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被逐渐引进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板书应运而生,在带给广大师生便利的同时,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在多媒体板书的实际应用上仍然出现了一些不足。通过对多媒体背景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找出最合适的方法以便于恰当使用多媒体板书能够帮助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多媒体背景下板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概述
(一)多媒体背景下板书的界定及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背景下板书的界定
对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板书,更常见的定义是教师在讲课时在黑板上所书写的内容,既包括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字,也包括线条、符号等。刘淼教授在《当代语文教育学》中定义了板书:“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技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用具(主要是黑板)上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316~318页。]]
如今,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正逐渐被广泛使用,凭借其能够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及视频的优势,在语文课堂上被广泛使用。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肯定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作用,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堂需要重视现代科技手段的正确应用,使学生开阔视野,掌握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语文实践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被广泛使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现代板书)。在《教学板书分类论》中彭小明指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所展示的板书也就是投影板书和课件板书等即为现代板书。
因此,根据现在的教学环境,板书不仅包括传统的黑板板书,还包括现代板书(多媒体板书)。这也要求我们在研究板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时,综合研究传统板书与现代板书,以找到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辅助语文课堂教学。
2.多媒体板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6~8页。]],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应采取直观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板书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字、线条、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来概括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体现教学的重难点,是一种直观的、具体的辅助语文教学的教学手段。板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提炼,是对教学内容的概括,体现着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有着使学生见微知著的作用,也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内容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板书通过使用文字符号这类直观的方式展示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揭示教师的讲课思路。简洁明朗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记忆教学内容。
板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以便在课堂及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板书在脑海中回忆整篇课文的所学内容,为日后学生复习所学知识提供了重要依据。板书也体现了教师对全文的主旨、结构以及对整篇文章的脉络分析。板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好的板书能有助于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研究板书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找到对板书进行优化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板书是语文学科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正确使用板书能够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目标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所包含的知识更为广泛,课堂教学內容主要是锻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內涵也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因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课程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能够读懂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够产生思考,通过熏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同时阅读课有助于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发展思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谈及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8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7页。]]同时倡导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2.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并提高文学素养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主要能力”,是学生工各项能力发展中最关键的方面。因此,学生要在有理解的情况下阅读文章,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联系自己的情感经历。除了理解文章的内容外,还可以在社会和人生道路中获得启发。在掌握文学的背景后,可以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章的内容有自己的评论;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自己反复阅读文本,能够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立见解,体悟到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将相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对照获得对文章的相应知识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七年级上册《狼》和《猫》同样是描写动物,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总结描写手法或者让学生是这自己写一段描写动物的文字,既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细节描写的理解。

二、多媒体板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多媒体板书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运用
1.营造身临其境之感,把握情感更细致
在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师有效地使用多媒体系统来丰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可以增强板书的视听效果,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阅读文章,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促进时间和空间对课堂教学的局限逐渐变小,例如在读《三峡》时,由于《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学生很难切身体会到文章中所描绘的宏伟险峻之景,大部分的学生也并未去过三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板书的优势,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将三峡的四季风景通过图片和视频影像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展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欣赏完优美风景后再去研读文本,便更能体会文章语言言简意赅的特点。
2.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有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精神以及努力刻苦学习的重任,通过阅读让学生产生思考,进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初中生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合理的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而板书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通过文字的方式来加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实践活动和情感工作方面的经验不足,这造成学生无法准确掌握教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加工再创造。然而,让学生对于从未了解的领域进行想象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见解可能导致学生所想不同于教师所预设的结果。这需要师生的充分交流,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程度以及课程进度的判断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接下来的学习。
3.促进美的感知,提升审美品位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的确带给语文课堂许多便利比如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语言的艺术之美。初中学生需要培养感知美的能力,以便为将来创造美奠定基础。多媒体板书基于对情景的创造,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文字、情感、文化和艺术的美。比如教师在教授《再别康桥》时,徐志摩的留恋惜别之情需要反复朗诵,让学生从诵读中体悟出诗歌中的音韵美,结构美。而教师因为各类因素,不一定能够精准读出自己所想要体现的情感,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师诵读视频,使学生体会到最直接的美感陶冶和情感震撼。
