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的定义
古往今来,居民活动中心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比较正规的居民活动中心起源于古代欧洲,一直延续到今日,欧洲的活动中心主要以开放式的空间与优雅的环境,有利于老人休息聊天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室内活动室、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让老年人享受最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现代居民活动中心承载了人们的多种活动,居民活动中心全方面考虑到年龄较大的,对于一些出入口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度,出入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意大利的活动中心一般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相结合,空间逐层递增,玻璃墙面作为隔断,使得内部各个部分在视觉上更好地连接。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这个社区活动中心的生命力和活力都是显而易见的。活动区于休息区相结合,让他们有休息谈话的空间,让他们融入了一个大家庭的感觉,室内一般设扶手和地面防滑考虑老年人的安全,消除老人们内心无安全感的想法,公共卫生间也有专门的老年人卫生间。总的来说,居民活动中心不但是城市形象的表征,也是人们放松身心,寻找精神寄托的家园。特别是当今中国,城市化发展日益迅速,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空间前膨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转眼间,高楼大厦就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道路也一条宽似一条。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代替了昔日青砖瓦房、小庭院,宽阔的大马路代替了往日窄小宜人的街道空间。一个现代化的居民活动中心,能为现在的城市注入一丝人性化的情感气息,让人们有心灵的归属。
1.2人性化的概念
发展人的利益,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关怀人和塑造人。要求我们以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为中心,给人创造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确实起终极关怀。
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发展人的客观要求和前提。今天现代居民活动中心核心应是人类精神开放空间的创造,不仅要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还要给人以精神享受和启迪,让人有所感、有所悟、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是发展和提高人的具体举措。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以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给人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但人也有缺点,需要通过外界的环境加以约束和规范。因此,人性化意在张扬人性之“善”,控制人性之“恶”。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同时也需要对人进行规范和教育。
第2章现代居民活动中心人性化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居民活动中心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之一,其设计的定性与定量都应从城市空间整体的角度出发。其整体性可理解为:首先,在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作为城市的组成单元,有区位、功能、性质、规模等区别,不同区位和性质的居民活动中心应从协调整个城市空间的角度,表达和实现自我功能。其次,居民活动中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在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色彩、尺度等方面,有效组织、协调周围环境、以便形成空间的有效联系。同时,居民活动中心在功能分区、空间的划分等层面上也要整体协调,形成分而不散、划而不乱的有机整体。
2.2多样化原则
居民活动中心设计的多样性包括空间多样性、设施多样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参与活动的人数、年龄、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等,就要求不同的空间形式。有容纳几百或几十人的空间,有适合年轻人也有适合老年人的空间,有熟人需要的私密空间,也有陌生需要的开放性空间。多样的空间需要多样的环境设施来支持,例如人数较多就要求居民活动中心有大面积的铺装,并有一定空间层次的变化,老年人需要休息设施,年轻人及小孩需要娱乐性强的设施。同时居民活动中心设计要考虑到功能的多样性,以支持各种使用群体多样的活动。不同年龄层次和背景的人们能在居民活动中心内进行多种活动,居民活动中心因此变成一个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
2.3无障碍原则
无障碍通行设计是现代居民活动中心可达性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反映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居民活动中心要尽量满足大多数使用群体的需要,同时要关爱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在设计和建设时理应给予体贴关怀。让儿童、老人、残疾人都可能享受户外生活的乐趣,如在居民活动中心地形有起伏的地方设计坡道,居民活动中心铺装较为粗糙,有一定的防滑性且有趣味性,在不影响居民活动中心整体功能发挥的同时,应该为这一群体开辟一些单独的安全空间,公共设施方面要设立专用设施,居民活动中心还要设立必要的指示标记,便于人们辨别方向。这些都体现了对人的需求的尊重和关爱,给弱势群体平等参与社会创造了机会。
2.4文化性原则
居民活动中心是人们认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是人们精神活动的载体。在实现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突出人文价值、实现文化层面的人性化。表达居民活动中心文化时,尊重周围环境和历史,考虑当地的民族传统和地域的文化特征,深刻理解与领悟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从而设计出适时,适地的现代居民活动中心。居民活动中心文化的表达通常是通过雕塑、景墙、壁画、地面拼图等形式来静态的直观的表现。但必须认识到文化的实现并不是固态、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的活动。居民活动中心文化是在使用者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是一个持续不断动态过程。一旦现有文化精神获得人们认同,便会催生居民活动中心使用者更多的新活动,从而创造出连续、持续且符合人类生活习惯并能够塑造和发展人的居民活动中心环境。

