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屈大均的咏菊诗与前人的咏菊诗具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又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这与他的明朝遗民身份和生平事迹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屈大均咏菊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不但有助于体现他高洁的人生情操和志士之气,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这对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屈大均 咏菊诗 高洁 遗民
相比于屈大均其他题材的诗歌,他的咏菊诗在当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屈大均写下《广东新语》等一系列对岭南地区具有特殊贡献的文章,确立了他作为岭南地区的代表诗人后,其咏菊诗才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宗靖华在《岭南诗人屈大均研究》一文中写道:“屈大均一生热爱菊花,菊花多次出现在他的诗歌中。菊花于秋天绽放,向来是被视为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花。”[1]在他的论述中不仅可以看出屈大均是一个喜菊之人,而且菊花对于他来说,是高洁的代名词。本文的论述偏重于讲述屈大均咏菊诗创作和咏菊诗内容的分析。
一、屈大均及其咏菊诗创作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学者,本文通过他的政治思想、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来研究他的咏菊诗,再从他的咏菊诗中所表现的艺术手法、特色、创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屈大均的咏菊诗展现了他在动荡年代的一种选择和精神寄托,诗人选择了一种归隐山林、甘于清苦的生活状态,但又不甘于现实的挫败,保持自己心中的信仰,以此借咏菊来表达自己高洁而孤傲的精神气节和立誓报国的伟大抱负。诗人歌颂不同品种的菊花,塑造菊高洁自傲的形象,彰显出诗人可贵的遗民奋斗精神和拯救世人的崇高志向。
(一)屈大均的生平事迹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又字骚余,号菜圃,广东番禺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著有《广东文集》、《广东新语》、《广东文选》、《皇明四朝成仁录》、《翁山诗外》、词集《骚屑》等,诗作近七千首。屈大均和梁佩兰、陈恭尹并称为“岭南三大家”。
1646年,当清兵入侵广州时,正值青年时期的屈大均就紧随其师陈邦彦的步伐,毅然举起了反清斗争的大旗。但这场斗争失败了,作为这场起义的发起者陈邦彦不幸被捕获。屈大均在得知陈邦彦被清兵逮捕并施加暴行后处死,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忍着悲痛返回刑场为陈邦彦收尸,其尊师爱师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场起义的失败并没有磨灭屈大均内心雄雄燃起的壮志,相反,而是让他更加坚定了内心抗清的想法。
在清王朝统治时期,统治者明确将屈大均撰写的带有反清倾向的书籍被列为禁书,而他的家人也因为他的反清事业而频遭牵连。但在他的心里,始终不变的是他埋藏已久的家仇国恨。在父亲和老师陈邦彦的影响下,他立下誓言,发誓一定要忠心报国,勇于捐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清王朝统治者为消除异族势力以巩固国家XXX,于是对屈大均等反清一派进行捕杀,他被迫四处逃难。在逃难期间,屈大均曾削发为僧,他以僧人的身份四处化缘,云游四海,而后来又还俗改穿儒服。他在躲避清兵的同时,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文章,表明自己决不向清王朝低头屈服。于乱世中,屈大均饱受磨难的摧残。他两任妻子的相继离世、子女的夭折,都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因此他写下了许多令人潸然泪下的悼亡诗,这表现了屈大均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屈大均的八个子女的名字里都带有“明”字,这表明他作为明朝遗民,无时无刻都没有忘记身上的爱国之志。在我看来,屈大均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学者。他的所作所为理应受到许多普通老百姓的爱戴和文人雅士的敬仰。
