地方的本科院校中大量存在这种教育模式。该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路径即通过开设创业相关课程,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帮助投资商从众多项目中筛选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投资创业项目,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机会意识和成功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培养。此外,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得大学生校园创业的的氛围更加浓厚,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缓解当前高校就业的难题。

3.2 第一、第二课堂结合

目前,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并且多以创业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其中,给学生授课的是学校的专职老师。教材多用《大学生创业基础》等通用教材,通过专职教师对创业理论的分析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创业模拟实践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和思维。积极拓展互动第二课堂,部分高校邀请了众多创业领域人士共同参与到互动式的创业专题讲座、学术沙龙中,拓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让许多大学生开始对创业有了切实感知。如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在校大学生进一步地构建自己的知识思维框架,以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为最终的目标。

3.3 产学研结合

依托于科技型的创业项目而逐渐发展的起来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模式,在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大连理工科高校已经实施的较多。它通过校企的联合,或者通过校内的创业孵化园把科技产、学、研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创新的产业化。[10]这类实践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创业自信,进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刘尧飞(2014)指出以此类为主的创业科学教育实践模式以大学生为主的高校是大连理工大学。出于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根本考量,大连理工大学积极资助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科学教育活动,每年都为大学生设立200多项的创业科学教育专项和科研创新基金。同时还在校外创业基地建立了一批创业教育实践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把教学、研发和实践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让大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可以得到很大的产业化和提升,学生在教师和学校的创业科学教育引导下,将大学生创业的知识、意识和创业技能逐渐地转变过来作为大学生创业的行为。[14]

3.4 综合式创业教育

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思维教育中综合对学生理论与技能的培养。课堂之余,鼓励教师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以及真实创业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创业项目中的机会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同时导师提供到一定的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创业自信心。”挑战杯”、创业设计类赛事被师生们当做

创业交流平台,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作品。以这些大学生的作品为项目载体,吸引来自社会上与其相关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项目融资,这些项目培养了大学生以知识和实践为基础的素质。此外为创业教育培养广大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应了资金以及场地支持。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在这方面还花费了8000万,打造了若干个对学生24小时开放的创新基地和实验中心。

4 国内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国内创业教育事业有了显著性进展,目前已有一大批高校逐步开发出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课程群,逐渐构建出完整课程体系的雏形。在一些课程共享平台,不少知名高校在慕课等的平台开放创新创业课程公开课,不断引进优质课程。尽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但是依旧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4.1 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认识

2015年9月xxx办公厅正式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并且与实践相脱节”。[3]这恰恰是现今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我国高校科技自主创新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一个矛盾性突出问题。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成果报告》一文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认为自己高等学校学生自主迎新创业人才教育研究工作能够做得好的只有12.23%,说明高校对创业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张秀峰,陈世勇(2017)在对北京3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中显示有3/4的被访学生认为,所在高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刻认知,还停留主要通过讲座、创业竞赛不够正式的方式来进行创业教育的阶段。其他高校则多由团委牵头,学生通过学院报名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竞赛等,但是缺乏科学的指引。在创业课程的期末考核中教师往往要求提交创业计划书或结业论文等,对于创业思维的培养和考核缺少相关评价标准,缺少对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的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难以对于促进我国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潜能开发,形成有益的有效促进。

4.2 课程不成体系

陈璐,赵螟(2015)对当前全国21所高校的毕业生进行了对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调查,发现与创业基础相关的课程均有学生呈现出50%以上的不满意和悲观程度,认为创业与基础相关的课程需努力提升其教学质量的毕业学生所占比例66.15%。[11]这说明我国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无法令学生满意,教学质量并不高。在当前我国,除了少数几所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外,多数高校的创业基础课程目标模糊,内容趋于同质化,不成体系

首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思维基础教育还实际上处于初步的发展期,在这些教育方面的理论创新实践与案例有限,学校内部、各专业学校间的创新思维实践与案例的理论研究以及创新思维的成果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交流共享与展现,创新创业思维相关的教材也比较匮乏。课程内容多为《创业基础》等通识课程。创业课程教育教材中所编写的课程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存在明显不足。[12]次创新创业课程的结构单一,覆盖面窄,创业教育课程的数量相比与X等也相距甚远。当前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健全,还没有基本形成一个涵盖了创意、创新、创业的完整课程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堂上过于注重课程内容讲授,疏于将创业思维引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导致课程不够专业化。

4.3 师资力量匮乏

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成果报告》一文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虽然目前我国教育部已连续地成功举办了几期高校自主高新创业技术人才培养教育重点项目国内骨干教师的创业培训班,国内1000多所高校,却只培训出国内骨干教师500多名,这是远远不够的。

