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是波兰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波兰华沙,肖邦从7岁起师从赞夫纳学习钢琴,12岁跟随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纳学习和声与对位。他只以钢琴演奏与创作这种单纯的艺术形式,就创造出完美的艺术风格、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力。他的钢琴作品和演奏情感丰富、充满诗意、色调变化富有逻辑性,并能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整个十九世纪的钢琴音乐中独树一帜,引起无数人为之倾倒、与之产生共鸣。1827年至1846年这段是肖邦创作的黄金年代,他留给世人21首黄金般的夜曲。这些夜曲的风格转变,也正反映出他波折的生命历程。在不同的时期肖邦夜曲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虽然风格在转变,贯穿在21首夜曲中的高贵气质却始终如一。这是旷世天才所独具的灵气,是创造永恒的真正原因。本文主要对肖邦夜曲的特色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出肖邦夜曲的音乐内涵。
一、肖邦夜曲的诞生
在古罗马时代,夜曲寓意为“夜神”,18世纪逐渐演变为欧洲的一种小型器乐套曲。19世纪,John Field(费尔德)受感伤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创作了这种表现静夜沉思的抒情钢琴曲,并称之为“夜曲”。费尔德一生创作了20首钢琴夜曲,其特点为典雅、优美、感情细腻,像富含臭氧的清新空气一样飘荡在欧洲的上空。费尔德的夜曲是一些优美典雅的曲子,不乏诗意,但在内容上局限于明朗抒情的形象范围,并多少带有多情善感的沙龙情调。夜曲在当时吸引了大量听众,并且影响了包括肖邦在内的19世纪的诸多作曲家。
肖邦一生共写了21首夜曲,一般的肖邦夜曲编辑为19首,还有两首是肖邦逝世后才发现的,这些夜曲分别写与(1827年———1846年),其跨度为19年,19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颇具变化的过程,那么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其创作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思想感情也是相应变化的过程。肖邦夜曲的创作很难确切分出具体的分期,按肖邦全部创作生涯的分水岭来说,肖邦的夜曲是属肖邦全部创作的成熟时期,但按照肖邦夜曲创作的年代次序及夜曲形式内容等线索,我们大致可把肖邦夜曲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我们可以以他25岁即1835年以前创作的夜曲为早期;25岁至29岁即1835———1839年创作的夜曲为中期;30岁以后即1841———1846年创作的夜曲为晚期。肖邦继承了费尔德夜曲的传统,但他并没有受传统夜曲的束缚,而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和变革。在创作中,肖邦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形式上扩展了费尔德夜曲简单的结构和织体,以超凡的创作能力和独到的风格拓展、提高了菲尔德的创作结构。在丰富思想和织体多样化方面融入了戏剧气息。在优雅、恬静诗一般的氛围中,热情、华丽、激越的情绪也融入了进来,使夜曲的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3]。
二、肖邦夜曲的特色分析
(一)创作特色
1、大胆创新的节奏
肖邦不甘于受古典时期音乐的束缚。在节奏上,他大胆的创新,运用变化无穷的形式来给自己的音乐作不同的演绎。在另一方面,乐曲中,他大量的运用精致的半音进行和等
音进行,并且运用小的“装饰”音群。李斯特曾说过“:这种装饰音群好像闪烁着彩虹的露珠,一滴滴地落在旋律上”。故演奏是应格外仔细,用心把握。
2、细腻的音色
肖邦处于浪漫主义初期阶段,但他作品的声音不同于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如舒曼李斯特]的声音。因此,重视和理解肖邦音乐作品的声音控制是演奏好其作品的第一个重要问题。肖邦不愿意被古典主义的程式系统冰冻住自己,不愿意被锁在牢笼中。他想翱翔在空中尽情的休息,在那里展开翅膀,被空中的气体催眠入睡。在夜曲中,他大量的运用最柔和的色彩和最不可捉摸及对比的非常细腻的写法。
