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理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在倡导个人生存能力的今天,小学生是否具备初步的自理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良好自理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我服务的意识,让孩子自己掌握生活所需的技能,树立独立生存的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良好人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小学教育阶段,无论是作为学生的老师还是孩子的家长,都要不断培养孩子的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2]。由此可见,让小学生养成生活自理能力是当前家长和教师的重要任务。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也爱他们如掌上明珠,许多家长对子女溺爱得非常严重,不舍得子女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只要是孩子提出来的要求,家长是没有不答应的。即使在学校,老师也会把学生照顾的无微不至,使得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如张凤丹在《基于微视频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学研究》中提到现在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缺乏独立性、自觉性,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在智力水平上有明显发展,但在生活上太依赖家长,不能自理,很多日常生活上的小事情都做不好,如早上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都需要家人帮[3]。笔者在小学实践中也发现类似问题,一年级小学生缺乏生活技巧,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反映出普遍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这意味着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在不断地下降,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和重视。本文以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方面提出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策略,进而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自理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行为能力。学会自理,对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通过生活教育让学生学会自理,在自理中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体验生活中的积极情绪,从而促进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本文从一年级小学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入手,了解其自理能力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目的在于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其生活能力,为其生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2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不但为培养小学生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还能够了解与研究当前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为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小学运用观察、访谈等科学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够更准确的分析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培养小学生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积攒经验,因此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本研究以小学生活自理能力等为关键词检索有关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发现国内不同学者的关注视角不同。首先,关于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意义分析。崔甜甜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中提出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实践意义,要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4]。在《谈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文中,黄祥祥和杨翠娥认为生活自理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5]。其次,关于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方面的分析。于占涛在《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中提到随着计划生育的奏效,中国的家庭开始收缩,独生子女与日俱增,成为时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也日益严重,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以来伸手,致使学生的自理能力差[6]。顾定谱在《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对策》中提到学生应掌握最基本的生活自理知识,而在学校诸多的教学内容中,这方面的知识往往被忽视[7]。另有学者探讨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马媛媛《我国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中提到,父母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孩子的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情,就都让孩子自己来做,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自己的玩具、打扫自己的房间、洗碗、拖地等[8]。总之,因国内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关于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如何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
1.3.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20世纪以后,许多国家加强对小学生自理能力的教育,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去认识他们现在的生活,在X的孩子不仅要熟练掌握生活技巧,并且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培养一个富有进取精神以及凭借自己努力而奋斗的人。在瑞士,父母不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笨拙且没有能力的人,所以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要凭借自己努力去取得成功。在日本,在孩子6、7岁的时候,就会告诉他们:不要给别人造成困扰,所以在生活中会着重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德国,他们的教育不仅对学生要求非常高而且还很严谨,所以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制定了计划,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升小学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孩子会自己穿脱衣服和鞋子,会扣扣子、拉拉链、系解鞋带和皮带,会拿出和收纳自己的物品。由此可见,他们都非常注意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小学生活自理能力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究。国内学者更加关注如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施,国外学者则注重学生自身是否提高。本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更多关注于效果的提升,使得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研究内容
本文以一年级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等。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对一年级小学生活活动课程的实施目的、实施方式、实施内容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家长,小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提出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小学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1.4.2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文以小学生活自理能力等为关键词,通过报刊、硕博论文、专业书籍等搜集并整理相关理论文献,指导本研究的开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观察法。本文将通过观察笔者所实习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行为情况,从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方式、行为等方面观察,以了解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本文提供实践依据。
