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又称为隔代教养或者祖辈教养,是指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主要或全部责任。隔代教育于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表述的是原来本属于父辈教养的责任现在由祖辈来承担。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不断发生改变,当父母无法亲自照顾子女时,通常会将子女委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这是近年来常见的社会变化趋势。隔代教育状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实际,本文也将从幼儿园的角度来关注和思考这一问题。
一、隔代教育的现状与成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急速转型,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工作压力增大,新生代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时间和精力都在急剧减少。为了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许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交给祖辈进行敎育。使得现代家庭中家庭教育的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过去的亲子教育为主对比,隔代教育已逐渐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并且逐渐普遍化。“随着隔代教育的普遍化,其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隔代教育的存在对众多孩子的成长、发育以及今后的人生发展都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问题开始逐步浮现。当中对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表现最明显。”[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42.]
(一)隔代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主要有两种教育形式,一种是亲子教育,另外一种是隔代教育。在当今中国,“隔代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形态。调查显示,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形成,祖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正成为上海家庭的教育特色。孩子年龄愈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率愈高。[王军锋.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121-124.]上海市一项对0~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共占84.6%。而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有总数的一半。[周平.解读隔代教育[J].中华家教,2011(1).]城市是这样,农村亦如此。现在,农村青壮年男女大多出外打工,小孩则交给老人照管。另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是老人在帮助照管孙辈。据估计,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也就是说中国有有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在我们身边随处都可以看得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大街小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总是一道风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正因为如此,隔代教育对孩子未来身心成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隔代教育的成因
国外学者认为形成隔代教养的原因主要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Anltranan Bee(2001)就指出隔代教养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包括儿童父辈家长离开家庭外出务工、无承担儿童教养的经济能力等,这些原因就使得祖辈家长在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形下,承担起照顾儿童的责任。[Anltranan Bee.Grandparents Children&youth Nonfiction Families&family life,2001:559-563.]隔代教养成因还包括儿童父母去世、吸毒、入狱、酗酒、离婚、家庭暴力、家庭性侵犯、爱滋病、儿童虐待、非婚生子、以及父母的精神疾病和贫穷等因素。[段飞艳,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4):13-16.]
国内隔代教养的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目前探讨隔代教养形成的原因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文化与父辈家长外出等问题上。江川(2005)认为形成隔代教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祖辈家长普遍把隔代抚养当成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所以形成了一辈子都要为儿女奉献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特征,更是将照看孙辈作为自己晚年的必要“任务”;第二,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父辈家长为了生存和发展得更好,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必然没有时间去教养自己的孩子,而祖辈家长由于赋闲在家也乐于代劳,这就使隔代抚养逐渐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江川.对隔代抚养的思考[J].老年人,2005,(4)]沈卫华(2001)也认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老人都较愿意帮助子女照顾孩子,有的甚至把这作为自己的义务,并在照顾孙辈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另外,父母由于就业、进修、求学、经商等原因外出无暇照顾、教育子女,于是祖父母就顺理成章地承担起教育孙子女的责任。[沈卫华:论祖孙关系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3,(5):82-87]
