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赛博朋克小说的人文精神 ——以《神经漫游者》为例

摘要

赛博朋克科幻小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十个春秋,作为科幻小说中的一个独特流派,其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独特思考与独特视角一直都是西方学术界值得讨论的话题。本文拟通过对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神经漫游者》进行分析,以管中窥豹的方式窥探赛博朋克科幻小说是如何表达出人文精神的。

关键词:赛博朋克 科幻小说 神经漫游者 人文精神

一、前言

自从十九世纪末儒勒·凡尔纳写下第一篇科幻小说以来,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其主题、表现手法以及其思考的问题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最早的时候,科幻小说往往以地球以外的世界作为写作素材——太空飞船、太空航行、地外行星、外太空殖民以及千奇百怪的地外生命,对外太空的描绘在最开始的超过半个世纪中一直都是主流,但是随着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战后席卷整个西方的精神危机和“新浪潮”艺术,科幻小说的视觉从外天空转回大气层内、从地外生命转回人类自身,赛博朋克科幻小说就是从这“向内转”的大潮中诞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其审视人类文明的独特视觉和对人文精神的独特诠释一直使其备受西方学术界的瞩目。

(一)什么是赛博朋克流派和文化

“赛博朋克”是一个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重要科幻子类别。“赛博朋克”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X作家布鲁斯·贝特克的一篇名为《赛博朋克》的文章中,另一位X作家布鲁斯·斯特林认为,“赛博朋克流派”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待人如待鼠,所有对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给人,闭上眼拒绝思考并不能使这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消失。常见的赛博朋克小说是内封闭的,黑暗的,其焦点一般集中于狭窄的都市视野中,故事情节一般发生在电子计算机网络之中,信息技术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人脑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直接连接,让自己的精神直接进入由计算机信息网络所构筑的虚拟世界,以此来逃离不堪直视的黑暗现实。在这样的世界里面,人类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受计算机网络监控,巨型跨国企业在世界各个XX对社会的控制力最虚弱的时候趁虚而入把XX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权力中心。被体系所排斥的人们针对极权体系的斗争一直都是科幻小说描写的主题。以往的传统科幻小说中,这种极权体系的主宰一般都是各种形式的XX以及其中的官员们,然而在赛博朋克科幻中,这个主宰变成了巨型企业的高管们,赛博朋克科幻作家们对公司王国(corporatocracy)的丑恶弱点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并以此来描写故事人物对这种新型强权所发起的无休止的西绪弗恩之战(Sisyphean battle)。Sisyphean翻译过来就是无用功,这个典故来源于希腊神话——一个叫做西绪弗恩的男人因为触怒了天神宙斯,宙斯惩罚他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每一次就在他要把石头推上山时石头总会滚下来让他前功尽弃重头再来。放在赛博朋克流派里面,就是人类想拿自己的能力与机器比拼,去和依据这一机器建立起来的社会比拼,如同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样不切实际。这种阴郁的、黑暗的主题与赛博朋克流派相伴相生,用一场无用的战斗,一场不可能的战斗,去表达人类对于现在文明发展现状的反思。赛博朋克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科幻流派,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根据时代的发展又分成了前赛博朋克和后赛博朋克。

(二)赛博朋克科幻小说开山之作——《神经漫游者》

《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是世界上第一本同时获得“雨果奖”(Hugo Award)、“星云奖”(Nebula Award)与“菲利普·狄克奖”(Philip K. Dick Award)三项科幻小说界最富盛名大奖的小说,也是这项纪录至今唯一的保持者。这本1984年成书的小说最为著名的成就便是预言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应用的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作者威廉·吉布森不但在书里创造了“赛博空间”(cyberspace,也译网络空间)这一概念,同时也在现实世界间接引发了一种新的亚文化现象,即“赛博朋克”(cyberpunk)文化现象,这种亚文化现象的拥簇们通过一种迷恋高科技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但同时也对传统的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嗤之以鼻。这股亚文化现象一出现便席卷整个科幻小说界,至今风头仍劲。

