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弗兰肯斯坦》是西方科幻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小说叙述了青年科学家与他创造的怪物共同走向死亡的离奇故事。从怪物诞生到死亡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怪物血腥外表下蕴含着强烈的悲剧意味。本文从怪物悲剧命运的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出怪物悲剧命运的表现有三点:一是追求情感满足却饱受挫折;二是因外貌丑陋与身份复杂遭受社会排斥;三是梦想不断毁灭使自己走向死亡。而造成怪物悲剧命运的原因也有三点:一是怪物人格结构的失衡带来的心理扭曲;二是弗兰肯斯坦与怪物支配关系的冲突不可和解;三是怪物“他者”身份使它与人类站在对立面,最终酿成悲剧。通过探究怪物悲剧命运的缘由,让人类重新思考未来与可能出现的非人生命体之间的伦理关系和共处问题,从而警示人类要注意追求科学技术的尺度和给予现代人类生存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 怪物 悲剧命运
一、引言
《弗兰肯斯坦》全名为《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又被译为《科学怪人》,由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出来。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青年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热衷于生命科学研究,并用生命科学的禁忌知识创造新的生命体。终于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他创造出一个以不同尸体部分而拼凑成的怪物。当怪物拥有生命时,弗兰肯斯坦却因为怪物异于常人的丑陋形象感到惊恐,残忍地将怪物遗弃。于是怪物只能独自在外飘荡,它逐渐学会了人类的语言,并懂得人类的情感。怪物渴望被人类接受,并做出不少善事,但因为自己的外表狰狞丑陋,始终未得到人类的同情与接纳,并且屡次受到了人类的辱骂攻击。由于弗兰肯斯坦过于绝情的遗弃和连续的打击,使得怪物心理扭曲。怪物决定报复其创造者弗兰肯斯坦,它首先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嫁祸给弗兰肯斯坦家里无辜的女仆。之后怪物软硬兼施地请求弗兰肯斯坦为它制造一个女怪物,弗兰肯斯坦起初迫于怪物的哀求与威胁答应了请求。但在女怪物即将完成时,因为弗兰肯斯坦害怕两个怪物会产生后代危害人类社会,他改变了主意,亲手毁掉了女怪物。于是怪物再次踏上血腥报复的道路,它要让弗兰肯斯坦和它一样痛苦。怪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唯一的好朋友克莱瓦尔,然后又在弗兰肯斯坦的新婚之夜杀死他的妻子伊丽莎白。亲朋好友相继被杀害使得弗兰肯斯坦痛不欲生,他踏上了追捕怪物的道路。可惜当弗兰肯斯坦追逐怪物到北极的时候,由于心力交瘁而患病去世。怪物面对死去的弗兰肯斯坦忏悔,并选择用自焚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弗兰肯斯坦和怪物这两个重要主角都走向了死亡,一个难以避免的悲剧结局。
《弗兰肯斯坦》因为大胆诡异的剧情和高超奇妙的文笔,小说一经上市,便引发文学界的深入探讨,震撼了每一代读者的内心,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小说中怪物的悲剧命运。本文将从怪物的悲剧命运的表现与造成怪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研究,使读者了解怪物的悲剧命运和怪物悲剧命运给予人类的新启示。
二、“怪物”悲剧命运的表现
(一)情感的挫败
马斯洛指出“生活需要是基本需要却不是唯一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能够给人以快乐。”[]而当怪物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它便开始追求更高的需求层次——情感的需求。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三大情感,这也成为怪物穷尽一生所追求的情感。但是在小说的结局,怪物却依旧忍受着孑然一身的生活。亲情、友情、爱情怪物都不曾拥有过,它在追求情感需求的道路上饱受挫折与失败。
怪物在被赋予生命的第一时间,弗兰肯斯坦就绝情地将它遗弃。刚刚诞生的怪物是懵懂无知、单纯自然,它在面对弗兰肯斯坦的遗弃,依旧对弗兰肯斯坦抱有善意的幻想。怪物曾对弗兰肯斯坦说:“记住,你把我造得比你本人更为强大,我的体型比你高大,我的关节比你柔韧。不过我不会起意和你作对的。我是你的创造物,我甚至会对我生来的主人和君王温和而柔顺,只要你履行你对我应尽的责任。”对于怪物而言,弗兰肯斯坦是它的造物主,是它的“父亲”,怪物渴望能从弗兰肯斯坦身上得到亲情,能够公平、宽厚,甚至像德拉舍一家一样其乐融融地相处。可是在怪物被遗弃的那一刹那,弗兰肯斯坦就主动切断了与怪物亲情的联系。怪物在弗兰肯斯坦那里得不到亲情,于是它便萌生出养育懵懂孩童的想法,可现实给予它一个巨大的打击,一个纯真懵懂的孩童也会因为它的丑陋外貌而嫌恶它,大声骂它:“怪物,丑八怪,吃人的魔鬼”。在掐死孩童的那一瞬间,怪物便失去追求亲情的冲动了。
