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淑真词意象

摘 要

通过对《朱淑真集注》中《断肠词》的词作进行梳理,对朱淑真现存26首词作中选用的主要意象进行归纳,即时令、景物以及其他特殊意象。其中时令意象以“春”为重点分析对象,景物意象以“花”“鸟”“月”“雨”为重点分析对象。女词人通过独特的女性视角,将细腻敏感的情思与才情巧妙叠加,赋予景物或清冷孤寂,或高洁不俗的基调。纵使爱情坎坷、婚姻不幸,女词人并未向生活妥协,而是执着求爱。通过借助寻常景物意象,表现自身的抗争,表达着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本心的情感。

关键词:朱淑真;《断肠词》;意象

一、引 言

朱淑真不仅是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多的女作家之一。女词人存世的《断肠集》有诗作三百余首、词作二十余首,都显示了词人较高的文学修养与细腻的女性情怀。她的诗词多从自我视角书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少女情怀真挚动人,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因此被称为“红艳诗人”。其作品艺术成就颇高,清代文学评论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指出:“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①他认为朱淑真是除李清照外成就最高的南宋女词人,可以说对朱淑真的创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这也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在古代女作家研究领域里,朱淑真成为继李清照之后的第二研究热点。凭着有限的资料,近几十年来对朱淑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主要包括对朱淑真生平事迹考证、朱淑真诗词内容及艺术手法研究、朱淑真与女性文学或诗词中女性意识显露等等。

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是以具体物象形式呈现、经由创作主体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而加工形成的艺术形象,即意象是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是“表意之象”。《周易·系辞》有“立象以尽意”一说,说明“象”与“意”即具体可感的形象与思想、情意的联系。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②。诗词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词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词的艺术境界,传达某种意境才是目的。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意象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意象可以使作品呈现其独特的意境,通过对所选用意象的分析,亦可洞察词人的思想情感。文章立足于《断肠词》,对词人现存词作进行分析、解读,归纳其中的主要意象,挖掘影响词人选用意象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意象特点进行归纳,以深入了解朱淑真词的意象世界,领略其词作的凄美意境。

二、朱淑真词主要意象概述

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多的女词人之一,她的一生写诗较多,共计337首,诗歌内容多是囿于深闺中描写个人情感的爱情诗歌,或是咏物,或是抒怀。与丰富的诗歌创作相比,朱淑真作词较少,且词作存世不多,仅有二十余首,但就是这数量颇少的词作,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不可轻视的地位。

朱淑真这一生不得其愿,所爱之人在千里之外,无法相守。不爱之人,咫尺也是天涯,同床异梦。她常年处于深闺之中,与孤独寂寞相伴,这使得词人对日常生活事物观察得相当细致,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其中。

文章立足于冀勤《朱淑真集注》中收录的31首《断肠词》(排除一个短句),根据任德彪辩伪,《酹江月》《生查子·元夕》以及《柳梢青》三首为他人词误入,因此确定是朱淑真词作的有26首。通过结合具体文本,对朱淑真作词所采用的主要意象类别,即时令、景物意象以及其它意象进行归纳概述,旨在对朱淑真词中典型意象作较为全面的梳理。

(一)以“春”为主体的时令意象概述

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持枢》中便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之时也”的观点,《史记》中也有类似四时主题的阐述。到了宋时,在理学家对四时文化的观照以及哲学精神的影响下,文人们创作时对时令意象颇为关注,朱淑真也不例外。就朱淑真的词作内容而言,较诗歌来说更为单薄,多是抒发闺怨相思之情、伤春悲秋之感。因此,女词人在其26首词中十分喜爱用时令意象。从《断肠词》中统计,涉及时令意象的有17首词,共出现25处。

  表2-1朱淑真词出现时令意象的情况

试论朱淑真词意象

  在采用时令意象的17首词中,“春”意象占比最大,出现于13首词中,有春衣、春寒、春愁、送春、春寂、赏春等22处。朱淑真对“春”的描绘深深地寄寓着内心的情感。词人或盼春,或惜春,或送春,或怨春……早期在对春景的赞美中表达对美好爱情和未来生活的向往,希望被珍爱。但即便是明媚的春日,对于婚后生活不顺的女词人而言,却是感伤和痛苦的,词人将深闺哀怨之情融入春中,春景、春愁、春怀,感人至深。