此外,我国X一些学者发现,祖父母承担亲职角色是因为父母离异,双亲离世等家庭变故,以及小孩子入托难等社会原因,使父母无法教养自己的子女,祖父母则被选择替代父母照顾孙子女的工作。[袁凯歌,牛更枫,范翠英.隔代抚养对个体发展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3(7):3-6.]这就和国外学者有关隔代教养形成的成因分析大体相同。
二、隔代教养的特殊性
祖辈家长所有的儿童观、教育观都会影响到老人们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态度和行为,从而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而非制度化的教育方式,隔代教养有内涵上的独特性和方式上的多样性。深入了解挖掘隔代教养的特殊性,为幼儿园进一步发挥其指导作用,在我国当前的隔代教养普遍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价值。
笔者通过文献阅读发现,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于隔代教养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涉及,且多是通过比较不同教养方式的异同,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隔代教养的特殊性。祖辈主要教养人所以能够担负起孙辈教育的主要责任,除了父母辈的实际情况、家庭的客观条件等外部因素外,还与祖辈自身的条件、愿望等主观因素有关。[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6):28-30.]总的来说,祖辈在隔代教养中的作用的特殊性存在于祖辈本身品格这一变量对其所发挥作用的影响,如健康状况、道德修养、文化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境遇、家庭环境以及本人所掌握的家教知识和能力等都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祖辈个人品质、经验、习惯等因素决定了隔代教养的特殊性。
就一般情况而言,祖辈在时间、经验等方面有时间积淀的长处,形成了隔代教养的有利一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祖辈在隔代教养中的积极作用
1.祖辈对孙辈的挚爱是正确施教的心理基础
常言道:“亲孙子命根子”,“肉上肉,疼不够”。可见祖辈对孙辈的感情更胜一筹。孙辈自一出生就受到祖辈悉心的关怀和爱护。从带婴儿、入托入园,以至上学、辅导作业,直到孩子长大成人,孩子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渗透者祖辈的心血。这种诚挚深厚的爱是向孩子进行教育的心理基础,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祖孙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孩子才能由衷地愿意接受祖辈的教诲,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过来,祖孙相伴不仅对第三代的健康成长有利,也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活力与快慰:弱化甚至消除老年人退休后的孤独感,使他们享受到天伦之乐,丰富生活。另外,孩子更是三代人的情感纽带,隔代教养有利于家庭氛围的和谐、愉快。
2.有利于形成儿童良好的品德
德育为家教之首,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老年人大多在生活中经受过磨炼,深知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年人一般都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勤劳朴实、文明礼貌、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等美德,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孙,以便形成家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品质,对儿童社会化有促进作用。
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时期的案例对分析:
案例一:下午离园期间,孩子们在轮胎上行走,曦曦走到最后一个轮胎时摔跤了,她不哭,也不叫他人帮忙,就一直维持着摔下后的动作,笔者走过去想把她扶起来,曦曦爷爷说:“不要扶,让她自己起来。”曦曦爷爷就站着孩子背后笑眯眯地看着,过了好一会她自己起来
案例二:曦曦发现很有趣的玩具,就连忙把玩具往自己的怀里放,有两个小朋友也很感兴趣,“曦曦,这个可以给我玩会吗?”曦曦很紧张,把玩具往怀里揣得更紧,“这是我先发现的!”这两个小朋友一直请求曦曦,但她还没给,这时曦曦爷爷说:“爷爷不是说过要分享吗?有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呀!”曦曦听到后犹豫地点点头,“好吧,给两个你们吧!我们一起玩!”“这就对嘛,曦曦很棒!”爷爷笑眯眯说道。
分析:曦曦4岁半,各方面表现都很活跃,是老师眼中很能干的幼儿。笔者从班主任处了解到曦曦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对曦曦的教育比较民主,尊重孩子的舞蹈兴趣,特意给孩子报了舞蹈班,孩子也学得很开心。从观察中,可以看出曦曦爷爷以引导者的角色照看孩子,孩子摔到了自己起来,孩子犯错及时纠正,做对后又大大地表扬。事后笔者也跟曦曦爷爷聊过,他说他认为孩子要从小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重视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曦曦爷爷很骄傲孩子活泼大方,有礼貌,爱学习,聪明,肯动脑。这是祖辈家长正确教育观念指导下显现出来的结果,如注重孩子进行健康、有礼貌、知识、行为习惯、生活能力的教育。
总之,祖辈在时间、经验、情感、经济等方面,都为孙辈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不可否认在隔代抚养中,也存在着弊端。
(二)祖辈在隔代教养中的不利因素