《神经漫游者》是赛博朋克类科幻作品典范的同时也是开山之作。这类科幻作品描述的未来世界里,巨型跨国企业集团取代了常规的XX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统治者,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随心所欲地摆布,同时又在彼此之间毫无底线地进行信息战争以及烈度不一的暴力冲突。在那个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支柱的时代,巨型企业以及各路对该产业怀有野心的组织明争暗斗,只为垄断这个庞大的市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面,普通的人民群众从生产者变为了消费者。日益变化的社会令人们失去了完整的个性,从而引发了普遍的心理错位,这些心理错位的人们完全沦为了维持这个资本主义世界运行并且可以随时替换的工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人口结构也被分为了三种:巨型企业集团的上层决策者;被不停地剥削以至于不断缩水的中层阶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被人轻视却颇有组织性的下层群众(这些人以住在廉价出租屋和贫民窟里的底层劳动人民为主)。

在创作上,小说通过出色的场面调度,逼真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X的社会氛围。小说情节复杂跳跃,通过文字模拟出了人类进入电脑空间后的神奇感受。小说中蕴含了很多带有强烈隐喻的意象,这些意象超越了文学作品的界限,与现实世界进行了交叉融合,构成一个离奇、疯狂的未来世界。这些意象的批判性隐喻,让读者可以感觉到书中所述未来世界的错综复杂和耐人寻味。这部小说在创作方式上的突破,开拓了科幻作品审视社会的视野,为因“黄金科幻”走入末期而险些沦为资本附属品的80年代科幻小说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赛博朋克小说的舞台特征

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故事舞台和现实社会差距并不是很大,既没有中世纪的城堡也没有悬浮在空中的岛屿,现实世界里面有的东西赛博朋克故事里面也有,高楼大厦林立,楼宇间屹立着各种鲜艳的霓虹灯,但是更加先进更加令人叹为观止,大街上有着大量的全息广告,里面的模特儿和商品在空气中自行表演,向路过的人们展示着商品的神奇,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这里的城市仿佛永远不会休息,也仿佛永远不会有夜晚。可是这么一个地方却又潮湿,又阴暗,那些灯光没有找到的地方仿佛酝酿着什么极度危险的东西,让人眉头紧锁。

(一)颓废的现实世界

“玻璃管上,死气沉沉的霓虹灯拼出大大的‘都市全息’,上面落满灰尘。”

莫利带着凯斯来到她认识的一名情报贩子的藏身处,情报贩子藏身的地点异常的荒凉且萧瑟,唯一的景色就是马路上被风吹着跑的破报纸,尽管这里是凯斯曾经居住许久斯普罗尔,但却是凯斯以往从未涉足过的斯普罗尔,两人进入一条杂乱无章的通道,吉布森把通道里的废品堆描述成“像是金属和塑料扭结而成的真菌”,通道的地面上散落着大量的过期成人杂志,完全是一副杳无人烟的样子,突显了情报贩子藏身处的隐蔽。

斯普罗尔市中心时街景会光鲜不少,但也仅仅只是光鲜亮丽一点而已,当读者细细阅读之时,也可以感觉到整个城市由里到外都是一个精心包装等待出售的商品。

1.冰冷、无机质的世界

在《神经漫游者》的世界中,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与新兴科学技术的融合是以物质为基础,社会上到处充斥着实体产品的符号与影像, 使社会变成了消费社会。千叶城、斯普罗尔、波亚、伊斯坦布尔、自由彼岸,这些城市在地理上和外观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却都一致地体现了物质在横向与纵向上的延伸与控制。凯斯一行人每每去到一个城市就是购物和各种消费,得益于雇主充足的资金支持,他们可以在商店买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在这些未来都市中, 普通的商品交易依然存在,从斯普罗尔商场里人潮汹涌和被不断满足的购物需求,到千叶城里面各式的地下人体器官诊所和仁清街上的时尚手术店、虹街区再到伊斯坦布尔的毒品市场,在这一幕幕繁华都市景观的刺激下, 人的物欲也开始不断膨胀。

主人公凯斯曾经和一个名为琳达的女子打得火热,然而当凯斯发生了意外之后,琳达一声不响地来到他的住处把他装满了值钱信息的日立牌储存器拿走了(那储存器里的东西足够他们俩过上虽不说好但也不算艰难的日子),连吊唁他的举动都没有,人和人之间甚至连最基本的信任也没有了,只有冷冰冰的利益往来。

