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许嵩古风歌词创作中对古诗词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歌词创作中早早就出现了对古诗词的引用、借鉴以及再创作。如王菲所演唱的《水调歌头》和《红豆》整首歌都是对古诗词的直接引用;又如毛阿敏演唱的《相思》则是对古诗词的部分进行引用并且进行了再创作。许嵩作为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其作品中常常出现了对古典诗词的借用与再创作现象。首先对古风歌词的定义进行概括详解,再从诗词与古风音乐进行展开,通过对许嵩为代表的现代古风歌手的作品进行分析,对作品中的古风歌词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其作品的现代价值意义进行了研究。

一、许嵩作品中的的古风歌词

许嵩,作为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无论是借鉴还是再创作,其作品中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古诗词元素。本文将以许嵩的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古风歌曲。

(一)古风歌曲的概念

我们或许会好奇,究竟什么才是对古风歌曲的定义呢;什么样的歌曲才能称之为古风歌曲呢?当今学界对古风歌曲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大致上界定是否属于古风歌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即歌曲的渊源;歌曲的形式;作曲;作词;使用的乐器;创作人;传播等方面。

判断一首歌曲是否是古风歌曲,其一,从歌曲的渊源上来看,古风歌曲兴起于21世纪初,大多数创作是基于古代、仙、剑、侠等背景下的网络游戏又或者是影视作品下的同人文化衍生。其创作者多数为青少年。其二,从歌曲的形式上来看,古风歌曲大多数分为两大类,即以传统乐器演奏的纯音乐和演唱形式的歌曲。其三,在作曲上,古风音乐与我国传统音乐一脉相承,讲究韵味与深意,与西方音乐的直接截然不同。其四,古风歌曲在作词中,内容上常常喜欢运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古典文学形式,如诗、词、歌、赋等。而其在创作上则可以分为原创(半原创)和引用;原创指的是创作者以某种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形式(如诗词歌赋文等)进行自行创作;半原创和引用则是在原有的古典文学作品基础之上进行再创作,两者的区别则在于,半原创对原有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了再加工,而引用则是直接引用原有作品;古风歌曲的歌词特点上同样也是追求意境与内涵。其五,从歌曲的创作人来看,由于古风歌曲兴起于21世纪初期,创作者大多数为青少年,并且古风歌曲创作的门槛并不高,大多数创作者进行创作都是基于兴趣爱好,由此看来,青年创作者为古风歌曲提供了活力,但缺乏些许专业性。其六,从古风歌曲的传播来看,其传播途径主要以网络传播为主,近年来古风歌曲不断发展,也有了现场表演的形式,如“墨明棋妙”的国风演唱会等。

(二)许嵩的古风歌词创作与古诗词

歌词创作是古风歌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上文所说,古风歌曲在作词上主要分为三类——原创、半原创、引用。许嵩作为古风歌坛的生力军,其歌词创作上三种形式都有,大多数为原创作品。那么他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独特的“古风”标识的呢,其作品又有什么“古风”的韵味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许嵩的作品吧。我读古诗时需要赏、析,我听许嵩作品时也有时需要赏、析,而不单单是听。许嵩的作品有很多,其中他的《千百度》被录入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这首歌的名字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青玉案·元夕》。“我寻你千百度,又一岁荣枯,而你却不在灯火阑珊处。”

在《千百度》中的这一句歌词——而你却不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这样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诗词与许嵩作品中的古风歌词运用的是同一句话,但其所赋予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在《千百度》里的“我”,晨晨暮暮在岁月中浮浮沉沉,凌冽的寒风在缝隙中吹入了衣间,一阵萧瑟,却不见得有人为“我”添加衣物防寒预暖。“我”客居在关外的旅店时,灯火被风雪所掩灭,寒风呼啸了一夜,让人如何入眠?“我”惆怅地进入了梦中,仿佛在梦里浮浮沉沉度过了几个月又好像是清醒的度过了几年。只是可怜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屋外的瘦弱的马匹无法好好歇息只能在寒风中哀鸣。往事哀伤凄清,你我用情清浅。我听见鹧鸪正在清幽的鸣叫着,但是它们却不能够飞回堂前,只能感叹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是沧海桑田,尔后伴随着一声叹息。旧日红纸黑字书写的对联已经褪去了当初鲜艳的颜色,还有谁能来把这褪色的对联揭去换上一副新的对联?而我在这千百度之中里不断地寻找你,从日出之时到日落之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那灯火阑珊处却不见你的身影。这首歌是许嵩的一首原创作品,除了化用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之外,还化用了白居易先生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岁一枯荣。”

