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流行语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诙谐有趣,颇受网民们的喜爱和追捧,近年来流行语的种类和数量快速增多。同时,流行语也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某些现象和变化,其有着反讽性、娱乐性、社会性、方言性、陋俗性和时代性等特点,从中我们看到其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表达了人们的社会情绪、社会阶层意识等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起着舒缓人们的情绪,娱乐大众等社会影响,若能使用得当,能够有益于我们日常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流行语社会文化影响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想法、表达情感最重要的载体,尽管人们的表情、动作和图片都能传递内心的想法,但是语言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国家都有属于本国的官方语言,例如中国的汉语、X的英语、俄罗斯的俄语等等;每个地区都有本地区内互相交流所使用的方言,例如广州的粤语、海南地区的海南话、还有作为最难听懂的方言之一的温州话等等;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现在的语言都是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保留着各地流传下来的文化特征,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一种纽带,无形中连接着你我他,不仅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还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清晰明了地解释和消除产生的误会、促进相互的了解;语言,是一扇窗户,不同国家地区和各民族之间,依靠语言进行文化交流、走进彼此的心灵、领略各地风土人情、掌握更多的知识;语言作为我们交流的媒介,对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同时也能从中看出我们的社会文化的特点。流行语是语言变异的产物,同样有着语言的特点和影响力,研究近年来的流行语,能从中看出我们社会的文化的演变和进步。什么是流行语?《日本语学研究事典》(2007)对流行语的解释是“一段时间内使用广泛、令人有深刻印象的词或短句。……常与新语并称,但并不等同于新语。一些早已存在的词语,可能在某种情况下重新流行。如果一个词语在出现伊始就广为流传,那么它就既是新语也是流行语。”【1】流行语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广泛使用,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当下所关注的事物、问题和态度。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流行语,流行语的演变和进步过程,可以反映出社会的进化历程。由于现在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一般的流行语都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所以,如今所谓的流行语一般都是指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被网民们广泛使用和传播的语言。网络词语是网络时代特有的词语, 而网络流行语则凭借着独特的手段和优势在特定的人群和空间中创造并流传, 可瞬间传遍天下。【2】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地提高,加之流行歌曲、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形形式式的流行语也开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特别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现阶段的流行语的丰富度可以说是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流行语是网民们的挂在嘴边的话,是纷繁时代衍生出来的东西,也是窥测世情的一面放大镜。不管它们能流行多久、生命力能有多顽强。总有那么一句能在不经意间敲打我们的心灵。
二、流行语的分类
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名词,其划分界限和类别众说纷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出发,就会对其有不同的划分。有的说按圈子划分,即按活动范围划分,分为教育圈、电竞圈、体育圈等等;有的说按时间划分,每隔固定一个时间段为一种类型的流行语;有的说按地域划分,分为本土流行语和外来流行语……流行语既然是语言的一部分,那它的划分就要从本身出发,本文主要立足于语言角度,从语音、结构形式和意义内容这三方面进行划分。
(一)从语音方面分类
1、谐音型
谐音型的流行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最为常见的汉语谐音,例如“照骗”,是“照片”一词的谐音,因近年人们的修图技术的大幅提升,各种美颜修图的软件也越来越人性化和不断升级,修照片也不再是单纯地瘦脸、放大双眼,现在连添加雀斑、痩鼻、美白牙齿等等都有,不少人在网络上挂出的照片跟本人有着很大的差距,还有不少心怀不轨的人借此进行诈骗或被骗,所以现在多用“照骗”来讽刺跟本人差距大的照片。“冲鸭~”这个“鸭”就是原来“呀”这个语气词的谐音,显得更加可爱和亲切。“杯具”,原来的意思就是茶杯、盛水的器具,后来因为和“悲剧”同音,不少网民就直接用“杯具”来代替“悲剧”,还据此衍生出送礼物不要送杯子的说法,因为寓意不好。
另一种是是外语谐音,例如“CU”,乍一看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它是英语“see you”的谐音。还有“欧巴”,源于韩语哥哥的意思、“深藏blue(不露)”、3Q(thank you)等等。
2、非谐音型
