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广东省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目前的教育发展状况来看,广东省教育有一定的集中趋势。广东省的教育发展资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包括佛山、广州、深圳、珠海等九个城市),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较之省平均水平相对高出不少。而东翼和西翼及山区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则是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这三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和教育理念方面和珠三角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经济方面而言,广东省多年蝉联GDP冠军,经济十分发达,财力十分雄厚。但是,广东省GDP总额大部分来自珠三角地区的贡献,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较差,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那么,广东省的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又该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不平衡则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教育不平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切实解决广东省教育不平衡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

1.前言

进入XXX以来,XXX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适应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完善的教育体制、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育往往都具备这两个要素。而教育发展往往是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东省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拥有着广州、深圳这样的的一线城市,亦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省份。本文在准备论文前期通过社会调查,调查广东省各大高校大学生对于广东省教育发展现状,数据显示有绝大部分高校大学校认为广东省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那么,广东省的教育发展和其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基于此,本文为了探讨广东省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东翼西翼和山区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得出了以下数据和结论。

2.广东省教育发展水平

学校数量和教职工数量是一个区域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和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并行,因此小学师资情况和普通中学师资情况能够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情况。本文对广东四个区域2008-2018年小学和普通中学的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教师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四个区域主要是按经济来划分,可分为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和山区县(市、区)。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九个市;东翼指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四个市;西翼指阳江、茂名和湛江三个市;山区县(市、区)包括: 南雄市、仁化县、从化市、南澳县、始兴县等50个山区县(市、区)。

2.1珠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珠三角地区2008-2018年小学教育发展水平,如图1和图2所示。小学学校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8-2012年小学学校数从5236所不断减少,减至2012年3414所,2013-2018年保持平缓状态,变化幅度不大。在校生数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8-2012年变化不大,从2012起,开始大幅度增多,到2018年在校生数可达526.1万人。结合学校数和在校生数来看,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小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说明给受教育对象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让更多人有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招生数从2008年61.5万人起在缓慢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教师数总体围绕19万人这个数值在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不大,在2016年出现突增的情况,这是因为在2016年珠三角地区对于教师资源方面加大投入。

结合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教师数变化趋势分析,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在2008-2018年总体上,小学生人数在大幅度增加,但是教师数量变化并不大,这是对小学实施优质资源兼并,对教师资源以于最大的用处,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1珠三角地区小学数(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2珠三角地区招生数、在校生数、教师数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珠三角地区2008-2018年普通中学教育发展水平,如图3和图4所示。中学学校数可分为两个阶段, 2008-2011年中学学校数呈平缓趋势,2012-201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在校生数却是围绕250万人上下波动。珠三角地区学校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在校生人数变化并不大,这可以说明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发展更加注重质,不断优化学校结构,对教育实行小班化、“精英教育”等教育方式,给莘莘学子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机会,创造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

招生数从2008年91.1万人开始,总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教师数从2008年17.8万人开始,总体呈小幅度上升趋势。但在2016年,招生数和教师数都出现突增的情况,招生数峰值可达154.4万人,教师数峰值可达48.4万人。这是由于2016年广东省对于教育资源加大投入,以致在该年出现急剧上升的情况。招生数的小幅度下降,可以从侧面反应珠三角地区在生源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管理,以及该地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教师数呈小幅度上升,这意味着珠三角地区对于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多,对于教育发展更加重视。

结合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教师数变化趋势分析,可以看出2008-2018年,在校生数和招生数波动不大,但是学校数和教师数都在不断增多,可见在教育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在师资力量上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水平总体是呈上升趋势,这也就意味着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教育发展情况良好。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3珠三角地区中学学校数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4珠三角地区中学招生数、在校生数、教师数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结合图1、2、3和4来看,珠三角地区小学和普通中学的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是向阳发展,从2008年起,在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投资,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注重人才的精英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摸索教育发展模式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在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均衡的道路上,要因地制宜,挖掘发扬区域特色,取长补短,创造出一种适合当地情况的优质的教育发展模式,以此来提升当地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尊重差异、利用差异,鼓励不同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也是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手段[1]。珠三角地区就是根据自身现实发展情况,对于教育加大投入,提升整个地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