其次,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念,世界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板书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进行建构,通过教师的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也在将之前所掌握的知识与课堂上新接触的知识进行合并。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时,也是对学生的审美进行培养的过程,比如教师所展现的板书的结构布局、教师的字迹笔顺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4.课堂知识延伸,提升效率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室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提高和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选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黑板板书,并继续提出问题和不断讲解,以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当教师采用多媒体板书时,节约了许多教师写板书的时间,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情景再现不再是天方夜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以直接在脑海中进行相应的想象。
5.拓展视野,开拓创新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的确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意味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不能继续从前的“满堂灌”现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变成课堂上的主动学习者,以多媒体板书为媒介,营造氛围,创设情景,深入研究课文能够有助于学生思路开阔创新。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书本束缚,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板书提供的相关知识,独立思考探究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拓展了视野,锻炼了创新意识,逐步养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
(二)多媒体在初中阅读教学应用中出现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科技不断的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黑板板书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大不如前。多媒体背景下,多媒体板书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板书而言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多媒体板书可以在课前准备,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预设做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在幻灯片上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或文字,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等,学生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观看幻灯片对所学有一大概了解。在多媒体技术的便利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使用幻灯片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但在使用多媒体板书应用上仍然出现了以下几类典型的问题。
1.注重形式,忽略过程
《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欣赏和评论的能力。这一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然而在使用多媒体板书进行教学时,教师容易产生只重视知识的呈现而忽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现象。不可否认多媒体板书的确带给语文阅读教学许多便利,许多教师混淆了形式与过程,多媒体板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于其能够将抽象化为具体,其重点在于“抽象变为具体”这一过程而非结果,学生在看到板书后将其与脑中已有知识的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重点。而一些教师却只是一味的展示所谓的知识结构,无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2.元素过多,分散学生注意力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板书容易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只注重外在的形式,堆砌了一张张美丽的图片和华丽的动画设计,这些课件看似精美但却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内容,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多余的元素干扰了学生对课堂的投入,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需要反复引导才能是学生将注意力投在相关知识点上。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小石潭记》,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板书时选择了一张动图作为板书的背景,每一页上都有一汪流动着水的图像,初见的确令人感到新奇,一下便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然而教师大量的选择动画这一元素作为多媒体板书的装饰,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被那些动图所吸引,教师真正希望学生注意到的内容反而被学生所忽略,教师只能够不停地用言语引导学生跟上教学进度。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的进展缓慢,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3.过度依赖,无个性化教学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盲目将多媒体板书看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使用多媒体板书的时候,教师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如何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也只是改变了板书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变得依赖于多媒体板书,教师机械地控制电脑,点击鼠标将课件上的文本、图片、视频等播放出来,让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多媒体板书变成了信息的展示工具,大量的信息堆砌其中,既达不到教学的目标,也无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
4.预设性强,影响师生互动
教师大多在上课前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推断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而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板书,如学生在什么时候会出现疑问,学生对于哪些抽象概念会无法理解,学生对什么场景更有了解的兴趣等等……但正因为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凭借的是对课堂生成的预判,这就决定了多媒体板书有着很强的预设性。而多媒体板书的预设性太强,就意味着课堂进行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旦出现了新的课堂生成,学生们的反应有时会有不同于教师之前所想,多媒体板书的作用就难免有些“不尽如人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容易因此受到影响。其次,在使用多媒体板书的过程中,由于多媒体媒体课件是教师提前仔细设计的缘故,教师因为熟悉内容在叙述时往往做不到减缓语速仔细讲解多媒体板书的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接受所学内容时不一定能够有时间思考,在无形中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时运用黑板板书的特点便得以展现。黑板板书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语文课堂中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而展开,例如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主旨进行讨论和推敲的过程中采取黑板板书更符合课堂进行的节奏,也能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程,参与课堂互动。
三、板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应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通过一系列现代教育设备(如幻灯机,电脑等)完成教学目标,确保学习者能够在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下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其中,幻灯片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使用的多媒体形式,一般内容包括了文字,图片,视频或音频。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工具进行多媒体教学。而学生也能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电子期刊杂志等途径进行学习。
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更为直观,它能够通过声音,图片,影像呈现出单纯文字所不能体现的情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能够使学生从一味的研读课本中跳脱出来,投入情感,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多媒体课件一般在课前就已经制作好,在课堂上不能够做到根据实际上课情况及时调整,在这一点上传统的黑板板书虽然也有一定的预设性,但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是随着教学展开而逐步进行板书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都影响着教师的板书内容。
(二)教师应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间的关系
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不能否认互联网的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在当代技术在教学课堂中不断应用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危机感:现代信息的传播、阅读手段是否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造成不好的影响?教师该如何控制和发现此类危机?
