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经历对李煜词的影响

摘 要

李煜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每一次身份的转变,尤其是南唐国主瞬间沦为亡国之君的巨大落差,使得他的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李煜的词独树一帜,在词坛影响深远,在词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前期主要是奢华糜烂的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但国家的灭亡经历让他由此转变到抒写亡国的哀思和对人生的思考上来,李煜对词题材的拓展使得词的境界大大提高,不仅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也影响了“婉约派”词风,还为后世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豪放派”奠定了基础,李煜因着国主的身份和词坛成就被称为“千古词帝”。

关键词: 人生经历李煜词 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词这种新的体裁开始流行起来,一位在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由此开始熠熠发光,他就是拥有皇帝和词人双重身份的南唐后主——李煜,因其身份以及他备受争议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最重要的是其词的重大成就和重要影响,让他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从养尊处优的皇子到万人之上的帝王,再到受制于人的亡国之君,李煜的一生并不如他父亲中主李璟一开始给他取的名字那样“从嘉”。但正是因为不同寻常的经历,让他有更多一般人体会不到的感悟,使得他的词像他的名字一样明亮,在词坛大放异彩,对后世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他只是在南唐国主的位置上度过一生,那么终其一生他只是个艳词作者,而不会用词抒写意境更为开阔的题材,可见人生经历对李煜词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写词造诣颇深,影响深远,“他的词非但其时难有与之匹比者, 即以之与历代诸名家相较, 也不失为上乘之品。”[1]李煜也因为他的身份和才华被称为“千古词帝”。

一、李煜生平

李煜生于凄美的七夕佳节,长于安定富足的南唐,这使他人生的前半段都享受着奢侈的物质生活,向往不理政事的归隐生活,然而萧墙之内更多的是身不由己,父亲李璟继位后,身份的变化成了李煜不幸的开始。手段狠毒、心胸狭隘的哥哥弘冀因为李煜如西楚霸王一般阔额、丰颊、骈齿、重瞳的非凡相貌,视他为皇位争夺战的劲敌。而李煜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对政事也退避三舍,自号钟隐以表隐居山林的理想。但随着几位兄长相继早亡,命运还是将不愿继位却不得不继位的李煜推到了世袭的皇位上,这更加重了加速了他的不幸。李煜是一位优秀的词人,当皇帝却连合格都算不上,继位后沉醉歌舞不恤朝政,热衷于利用帝王特权满足爱好。最终金陵城破,李煜肉袒出降囚于汴京,被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孤独度过了他屈辱的余生。

(一)成长环境

王国维先生的一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2]是对李煜成长环境最简练的概括,简单的一句话却意味深长。当时的南唐经过祖父的打拼声威大震,李煜就降生于这片“三千里地山河”的国土上,享受着珠围翠绕的生活,感受着父亲李璟华章文采的熏陶,游走于粉黛裙钗之中,酣畅淋漓地抒写着男欢女爱。萧墙之内的尔虞我诈使他在文山艺海的畅游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归宿,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诗词等都在李煜的兴趣范围之内。李家的三代君主,政治上一代不如一代,文学造诣倒是一代比一代强。南唐到了李煜手里的时候,已经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情况,加之不恤朝政,沉迷作乐,灭亡是必然的。

性格特点

正是因为李煜“长于妇人之手”,才不可避免地有些“妇人之仁”、多愁善感,又继承了父亲李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李煜从小养成的性格决定了其最终悲惨的命运,李煜继位后,南唐对北宋的态度已经到了“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喜庆事,必遣使犒师修贡。”[3]的地步。虽说偏居一隅的南唐小国迟早难逃被北宋王朝吞并的命运,但李煜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唐的灭亡。李煜没有跟南唐共存亡,但从附属国的君主到被俘的阶下囚,活着其实比死了更艰难。从屈辱的“违命侯”到看似地位提高的“陇西郡公”,故臣徐铉的到来让李煜内心所有的屈辱、不甘、悔恨、愁思达到极点,借着酒劲写下了绝命之词《虞美人》。

