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黑猫在中外民俗文化都有特殊的民俗涵义,中国黑猫意象寓意吉祥,而外国黑猫则象征着邪恶。在中外文学、影视作品中大部分形象与它们的寓意一致。寓意、意象产生不同的原因有地域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黑猫意象由于文化的交融、科技的发展等,不同地区的黑猫意象产生了异化。黑猫意象的异化也使得它们的生活状态有所改变。
关键字: 黑猫寓意 意象 异化 民俗文化
自然界中我们把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人和动物。千百年来人与动物相依相伴,为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各种各样的文化不断产生,而与人类相存许久的动物也产生了其独特文化,很多动物化身为人类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载体,被人们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寓意。其中,黑猫文化也以其独特的含义,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外诸多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根据我国科学家对陕西仰韶文化考古时发现的家猫尸骨,推断我国家猫是驯养的。我国的猫文化产生较早,我国早在《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有“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文字,并且在《礼记.郊特牲》中记载了“蜡祭八神中的猫神。”便有关猫的记载猫文化大兴于隋唐,武则天曾派人四处寻找各种稀有的猫,猫同时也大量出现在了唐朝的仕女图中,猫的观赏价值也由此显现。在宋朝猫则较多作为人类的帮手出现,同时也以宠物的身份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欧洲家猫的祖先来自古埃及,埃及人也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养猫人。人们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第五王朝时期的墓穴里发现壁画中的猫已经带着项圈,在之后的壁画中,描绘了众多古埃及人饲养猫的场景。由此可知,最早饲养猫的国家是埃及。公元前31年,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猫被引入罗马。罗马人和希腊人将猫引入家畜的生活。猫在公元四世纪左右在欧洲真正流行起来。中世纪时期,猫被认为是“与魔鬼同在”的存在,在这个时代它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种族虐杀。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猫成为了珍爱的宠物,但在这时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功利主义者。而在这众多的家猫或野猫中,黑猫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市井民俗中黑猫不同于家猫,它有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传说,人们赋予了它独特的寓意。于是便产生了独特的黑猫文化。
“黑猫”在我们看来便是全身毛发漆黑的一种普通的猫,除了毛色特别了一点没有什么特殊的。但在民俗文化中“黑猫”可是有着特殊的寓意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便有着不同的文化。同一个实物有着不同意思。据我了解黑猫文化人们较少研究,大多数的学者主要研究各国不同的“猫文化”,通过对不同地区、国家“猫文化”的研究,得出由于文化差异、生活方式的不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猫的看法各有不同。而这些研究也为人们研究更多不同的“猫文化”提供了研究方法、思路和借鉴。而黑猫在众多的猫中由于特殊的毛色等原因,人们对它与普通的猫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本文将对黑猫的意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将黑猫意象主要分为两大块,即中国与外国的黑猫意象。主要分析研究黑猫意象的起源以及它们意象有何不同,产生不同的原因,黑猫意象的异化,异化的原因。通过中外黑猫意象的对比、古今意象的对比、横纵的对比得出结论,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民俗文化中的黑猫文化。
一、中外黑猫意象的横向比较
(一)相同点
