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虬髯客传》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

摘要

《虬髯客传》是唐末时期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成功塑造了三位被后世誉为“风尘三侠”的人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他以其独特的创作格调,为中国武侠小说开创了新篇章。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对比,分析金庸武侠小说对《虬髯客传》的借鉴,从角色、叙事情节与艺术技法三个角度出发,总结《虬髯客传》对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存在客观的必然性和主观的偶然性,进而分析出金庸武侠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虬髯客传》金庸武侠小说 影响和借鉴

唐传奇是“始有意为小说”的开端,其中的豪侠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点,这类塑造了许多性情鲜明的侠客,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对其借鉴是非常明显的。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之一,金庸以其独异的创作格调为中国武侠小说开始了新的篇章。他的作品频繁在银幕出现,已然是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他的作品也被搬到了海外,并在世界众多国家受到广泛关注。“金庸热”的出现,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新的现象,当说起金庸,往往令人想起那奇幻的武侠世界,也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在本文中,利用大量的实例对比与综合分析金庸武侠小说在《虬髯客传》中的体现,进而分析出金庸武侠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从中发现一条学习的发展之路。在本文中,重点从侠类型,叙事情节和艺术技法三个方面去探寻《虬髯客传》对于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

一、侠类型的相似性

叙事作品中事情和情节的缘由是人物,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作品中是存在差异的。因为角色具有动作元素和角色的双重特征。动作元素将角色视为促进故事情节发展的动作元素。角色是指具有鲜明具体形象和个性特征的角色。传统叙事实践对人物作为角色的研讨更为注重。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1],强调了表达人物形象特征的重要性。在 现代的学理论中,广泛的特性是人物必须拥有的,从而揭示出社会中的某一实质与法则,因而发生不凡的认知与审美价值。在《虬髯客传》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人物是艺术体现的核心,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情的一种手腕。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的特性并植根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我主要从角色方面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义薄云天豪侠型

在《虬髯客传》中对于虬髯客的描写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独一无二,“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就“中形”给人一种江湖人士的魁梧身躯,“赤髯如虬”给人一种张扬豪放的视觉冲击,又“乘蹇驴而来”,和他的形象衬托出豪爽不羁,随后他又“取枕欹卧,看张梳头”,毫无顾忌,体现出粗犷强悍霸道的形象。当说起吃人心肝时,他说“这个人是‘天下负心人’,找寻了十年,终于在今天把他捉住了”,给人的的形象提升,让人感受到他的正义、嫉恶如仇和坚持。故事的结局的一段独白,让读者感受到游侠的洒脱豪情。

金庸小说中很多角色都是义薄云天,最典型的就是萧峰,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他原本是中原丐帮的帮主,率领帮众,行侠仗义,但却一朝被小人揭露是契丹人的身份,顿时堕入万人唾弃的深渊,大辽南下的步伐加快,随着情节的发展,乔峰为了维护宋辽之间的和平,用他气壮山河的一死换得了宋辽两国人民数十年的相安无事。

(二)复仇型

复仇是武侠小说最常见的叙事方式:“多半是某一门、一派或一家、一族因故惨遭灭门之祸,只有某一位或男或女年幼子弟侥幸躲过惨祸,于是立志报仇,势必先练苦功,拜师学艺,然后经历几番曲折,终于报得大仇。”[2]

在《虬髯客传》中,虬髯客经过了十年,才找到负心汉,把他捉住,并拿出一人首和心肝。用匕首切心肝,还邀请李靖一起吃,在这一环节中,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多有体现,丘处机追杀汉奸王道乾,同样也是苦苦追寻了十几天,捉到人后割下人头,拿出心肝,再和杨铁心,郭啸天初次见面的酒席上,用匕首把心肝切碎。这里心肝和头颅都是报仇的结果,渲染血腥场面。