(二)以“花”“鸟”“月”“雨”为主体的景物意象概述

1.“花”意象概述

在朱淑真的26首词中,与“花”有关的意象涉及19首词、42处,其中直接以花为题的有《卜算子·咏梅》《绛都春·梅》《菩萨蛮·木樨》等。

  表2-2朱淑真词出现“花”意象的情况

试论朱淑真词意象

  在涉花意象的19首词中,除去花与落花的意象之外,梅花出现最多,出现于8首词中,共十处。词人笔下的梅花有两种,一种是在春日里早早绽放的梅花,如《清平乐·风光紧急》中,梅花充当的是早春的使者;第二种是盛开在冬日的梅花,词人借此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感。桃花、梨花各出现于4首、3首词中,它们在词人笔下也化为情感的寄托物。除去有名之花外,落花与芳草在朱淑真的词作中各出现在4首、3首词中,也有独特的意象表达。美丽的花朵随风飘逝,给人一种美好时光已逝的苍凉之感,引起人们的惜春伤秋之情。而芳草带给人们的更多是一种离愁别绪,女词人借其表达对恋人思念的悲情。

2.“鸟”意象概述

朱淑真的词中的动物意象也占了一定数量,通观26首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意象,可以发现女词人善于抓住动物意象的特点、赋予意象鲜明的个性特征

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在符合词人心境的情况下,使作品更加灵动。

试论朱淑真词意象

  表2-3朱淑真词出现“鸟”意象的情况

  在女词人笔下,动物意象主要是以飞鸟为主,辅之以昆虫这两种类别。首先,词人对于飞鸟,如莺、燕的意象运用较多,共出现于5首词中,另各使用杜鹃、喜鹊、蝴蝶意象一处,表达出词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爱情、美满婚姻的期盼与追求。其次,词人在3首词中分别选用了弱小的萤、蛩、蜂的昆虫意象,夜半阑珊时,总听到虫鸣蛩叫,表达了词人心中难以摆脱的悲凉与孤寂。

3.“月”意象概述

朱淑真26首词中有8首词使用了“月”意象,有新月、月坠、月色、月香等8处。朱淑真笔下的月见证了自身心境与情感的变化。在写作《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时,她还是待字闺中的少女,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与期待。在这一时期,朱淑真词作词意属于轻快型,借词作抒发自己对真爱的期许,表达自己对爱的追求。然而少女时期对爱情的所有期盼在嫁作他人妇之后皆成泡沫,月在词人的笔下也带上了挥之不去的愁。女词人在用月寄托对爱情的追求时,融入了自己的婚姻经历,不管是年少的期盼爱情还是婚后生活的不幸所带来的悲苦愁情,都使月亮这个意象更加饱满,塑造的意境也更加深远。

试论朱淑真词意象

  表2-4朱淑真词出现“月”意象的情况

  4.“雨”意象概述

宋词中,“雨”意象的使用颇多。朱淑真的26首词作中,出现雨的词作共有8首,关于雨的描绘有细雨、潇潇雨以及小雨等。雨本是自然界常见的景象,并没有情感成分,词人词中的雨也是寻常组合。但是女词人将自身的情感赋予雨,并把雨和花、月等意象叠加组合,使词作所传达的情感更加丰富且动人。

  表2-5朱淑真词出现“雨”意象的情况

试论朱淑真词意象

  (三)其他意象概述

朱淑真26首词中,除去春、花、秋、月等主体意象,另有6首词运用了“阑干”这一意象、7首词涉及了“梅妆”意象。阑干,也即栏杆,在诗词创作中成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审美意象,具有文学上的审美价值,多用来表现相思闺怨、思乡念远、抒愤怀古等感情。而“妆”作为女性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点缀,在朱淑真的笔下,也带上了情感色彩。

试论朱淑真词意象

  表2-6朱淑真词出现“妆”“阑干”意象的情况

  在宋词中,“独倚阑干”的意象颇为常见,朱淑真所用频率颇高。断肠词中“阑干”的意象共出现了七处,其中有五处都是与倚靠的动作相关联。“阑干”在词人笔下愁情色彩相当浓烈。另有两处“阑干”意象的出现是与泪、雨等表现离愁的意象组合,营造一种强烈的悲凉意境。在朱淑真词中,阑干似乎成为心中的一种寄托,借凭栏远眺,表达春愁秋寂的闺怨愁情。词人笔下的阑干意象,皆伴随着凄冷、孤独的意境。