1、黑猫意象中的田间形象
先秦时期《诗经》记载:“鼠善害苗, 而猫能捕之, 去苗之害, 顾字从苗。”[28]猫捉老鼠是天性,也是猫赖以生存的能力。所以黑猫最早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形象便是捉老鼠好手。“黄山民曰:余向畜一猫,首尾至足纯黑,故以黑奴称之。”[28]“《相猫法》云:眼用金睛身要短,面用虎威声要喊,黑奴能兼之。自畜后,不独吾家鼠子潜踪,即邻近亦无啮物翻盆之患矣。”[28]由此可见体型强壮、速度敏捷、善于隐藏的黑猫的捕鼠能力的强悍。黑猫是中华田园猫的一种,从它的名字来看它最早的形象便是田园猫。
随着人们放弃游牧生活方式并永久定居以耕种土地,储存的谷物吸引了啮齿动物。野猫利用丰富的食物来源捕食啮齿动物。古埃及人是第一个饲养和使用猫来控制害虫和其他害虫以保护食物储存的人,在埃及人的墓穴壁画、纸莎草文献中,猫将谷物中泛滥的毒蛇和鼠类消灭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古埃及黑猫拥有与法老同样的地位,甚至是比法老的地位还要高,而它能有此崇高地位与它的田间劳作息息相关。在拉脱维亚,农民看到粮仓中有一只猫就会非常快乐,因为黑猫是收获女神伦吉斯的化身。其中的原因之一应该是黑猫捕捉老鼠减少害虫。
2、黑猫意象的“神化”
中国黑猫吉祥、守宅辟邪。《礼记》记载:“腊日迎猫以食田鼠,谓迎猫之神而祭之。”[26]古人在腊月农事结束后,举行祭祀迎接猫神,来保护庄稼。在这时的人们已经把它看作神灵。《明清阴阳风水学》上记载:“玄猫,辟邪之物。易置于南。子孙皆宜。忌易动。”玄猫即黑猫,在古代人们认为黑猫具有辟邪的作用,黑猫具有镇家守宅,防止不干净东西出现的作用, 所以在古代人家特别是富贵人家会养黑猫,看见黑猫也会好好对待。没有养黑猫也会在家中摆放黑猫饰品,例如在门口挂黑猫风铃,或是将黄金打造猫的饰品涂成黑色。
埃及的“猫神说”。传说女神巴斯特经常化身为黑猫在夜间巡视领土、保卫子民。埃及人对黑猫的敬意非常高,他们认为黑猫是掌管生死的神灵,能够驱赶邪灵。黑猫死后会被制作成木乃伊当做殉葬品,黑猫也被誉为“坟墓守护神”。对于埃及人来说,黑猫,无论生与死,都是埃及人的守护神。
日本黑猫神化为“福猫”和魂魄的“化身”。在日本,黑猫因为“夜晚也能看得见东西”等理由,作为“福猫”象征着辟邪、幸运、商业繁荣。而黑色的招财猫同样代表着美好的意思,意味着驱邪去灾。在这里黑猫的形象被神化为“福”,人们认为黑猫能够带给人们福气、好运、钱财。同时黑猫也是灵魂来往人间的载体。《日本灵异志》记载:“第三年正月初一,广国父亲托生成猫,得到了家人的膳食供养,终得饱腹。”[23]在这里黑猫作为先人魂魄的化身来到人间,为饥饿的灵魂提供载体,让他得以实现愿望。
3、黑猫意象中的“以猫喻人”
埃德加·爱伦·坡《黑猫》,小说中黑猫是对19世纪前女人的“讽刺”,“它”隶属于男人,一生都被男人所支配,没有自我,为了家族荣誉“奉献”自己。一生就是为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一天属于自己。在19世纪女权运动兴起之前的女性形象,出嫁前她们是父亲的所有物,她们的一切由父亲统治。婚姻、家庭是她们的所有。嫁为人妻之后她们的归属权发生了变化,宗旨是一切以丈夫为中心。《黑猫》中的女主人面对丈夫的残忍行为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她无声无息的生存在这个家里,只在丈夫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在丈夫被猫折磨得性情越发暴躁,最后完全丧失良知对她残忍毒打、虐待时,她毫无反抗的默默承受。她就像是一个物品,一个可以随意打摔的劣质货物。当她想要阻止丈夫杀黑猫时,证明她的自我意识有了一点觉醒。但是这一点小小的反抗激怒了丈夫,他毫不犹豫,动作流利的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这一方面反映当时女性的地位,她们是男人的所有物、附属品,她们的生死只在男人的一念间。黑猫便是女性,她们是男人的所有物,任劳任怨、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生,只为讨好男人,让她们过的好一些,她们没有自我意识,当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时,便是死亡。
《黑猫警长》是一部我国著名的动画片,其中最让我们影响深刻的便是黑猫警长和可恶的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剧中的黑猫警长便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人民警察的写照。他们英勇无畏、机智勇敢,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为了更好的将高科技犯罪人员抓拿归案,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培养高科技人才。《黑猫警长》之所以大获成功我认为其中最大的两个特点便是警长是“黑猫”而不是白猫、橘猫等别的颜色的猫以及黑猫警长展现了人民警察的气魄和精神。黑猫警长即人民警察。黑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可能听都没听过。而剧中不仅有黑猫并且它还是位警长,它为人正直、聪明机智。而剧中出现的各种高科技武器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了现代科技,也形象展现出了现代警长的主要办案方式与手段。