季学军(2015)对高校开展创业现代化教育建设的兼职教师和队伍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调研,认为创业教育兼职师资队伍中从业人员的比重偏少,录用和程序的失范,教学和任务偏少,考评和机制的匮乏等都是主要的问题[8]。黄红焰教授认为目前的高校缺乏创业现代化教育兼职师资或者是缺乏经济学或者企业管理学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背景,或者是缺乏创业教育理论教学的经验,或者是缺乏丰富的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没有能力建立一支可以形成产学研与应用相结合的现代化专业创业教育师资和团队[9]。

首先,高校没有多渠道吸引优质师资,创业课的指导教师多可能是从高校的辅导员、学工处或者是就业管理部门的学生中抽取,也可能是对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技能的创业课教师投入不足,导致高校教师无法正确给予创业课学生的指导。比如说:在进行创业课教师指导的环节,只能是围绕学生创业的意向、团队的合作、产品设计、商业发展计划书的具体书写环节展开,对于学生创业的风险评估,营销的模式以及企业实际的预算这一部分都可能有所谓的欠缺。真正的创业教育课堂需要教师持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意识的渗透,因此一批拥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意识并且善于对创新的思维教育和运用的人才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意义和影响。但很多高校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无法把握创新创业思维教育的正确方式。因此,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也得不到质的提升。

4.4 教学形式单一

黄晓丽、邓平平、吴意军(2018)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中发现,76.21% 的大学生认为添加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有必要的。认为高校在教学中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的有72.13%,另外,62.15% 的大学生认为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结合创业教育是有必要的,52.86% 的大学生认为还需要提升创业课程内容和方式。[18]现在,教学形式以课堂上的理论输出和对技能的培养为主,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开设的创新创业类指导课以及高校依托的创业社团和高等职业学院教育部牵头的创新创业类指导课比赛。高校在组织开设相关的课程时,教师依旧没有脱离传统的理念灌输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剥夺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开发和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

总而言之,高校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存在过于单一传统的不足,妨碍了创新创业思维的有效开发,也就直接导致了青年人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难以有效地形成,弱化了创新创业思维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直接导致青年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单一,缺乏活力。

5 对策建议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方式思维需要有效地运用多种培养途径。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时期,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黄金时期。为此,高校应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思维的发展现状,遵循其发展的规律,完善对大学生的创业方式思维的多种培养方法和途径。下面,依据国内外培养路径发展现状,对高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重视思维培养工作

5.1.1 制定培养目标

根据院校自身情况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作为创新人才为目标。在目标的牵引下,与时俱进地学习国内外先进思维教育经验,制定思维培养工作计划、培养方案以及人才招募计划。将创新创业知识思维一体化融入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推进创新创业思维的塑造和创新创业思维管理体系的发展。

5.1.2 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当代我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维的积极者和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及时改变,教师应该明确大学教育不仅是专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输,更应该以学生认知的提升为目标,重视思维培养工作,比如在上课过程中注重观察和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在课程中融入创新思维的教学以及主动追求自身创业教育能力的提高。

5.2 丰富课程体系

英、美、日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显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高校需要稳步推进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培养创新创业思维的的重要路径。

5.2.1 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合理完善是发达国家创业教育质量高的重要原因。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要根据培养目标,加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创业课程实践经验。不仅要开设覆盖各专业学生的一系列创业基础课程,大量收集时下创新创业案例为课程内容增色以及建立创新创业思维案例库;还要不断开发和引入创新创业类课程,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进而引进和尝试构建多元化的创业课程体系。课程的多元性是为了让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系统的创业思维。在课程的多元性上,除了不同的管理课程、人文课程,还可以指将创业课程类型划分为学科体验课程、实践体验课程、活动体验课程、环境体验课程,涵盖了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16]

5.2.2 解构课程体系

在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初步完善后,学校首先要根据实际的效果分解课程体系,依照学校的创业理论教育程序和地区资源以及学生个人具体需求不同,设置不同阶段学习不同的创业课程,对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学校可以考虑采用如下的方式: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创业学生可以开展通用的商业以及大学生创业的理论课程,并且根据实际师资能力拓展其他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基本素养和思维;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创业学生可以提供中级的、浓缩的、专业性更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培训课程,此类课程是对一年级所学课程的进阶,提高应届毕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实践能力;对于大学三年级的创业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创业实践课程,从而能够使得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理论与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能紧密衔接。