朱淑真作为女性,其词作中反复出现“梅妆”的意象。词人情感的变化从“妆”的意象变化中也可洞悉。朱淑真在《忆秦娥》中写道戴闹娥、配雪柳的美丽妆扮,那是词人小时候关于正月初六美好回忆的一部分。此时,“妆”意味着待字闺中的词人期望打扮好自己,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理想的他和热烈的爱情。而实际上,婚后郁郁寡欢的词人,对女子最爱的妆容都少了最初的重视。女为悦己者容,悦已者无存,妆有何用?由于不幸的婚姻以及多舛的命运,此人笔下的妆更多了“残妆”之意。

通过对26首词作中不同类型主要意象的归纳与概述,可以发现朱淑真对意象的选择有自己的偏爱。不论是“春”“花”“鸟”“月”“雨”,还是“阑干”和“妆”的意象,女词人都是用自身独特的女性审美进行观照,且能巧妙地运用才情进行叠加,赋予其孤独凄凉的情感基调。种种意象都传达着词人的主观情感与追求,是其自我情思的传播与表达。

三、朱淑真词意象选择的影响因素

文学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是时代精神的结晶,生活在一定地域环境中的人,常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文心雕龙·时序》有言:“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蔚映十代,辞采九变。枢中所动,环流无倦。质文沿时,崇替在选。终古虽远,僾焉如面。”③而环境、种族与时代也被法国艺术哲学家丹纳列为影响文学创作的三要素。在对朱淑真词作中意象运用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挖掘词人选用意象的原因,可以发现其在创作词作时对意象的选用亦受到时代背景、地域文化、文坛风气等外部因素影响。再者,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作者自身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

(一)外部因素

1.时代背景与文坛风气的熏染

自中唐以来,便有“词为艳科”的说法。宋词大多描写伤春悲秋、男欢女爱、离愁别绪之情,朱淑真的词作也是如此,她在词作中所选用的意象,如春、花、秋、月等是当时文坛普遍采用的意象,符合社会的主流文化。除此之外,宋时三纲五常对于女性的束缚较多,加之理学的影响,女性大多处于小小闺阁之中,不可随意外出,每日即目所见不外乎庭院里所栽种的各种花卉草木和虫鱼鸟兽,因此这些景物也就成了包括朱淑真在内的女性词人吟诵的常见素材。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社会环境比较稳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而且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由北向南发展的重要时期,市民经济不断发展,带动了宋朝文化的繁荣,文人的地位普遍较高,社会的文化氛围也较之先前浓厚。此变化反映在文学上,便是文学创作的权利扩大以及描写江南的作品增多,文坛上出现了诸如李清照、唐婉以及朱淑真等女性词人,她们在文坛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朱淑真继承晚唐五代遗风的创作,受《花间集》和花间词派影响很大,这便使得她的词作中运用花意象最多。仅仅26首词作中便有19首词采用了花意象,达到了42处之多。而梨花和桃花在词人的笔下也化身为情感的寄托物。因梨花之“梨”和离别之“离”谐音,梨花之色白又与传统丧事之白同色,因此梨花在古代诗词中多引申为寂寞孤独之意。《生查子·寒食不多时》中梨花寂寞是因为无人欣赏,词人不忍看梨花,是怕触景伤情,花已然孤独,而人又如何避免。

但相较于唐朝将艳丽的牡丹视为珍宝,南宋时盛行咏梅,南宋文人视品格高洁傲岸的梅花为第一。这种时代审美的改变,促进了诗词创作中大量咏梅词出现。据统计,宋代咏梅诗词是宋以前咏梅诗词总数的50倍。④正是在文化繁荣和创作风气的影响下,朱淑真的26首词作中涉花意象的词作以咏梅最甚,如《菩萨蛮·咏梅》中“一枝和月香”⑤写出了梅花芳香幽静的独特气韵;《柳梢青·雪舞霜飞》中“雪舞霜飞,隔帘疏影,微见横枝”⑥更是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冬日盛开的勇敢无畏。