而在追求友情的道路上,怪物也是失败告终。怪物在被弗兰肯斯坦遗弃后,最初接触的是德拉舍一家。怪物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一家人,希望能用自己的真诚消除他们对丑陋外貌的恐惧。在怪物的热心帮助下,怪物从失明的老德拉舍得到了唯一的安慰,老德拉舍对怪物说:“我的眼睛瞎了,不能对你的面容做出评断,但听您的出言谈吐,我在心里相信你是真心实意的”[]就在怪物以为即将能获得友情时,老德拉舍的家人回来了,它的一切美好预想都化为泡影。老德拉舍的家人大声尖叫,强横地驱赶怪物离开,甚至连夜搬走。于是怪物在追求友情的道路上,被无情地中断了。
心灰意冷的怪物无计可施,便将自己唯一的希望寄托于弗兰肯斯坦。它希望弗兰肯斯坦能创造一个女怪物给它,并在女怪物身上获得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能给予的情感。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只要能得到三者之中的一个就足够满足怪物。可弗兰肯斯坦毁掉了即将完成的女怪物,也毁掉了怪物追求情感的最后一条道路。怪物无法得到任何的情感与爱,“缺少爱的人生就像是住在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那股空虚寂寞的感觉一点一点地吞噬着你,夺取你的快乐。”[]毫无疑问,怪物在这间空荡荡的房子中痛苦挣扎,直到死亡将其解脱。
(二)社会的排斥
怪物身为禁忌科学实验的创造物,其存在本身就饱受争议。怪物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它是弗兰肯斯坦自私冲动的实验产物。同时,怪物的处境也非常尴尬,虽然弗兰肯斯坦是创造者,但是弗兰肯斯坦并未对怪物负责,甚至怪物还惨遭弗兰肯斯坦的遗弃。而弗兰肯斯坦未对怪物的命名,也使得怪物的悲惨处境进一步加深。正是因为怪物身份复杂性和其外表过于狰狞丑陋,它被人类排斥到社会以外。
社会排斥是指个体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排斥或拒绝,个体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社会排斥将会导致诱发消极情绪、攻击性行为暴力犯罪等负面效应。人类因为怪物非自然的出生和异于常人的丑陋,便将“怪物”一词中所有不好特征和定义一并赋予怪物身上。无论怪物多么竭尽所能地对人类示好,都无法撕除人类对其偏见的标签。人类盲目地相信他们心中既定的观念,人类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依靠本能地对与他们不同的生命体进行拒绝和否定,盲目地认为怪物的一切行为都是邪恶。可是这些邪恶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这些偏见是对怪物的不公平与不公正。
同时,名字是一个人身份的重要标志,中国诸位先贤对此有过绝妙的阐述,如:“一名之得,可以成龙;一名之失,可以为虫”;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弗兰肯斯坦从头到尾都未曾赋予他的创造物一个名字。怪物曾经无数次的发问:“我是谁,我从何处而来,又该往何处去?”社会中的个人必须努力确认自己的身份得到安全感,在得到确认的基础上强化和巩固。[]弗兰肯斯坦在创造物未完成之前,将其称为“生物”(being),而创造获得生命之后,却称它为“怪物”(monster)。当弗兰肯斯坦把刚刚诞生的创造物称为monster的时候,就已经标记了怪物无法进入人类社会的命运。人类的认知中,怪物无论身心都是可怕丑陋,与人类为敌。这样的标记注定怪物如同孔子所说的,命运将会“不顺”。每个人对怪物都是排斥驱赶,无论是天真纯洁的男孩威廉,怪物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还是被救助的父女和德拉舍老人的儿女等人都是排斥怪物。怪物努力地想要融入人类社会,却一次又一次被打击与被排斥。整个社会充满着偏见,无视怪物的德行和心灵。怪物孤独地游离在荒野之中,在自我求证的道路上挣扎压抑地生存,内心充满着怨恨和悲痛。
(三)梦想的毁灭
怪物渴望亲情和接纳的梦想不断毁灭,人类一次又一次以怨报德地对待它。怪物的内心开始痛恨起人类,不再奢求进入这个排斥它的人类社会。在第一次希望破灭之后,怪物决意报复社会,一步一步向恶魔转变。它掐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并嫁祸给无辜的女仆贾丝婷。可这样的报复并没有带给怪物丝毫轻松,反而让还有一丝良知的怪物意识到了自己的堕落,使得内心不断痛苦挣扎:“可我却像魔王撒旦,心头压负这一座燃烧着的地狱,遭受痛苦的煎熬。”[2]怪物为了摆脱这种的痛苦,只好退而求其次地乞求弗兰肯斯坦为它制造一个与自己同样丑陋的女怪物。它认为制造一个与自己同样丑陋的同类,就可以得到自己在人类社会所无法获得的尊重与爱。这个请求无疑是怪物它对未来幸福的唯一寄托,它用尽全身解数使弗兰肯斯坦答应请求,并表示愿意销声匿迹,到极少人居住的苦寒之地度过余生。
