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男欢女爱历来是文学创作中经久不衰的题材,在文学作品中,能拥有一段善始善终的恋情是许多主人公们终其一生的追求,可偏却有许多男子负心忘情,抛弃故人,成为世人厌恶的“负心汉”。本文通过分析《今古奇观》中的负心汉形象,从“负心汉”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其身份及社会背景来探讨其形象特点,从个人性格、身份地位和社会风气的来研究这一形象的成因。这些探讨可以为后人研究同类形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以微知著,也可以激发后人研究同类题材及明清市民生活的兴趣。
关键词:《今古奇观》 负心汉 身份地位 形象特点 意义
《今古奇观》一书是由明末报瓮老人从明代著名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中择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篇目汇编而成,选篇大体上体现了“三言”“二拍”的创作初衷,作品中的许多故事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明末百姓的思想观念与社会风气,小说情节、人物形象极具代表性,“痴心女子负心汉”类型故事便是其中的创作主题之一。在这类故事中,“负心汉”们大多是指玩弄女子感情,抛弃痴心女子,始乱终弃不专一的男人,不少痴心女子误识良人,错托自己于薄情郎,最终却换得一场空欢喜,以悲剧告终。
据统计,在《今古奇观》中,关于“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篇目共有六篇,分别是《蒋兴哥重遇王三巧》、《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蔡小姐忍辱报仇》、《王娇鸾百年长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这六篇选篇,选篇中提及的“负心汉”共有9人,按其身份可分为书生、商人、和“官员子弟”三种类型。在目前的研究领域,针对“三言”“二拍”或《今古奇观》里出现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研究者大多把研究角度放在了研究痴心女子上,分析她们的形象特点及悲剧成因,而从男性视角出发,探寻负心汉形象特点的文章较少,且论文角度大多把重点放在了他们的性格特点造就负心结局上。本文试从负心汉的身份、社会地位出发,探寻负心汉形象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从而探讨《今古奇观》中负心汉形象塑造的作用及其意义。
一、《今古奇观》中负心汉的身份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们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按照财富多寡、官职大小、出身门第来对人进行身份及社会地位高低的评断。在《今古奇观》的负心汉故事里,“负心汉”们大多出身势位不低之家,是为深受封建礼教束缚且社会地位低微的女子挑选良人的佳选。
(一)落难书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读书中举成为了许多寒门子弟摆脱逆境,一举成名,成为殿中大臣、百姓的父母官,人上人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当时社会,人们对书生寄予厚望,见其是读书人,便会略敬他几分,以求在书生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时候,不忘自己曾经对他施以恩情,可以稍微提携一二。社会地位不是很好的家庭,更是渴望能出几个进士,光宗耀祖,抑或可以与书香门第结为亲家,以求提高家族门第的地位。由此看来,在当时的社会,书生这一身份受到人们的认可与尊重,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久有从良之志的青楼妓女以及门第不高的家庭,十分渴望结识有望高中的书生,并希望与其结下秦晋之好,来保障自己的未来和光耀门楣。但门第高而境遇好的书生往往会看不起这些人,并不愿与之结识。因此,在话本小说中,出现“负心”行为的书生,他么大多曾是高门子弟,但因家族时运受限,家道中落,期望得到别人资助,可是他们又打心眼里觉得那些虽有一定财产但门第低的家庭不是自己心中渴望结亲的最佳对象,无奈由于家贫,无法生计,只好无可奈何、心有不甘地与之结亲。