2.2东翼教育发展水平

东翼2008-2018年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如图5和图6所示。东翼小学学校数从2008年3703所开始减少,减至2015年3070所后变化不大。而小学在校生数215.1万人开始较大幅度减少,减至2013年140.9万人后开始小幅度上升,升至2018年153.4万人。中学学校数总体上呈较小幅度上升,从2008年804所增至2018年902所学校。中学在校生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8-2011年145.2万人开始小幅度增多,增至159.4万人;2011-2018年开始大幅度减少,减至102.1万人。从中小学学校数和在校生数来看,东翼接受教育对象处于一个大幅度减少的现状,这是由于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教育水平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很多家长会选择有着更加优质的教育区域,从而导致东翼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总体上会大大减少。

再结合东翼中小学招生人数和教师数看,小学招生人数总体呈小幅度上升,教师数围绕8.5万人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不大。中学招生人数总体呈小幅度减少,教师数从7.3万人小幅度增多,增至2018年10.6万人。但是对于东翼教师数而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中小学教师数都出现突增的情况,这和珠三角地区的教师数变化情况相似,都是由于2016年广东省对于教育资源加大投入,这是导致教师数增多的主要原因。从招生人数和教师数来看,东翼在师资力量投入上呈现出极小幅度增多的现象,但是总体上增幅微小。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5东翼中小学学校数(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6东翼中小学招生人数、在校生数、教师数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从东翼2008-2018年教育发展水平,再对比于珠三角地区2008-2018年教育发展情况,在10年期间,珠三角地区教育水平在较大幅度发展,师资力量投入加大。而东翼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甚至还出现有稍稍后退的现象。这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虽然是同一个省份不同地区,但是在硬件设施、教育投资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仍不可相提并论,这样的话,会有更多的人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教育水平更高、师资力量更好的地区学习和生活,这就导致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动力流向这些区域,使得该区域教育发展情况愈来愈好,而教育水平低、教育条件差的教育发展情况则会愈来愈差。这就会导致一个两级发展的情况,使得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导致更加不平衡的教育发展现状。

2.3西翼教育发展水平

西翼2008-2018年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如图5和图6所示。西翼小学学校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8-2009年出现突增,从4905所增至5628所;2009-2016年开始较大幅度减少,减至2307所;2016年后开始小幅度上升,2018年达到2513所。小学在校生数变化趋势和小学学校数很相似,值得重点关注的是2017-2018年西翼小学在校生数出现突增情况,从2017年148.8万人增至181万人。中学学校数总体上围绕730万人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不大。中学在校生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8-2010年146.4万人开始小幅度增多,增至177万人;2010-2017年开始大幅度减少,减至99.1万人。2017-2018年出现回流状况,增至111.5万人。从中小学学校数和在校生数来看,西翼普通中学接受教育对象在2008-2017年这一期间在校生数大幅度减少,原因和东翼地区在校生人数减少很相似,也是由于更多人会选择去有着更加优质教育的地区,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西翼不同于东翼的是,在2017-2018年西翼出现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回流现象,使得西翼在校生人数在一年期间剧增,这可以从侧面体现出在这一年里西翼地区教育发展情况良好,教育资源投入有所增加,因此出现回流现象。再结合西翼中小学招生人数和教师数看,可以看出西翼和东翼极其相似,这里就不一一描述。这是由于东西两翼无论是在资源投入还是在经济发展上都是非常相似的,这也就导致西翼的教育发展情况和东翼的教育发展情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7西翼中小学学校数(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8西翼中小学招生人数、在校生数、教师数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2.4山区教育发展水平