2.地域文化与经典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为《花间集》,以花为名,可见花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人们常用花来比喻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赋予其极高的审美意义。朱淑真也喜爱选择花意象作为表情达意之物。此外,在相同地域生活过的文人的文学创作对朱淑真的意象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环境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塑造人。生活在一定地域中的人总会受到那个地方特定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带上文化的烙印。江南的地域风情与清丽柔和的文化直接影响着朱淑真的创作。在女词人的词作中,随处可见描写江南的特有意象,如莺、燕、蜂、蝶、雨等。这些意象经词人巧妙组合后,便营造了让人难以忘怀的诗意的图画。“江南文化的另一种精神特质,是富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张扬人的主体性。”⑦南宋偏安一隅,造就了南宋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孤高的秉性。这种文化特质同样影响着朱淑真的创作。如《清平乐·夏日游湖》:“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⑧藕花即荷花,是高洁傲岸的象征、是美好爱情的信物。词人选取藕花以及黄梅、细雨的江南风物,是受到江南文化的影响以及词人对自由和美好的爱情的追求。

(二)内部因素

朱淑真长期居于闺阁,与外界联系甚少。少女时期,家世比较优渥的女词人在深闺庭院中度过了欢乐的时光,这时的她满怀天真与对爱情的憧憬,词中没有关于家国情怀的描述,而多是选取花、月、春等常见意象创作写景咏物词,词意轻快亮丽,如《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⑨,女子容易对皎洁的月生出情意,觉得月既像姑娘的绣鞋般玲珑小巧,又如少女的柳眉般俏丽多姿。那火树银花、烛龙劲舞以及驰骋追逐的盛况,即使元宵之夜也不能与之相比。词人置身在这街市辉煌亮丽的灯彩照映以及热闹的人群下,内心充满单纯的欣喜与对未来的期盼,这时她眼前所见之景都带着暖色调。

佛教中有人生七苦的说法,其中有两苦便是爱别离和求不得。朱淑真两者都尝尽。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对自己的婚姻伴侣没有发言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女子婚姻的依据,她们不能根据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选择丈夫,而要服从于父母的安排。爱情和婚姻可以说是对女性影响极大的因素,幸福与否深刻影响着女子的一生。而朱淑真正是因没能与恋人相守,听从父母嫁给一个不爱的人,婚姻生活十分不幸,这使得词人从少女时的一派天真欢乐转为愁苦寂寞,因此她在词作意象表达上也有所转变。《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中“凤帏寂寞无人伴。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⑩词人婚后的孤独扑面而来,与相爱之人被迫分离,所嫁并非良人,无数个日夜只能自己度过。在这首词中,“月”意象从婚前的暖色调转变为冷色调,带上了愁苦色彩。这种伤感的情绪笼罩了朱淑真后期大量的词作,即使如《谒金门·春半》中有“风和日暖”等给人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描述,但马上便通过落花、断肠、芳草远的意象构造了一幅凄苦的春愁闺怨图,传达自身凄楚的心境。《月华清·梨花》开头第一句“雪压梨花”,以雪喻梨花,庭院里盛开的梨花如同雪一般,意境十分静美幽寂。朱淑真在这般景色中更难挡心中的凄凉,与不爱的男人婚配而后再独守空闺,古代女子最大的寂寞便是如此。除此之外,婚后的词人同样居于闺房之中,阑干、朱台以及楼阁、妆台等建筑物件与词人日日夜夜相伴,词人初为人妇的复杂矛盾以及独守空闺的落寞都通过这些意象表露出来。

家庭环境以及婚姻因素是影响朱淑真意象选择的两大因素。除此之外,女词人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重要因素。她不同于封建社会的传统女性那般唯唯诺诺,而是一位敢爱敢恨,不畏世俗的性情中人。她的诗词创作并非出于功利目的,而只是性灵的抒发、情意的表露,是不自觉的情感流露。如《清平乐·夏日游湖》:“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⑪这首词记述了词人与恋人携手游湖的经历,可说是朱淑真词作中唯一一首写与恋人快乐相伴、抒发乐情的词。藕花即荷花,既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意,又象征着忠贞的爱情。词人选择藕花意象,表达了自身对恋人的忠诚以及对灵魂之爱的向往。藕花、黄梅、细雨的组合更增添了一层朦胧的情趣。且不管是人前卧倒人怀,还是人后相约黄昏,词人毫不掩藏自己的性情,将心之所想、心之所乐即化为文字,于词中唱出心声,表达对爱情的渴慕。