非谐音型的流行语就是它的构造形式基本是基于其本身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根据其它的字词句所变化而来的。这类流行语也非常常见,例如:“名场面”,2019年的流行语,我们一眼看上去就能知道它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一个有名、出名的场面,能被人所记住、熟知的场面。“标准结局”,就是符合剧情走向的结局,在观众们的意料之中。“请开始你的表演”,这句话最早出现在一些选秀节目里,评委经常说的一句话,后来被贴吧、论坛网友们频繁使用,这句话不难理解,就是即将有人上场或者开始表达自己、表现自己的时候,别人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二)从结构形式方面分类
1、缩略型
这种类型的流行语一般是为了提高聊天时打字的效率而产生的。其中又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一组流行语中的每一个词取一个字组成新的词语,这种类型流行语简洁明了,不难理解。例如,“LZ”,就是贴吧或论坛上的流行词“楼主(lóu zhǔ)”的简称。 “尬聊”,意思就是尴尬地聊天,使气氛陷入冰点。“官宣”(官方宣布)、“高富帅”,就是“高大、富裕、帅气”的缩写等等。另一种就是句子的缩略,例如“何弃疗”这一词,就是问对方为何放弃治疗,觉得对方的行为自己不认同或接受不了;还有“不明觉厉”,就是虽然看不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词语的“缩略”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日常生活也很常见,现在缩略型的流行语在流行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可以说是未来流行语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了。
2、中西混合型
这类流行语的组合并不是只有一种语言,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我们对外语的接受和运用越来越娴熟,其中以英语为主,我们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流行语是中文和英语的结合体了。例如:2017年的“你有freestyle吗?”这是当年的说唱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中制作人吴亦凡说的一句话,freestyle这里是指即兴的表演,迅速火爆全网。同年还有一句流行语“厉害了Word哥”,Word在这里是“我的”的谐音。
(三)从内容意义方面分类
1、旧词新义型
所谓旧词新义, 是指以汉语原有词汇为基础在某种认知模式作用下产生出的新的意义【3】,又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被热议。例如,“剁手”一词以前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比较血腥暴力,现在多用在人们在双十一、618等购物节中,禁受不住商家搞活动、降价等诱惑而没控制好购物欲望,花了大量的钱,恨不得把手剁下来的意思,主要表达懊恼、后悔等意思。“奇葩”原来是指珍贵而美丽的花朵,常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但是现在意思主要是形容某人的举止行为奇怪、让人无法理解,甚至还带有讽刺意味。旧词新义一般多是年轻人使用,老年人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沟通起来会有不少阻碍。
2、同义类推型
同义类推型的流行语,就是根据一开始出现的流行语进行模仿或创新,衍生出来的跟其结构相似,但又赋予了新的内容的流行语。“xx千万条,xx第一条”,是出自吴京主演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面的“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的一句很魔性的口号——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现在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句子,例如“健康千万条,睡眠第一条”、“投资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等等,不得不说,网友们的仿句能力还是相当了不起的。“你有freestyle吗?”这个句子是出自2017年的说唱选修综艺《中国有嘻哈》中,制作人吴亦凡所说的一句话,迅速被网友们讨论和使用。2019年吴亦凡在这个节目上又带火了一句与之同类型的流行语,“你有punchline”吗?梁静茹当年那首《会呼吸的痛》,其中那句“想念是会呼吸的痛”的歌词火遍网络,《爱情公寓》中也根据其衍生出新的流行语“肥胖是会呼吸的痛”,网友争相发挥:“贫穷是会呼吸的痛”、“肺炎是会呼吸的痛”等等流行语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这类型流行语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它兴起的时候很热门,几乎人人会说,但热度消失得也很快,毕竟现在每天都在发生抓人眼球的事件,微博热搜都是每分钟更新一次,一旦这些流行语所相关的事件热度消退后,这些流行语也很快被人们所淡忘。
三、流行语的社会文化特点
(一)反讽性
不少网络流行语都是比较积极向上的,现在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积极向上的流行语有利于素不相识的网友之间互相加油鼓劲,但其中也有部分蕴含着讽刺的意味。“宁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用来讽刺用尽手段都想要嫁入豪门的拜金女。“我先定个小目标,再活个五百年”,这句话源于王健林之前的“我们可以先定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这里的“小目标”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很可能就是无法企及的巨大目标,所以现在“小目标”多用来反讽不可能、异想天开的目标。
(二)娱乐性
网络的普及和风靡都是由于能让我们在从中找到乐子和趣味,大多数流行语都是基于娱乐性、调侃性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大众文化往往要满足受众的心理,而网民们上网就是为了放松放松心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所以流行语也带有娱乐性和调侃性,当然,娱乐也要适度,过度娱乐可能就会造成与之相反的后果。
(三)社会性