金庸有十五部武侠小说,基本每一本都包含着复仇故事,在金庸小说中多处用了报仇的情节,报仇的原因包括杀父之仇,恩爱情仇等。金庸武侠小说报杀父之仇的有《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他在出生那年父亲就被害,历经二十年才报了杀父之仇。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情仇的故事有很多,最为令人深刻的应该是李莫愁,在《射雕英雄传》中有着漂亮的外表,眉角含有煞气,腰上挂着一根拂尘, 她被人称作赤练仙子, 她本是传说古墓派传人,但因年少的一场相遇,她把少女的情愫和期待交付给了陆展元,换来的是红绿锦帕上的美梦:红花绿叶、相偎相依。她遇到了陆展元,也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她不听师父的劝说,甚至用决裂的方式离开,她离开古墓去找寻爱人,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却是在一场婚礼上见到自己的苦苦寻找的爱人,新郎是自己的爱人,但是新娘却不是她,是一个叫何沅君的文雅女子,从此“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李莫愁因爱生恨,心灵扭曲,她变成了魔头,当她从陆家庄出来时,遇上了一姓何的拳师,一瞬间就杀了这一群老少年幼的二十几口人,后来又在江上破坏了六十多艘货船,而这些人,只因为与她的情敌一样的姓,又或者有一个“沅”字,这些本是无冤无仇的人们,就遭到了毒害。她最后的下场自然是悲剧性的,她的一生都是为了一个“情”。直到最后她死的那一刻,可就算一遍一遍唱着《雁丘词》,哀怨地念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也恐怕难以寻求答案,也到底意难平。

(三)性格鲜明女侠型

在《虬髯客传》中惟一的女性主人公,红拂,她相府侍妓的出身,有非同寻常的眼光和胆识,但在见到上门献奇策的布衣李靖一见钟情,在原文中“独目公”这一举动就看出她是非常大胆的女子,当晚就向是布衣的李靖投奔。在与虬髯客结识这里,李靖和红拂逃出后,在一客栈歇脚,准备明天再启程赶路。李靖正在马厩给马洗刷,红拂在房间里梳着头发。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赤髯如虬中等身材的汉子,骑着驴到了门口。他下了驴后直接走了进去,走进了李靖他们的房间,拿了枕头直接躺在地上,看红拂梳头。在这里虬髯客这样看着红拂梳发,李靖情绪大怒,但红拂的反应就非常镇定,她看出了虬髯客的与众不同,反而制止了发怒的李靖,并主动与虬髯客交谈,当得知虬髯客与自己同为张姓,就立马自称妹妹,拉近关系。在书中对红拂的描述不多,但从她大胆地与李靖私奔,并且大胆地与虬髯客结识,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和自由的奇女子。

金庸笔下的女侠也是个性非常鲜明,勇于追求爱情的例子有很多,在《射雕英雄传》的黄蓉与她父亲的短短几句话和柯镇恶等的纵然豁达的态度可以看出,黄蓉的爱情观那么惊世骇俗。在遇到情敌穆念慈时,发现自己误会她,就和人家姐妹相称,这种天真浪漫的心态,也间接反映了她谋求恋情的勇气。

二、叙事情节的运用

《虬髯客传》中塑造出的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李靖、红拂和虬髯客,他们三人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金庸曾在《三十三剑客图》中评价《虬髯客传》:“这篇传奇为现代的武侠小说开了许多道路。有历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历史;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女的是美人(乃十八九佳丽人);也有深夜的化装逃亡;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有寻仇十年而终于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密谋大事;有大量财富和慷慨的赠送;有神气清朗、顾盼炜如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有弈棋和盛延;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有兵法的传授……所有这一切,在当代的武侠小说中,我们不是常常读到吗?”[3]

(一)反抗官府,化装逃亡

在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平民出身,都在腐朽官府的压迫下,被迫以武力来反抗,以至于遭受到官府的追捕,为了逃避追捕,就有了化装逃亡,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深夜进行,这样的情节刺激紧张,也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虬髯客传》中,李靖为了仕途向杨素“献奇策”,但直到深夜红拂私奔来了之后,她断然舍弃“尸居余气”的杨素,她毅然奔向是布衣的李靖,在她的身上表现出来了大胆的反抗精神,在面对这般女子,李靖也走上反抗的道路。