二、人生经历对李煜词思想内容的影响

李煜生于皇室长于宫廷,日子比一般的词人过得要充足富裕得多,不必为了生活艰难困苦,政事上又有兄长操劳,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的词更多地反映了宫廷歌舞的奢侈,词中富含皇室贵气。另一方面,皇家子弟看似风光其实最是无情,即使再三表示无意皇位,也难逃兄长的猜疑,李煜又觉得无奈,追求归隐而不得,只能寄情歌舞。因此李煜词中不乏歌舞宴会的描写。而且李煜的成长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是女性,小到宫娥大到妃嫔,这也为他描写男欢女爱以及一些舞女歌女形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直到南唐亡国,李煜词中的男欢女爱、宫帷情调瞬间消散,转而抒发国仇家恨,这是李煜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也可以说是词史的转折。高处跌落自然不再惬意,祖传的家业在自己的手中断送,想来李煜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才不敢殉国吧!但若非南唐亡国,李煜这一生也许就是个普通的国主平凡的词人了。沦为亡国之君后,李煜又被囚于深院之中,赵匡胤不允许探望,因此本就凄惨的李煜又多了不少孤独和寂寞,这些孤独和寂寞也让李煜开始思考人生、感慨命运。

“愁”是李煜词中非常重要的情感,只不过前期多是小家子气的儿女私情,后期则是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富含哲理的人生思考。

(一)前期宫廷情爱

李煜因为从小在宫廷中长大,虽说南唐国势每况愈下,又有赵匡胤步步紧逼,但李煜仍算一国之主,过着骄奢淫逸的日子,这时候的词大都表现了极致奢华的宫廷生活。李煜前期热衷于描写宫帷情调以及男欢女爱,虽稍显媚俗,但妻子娥皇在这一时期对他影响很大,与娥皇在一起时李煜词在艺术表现上还是比同时期同类题材的作品更胜一筹。

李煜两首《长相思》均为想念娥皇所作,学生认为其中《长相思·云一緺》这首更为深刻。这首词上片写人,“云一緺,玉一梭”写的是女子用玉簪束起的如云一般的秀发,“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写的正是这名女子清新素雅的衣着和愁眉苦脸的神色,一个“轻”字将女子的秋思闺怨写得温柔婉转。下片写景,“秋风多,云相和”写的正是秋夜秋风秋雨之景色,本已凄苦,“帘外芭蕉两三窠”又写被摧残的芭蕉叶愈显秋意浓,营造了萧瑟凄美的环境,尾句“夜长人奈何”直接感叹长夜漫漫,忧思无处排解,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歌舞宴会、男欢女爱都是花间词派主要的题材,李煜受其影响,又因为成长环境,前期所写也不过内容暧昧、题材荒诞之作,但正所谓“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为病,而游之为病也”李煜词胜在亲身体验,情感真挚。李煜与大周后除了有表达相思之情的《长相思》之外,还有《谢新恩》、《一斛珠》等传情之作。

其中最大胆放纵的要数《一斛珠》,这首词描写的是歌女一大早梳妆打扮与情郎约会的场景,显然这是花间词派最常见的主题,花间词派描写歌宴者泛泛,然而大多缺少人物个性的刻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李煜这首词的题材虽然相似,但较之已经有些新的突破,有意表现歌女的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特点。词的上片从“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描写歌女梳妆打扮,到“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为情郎唱歌,其中又加上了“向人微露丁香颗”的调皮行径,将歌女这一过程的动作、神态细节表现出来。尤其“沉檀轻注些儿个”对歌女点唇动作细节的抓取,可窥见其将见情郎的期待心理。下片描写歌女酒后调笑的情态之大胆放纵和可爱娇媚,前两句写歌女贪杯忘情、醉态动人,“罗袖裛残殷色可”连衣裳被酒沾湿也不在意,“杯深旋被香醪涴”还要将小酒杯换成大酒杯继续饮酒。“绣床斜凭娇无那”歌女醉酒后靠着床头娇艳的样子跃然纸上;最后又用“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写歌女醉酒之后恃宠而骄、恣意放纵的姿态,表现出情人间相互挑弄的暧昧情调。点唇、吐舌、歌唱、饮酒、嚼草、唾花,层层递进,李煜将歌女的身姿媚态、音容笑貌全与“口唇”相连,细腻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又活泼可爱的歌女形象。