《罗小黑战记大电影》剧中的主人公罗小黑是一只黑猫,但它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它是个妖怪。这只小猫只有七岁,还是个小孩。他失去了森林的家,流浪在城市的街头。拥有强大的能力而不自知,被别的妖怪利用,而他不懂辨别人的好坏。风息给了他一个家小黑便认为他是好人,那怕其实风息只是为了它的能力而来。这里的黑猫--小黑就像是一个突然失去家庭迫不得已进入自己不了解的社会的孩子,它流离失所每天面对着不怀好意的人,想尽办法让自己生存下去。当别人对它露出一点点好时,它便毫无保留的付出。他们不懂得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对他们来说对他们好便是好人。罗小黑一个失去家园的孩子,它代表了当代中那一部分失去了家庭、缺少爱、无人陪伴的孩子。他们不知道失去了家该何去何从,流落街头期待着有人给他们一个家,在这期待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的人,他们还太小分不清好人坏人。对他们来说对他们好便是好人,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居心叵测的人。好人还是坏人没有那么容易区分,而区分好人坏人也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学习的。幸运的是小黑遇到了对的人,而现实生活中却显得更为艰难。
(二)不同点
1、中外文化中黑猫意象寓意不同
中国的“黑猫”意象寓意是中性的。在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中黑猫的形象最早由于人类对猫捕捉老鼠能力的崇拜,人们对它是充满敬意与崇拜的。人们认为黑猫能够辟邪、驱赶邪灵、守护宅院。在《清明阴阳风水学》记载:“玄猫,辟邪之物。易置于南。子孙皆宜。忌易动。”所以玄猫就是指黑猫。在中国也有黑猫代表正义的意象,比如《罗小黑战记大电影》、《黑猫警长》等。
黑猫具有药用的功效。据《猫苑》中记载:“黑猫头骨烧灰,治心下鼈瘕及痰喘、走马牙疳(寿域方)。”[26]“黑猫头骨灰,治对口毒疮(便民疗方)。”[26]由此可见古人认为黑猫是一种良药,因此古人对黑猫是敬重的。
黑猫妖异。据《冷赏》记载:“村农畜猫,色纯黑。猫傍罏火睡熟,遂熔锡汁,钳口灌之,取其皮为冠。数日后,忽大呼“猫啮我喉”,喉舌塞,不下食而死。”[28]在这里黑猫被人杀害,死后回来将人折磨致死,妖异而又充满报复心。“猫鬼神”是依托于猫的一种邪灵信仰产生的,特别是依托于黑猫所产生的“猫鬼神”最为奇特、怪异。猫鬼神亦神亦鬼,亦善亦恶,喜怒不定。当猫鬼神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发怒”,让供奉者灾祸、病痛不断。
民间传说中黑猫是地狱的使者,看见了黑猫便会有不幸发生或者是黑猫是勾魂使者他会出现在将死之人的身边,当黑猫出现时那么那个人便会命丧黄泉。“诈尸说”,传说黑猫是一种神秘的生物,如果黑猫从死人身上跳过那么人的灵魂便会被召回一部分,从而诈尸。总体而言中国的“黑猫”意象寓意是辟邪、驱除邪灵、守护宅院、正义的化身,其中也夹杂着邪恶、残杀、奸诈、死神的使者等形象。
外国的“黑猫”意象寓意多贬义。猫给人的感觉神秘、悄无声息,来无影去无踪,眼睛散发着亮光,直透人的心房,凶恶恐怖,尤其是黑猫。所以外国人认为黑猫是邪恶的象征,它们会带来灾祸和不幸。如日本的“猫婆说”。老婆婆饲养黑猫久了,黑猫成了精怪。而黑猫成精后不但不知道报答反而把老婆婆吃了,披着老婆婆的面相继续害人。《日本传奇传说大事典》中记述:“由于猫的眼睛与其习性之因素,自古日本便认为猫具有魔性。”由此衍生出“猫又”和“化猫”等形象。“猫又”俗称为猫妖、猫股。在日本神话中是一种有着两条尾巴的黑猫形象,是猫妖的一种,据说有两条尾巴,能直立行走。
英美的 “女巫宠物说”。12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将黑猫与魔鬼、异教徒联系在一起。13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在《罗马之声》中详细描绘了德国异端“路西法教派”的恶魔崇拜仪式,黑猫扮演了核心角色,认为这些行为践踏了天主信仰,正式把黑猫称作异教徒的守护神。“在十三世纪,教皇乔治六世宣布黑猫为女巫的化身。”自此黑猫被认为是女巫的魔宠,西方宗教给黑猫冠上邪恶之名,赋予其诡秘邪恶的色彩。黑猫行走之处必有女巫成为了西方的共识,所以大多数外国人都认为黑猫会带来不幸,他们会收养猫但基本上不收养黑猫。所以外国的“黑猫”寓意着邪恶,是魔宠、恶魔的象征。
2、中外文化中黑猫民俗的影响不同