除了这首被录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千百度》,许嵩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有的或善用典故,有的或直接引用诗词,又有的或是运用大量的古典意象,其作品极具中国风韵味。许嵩专辑中的歌词对古典诗词文化的借鉴是多方面的,并且取得了听众们的认可。 现代流行歌曲从对古典诗词的化用, 对典故的活用,对古典意象的选取, 对诗词意境的借鉴等方面,为自己拓宽了创作的思路。[]

典故的运用常常使歌词中包含古典美和意蕴美,善用典故能够使情感含蓄的隐含在歌词之中,使歌迷们感受到古典文化的意蕴之美。在许嵩的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典故的运用,如歌曲《庐州月》中的“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洗不梳一苦十年寒窗”这句歌词中则引用了“凿壁偷光”这样的一个典故,除了“凿壁偷光”这个典故之外,这首歌的歌词创作中还运用了“宿洗不梳”、“红袖添香”等典故;还有《半城烟沙》中的“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则化用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典故;《梦蝶》中的歌词“年少庄周,酣醉不为酒,梦里化蝶飘香花间走”这句则是化用了庄周梦蝶这样的一个的典故。许嵩的古风歌[]曲作品中的典故使他的作品更具古典美和意蕴美,其中更蕴含了作者的情真意切在其中。

除了典故的运用,许嵩在作品中也常常化用诗词乃至直接引用诗词。例如:与你若只如初见(《如果当时》);一将功成万骨枯(《半城烟沙》);我寻你千百度,又一岁荣枯(《千百度》);月色如浅唱,江火似流萤(《尘世美》);年年倚井盼归堂(《清明雨上》);为伊消得衣宽人消瘦(《梦蝶》)等。

第一句是化用了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中的一句名句,即“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第二句则是直接引用了唐代曹松的《己亥岁》中的诗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第三句化用的是白居易的诗《赋得古草原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第四句是引用李白的《夜下征虏亭》中的“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极尽描摹了盛夏的风光。而第五句则是直接运用词的名字,有一首词名就是叫做《年年倚井盼归堂》,而采桑子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最后一句的出处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许嵩的歌词创作中,随处弥漫着古典文化的韵味,他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在其中,这使得许嵩的歌词充斥着传统文化的典雅之感。古风歌曲对古诗词的继承和发展方式,不仅是对许嵩的歌曲创作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更是为当代流行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使古风歌曲的艺术价值被更多人的认可。

除了典故和古诗词的运用,许嵩的古风歌曲创作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古典文化意象,极为典型的是“烟花”与“烟火”这两个典型的意象,常常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美妙的意境。其古风歌曲作品中的歌词中通过对意象以及通过这些意象勾勒出的意境极具古典意蕴。何谓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的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风歌曲的创作也是通过对意象以及意境的营造来抒发作者心中情感,营造出具有古典美的氛围。在许嵩的古风歌曲歌词创作中,他用意象来具现传统的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意识相交融,将古典诗歌所蕴含的美体现在现代歌词的创作当中,让人体验到古典文化的意蕴美。其作品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意象,这里以意象“烟花”、“烟火”为代表做分析。在许嵩的作品中“烟花”、“烟火”的意象出现的非常频繁,“烟花”在古代是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但是在不同的情景之中,“烟花”所代表的情感则是大不相同的,如:烟花三月,洞庭一线(《亭房道》);江南三月烟花笑(《烟花笑》);遥想多年前烟花满天你静静抱着我(《南山忆》);独留我赏烟花飞满天(《断桥残雪》);烟火对影赏(《七夕》)等。