(二)屈大均咏菊诗创作
自古今来,不乏文人墨客咏菊、画菊、歌菊。从20世纪以来就有不少研究“菊花”的诗人,例如阎艳的《“菊”的文化意义初探》、成曙霞的《古代咏菊诗审美价值略论》等名著作品。本人发现近代以来的学者研究菊花时主要体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古代咏菊诗研究菊花的寓意与诗人的思想精神,其次是阐述咏菊诗的创作特点和象征意向,最后便是提及到菊花本身的药用价值。本人将在之前研究屈大均诗歌的学者和文学家作品的基础上,首先对屈大均所写的六十七首咏菊诗进行梳理,其次将结合以往古人所创作的咏菊诗和现代著作对屈大均咏菊诗的评论进行对比与剖析,最后再联系诗人所处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反映出屈大均民族气节和人生抱负。
屈大均的一生总共写下六十七首关于咏菊的诗歌,这些咏菊诗都代表着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所看到的不同菊花类型的感受。他的咏菊诗大多采用组诗的形式对菊花进行描写,其中将诗歌题目定为“菊”的总共有三十首。这三十首咏菊诗都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剩下的三十七首则大多涉及描写各不同品种的菊花,包括晚菊、冬菊、白菊、紫菊、西洋菊、野菊等,这足以证明屈大均对菊花的无限热爱。
二、屈大均咏菊诗内容分析
菊花,可谓是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名花。在中国人民喜爱的名花排行榜中,菊花则占据一席之地。因此,菊花也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品种各异的菊花也成为了古今诗人吟咏的常用题材,并且留下了很多令人赏心悦目的诗篇佳作。比起梅兰竹,菊花受到更多喜爱隐逸的高洁人士的青睐。菊花自带着“隐逸者”高洁姿态,比如诗人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传神地表明了诗人身上的一种超越尘世的气质,便让人觉得高洁自持。白居易所写的《咏菊》:“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高度概括出了菊花的耐寒习性,如此“本性”的菊花耐得住寂寞和挫折,更让人喜爱至极。屈大均有多首咏菊诗充分地体现出他时刻保持高洁的人生节操。在他晚年时期,他多次借用对菊花的歌咏,用笔墨来书写内心的清苦。
提及屈大均的咏物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所歌咏的对象繁多。他借以这些对象来表达他内心的忠贞气节。据统计,他专门以咏菊为对象的诗歌在他所作的咏物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见他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屈大均的咏菊诗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主题内容: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人生节操、寄托守志不阿的高贵品质、弘扬坚贞孤傲的志士之气和传达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表明高洁傲岸的人生节操
在朝代更迭交替的时期,屈大均反清复明的艰巨任务难以进行。尴尬的遗民身份使他进退维谷,恢复故国的雄图大略难以实现。就在这时,屈翁将复明的心思放在写作之上,用笔来描绘心中故国的雄伟壮丽。他借咏菊来比喻自己,寄托自己无处安放的爱国之情。在军事上不得志的屈大均,便以隐士的身份云游四方,但仍忧国忧民,关心天下大事。他相信,唯有栖隐,才能够保持自己高傲的遗民身份,他有着内心的追求和信念,所以才会借用菊花高洁的品质来抒发自己的遗民情怀和复国无望的不满之情。
菊花,本来是在秋天末尾的时候开放的,然而在南方地区却发生推迟的现象。在诗人《菊残·其二》一诗中,便提到了这种现象:“炎方梅易发,争暖不宜寒。独有黄花晚,偏当大雪残。”在炎热的南方,梅花容易提前开放,菊花则容易推迟绽放。诗人笔下的梅花早早就盛开,唯独菊花“姗姗来迟”。诗中的“黄花”指的是菊花,诗人加上一个“晚”字就把菊花拟人化了,这里的菊花象征着自我克制、自我尊重的含义,它推迟绽放不畏严寒与梅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展示了屈大均高洁傲岸的人生节操,而且极力表现出一种生命昂扬的状态,即使身处困苦当中,也没有让自己沦为平庸,而是不断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四处奔波,有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顽强精神。诗人在另一首《九月望后梅已数花先黄菊而发喜赋》诗中也提到菊花晚开的现象:“霜降初寒即吐花,不教黄菊擅陶家。篱边秋色兼春色,别作幽人一岁华。”首联鲜明地展示出黄菊在南岭的冬天与梅花同时绽放,诗人身处田园幽处也随处可见黄菊的身影。