5.2.3 促进内容融合

在今天,创新创业呈现出学科教育交叉和与产业教育跨界的趋势。由于创新创业学科教育本身就已经具有了综合性学科的知识教育特点,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集合了心理与科学教育、风险与管理教育等在内的综合性教育。所以在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明确把握在现有的知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哪些关键素养能够更好地提升和培养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并以此课程作为创新创业的课程,然后将创新创业的思维理念和专业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各学科的课程教育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把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思维、技能知识融入应用到现有的学科教育课程中,明确把握相关的素养与已有学科教育课程之间的对应与相互关联,使创新创业的思维在整个学科课程体系中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最快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5.3 完善师资队伍

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事业要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培养和建设一支高层次的创业教师队伍。国外高校的创业人才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具有专业涉及面广,研究、理论及实践的能力强,师资背景广泛等特点。国内高校也应做好以下几点:

5.3.1 扩充师资来源

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关键和重点。只有师资队伍和社会的创新实践、科技前沿研究相结合,打造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智囊团,才能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求进一步扩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来源渠道、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任用标准、扩充优秀师资队伍。根据国内外对大学生创业人才教育的研究工作成功经验和对实践的探索发现,创业人才教育的师资管理人员可以从多个渠道招募和聘用,既要从一些常规的高校、研究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的师资中招募,也有必要从金融、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各类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师资中引进,广泛从社会上选拔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大型企业管理者、专业学者、创业者等。

5.3.2 提供相应支持

高校要多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重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可以从创新创业教学的考核、教师培养、职称评定、经费等方向着手。首先对于那些教学实践成绩出色的创新创业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其次,定期地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案例的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的服务意识和指导能力。进而让教师能达到独立或合作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帮助高校学生通过知识的内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再者,高校可以积极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到创新创业企业开展挂职学习锻炼,最后,有一定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申请建设教育研究培训机构以及创业教研室等。

5.3.3 鼓励师生创业

师生共同创业具有优势,当创业团队中的成员之间发生创业指导意见不完全统一或是因为创业的事宜产生了摩擦时,创业指导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其提供协助统一创业意见,将学生的创业与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创业达到独立性很好的平衡。此外,高校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到学生创业之中,还可以增强教师对学生创业的帮扶和指导动机。另外,可以以高校股权联合投资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到以大学生和家长为投资主体的公益性创业中,对大学生和家长进行创业的指引。最终通过鼓励实践性的创业教育,可以使得教师不断加深和加强自身对创业的理解和授课能力。

5.4 改良教学方式

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因为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消化课程内容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5.4.1 突破教学思维定势

很多教师在创业课堂教学中只专注于向大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基本逻辑和专业技术的实际操作原理,极大地制约一部分的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可以看到,国外的创业课堂重视课堂效果,不断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法是国外创新创业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方式。因此国内高校也可以在课堂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由教师设计案例课件,并且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思维带入案例的讲解中。其次,再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创造需求创新法、组合创新法、头脑风暴法、类比创新法等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专注、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能力。同样的内容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除了常规的撰写个人创业计划书、创业成功人士的讲座讲座、主要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等,还可以引入课程主题演讲、文献阅读以及小组探讨、课程项目研讨会、课程实习、多媒体教学、演示性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和信息更好地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帮助广大学习者尽快建立清晰的思维和认知。

5.4.2 体验式教学

国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是体验式教学:模拟一种基于”亲身体验”的环境,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模拟、企业实习等多种方式系统地让学生运用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通过讨论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引导学生发掘创业成功的原因,关注成功个人的优秀特质,能让学生更深了解创新创业案例活动现象过程的内外部条件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不断提升。其次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到创业实践,再到真实创业,让创业者对创业,对团队需求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最终将企业与学生的科研项目关联起来,更多地将其科研教学的主要场所和重点领域放到了企业实习室和实践实训基地等,让在校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学习。

5.5 构建支持体系

5.5.1 整合政策资源

目前,为在校大学生量身搭建的创业实习和实践的平台已经进一步受到各级XX高度重视,XX和社会层面正在积极地推动在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园区的建设。因此,高校应积极地整合教育部和国家、省、市级的各类大学生资源和创业政策,做好创业政策的解读和创业咨询服务的指导工作,让大学生在参与创业实践过程中减少心理障碍。以此例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创业指导和法律服务中心等。

5.5.2  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可以广泛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支持创业的援助项目基金或者创业投资,提供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实践的渠道,逐渐形成高校、社会联动的支持体。例如厦门大学做的比较好的是在全国各地建立5 家国家级和3家校级青年见习基地。高校不仅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还能提供创业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融资相关的咨询服务。另外,高校可以从企业中获取合适的师资,例如选聘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员工、企业家,让他们加入到创业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来。甚至可以邀请他们为大学生开设系列化的学生创业主题讲座,开拓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知识视野,营造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学习活动的校园氛围。