第一首歌是许嵩早期作品中非常耐听的,其中这句“烟花三月洞庭一线”就好像在说“我”在烟花三月,来到洞庭湖畔听鸟语花香;第二句歌曲中的歌词一转,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江南,江南总是和烟花联系起来,三月的江南就好想是一个让人逍遥的天堂一般。在三月的江南,我在姑娘你的身边,姑娘你突然笑得像江南的烟花一样灿烂;第三句看起来非常的具有美感,但是仔细品味这首歌的歌词与这首歌的意境你却会发现这是并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歌词中写道,“我”遥想当年,漫天的烟花飞舞着,而你在静静地抱着我,如今却早已物是人非,你已不在我身边。第四句出自《断桥残雪》,这首歌是许嵩古风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我们看这句歌不免有一种孤独之感,只剩下作者独赏漫天烟花。无论是“烟花”还是“烟火”本都是美好的意象,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展现出了不同的情感,这大概就是古典文化中的意象之美妙之处。除了一些常见的意象之外,许嵩的古风歌词创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非常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事物作为其中的意象,如歌曲《千百度》中的“关外、夜店”;又如《拆东墙》中的“衙门”等,这些词语极具古典文化趣味,使听众有了一种仿佛穿越了千年回到了古代当年的意境,极具传统文化的气息。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意境是诗歌最为基本的审美范畴,是诗歌创作真正的构思核心。一切表现的总的目的就是鲜明的突显意象,“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许嵩用意象、典故还有一些常见的成语、诗歌来营造古典意境,构建的画面使人进入情境之中回味悠长,从而打动人心。[]许嵩在古风歌曲创作的意境中所出现的深刻的思想情感,也使其作品充满着古典韵味。

二、许嵩古风歌词创作中对古诗词的继承与创新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总会勾起人们心中的感慨万千,总会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古诗词之所以一直被人民大众所追捧的原因。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文化发展中,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可以唱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在不断的发展,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现代流行音乐乐坛中出现了一种音乐流派,其音乐创作人摘取古诗词文化中的精髓进行创作,写出了一首首汲取了古诗词抒情性的优美歌曲,并被人们所喜爱。许嵩作为古风歌曲创作中的新兴之星,其作品的创作中不乏有着对古诗词的继承与创新。