四、朱淑真词意象特点

作为一名女性词人,朱淑真的词作不同于传统男性创作的视角,由于外界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的影响,朱淑真喜用即目所见之意象寄寓自己的感情,不仅仅是借景抒情,而且赋予景物人的特征,移情于景,表达自己的心境之愁闷与婚姻之悲苦。纵观26首词作,多是描写闺阁生活的,不论是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还是孤凄悲凉的婚姻生活,我们都能看到女词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一)融清奇于生活

朱淑真的词作以清为中心,给人以清空、清丽之感。如《菩萨蛮·咏梅》一词,词人采用湿云、桥冷以及蛾寒等意象,塑造了一种凄凉、幽寒的意境,衬托梅花的高洁。全词以寻常的云、月、雨的意象渲染气氛,风格清新婉约。清代胡薇元在《岁寒居词话》中说道:“海宁朱淑真,乃文公族侄女,有《断肠词》,亦清婉作。”⑫况周颐论及其词作特点时,也用“清空婉约”作评。“清”确为朱淑真词作意象一大特点。

纵观26首词意象,在“清”这一特点之外,另有一特征便是“奇”。此奇在于词人立意较为新奇,有自己的理解,能够于寻常之景中挖掘新意。在《忆秦娥》一首中,词人认为正月初六的新月胜过正月十五的圆月,传达出词人的一种心境,即期待的过程要比所期待的那一天更加美妙。这与古时许多文人所秉持的结果观有着诸多不同。

又如朱淑真将“奇”融入目光所至处,让诗中之景也有了精神气儿,在她的诗作中常出现东园、西楼、水阁以及亭台等建筑,晚晴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也有写道:“其家有东园、西园、西楼、水阁、桂堂、依绿亭诸胜。”⑬,可见女词人出生于一个较为优渥的家庭。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要求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大家闺秀更是如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空间束缚使得朱淑真常年居于深闺庭院中,这便决定了她在作词时所采用的意象多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景物,如花、鸟、月等,具有一定的生活化特征。

词人十分善于选取日常景物来传情达意。《浣溪沙·清明》:“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⑭词中选取的都是常见物象,词人用风和烟暖渲染春天带给人的舒畅,燕子衔泥筑巢不免使人体会到此时的春意盎然。但笔锋一转,当词人看到自己所处的深深庭院,那湘帘低垂以及朱门常闭之景使得词人的愁情奔涌而出,成双成对的燕子反而给词人添上了一层愁绪。朱淑真将自己细腻的观察与随处可见的平常意象融进词作中,使词作表达更为真实贴切,引人共鸣。

虽说词人作词时所选用的意象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但并不落于俗套。朱淑真在创作中善于赋予景物人的情感,仿佛景物会感知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也是其词作具备清奇特点的原因。《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中“凤帏寂寞无人伴。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⑮词人婚后的孤独扑面而来,与相爱之人被迫分离,所嫁并非良人,无数个日夜只能自己度过。在这首词中,“月”并非传统诗词中被用作漂泊无依、孤单寂寞的游子形象的象征,而是以怜人的形象出现。“月怜人”的角色转换,也可看出词人的孤独凄凉。连月亮也怜惜“我”的忧愁,都不忍心变圆,词人移情于物,从这缺月中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谒金门·春半》:“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⑯此词道出了词人因所嫁非偶而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心情。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与人无尤,但词人却言“愁来天不管”,只因词人当时内心的绝望,于是天也带上了情感色彩。另有“人怜花依旧,花不知人瘦。”⑰等语言,都可看出词人善于用常见生活之景为意象,使词作具备清奇之风。