除此之外,李煜前期更有与大小周后调情的大胆艳词。例如描写与小周后幽会情景的《子夜歌》、《菩萨蛮》,也有人认为这两首词是与宫娥的传情之词。学生认为其中《子夜歌》更为清丽脱俗,上片先用前两句“寻春须事先春早,看花末代”直抒胸臆,“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又以“缥”、“玉”、“清”等清新的色彩营造素雅高洁的环境,表达了及时行乐、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下片“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又说在皇宫里享受春天的时间还长,看似矛盾,蕴含深意。尾句“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描写作者与美人饮酒赋诗调情作乐的场景,这样惬意的生活让人流连,恨不得“春归晚”,好似赋予了春天这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以生命,能够以作者的情感意志为转移了。

当然,李煜前期的词作也不局限于缠绵旖旎、温软香艳之作,《清平乐》这首小令就是他亡国前所作,有学者认为这是李煜思念七弟从善之词[4]上片先写情,“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显然写的是离别之情;再写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片片花瓣落在身上,拂去又添;上片“半”、“断”、“乱”、“满”四字写尽离别时日之长、离别相思之苦、离别忧愁之深。下片前两句“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将写信和做梦两条排解相思的路都断了。尾句“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更生”将离别的愁恨比作野草,正所谓“春风吹又生”,无尽的离愁,好一曲忧思难禁的离歌。

总的来说,李煜前期的词受花间词派的影响,多是描写奢华宴会和男欢女爱的绮靡之音,作为一国之君难免少了些人君之度,但并非没有欣赏价值,李煜前期的经历也算是一种特殊的体验,词作也具有其独特性。

后期亡国忧愁

南唐亡国,一般以此作为李煜前后期词作的分界点,李煜开始抒写亡国哀思,特殊的经历使他思考人生变迁,后期的李煜词充满了悲观和绝望,满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般婉转悠长的思愁,还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孤独。李煜词前后期的思想内容有明显的转变,感情也由浪漫变得悲观消极,这些都与他特殊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这首堪称婉约派开山之作的《相见欢》,正是李煜后期词作的代表之一。整首词弥漫着浓厚的孤独和寂寞,“无言独上西楼”自己一个人独自登楼、没有人说话;“月如钩”月亮不是满月,而是缺了的弯月;“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幽深的院子、寂寥毫无生机的秋天,一个“锁”字好似将深院与天地都隔绝了,每个词每句话都在深刻地表达孤独。下片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具象化的表述将内心的孤独和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内心仿佛一只爪子抓挠着,一股烦躁之感悄然而至,果然“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不得不说李后主真是将“愁”写到了极致。

李煜是亡国之君,这样的情况沦为阶下囚是必然的,虽然未曾遭受身体上的折磨,但囚于汴京不得与外人接触的孤独和对故国的哀思常常使他彻夜难眠,为了排解内心这些挥之不去的孤寂哀愁,只能寄情作词。《浪淘沙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这首词里出现了李煜词中最常见的几个意向:雨、梦、水、花,充满了李煜式的朦胧美感和淡淡忧愁。上片采用倒叙先写梦醒后起身披衣听春雨,“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用帘外的雨声衬托屋内的静,孤独之感油然而生;“罗衾不耐五更寒”更是发人深思,到底是罗衾难耐,还是五更太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再写睡梦中故国依旧,不愿醒来;“独自莫凭栏”梦里梦外的对比使亡国哀痛在深夜里更加肆意蔓延,自己一个人本就孤独还是不要远眺江山了。下片更是充满悲观主义色彩,“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故国不复故人不再;上片还是“春意阑珊”,此时却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春天离开得突然;尾句“天上人间”四个字道尽今非昔比的沧桑与无奈。全词基调悲怆低沉,无处不透露着李煜对故国之思,是一首真正的哀歌。