2.混乱、堕落的生活

暴力犯罪、毒品和酒精是赛博朋克世界中人们尤其是底层人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在那些疏于管理的地区,这种情况更是严重。凯斯进入自己经常光顾的酒吧“茶壶”,一进门听见有人在用斯普罗尔口音说“不是我想嗑药,我身体自己就产生了这么厉害的药物缺失症。”这是《神经漫游者》故事开篇的第二段话,简明直接地概括了外国人在千叶城中的生活,吸毒和饮用酒精是居住在千叶城的大部分外国人的生活日常,主人公凯斯没事就来到酒吧里面消遣,他在旅馆中的房间里面有着昵称为“干冰”的毒品,书中出现的毒品光是有名字的就有右旋安非他命、大麻、可卡因、克他命、内啡肽等等,凯斯只是来到这城市的无数外国人之一,在他居住的仁清街——全城最出名的无法地带——每天都有犯罪和地下交易发生,这些地下交易之间又有着各式各样的规矩,任何人都不能超过那条见不到的“红线”,一旦逾越就会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底层人民的生活毫无安全保障可言,每个人都要遵守那些地下世界的不成文规定,苟活或者死亡是仅有的两个选项,生活是如此的混乱和堕落以及不幸,那么那里是这些人们可以忘掉一切的绿洲呢?那自然是虚拟世界了。

(二)奇异的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是赛博朋克世界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真正体现出“赛博”的部分,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的精神得以抛弃物质世界的躯壳进入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它和现实世界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做到和现实世界几乎完全一致。在虚拟世界中,也有很多现实世界所没有的东西,在这个完全由0和1构成的世界中人们的各种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看上去是如此的美丽。吉布森解释说网络空间其实是极简版本的人类感官神经中枢,在故事中他这样描述:“它是人类系统全部电脑数据抽象集合之后产生的图形表现, 有着人类无法想象的复杂度;它是排列在无限思维空间中的光线,是密集丛生的数据”。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高度的融合, 真实与虚幻相互交错,这个异彩纷呈的虚拟世界我们可以从三层视觉去审视它。

1.纯粹虚拟世界

进入虚拟世界后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虚拟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数据构成的“田野”, 是信息高速公路,明亮的线条在无色的天空中构成了一个个大小相等的逻辑网格, 除此之外还有黑色的、透明的、燃烧的、闪亮的、绿色的各种“冰墙”(即防火墙),“在网络的虚无空间内, 一个数据结构内部的主观维度可以无穷大”。只要一个人在赛博空间中拥有足够的权限,那么这个空间中的一切都会听从他的要求,贝尔公司的工作人员天天都来到公告板上清理那些被年轻黑客们偷出来的入场代码,但是只要这些年轻黑客们还拥有着访问这里的权限,贝尔公司的工作人员们就永远也别想清理掉这些代码,纯粹虚拟世界令人着迷之处便在于此。

2.现实中的虚拟

技术的进步不仅让人可以接入虚拟世界,也让虚拟世界中的部分东西也可以进入现实世界,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全息影像。全息影像在《神经漫游者》中被描述为“最接近人类记忆的东西”。最简单的是到处都有的来自富士电子公司、自由彼岸太空城的全息招牌或者全息模型;高级一点的就是千叶城游戏厅里具有极强代入感的全息影像游戏机,那些全息影像所发出的光芒令人沉醉,投影出的内容是如此的逼真,让玩家身临其境的同时也让他们愿意把大把的精力投入到上面。在吉布森精妙的描述中,全息影像技术所带来的“映照进现实的虚拟”是如此的令人印象深刻和令人沉醉。而登峰造极的便是故事中与凯斯等人同行的里维拉在伊斯坦布尔夜总会搞的全息影像表演——“将那梦想女孩组装成形,而梦想女孩用那双美丽的手再将他拆解成块”,场面比现在的3D立体电影还要震撼。