屈大均的咏菊诗歌大多都是单单描写一种菊花的类型,从而赞颂菊花身上的美好品质,但也是有例外的。翁山通过对一种菊的评判来赞颂另外一种菊,比如诗人写的《紫菊》:“年年紫菊先黄菊,正色繇来得令迟。稍染清霜朱已夺,深含白露湿难持。冠边香杂茱萸气,钗畔妍争翡翠姿。重九最怜开应节,陶公篱落未曾知。”诗中所阐述的则是作者对紫菊的批评之词。天气稍微一冷,紫菊便失去了它原本的色彩,冠边夹杂着茱萸的气味,争先恐后地展现翡翠似的姿态。同时,紫菊还在不该绽放的时节绽放,这映射出当下人们随波逐流的心理状态。紫菊这种媚俗的模样,就连挚爱菊花的陶渊明都选择视而不见。在诗人看来,紫菊是艳俗的,而黄菊是高雅的、清新脱俗的。黄菊的高傲也是最令人尊重和敬仰的,同时也是诗人用黄菊自喻的一种表现,体现出诗人决不与那些媚俗的“紫菊们”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二)寄托守志不阿的高贵品质
屈大均除了大力歌颂黄菊,还不吝展现自己对野菊的喜爱。在他所写的关于野菊这组诗中可以充分的展示出来。《野菊·其一》:“野菊丛丛委道傍,花虽细朵亦芬芳。朝分蔓草惟零露,暮得空林是夕阳。佳色恨无彭泽见,落英疑有大夫香。生来苦薏谁能识,欲寄幽人隔水乡。”野菊开在山路边,花朵虽细小不起眼,但还是有着自己的独特芳香。它虽生长在野草蔓蔓这样如此恶劣的地方,还被草叶上的露珠欺压。即使无人赏识无人采摘,野菊仍然与空林作伴,尽享夕阳的余温。野菊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屈大均青年时期抗清行动的真实写照。他立下志愿,誓死抗清,甘心背负着一个受尽他人冷眼的前朝遗民的身份,并没有像他人一样趋之若鹜地走上仕途这条道路。野菊的野正体现了诗人四处为家的艰苦与对抗清的矢志不渝。
《野菊·其二》:“何妨同野草,岁晚为谁贞。蒂已平生苦,花犹一日荣。东篱无此种,靖节未知名。珍重过霜雪,微芳莫自轻。”花蒂的一生已经尝遍艰辛的滋味,它的花期特别短暂,只是灿烂一瞬,连靖节先生都未曾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它依旧飘逸着淡淡的菊香,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屈大均眼中的野菊虽然与野草一样渺小,但是却在寒冷的季节中坚定自己的志向,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同时这也寄托着诗人追求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贵品格。
《对菊作》:“ 金钱惟有汝,朵朵不曾贫。但觉香清烈,安知味苦辛。秋容寒更淡,晚节老逾真。不是陶彭泽,谁为采采人。”诗人对菊赋诗,在赞美菊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对于那种趋炎附势之人做法的摒弃,诗人认为即使一个人身处市井之中,也不能阻止其发光发热,无论一个人身处何方也不能忘忘却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菊花没有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与其他花朵争相斗艳,而是选择在秋天的时候独自绽放。即使在“官权”的威逼利诱下,菊她还是坚守本心,并没有选择曲意逢迎。在诗人看来,菊具有懂得独自承受痛苦也要坚守自己底线的高贵品质,是一种刚正不阿的隐逸者的形象。
(三)弘扬坚贞孤傲的志士之气
《冬菊·其一》:“冬来方见汝,自是岁寒姿。岂敢伤迟暮,梅花更后时。雪深佳色淡,霜重落英垂。多少重阳节,争开不自持”。通过与梅花的“更后时”相比,诗人写出了菊花的“岁寒姿”。此时的菊花放弃温暖的生存环境,而刻意去追求一种寒冷的姿态。在诗人眼中,菊花这种主动面对寒冷的生长环境着实难能可贵,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在此,诗人表面写菊花,实际上是用菊花来描写人的品格。在世上,有多少人为了贪图权力和财富,选择了屈服他人,苟且偷生。而诗人却扬起自己那高傲的头颅,坚决不向敌人低头,坚持走自己的独木桥,不甘屈服于淫威。对比梅花而言,则展现出一种追求温室的环境,贪念安逸的表现。
在当时满清XX高压统治下,有多少明朝遗民被清兵斩尽杀绝、妻离子散,又有多少明朝遗民放弃了自尊和爱国的允诺,而选择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清XX脚下肆意践踏的一枚棋子。但是屈大均并没有与之为伍,他选择用自己坚贞高傲的作风拒绝接受权贵向他伸来的“橄榄枝”。他宁愿放弃了荣华富贵的机会过着清贫的生活,也决不会丢弃身上那爱国的志士之气。这其中的痛苦,他甘愿一人默默地承受着。与金银财宝相比,这些磨难与清苦,无疑是屈大均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即使像野菊那样无人欣赏,无人理解,他也可以坚定自己的爱国之志,孤芳自赏。