但是弗兰肯斯坦反悔了,他将即将诞生的女怪物撕碎,这让怪物的理性防线彻底崩溃,怪物心中仅存的那一丝良知和希望得救的可能被毁掉。怪物被“我无法得到,你也休想拥有”的病态心理完全吞没,彻底地堕落成魔鬼。它威胁弗兰肯斯坦,会疯狂地报复他,让他永远都得不到幸福,并扬言会在新婚之夜亲手毁掉她的未婚妻。威胁发出之后,怪物不仅在新婚之夜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使得他的父亲悲伤而亡,而且将陪伴弗兰肯斯坦度过重重难关的亨利勒死。至此,怪物将弗兰肯斯坦身边亲密的人都杀死,一个体面而有爱的家庭顷刻间家破人亡。怪物和弗兰肯斯坦走上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追逐之中。
在小说的结尾,弗兰肯斯坦在追捕它的途中不幸病逝之后,怪物毅然决然地选择自焚。它的死亡是主动的,怪物是主动走向死的本能,因为它明白自己无法触及爱的本能,而这种死的本能不仅促使怪物毁灭他人,也促使它毁灭自己。弗兰肯斯坦的死亡让怪物在这个世界最后一点的联系都没了,死亡或者说是毁灭成为了怪物唯一的一个选择。它说:“我将死去,再也不会感到现在这样折磨我的痛苦,再也不是难以压抑的情感的猎物。”死亡不仅是怪物从痛苦中彻底解脱的唯一途径,也是怪物绝望中的自我毁灭。
三、“怪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支配关系的冲突
弗兰肯斯坦和怪物之间的不同身份造成了不同的冲突,而冲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弗兰肯斯坦与怪物之间的矛盾。这些冲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两者之间的对立,从而导致两个人的悲剧结局。黑格尔曾提出:“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和力量形成的整体”,它一旦具体化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目的,原来的和谐平衡状态就要被破坏,从而转向各自对立和排斥。[]若要解决怪物与弗兰肯斯坦的悲剧结局,就要使两者之间的对立和排斥消除。但是弗兰肯斯坦和怪物从一开始,就因为主奴支配权利的争夺而产生了对立。
弗兰肯斯坦造人的行为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潜在个人主义倾向和对他人支配欲望的目的,他想通过怪物来确立自己作为科学家与造物主的身份,彰显自己有意义的自我存在。弗兰肯斯坦虽然在创造怪物过程中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但只是为如何获得拼凑躯体的材料而发愁,而不是思考创造“新人”这件事情正确与否。他希冀如同“上帝”或者“普罗米修斯”那样创造一个“新人”,一个臣服于他的“奴隶”——“一个物种将把我当成他的创造者和源头而感恩戴德,许多幸福而卓越的生命将把自己的存在归功于我的赐予。”在实验室的那段时间,弗兰肯斯坦支配着怪物的一切,怪物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一切都是以弗兰肯斯坦的意愿而进行。弗兰肯斯坦认为如果按照人类精细的人体构造创造怪物,实验进度就会被拖慢,便将怪物做成一个庞然大物,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剥夺怪物对身体的支配;当怪物没有达到他预想的样子,他毫不犹豫地把怪物遗弃,让怪物自生自灭,这样的做法剥夺怪物对命运的支配;作为怪物的创造者,他应该赋予怪物名字,可他并没有做,这也剥夺怪物存在人类社会的权利。不难发现,弗兰肯斯坦与怪物之间是主奴附属关系。
当弗兰肯斯坦因为怪物丑陋和令人极度恐惧的模样,选择遗弃自己的创造物的时候,他们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对立关系似乎因此而消失,两者形成了一种和平的假象。可事实上这种对立仍然存在,这就直接导致弗兰肯斯坦和怪物之后为了争夺支配权利进行斗争。支配关系成立的前提,是被支配方的主观不作为,被动接受被支配的命运。怪物显然打破了这一前提条件。怪物在被遗弃后,通过观察和读书获得了人类知识,它产生与人类交往并进入人类社会的渴望,想要支配自己的命运,那一刻起,由于争夺支配权利而发生的悲剧开始上演。怪物满心期待地想要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却由于怪物丑陋的外表而疏远它。它的内心的孤寂无法排解,如同身处在一间孤身一人的牢狱之中,人人都认为怪物是有罪,人人都将它隔绝在外。
怪物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开始第一步的报复。他掐死了弗兰肯斯坦弟弟威廉,一不做二不休的它又将威廉的死嫁祸给弗兰肯斯坦家的女仆贾丝婷。虽然弗兰肯斯坦猜测出这些事都是怪物所为,可他却没有能力去制止怪物。因为弗兰肯斯坦不想失去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他迫不得已地听从怪物的命令,答应为怪物制造女同类。这里可以看出在这段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中,弗兰肯斯坦开始走下坡路,怪物慢慢占据上风,支配关系开始反转,怪物也就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弗兰肯斯坦。可是原本身为造物主的弗兰肯斯坦怎么会甘心地受怪物的支配呢?于是弗兰肯斯坦为了争夺原本的支配权利选择发起反击,他在女怪物即将诞生的前一刻撕毁了女怪物。从客观来看,弗兰肯斯坦是为了人类的未来而考虑,“一个魔鬼民族就会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为人类制造一种充满恐惧的危险局面。我有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这样的灾祸带给无穷的未来世代吗?”[2]但是从主观性来说,这是弗兰肯斯坦这是为了夺回支配权所做出的行为。然而这种行为是压垮怪物的最后一根稻草,使怪物完全丧失理性,疯狂报复弗兰肯斯坦,夺走弗兰肯斯坦所珍重的亲朋好友。报复的结果使得弗兰肯斯坦陷进疯狂中,怪物再也无法控制弗兰肯斯坦,同时两人的关系也被推动到更加激烈的对立面。