1.超过限度的爱有害无益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可见,虽然疼爱孙子女是老年人共同的心理,但是过度的溺爱却会贻误孩子的终生。爷爷奶奶只有尽量满足孩子的衡求.让他生活在最好的环境中,才能够向后辈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孔屏,王玉香.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55-56.]从这一愿望出发,无限度地满足孩子成为他们最理所当然的行为。因此,祖辈应该理智地爱孩子,不仅爱他的今天,更应该为孩子的明天负责。在生活中,祖辈爱孙辈有不少误区。例如,对孩子过多的关怀与照顾,就会使孩子丧失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必然养成依赖、懒惰的毛病;祖辈对孙辈过多的顺从与迁就,孩子必然出现任性、骄横和自我中心的毛病。这不仅与时代需求的平等合作精神相悖,而且为儿童将来的人际交往造成许多的困难;还有一些老年人为孩子创造了过于优越的环境,一切都给予得过多,如食品、玩具、衣物或其它用品等。特别是在经济充裕的家庭里,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孩子的一切都拥有得太多,来的太容易,必然不懂得爱护与珍惜,于是就对什么都漫不经心一切都无所谓,这必然会使孩子失去可贵的进取心和今后赖以生存的竞争能力,很难适应优胜劣汰的社会生活;更有甚者是祖辈常常袒护孙辈的缺点、毛病。有些中小学生在校犯了错误或受到惩罚,不敢回家,总是先到祖辈家求援,祖父母时常当庇护儿童过错的保护伞,使正确教育难以实施。因此,溺爱,看似爱,实为害。它会断送孩子的前程。溺爱是祖辈给予孙辈最大的不幸。
2.封闭式的教育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隔代抚养的儿童,因长期与祖辈共同生活,容易呈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早熟或“小大人”的特征。老年人爱静不爱动,也喜欢让孩子在封闭的家庭中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书、写字、绘画和看电视等。年龄越大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越不喜欢户外活动,这种抚养方式不利于儿童体质的增强,欢蹦乱跳是孩子的天性,与同龄伙伴玩耍才是孩子最快乐的事情。终日禁锢在自家的小天地里,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对培养儿童的好奇心、观察力,探索精神以及勇敢、坚强的性格都是不利的。封闭式的教育限制了儿童与伙伴的交往,必然影响儿童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生动活泼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因此,老年人应多给儿童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和限制,解放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走出家门,到集体中去,到大自然中去,顺其天性,使他们的个性都得以充分发展。
3.教育观念的老化
老年人自然是老经验、老规矩、老办法多,接受新事物慢,讲故事玩游戏缺乏时代感,只熟悉“龟兔赛跑”、“小羊乖乖”和“狼来了”,而对“米老鼠和唐老鸭”、“黑猫警长”等知之不多。对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及计算机、电脑等了解更少。在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上趋于保守,儿童观、人才观守旧,仍然是以听话、守规矩做为好孩子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教育孩子的题上虽然祖辈与父辈对孩子的期望是一致的,但常因教育观点不同而做法各异。有时同一种行为祖辈反对,父辈赞同,同一件事祖辈说好,父辈说不行。这种矛盾的教育容易造成儿童认识上的混乱或质和行为习惯,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形成两面作风,不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教育孩子应尊重父辈的意见,父母应是孩子第一线的教育者,祖辈要甘如果父辈在外地工作,祖辈应经常让孩当配角,不能排斥父辈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只有两代人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收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案例三:家长开放日,第二节课美工课,班主任提前说希望家长不要帮孩子做,必要时可以用语言指导,但涵涵奶奶开始时一直语言指导,到后来就动手帮涵涵做起来了。
案例四:下午离园期间,轩轩在滚轮胎,涵涵很感兴趣就跑过来抢轩轩的轮胎,涵涵奶奶看到后并没有阻止,四个小朋友抢着两个轮胎,涵涵就一个人霸着两个,直接躺在两个轮胎上面,两个小朋友在下面扯,她奶奶看到后跟涵涵说,“一个人只能玩一个。”涵涵站起来,两个小朋友把轮胎滚走,就剩下涵涵跟然然了,涵涵奶奶对然然说:“你看,那边有很多轮胎,你去那边玩吧!”就把剩下的轮胎给涵涵玩。
分析:涵涵4岁多,是一个比较爱哭的小朋友。从这两件事看出,都由涵涵奶奶主导着,而涵涵在旁边很被动得做着,阻碍了孩子动手能力、同伴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笔者从班主任处了解到涵涵奶奶是比较溺爱孩子的,给孩子穿脱衣服,给孩子喂饭等,导致孩子的独立性比较差,如遇到一点挫折就大哭。事后笔者问了涵涵奶奶一个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您是直接给她提供解决办法吗?”她说孩子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忙解决。涵涵奶奶很困惑孩子任性、爱哭闹、独立能力差和胆小,可这正是祖辈家长教育观不足之处显现出来的结果,如溺爱孩子,对孩子过多包办,过多插入孩子与同伴的交往,不重视孩子动手操作等。
以上是笔者针对两位祖辈家长的观察与分析,每位祖辈家长都有自己教养孩子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幼儿园必须介入,使得隔代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指导隔代教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很多学者写了较多关于隔代教育状况的研究,特别是家庭对隔代教育状况的应对措施,而很少涉及到社会教育机构是如何指导的,如作为基础教育机构——幼儿园对于隔代教育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采取怎么样的策略是很少的。由此看来,幼儿园对于日益增强的隔代教育现状的关注不够。为了了解现阶段幼儿园指导、应对隔代教育的具体情况,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笔者所实习的幼儿园和周边的幼儿园进行调查,以便归纳总结出幼儿园指导隔代教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辅以其他相关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等,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幼儿园实习工作中的经验,将感性的、片面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由于时间紧迫,笔者采取了小范围随机给幼儿园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实习的幼儿园及周边学校中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的时间是2013年11月20日,回收时间是2013年11月23日,问卷的填写对象是在幼儿园中担任主要教育职责的老师。