中国的黑猫寓意是中性的,但也可以说是偏褒义的。在这样的寓意影响下人们认为黑猫有九条命、通灵,当主人有难时它会为人挡灾。据《二申野录》记载:“弘治丙子七月,六合县一家揭席,忽见黑猫自床惊起,逐出,其家火。出门竞逐,至者辄火,时焚二十九家。”[28]。“九命猫妖”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大多能够被找到。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九命猫妖长到一定的年龄,就会向人讨封得到第九条尾巴化为人形,这样才能得道、长生不死。《佛经》中记载: “佛正集诸弟子讲经,有一猫蹲佛座下,屏息静听。弟子有询佛缘故,问此猫是否亦通经典?佛曰:猫有灵性,其命有九,人只得其一。故猫之灵性,殊非人类可及耳。”。受佛家影响在中国还有这样的民间传说“八世为善,方得一世为猫”。黑猫也在其中,而这些寓意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杭州人每于五月朔,半山看竞渡,必向娘娘庙市泥猫而归,不知何所取义。猫为泥塑,涂以彩色,大小不等。”[26]在这半山娘娘庙里,时常会出现黑、白、黄等神猫。这里的人们崇拜神猫,以售卖制作泥猫为生。人们认为半山泥猫是蚕农镇鼠之宝,所以各地农户常在五月初买上几只泥猫回家摆放。
而人们对黑猫是比较乐观、欢迎的。百姓也都愿意饲养黑猫以保家宅平安。黑猫辟邪、驱赶邪灵、守护宅院的效用广为流传,以致于直至今日人们也大多认为黑猫生而有灵,不能随便生杀,否则会带来灾祸。而黑猫这吉祥寓意所带来的影响也突显在了现代影视剧上,这在其他国家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外国的黑猫寓意以邪恶为主。所以外国人对黑猫的评价是多贬义的。在外国的许多童谣及民间传说中都是黑猫与女巫为伴,认为黑猫主凶。猫有九命,是因为你杀死一只女巫变成的黑猫,它还可以再变八次,当它重生后便会来报复你。英国在1546年就有“女人就像猫一样有九条命”的谚语,这一说法借助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得以广为传播。中世纪也称黑暗时代,这个时代欧洲鼠疫蔓延,这种病本来是人们大肆杀猫、致使老鼠没有天敌的后果,可基督教会却将其归罪于黑猫的鼻子,他们声称猫的鼻子上带着鼠疫病毒,背着巨大黑锅的猫们也就愈发被吃不饱、穿不暖的底层人民所嫌弃,成为发泄他们愤怒和不安的出口。
至此黑猫邪恶之名从未被摘下过。时至今日西欧国家仍相信“女巫宠物说”,自然黑猫在这些国家的生活环境并不好。西方万圣节传统中,万圣节期间出现黑猫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所以西方人忌讳在万圣节遇到黑猫,他们认为黑猫主凶,遇到了会发生灾祸。而有关于黑猫的影视剧作品中,黑猫都以反派形象出现。比如《黑猫》、日本的《猫脸老太太》等作品。我们众所周知白雪公主故事,利用巫术变成女巫的皇后,经常常有一只黑猫跟随在后,似乎是她的“爱宠”。
3、文学作品中的黑猫形象不同
文学作品中的家猫爱宠形象。元代王冕写过一首《画猫图》的诗,咏家里养的黑猫说:“吾家老乌圆,斑斑异今古。”[28]我家那只又黑又胖的猫,跟古往今来的猫都不同。明代徐渭也在《猫蝶图》中画过黑猫。
宋代司马光《猫虪传》记载:“仁义,天德也。天不独施于人,凡物之有性识者咸有之”[20]“余家有猫曰虪,每与众猫食,常退处于后,俟众猫饱尽去,然后进食之。有复还者,又退避之。他猫生子多者,虪乃分置其栖,与己子并乳之。”[20]文章中的黑猫“仁义”懂得感恩。抚养幼猫与人无异,在这里黑猫具有人的品德。
评剧剧目《黑猫告状》:“鞋匠段岐山之妻殷索花与流氓罗小明通奸,用铁钉害死段岐山,被家中黑猫看见。”[27]黑猫为揭穿他们的恶行,通过将段岐山的同乡刘震太钱包衔去等计谋,成功揭穿罗小明罪行的故事。剧中黑猫有勇有谋让犯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在这里是类似于“监察者”的形象。
中国影视作品《妖猫装》讲述了一直能口吐人言的全身漆黑的猫妖,为查明贵妃之死真相,在长安城制造出种种诡异异象的故事。作品中的黑猫耗费极大功夫,使尽各种手段,只为旧主查明真相还她一个公道。在这部作品中黑猫为旧主拼死查明真相,为报复仇人它杀死许多人,为此犯下许多罪行。在这里它敢爱敢恨、义薄云天但手段残忍,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形象。
外国影视作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中在女贞路住的一位老婆婆身边经常跟着一只黑猫,那只黑猫阴森恐怖让人感到惧怕,事实上她是一个巫婆。而巫婆在代表着邪恶,所以在这里的黑猫代表着邪恶、不幸。
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黑猫》中黑猫普路托它的名字取自古罗马神话中的冥王,也便是我们俗称的死神。是它不断的引诱男主人犯错直到完全堕落。它为了报复,诱惑男主人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最后发出尖锐的猫叫引来警察将杀人的男主人逮捕。文中的黑猫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不断的诱惑男主人,为此还牺牲的男主人的妻子。它邪恶无视人命,狡诈、充满诱惑。