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的书生莫稽便是典型代表。当时的金家因行乞发家,管理众多乞丐,并从中谋利,历经七八代人,也闯出了一番事业,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却苦于发家的源头较为低下,门风不好而被人耻笑,渴望有一个可以提高门楣的机会。而这时,便有人向金老大介绍:“太平桥下有一位书生,姓莫,名稽,今年二十岁,长得一表人才,饱读诗书,只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所以并未成亲,今日考中,补太学生,有意入赘。”[1]金老大把握这个机会,邀媒人与莫生说媒,久苦于生计、衣食不周的莫稽,也顾不得被人耻笑,答应了这门亲事。本应是美好的洞房花烛夜,却因金家亲戚见不得金老大招得贤婿,却不邀请曾经的“好兄弟”——一帮乞丐们,这些乞丐大闹酒席,使得婚宴不欢而散,这场闹剧也在莫稽心中留下了阴影,他打心眼里看不上金家。在发解及第后,莫稽不念贫贱时节,自己的发妻倾尽钱财为他购买书籍,请人会文会讲,教他结交延誉之下,才能才学日进的恩情,在自己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名誉之后,在新官上任的水道上,狠毒地将发妻玉奴推下江去,以求她死后能够另娶贤妻,摆脱金团头一家,摆脱“团头之婿”的名声。莫稽的负心之举令人发指,为了功名利禄,为了门第清明,竟起歹心故意将朝夕相处的妻子推下江,丝毫不念昔日恩爱之情,发妻资助之举。
(二)无情商贾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商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社会上弥漫着一股重利重权的社会风气。商人固有的趋利性与贪图享乐的特点使他们成为了《今古奇观》负心汉故事中的一员。
《蒋兴哥重遇珍珠衫》中的商人陈大郎早有妻室,却因在行商路上,偶然间抬头望见楼上一个美妇人,宛如天仙。心下用她与家中妻子作比较,想道:“家中的妻子虽然是有点姿色,但怎能比得上这个妇人一半?想和她通个情款。”[1] 陈大郎不念妇人早已嫁人,只见她美若天仙,心下便有了与之私通的念头;不念家中妻子等候多时的思念之情,也不念“罗敷有夫”,自己也有妻室,没有道德礼义之心,暗教薛牙婆牵线,买通蒋家的丫鬟小厮,苦等半年,险些将生意荒废,只为能与美貌妇人王三巧暗度陈仓,其见异思迁的负心之举昭然若揭。
《蔡小姐忍辱报仇》中的商人胡悦因想外出买“飞过海”谋得一官半职,被人骗尽钱银,欲投靠相知,却投靠无门,路引散尽,想出以卖妹子为由,与一群“光棍”商量着把自己的恋人瑞红当作自己妹子卖给他人,骗取买家钱财。把恋人瑞红当作商品,为谋求自己的私利,满足一己之私,不管恋人的同意与否,事先与“光棍”们商量好对策,玩弄瑞红的感情,凭借自己和瑞红的昔日情分,求着瑞红做这种不道德的事,丝毫不顾及瑞红的感受。胡悦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把自己的恋人当作了一件商品来买卖,足可见其无情。
以陈大郎、胡悦为代表的商人阶层重利轻离别,以钱财情欲为自己行动的标准,不顾家中有妻,不顾恋人感受,肆意放纵,玩弄他人感情,成为彻头彻尾的负心汉,成为社会所鄙弃的对象。
(三)故家子弟
“故家子弟”,是指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名门望族之后,在极具晚明市民特色的传奇小说中,故家子弟也成为小说的主要角色之一,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同时,银钱不缺,才气上佳。这类对象是许多良家女子与青楼久有从良之意的妓女幻想托付终身的对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和《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的周廷章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是一方布政使之子,风流年少,国子监监生,拥有俊俏之貌,性格温存,用钱大方,细看前途无限,故而杜十娘才会在众多公子王孙中选他一个,与之共谋从良之事。而李甲见老鸨因他钱财散尽,咄咄逼人,久久不敢再来花楼,其软弱性子可见一斑。可惜杜十娘偏偏认准了这个性格怯弱的男子,最后在十娘从良计策成功,与之同上归家之船后,李甲在只有片面之交的“伪好人”孙富的撺掇下,害怕带杜十娘回家会被父亲责骂,又因十娘曾经是青楼中人,担忧她水性杨花,重操旧业,自己落得笑话,便干脆以一千金为价,把杜十娘转手卖给孙富,自己还洋洋得意,认为赚了不少。在李甲眼中,恩爱情感是可以撇弃的,杜十娘于他而言不过是一件可买可卖的商品,可怜十娘,痴心错负,在船头当着李甲的面,把价值不菲的百宝箱就此沉于水底,随后自己也投身江中。李甲痛哭不止,却不知到底是在怜惜佳人投江,多年感情烟消云散,还是痛惜几万两钱财沉于江中。