本问卷共设计了10个问题,都是有关教师的基本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调查问卷附后)。问卷共回收了48份,回收率是80%,所收回的问卷中,有效问卷43份,有效回收率是,72%,基本达到了问卷的回收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想了解幼儿园教育是如何应对有关祖辈教养现状的特殊性和诸多问题。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思考:幼儿园应该在祖辈教养现状中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祖辈家长提高教养水平,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指导隔代教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1.幼儿园具备指导隔代教养的基本条件
众多祖辈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所具带来的问题也许靠社会本身无法根除,但是幼儿园,作为儿童最早阶段接受教育的地方,可以通过主动的引导来加以改善,而且,问卷调查所反映的结果也表明了幼儿园有条件指导祖辈家长的教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队伍经验丰富。根据问卷调查,受访的43名幼儿园教师中教龄在五年以下的只有8人,占总受访人数的18.6%,绝大部分老师都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43名幼儿园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2人,本科学历的老师9人,大学专科学历教师共18,中师学历12人,另有两名资历较老的老师,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受到过专业的训练。这样一支稳定且专业的教师队伍,他们拥有有利于指导工作的开展祖辈家庭教育指导的身体和年龄条件,具有所必需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幼儿园可以根据具体幼儿的特点建议祖辈家长如何去教育孩子,向家长推荐好的教育方法、好的育儿经验,可以直接面对家长,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此外,这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吸收了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着先进的教育理论,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并且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可以帮助祖辈家长正确地认识孩子,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会他们正确的教养方法,更能为家长提供最佳的指导模式和指导理论,促进祖辈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
其次,受访的几家幼儿园均设立了专门教师针对家庭教育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指导。这些专门的管理者和教师,已经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系统的管理方法,在长期与各种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幼儿园形成了应对不同
家长的教育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对家长进行指导。
2.幼儿园对隔代教养不够重视
首先,教师缺乏对隔代教养基本情况的了解。在受访的43名幼儿园教师中,知道自己班级有多少学生是由祖辈教养的只有7人,仅仅占了总教师人数的16.3%,而笔者实习所在的班级一共25个同学,其中由祖辈承担教养责任的就有19人,比例十分之高,而且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孩子上学放学的接送以及抚养人的主动问及才知道班级儿童隔代教养的情况,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同时,进行家访的教师仅仅有5人,占到受访教师总人数的11.6%,虽然幼儿园会举办家长会或者亲子日的活动,但是频率很低,几乎一学期只会进行1到2次,由此可见,教师缺少和家长进行对话的共同平台,仅通过每天儿童入园、出园那短短的几分钟不足以让教师对于自己的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教师缺乏对隔代教养的重要意识。在受访的教师中,虽然老师都表示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均为指导家长的儿童教育设立了专门教师进行指导,但是其中能够为隔代教育这一特殊教育现象提供指导的幼儿园几乎没有。将隔代教养作为家长儿童教育的一部分,忽略了隔代教养自身存在的独特性,不利于幼儿园对祖辈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对由祖辈家长教育的孩子起不到针对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对于由祖辈教养的儿童,能够给予不同于父辈教养儿童关注的教师仅有9人,而其中能够针对性的用不同教育方法的只有5人,分别占了受访教师人数的20.9%和11.6%。可见在教师的潜在意识中,隔代教养童父辈教养一样,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使得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个大概念相互支撑就可。不考虑隔代教育的特殊性,仅仅范范地对其进行指导,必定不能切合隔代教养的关键点,使得幼儿园处理隔代教育的问题变得事倍功半。
最后,教师缺乏对隔代教养的果断行动。关于隔代抚养的评论,各个教师的观点不一,总的来说批评的声音比较多,在受访的43位教师中,大都不赞同一些祖辈家长的教养方式,认为大多数爷爷奶奶们太过于溺爱孩子,只有两三个孩子是比较好的。但对于问题九:“当您发现祖辈家长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时,您是如何做的?”这个问题的回答,39名教师选择了与祖辈沟通,指出祖父母在进行教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的形式过于单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0名老师是因为孩子违反纪律等情况下,才选择与祖辈沟通的,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师主动应对隔代教养问题的积极性还不够。但是当教师被问及“祖辈家长能接受您对他的教学建议吗?他的教养方式有没有改观?若没有变化,您是如何做的?”这一问题时,35名教师表示基本没什么效果,大部分祖辈家长还是认为他们的方式是对的,只有小部分家长会听取意见;但是几乎没有老师会因为家长教育方式不变会采取后续措施,后劲不足。