山区2008-2018年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如图9和图10所示。山区小学学校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8-2014年从5427所大幅度降至1425所,2014-2018年变化幅度不大。中学学校数围绕850所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不大。小学在校生数可分为三个阶段,2008-2010年从148.6万人降至104.9万人;2010-2017年总体在小幅度增多,期间在2010-2011年有从104.9万人增至119. 8万人;2017-2018年出现大幅度减少,从145.3万人减至127.9万人。中学在校生在2008-2011年和小学在校生人数相似,但从2011-2018年总体上呈大幅度减少趋势。从中小学学校数和在校生数来看,山区普通中学接受教育对象从2011年起,在校生数开始大幅度减少,原因和东翼地区在校生人数减少很相似,也是由于更多人会选择去有着更加优质教育的地区,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不同于东翼的是,在2017-2018年期间出现较大幅度减少,这也就说明山区在教育投入和师资力量上仍然是处于不良的状态,因此导致更多人选择去更好的地区。再结合西翼中小学招生人数和教师数看,可以看出山区和东西两翼极其相似,这里就不一一描述。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9山区中小学学校数(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10山区中小学招生人数、在校生数、教师数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根据以上对于广东省四个经济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在2008-2018年这十年期间,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是最好的,并且珠三角地区整体教育发展是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东西两翼和山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较为相似,总体教育发展情况都是处于一个不良发展的状态,在师资力量上投入不大,两个大区域在教育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广东省虽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教育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各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珠三角地区和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差距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投入悬殊、教师队伍学历悬殊和教育基础设施的差异[2]。

3.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

3.1广东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从1989年到2019年,广东省已连续30年成为中国省级行政区域GDP冠军,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省。其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无人能出其右,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八分之一,单看广东省,其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实力异常强盛。此外,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等9市已着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完成后将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齐名,成为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之一;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它是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的桥隧工程,是连接三地的大通道,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港珠澳大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是让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近几年来,广东省为了更好适应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其企业也在积极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相比之下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正逐渐搬离广东。伴随这一变化,加上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域的联合,其发展战略得到了质的升华,成为了国家战略。由此看来,广东省整体发展水平是非常强有力的,并且这种经济发展趋势还会继续。

GDP也叫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统计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它综合性地体现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交易规模。而人均GDP则从个人层面全面客观地展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它可以指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两座城市就位于广东省。那么,有着两座一线城市的广东省和直辖市北京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如何呢?2018年,广东省GDP总量为9.73万亿元,北京市GDP为3.03万亿元,上海市GDP为3.27万亿元。广东省GDP总量超过北京市和上海市GDP总量之和,常年处于全国第一的地位。可见,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上,广东省的经济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不过,从人均层面出发,广东省的人均GDP就稍显弱势。2018年,广东省人均GDP以8.7万元居于全国第11位,全国人均GDP排行首位是北京市,高达14万元,上海市以13.5万元的人均GDP紧随其后。由此可见,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上广东省经济实力非常强大,但是在人均GDP上有所逊色。那么这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上有着很大的悬殊,其中缘由值得探究。

3.2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2.1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从四个区域的GDP水平来看,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动力十足,成效显著全省整体经济稳步提高,进步明显,广东省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的经济水平都在逐年升高。但是,四个区域的GDP规模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图11可以看出,从2008年起珠三角地区GDP在以大幅度的增长速度较快,东西两翼及山区增幅都非常小。2008年珠三角地区的GDP是30267.12亿元,到2018年GDP上升为81048.50亿元;而东西两翼及山区的GDP变化趋势很相似,三者GDP均值从2008年2543.59亿元升至2018年6659.15亿元。从区域GDP占整个广东省GDP的比重来看,2018年全省有80.23%的GDP是由珠三角地区贡献的,剩余的13.96%和5.81%则是分别来自东翼西翼及山区。从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里,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均GDP年年增长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东西两翼及山区的人均GDP增幅相近,增幅不大。从人均GDP规模来看,东翼和山区的人均GDP规模比较接近,西翼的人均GDP规模较东翼和山区稍高些许,而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规模约是其他三个地区的4倍。

从GDP总量和人均GDP来看,东翼西和及山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类似,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 GDP或人均GDP都数倍于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甩开其他三个区域。可见珠三角地区和东西两翼及山区的GDP规模差距之大,经济发展水平之大。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图11广东省四个区域GDP规模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3.2.2投资和消费及出口情况比较

从支出方面分析,GDP为三种需求加和,这三种需求为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经济学家通常认为要发展经济,拉动GDP增长,需要从投资、消费、出口三方面着手。所以,本文比较了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因素: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流出。