流行语之所以叫流行语,就是因为使用的人数较多,在一定的范围内被熟知和使用。它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同时又能反映出社会的特征和变化。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从中发掘媒介变迁、受众心理变化以及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双向影响。【4】流行语是社会的人创造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众对某件事或某个社会现象的看法,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文化和时代的烙印,有一定的社会性。
(四)方言性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数量众多,有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这就造成了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方言,不仅每个省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口音,每个市、每个区、乃至每条村都有专属的方言和语言习惯。一些有趣的地方方言也逐渐流传开来,例如“酱紫”,是“这样子”的意思、“造吗”指的是“知道吗”、“我宣你”,就是“我喜欢你”,这几个流行语都是从X那边的方言演变而来的。也有一些地方方n、l不分,就产生了“菇凉”(姑娘)、“蓝瘦”(难受)等流行语。
(五)陋俗性
尽管网络流行语只是网民的表达方式,但网络环境的复杂和人心的多变、难以揣测,不可避免会出现低俗化的问题。【5】例如孤儿(以前只是字面意思,现在成为一种攻击性的词语)、biss(必死的谐音,常见于网络上对骂的场景),以及问候对方家人和身体器官的词语。这些都是不文明、不道德的用语,不能带给大家娱乐,还会激化矛盾,降低大家的素质。
(六)时代性
流行语可以说是时代一直发展的产物,其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流行语的更迭变化,反映了当前大环境下人民大众 的生活状态的改变。【6】例如:2008年我国在首都北京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办前夕,将会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所以一首由不少明星合唱的《北京欢迎你》主题曲应运而生,大街小巷都在不断播放。一时间,“北京欢迎你”、“地球村”、“鸟巢”、“水立方”等热点词纷纷冒了出来。还有四川汶川大地震,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太渺小了,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幸存者要带着逝去的人的希望努力活下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后重建”等词也活跃在我们口头。
四、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流行语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与我们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作为一种流变着的符号表征,流行语总是最为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心态的变迁,它们是时代的重要见证。【7】流行语可以说是我们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倒影着我们社会时代发展和变迁的缩影。
(一)流行语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
青少年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更强的接受能力和更高的掌握程度,网络世界一大部分网民都是青少年群体,所以流行语的使用人群多为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相对于其他年龄阶层的人来说,包容性和开放性更强,更加追求个性化,喜欢追逐潮流。本来青少年是不谙世事的一群人,靠父母撑起一片天地,但随着2013年的“中国梦”、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这些充满着爱国情怀的流行语的出现,我们逐渐看到,青少年们越来越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反映出作为祖国发展的新生代力量的青少年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我们对这些流行语不单单是一笑了之或者看过即忘,要透过流行语了解青年群体的心理想法以及需求。
(二)流行语表达了人们的社会情绪
社会情绪就是人们长期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社会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社会情绪是由人们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这三部分组成的。主观体验:这是社会情绪的心理内容;外部表现:这是俗称的“表情”,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语调等等;生理唤醒:这个是人们面对一些社会情绪时的反应。语言是人们内心情绪和情感的表达,网络的发展为公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达渠道与空间。【8】我们不妨把流行语也看作是社会大众情绪的表现,歌曲《卡路里》里面一句“燃烧我的卡路里”,体现了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同时还对生活抱有激情和希望;2012年的流行语“正能量”,是指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体现出那时人们互相鼓励,争取为社会的发展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流行语反映了社会阶层意识