漫长的囚徒生涯让李煜不仅思念故土,也开始思考人生变迁,感慨往事成空、人生如梦,有如这首表达他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的《子夜歌》,此词首句“人间愁恨何能免?”直抒胸臆,既是感慨,也是道理,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消魂独我情何限”又抒发了对命运不公的埋怨。而后“故国梦重游,觉来双泪垂”又写梦里重游故国,将“人生愁恨”具体化、个人化,一觉醒来更加感慨万千。下片反问着“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写出了囚徒生活之苦,又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尾句“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入梦又梦醒,全词围绕一个“梦”字展开了对往事成空的描写,颇有些“周公梦蝶还是蝶梦周公”的意境。

李煜后期的词中“梦”这一意象的使用评率非常高,一方面给词戴上了一席朦胧而神秘的面纱,仿佛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像一场梦一样;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故国不再的象征,南唐故土从此只能在梦里一窥其貌,李煜也只有在梦里才能找回一丝丝安慰。李煜词中梦场景的构建表达了他对帝王时期生活与故国的怀念, 对当下生活处境的不满与无奈, 从中我们看到了李煜情感由留恋悔恨向通达明澈的转换过程。[5]

三、人生经历对李煜词艺术风格的影响

晚唐五代时期,花间词产生于西蜀,因此也称西蜀词派,大多以婉约表达女性美貌以及男欢女爱为题材,很快词也在南唐流行起来。李煜前期受花间词的影响颇深,尤其又长于高贵的皇室,花间习气更为严重。除了最明显的,题材仍然停留在奢侈生活、歌舞宴会、男女情爱上之外,装饰化的意象比比皆是,因为李煜自小生于皇室,所接触的都是最富丽堂皇的,在所难免。虽然较之花间派更能深入刻画人物,总的来说仍然不脱花间习气。

但李煜后期的词与前期大不相同,李煜的创作极具新意。在写作手法上, 李煜摒弃了花间词派重语言修饰、辞藻华丽的写作手法而以白描见长, 直抒胸臆, 语言简单明炼却文采动人, 不作艰深之语却将情感表达得感人至深。[6]脱离了奢侈的宫廷生活,艰苦的囚徒生活更加激发了李煜创作的灵感。一方面在意象的选择上,较之前期更具美感,更能引发共鸣,尤其表现在对情感表达的具象化描写上。另一方面,因为李煜单一的经历,他的情感更加单纯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总的来说,李煜一贯善用白描,前期花间词的影响禁锢了李煜的成长和发挥,反而是亡国后的囚徒生涯让他的词意境开阔、情感的表达上也实现了突破。

(一)前期花间习气

李煜词不仅受花间词派的影响,还有父亲李璟和亦师亦友冯延巳的熏陶,因此前期不脱花间习气。例如花间词派主张用华丽的辞藻描绘情景,李煜虽说善用白描,但其中任然不乏装饰化的意象,例如“金钗”、“金炉”、“罗衾”、“雕栏玉砌”等,这些富丽堂皇的意象虽然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但这也正是花间习气一直遭人诟病的原因所在。花间词人受战乱影响颠沛流离,在民间体验底层生活,而李煜一直在深宫之中,因此在这一类意象的选择上李煜显然高雅得多,毕竟充满皇家气派。从这方面来说,李煜词又是优于花间词的。正如具有代表性的《浣溪沙》,上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通宵达旦的歌舞宴会跃然纸上。“红日已高三丈透”说明宴会持续了一整夜,天亮了仍未散去。“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红日、金炉、香兽、红锦地衣等一起体现了这场舞会的时间之长、奢华之度。下片通过描写舞女的动作“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掂花蕊嗅”,表现舞女之醉态,更说明宴会的绮靡。“别殿遥闻箫鼓奏”远远的还能听见殿内乐器敲打吹弹的声音,全词都在尽力表现宴会之盛大、持久。

除了在意象的选择上,李煜前期的词作也并不像花间词那样空虚,至少在对人物的刻画上更加深入。例如《菩萨蛮》,有说这写的是小周后幽会李后主。这是一首以狎昵真切著称的艳词,“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语言露骨、画面暧昧。“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不加雕饰就将少女的害羞、害怕、幸福、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将两人紧张刺激和浪漫温馨的幽会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只简单地描写偷情的地点,其中呈现的画面却不可谓不大胆。最后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样直白的表白结束,全词语言浅显易懂,意境却深远,可谓“专作情语而妙绝”。