《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的周廷章同样出身不俗,是司教之子,在与千户之女王娇鸾私定终身,并有夫妻之实后,因父亲病重返回家乡,后在母亲的要求下,与魏同知之女成亲,本是不肯,但见到魏家女姿色无双后,便欣然接受了这门亲事,转头便忘了与娇鸾的海誓山盟,与娇妻如胶似漆。娇鸾苦等一年,毫无周廷章的音信,忧虑之下寄书给他,却无一封回信,相思成疾。娇鸾临终前,才有侠客将周廷章带回,二人匆匆一见,恨意丛生,周廷章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周延章在与娇鸾私定终身后,完全不顾娇鸾的死活和对自己无尽的思念,转头又答应了一门亲事,导致娇鸾思念成疾不久于人世,辜负了娇鸾的一片真心。
二、负心汉形象的特点
纵观《今古奇观》中的负心汉们,虽然他们各有姿态,我们却不难发现他们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在极大程度上吸引了许多痴情女子趋之若鹜,将自己的初心交付于男子,并希望与男子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但负心汉们性格中具有的软弱无能的劣根性,使他们最终做出负心行为,背弃了自己曾经的心之所向。
(一)才貌上佳
在《今古奇观》的负心汉故事的篇章描绘中,这些男子看上去均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也因此使许多女子一见倾心,羞红了脸。《蒋兴哥重遇珍珠衫》里的王三巧本已为人妇,与丈夫恩爱有加,却苦于夫君外出经商,经久守寡,轻信算命所言的夫君即将归来,多日走向前楼瞻望,未见夫君,却见一位相貌不在宋玉、潘安之下的俊俏小生,王三巧顿时羞红了脸,匆忙回避,这个俊俏小生便是商人陈大郎,从书中的描述来看,陈大郎长相不凡,十分俊秀。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文中提到的李甲李公子具有俊俏的脸庞,性格温存,可以看出李甲的外貌也不差。而在《王娇鸾百年长恨》中写到娇鸾与周廷章初见时,心下踌躇“好个俊俏郎君!若嫁得此人,也不枉聪明一世。”[1]本为千户明珠,却在初见廷章时。便已一见倾心。可见周廷章外表堂堂,几首互相来往的诗句可见其文采不差。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熟人介绍莫稽有意上门入赘时,介绍他饱读诗书,仪表颇佳。可见男子样貌俊俏与否,是女子选择他们为托付终身对象所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势位不低
无论古今,单凭相貌并不能决定人们对一个人整体的评价。在《今古奇观》中的女子并非愚笨之人,无论她们的身份地位高低与否,她们的见识、文采并不鄙陋。在选择托付终身的对象时,除了对外貌的倾慕,必然也会考虑男子的家境与财力,或者潜在的社会地位。
《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的周廷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等人本就是朝廷官员之子,出身于世家大族,衣食无忧,又饱读诗书,李甲已被补录为“太学生”,周廷章的诗文不差,二人略有一番文才。这些故家子弟拥有着上一辈人积攒的财力与势力,生活与社会地位都比普通民众高出不少,故而世人对之都是高看一眼。世人皆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算是《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原本家境贫寒的莫稽,也是出身书香门第,只是后来无奈父母双亡,才会缺衣少食,选择入赘,但此前受过的严格的正统教育让他自幼饱读诗书,一举高中,成为新科状元,社会地位较之由行乞发家的金家肯定会高上许多。金家不缺财富,缺的是能帮助他们迅速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人,故而金老大和金玉奴把厚望寄予入赘金家的莫稽身上。可见,女子大多都会选取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或潜在社会地位的男子作为成婚对象,并付诸真心,但这些有钱有势、地位不低的男子,很容易让她们痴心错负。
(三)志高望远
