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差异

相信学过新闻的学生都知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俗地讲就是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社会由于在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受众特征等方面不同,各自在电视广告的诉求内容、创意

  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加工,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会造成中西新闻写作报道各具特色。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历史发展趋势,全球化发端于经济领域,但深刻地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出一个全新的文化场景,在这个文化场景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资讯传播,涵盖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变革,都将突破地域的限制,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检验和评价。

  一、中西方新闻媒体的报道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新闻文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西方新闻写作中,记者更为重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而中国新闻更为注重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同时有很强的道义感。在当今中西方新闻写作中,新闻文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体是可以用各种标准分类的写作样式,属于写作的形式范畴。
  尽管中西方新闻理论界和新闻实践者都认同、遵守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但从新闻真实性的表述方式、理论地位等细微方面来比较,双方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对新闻真实性的表述,西方较为笼统、含混,中方却相当具体、清晰新闻真实性在新闻传播学中的理论地位,西方明显不及中方。西方新闻媒体在很长时期里,都标榜自己有党派性。但是,近年来,他们却声称:他们的新闻媒体不再有党性了,不再是机关报,报道不受政党、XX的影响,也不受其“控制”,而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实际上,西方新闻媒体的党派性虽然在形式上变化了,实质却没有变,还是代表的他们背后的那个党派,所表现出的阶级集团的利益和特性非常强烈,只要稍加注意就随处可见。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媒的话语范式有共通同化的趋势,但中外新闻媒介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新闻媒介的从业人员——记者在这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西方报纸上常见的题材——讣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哀而不伤,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我国的讣闻报道比较沉闷单调,始终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差异
  广播事业的兴起最早始于X,兴起的动因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紧密的联系。1920年11月2号,X第一家广播电台(呼号:KDKA)开始播音,这是X第一家正式申请注册并取得营业执照的广播电台。KDKA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这家电台的创办起源于匹茨堡西屋电气工程师康瑞德的业余电台8XK。为了试验和改进无线电设备,康瑞德在电台里朗读报纸,播放音乐,让助手在另一处监听,之后却意外收到了听众寄来的明信片,要求他增加节目内容,并点播节目。而一家百货公司的老板从中受到了启示,前来电台做广告。这一系列的效应让西屋电气公司的老板们大吃一惊,他们认为如果对社会大众定期供给广播节目,一定可以销售出大量的收音机。于是他们向X商务部申请开办了第一家营4业性的广播电台。当时适逢X总统大选,这成了电台播出的第一个节目,使X人大开眼界。到了二次大战期间,广播趋于成熟。二战期间,所有参战国家都把广播作为进行心理战宣传的最有利的武器。创造了各种广播节目形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广播记者,如X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爱德化·默罗,就以他创造的《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而名声大噪当时广播在人们心中威信极高。如上世纪30年代末,X一家电台播出了一个关于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故事描述的火星人登陆地点是新泽州,这里的市民因惊吓而纷纷逃离。其实广播剧在播出期间,电台不断告诉听众,这是一个虚构的科幻故事,但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之后有关方面调查,当时至少有600万以上的X人收听了广播,其中有28%的人误认为这是新闻广播而受到惊吓。数年后这一故事又在秘鲁、智利重演。广播的强大威力由此可见一斑。广播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广播不仅可以消遣,还可以用来教育。1937年已有27个国家利用短波从事国际广播,1945年达到55个国家。

  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

  从世界广播的发展来看,目前管理体制可分为三种:1、国家拥有和经营型:即非盈利性质事业单位,其运作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不播放商业化广告,也基本商不进行节目买卖。20世纪8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促使广播电视媒体从单纯的事业单位走上“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改革。1979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台率先恢复和播出商业广告。1985年xxxx第一次将广播电视事业列为第三产业,要求逐渐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管理体制。官方形态:显著特征:以行xxx力配置资源。一般被称为XX的宣传工具。我国属于这种体制,但实行商业化运作在这一阶段电视新闻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大的变革:1、采访设备——从电影胶片到ENG电子采访设备2、报道形式——从单一的画面加解说到现场报道、纪实报道等多种形式3、报道内容——从简单事件到重大事件深度报道4、报道题材——从新闻简报式到消息、评论、专题、系列等多种5、报道范围——从一各地为主到省台上星并能收看港台或国外节目6、从业人员——从半路出家为多数到大学生、研究生占主导地位这一时期人们电视新闻传播的意识逐步形成,现场感、时效性逐步增强,传播方式有了巨大的进步,栏目逐步呈现杂志化特点。
  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注重和谐、秩序,信奉天人合一,不崇尚征服自然,而倾向于顺其自然;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重视社会稳定,政治价值优先,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对国家和集体的无私奉献精神,肯定对国家和社会的报恩或献身意识,肯定上下级的忠诚关系,遵守纪律,官本位,官民一体化,习惯于“人治”,办事讲“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突出个人,以家庭为本位,稳定家庭生活。家庭有照顾好成员的职责,重视教育,望子成龙,以储蓄、勤俭为核心的财富态度,坚守以孝道为中心的家族主义,个人利益服从家族或组织利益,敬业乐群,和睦人际关系,注重个人自我修养,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好比是太极图,圆满、优美、包容性强,是内敛型的;而西方传统文化的图腾是十字架,即锋芒毕露,刚劲有力,是发散型的。中国人古代修长城是为了把自己同外界分开,而不是为了向外界进攻,中国近代的开放也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进行的。与此相应的是中华文明在海外大范围主动传播的机会较少,对于偶尔传入的异质文化的整合力却非常强;而西方由宗教信仰演化而来的“天赋使命”观,使他们相信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是最符合人性的,因而值得在全世界推广,这种基督救世文化传统决定了他们在对外交往中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
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差异
  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差异,其实归结起来也就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一般说来,不同的文化个体间往往有着某种无形但却又十分明晰的文化边界,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新闻写作的影响生活在一定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报道主体,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使其新闻写作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文化特征。新闻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差异体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区别上。新闻文化主体对某些价值的特别看重或追求,将会导致某种类型或内容的新闻反复出现,并构成了新闻报道的独特特征。由于西方文化注重个体主义,使西方新闻传播时应具备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及一定的法律意识,介入理性凼素,不能随意“乱说”,确保各自言论的形成对相关部门的公平原则,保证社会良性运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不同文化背景里成长起来的人们,其价值观理应有所不同,各有其长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我们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观念,摒弃其糟泊,吸取西方的平等、竞争、效率、个性解放等精神和意识,摒弃其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以及过分自我等意识。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差异(美)韦尔伯?斯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2]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差异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J].xxxx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姚里军.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差异中西新闻写作比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84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3月20日
Next 2021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