第3章现代居民活动中心人性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修建现代居民活动中心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些居民中心追求形象,设计过于繁华,活动中心与商业会所的混淆。并且许多大规模的现代居民活动中心开发热潮中,都是盲目追求大尺度或照搬国外,抛弃了地方特色、风格趋同。“移植”、“嫁接”的痕迹特别明显,给人以生硬、牵强的感觉。多数片面追求构图效果,仅为观赏,不为参与,缺少了人性化。当人们漫步于这些居民活动中心中,最明显的就是空旷、无人的感觉,缺乏个人空间感,没有亲切、愉悦、自然的感觉,凡此种种,都表明了我们在建造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的过程中,忽视了活动于居民活动中心中的人的感受,忽视了使用者的需求。
3.1尺度过大、空间划分单一、空间围合感不强
当前国内的一些居民活动中心,过于追求规模、气势,和所谓的气派,各现代居民活动中心进行攀比,导致居民活动中心尺度过大,不能给人以亲切感,让人产生距离。居民活动中心空间没有多层次的划分,大多数是较为规整的格局,比较单一,没有针对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空间,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居民活动中心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没有结合周边环境进行功能划分。
目前国内的一些居民活动中心由于太开阔,往往建设一个大型的房间,视线没有遮挡,缺少空间的围合,容易使人在行为及心理上产生不安定的感觉,缺乏一定的私密隐蔽空间,致使人们在居民活动中心内停留的时间较短,使居民活动中心缺乏内聚力及吸引力。
3.2缺少对使用者的考虑
居民活动中心从设计到实施很大程度上由设计师和XX或开发商决定。XX提出要求,规划者进行设计,对市民的意愿和需求考虑甚少。很多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的设计没有从使用者的不同类型、行为习惯、心理生理需求出发,设计出来的居民活动中心就缺少亲和力。有些居民活动中心走了很久也没有个座椅,或是找不到一个垃圾箱:炎炎夏日,有些居民活动中心只有寥寥几台电风扇,找不到一个阴凉的位置,有些没有为特殊人群考虑(盲人、残疾人等);有些景观只能看不能走近参与……这些都会让使用者为之不爽,大大降低了居民活动中心的使用率。
3.3欠缺对当地的人文特色、自然资源的考虑
现代居民活动中心是一个城市的核心,能以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当地的特色与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魅力。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的发展趋势。因此每个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的建设多数是盲目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现代化、缺少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居民活动中心建设就缺乏文化理念素材和根据。建设时往往是从外省大规模引进先进的材料和植物,并没有考虑当地可用的资源,这无疑是一种浪费。现在我们正面临着“民族化”与“国际化”、“崇洋风”与“传统风”、“商业化”与“人性化”的挑战。
第4章现代居民活动中心人性化设计的解决措施
4.1环境要素方面
环境构成要素可分为绿化、铺地、水体、建筑小品、服务设施、道路等要素。它们是人性化环境形成的必然条件,只有对它们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创造人性化的现代居民活动中心。
1、绿化。要设计人性化的绿化,就要从植物的形、色、香入手,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创造出具有纹理、色彩、形态、密度、芳香的我多样性绿化。从而打开人的全部感官,从视觉上和嗅觉上来欣赏植物的美,与自然进行亲们的对话,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通过绿化再营造出一个安静、舒适、自由的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交流、休息的场所。同时还要发挥绿化保护环境,软化空间、塑造景观、划分空间等作用。将植物巧妙的融入人的氛围中,为人服务。
2、铺地。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的铺地较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空间进行选择不同材质与大小的铺地,做到多样化与丰富性,铺装图案还要与该空间风格相符;另一方面应注意多样化图案的秩序美和整体美,否则会使人眼花缭乱而产生视觉疲倦,降低了注意与兴趣。
4.2空间尺度方面
塑造宜人尺度的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的功能日趋综合化,要根据不同功能叠加来计算居民活动中心规模。塑造适合人参与的现代居民活动中心,增加居民活动中心的亲和力。
适宜的空间围合。现代居民活动中心的空间围合有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与单面围合四种形式,其中以前二者封闭感较好,有较强的领域感。围合的要素有建筑物、植物、柱廊、景观设施、有高差的特定地形等。封闭的、半封闭的空间给人一定的隐私,有适当的围合物进行遮挡会给人安定的感觉。要针对不同功能区进行不同的空间围合,还要与周围环境结合。
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怎样的居民活动中心有优点就必有缺点,正如俗语所说,人无完人。世界上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居民活动中心,即使在游人使用方面我们可以做到完美,或许在管理、维护等方面也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创造十分完美的居民活动中心空间,而是创造适合人使用的比较完美的人性化居民活动中心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兴国.建筑空间的秩序[J].建筑创作,2001,(02).
[2]丘小雪.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J]福建建筑,2000,(02).
[3]王征.析居住区院落空间设计与环境知觉[J]福建建筑,2001,(01).
[4]吴薇,郭志方.创造宜人的居住区外部空间[J]广州大学学报,2001,(0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