(二)寄愁情于风物

朱淑真在创作时,喜爱借花喻人、借景抒情,在词作中寄托自我意识。词人笔下的梅花有两种,一种是在春日里早早绽放的梅花,如《清平乐·风光紧急》:“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⑱在此词中,梅花充当的是早春的使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⑲,朱淑真所望见的景色便是她内心的情。孤独之人总是恋慕春时春物,春意最早显露于梅花,对梅花的描写便寄寓了词人的情感。她不舍春的离去,期盼来年的春天尽早到来,这样又可看到梅花,这里的梅花如词人的朋友一般。除去争春之梅,朱淑真还着力描写盛开在冬日的梅花。《点绛唇·冬》中东风萧瑟,“春工已觉,点破梅香萼”⑳,那枝上的一点梅花散出香气,给词人带来了些许安慰。咏梅的典型之作《菩萨蛮·咏梅》中“一枝和月香”写一枝怒放的梅花在皎洁的月光中散发幽香,词人是以这一枝梅自况,即使孤单寂寞,也不惧严寒。这是梅花意象的常见用法,为许多诗人所运用。词人更在词的下阙中表达自己不甘流于世俗,满腔哀愁无处诉说之感。“夜深花正寒”明写花实则写自己,花寒即人寒,由花及人,寒意渐多,围绕在词人周围,词人心底的哀怨可想而知了。

《说文解字》中说“感,动人心者也”㉑,即人们的思想情感会因外物而触发。除了常用的梅花、梨花外,朱淑真还喜爱用落花、落叶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多愁善感的情愫。《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㉒,秋天来临,万物开始凋零,词人望着梧桐叶落,想到所爱之人不能相守,而不爱之人,近在眼前却似远在天边,一股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文心雕龙 ·物色》篇中有言:“情往似赠,兴来如答”㉓,女词人移情于物,以情观物,在词中写秋天的落叶凄凉惆怅,而对落花意象的选用更添感伤之愁。《谒金门·春半》:“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㉔,温暖的春日已过半,词人触目所及是满院的落花和枯萎的草木。这里的落花寄寓着词人对逝去爱恋的惆怅和不幸婚姻带来的寂寥。《点绛唇·冬》中也借落花表达一个人长久独处的缱绻忧愁。可以说,在朱淑真的笔下,不论是暖春、仲夏,还是秋分时节,亦或是冬日飞雪天,落叶、落花意象都饱含词人的浓浓愁情。

(三)抒爱怨于笔锋

在文坛上,女性诗人或者词人大多讲究含蓄蕴藉,很少直白展露心声。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少刻画“采莲女”“葬花女”般内敛、压抑的爱情,这既有宋代理学的束缚,又有长期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对女性的禁锢。但朱淑真作为一个出生于官宦的大家闺秀,却不囿于封建礼教的框框条条,她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契合,也敢于在作品中大胆抒发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对婚姻的不满甚至毫不掩饰的记录自己婚后与恋人出游的欢乐。《清平乐·夏日游湖》可说是代表之作。“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㉕一句,在理学盛行、强调男女授受不亲的宋朝可谓是大逆不道之举。朱淑真无拘无束、发自内心的洒脱大笑,迥异于封建妇女唯唯诺诺、刻意的娇羞之笑,透露出词人骨子里的叛逆。即使长期居于深闺,也不愿安于小小楼阁。词人不仅不藏匿,甚至在词作中大胆言情,记录与情人相会之事,甚至主动抛弃丈夫,可见其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与反抗。

朱淑真的词作中,除花意象外,便属春意象运用最多。《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有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㉖,春秋四季的更迭以及四时景物的变化都会感染人的心情。女词人笔下的“春”更多带着忧愁、带着伤感,对“春”的描绘深深地寄寓着内心的爱怨情思。以出现“春”频率最高的一首——《蝶恋花·送春》为例,词中“春”出现了五处,饱含女词人惜春、爱春、伤春之情。首先,开头一句中,词人欲用“千万垂杨”来“系青春”,表达了珍惜春天,想要挽留春之情。但是柳条并未达到留春的目的,春天已然自顾自地远去。词人独出心裁地把天空中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追随春天而去,去探看春的归宿,传达出词人对春的不舍与眷恋。上阙两句实则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于春景中抒发了惜春之情。而下阙则通过杜鹃哀鸣及春雨潇潇,营造了一幅凄婉缠绵的画面,抒发了词人的伤春之情。春去夏来,四季轮回无法改变,不管多少眷恋与不舍,春终究要逝去。这逝去的春,如同词人无法把控的爱情,而黄昏时候的满天大雨,似乎是词人为远去的春天、远去的恋人而留下的泪水,此时此地,“春”在词人的眼中,不只是一个自然物象,更多地是词人情感的寄托。