5.5.3 搭建实践平台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可以通过搭建创实践基地,组织和举办创业主题活动、发展创业社团等多种方式扶持和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和实践活动。例如浙江大学做得比较好的是创设了接近30个创新创业社团,如“蒲公英”青年创业学院等。还每年举办 400余场创业沙龙等活动,“创业者导航”、“创业点子秀”等。再比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为传授大学生关于创业的知识,并为其提供了创业咨询和其他服务,建立了创业园;为管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事务以及资源,创设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每年还设立300万元的创业基金以对在校大学生中可行的创业项目进行前期的研究和融资。

5.6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大多数高校都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资源共享可以使得创业教育资源的使用达到效率的最大化,能够很好地帮助高校有效解决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滞后的问题。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多种及时交流的媒介工具,还有咨询发布平台、官方网站等,将专家以及创业项目的资源有效集成,为学生提供各项无障碍资源,学生通过信息的获取项目信息、最新进展、用户需求等,还能和导师以及专家在线交流,拥有更大的创业发展空间和更多有创意的思路。此外,”创业课堂”、”在线论坛”等便利的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和互动创业教育平台也使得高校可以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种创业教育资源。最后,鼓励高校加入国际合作,通过跨校项目交流的形式实现教师和大学生与外界的思维碰撞与资源共享。在这方面比较领先的是厦门大学,在2012年就已经与顶尖创业院校百森商学院展开了战略合作,厦门大学的专业教师有机会到百森商学院学习。厦门大学还邀请百森商学院的教育专家来开设课程,充分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深刻地认识考虑到创新创业的思维培养实质及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考虑到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目前仍然存在的形势和问题,学习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思维教育的经验,从当前我国具体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从高校这个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单位出发着力寻找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培养的路径和突破口,才能稳步地提高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教育培养工作效率,全面地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欣欣,赵艺博,牛立福等.论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 语文学刊,2016( 8) : 155-156.

[2]曾怡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6( 14) : 3-5.

[3]高丹.创新创业教育与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育的融合探究.广西教育,2018(19):43-45.

[4]李婷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19,(10):217,219.

[5]范禹.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3):14-18.

[6]应永胜.X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析及借鉴[J].嘉应学院学报,2015,33(12):87-92.

[7]袁小平,陆伟家.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及经验借鉴[J]. 中国成人教育,2016(14):117-120.

[8] 季学军.高校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14-117.

[9] 黄红焰.高校混成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4):70-71.

[10]李雅轩,马晓贝,刘博文等.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J].现代商业,2018,(3):216-218.DOI:10.3969/j.issn.1673-5889.2018.03.120.

[11]陈璐,赵頔.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全国21所高校创业课程质量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78-82.1

[12]郑云云, 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提升研究[J] 现代交际,2017,09-0137-01

[13] 成希,张放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17,3(3):37-42,50.

[14]刘尧飞.我国高校典型创业教育模式与发展对策[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04):138-142.

[15]李禄峰.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探索.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9):142-143.

[16]鄂媛媛.英美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教育文化论坛,2017,9(1):64-67.

[17]张朋飞,付冬娟.美日创业教育课程的比较及启示.煤炭高等教育,2011,29(6):91-94.

[18]黄晓丽,邓平平,吴意军.“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南方论刊,2018(1):93-95.

[19]辜哲.携手创巧预见未来领袖一UNSKIN如新论释创新人才观[N].公益时报.2014.06.17:第11版.

[20]揭上锋,邵亢邑,李康喜.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发展探索——以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为例.中国轻工教育,2017(5):5-9.

[21]Li Li,Xiujun Zhang,Musong Gu.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and Dual-innovation Courses[P].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s and Ecological Studies (CESSES 2019),2019.

[22]Tengchu Chiu. Empirical Argument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ivation Orientation[P]. Proceedings of the 2019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odern Management (ERMM 2019),2019.

[23]Huiying Liu,Yongmin Wang,Yi Han.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Subjects[P]. Proceedings of the 2019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Managem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Science (MMETSS 2019),2019.

[24]Xingchao Zhang,Chengzhi Yang. Innovation Practice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 Proceedings of the 2019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Managem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Science (MMETSS 2019),2019.

[25]NCGE.Enterprise and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g[R].National Mapping.2006

[26]L.Liao,Y.L.Ting and L.Huang,“The Statu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Japan,”Economics and Management,vol.1, pp.269-273, 2013. ​​​​​​​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214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30日
Next 2023年2月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