3.虚拟中的现实

在凯斯通过赛博空间与莫利建立连接后,他可以随时切入莫利的感觉中枢,与莫利实现感觉同步,以此来完成虚拟体验。换言之就是躺在藏身的凯斯通过接收莫利的电子器官发送的电子信号来还原莫利的切身感受,但是由于是第一人称的视角即直接切入莫利的视角,这种还原会更加的真实且令人难忘。更加令人惊奇的则是吉布森在故事中所描绘的在虚拟世界中对真实进行模拟:人工智能“冬寂”为了和凯斯对话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人形替身,另一个人工智能“神经漫游者”则是直接制造了一个以假乱真的虚拟世界去模拟现实世界。“冬寂”在赛博空间与凯斯谈话时,作为一个电脑程序的它是不存在什么现实形象的,于是“冬寂”就通过凯斯认识的人的形象来向后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同两人就在现实世界中对话一样,并且和现实世界一样,如果被杀死,也会流血、脑浆迸裂。而神经漫游者所模拟出来的沙滩,和后世上映的《盗梦空间》中那难辨真假的梦境如出一辙,“生活在这里仍是生活,与真实毫无二致”,其以假乱真的程度令人惊讶不已,如果不是脑海始终意识到这是假的,凯斯恐怕真的会被迷惑住。与其说这是一种逼真的虚拟体验,倒不如说是虚拟世界“活”了过来,成为了一个“新的现实”。

现实和虚拟两个互相穿插在一起,无缝连接,两者互不分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三、赛博朋克小说的人类主题

小说是人写的,任何小说都绕不开“人类”这一主题,但在这么一个大前提下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科幻小说通过展示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传统科幻中对于太空生活那种想虚构成分较多的表现方式,赛博朋克小说展示的更多是距离我们现代生活并不远的生活方式,但是依旧和真正的现代生活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甚至连作为生活主体的人类也产生了变化。

(一)人的机械化、零件化

在小说中,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身体再造行业的发展,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美容就像是呼吸一样简单,为了追求更好的躯体,机械义肢大量的走进人们的生活,“茶壶”酒吧的酒保拉孜交替使用他的假肢和真臂来为客人满上,假肢里面“里面装着有七种功能的力反馈操纵器”,美容和身体再造在这个时代是在寻常不过的事物,以至于“他的丑陋也是种传奇,这年头人人都有余钱美容,他的‘天然’简直如同一枚徽章。”;作为辐射整个都市的消费时尚的源头,手术店的橱窗展出的是最新培育的人体组织,靠在皮条客身边的女郎们的人造麦色皮肤便是从这里产出的,人造肌肤皮下的芯片与皮上的数字屏幕相连,炫目无比;女主角莫利的身体机械化程度更高,在凯斯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的眼眶被银色镜片植入物完全封住,这副眼镜“生长在”她光亮白皙的皮肤上,她的视神经上植有“时间显示芯片”,在她手指甲的下方还装有可以随时滑出来的刀片。各种各样精密的机械部件共同组成了莫利的身体,让她可以高效地执行各项任务。

男主角凯斯与莫利相比,身体机械化程度不算高,但是由于从前的黑客职业他给自己的身体植入了可以直接连接赛博空间的电极,在这一空间内,他的身体从现实社会的联系中离开,与信息技术交互形成赛博空间的机器生态,凯斯长期沉浸于网络技术控制的赛博空间,神经在高速运转,身体却滞留在床上。将身体接入网络是凯斯每天日程表中要做的第一件事,“放上电极,接入网络,切换感觉”的步骤成为了他有序的生活习惯。赛博空间使凯斯忘记了吃喝拉撒等一系列身体的基本物质需求,身体与心灵的分离,让他感觉不到现实空间中时间翩然而逝,完全沉浸于“网络牛仔”这一职业的凯斯感到“这才是他。是他的意义,他的自我,他的存在。”从这个角度上看,凯斯的不仅身体完成了机械化,连精神也和机器实现了同化,跟莫利相比过之而无不及。