在金庸的小说中,设计反抗官府的情节有很多,有的是群体,有的是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合作,进行反抗斗争。如《鹿鼎记》中的天地会和沐王府,可谓是在清朝体制外的两个反XX组织。在理论上来讲,双方理应是最合拍的盟友。他们的最终政治目的一样,都有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在江湖上行走,都想颠覆清朝统治;《倚天屠龙记》中在少林寺的屠狮大会后,张无忌执掌屠龙刀,用兵法率领武林群雄阻挠蒙古兵,而后他的属下朱元璋率明教义军,建立明朝。化装技巧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也多有表现,在《飞狐外传》,胡斐协同陈灵素三人去参加武林掌门人大会,这一次的化装与前次不同,他不仅把脸化上了淡黄色,还把胡须也染成了黄色,看起来像是得了黄疸病。他身穿鲜艳的织锦,翡翠鼻烟壶,碧玉戒指和漆金折扇。陈灵素宽而俗气,打扮的是个中年女人,低着头,皱着脸,谁能看到她是十七岁或十八岁的女,成功的破坏了福康安让武林人士自相残杀的阴谋诡计。在化装逃亡技巧最有乐趣的当属《鹿鼎记》了,为了逃脱阿珂的追杀,韦小宝竟扮成女子,化装成妓女;韦小宝在晓得康熙调集十几门大炮对准自身的伯爵府后,在夜里换上了太监服离开皇宫,回到家中他立刻让大家把锋营军士的衣服穿上,连夜离开京城,在这期间,沐剑屏、建宁公主和曾柔都是男人的装扮,一而再,再而三,刺激流亡又富有趣味性。《天龙八部》中的阿朱为了替主人摆脱嫌疑,乔装成萧峰,还帮段誉乔装成慕容复,并且救出丐帮的弟子。金庸小说的化装逃亡情节妙趣丛生,令观众兴趣盎然。

(二)意气相投,一见如故

江湖义气是所以侠客都具备的,金庸在《韦小宝这家伙》中说过“江湖上唯一重视的道德是义气”。[4]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呈现出许多的因意气相投,又一见如故的江湖俊杰。

在《虬髯客传》中,就写了红拂和虬髯客结为兄妹,虬髯客对李靖也是推诚相见。

金庸武侠小说中也有一些一见如故直接结拜为兄弟的场面,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和段誉,两人在洛阳巧遇,然后两人开始比酒量,段誉用六脉神剑将酒从手指头流出来,乔峰是真的喝下酒,随后两人比轻功,段誉为萧峰的豪爽打动,段誉的凌波微步让萧峰吃惊,英雄惜英雄,两人开怀畅饮,结拜成为兄弟。《雪山飞狐》中刻画出的胡一刀和苗人凤在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家关系下,终究还是成为最好的朋友。他们是先有怨,才有缘,先辈恩怨,父债子偿。胡一刀和苗人凤决斗的场面,两人一见面,刀光剑影之外是烈酒大肉,在胡请苗喝酒,边上人就进言生死之战须防备,但苗人凤一句“素闻胡一刀是铁骨铮铮的汉子,行事磊落,岂能暗算还我”。酒入豪肠,化作三分剑气。再者,当二人必有一死的情况下,都须交代后事,苗人凤请求胡一刀为其报杀兄杀妹的仇,而胡一刀更加爽气,甚至出乎常理,胡一刀竟然说:“你若杀了我,这孩子日后必然找你报仇,你好好关照他”。性命交关,竟把独子托付仇人。这气魄,已非刘备白帝城托孤可比拟。于是,胡连夜五百里加急,用苗家剑法,取仇家首级,而苗一口答应“这孩子我就当做自己儿子看待”。在在胡一刀因中毒而亡时,胡夫人见苗人凤义重于山,答应照顾胡斐,随即自刎殉夫。此后,苗人凤每年就供起胡一刀夫妇的灵位,并称呼为义兄义嫂,郁郁寡欢,悲痛不已。胡一刀是强悍外表下的豪迈男子,苗人凤行事向来是光明,二人是一见如故,且胡夫人是完全不输男子,性情豪爽,三人因此也被称为“风尘三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深受《虬髯客传》的影响。