(一)对古诗词的继承

许嵩在其创作中,不乏有着对古诗词的继承。在他的歌词里,随处弥漫着古典文化的气息、具有古典的韵味,而其中古诗词的运用也随处可见。

许嵩的创作作品中对古诗词的继承大致上可分为间接传承与直接传承。直接传承指的是诗词的直接化用,即

诗词典故的化用:在中国传统的诗学领域之中,对言语、诗词、意象、意境以及典故的运用是创作中所必不可少的。黄庭坚有云“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 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诗词典故的巧妙化用是古风歌词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也是评价一首古风歌词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许嵩在其作品中直接化用了许多诗词,也有的作品化用了大量的典故。如许嵩的作品《庐州月》,其中一句“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则是化用了西汉的匡衡“凿壁偷光”的一个典故,除了“凿壁偷光”之外亦有“红袖添香”的典故。除却诗词典故的化用,许嵩对古典诗歌文化题材的延续也是一种继承。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诗词就有着许许多多丰富的题材,如托物言志、咏史怀古、借景抒情、边塞战争诗歌等。诸多的题材造就了古诗词文化的多元性。古风歌词所带有的文化内涵也展现在对题材的继承和演变之中。如许嵩的作品《半城烟沙》,其题材就是边塞战争,其中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引人深思,自古以来战争不断,多少“一将功成万骨枯”,许嵩的这首歌则写出了战争的冷酷无情,体现出了作者悲悯的情怀。此类题材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常常出现,体现出了战争的残酷、人世的蹉跎、情感的沉浮,战争让多少恋人分离,让多少父母白发人送走黑发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伤害。 古风歌曲常常对传统题材进行创新与发展,其创作的作品价值观更加的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古风歌曲之所以拥有广泛的受众,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除了直接传承之外,还有间接的传承,通俗的来说就是歌词创作中对意象以及意境的运用。意象与意境的运用在古诗词中是非常常见的而古风歌曲作为依托古诗词为基调的一种创作形式,其中也不乏对传统意象以及意境的,古风歌词虽说大多数是为曲调填词,但是单从词作的角度来看,它亦是一种文学创作,有着诗、词、歌、赋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创作通常以一种特定的意象为中心,结合多种不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相对的意境,从而形成一个别具氛围的全新的古诗,也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古风歌曲的独特的魅力。例如许嵩在《断桥残雪》这首歌的歌词创作中,写了“断桥”与“残雪”这两个富有古典气息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爽明丽又婉约忧愁的意境,作者刻画了一个在断桥上默默等待多年的痴情男子,以一种灰暗的情感基调为底色,将这个默默等待的男子的心中无奈与岁月沧桑的景物相结合。许嵩的爱情主题创作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桥、月光、烟花等字眼,营造出的是凄婉惆怅的意境,带着悲伤美好的含蓄的情感。许嵩的歌词对古典意象和意境的借鉴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古典韵味。

(二)对古诗词的创新

当清新脱俗的文字被铺成唯美的歌曲,诗词歌赋的意象,文人墨客的掌故,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耳边。古风音乐给传统带来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许嵩在古风音乐的创作过程中通常不是直接整首诗或词照搬,而是对其进行再加工与创作,他用现代的语言对古诗词进行重新演绎,从而变成具有许嵩独特风格的作品。古诗词中不俗的文字被许嵩经过现代语言的再加工,以一种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除了再加工创作,许嵩也用古典文化独有的典雅气韵进行自己独特的创作,他的作品别具典雅之韵,让人一看就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气息以及古诗词的典雅气息,古风之息甚重。如他的作品《书香年华》中,歌曲的开头则是韵律诗,歌词中出现了人们写诗时需要注重的对偶平仄和押韵元素,以及苏东坡等大文人,歌词中充满押韵,同时内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写出了他对古诗词文化的看法。

许嵩作品中对古诗词最大的创新就是将古诗词与古风歌曲相结合,用一种更加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即歌曲输送给当代人。诗词歌赋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都应当合时合宜,引导人们去接触。

三、以许嵩为代表的古风歌曲创作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其价值

(一)古风歌曲的出现及发展过程

古诗词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期,而古风歌曲则起源于流行乐坛。到了2003年,中国歌坛上出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周杰伦。周杰伦推出了一系列的中国风作品,如《青花瓷》、《东风破》等,周杰伦连续创作出了许多的古风歌曲,一时之间中国风歌曲风靡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的狂潮。2007年第一个古风原创团队组合“墨明棋妙”的出现使古风歌曲的创作不再全靠填词翻唱,这意味着着古风歌曲的创作逐渐转为原创作品,而不再是单纯的填词翻唱。古风歌曲的发展由此逐渐步入了正轨,古风歌曲的音乐专辑和线下音乐会在资本的投入下逐渐得以实现,古风歌曲的传播范围和受众面积变得更加宽泛。时至今日,许许多多的古风歌曲创作平台以及古风歌手不断出现,古风歌曲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提升,古风音乐已然成为一种流行音乐的类型。这种将古诗词、古文化、古韵律和新编曲、新概念、新唱法融合的极具中国特色的音乐充满了浓郁的中国色彩,富含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与歌词相结合的音乐形式使古之遗风在今日仍被唱响。

(二)古风歌曲的社会价值

歌曲是与主流价值观共振共进的。[]音乐的价值,大则安邦定国,中则修身养性,小则减压娱乐。古风歌曲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为基石,摘取古典诗词文化之精华进行创作。当代古风歌曲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如传承古典文化、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吸引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