访谈法。通过对班级里的生活课程教师、班主任家长等进行访谈,关于一年级小学生自理问题的现状,是否有独立提高小学生策略技巧等,探寻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相关概念界定
2.1一年级学生
小学一年级作为儿童体验学校生活的初始阶段,是儿童获得科学知识、学习技能的重要时期,小学一年级新生在入学时期的适应问题关系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9]。刚入学的学生,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由于他们年龄小,容易兴奋和疲劳,所以,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也不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一年级小学生是指6、7岁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独立性与自觉性较差,因此应该注重一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2.2自理
自理是个体维持生命健康而需要自己进行自我照管、自行解决、能够承担自己的各种生理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自理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
2.3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的行为能力。对个人来说,也就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是集体生活或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10]。在教育儿童方面则释义为教会儿童自己料理自己日常各种各样的行为,这其中包括生活上处理自己的日常琐事、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可以独立思考。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并且服务于自己的一种基本能力。这是一种综合性表现能力,在学习、思想、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生活技巧
随着社会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11]。有些独生子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所以,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生活技巧包括: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吃饭、剥鸡蛋、洗袜子、戴红领巾、系鞋带,自己独立完成回家的作业,并根据第二天的课表整理书包,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自己动手完成这些生活技巧,能够有助于训练孩子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儿童将来的学习生活及自身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孩子能在家长、老师的引领下,主动建构自己的能力[12]。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小学生仍然不能自己洗脸穿衣服。例如:在课间,很多学生要自己动手穿衣服去到户外活动,他们要么把衣服穿得歪七扭八,要么就会问老师是否能够帮助他们穿好。当教师反问他们为什么自己不会穿,他们表示在家都是爸爸或者妈妈帮忙。可见,现在的家长,总想着把孩子照顾得面面俱到才好,喜欢替孩子着想,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全部包办。这样的父母不仅使孩子丧失了最好的学习机会,而且也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技巧。另外,还发现很多小学生不会系红领巾,不会烧热水等。由此可见,小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生活技巧。
3.1.2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年级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儿童形成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就是一年级,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同学到了假期就会对自己非常的放松,而忽略了作息时间,打乱了常规的作息时间安排。作息时间一旦混乱,到了上学的时候要调整过来是一个比较困难而且非常辛苦的事情。在现实中,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睡早起,但问题往往是,不能达到预期的。因为,这其中有些孩子不能按时完成学校的家庭作业,有些父母还会给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一些兴趣班,使孩子还是养成了晚睡的习惯;更有父母喜欢看电视玩手机到深夜,孩子也想跟着一起看;也有父母要求孩子睡前复习一天的学习,要求孩子躺在床上对一天所学习的功课,造成孩子大脑兴奋。所有这些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都极为有害。另外,有的学生饮食习惯也较差,遇到喜欢吃的食物,就暴饮暴食,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挑食不吃,不关注身体健康。由此可见,很多小学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3.1.3独立生活能力弱
现在有许多母亲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在家做全职妈妈,把孩子的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孩子把他应该做的一应事物都交给了父母,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随之下降。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品格,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13]。在生活中要多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独立完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笔者与孩子家长沟通,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丢三落四;听到父母打骂孩子,因为他们将父母整理好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笔者通过观察还发现还有很多孩子晚上吵闹一定要跟父母一起睡觉。如笔者实习的班级明明,今年七岁了,在班级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但他的母亲跟我沟通时常说,他们不放心让明明自己睡觉,明明晚上从来不自己睡觉,总是跟父母一起睡,每天都是明明搂着妈妈的脖子才能入睡。笔者通过对实习的一年五班的班级里42个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有23个孩子晚上要和父母一起休息。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就已经完全有能力自己独立睡觉,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健康的。由此可见,一年级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弱。
3.2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家长没有教给孩子生活的技巧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4]。在生活中孩子需要的不是照顾,也不是依靠父母,而是需要家长教给他们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父母要明白,孩子不管现在多么弱小,但在将来都要在社会当中立足,都要有一定的能力去应对社会中的磕磕绊绊,所以应该教给他们如何去生活,如何使用生活的技能技巧。而笔者通过家访了解孩子时发现,很多家长并没有教给孩子生活的技巧。当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服的时候,会经常把衣服穿反,这时很多父母往往会嘲笑或责骂他们,并没有耐心的告诉孩子纽扣应该怎么系,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笔者通过日常观察也会发现,有很多家长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在生活中孩子遇到问题,不是教给孩子生活的技巧,而是更多的责备。可见,家长没有教给孩子生活的技巧,导致小学生缺乏生活技巧。
3.2.2家长好习惯示范不够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事事都要起表率的作用。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就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15]。在实际生活中,家长不仅没有做孩子的好榜样好示范去影响和引导儿童,使得孩子也跟着家长学。例如,在就餐时,有些家长不仅大声说话,而且还会挑食,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也会跟着学会了,导致就餐时没礼貌,而且挑食。在小学实习中,笔者通过与班级中卫生习惯不好的小童妈妈交流,小童的妈妈提到她总是看到小童随手把脏东西抹到身上,批评了很多次孩子都不能够改正。后来她发现是孩子的爷爷总用衣角擦手,而孩子经常跟着爷爷出去玩,玩的时候手弄脏了,便学着爷爷的样子往身上抹。因为成年人没有好习惯示范,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此可见,是家长好习惯示范不够,导致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3.2.3过于依赖成人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信任、依赖的人,他们相信父母什么事情都能为他们解决、为他们做好,因此,习惯于依赖父母。入小学以后,教师又成为小学生所依赖的人,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他们刚入学缺乏安全感,当班主任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以后,就开始完全依赖于老师,认为什么事情老师都能够做好,并不需要自己去动手。长此以往,小学生在家依赖于父母,在校依赖于老师,导致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不高。例如,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班级里的小华同学从来不自己背书包,不论是来接她的爸爸妈妈还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班级里不只是小华同学这样,班上的其他同学几乎也和小华同学一样,上学时,家长会背着他们的书包送到校门口;到了放学的时候,家长会背着孩子的书包接孩子放学。这样的事情不仅是孩子习以为常,家长也觉得理所应当,都认为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其实不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由于小学生过于依赖于成人,导致独立生活能力弱。