女词人对春的情感是复杂的,除去惜春之情外,怨春之情也尤为突出。朱淑真的家世显赫,才华可比肩李清照,但所嫁非偶,与心中所爱分离,嫁予之人又无法理解自己的志趣与才情,于是有情难成眷属之伤与“鸥鹭鸳鸯不相宜”之痛交织在朱淑真心中,使其被忧郁难解缠绕,无法自拔。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怨春词作是《减字木兰花》。此词起句“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㉗连用五个“独”字,写出了女子生涯里最悲的痛,即所嫁非偶之孤独。这种孤独仿佛剧毒一般穿透了女词人的一行、一坐、一唱、一酬、一卧之间,沁入词人心田的不再是那些夭桃杏蕊,而是无法抵挡的还未逝去的春天的寒意,感受不到红尘人间的温暖的词人对春充满了埋怨。当然,看似怨春,实则怨人,于此处不言自明。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剔尽寒灯梦不成”与欧阳修《玉楼春》中“梦又不成灯又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的着眼点是“尽”,体现出时间概念,加之寒灯的意象,描写出深闺女子的孤苦与无助。

五、结 语

《断肠词》是朱淑真一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她善于选取意象营造意境,词中大量出现的“春”“梅”“月”等意象,融合了词人独特的生命体验,或直抒胸臆或温婉含蓄,塑造着或以我手写我心的写境之作,或颇具艺术魅力的造境之作。虽然女词人的词作多是描写个人生活与情感,词中意象较为平常,但她善于对这些常见意象进行巧妙加工,从女性视角书写着个人的真情实感,敢于直白心声,挣脱封建时代加之于女子身上的枷锁,追求女性的自我意识表现,鉴于词人所处的时代已难能可贵。

注 文

①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13.

②王弼.周易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3:437.

③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06.211-220.

④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上[J].阴山学刊,2002(1):29-33.

⑤(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4.

⑥(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8.

⑦何雪莲.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影响[J].世纪桥,2014(10):50-51.

⑧(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1.

⑨(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195.

⑩(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3.

⑪(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1.

⑫胡薇元.岁寒居词话[M].北京.山阴胡氏,2017:154.

⑬况周颐.蕙风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08.

⑭(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193.

⑮(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3.

⑯(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198.

⑰(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4.

⑱(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0.

⑲王国维.人间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07.

⑳(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2.

㉑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82:101.

㉒(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2.

㉓刘勰.文心雕龙[M].中华书局,2012.06.225.

㉔(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2.

㉕(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201.

㉖刘勰.文心雕龙[M].中华书局,2012.06.222.

㉗(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中华书局,2008:199.

参 考 文 献

[1]黄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冀勤. 朱淑真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6.10.

[3]孟斜阳. 闲品《断肠词》[M].哈尔滨出版社, 2002:200.

[4]王臣.半随流水半随尘[M] .北京:现代出版社, 2017.8.

[5]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6]王弼.周易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2.3.

[7]徐雪飞.朱淑真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9).

[8]李辉.从依附到背叛——谈朱淑真女性意识的发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9).

[9]冀勤.试探朱淑真和她生活的年代[J].中国古典文学论从.1995.

[10]黄晓丹.论朱淑真《断肠词》的艺术魅力[J].保山师专学报,2009(04).

[11]郭文成,周琳.王国维境界说的哲学内涵新论[J].湖北:湖北社会科学,2010,6:112-113.

[12]刘雪青.论朱淑真及其诗词的“境界”[J].鸡西大学学报,2015(09).

[13]江瑛.论朱淑真词艺术特点——以李清照为主要参照对象的个案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14]任德魁.任德魁版本考述与作品辩伪[J].文学遗产,1998(1):84-93.

[15]赵翠萍.浅论朱淑真其人其作[D].内蒙古大学,2006.

[16]全建华.论朱淑真及其断肠诗词[D].四川大学,2004.

[17]唐燕玲.朱淑真女性意识[D].温州大学,2014.

[18]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

致 谢

大学生活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经纬老师。她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她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我,从选题、定题开始,到论文准备阶段的资料搜集、开题报告、任务书等种种环节,直至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王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且细致的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王老师的无私帮助与耐心指导,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王老师。同时,也感谢四年来语言与文化学院的各位老师们,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最后也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和朋友,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的许多鼓励、帮助和陪伴,为我们即将到来的新起点加油。

试论朱淑真词意象

试论朱淑真词意象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436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2月12日
Next 2022年12月1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