其实,教育不在于施教者是谁,关键是用什么方式、教哪些内容、孩子有什么收获。老师一味的否定和笼统的认为,只会让祖辈家长们失去信心,甚至固执己见。我们已经具备了指导祖辈教育行为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我们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挖掘隔代教育中的有用因素和潜在价值,尽量避免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幼儿园在隔代教育状况中的具体策略
(一)幼儿园在隔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1.幼儿园教育在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指示,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J].1996年试行,199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补充作用。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使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X学前教育专家E.L.埃斯萨等人的自我概念理论指出,儿童生活环境由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三个同心圆组成;最靠近儿童的同心圆是家庭及其成员;第二个同心圆是学校及其朋友;最外面一个同心圆是社区及其社区帮手。他认为,家庭、学校、社区中的成人间、成人与儿童间关系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儿童的学习范围从自己、家庭扩展到学校、周围的社区环境;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对对其生活的社区及其运作感兴趣;家庭、学校、社区密切合作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传晓燕.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6):221-221.]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默契开展,才能相得益彰。因此幼儿园要关心和知道家庭教育,形成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相互促进的局面。

“隔代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形态,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隔代教育状况的不容忽视,积极参与隔代教育中来,如调查现状、探讨实质、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在隔代教育中重要的、独特的、应有的作用。
2.能帮助祖辈家长提高教养水平
从上面的隔代教育状况分析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几个案例分析看出隔代教育有优势也有弊端。隔代教养主要有以下优势: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有丰富的养育经验和人生阅历、有平和宽容的心态等。这些都是隔代教养的巨大优势,如果正确运用,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北京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黄海波教授就曾指出,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他教养方式下的孩子。隔代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祖辈对孙辈的溺爱,这对幼儿的成长构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祖辈知识面的不足,也会导致幼儿在家庭中得不到较好的教育,许多祖辈凭借旧思想和过时的经验来教育孙辈,导致隔代教养质量下降。
对于弊端,幼儿园引导改善,能帮助祖辈家长提高教育水平。一所优秀的幼儿园有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进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可以帮助祖辈家长正确认识孩子,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会他们正确的教养方式,给予他们最好的理论指导,促进祖辈家长提高教养水平。如老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建议祖辈家长如何去教育孩子,向家长推荐好的教育方法和育儿经验,直接面对家中,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3.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有些祖辈家长没有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而在教养中出现消极的一面,这是与我们提倡的幼儿园目标相违背,如果隔代教育的弊端继续存在,将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园重视隔代教育这一状况,并且正确面对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将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应对隔代教育基本策略
在完善隔代教育的策略上,大多数学者从家庭方面入手,如旭东英、红西(2011)认为消弭隔代教育的弊端的关键是祖辈的实践经验和父辈的理论知识有机介入,不自以为是,各执一端。[旭东英,红西.当前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归因及对策[J].西藏科技,2012(12):8-9.]李赐平(2004)和周平(2005)认为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父母和祖辈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再尽可能地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达成一致和处理好两代人的关系。[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047.]也有学者提出家庭、幼儿园、社区一体化,如刘虹(2008)建议是优化家庭教育、加强社会教育、开展逆境教育和发挥幼儿园的主导作用。[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8(9):11-11.]