社会阶层就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地位的人群,组成一个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群体。处在相同的一个社会阶层的人一般会拥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和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处事方式等。社会阶层是职业、教育、所得等方面综合的结果。随着社会的资源和财富的分配不均衡,社会阶层的分界线越来越明显,处于底层社会的人们压力不断增加,话语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时候人们为了突破障碍,就会通过流行语来传达自己心底的诉求,“恨爹不成刚”、“仇富”、“蚁族”等流行语一一涌现。还有从2009年爆红全网的电视剧《蜗居》到今时今日的张雨绮说的“一克拉以下的都是碎钻,不值钱”,都体现着人们的社会阶层分层越来越严重,“高富帅”与“矮穷矬”、“白富美”与“土肥圆”、“人家有的是背景,我有的只是背影”……在贫富分化越来越极端的今日,有些人一出生就是赢在起跑线上,富的人越来越富,穷的人越来越穷,几乎是“笑贫不笑娼”,才导致不少人产生社会阶层意识,并产生许多这类型的流行语。社会阶层意识的出现并不都是不好的,有了阶层,人们才会为了“更上一层”而去愈发努力奋斗,若是全世界的人财产数量都一样,那不就退化到以前的“平均分配”了吗?那人们的努力就没有意义了,好吃懒做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四)流行语折射出人们开放接纳的心态
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一种客观现实, 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9】现如今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下,我们的文化不断进行交流和传播,语言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对待本民族语言上, 如果没有开放包容的心态, 那是狭隘的民族语言观, 是“闭关锁国”落后思想的别样体现。【10】流行语的兴起和盛行也能看出当代人们都有一种开放包容、善于接纳的心态。不用再像以前的“文字狱”那般草木皆兵,生怕说错一句话就要遭罪。
例如我们的xxxxxxx,被国民亲切地称为“习大大”,”大”是”爹”的俗字,在《广韵·哿韵》中:北方人呼父曰爹。大大在各地的方言中一般是指长辈。这在以前的旧社会,这就是大不敬的行为,因为在旧社会人们的观念里,xxx或者领导人的地位是高不可攀的,我们必须要无比尊敬,不能乱攀关系。但现在国民都亲切地称习xxx为“习大大”,这不正是人们思想更加进步、更加开放的表现吗?还有,很多流行语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有的是方言,例如:“扎心了,老铁”,这是一句从东北兴起的方言流行语,“老铁”在东北是兄弟、好哥们的别称,一句“老铁”瞬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的是外来语言,“欧巴”、“skr~”等等,人们都秉持着包容开放的心态,不是一味地拒之门外。
(五)体现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提高
人民群众地位的提高,体现在人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不再是古代帝王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民生”、“民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和谐社会”等等一些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流行语逐渐活跃在大众的视野里,在今天的中国,人民群众的事情是头等的大事,“民生”这个话题成为了当下最流行、最得民心的话题,也是XX和国家一直强调的问题。这都昭示了我们人民群众的地位在日益提高,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不再是领导者说一不二的时代了。
五、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舒缓大众的情绪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现实中无法发泄自己的压力,很多人都开始通过上网来舒缓自己的情绪,比如跟朋友聊聊天,分享自己的身边事、刷刷微博,看看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事情和现象、看看搞笑视频等等,一些专门做搞笑视频的软件也逐渐兴起。无论是聊天、微博还是别的软件,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得我们总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一些有趣、娱乐的网络流行语能够及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我们运用适当的话,能够使我们心情愉悦,即使和许久未曾联系的朋友聊天时,适当地使用一点带有调侃和打趣意味的流行语,还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二)引发社会思考
流行语不仅仅是被使用完就丢弃,它还能引发使用者的思考,从而对自己或所处环境的现状产生思考,例如前两年一封爆红网络的辞职信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更是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一开始人们都不理解辞职信主人公为何要放弃高薪职业,选择在事业高峰期辞掉工作,去世界旅游,后来经过不断的讨论和热议,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们也都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过于钻牛角尖,认为赚钱才是人生第一大事,殊不知忽略了世界的美好,世界这么大,我们却被困于自己小小的一方天地,庸人自扰,或许放下自己的执着,走出去,见识到更多的人和事,欣赏一下大自然的魅力,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慨呢。
(三)误用为网络语言暴力的工具