(三)英雄美人,一见钟情

在《虬髯客传》中的主角是虬髯客,但是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那就是在小说中最先出现的人物李靖与红拂。在小说中,李靖只是一个穿着布衣的青年,没有任何的官职,他去拜见杨素,并且和杨素说起天下的趋势,他在这期间,表现一点都不懦弱,而是神态非常自然,表现出自身的学时渊博与远见。而红拂虽说是杨素府中的歌姬,但是她阅人无数,却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物,不禁一见倾心,与李靖私奔了。表现出大胆追寻自由爱情的精神。后来的虬髯客也是非常喜欢红拂的,但是红拂已经和李靖结尾夫妇,只好压下对红拂的爱恋,与红拂结为兄妹,对李靖也是眷顾。

金庸“最心仪的爱情是:青梅竹马或一见钟情,然后白头到老。”[5]

但在金庸小说中青梅竹马的爱情大多数比不上一见钟情的悸动,例如郭靖与华筝、令狐冲和岳灵珊等等青梅竹马,虽然在金庸小说中一见钟情的情节不多,但金庸给他们设定的结局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美好婚姻,如郭靖和黄蓉等。

在金庸小说中,绝大多数都是美女先主动表白,而男主人多为被动,不善表达。在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是能够率领几十万人红花会的总舵主,本来他已喜欢上了霍青桐,且霍青桐也以宝剑作为定情信物,并赠送给他,来表示对他的爱恋,二人完全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并且二人情投意合,但因他对爱情的怯懦,最终二人无法挽回的分道扬镳。

金庸小说中不少爱情都充满着对当时的反叛精神,如《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与杨过,小龙女是杨过长辈,是杨过师父,杨过亦称她为“姑姑”,他们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当然也是有悖于当时社会的伦理规范的,他们的爱情终于冲决了封建伦理之堤,而且在天下英雄儿女面前公开,为了爱情,誓死反抗当时的礼法习俗。《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赵敏,在光明顶之战,张无忌成为了明教教主,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下山去万安寺救人,万安寺有元朝重兵把守,又有玄冥二老那样的江湖高手,想救也救不了,赵敏却是蒙古王室,只是赵敏手下留情而已,赵敏极为清楚,一旦杀了那些人,尤其是武当的人和周芷若,他是无法得到张无忌的。当她爱上汉人张无忌的那一刻,她深醒,她必须与元朝族人,与父亲家人,来个最为彻底的割裂,认定爱为爱付出一切,这不是一般女子能做到的。

(四)兵法相授,神秘高见

《虬髯客传》的篇幅短小,仅仅两、三千字,但是也有从侧面描写出虬髯客给李靖传授兵法。金庸的小说大都以乱世为背景,因此必不可少的要有战争场面,《倚天屠龙记》中两万人来攻,张无忌利用从屠龙刀中得到的《武穆遗书》的兵法,效仿其中“兵困牛头山”兵法,指挥群雄调派军队,大破元,把蒙古人赶到了塞外,不仅群雄归心,而且威震天下,风头之劲,一时无两。在《射雕英雄传》中也有这本《武穆遗书》,郭靖和黄蓉无意间得到了它,并对其加以学习,一月后,所统领的万人队将阵势熟悉,最后在襄阳,用岳飞的兵法将蒙古大军南下给阻挡住。

武侠小说中出了兵法让人好奇,还有一类神秘又有高超见识的人让读者更加想了解,在《虬髯客传》中里虬髯客骑着那头蹇驴而能“其行若飞”,已经是令人奇幻。但是还有一个被他称为“道兄”的神秘骑着瘦驴道人,不知姓名,不知来历,只见过了李世民,就只此天下非虬髯客的天下,而是李世民的,虬髯客果然从“他方”知道,证实道士的话,道士随后也不知所踪。

在《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个谁人不识的神秘黄衫女子,次仁美貌非凡又带有神秘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女子仿佛是《倚天屠龙记》中所以冲突的协调者,她的出场非常神秘,却可以三言两语调解了故事人物的种种矛盾,确实是不赏之功。她轻轻责备张无忌,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她在谈笑之间就向大家揭发了假冒丐帮帮主的陈友谅所谋划的阴谋,她没有出现在江湖之中,但是她却知道江湖的所有事。在解决问题后,她在琴音中消失,没有去想,仿佛只是一阵风飘过。这名黄杉女子的出现,给《倚天屠龙记》增加了许多姿色。