弗兰肯斯坦撕毁了女怪物,狠狠地将打破怪物最后一丝的幻想,怪物对归属的探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落空了;弗兰肯斯坦的亲朋好友被怪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生活被摧毁,也破坏了弗兰肯斯坦一直以来最为重视的东西。从那时候开始,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生存目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怪物执着于弗兰肯斯坦感受其无法排解的痛苦,而弗兰肯斯坦执着于向怪物复仇。他们两者之间的仇恨无法平息,对立的矛盾也因为支配关系的冲突无法消解。唯一的解决方法只有一方的死亡,才能使对立彻底消失。因此,怪物和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命运就有了必然性。
(二)人格结构的失衡
弗洛伊德在人格结构理论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而构成。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它不受道德戒律的束缚。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盲目地追求各种愿望的满足和自身欲望的释放;自我是在现实环境中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它迁就现实的限制,寻求在现实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获得满足。同时,自我处于本我与超我之中,对两者有调节与缓冲的作用;超我则是道德控制下理想化的自我,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其中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理想自我,是确定自己行为符合理想道德行为的标准;二为人们常说的良心,是规范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社会道德限制。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者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相互对立,处于一个协调和平衡状态中。如果其中一个获得主要心理能量,另外两者便要失去一定的心理能量。心理能量决定这个体的行为和人格的动态,因此一旦人格结构失衡,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小说中怪物人格结构的慢慢失衡,预示着它的悲剧结局一步步地酿成。
怪物诞生之初,它为了躲避人类而藏身在一个连着农舍的棚子里。在棚子中,德拉舍一家和睦的相处和有内涵的言行使怪物深深感动,它的超我中的良心慢慢苏醒。怪物不仅觉得不再偷这一家人的食物,而且还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怪物在夜晚为他们打来足够烧好几天的柴火,同时为了融入这一家人,怪物努力学习人类语言。这时候怪物的本我偏向超我,使它的行为处于不犯错的范围。但是很可惜的是,怪物的超我刚刚萌芽便接连遭受扼杀,德拉舍一家的搬离,救助落水女孩却被女孩的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地开了一枪。于是怪物不再用人类的道德戒律来压抑自己的本我欲望,本我便带着其“快乐原则”喷涌而出。在无法满足自己情感的欲望,复仇便成为怪物唯一的快乐。“本我不遵循任何准则,不分善恶,也毫无道德可言。”[]怪物在本我的驱使下,残忍掐死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嫁祸给无辜的女仆。那个时候的怪物早已被本我扭曲,人格结构开始失衡。
在怪物发泄怒火后,“自我”开始缓冲与调节本我的冲动,它冷静地思考现实,它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无法与人类和平相处,可它又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怪物想到另一个能满足自己内心欲望但又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方法——让弗兰肯斯坦为自己造一个与它一样的女怪物。可是当怪物的本我欲望即将得到满足的时候,弗兰肯斯坦又将即将成功的女怪物撕毁。这使得怪物的人格结构更加失去平衡,它的自我已经无法调节本我,本我驱使着怪物满足自身的各种欲望,其中本我包括爱的本能与死亡本能。当爱的本能无法得到满足,怪物便转向满足死亡本能,于是怪物不但毁灭了弗兰肯斯坦,也让在痛苦中走向死亡。