李煜前期的词虽多是绮靡之作,尽述闺房之趣、宫帷之乐,但其在艺术表现上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对人物、场景的描写上具有比较强大的艺术概括力量,例如这首宴会之后意犹未尽的《玉楼春》,这首词描写的正是一场盛大的歌舞夜宴,上片将这场夜宴的盛大描写到极致,不论是嫔娥还是乐器,李煜都对其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首句“晚妆初了明肌雪,青殿嫔娥鱼贯列”描述众多妃嫔宫娥为晚宴淡妆浓抹,“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中“断”、“重”二字一方面体现了夜宴之奢靡,另一方面又赋予了娥皇重现的《霓裳羽衣曲》以强烈而丰富的情感色彩。“临春”一句明是写香, 暗是写风, 暗香随风飘散, 词人兴致阑珊, 由“谁更”二字而出, 更显得活泼有致。[7]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词的下片虽写的是曲终人散,却又饱含意犹未尽的想法。全词虽然充满宫娥妃嫔的脂粉气和奢靡俗气,但寥寥数语道尽盛宴,又不落俗套,充分显示了李煜的艺术表现力之强。

由此可见,李煜较之花间词派,虽然未能去其糟粕,但也有一定的突破。虽然继承了花间一贯的题材,但胜在情感真挚纯粹、审美高雅脱俗、艺术技巧高超。

后期意境深远

李煜后期的词作艺术感染力更强,情感真挚动人。虽说李煜的经历对绝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来说独具有特殊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经历也具有单一性,除了前期的皇子国主生活,就是后期的囚徒生涯,而这种单一性又为其特殊性增添色彩,单纯的经历使李煜的语言愈加浅显易懂,感情愈加真挚动人。王国维是这样说的:“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一如这首《乌夜啼》,写的是亡国后李煜怀念故国的思愁。词的上片前两句“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先写窗外风雨交加,“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再写窗内烛断水尽的场景,从室外写到室内,营造了一种空间感,从而表现置身其中的孤独和寂寞,引起共鸣。作者起来又躺下,躺下又起来,如此反复,内心却始终不能平静下来,亡国经历虽然特殊,但这种孤独忧愁的感情却是共通的。在这首词的下片,李煜说“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自己的经历像梦一样,常人又何尝不是人生如梦呢?最后两句“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说的“路”应该在梦里,只有梦里才能再见故国,才是“堪行”的“路”。全词满是消极颓废,情感使然,虽有共鸣,悲观却是不可取的。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更准确地说,是到了后期,李煜词的意境才显露出来。有人说李煜的词都充满一股悲伤,尤其是后期囚徒生涯所作的词,每一词句都有自己独立的意境,又不脱离唯一的主题,使李煜词的意境更为开阔。李煜不拘于“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的一般形式,将情感寄托于景中,情与景相互交融,成就了创设意境的典型。一如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被视为李煜的绝命词,以问句起头,以答句结束,全词曲调高亢,语言凝练,引人共鸣。这首直接表达对故国思念并流传千古的词,让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李煜却问何时了,并由此想到时间流逝故国不再,从这种美好与现实的对比之中,可见其悲凉心境,情感真挚也是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之一。尾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比拟和夸张的手法将内心无尽的愁思比作江水,无可奈何的失控感袭来,颇有李太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意境,不仅抒发哀思,更有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擅用白描手法的确也是李煜词作一贯的特点,李煜词虽包含花间题材,却不爱用华丽的辞藻去写。不论是人物、场景,还是情感,他都能用白描的手法,创造出优美的意境。除了富含哲理的《虞美人》,这首《破阵子》也是李煜为怀念故国所作,开头两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就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出发,直接写出了南唐历史之悠久,幅员之辽阔。后两句“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一连串的宫廷风貌写尽了宫殿之繁华贵气。而下片“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强烈的对比让国破家亡更令人悲痛,“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离歌响起,宫娥落泪,出降之日凄凉之景恰恰因为上片故国之繁华更显狼狈慌张。