(四)传达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
屈大均生活在明末清初,饱受家离国恨之苦。他的家人常受清兵袭扰,不得不远离家乡。诗人的四个幼儿更是在逃难途中夭折,令诗人对清XX充满怨恨。诗人抗清不得,唯有以文寄志。屈翁诗道:“相携秋色里,采菊步迟迟。故国啼鸟在,离宫蔓草知。人閒因有道,岁晏亦多思。愿与钟陵树,苍苍似昔时”。以此文表示自己对家国完好无损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身上强烈爱国的责任感。屈翁的一生都在表达自己是明朝人的身份,绝不为清XX低头。诗人矢志不渝的与现实做斗争,不与清XX同流合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概,誓死与清兵对抗,充分的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精神。
《白菊》:“冬深方吐药,不欲向高秋。摇落当青岁,芬芳及白头。雪将佳色映,冰使落英留。寒绝无人见,梅花共一丘。”这首诗歌是诗人表达自己抗清行动的决心。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通过写菊来歌咏菊的高傲品性,屈大均也不例外。在抗清行动中,诗人一直都以个人微薄的力量抵命反抗。他以菊自喻,写出了自己在反抗中的决心。为此,诗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具有民族气节。这种气节是是明朝遗民诗人身上所独有的一种独立精神和爱国意识。
《菊·其一》“天留一本是纯黄,吐药偏宜十月霜。滋味总因秋后苦,分馨全以腊前香。怜生石上无肥土,恨种墙阴少太阳。白发孀慈勤灌溉,明年重九待浮觞”。一句“怜生石上无肥土,恨种墙阴少太阳”,黄菊生长在石头上并没有肥土相伴的形象表达出屈大均孤身一人抗清的悲怆,在墙阴少太阳光照射的环境下更是显示出黄菊生长的顽强。屈翁的生长历程就像黄菊一样,不为现实残酷所打败,从来没有放弃抗清的愿望,他一生所践行的民族精神是如此令人敬佩。
三、屈大均咏菊诗艺术分析
(一)寓意深远,咏菊抒志
菊花在古代的寓意是很丰富的。在东周时期,就有文章记录着“九月荣菊”的说法,我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开创了运用菊花自比的先河。在著作《离骚》中,屈原用“夕餐秋菊之落英”来比喻自身。到了魏晋南北朝,陶渊明则将菊花的“名声”大大地宣传开来。他在《饮酒·其五》中所写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菊花成为世人眼中高冷的“隐士”,从那以后,菊花真正的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缓缓走来。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让人为之惊叹,“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农村景象,令人们闻到了乡村菊花的淡淡香气。而在晚唐时期,起义军头领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则让人们感到一股股阴冷的杀气。从以上有关菊花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古代文人学者,甚至是起义者,都不吝对菊花的喜爱。菊花的持霜而放和高洁傲骨,被历来的文人雅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至此,菊花的知名度在这些诗人口中逐渐传到普通老百姓中,并且菊花也被越来越多人喜欢。
由古代咏菊的概况研究得出菊诗主要有以下几种寓意:一、表达诗人渴望处于庙堂之下的隐士之意。二、传达诗人替国征战赴死的大无畏精神。三、表明诗人坚贞不屈,不甘于现状的高洁之意。四、传递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而屈大均的咏菊诗正是在前人咏菊诗的基础上,增添了属于自己对菊花的独特寓意。
屈大均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在加上求学路上有恩师陈邦彦的厚爱,他身上的爱国精神和遗民精神越积深厚。从小就对儒学思想耳濡目染的他逐渐地建立起自己的儒学体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讲究的是君子要积极入世,救民于水火之中,这与屈大均从小立志恢复故国的理想是息息相关的。在屈大均的写诗生涯中,尤其是咏菊诗,多多少少都能体现出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他没有走上仕途的道路并不代表他就放弃了积极入世的想法,而是将儒家思想中积极的想法贯穿于咏菊诗当中。屈大均将“反清复明”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屡遭失败,便从中衍生出悲伤的情绪。这时我们可以从屈翁的咏菊诗中看到,他不仅仅只是喜欢菊花高洁傲岸的品质,而且是通过咏菊将自己悲伤郁闷的情绪抒发出来。