怪物的超我没有形成内在的约束力,无法压抑其欲望的膨胀。自我没有发挥好调节的能力,无法将罪恶的欲望掐死在襁褓中。个体不仅无法得到相应的保护,反而使自我陷入无尽的痛苦悲伤中。怪物人格结构的失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无法调和,这一切就导致怪物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
(三) 他者身份的悲怆
“他者”,是根据黑格尔和萨特的理论而提出的,是广泛运用在西方后殖民理论的一个术语。在西方后殖民理论中,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的世界的人都视为“他者”,“他者”和“自我”俨然对立起来。在小说中,弗兰肯斯坦对知识不断追求、沉迷生命科学研究,是十九世纪里典型的青年知识分子,而相比之下,怪物不寻常的出生与丑陋的外形,甚至它不是“人”。这可以看出怪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对立的,它是一个“他者”的存在。
同时,所谓的“他者”是指一群无所依附,伪装身份并且又足智多谋的群体,他们表现出边缘人的特征,身份认同上的缺失促使他们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试图在飘忽的意识中找到“根”的感觉。[]而怪物正是符合上述的“他者”概念。怪物从诞生开始,它的存在便是异于常人的。怪物不仅是禁忌知识的产物,而且它的存在也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弗兰肯斯坦用尸体拼凑成它的躯体,躯体的能量用雷电代替。虽然制造怪物的材料都是在自然中取材的,但是它背离自然的诞生,诡异丑陋的外貌,都使每个人一见到它就吓得尖叫连连。违背自然的诞生方式和异于常人的外貌直接注定了它从一开始就是与人类对立的他者。当怪物将《失乐园》、《名人传》和《少年维特的烦恼》误以为是真实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并且从中了解人类社会和自身的处境,怪物渐渐发现了自己是他者。但是怪物仍然渴望进入人类社会与人类交往。它幻想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是可以成为人类的一员。
可是文化和语言决定了怪物是他者这个身份,直接判定它与人类对立的关系。人类的文化与语言早将怪物定位为他者,怪物却满怀希望地认为可以利用文化与语言进入人类社会,可终究是事与愿违。知识的增加只能让怪物更加清楚地意识自己是他者,是无论如何都融入不了人类社会的。举个例子,怪物在森林独自生活时,曾多次在小溪流看到自己外表的它应该觉得自己是怪异丑陋的,但是怪物没有。可是怪物学习了文化和语言之后,它就觉得自己体型庞大、面目可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原来怪物这时候已经用人类的审美来评判自己的外表,它的审美观早已向人类那边扭曲。怪物开始觉得自己丑陋恶心、怪异畸形,并憎恨厌恶自己。同时,一次又一次地被人类打击排斥,也让它明白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得不到人类社会的认同与接纳。它曾说:“哎!我多希望我还待在原来的森林里,除了饥渴、冷热一无所知!”可惜一切都回不到过去,它懂得的知识越多,他不被人接纳的怨恨之情变得越重,想要得到更多的贪婪之心也变得越重。如果从来没有没见过光,就不会那么渴望太阳。到了最后,怪物的自我认知将人类与自己完全对立起来,与人类对立的他者身份束缚着怪物,成为怪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四)“怪物”悲剧命运的启示
怪物的悲剧命运让人类认真思考科技发展的前途和对后世伦理的关系。安德鲁·桑德斯所说:“《弗兰肯斯坦》决不是对历史、绘画和神话中惊慌的深思;它的魅力和力量在于它的预见性思考……它着重于责任和现在被称为‘科学’的知识体系一种德行上的试探。”[]而怪物悲剧结局恰恰对现代人类抛出问题——如何控制和运用好科学技术。弗兰肯斯坦对科技的无限度追求和盲目崇拜不仅给怪物带来悲剧的一生,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与亲人。随着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生物科学也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有很大几率创造出类似人类的生命体。但是人类不是全知全能的,这些生命体如果掌握不好,后果则不堪设想。对于人类来说,最可怕莫过于创造物的失控,一旦出现这样失控的局面,人类便倾尽一切将创造物抹杀。不管它们是否无辜,对人类是善意还是仇恨,只要威胁到人类,它们就不该存活。可试想一下,抹杀创造物的代价是否人类能够承担起。如果人类无度追求科学技术,缺乏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弗兰肯斯坦便是人类未来的缩影。