中世纪的“女巫说”影响深远。“爱德华·马奈 《奥林匹亚》中,神圣的“奥林匹亚”是一个妓女,它躺在床上全身一丝不挂,目光肆无忌惮地看着众人,黑人女仆捧着花来到床前,意思是有客到。”[22]《奥林匹亚》中在床上高竖起尾巴的黑猫,它那条粗大挺直的尾巴是明目张胆的性暗示,而《奥林匹亚》这幅画,原名叫作《黑猫》。巴尔蒂斯《泰瑞莎之梦》中的少女躺在椅子上,无意地解开了裙子,黑猫在一旁地上吮吸牛奶,看似不经心的场面带着淡淡的情绪和挑逗的意味。在这里黑猫便是色情、色欲的代表。
日本的文学界中关于猫的作品也是非常的多。日本古典文学《草枕子》、《源氏物语》中都存在着关于黑猫的故事。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猫具有人格,将猫化身为人讽刺社会的黑暗,诉说对社会的不满。
4、中外黑猫民俗地位的不同
中国的黑猫具有辟邪、驱赶邪灵、守护宅院的寓意,是祥和的象征,但是它在中国并没有神位。在中国,人们供奉的一般是神、仙、佛。中国的神佛体系庞大,各种各样的神佛都有。而黑猫虽然毛色比较特殊,但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相比起其他不知道面相、虚无缥缈的神灵来说,黑猫与人的距离更加近,人们也便没有特意去供奉它。黑猫生活在人类中间所以与人十分亲近,一部分意义上黑猫从人类处得到食物,而人类饲养黑猫以得到黑猫的眷顾。为黑猫建造神庙,祈求黑猫的保佑,为自己带来好运。倒不如好好地饲养黑猫培养感情。所以相比起建造神庙,人们更倾向于在家好好地“供奉”黑猫。因此黑猫在中国虽然被人们当做守护宅院、带来好运的神灵,但它并没有自己的神庙和神位。
在古埃及,黑猫被奉为神灵和女神,拥有与法老同样的地位,甚至是比法老的地位还要高。人们为它修筑寺庙。它住在寺庙里,享受着人们的侍奉。而由于埃及女神巴斯特会化作黑猫在黑夜出没,所以人们对黑猫更加的崇敬。
东京世田谷的豪德寺,别称“猫寺”。豪德寺原本是一座破败、快要废弃的寺院,据说在江户时代彦根藩的第二代藩主井伊直孝出去打猎归家途中,在经过豪德寺的时候,看到一只猫从寺里向着自己招手,他感到惊奇,便跟着猫进入了寺内,刚刚进去,外面便雷电交加,下起倾盆大雨。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躲过大雨是那只猫的功劳,所以他为豪德寺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猫死后,住持非常伤心,为猫建立墓埋葬它,并且建立了供奉招猫观音的“招猫殿”,并创造了一只举着单手,寓意着招福的猫偶,这便是招财猫的雏形。而招财猫中最为特别的便是黑色的招财猫。在日本也有因为救主人而死的猫被主人供奉到寺庙上,将猫当做神明祭祀,从而便有了猫神社。在东京都左京区(檀王法林寺)中祭祀的是守护黑夜的神明,他的神使是一只黑猫。而檀王法林寺据说是日本最古老的黑色招财猫的发祥地。
(三)产生不同的原因
1、地域文化不同
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有“以人为核心”的观点,人认为自己是有智慧的人,黑猫只是一只猫,它是一只生畜,它的生死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所以中国才会有那么多的狗肉、猫肉制作而成的美食。在外国则崇尚自由、热爱生命、追求平等。所以在他们看来猫也是拥有权利的个体,它应该与人一样享有同样的权利,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它们的生存权。中华文化还有最大的特点包容性,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度极高所以面对黑猫的邪恶意象采取兼容的态度。造就了中国人民对黑猫中性的态度。而外国主张个性发展,他们比较注重自我,思维比较直接、固执。习惯了对就对,错就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在他们的世界里黑猫邪恶形象是固化的,所以在他们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黑猫多以邪恶的形象出现。
2、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国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原以后,佛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影响了世人的行为与思想。而西方的价值观念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基督教。不同的宗教对“黑猫”的解读有不同的看法。[6]“猫有九命”在中国是赞扬猫灵巧、行动力快、因此猫生命力旺盛、强壮、恢复力快。还有传说猫有九条尾巴,断掉一条尾巴能够死而复生,有“人行七辈好, 方可托生猫”的说法。但是在国外 ,黑猫是邪气的,“九命怪猫”表示邪灵不散,死了一个,还有八个黑猫的灵魂在纠缠着你。在中世纪,教会为了清除异端,教士们根据《圣经》里的教义:“ 行邪术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他们疯狂的残害女巫清除异端, 黑猫作为女巫的帮凶,也遭到了迫害。这些都是来自基督教的教义。