四、艺术技法的继承

(一)依托历史,虚构铺陈

武侠小说并不拘泥于史实、传闻,而是根据创作的需要,因文生事,实中有虚,引起读者的好奇。

在《虬髯客传》中,故事发生在隋朝末年,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故事中出现了许多历史人物,如帝王李世民、大臣杨素、李靖等。但是小说却是虚构的,巧借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结合,同时改变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在这里面,李靖是一名大臣,而不是故事中的布衣青年,而且杨素非常看重重李靖,而故事主人公虬髯客却是虚构的人物,这样一来就实中有虚,虚中带实、虚实同生,甚至被视为“子、史附庸而承认有一定的虚构”。[6]

金庸一向对历史感兴趣,具有很深的史学修养,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因此他认为武侠小说中应具有相应的历史背景,但又不拘于史。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只有四部作品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如果要用金庸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时代背景的故事恰恰证明该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代”、“而且多是以社会动荡、朝代更迭、民族矛盾激化时期的历史作为小说的叙事背景。”[7]金庸小说中出现最多的时间段就是宋元明初了,在这面有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它们被金庸赋予了一些传奇色彩。如郭靖、黄蓉驻守襄阳,则描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襄阳保卫战,襄阳保卫战是蒙古帝国消灭南宋XXX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场战争历时近六年,到底有没有郭靖、黄蓉这样的人物助阵抗敌不得而知,但确如小说所述,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役,它们都被作者融入到了虚构人物的故事上面,表现出实中有虚;虽然小说中也出现了很多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光是皇帝就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康熙、乾隆等一大堆;主角也时常参与历史重大事件,比如蒙古统一、南下征宋,李自成进京,康熙平三藩等等,他们的故事都不打可信,但经过作者的移花接木的艺术技法,与小说中的主人公杨过、张无忌、萧峰、袁承志等等都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这样的写法,做到了虚实同生,大大增加了可信度。

(二)主人公出场方式的沿用

《虬髯客传》中的主人公俨然就是虬髯客,但他不是第一个出场的,最先出场的是杨素,杨素是“天下之权重望崇者”,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了时代背景“又以时乱”,这不是在交代杨素的活动的背景,而是为了下文中众多人物活动的背景,杨素的出场只是为了引出高于他一层的人物李靖,塑造李靖的出场也是别有用心,李靖一个布衣,敢对一个“天下之权重望崇者”的杨素献策,又敢于指出杨素的错误眼光,指出应该重点放在“须以收罗豪杰为心”,而一贯倨傲的杨素不仅没有生气,还是大悦,并“收其策而退”,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李靖的不凡的胆识和杰出的辩才。然后由李靖引出红拂,原文中描写红拂不多,但从她深夜私奔去找李靖之后,她断然舍弃“尸居余气”的杨素,她毅然奔向是布衣的李靖,在她的身上表现出来了大胆的反抗精神。然后再由李靖、红拂共同引出虬髯客,在客栈外,先着重写了虬髯客的外在形象,而且对于李靖来说,直接看到自己的妻子的模样,李靖自然就发怒,而红拂却“熟视其面,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并先前主动结识,这都反映了红拂的眼光在李靖之上,接着写虬髯客嫉恶如仇的性格,最后才引出李世民来。这些人物的出场安排环环相扣,一个引出一个,令故事情节更加丰富。

金庸小说中也有这样与主人公有密切关系先出场,在进一步展开情节。如《射雕英雄传》中最先出场的是郭靖的父亲,同样在《倚天屠龙记》里先出场的是张无忌的父亲武当派弟子张翠山等。也有先交代历史背景时间,如《碧血剑》中开篇说明时间发展在大明成祖皇帝永乐八年已未;《书剑恩仇录》开头也把故事发展时间是在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也有一部分是主人公直接登场,如《连城诀》狄云。