同时怪物的出生也带来一个问题——怪物能不能成为“人”?人们固守的传统伦理思维可能即将被打破,这促使人类不能不思考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小说中的怪物是具有人性和理性的,是富有情感的。按照康德所说:“是否具有理性是判断人是否具有内在价值的标准。”学习并掌握人类语言的,拥有理性的怪物正是符合“人类”的特征,也就意味着怪物是可以被视为“人类”新成员,是你可以将它们纳入人类社会中,获得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如果人类固执地排斥“新人”,对它们充满各种偏见,这些“新人”很有可能心存怨恨,偏激地走向人类的对立面,最终摧毁人类社会,这是未来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的现代科学背景下伦理困境。如果人类自私地利用科学技术为自己谋取利益,那必将给人类自己带来无法预料的巨大灾难,因此我们人类要科学追求有其限度,对自然有其敬畏,认真思考人类与非人生命体的伦理关系,好好反思科学价值导向,真正了解、正视和运用科学这一工具,这或许是《弗兰肯斯坦》给予后世人们最有意义的启示。
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科学的力量使人类制造未知生命体的可能性变得有可能。怪物悲剧命运不仅是警示,而且也是深层次的启发。怪物的复仇和弗兰肯斯坦的死亡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一直保持着敬畏之心,不能试图征服自然或者凌驾于自然规则之上。如果我们人类想运用科学创造新生命体时,没有能解决好伦理困境的充分准备,没有看到人类生存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蕴含着的复杂矛盾及冲突,一旦传统的生命伦理系统被颠覆,那么人类在道德和伦理面临的灾难和挑战是无法言语的。
而玛丽·雪莱以怪物的复仇和其悲剧命运向人类指出,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物,它也有对情感需求与对敌人的愤怒仇恨。而人类在面对异己是否应该多一分善意和宽容,不要用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一概而论,完全将其拒之门外。人类应该要学会换位思考,明白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侯秋芳. 对《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心理解析[J]. 文教资料, 2009(23).
[2]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M].伍厚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3]贡献 陈留生. “狭之笼”里的鸟儿──周朴园悲剧意蕴的新开掘[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7(01):115-121.
[4]张琪. 综述负面因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J]. 现代交际, 2019(03):65-66.
[5]崔楠.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认同与建构之解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 v.25;No.200(04):117-119.
[6] 李佳玲. 从分裂到和解:黑格尔悲剧美学浅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45-247.
[7] 成敏. A Study of the Monster’s Psychology in Shelley’s Frankenstein%雪莱《弗兰肯斯坦》怪物心理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 2014, 000(003):86-88.
[8] 韩月.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形象的后殖民解读[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4):3-3.
[9] 史育婷. 论《弗兰肯斯坦》的伦理困境与道德恐惧[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37-42.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还有感谢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限的启迪。同时感谢两年中陪伴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校园学习生活。
最后,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我论文和参加答辩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论文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