总而言之,李煜后期的词意境深远,情景交融,联系他的人生,并不长的一生中经历了极端的乐与悲,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落差,经历了深刻的家仇国恨,才让他以血书词,词作更富于感染力量,流传千古。

四、李煜词风转变影响

千古词帝李煜在政治上和文学上截然不同的表现让他始终充满争议,作为一国之主当然也希望国泰民安,奈何文绉绉的词人实在力不从心,内忧外患也不足以成为他改变的动力,终于国破家亡,似是解脱,又像是词帝新的开始。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王国维如是说,李煜没有体验过民间疾苦,也不愿参与“九子夺嫡”的勾心斗角,即使亡国被囚也没有受过物质匮乏的苦,这样的人内心是纯净无暇的,正因如此,他的词作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才是最真挚动人的。不管是前期纸醉金迷的生活还是后期孤独凄苦的囚禁,李煜抒写的都是自己最真实的体验和情感。

除了真挚的感情,李煜白描手法的运用也造诣颇深,这也许得益于他“长于妇人之手”的经历。无论是对景色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情感的抒发,李煜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不加雕饰。然而又不似花间词派那般只求华美的外表,而是善于抓取人物形象特征、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形神皆备。

此外,最重要的是李煜突破了花间词派狭窄的抒写题材,将词从艳俗中解放出来,不局限于对男欢女爱和歌舞晚宴的无病呻吟,更有大境界大格局的国仇家恨以及对人生世事无常和宇宙春去秋来的思考和感慨,这直接影响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

(一)对婉约派的影响

李煜词对后世影响极大,婉约派中最典型的是李清照,李煜和李清照是我国诗词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婉约词大家,他们的婉约词创作具有特殊性。[8]在人生经历上两人极其相似,李清照其父是著名学者,其夫是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这和李煜早期“长于深宫之中”的富裕相似,而且两人都在文化气息浓厚的书香家庭长大,因此和李煜抒写生活一样,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多歌咏自然、记叙生活。他们的词作均可分为前后期,李煜以南唐亡国为界,而李清照以“靖康之耻”区分前后期作品。他们都曾家庭富裕、都失去了伴侣、都经历了亡国之恨,李清照在情感的表达上与李煜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这首经典的《声声慢》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首先情感上继承了李煜词中一贯的“愁”,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的使用不仅平添几分音乐美,深入探究更体现了词人百般聊赖的一天,写的也是春去秋来光阴流逝的愁思。语言上也似李煜一般凝练通俗而又不失雅致,善于直接表达心中所想。与李煜梦回故国表达愁思不同的是,李清照更多的是通过对亡夫的思念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全词不写亲人,不写国家,只写“这次第”,淡酒、大雁、黄花、梧桐、细雨却是无处不愁。在写“愁”上,李清照继承了李煜将其呈现出不同形态的特点,不同的是,李煜作为南唐国主多了一丝自责悔恨,而李清照则在对亡夫的悼念上更加深刻。但又因为经历相似而不同,李清照与百姓的接触更加广泛,见识到了人情冷暖,在词作的创作中融入对底层百姓凄惨生活的关怀,思想更加深刻。

除了李清照,受李煜影响颇深的还有清朝的纳兰性德,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他甚至被称为“清代李后主”。纳兰词对李煜词的文学接受与传承不仅表现在其词哀感顽艳的词风、真挚诚恳的情感、明白晓畅的语言、以小令为主的曲调上,更直接表现在其词直接或间接化用李煜词的词句上。[9]尽管作为八旗子弟一生顺遂,人生最大的波折便是爱妻去世,眼界不比遭遇巨大落差和亡国之痛的李煜和李清照,但其词还是以“真”广为流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纳兰性德继承了李煜最为擅长的白描,以《鹧鸪天·离恨》为例:“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柳一叶舟。”这首词上片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女子的神态与动作,不加雕饰刻画了一个“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女子形象,借此表达闺怨离恨。纳兰性德写景上继承了李煜寄情于景的写法,而又有所不同,纳兰性德更注重将景写“活”,生动传神。这首词的下片正是写景,孤寂的空楼只闻幽怨的笛声,无尽的江水只泛一叶孤舟,可谓动中有静,颇有李煜当年“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的意境,