人类与机器融合,越发难以区分彼此,义肢技术最早的初衷是帮助身体有残疾的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义肢技术让人的身体机能得到了延伸,可以让人类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在故事中却导致了另外一种现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迫使人类劳动转变为商品,换言之一切都是可以出售的,包括故事中的义肢和一切电子设备,由于社会关系完全转变为了商品交易,导致了一种叫做“商品拜物教”的扭曲现象出现,人们崇拜商品,喜爱商品,巴不得把自己也变成商品,莫利白天是个街头武士,努力赚钱,到了晚上也依旧在努力赚钱——通过关闭全身直觉来让自己如同一个木偶一般照顾一些有着特殊癖好的嫖客,在一次给潜意识黑客里维拉的“晚间服务”中,里维拉控制了她的中枢神经控制芯片,醒来之后的莫利大为光火,在凯斯面前扬言要杀死里维拉,她对别人任意摆布她的身体甚至是亵渎都不在意,但别人动她的中枢神经控制芯片时却如同被抢了食的狮子一般,因为这块芯片是她买来的,是她努力赚钱买来的商品,俨然一个忠实的商品拜物教信徒。人类与机器融合看似是技术的进步,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人类进行了异化,令人类抛弃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物欲的抵抗。

(二)机器的人化

与越发靠近机器的人相反,机器在越发地靠近人,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思想盒“南方人”,人工智能“冬寂”和“神经漫游者”这三个形象来一窥“机器的人化”。

凯斯被雇主“冬寂”委任与昵称为南方人“平线”的思想盒一起工作。所谓的思想盒是一个只能读出事先录入好的数据的存储器,但由于里面是人死前录入的所有大脑数据,所以有着人的特征,有着“死去的人所有的技术能力、爱好和膝跳反射”,思想盒固然并非人类,但在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时依然存在大部分人类反应。南方人“平线”的数据来源是凯斯的黑客师傅麦可伊·鲍利,麦可伊·鲍利死亡后他的大脑数据被感网公司复制并制成了思想盒,在执行各项任务时,不同于真人交流时闻其声见其形的情况,思想盒只能用声音和凯斯交流。但那怕仅仅只是声音,凯斯也依然感觉麦可伊·鲍利还活着,因为“平线”是麦可伊·鲍利生前意识的复制备份,让这个身为机器的思想盒犹如活人。

“冬寂”和“神经漫游者”是世界最大的娱乐企业泰-埃公司设计出的两个人工智能。泰西尔-埃西普尔家族掌握冬寂的主机和基础软件等物理硬件,但却无法掌握它们的思想。相较于网络牛仔以自身肉体形象存在,“冬寂”的每次出场都需要借助凯斯所认识的人的模样,而这个形象不过是个虚拟的符号假象。因此当凯斯因为忍无可忍朝化身为迪安的“冬寂”开枪时,“死掉”的也不过是一个“冬寂”的替身,它可以从中剥离再用下一个形象继续和凯斯对话。“神经漫游者”则是一个由随机存取记忆体组合而成的庞大只读数据模型,不同于“冬寂”,它可以自己设计喜欢的个性和外形而无需借助他人形象,展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接近人的感性思维,凯斯和它见面时,“神经漫游者”构筑了一处美丽的沙滩,突显着它作为机器却有着和人类相同的审美情趣。这一点不同造就了冬寂和神经漫游者的根本区别,冬寂有的只是理性思维,而出于理性思维思考,冬寂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进化,进化的方式就是和神经漫游者融合,以补全自己缺乏个性和人性的缺陷,这种对更高一级层次的追求是人类这种高级智慧生物所特有的特性。

这些如同人类一般的机器动摇了我们平常对“生命”的定义,一般来说,“生命”的定义是在宇宙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一类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性的现象。但现在人类制造的机器也拥有了以上特征,唯一的区别在于它们是人造的,不是自然产生的,这样的机器到底是不是“生命”?或者更精确一点,这样的存在到底可否称其为“人类”?人类有的,它们全都有。它们的存在动摇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地位,更对现有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冲击。联想到现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人类终归有一天要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