综上所述,完善隔代教育的策略有一下几方面:第一是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教养问题,加强亲子教育;第二是祖辈要注重孩子智力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三是父母和祖辈要协调一致,优势互补;第四是家庭、幼儿园、社区一体化。
1.幼儿园倡导父母参加教养孩子中,加强亲子教育。
产生隔代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父母工作忙无暇教养孩子,而长时间由祖辈教养会弱化亲子关系,周平(2005)也强调隔代教育会导致“亲子隔阂”,影响“亲子关系”。[
附件一:
幼儿园应对隔代教养问题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填答这份问卷!为了能更好了解幼儿园应对隔代教养问题现状,我们特设计了此问卷,请您协助我们进行本次调查。本问卷的结用于科学研究,绝对不会外泄,请您如实回答。调查表中,每项陈述并无正确答案。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若是选择题,从每项陈述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并在相应的空白处打勾(√);若问卷中有空白处,请在横线上填写。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答题之前请先填写以下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资料
请在符合您的真实情况的空白处打勾(√),谢谢!
1.您的性别是:①男②女
2.您的教龄是:
①5年及以下②6-10年③11-20年④21年以上
3.您目前的学历是:
①中师(专)②大学专科③大学本科④研究生及以上
第二部分:幼儿园教学应对情况调查
1、您对学生的教养情况了解吗?您班上由祖辈教养的孩子多不多?
2、祖辈教养的孩子和父辈直接抚养的孩子有无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3、对于这些由祖辈抚养的孩子,您有无给予一些特别的关注?
4、幼儿园会组织进行家访或者组织家长会吗?一般多久举行一次?
5、您对由祖辈抚养的孩子和由父辈抚养的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没有不同?哪一种抚养方式更好?
6、您认为有无必要设立专门教师对家长进行儿童教育的指导,祖辈父母呢?
7、针对隔代教养存在的问题,您认为幼儿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8、当隔代教养的孩子违反纪律时,您是如何做的?
9、当您发现祖辈家长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时,您是如何做的?
10、祖辈家长能接受您对他的教学建议吗?他的教养方式有没有改观?若没有变化,您是如何做的?
Study on Kindergarten Dealing with inter Generational Education Status
Abstract:.Abstract today,inter generational education status is an important objective and actual,and grandparents'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the child's individual healthy growth,the family and the kindergarten for children's education,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their children,in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The kindergart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 generational educationsituation,should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ir own,know the inter generational education status,causes and grandparents education idea,and take time forinter generational education statu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grandparents are taken to deal with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effectively,thus grandparents parenting level can be improved,the child will be benefited.
Key words:kindergarten;education for children;ancestors;coping strategy]
有些祖辈的教育方式是需要改进的,重要的是父母对子女的亲自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亲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父母要端正态度,一定要自己教养孩子,再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以为教育和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祖辈的义务,它是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为此,幼儿园利用多种渠道和机会向父母们宣传自己带孩子的好处。我实习的幼儿园很重视亲子教育,如每周必需的《家长联系册》,家长意见反馈表,一季度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和家访,成立家长委员会,亲子运动会等,利用离园期间与家长沟通。这些都是可以借鉴学习。老师们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家长了解孩子,分享一下育儿经验和教育观念,引起父母的共鸣,没有来幼儿园的父母,老师都通过电话联系及时聊一下孩子的情况。但是这所有幼儿园没有做到的是给父母分析祖辈教养孩子的不足之处。因为有些父母还没有注意到隔代教育的优势和弊端,所以幼儿园要与隔代教育家庭中的父母多联络给他们分析隔代教育优势和弊端,还有规范父母的具体行为,引起他们的重视。
2.幼儿园对隔代教育者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
祖辈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接触的家庭教育的知识较少,在教养孙辈时,他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和问题,需要得到一定的帮助。这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给予指导,幼儿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教给祖辈家长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祖辈教养孩子中,要了解孩子,尤其是心理和情感需求,应更新知识,转换观念,提高教养水平。鼓励祖辈在家看看育儿类的电视,介绍好的书籍杂志或者网站等。
第二,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身的资源。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到底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但是有些祖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利在哪里,弊在哪里?这时幼儿园就要给他们创造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平台。

1、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园联系,亲子活动,家长论坛的活动,让家长从中能够知道和了解正确的育儿理念。
2、每位祖辈家长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肯定他们的优点的同时,也要把他们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请他们多来参加幼儿园的祖辈育儿经验交流会,大家互相学习、讨论和改进,通过家长之间互动来解决。