古风歌曲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作曲还是作词,都在用各种形式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古风歌曲作为一种崭新的音乐风格,他丰富了当代流行乐坛的音乐创作内容,为音乐创作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古风歌曲主要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乐器,如古筝、古琴、萧、二胡等,这使得古风歌曲更加具有传统文化的风范和民族韵味,这是传统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一种试探性的结合,这其中具有非常高的音乐价值。同时古风歌曲的创作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化用其中。古风歌曲通过自身独特的展现形式为听众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古诗词,古风歌曲在青少年中尤受欢迎,古风歌曲很好的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探究优美的古诗词的大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古风歌曲用自己的方法唱出了独特的韵味,如许嵩的歌曲《书香年华》,一曲《书香年华》将中国千年传统文化唱了出来,仿佛置身千年之前的书院,耳边环绕着朗朗书声。又如HITA、安九等演唱的《礼仪之邦》,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磅礴大气,歌曲唱出了千年古国的气势。古风歌曲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发挥着自身无与伦比的优势,在吸引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的同时也具有着积极向上的教育价值。古风音乐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具有鲜明的“复古”、“仿古”风格,直接的向听众呈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古风音乐不仅仅对传统文学和音乐有着创新与发展,同时也推进着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新生与发展,一是书画艺术,以Winky诗演唱的《松烟入墨》为例,歌曲以极其雅致的格调艺术性还原徽墨的制作;二是戏剧艺术,以小曲儿演唱的《清平误》和河图演唱的《第三十八年夏至》,演唱者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了戏腔,吸引听众对戏腔进行了解。三是围棋艺术,以HITA的《松窗棋罢》为例,歌曲充分的展示了围棋的无穷意蕴,更是以棋喻世、以棋观人,提升了其中的意境。

同时古风歌曲还能使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上令人惊艳人物。一些古风歌曲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通过作曲作词来讲述一个个历史人物又或者是一个个历史事件。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或者是事件的描写,抒发自身的情感,从而对听众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如河图的《长安李白》,描绘出了一个潇洒的剑客李白,李白的一声也跃然歌上。此外,某些古风音乐虽非着重于历史人物和事件,但歌词中的大量用典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类似作用。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学习历史知识(以及学习传统文化)必然主要依赖正规化的教育,古风音乐对此只可能发挥补充性功能。[]

古风歌曲固然有他的价值,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自2000年之后,以许嵩、李玉刚、周杰伦等为代表的古风歌手,在其歌曲创作中加入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色彩,他们采用新潮的填词编曲和婉转的唱法给听众带来了一种新的美感,同时也给许多的音乐人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理念。但是由于商业资本的运作因素以及音乐人的自身局限性因素,在古风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值得人们去深思。比如说部分歌手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歌词创作者对古诗词进行简单的拼贴等。“中国风”歌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之作”,也带给了听众许多听觉上的享受。但只有更深的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祛除创作中的商业化利益驱使,“中国风”才能吹的更具民族性,更具感染力和更持久。[]

四、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了五千年上下,如今正在以新的方式焕发着他的生机与活力。古风歌曲的兴起,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在民间蔚然成风,更有利于在海内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许嵩为代表的古风歌手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杨雪梅.论许嵩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4,36(04):12-15.

[]段丽.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的艺术之感 [J].大理学院学报,2011,9(9).

[]张瑞,魏刚.许嵩“中国风”歌词的意象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5,13(02):95-98.

[]张瑞,魏刚.许嵩“中国风”歌词的意象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5,13(02):95-98.

[]郭晴.谈古风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91-93.

[]曹桦.流行歌曲与主流价值观的共进共振[J].南方文坛, 2014(3).

[]董静姝.当代中国“古风音乐”的文化意义、困境和出路[J].音乐传播,2019(01):29-34.

[]李晓庆. “中国风”歌曲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潘渊静.试论方文山与许嵩中国风歌词的异同[J].文学教育(上),2016(03):109-111.

论许嵩古风歌词创作中对古诗词的继承与创新

论许嵩古风歌词创作中对古诗词的继承与创新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697.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3月14日
Next 2023年3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