本文对比了2017年广东省四个地区的社会最终消费总额,发现除珠三角地区以外的其他三个地区的社会最终消费总额相当,而珠三角地区的最终消费支出总额约是其他三个地区的9.5倍;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方面,除珠三角地区以外的其他三个地区的总额相当,但只有珠三角地区总额的十分之一;从货物和服务净流出总额方面来看,对比四个地区的出口总额,珠三角地区在出口贸易上更占优势,西翼的货物和服务净流出总额为269.62亿元,珠三角地区约是西翼的38倍,东翼为-124.52亿元,山区地区的货物和服务净流出总额为-1487.31亿元,货物和服务净流出总额出现负数,这也就说明该区域出现贸易逆差,即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流出情况比较上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其他三个区域,在出口总额上西翼优于东翼和山区,其他方面上东西两翼和山区相当。总体上来看,除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良好,优势较大,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大体相当,但是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异。

4.广东省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原因

4.1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

4.1.1地理位置差异

珠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它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中国的“南大门。由于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因此不论是海上交通还是陆地交通都十分便利。东西两翼和山区地区地形主要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和丘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三个区域的交通运输发展带来影响,从而对经济发展有所影响。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交通便利,交通运输总量是中国的第二位,仅次于第一位的河南省,不过广东省不同区域交通布局上不太合理。全省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大部分都位于珠三角地区,但是占地面积接近全省的70%的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交通设施严重滞后,高速公路仅占全省的40%,严重落后于全国前十位经济大省的平均水平。比如,东西两翼高速公路密度不及珠三角地区的1/3,潮州地区的高速公路仅有53公里。而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湛江,其高速铁路直至2018年下半年才正式开通和投入使用。这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珠三角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

4.1.2历史发展差异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历程,拉大了和东西两翼及山区的经济发展差距。XXX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省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飞速发展,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省核心经济地区,其产业结构迅速转换以制造业、房地产业为主要的第三产业。而随着珠三角地区淘汰下来的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也迅速地转移到了第三产业的非农业部门。珠三角地区的几个城市,如中山、佛山、东莞等城市农业劳动力也在短时间内完成转移,而且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这也就为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珠三角地区和东西两翼及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在广东省现代化产业启动之前。在现代化产业结构形成之前,广东省只有单一传统的农业经济,但即使在那时候,珠三角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也比东西两翼及山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要高。珠三角地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大部分面积都是平原,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靠近交易市场的良好区位条件,和港澳毗邻的出入港口,这都为珠三角地区的农业经济制造了很大的便利,农业经济得以发展。这个简单的事实可以说明,即使撇开珠三角地区的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地区和东西两翼及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东西两翼及山区要高。随着珠三角地区的现代化产业结构的迅速发展,而东西两翼及山区的产业结构仍然是单一的传统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相当缓慢,由此产生的经济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

4.1.3发展模式差异

现代化产业高速发展后,广东省开始进行产业转移,珠三角地区集中发展中高端产业,低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产业转移扩散在快速发展。中高端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要求有高含量技术、高价值特性、高竞争力水平,因此对于人才、资本的要求更高。随着珠三角地区中高端产业的持续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珠三角地区,也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把投资目光投向珠三角地区,使得珠三角地区的中高端产业推向发展高峰。而对于东西两翼及山区中西部地区,低端产业如加工工业尤其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则会选择转移到东西两翼地区。低端产业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中西部劳动力就业压力,降低一部分劳动力成本。但是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低端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仍会因劳动力减少而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制约,从而使得东西两翼及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受到制约,因此和发展中高端产业的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再次拉大。

4.2区域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4.2.1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

我国的义务教育体制是当地管理、多级管理和多方面引资。其调动当地XX积极投资义务教育,调动社会各界投资的积极性。这种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都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不过,由于该体制所存在的缺点是地方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息息相关,教育经费的投入受财政收入的影响极大。那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就会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的差异,进而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产生影。这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区域教育经费投入呈现不平衡的格局。