3、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地区、国家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所接受的文化是不一样的。黑猫的外表通体漆黑、行动敏捷迅速、猫眼在黑夜发光。对于黑猫的这些体征特征,不同国家、地区存在差异。在中国看来“黑”为“玄”,“玄”是金,黑色代表高贵。但在西方看来“黑色”代表着黑暗、邪恶。在农耕文明时期,鼠患频发。黑猫行动敏捷则代表着损失的减少。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黑猫行动敏捷则代表着它健康和强壮。早期西方大多数国家以游牧文明为主,而黑猫独立、神秘、夜行与当时的“动物生而为人服务”的传统想法不一。所以黑猫在夜间的行动的悄无声息被认为是在偷窥他人、思量着“把人拉下地狱”。猫眼发光是正常现象。在中国与日本看来眼睛发光,在夜间能看见东西,是“福”“灵”的象征。在西方黑猫眼睛发光,则显得直透人的心房,凶恶恐怖。在中国黑猫不能死在家里的,死在家里则意味着不幸。但在外国人看来,他们应该陪伴着它走完最后一段路,给予它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不留下遗憾。
二、中外黑猫意象的纵向比较
(一)古代意象的起源和意象
中国黑猫意象最早的源于黑猫的田间劳动,由于猫的捕捉老鼠的功绩,人们对它非常的崇拜。人们把它当做神使,赞扬歌颂它。而这其中最特别的便是黑猫。黑猫又称“玄猫”,人们将它看做是“活体辟邪物”,家宅守护神。黑猫被人们认为是高贵的存在,古人崇尚黑色是原因之一。《易经》中指出:“ “天地玄黄”黑色是“众色之母”,有“天”和“宇宙洪荒”的象征寓意。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中,水由黑色表示,而且,水能生财;此外,在山水画中,也有“墨具五色”之说,玄妙的黑,能化生万色。”随着时间的流转。黑猫便被人们神化,黑猫的意象由田间猫转变为辟邪、驱赶邪灵、守护宅院的存在。
“黑”在中国即为“玄”有高贵高深的意义。但在西方“黑”代表黑夜、肮脏、污秽,这是西方人的普遍认识,是一种心理暗示。这一心理暗示是黑猫邪恶意象的来源之一,外国黑猫意象主要起源于“女巫”,在中世纪教会认为女巫是邪恶的象征、魔鬼的使徒。教会为了巩固自身权力,排除异己编造“邪恶女巫”说。“猎杀女巫”时代,大量的女人和猫尤其是黑猫遭到杀害。在黑暗统治下大量的猫被杀,鼠疫更加猖狂,人们恐惧、害怕、惶惶而不可终日。面对如此情况基督教将一切推向猫,控诉黑猫是异教徒的象征。向人们传达错误的观念“猫是女巫化身,地狱的使者,拥有撒旦力量,一定得摧毁它们.”黑猫的意象从此成为了带来不幸之物、邪灵、魔鬼的使者。
(二)现代黑猫意象
1、古代寓意的基本消失
随着时间的流逝,黑猫的寓意渐渐的开始消失。黑猫最早的寓意是镇宅守院、辟邪的灵猫。而自清军入关后,满人不喜黑猫,黑猫渐渐地也就被世人视为不祥之物。而黑猫在民间的形象发生改变渐渐地成了精怪。清·袁枚《子不语》卷二十四——猫怪记载:“有绿眼人乘黑戏其婢。每交合,其阴如刺,痛不可忍。”[26]此处的猫怪,不但可以变成人,还可以与人类交媾,十分诡异。从中可以看出清朝时黑猫的寓意与之前的寓意发生了变化,在这时黑猫被认为不详。在日本黑猫从很早之前开始是被认为是福猫,象征着大吉大利。《源氏物语》中记载:“欲慰相思苦,见猫如见人。缘何向我叫,岂是我知音?”。[23]文中的黑猫是为柏木与三公主牵线搭桥的红娘。而日本近代认为黑猫象征不吉。这是由于在明治维新时期,大多数的西方国家都认为黑猫象征着不详、邪恶,所以对正在进行明治维新运动文化上全盘西化的日本来说,黑猫也渐渐地被认为是不祥、邪恶、恶魔的化身。随着科技越的发展,很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也都得到了答案。比如“鬼火”实际上是磷在燃烧。观念的不断改变,黑猫代表好运、辟邪、镇守宅院的说法也渐渐消失。
2、爱宠——人们的陪伴爱侣
黑猫寓意的基本消失,也就意味着黑猫的恐怖传说基本消失。猫的外形娇小、可爱、温柔、 乖巧,性格千奇百怪。但就凭着可爱的形态、千奇百怪的性格,成为了人们最想饲养的宠物之一。唐朝时黑猫作为宠物正式进入人们的眼前。唐朝时众多仕女图中都有猫的身影。如何尊师创作的《葵石戏猫图》《山石戏猫图》《群猫图》等。元代王冕写过一首《画猫图》的诗,咏家里养的黑猫说:“吾家老乌圆,斑斑异今古。”[28]《三成御记逸文集成》中记载:“朕(宇多天皇)闲时述猫消息曰。骊猫一只。太宰少贰源精秩满来朝所献于先帝(光孝天皇)。爱其毛色之不类。余猫猫皆浅黑色也。此独深黑如墨。”[23]从中可以看出在这时黑猫是日本皇室的爱宠,而从此之后黑猫在日本大多被贵族所饲养。但也仅仅只是一小部分,在这时黑猫的意象仍然以“神灵”、“恶魔的使者”居多。在当代黑猫全身黑色的皮毛、柔顺的触感、帅气的外表、霸道的性格在一些爱猫人士看来非常的帅气。黑猫也由此成为了人类家庭中的一员。
(三)古今黑猫意象的异化