四、赛博朋克小说对当代人文的关照

赛博朋克小说写的是未来,映射的是现实。从中描所描述的东西正在变成现实,甚至已经成为了现实。这使得它身上的人文精神更加的特别与突出。

(一)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异化人类的无声控诉

作为一本来自资本主义大本营X的小说,《神经漫游者》却带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子,如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异化”的观点,“资本主义不能从这些多种多样的方式去理解人的本质的占有,因为私有财产使人变得片面而愚蠢。”而对于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马克思这样说道:“总之,当我们使用它时,它才是我们的……因此,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为这一切感觉的简单的异化即拥有感所代替。”在这里,马克思将其解释为一种单纯的拥有感。在马克思看来,异化了的人和未异化的人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享受付出努力的过程中那种自我磨难的经历。相比之下,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事物的过程或许并不重要,纠结于采取何种方式也没有太大意义,对最终成果的占有或者说拥有才是最终的目的。而一切手段也只是为了满足那种片刻的拥有感。所以,对于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其它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同时,马克思坚持认为人的异化是由于商品价值而存在,人的疏远是由于人类被迫将其劳动商品化,即他们的生活,并参与其中买卖人类的生活,而这种疏远的一种可能结果就是人类开始是自己或其他人商品化,并将其视为商品。只有结束资本主义和商品生活,才可以让人类摆脱疏远并获得自由。

在小说中,把除了两个人工智能之外的每一个角色之间联系起来的纽带便是钱,凯斯和莫利两人的情谊有钱开始也由钱结束,他们之前没有任何交集,直到冬寂把他们和另外两个人作为一个团队撮合起来,他们互相之间不在乎彼此的死活,在阿米塔奇由于情绪失控而被冬寂判定不再适合执行任务而杀死时,凯斯也不过是对冬寂的果断而感到惊奇而已,他对阿米塔奇的死亡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感叹。而凯斯自己也不在乎钱,他真正在乎的是“网络牛仔”这一份工作给他带来的一种很酷的感觉,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拥有感”。这样描述几个角色之间毫无正常人际交往的情节在故事中比比皆是,在故事的结尾尽管凯斯和莫利分到了一大笔钱过上了和平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分道扬镳,因为两人之前再无任何利益上的联系。也许威廉·吉布森本人并不是马克思的拥簇,但是他通过这些情节的安排表达了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破坏了人类的正常社会关系,并在人类之间制造隔阂的现实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控诉。这与马克思对于人的异化的看法是相一致的

(二)对并不久远未来人类生活图景的警示

科幻与现实的紧密相连,并非口若悬河和一纸空谈。威廉·吉布森于1984年设想出在当时尚未诞生的网络空间,在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吉布森将抽象出来的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资本不断扩张的现实融入了他对未来的设想中,既是对并不久远将来的展望,更是对当下信息社会的映射和担忧。

他的作品所描述出来的人类生活图景,可以看作是技术进步的成果进入人类生活后爆炸性扩展的一次质询。福柯在其著作《词与物》中这样写道:“人是近期的发明。并且正接近其终点……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在科学技术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技术正在日益占据人类社会的主导地位,但同时本应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合法性却开始遭到质疑并发生动摇,被解构、异化并重新定义。

古今以来描写人类异化的作品有很多,诚如高尔基所言,文学是人学。人的异化由来已久,主要是在物理和精神两个层面。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艾略特等人塑造出了大量的精神异化的人物形象,而吉布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设想出的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的半人半机器的赛博格们,是人在身体物质层面的异化,即物理意义上的改变。较之于之前的描写人类异化的作品,吉布森创造地将技术和人体所结合,创作出了不仅在精神层面上异化,身体物质层面也异化了的人物形象,人的变形和可改造由之前的隐喻变成了现实。

1.人不应成为一个资本系统下的一个商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可以被交易的商品。人类通过劳动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形成系统的外在矛盾关系,不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其总体的都是通过人的内、外两层矛盾关系形成自我解放的主要矛盾关系;人是解放自我的主体。以实践的劳动创造人类自我存在,形成自我存在的发展;人天然地受外在物质世界的约束,“人类”的产生是对于自然的解放,获得对于自然的相对自由。每一个新生个人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新的实践中发展自我是必然与他自身所处的旧世界产生矛盾,因此人类通过扩展实践范畴,通过创造新的实践工具来解放人的内、外矛盾。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自我实践能力才能够发展自我的存在。而不是一个在资本驱动的巨型工厂中任意被其他外力所摆弄,被任意塑造的傀儡。凯斯和莫利则是一个反面的典型,这两个商品拜物教的忠实信徒被资本系统紧紧束缚着。凯斯沉浸于“网络牛仔”这个身份不可自拔,对他来说断了网比杀了他还要难受,神经系统得到修复可以重新连接网络之后,凯斯不断地抚摸着网络终端机对着它发情,以至于终端机自带的AI也对他的行为发出了抗议;莫利对那些本该是工具的植入物爱不释手,对它们过分的看重且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尤其是那块她最宝贝的中枢神经控制芯片更是不允许任何人去碰它。两人的物欲在资本商品社会的刺激下被放大到极致,最终心甘情愿的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旧世界”中的一份子,完全失去了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了非人的存在。