4.2.2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教育观念意识

教育观念意识是一个人求学的意愿或者家庭愿意投资的成本的体现,教育观念意识决定一个人要接受教育的程度。譬如家境贫困者从家长角度上,由于没有更多的能力去供青少年接受教育,并非不愿,而是没有能力,这与家庭经济状况息息相关。而对于接受教育的程度,可用高中教育入学率(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学、职业技术中专院校等)来衡量。2018年。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高中教育入学率分别为97.6%、95.3%、95.1%、94.8%,可见珠三角地区的高中教育入学率皆高于其他三个区域,这也就说明珠三角地区的青年人愿意或者能够接受高中教育的人数要比其他三个区域要多。这也正可以体现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好,而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相对于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要良好,因此高中辍学的人数会少很多。那么,教育观念意识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家庭经济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这样,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定会使得教育观念意识差异。

4.2.3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的质量及效益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各区域教育的质量及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方面上,而师资力量的体现可用区域教师职工数来衡量。2018年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教职工数分别为320375人、106048人、105027人、82400人,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的教职工数约是东西两翼的3倍、山区地区的4倍。这表明,经济发达区域的教师职工数量多,师资力量雄厚,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师资力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培养人才的精髓所在,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能够真正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那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定会使得各区域在师资力量上的投资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教育的质量及效益。这样,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区域教育质量及效益呈现不平衡的局面。

5.广东省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广东省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远远优于其他三个区域。珠三角地区不论是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是财政投入方面都是十分雄厚的,在教育资源兼并、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上有非常明显有效的成果。但是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要落后很多,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偏远地区受地形、气候等因素使得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可见,广东省教育水平在区域发展上没有做到一定的公平,虽然广东省教育发展水平在区域上有所差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广东省教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对于广东省经济发展从前文的经济数据的分析中也能够看出,广东省经济水平在区域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珠三角地区不论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上还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都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此外对于衡量经济的“三驾马车”一一投资、消费、出口,珠三角地区更是有着极其明显的优势。而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较为相似,经济水平远在广东省平均水平之下,和珠三角地区相比经济水平薄弱,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及投资、消费、出口等衡量经济的指标都非常不足。珠三角地区和东西两翼及山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地理位置、历史因素、行业发展模式等因素上都对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影响。虽然广东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有着较大差异,但是在整体上广东省的经济还是在向前发展,东西两翼及山区等经济不发展区域也有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在经济协调发展上,可以根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相较于珠三角发达地区,东西两翼及山区拥有其独特且丰富的经济发展资源如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良好的环境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对于经济发展也能够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广东省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广东省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区域其教育水平也会随之发展,就如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其教育水平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上也有着一定的优势,整体教育水平也比其他三个区域要良好很多。但是东西两翼及山区不论是教育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都和珠三角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对于一个经济大省来说,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其整体发展会有阻力,不能使得整个省份的经济水平再大大提升,因此要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进行改善,使得区域经济同步发展,进而对教育发展水平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各行各业的人才和精英。人才和精英通过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推动经济实力向前发展。短期而言,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是由于人力资本需要时间累积,但是从长期来看,教育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因此,加大教育成本的投资,提高人们知识水平,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经济和教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两驾马车,二者都不可或缺,要兼并发展经济和教育,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不可顾此失彼,使广东省发展真正做到国内第一大省。

6.建议及措施

6.1加大财政投入,并适当调整比例

目前,世界平均教育水平仍领先于中国教育水平,教育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广东省教育发展水平更是层次不齐。那么,提高广东省教育发展水平迫在眉睫。根据广东省影响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XX应该加大财政在教育支出上的部分。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教育先行的财力需求。全面推进学校扩容提质,加快补齐教育硬件设施短板,加强薄弱学校改造项目,集中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各项指标不达标问题,解决各区域各学校的教学资源如仪器设备、图书、多媒体等设备的问题。

目前,广东省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公平,XX应该把重点发展乡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激励手段去鼓励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入,使得贫困家庭不会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教育投资。,以逐步缩小各区域的贫富差距。这也就要调整XX对于教育支出的比例,让教育支出更多是用在刀刃上。这也就要求各XX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公用经费拨款制度,遏制xx腐败现象。