1、西方邪恶女巫的“好助手”意象发生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黑猫邪恶意象在缓慢的改变。电影《她和她的猫》讲述了一只公黑猫与女主人一起生活所过的略有感伤的淡然日子。剧中的黑猫爱上了女主人,在这里黑猫灵异而又富有人的感情。黑猫想要得到爱,而不是以往的毁灭美好事物。《最后一只黑猫》讲述了黑猫们在“防灾兄弟会”的利欲熏心下,被屠杀的故事。在这里黑猫是受害者,面对生活的压迫,依然充满勇气面对未来。《魔女宅急便》中的黑猫便以可爱、娇小的宠物形象出现,带给人们欢乐。《特别的猫》中写道:“不过,自从一只小黑猫也进入“我”家,公寓就成了战场。一山不容二虎,争地盘当然是源于猫族本性。灰公主“猫”视眈眈,不允许小黑上主人床或上桌分享她的专有食品。对峙了足足两周她们才建立起某种平衡和秩序。朴实的小黑自知世间当有先后之序、长幼之别,接受了次等公民待遇。”[14]曾经被人们认为无所不能、无恶不作的黑猫,现在也只是乖乖的呆在里,与家里另一只猫争食而已。黑猫的形象在不断发生改变,而黑猫的生存状态也得以改善。由于西方人普遍信仰基督教,所以黑猫作为邪恶女巫的“好助手”这一意象发生了缓慢的转变,但是想要发生全面的转变仍需要时间。
2、中国黑猫吉祥意象发生转变
近代我国的黑猫意象开始发生较大规模的转变。自清军入关后,满人不喜黑猫,黑猫渐渐地也就被世人视为不祥之物。“李季霖摄篆沅江,初莅任,见猫犬盈堂,讶之。僚属曰:“此乡中百姓,瞻仰风采也。”少间人畜已半;移时都复为人,纷纷并去。(《聊斋志异·沅俗》)”在这里猫是妖怪,不知道是人类变成了猫还是猫变成了人类。从中可以看出清朝时黑猫的寓意与之前的寓意发生了变化,在这时黑猫被认为不祥。清·黄汉《猫苑》:“亦载猫能拜月成妖事数条,且言乃野猫而非家猫。”[29]清·袁枚《续子不语》“言金华有猫魈,妖鬼类也。”在这转变的影响下。我国的黑猫意象发生了转变,分成了两个分支。有的人认为黑猫是邪恶的会给人带来灾祸,必须远离黑猫。而有的人认为黑猫是吉祥,能带给人好运、守护子孙。发展至今,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大多受到西方的影响认为黑猫是邪恶的象征,大部分人已不知道黑猫的吉祥寓意。现在更多的人认为黑猫是猫的一种,没什么特别的。
(四)黑猫意象异化的内外因素
1、内在因素
时代不断的发展带来了科技的进步。人们步入了科技时代,人们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观念。人们相信科学、利用科技寻找答案。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思考,利用科技的手段证实事情的准确性。现在的人们每天都在高速旋转,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以前的人们一生大多数都不会离开自己出生的镇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贫苦却悠闲。从儿童时代起便是个大家庭。一生生活在大家庭中,人们每天忙着养活一家子人。每天闹哄哄的,人们不会感到孤单寂寞。而现在每个家庭都是小家庭,每个孩子成年之后都忙着远离父母,在大城市上立足。人们每天上班、下班。下班后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只有一个人。信息的快速发展,人们大多数都活在网络里。孤单、寂寞的心理充斥着人们的内心。而这时宠物的出现,成为了人们感情的寄托。
近年来吸猫文化异军突起,并且在相当快的时间里快速传播。“吸猫”[12]在养猫的人看来吸猫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能够缓解心情,从中找到乐趣。而大量的铲屎官都是单身青年,猫能够治愈他们。新媒体的出现,助力了“猫文化”的传播。也由此诞生大量的网上主播,他们通过发表吸猫视频,强烈的催生了人们的购买猫的欲望。而猫文化也不断的在发展,黑猫帅气的外形吸引了不少的人,这为猫咪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环境,
2、外在因素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文化加速融合,文化的相互碰撞形成了激烈的火花。中国的文化走了出去,外国的文化走了进来。“黑色”在中国是尊贵的象征,秦朝时黑色是帝王的象征,京剧中黑色代表猛智,在西方则具有不同的意义。黑猫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则是邪恶的象征。同一个事物,两种不同的寓意。两者互相冲突、融合,渐渐的在中国出现了部分人认为黑猫邪恶是邪恶的。西方国家人们也受到中国意象的影响,人们慢慢的转变了对黑猫的看法,黑猫的生存状态得到了改善,它们也由此得到了更大、更好的生存环境。中国黑猫的吉祥意象影响了西方对黑猫的看法,西方关于黑猫邪恶的意象在发生着转变。同样的,西方认为黑猫是邪恶的象征也在影响着中国对黑猫的看法。
三、总结