对豪放派的影响

李煜对豪放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词题材扩展上,在李煜之前,词原本只是一种民间歌曲,大都反映情爱之事,在当时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在李煜之后,词这种体裁才被用来抒写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悟,而在写爱国写感悟的词人中,苏轼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以怀古抒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首词借苏轼仰慕的三国周瑜表达对昔日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全词体现了苏轼慷慨激昂的风格,这也是他与李煜截然相反的地方。

苏轼不仅继承了李煜抒发爱国情感、世事无常、光阴不再的思想内容,而且进一步拓展了词的抒写内容,还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将李煜直抒胸臆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千古传诵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词作之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词上片描写的是一次出猎的场景,苏轼运用白描手法将出猎场面直接展示在众人面前,下片由实转虚,直接反问:“何日遣冯唐?”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

(三)打破诗庄词媚传统

李煜拓展词的表现领域,不仅为豪放派词人提供了新道路,对词本身来说,李煜将词从艳俗的定义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词的地位,正是王国维所谓的“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而盛于宋,前人写词,多为浓艳香软、矫揉伪饰之作,写的多是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也向来不被文人雅士所喜。其中的典型代表温庭筠,词作主题多为风尘女子的生活,多为娱乐所作,词被认为是上不得台面的。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李璟在位时都不曾打破。

而李煜也是在这样的文学影响下长大的,又身处南唐皇室,前期他也不乏辞藻华丽、浓艳香软之作,写宫廷生活的奢侈、写歌舞宴会的糜烂、写男欢女爱的香艳、甚至写与小周后的偷情……但经过亡国被囚,后期的词作却境界大开,令人惊艳。让他改变这一局面的是国破家亡的经历和孤独被囚的生活,此前虽一直受制于赵氏王朝,但好歹也是一国之主,身份骤然降为阶下囚,这使他内心充满无处排解的忧愁,只能寄情于词得以纾解。而身份转变带来的物质生活质量降低,也让他再也无法做那纵情歌舞的国君,从此一改宫体词的繁华和花间词的浓艳,把词作为表达爱国情怀和感慨人生命运的正途,由此开创了词作内容的新境界。因此李煜在词史上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可以说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甚至合格的一国之主,但谁也不能否认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

五、结语

李煜出身皇室,他喜欢那些风雅的诗词歌赋, 这些可以让他在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 却无法让身为一国君主的他保住被觊觎已久的南唐王朝。[10]但南唐亡国的经历,无疑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令其影响词史发展。纵观李煜词作,不难看出前后期明显的变化。国破家亡、身份骤然下跌,这些让他词作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在感情的表达里。李煜用他独有的墨笔抒写着自己的一生,从男欢女爱到家国情怀,从旖旎相思到苍凉悲壮,亡国经历让他的词更加深刻、入骨,如王国维所说:“真乃血书者也”!

参考文献

[1]陈柏华.李煜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77-82.

[2] 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6-01.

[3]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06.

[4]田居俭.李后主新传[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08.

[5] 毋燕燕,郑琴.论李煜词中的场景描写[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03):1-6.

[6] 尹悦琦.南唐后主李煜词对后世的审美启示[J].汉字文化,2019(02):40-41.

[7] 吴伟新.李煜生平与其词风转变[J].汉字文化,2018(16):126-129.

[8] 邓江涛.婉约派的双子星座——李煜与李清照词之比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学报,2019(04):65-66.

[9] 陈丽珍.论纳兰词对李煜词的文学接受[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4):10-15.

[10] 尹悦琦.南唐后主李煜悲凄审美风格的形成[J].文化学刊,2019(02):250-252.

致谢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论文工作。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的修改以及后期的调整,感谢这些日子以来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父母和同学。首先是我的指导老师,感谢他一直以来的督促和指导,如果没有他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知识以及精益求精的作风,我的毕业论文不可能进展得如此顺利;其次是抑制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父母,感谢他们;最后,我的几位同学也在写论文期间给予了我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同学之间互相扶持,终于一起将论文写好。

论人生经历对李煜词的影响

论人生经历对李煜词的影响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29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3月14日
Next 2023年3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