此外,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的人力资本,各级XX应该适当调整对于各项教育的投入比例。各级XX应按该区域的实际财政情况,对于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改善。

6.2吸引人才和资本回乡发展

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对一个区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人。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虽然经济发展并不发达,但是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但是,由于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经济发展不发达,就业机会少,工资薪酬不高,从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走出去的人才很少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就业,反而更多的是选择到珠三角地区就业。这也就使得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成为人才净流出区域。区域振兴和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投入,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应当根据本区域情况,制定人才住房优惠、人才住房补贴、人才发展基金等人才补贴项目,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发展。同时,要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号召,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机制,鼓励应届毕业生回乡发展,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智力支持。各个区域可以根据该区域的特色经济,加大对就读相关特色专业的大学生的招聘力度,完善对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奖励机制,加大力度吸引相关人才和资本回乡发展。此外,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商人及企业家遍及全国甚至全世界,东西两翼及山区的XX应该为商人和企业家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商人和企业家回乡发展,进而推动东西两翼及山区的经济发展。

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效果,都对该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要切实解决区域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不足、财政投入过少等问题,在解决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上,再加上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发展的推动,最后能够使得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教育水平得以发展。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不断缩小和珠三角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差距,教育不平衡问题得以解决,进而使广东省整体教育水平提升。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又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教育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是对区域发展的一个指向,广东省教育不平衡和经济发展密切联系,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6.3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改革部分落后办学模式

首先,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产出人才的重要手段,应得到各级XX的重要发展。XX和权威机构制定唯一标准并以此控制高等教育的质量。大众化教育应是市场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所调节的教育模式。但是我国目前的大众化教育仍通过精英教育阶段的传统学校来实现,这种办学思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办学思路完全不同。国际上的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1、研究型大学,2一般高等学校,3、专科专门学校、社区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短期职业大学等。以上三种学校教育的侧重点都不相同,培养人才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在社会中承担的作用也不相同。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广东的高等教育,特别给经济欠发达地区,应该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及时教授各行各业新知识和新技能,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产出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先进的教育模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样就形成了经济支持教育改革,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应调整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专业结构应当人才需求为导向而设置,广东各地XX都应对当地教育体系优化改革给予引导和支持。对于粤东粤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技能实践型和各类高新产业人才长期匮乏。除了加强资本投入,用经济加强人才待遇吸引人才之外,更应该要求当地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目前广东省人才资源失衡的局面。

最后,应鼓励新型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对口型人才,实现知识与市场的零距离。使知识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得到有效发展后,又可以反哺当地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利达, 闫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现实意义[J]. 学理论, 785(11):181-182.

[2]林苏红, 马志荣.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广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 教育探索, 2012(9).

[3]梁琦, 钟惠琳, 龙标东, et al.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发展, 2016(6):39-43.

[4] 杨永华. 论珠三角和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J]. 南方经济(8):13-16.

[5]刘璟.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重大政策措施的推行[J]. 市场经济与价格, 2013, 000(012):P.34-38,42.

[6]何玉玲, 尚志海.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N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4, 026(003):56-62.

[7] 许长青. 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02):96-102.

[8] 朱茂勇. 省域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5, 000(003):39-42,81.

[9] 王善迈, 袁连生, 田志磊, et al.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Lev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我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 教育研究, 2013, 034(006):29-41.

[10]颜双波. 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J]. 教育评论, 2015(1):34-36.

[11] 戚玮麟.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匹配程度研究[D]. 2014.

[12] 吴宏超, 胡玲. 义务教育如何从基本均衡跨向优质均衡 ——基于广东省的数据分析[J]. 教育与经济, 2018(4):46-52,60.

[13] 戴雪萍. 广东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实证研究[D]. 2012.

[14] 劳富顺, 詹宏锋. 基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学期教育财政政策研究\r——以广东省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 000(036):484-485.

[15]YANG Juan-juan.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Synergy Development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of Guangdong Province[J].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2014.

[16]Man-Qi J , Shi-Fan Q . The Coordination Research between Education and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Based on Local and National Program for Development[J]. future and development, 2013.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广东省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分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7288.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2月16日
Next 2023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