3、幼儿园可以设置一个家长阅读区角,提供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或杂志,如《幼儿教育》、《早期教育》;隔代教育的书籍《茜茜家教纪实:一位隔辈老人的育儿手记》、《科学育儿指导与服务》等。
4、幼儿园开设一个家教咨询站,欢迎随时来咨询,为他们解惑,给予合适的建议,或者隔代教育培训基地,专门给老人们讲解如何科学育儿等一些现代化教育方法。
3.幼儿园提倡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优势互补。
祖辈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是很需要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尤其是父辈。要对祖辈教养孩子给予信任和理解,经常肯定祖辈为孙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心存感激,相互理解和支持。婆媳之间也要有良好的沟通,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保持一致性,充分利用隔代教育和父母教育的优势,探讨科学的育儿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另外,孩子的父母要帮助老人们学习新事物,最新的文化与价值观,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教育策略,让老人了解儿童发展特征和心理行为特征。为此,请隔代教育家庭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如换为家长活动,家庭成员轮流当家,祖辈当家,父辈当家,小孩当家,体验其他家庭角色,换位思考,有利于三者的互动和沟通交流。
4.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高祖辈家长的教养水平。
幼儿园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等到社区的帮助。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表明:幼儿园教育要建立以社区为依托,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正规或非正规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建议:可以以社区为单位,提供老年人和孩子都喜欢的活动场所,不要只是老人与孩子进行一对一或二对一的独处和交流。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运用社区资源,促进祖孙关系的和谐,推动隔代教育家庭的进步,提高祖辈家长的教养水平。
1、幼儿园在社区开展隔代教育研究活动,邀请有关的方面的专家、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社区举办讲座,向家长及社区成员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或通过示范性活动引导家长掌握教养方法和技能。
2、幼儿园与社区联合创设祖孙活动区,进行一系列的祖孙活动,让整个小区的老人与孩子自由交流,如孩子之间的、老人之间的、祖孙之间的、祖孙互换之间的,增进祖孙感情,为社区的祖辈构筑一个交流学习和经验共享的操作平台。
3、幼儿园结合节日和生日开展相关活动,一起庆祝儿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可以一起庆祝祖辈的生日和孩子的生日,让祖孙充分互动,孩子学会关心他人,老人们也获得快乐。
4、幼儿园组织隔代教育家庭互相串门,让祖辈家长指导孩子文明待客,礼貌做客,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学会分享等。
5、幼儿园与社区联合创办隔代家长学校,为隔代家长开展咨询服务,提供热线电话。
5.幼儿园多关注和亲近隔代教育的幼儿,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教师应多关注和亲近隔代教育的幼儿,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需求,给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帮助,针对隔代教育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如有些孩子自理能力差,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整理书包、玩具,自己独立吃饭等;比如一些孩子比较任性、胆小,教师与祖辈家长互相合作,教育孩子。
充分利用接送时间,与祖辈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园都少不了家访这一活动,教师们要对隔代教育家庭多进行家访,同老人、孩子在家庭中进行交流,有效指导,使隔代教育正向发展。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祖辈仍是我们中国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作为幼儿园,发挥幼儿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祖辈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扬长避短,调动祖辈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了解当今的教育形式以及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孩子。
由于时间仓促和自身精力有限,研究层面较窄,范围小,所取的素材比较少,主要从观察、访谈和阅读相关文献获取研究资源,可能其中的研究案例不够具有代表性,分析还不够透彻。
由于个人理论知识不够,很多问题只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且在有些策略措施上还不过具体。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不断改进以上问题,继续关注隔代教育的相关研究,在这方面做出更细致、更有效的工作。
参考文献:
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42.
王军锋.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121-124.
周平.解读隔代教育[J].中华家教,2011(1).
Anltranan Bee.Grandparents Children&youth Nonfiction Families&family life,2001:559-563.
段飞艳,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4):13-16.
江川.对隔代抚养的思考[J].老年人,2005,(4)
沈卫华:论祖孙关系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3,(5):82-87
袁凯歌,牛更枫,范翠英.隔代抚养对个体发展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3(7):3-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6):28-30.
孔屏,王玉香.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55-56.
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J].1996年试行,1996.
传晓燕.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6):221-22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旭东英,红西.当前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归因及对策[J].西藏科技,2012(12):8-9.
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047.
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8(9):11-1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