(二)语言精妙,借菊抒情
屈大均的咏菊诗在语言上比较鲜明的特点是蕴理精妙。他擅长在描绘田园风光中运用精练的语言进行表达。通过多种修辞手法来具体描写菊花的状态和表达思想情感。如下面的这首《野菊·其二》: “何妨同野草,岁晚为谁贞。蒂已平生苦,花犹一日荣。东篱无此种,靖节未知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野草与野菊进行对比,诉说野菊的苦难换来的只是“花开一日荣”。“平生苦”与“一日荣”相呼应,在赞美菊花的坚韧的同时更好地表现出屈翁不慕名利的情怀。《菊·其五 》:“霜催苞蕊熟,未吐已芬芳。不忍同秋草,惟知媚夕阳。粉多嫌太白,金重爱纯黄。朵朵从篱落,谁争处士香。”诗人将菊花人格拟人化了,赋予了菊花人的性格。表现出菊花不与媚俗的青草为伍,诗人只做孤傲高洁的君子。屈大均的咏菊诗中也多采用比喻的手法,如下面的这首《菊》:“黄菊丛丛发,贫家有好秋。叶兼慈母馔,花为故人留。不幸成高节,无端致白头。年年迟春意,因尔一忘忧。”诗人用肥硕的绿叶比喻成母亲对子女的拥护和慈爱,但花开花落却是菊花的常态,从而寄托了诗人思念故人亲友的思乡之情。另外,他的咏菊诗中多用寄托,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这与诗人的写作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出菊花的特质。
屈大均咏菊诗语言精妙、意味深长,体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借景抒情的手法常常贯穿在他的咏菊诗中。《菊·其五》:“几本萧疏出草间,清霜染得泪痕斑。犹嫌太白同衰鬓,且喜微红上老颜。尺寸培根终岁苦,东西乞种一身閒。乾来作枕图明目,细作真书写小山。”此诗写的不再是屈大均隐士的形象,而变成了一名铮铮铁骨的民族斗士。不仅体现了屈大均的美学理想,而且也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由景生情。屈翁内心的民族气节极力地推动着他不断地创作咏菊诗,高扬正义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咏菊诗的创作抚慰了屈大均在抗清事业上受伤的心灵。
(三)形式独特,组诗为主
屈大均的咏菊组诗大多呈现五言、七言等形式。屈大均特别喜欢用组诗的形式来写咏菊诗,这充分展现了他的创作才华和心思巧妙。如《菊》(三十一首)、《晚菊》(五首)、《野菊》(四首)、《过献孟池亭采菊作》(四首)等。在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影响下,他采用组诗的方式来咏菊,更加全面地表达自己对菊花的浓厚感情。诗人用“菊”来比喻高洁的情操,夸赞菊花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如“未开香已出,朵朵入秋心。蘂恨含霜少,花愁饮雨深。分来田父种,采向石堂阴。笑龙钟节,朝朝作一簪。”以富“龙钟节”的晚菊象征虽历经坎坷,但具有始终不渝的遗民气节。
四、结语
在屈大均的遗民生活中,有了菊花的陪伴,便多了一份暖意与贴心。从屈大均的咏菊诗来看,不仅向我们阐述着一个前朝遗民充满艰辛的心路历程,而且寄托着他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总而言之,屈大均在咏菊诗史上是一位具有特殊贡献的诗人,对咏菊这类古老的咏物题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宗靖华.岭南诗人屈大均研究.[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29
[2]刘利侠.屈翁山梅菊诗探幽.[J].名作欣赏, 2013,02:118
[3]章玳、杨丽.论屈大均的咏物诗.[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58-60
[4]章玳.屈大均人格及其诗歌创作.[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4:47
[5]卜安庆.屈大均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0:33
[6]成曙霞.古代咏菊诗审美价值略论.[J].山东.安康师专学报.2005.17
[7]刘是玮.宋代咏菊词研究[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8.
[8]红霞.唐诗菊意象略论.[J].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9]屈大均.屈大均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文中所引屈大均诗均出自此书,不另作注释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