3、体现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肖邦是在波兰民族文学和民间音乐的熏陶中长大的,这培养了他终身精神支柱的爱国情感,成为肖邦创作中浪漫主义风格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来源。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及他在钢琴领域中的建树,使肖邦在音乐史上获得了重要的地位。肖邦创作的音乐中的民族内容和民族风格,使肖邦成为19世纪中叶兴起的民族乐派的先驱。例如:从《F大调夜曲》开始,肖邦已完全从菲尔德夜曲的风格中跳脱出来,怀念故土的情、对革命动乱的悲愤,以及他本人高贵优雅而又忧郁犹疑的气质,都毫无掩饰地融汇成戏剧性的乐章。

4、浪漫主义风格
肖邦的钢琴音乐体裁多样,作品中表达了肖邦对国家和家乡的怀念。其中肖邦的夜曲音乐旋律优美,旋律创作中注重歌唱性和华彩,强调歌唱性旋律和器乐演奏的相互融合;和声运用大胆新颖,钢琴织体独具一格。肖邦夜曲的创作手法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的创作风格,正是夜曲使肖邦获得了“钢琴诗人”的赞誉。
(二)情感表现特点
肖邦的夜曲,已经不是原先的小夜曲那样局限在抒发傍晚或月夜的情调了,尽管它总的情绪仍然是平静的,节奏是徐缓的。我们把肖邦的夜曲看成是无词歌,是诗意画也许更恰当。
从结构形式上讲,肖邦的夜曲结构是一种很难称为“三部曲式”的结构,主题重复有时是在一个纷乱的中部后的一种休息,有时是一个高潮的再现。肖邦为了迎合听众的期望,经
常在这时使用一些惊人的素材,偶而会省略整个重复部分,如《g小调夜曲(OP.15No.3)和《B大调夜曲》(OP.32No.1)。而许多这类作品的中部没有对比,重复组成了音乐继续陈述的一部分,它自由地在主题两次出现之间转调。在他的大部分夜曲中,他选择了慢板的速度,这样十分有利于表现舒展、悠长的旋律线条,在情感升华的部分,他用快板和华彩乐段来抒发自己的情绪,让听者去感觉心灵上的震撼。
从内容上讲,肖邦夜曲中的沉思和忧郁的情绪渐渐脱离了早期夜曲中感伤主义多愁善感情调的阴影。一方面,肖邦夜曲表现了柔情似水的表白和对大自然中美丽夜幕景色的描绘,运用优美的旋律像诗一样的发泄作曲家内心中丰富的情感,另一方面,在肖邦创作个性的进一步成熟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种戏剧性与悲剧性的情感因素逐渐渗透和反映到他的夜曲创作中来,这种情感的出现,在他的音乐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气势磅礴和滴滴入微的两种情感,使夜曲获得了突破和发展。同时,在肖邦的夜曲创作中含有复杂的惶恐不安和如歌如泣的情绪表达。这使得肖邦的夜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细腻的情感刻画和雄伟的史诗性描写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夜曲最大的特点。
(三)音乐语言特点
在形式上,对表现情感的音乐进行处理时,肖邦的夜曲极具特色。在表现情与景的交融方面,他的大部分夜曲选择了慢板速度。这样对表现舒展、悠长的线条更有利,音乐语言的回转起伏表现起来更充分,人听以后会不自觉地生出流连忘返之感,在情感升华的乐段,为宣泄他的情绪,他甚至采用疾风暴雨般的快板来宣泄,随着他的节奏听者和他一起感受着灵魂上的震颤。
在音乐的结构组织和技法上,肖邦舍弃了以往纯器乐表演中的难度技巧,为使作品情绪的需要来逐渐发展和推进结构和技巧。在创作旋律时,普遍采取“加花变奏”,就是在旋律重复时为使旋律线条更加优美,经常使用装饰性经过句或是华彩,有的也用双音或和弦,或者加入第二声部,这样也使流动感和歌唱性增加了。肖邦的装饰音虽然华丽却不基本旋律的优美,只是对乐思的补充,并以快速灵活、激动奔放的音流,一直冲到钢琴的尽头,有些又重返起点,它们出现时均为大量的十分丰富的多彩的经过音,使不善于歌唱的乐器—钢琴发出了优美的歌声。织体的形式上,虽然肖邦重视复调、敬仰巴赫,但他的夜曲中却只有主旋律和伴奏织体,没有巴赫式的复调出现。也去中大量使用了远距离的伴奏织体,将延音踏板巧妙运用使与低音部相距甚远的和弦持续,使旋律和伴奏统一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片音云。
结语
“钢琴诗人”肖邦在19年时间里创作了21首举世闻名、长久不衰的夜曲,他的每曲夜曲或者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淋漓尽致的抒发自己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内心情感,以及对爱和美感的追求;或者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气概,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当时的社会悲剧。通过对肖邦夜曲创作背景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夜曲中描绘的那种特有的寂静柔和的感觉,并进一步强化人们对夜曲的情感,培养人们对音乐美感的把握。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