网络语言暴力是指以互联网作为媒介,用语言对他人的进行辱骂和侮辱的一种攻击行为。主要方式有:散播和传播谣言、谩骂和人肉搜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之而来流行语的性质也不一定都是友好的、温柔的,它还有可能像恶魔般狰狞和暴力,给当事人带来无尽的冲击和伤害。“干爹”一词传统上,是“义父”的俗称。非本生之父而拜认为父之名者,叫做干爹。但是现在却不再单纯,现在多讽刺有暧昧潜规则关系的男女。网友们认为自己学了一个新词兴奋地不知所云,不说上几句就显得自己跟不上潮流,多少个女明星被网友们说有干爹,暗指其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走红,网友们却不曾想到,这种指控和污蔑对那些无辜的女明星来说,是多么地伤心和无奈。有时候不文明的语言在本来就不愉快的交流上更加火上浇油,甚至会使线上摩擦转为线下冲突,这种情况在饭圈(粉丝圈子的简称)尤为常见,某个网民对某个明星的评论只要有一点点不完美,立马就会被其粉丝攻击,网民不甘无故被骂,为自己辩解几句,一来二去,矛盾逐渐升级,粉丝就会开始全方位搜索人家的资料,甚至连家庭住址、手机号码、所读学校都挖了出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骚扰和攻击,最后网民不堪压力,直接退网,粉丝们还洋洋得意,认为又打了一场胜仗。
六、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语作为人类社会变迁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折射出我们方方面面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我们可以适当地使用,放松心情、娱乐大家,显示自己跟上了潮流的步伐,让语言散发出更加多样和迷人的魅力,但是并不是所有流行语都值得我们使用和传播,现在在网络上上传视频或动态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博眼球、为了热度不择手段,许多无营养无益处的新词汇不断充斥着我们的视野,有些所谓的“流行语”的蹿红离不开背后团队的炒作,有些流行语刚出现就被滥用,人云亦云,许多人根本就没了解清楚其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开始不分场合乱用,导致本来的意思渐渐被曲解。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别哪些流行语是无害的或无伤大雅的,这类型可以使用,至于那些会伤害到别人、甚至阻碍社会发展的,我们都应该拒绝使用和传播。网上交流人人平等,不分谁贵谁贱,我们要做到素质交流,尊重他人也是尊重我们自己。习xxxx指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0】汉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成为了一门博大精深、令人沉醉其中和回味无穷的语言,我们应该不断地传承和优化,在创造和使用流行语时,不能忘记我们传统文化,不能破坏汉语的规范性,否则长此以往,人们的汉语水平降低,听、读、写等能力就会逐渐退化,不利于我们传承和发展汉语文化。
参考文献
[1]徐芸芸. 浅析日语流行语的特征和成因[J]. 青年文学家, 2009(23): 116.
[2]周荐,刘静静.从当代流行语看社会文化变迁[J].当代修辞学,2018(02):63-70.
[3]曾丹. 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认知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52-56+60.
[4]程星,李敏.网络流行语盛行因素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2):107.
[5]刘畅,吴国琴,刘舒.网络流行语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
[6]张胜红.当代青年社会心态分析——以2009-2015年流行语为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17,26(01):35-40.
[7]林秀明.时政类网络流行语的修辞学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
[8]聂志.略论当代流行语[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02):46-50.
[9]梁艳.现代流行语及其社会文化心理再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03):9-12.
[10]xxxx.xxxx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北京: 外文出 版社,2017: 313.
致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年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回望这四年,收获了最为纯粹的快乐、最为深刻的回忆、最为有益的学习方式、最为可爱的朋友、最为敬爱的老师……他们帮助我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追求,使我坚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为我带来了前进的动力,这些都是我未来踏入社会道路上最为珍贵的行囊。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讲师,本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从论文题目选择、提纲拟定、内容结构的确定排版、到最后的论文敲定,都是在老师的用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学识渊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态度使我不仅在做论文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更是对我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积极地指导意义。在此,我对老师表示由衷地真诚感谢!
我还要感谢所有授予我专业知识和引导我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教导过我的老师们,没有这些年学习到的知识的沉淀,我就无法更好地完成这篇论文!
另外对答辩和评阅的各位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真诚地向我敬爱的老师们和我的母校、我亲爱的朋友们、我最爱的家人们表达我深深地谢意!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