自近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交融也越发的多,文化冲击也越发的激烈,带来了大量的文化冲击。黑猫意象发生了异化,各国文化的交融、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心理需要等因素,使得黑猫在当今的生活状态往好的方面不断发展。在众多的宠物中猫和狗是最受欢迎的,而近年吸猫文化快速发展。黑猫便也进入了人们的眼前,它们的生活状态由大多数野生转变为被人类饲养。而现今人们对猫的宠爱可以说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经常说自己是“铲屎官”。人们对猫咪的感情也从宠物上升为了家人。所以不管是黑猫的邪恶意象,还是吉祥意象都渐渐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人”、“感情的寄托”。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猎杀女巫”时代结束了,女巫的魔宠的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曾经不被人所接受的黑猫,现已经与人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而我们一直认为的吉祥黑猫也因朝代的更替,留下了残忍害人的精怪形象。学者们在不同的时代书写下了不同的黑猫故事和意象。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信仰。不管对黑猫的看法如何,黑猫也只是一只普通的猫,我们应该给它们留下一些生活的空间,使之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参考文献
- 李湘涛.中国的猫文化.科技智囊.2015(10).
- 高文艳 宁丽萍. 试论中外文化中的猫形象[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3(02):49-53.
- 谢廷玉.“黑猫警长”何以终结“中国学派”动画片.光彩.2019(11).
- 戴星辰 王孝存.《黑猫》的异化主题分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01)
- 刘红艳.论中日文化中对“猫”的认知异同.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
- 胡露凡 杨丽新 .中俄文化中猫的象征意义对比研究.北方文学.2018(29).
- 冯 佳.浅析爱伦坡《黑猫》中的意象.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s2).
- 周 曦.从《失乐园》到《黑猫》——从撒旦引诱夏娃吃禁果的神话原型透析《黑猫》.读与写杂志. 2017 (09).
- 高瑜.从“猫”的形象看中日文化异同.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 陈爱云.“招福猫”与日本的特色文化.甘肃农业.2006(10).
- 张嘉丽 魏露苓.中国古代猫谱中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农业考古.2019(01期).
- 景瑶.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吸猫文化”.传播与版权.2019(05).
-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 多莱辛.《特别的猫》(彭倩文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 闰静.《中日猫妖文化比较探析》.青年文学家.2018年17期.
- 盛文强.《中国的猫妖故事》.人生与伴侣.2018(01).
- 司若兰.妖怪视野下的猫妖形象--以《猫苑》《猫乘》为主.中国文化论衡.2018(01).
- 额尔瑾.驯猫史话:古人是如何开始养猫的?.北京晚报.2018年1月11日.
- 陈荷.九命猫妖 是正是邪,猫由人说.华南都市报.2017年9月3日.
- 王宏凯.“猫相乳”诗文源流考.光明日报.2018年9月14日.
- 故纸茂才.宋人吸猫图鉴.
- 聿斯.猫在欧洲社会地位进步史.
- 戴桃疆.日本唐猫:“妖猫”为什么是黑猫?.
-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法国.1863.
- 巴尔蒂斯.《泰瑞莎之梦》.法国.1938.
- 黄汉.《猫苑》.湖北:崇文书局.2018.10-24。
-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辽宁卷.北京:北京交通印务事业公司.1994.98.
- 孙荪意 陆蓓容.《衔蝉小录:清代少女撸猫手记》.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9.03—221.
- 袁枚.《子不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3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