板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它有着“以小见大”的作用。板书能够凭借简单的词语或短句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概括地表达出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文字。一节语文阅读课如果有了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是锦上添花,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师的板书必不可少。在板书设计上,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前对板书进行设计,而到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形。这时传统的黑板板书的优势就能得到体现,它能根据教学进程进行相应的补充或调整,教师在书写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书写时机。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共同完成课堂上的板书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板书与黑板板书各有其独特之处,黑板板书和多媒体板书应该互相配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结合方式,比如在创设情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取来激发学生兴趣,在精炼课程内容和明确重难点时利用板书进行强调,加深学生的印象。
图一《荷塘月色》多媒体板书示例图二《荷塘月色》黑板板书
例如图一所示,在进行《荷塘月色》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板书展示荷花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展开接下来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提问展开教学活动,随着课堂的生成进行相应的黑板板书如图二,由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共同完成课堂板书,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加强师生课堂互动、
(三)加强师生交流,共建和谐课堂
青少年发展时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逐渐取代形象思维的地位。这意味着学生逐渐开始具备自我意识,他们的语文思维也在不断地发展建立。在阅读文本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态度对文本的进行自我解读,并热切分享自己的见解,以期获得认可和共鸣。这其中包含着学生个性的变化与形成。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指的是教师主导、引导教学活动,“学”指的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开。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学时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与学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独立的两个部分。这样的交融是建立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之上的,这也是当代教学课堂的基本要求。多媒体的介入本应该改善师生的交流互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现象反而愈演愈烈。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板书时,只是把多媒体当做单纯的展示工具,将大量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学习。例如在传统的教学中《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情景描写可以让学生仔细研读,从前后文中找出景色描写对于文本的情感基调的奠定有何具体作用。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只展示了两张照片,说一句“在仔细观察后进行描述”。学生只盯着显示屏幕观察,得到的学生回答往往是单一的。同样是指导学生去想象,前者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构建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而后者利用多媒体却却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较为合适的设计如图三:
、
图三《我的叔叔于勒》多媒体板书示例
该板书文字简洁,文中重要内容一览无余,通过最中心的钱币符号暗示了整篇小说围绕着金钱展开,教师随着课堂的展开逐步展示板书,将整篇小说分为赶、盼、躲、怕四个部分,通过该板书帮助学生对整篇小说进行整体把握,加深学生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印象。
(四)合理分配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于一切未知事物都感到新奇并想要了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文本的动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展开初中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旺盛的这种独特心理特征,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文章的作者、文章所写时的时代背景等,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以便在课堂上学生能全身心投入阅读之中。例如在进行朱自清的《背影》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板书展示背影图片例如图一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能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接着教师对于作者朱自清的背景以及《背影》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通过多媒体板书的展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师进行导入的时间。通过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教师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作者所写的文字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图四《背影》板书示例1图五《背影》板书示例2
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拣选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片通过多媒体板书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背影》忠实朴素的语言特色。如图五中,教师在板书中总结了文中的四次背影,同时让学生再次阅读描写父亲买橘子的段落并利用多媒体板书播放名师的朗诵音频,帮助学生品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板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在使用多媒体板书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以及结合多媒体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益之处找出解决方法。当然,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本文仍存在诸多不足,谨希望笔者提出的相关指导策略能够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板书展示有所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1]龚志群.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6.
[2]杜小宁.浅论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与弊端[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3):111.
[3]唐梦一.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任小倩.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34(11):48-49.
[5]刘新梅.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34(09):42-43.
[6]王晓嫣.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9.
[7]王雷.谈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和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37):177-179.
[8]唐梦一.论现代化冲击下的板书与课堂生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9):121-123.
[9]张琪.板书与多媒体课件融合教学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0(02):64-66.
[10]刘显国.板书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7.
[11]彭观仞.中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1.
[12]王世臻.小学语文课堂板书设计及运用[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
[13]王松泉.板书教学法初步研究[J].陕西师大学报,1989(增刊):76.
[14]宋晓亮.板书对比多媒体的某些相对优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10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