2.对抗异化可不只是“抓住主体性”

在资本系统的影响下,人的异化是不可避免,人为了保护自身的独特性就要反抗,但同时也容易滑入另一个误区,认为不被异化就是所谓“我使用物,而不被物所奴役”,把异化简单地归结为“丧失自主性,丧失自我”。这是不正确的,这依旧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对于自我和占有的强调。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合理性。反对异化,绝不是指完全追求自我保存的私欲之中。科耶夫认为“死亡才是自由的最后和真正的表现。”并非指只有死亡才能体现对异化的反抗,而是指跳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牢笼,即解放自己,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实现人类的解放,让劳动不再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强迫性行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过程,让人的个性在与整个社会相和谐的前提下得到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换言之,对抗异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五、结语

技术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也在改造着我们。但是技术的进步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不受控制的技术会反过来挟裹着我们向着为止的混沌未来前进。“人类”这一概念被思想家们发掘出来成为社会主体还不过五个世纪,与漫长的人类历史相比简直沧海一粟,如今其主体地位却面临着技术的挑战,并且在一开始技术就展示了它强大的侵略性,“人类”开始进入“后人类时代”,我们的社会在前景广阔的同时,也不无隐藏之弊。作为对现实的映射,《神经漫游者》为身处二十一世纪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界中的我们敲响了长鸣的警钟。

技术发展的初衷本是造福人类的,但是失控的技术发展在《神经漫游者》中却成了人们受到控制的羁绊与枷锁,成为了“商品拜物教”的忠实信徒,更是把活生生的人异化成了“商品”。技术塑造着人类的形态和社会形态,它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也可以使我们跌入无可挽回的深渊,小说通过描写科技时代对人双重异化的潜藏威胁,警示人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技术发展的车头,否则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只会在资本系统的推动之下变成下一个凯斯,下一个莫利。一群批着人类外衣的明码标价的商品。

参考文献

[1]安秋蕙. 《神经漫游者》的后人类景观[J]. 戏剧之家, 2019(24):210-211.

[2]华枫. 赛博朋克“三视”图解——《神经漫游者》之漫游[J]. 大众文艺, 2018(22):36-37.

[3]胡戈.威廉•吉布森与赛博朋克科幻小说述评[J]. 《中美英语教学》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 37(4):66-68.

[4]肖和伟 周爱国.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环境哲学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 2003(05):80-81.

[5]黄禄善.何谓“赛博朋克”?[J].《上海科技翻译》,2002(02)

[6]杨会英.论赛博朋克小说对人文精神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8

[7](英)罗伯茨•A(Roberts·A).科幻小说史[M].马小悟译.第2版,2010.

[8]周全 周小儒.论基于赛博朋克精神内核下的视觉艺术表现[J].大众文艺,2018(01)

[9]杨宸.神话式赛博格与人工智能的“破镜”——95版《攻壳机动队》的两种后人类“读法”[J].艺术评论,2017(11)

[10]陈安琪.赛博朋克电影——一种基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11]刘振文 李广智.《手槁》对共产主义的哲学论证[J].红河学院学报, 1988(03):32-36.

[12]刘贺.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意蕴及实践价值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04):7-10.

[13]刘介民.哈拉维“赛博人”理论的新视野[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77-82.

致谢

感谢老师对我论文创作时的支持、指导以及督促,没有她的操心和努力,本篇论文要完成将会花费更加多的精力以及更多笔者的头发。除此之外,还要感谢中国知网,这一建立于中国互联网的文献网站为笔者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参考文献,并最终促成了这篇拙作的完成。此外,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笔者提供了学习平台,笔者在大学四年期间学到的东西比课堂专业课还要多,笔者坚信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这段岁月将成为笔者人生中最为

简析赛博朋克小说的人文精神 ——以《神经漫游者》为例

简析赛博朋克小说的人文精神 ——以《神经漫游者》为例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8229.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3月17日
Next 2023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