五、结语

任何成功都必须有其优点,文学创作也不例外。金庸的武侠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人们所认可和接受,自然它具有值得称赞的观点。只有在创作中保持敏感和易学,才能从彼此的长处和短处学习,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和发展。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对比,分析金庸武侠小说对《虬髯客传》的借鉴,从角色、叙事情节与艺术技法三个角度出发,总结《虬髯客传》对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存在客观的必然性和主观的偶然性。

金庸自己说“我写武侠小说实际是写人性”,他只是按照人的本性行事,塑造角色形象的方法,使角色显得有血有肉,更加合理,并拥有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多种个性的集合,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人物,这更符合人类的常态,因此更容易阅读读者的生活。

为什么金庸的小说如此迷人,秘诀是什么?在于金庸精心设计的地块和不断创新的结构。首先是传统叙事模型的灵活运用。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流行文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叙事模式。金庸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就表明出他对小说的叙事方式十分清楚,他相信如果作者熟练地运用它,他将会取得不错的成果。金庸的小说继承了上述的传统叙事模式,但金庸并没有简单地使用某种模式,他精心组合并匹配了传统叙事模式。

就叙事元素而言,传记的情节是一个独特的突破性特征。后来,此功能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是学习和开发此功能。仅金庸小说就体现了这一特征。可以说,作家自觉地发挥了主动性,借用了优秀的作品来提高作品的质量。它具有主观上的必然性,这也是金庸在创作中最直接引用《虬髯客传》的内容。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人物塑造中的英雄倾向和人格理论。而且,在传统文学中也存在相似的特征,金庸也没有明确说这两个方面都是从《虬髯客传》中吸取的,严格意义上只能说有潜在的影响关系。

在艺术技巧上,武侠小说中对娱乐性的审美追求所确定的高雅和低俗奖励的普遍性被广泛认为是《虬髯客传》和金庸武术小说之间的最大相似之处。武侠在“庸俗”方面很受欢迎。这不是错误的,但是在“优雅”方面也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像《虬髯客传》一样,在以往的传统评论中,小说的三个主人公被称作“风尘三侠”,他们也被认为是古典小说作品中最为经典的首批侠士、也是中国首部侠义小说。但是金庸的武侠世界充满了文化内涵,对人性本身的关注更像是《虬髯客传》启蒙运动中的关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影响力和受影响者之间的关系似乎是合理的,可以说这是偶然的。根据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主角的出现方式直接参考了《虬髯客传》,我们可以从大量的例子中清楚地看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例子都是直接沿用, 作为参考,《虬髯客传》的风格绝对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影响存在客观的必然性和主观的偶然性。

综上所述,《虬髯客传》对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客观的,这些影响在金庸武侠创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他们是巨大的成功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当然,借鉴很重要,整合不能掉以轻心。金庸对《虬髯客传》等优异文学大作的引用,必然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有意识地将他所借的器材与优异文学大作相融合是他成功的肯定。在金庸的武侠作品中,通过在《虬髯客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特别的创作格调,从中也感受到了许多传统文化,也儒家、佛教、道教。还有地方风俗、风土民情的粉饰,使他的风土人情变得十分多彩。从整合中汲取教训后的创作完成了大部分文学活动,后续的交流也非常重要。金庸的武侠的娱乐性,普遍性和戏剧化特征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显得格外流畅。广播,电视,电影和其他高科技媒体使金庸的武术不同于传统武术。除了印刷材料和出版物之外,还获得了更广泛的交流渠道,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并使文学消费最大化。可以说,金庸武侠小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它为后者提供了值得尝试的开发路径。

参考文献

[0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6.

[02]陈墨.金庸小说艺术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21.

[03]金庸.三十三剑客图[A].侠客行[C].北京:三联书店,1994.709.709-710.

[04]金庸.韦小宝这小家伙[A].金庸散文集[C].北京: 作家出版社,2006.246.

[05]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71.

[06]刘志伟.古今《虬髯客传》研究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2000,(1):19.

[07]陈墨.孤独之侠–金庸小说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76.202.

论《虬髯客传》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

论《虬髯客传》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19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3月13日
Next 2023年3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