4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改进策略
4.1成人教会孩子生活的技巧
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会各种生活技巧,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是需要成人教的。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很多学生的书包里乱七八糟,零食、玩具、水杯什么都有。这说明有的学生根本不会装书包,而且还把不用的书本也背到学校来,不仅找书要花费很久,而且书本也被塞的皱皱巴巴。这时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对于家长就需要交给孩子如何整理书籍,如何整理书包。例如:家长要告诉孩子书包里边的书本最好要分开放,因为书本比较硬而且比较厚,而本子相对而言是比较软并且薄的,要分开放,不仅有利于孩子拿出自己的书本,而且书本不容易折角。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以班会,或者各类活动的时间来陪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如组织一次整理书包大赛,首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不可以带到学校来的,哪些书本是今天不需要的,如果不需要就可以不用放在书包里,然后告诉他们怎么样放书本才最有条理,最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书本再重新装一次书包,看谁能做的最好,最整洁。通过这样的活动要学生自己动手,并鼓励学生,家长和教师让学生逐渐学会生活中的技巧。
4.2家长树立好习惯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既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永远的导师。在家庭中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经这样说过: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因此,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家长在家庭中认真、专注的做事,也要让孩子去效仿,从而学到身上的良好品质;家长与别人相处,友善、和睦、感恩,懂得回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一个家长懂得很多的育子道理,教给孩子许多好习惯,但是自己却不去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多么苦口婆心、严加看管,都不如家长自己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更有效。因此家长应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成为孩子的楷模,让孩子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
4.3成人学会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性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已经懂事,家长和教师应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成人要时刻让孩子们认识到我能行,试着让孩子独立去做事,不仅能增加孩子的体验和知识,还可培养孩子的耐力,养成可以面对困难与挑战的个性。教师与父母应看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建立起自立自主的信心,要在孩子小学时从小鼓励孩子做一些他想做的事。在一次家访过程中,有一位妈妈是这样教育他孩子小光的:小光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教育他要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当笔者看到他手中拿起一个盘子的时候,会说:小光小心,不要把它打碎了。在这时,小光的妈妈会对我说:放心,小光他会把它们收拾好的。如果小光的妈妈不允许小光去碰那些盘子,或许她就会永远保住那个盘子,但却不能培养孩子独立做家务的习惯,为此会阻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因此,成人学会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性。
结论
随着社会对小学教育的关注,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也将越来越受重视。一年级小学生作为学校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对象,学校要主动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找出影响当前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工作,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
笔者通过对实习小学一年级的实践调查,发现当前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经过总结整理,共总结出一下方面:第一,一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缺乏生活技巧;第二,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很多一年级小学生缺乏独立性,独立生活能力弱。为此,笔者多方面寻找当前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具体原因如下:家长没有教给孩子生活的技巧;家长好习惯示范不够;过于依赖成人等。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了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改进策略:首先,成人要教会孩子生活的技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鼓励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生活中的技巧;其次,家长要树立好习惯成为孩子的好榜样,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永远的导师。最后,成人要学会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性,成人要时刻让孩子们认识到我能行,养成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毅个性。
由于自身能力和研究条件有限,本研究的讨论还存在一些不足,恳请专家和学者给予批评指正!关于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学校、老师、家长的不断努力下,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致谢
本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困难和障碍,都在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在此感谢老师对我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无私的为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也许我不是您最出色的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用心为我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我的论文更加的严谨,没有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我是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的,正是您的帮助才能使我的论文顺利完成。至此,我的心情无法保持平静,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完成,有无数可敬的师长、朋友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这里请您们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再次对那些在我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我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的论文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鹤馨.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Z].教育部,2011.
[3]张凤丹.基于微视频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45-46.
[4]崔甜甜.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73.
[5]黄祥祥,杨翠娥.谈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73-75.
[6]于占涛.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三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7:2.
[7]顾定谱.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04):54-55.
[8]马媛媛.我国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4):104-105.
[9]付佳.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10]王正山.浅谈小学低年级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J].山东青少年研究,1994(04):31-32.
[11]倪丽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8):7-9.
[12]郑燕妮.小学低中高段学生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13]邢星.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4]梁建芬.小学生家长陪伴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7.
[15]周婧.小学生自主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