诸葛亮曾道:“志当存高远。”在当时科举制度盛行与商品经济发达的年代,经商或者科举成为许多人选择发家的两大方式。“痴心女子负心汉”的男主人公们大多志高望远,为未来的家庭衣食无忧而努力。如李甲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生,如无意外,将来便是官员队伍的一员。行商的胡悦为了谋得一官半职,散尽半数家财,外出找“飞过海”帮助自己改头换面。家境贫寒的莫稽在妻子的支持下,发奋读书,求取功名。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志高望远,所以他们担心自己的大好前程被出身低微的女子拖累,害怕社会上的人对他们的流言蜚语耽误他们的未来,最终为了自己的前程而选择抛弃、甚至谋害自己昔日的情人和发妻。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里的莫稽,连科举及第后风光回丈人家,却在路上被儿童小辈指着说:“金团头女婿做了官也。”[1] 听闻此句后,莫稽原本春风得意的脸瞬间就变了颜色,后悔自己当初伏小做低入赘了金团头家,如今高中却要受此等骂名,便动了歪心思,想在赴职的路上把妻子推下河去,只要妻子一死,他便可以摆脱“团头女婿”的称号,从此他就可以另攀高枝,仕途一帆风顺。
(四)软弱无能
在以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男子的形象基本都是威武刚强,展现的大都是男性气概的一面,而在《今古奇观》关于“负心汉”故事的篇章和描写中,负心汉们的男性气概逐渐弱化,他们做事并无自己的主见,表现得胆小、怕事,毫无原则地顺从长辈、唯唯诺诺。如《王娇鸾年长恨》中的周廷章,在得知魏女姿色无双,家中有家财万贯后,转眼便忘了远在广西曾经许下重诺,并有夫妻之实的王娇鸾,不念娇鸾的苦苦等待,贪图名利富贵,答应了这门亲事。而当王娇鸾派人上门问之归期,他却闭门不见,只让回复早已成亲,让王娇鸾死心,不敢直面信者,是一名软弱无能的伪君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在杜十娘与老鸨打赌十日内他会拿三百金帮十娘赎身后,他却表现得踟蹰、摇摆不定,迟疑不决,不敢轻易拿主意,在真爱面前,身为一个男人,远不如一个青楼女子来得坦荡。后来在归家的途中,又因思前想后、受人挑唆,担心自己带回一个青楼女子触犯父亲,成为四海之内众人所唾弃的轻浮不经之人,转身在船上就把十娘卖与他人。千金难买真情,可是为了千金,李甲决然忘记了曾经与十娘相处的点滴日子,二人的郎情妾意。轻信他人只言片语,便将恋人千金相卖,毫无自己的想法,被孙富牵着鼻子走,这种软弱性子最终使他将十娘当作冷冰冰的物品估价出售,而他本人也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负心汉。
三、负心汉形象的成因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环境以及后天形成的个人性格,综合这些因素来看,“负心汉”故事中的男子并非率性而为,做出负心之举,而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认为女子并不是自己贤妻之选,而选择背信弃义,抛弃自己曾经的恋人,成为人们所厌恶与唾弃的负心汉。因此,我们研究“负心汉”形象的成因可从其个人性格、身份地位、社会原因等角度入手,深究其形象成因。
(一)个人性格
在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与科举兴盛的朝代,人们大多通过行商或者科举这两个方式发家,整个社会充斥着追逐利益与权力的风气,使社会的风气变得浮躁。“负心汉”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必然也受这样的观念驱使,性格中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自私自利、热衷于追名逐利。
如胡悦为求得一官半职,散尽半数家财;莫稽在妻子的支持下,发奋读书,求取功名;李甲为了千金,卖了朝夕相处的恋人。“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负心汉们一旦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名利,就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感情,将女性视作物品,并无感情可言,他们轻易地玩弄女子的感情,从女子身上得到他们所要得到的事物,一旦有更好的前途,便抽身而去。周廷章在与王娇鸾私定终身的情况下,得知魏家女姿色无双且家财万贯,成亲后必有飞横腾达之日,便答应母亲与魏家喜结连理,不念娇鸾的名声不得保全,更不念昔日与王娇鸾隔墙传信之情。追名逐利的性子是做出负心行为的因素之一。
大多数的负心汉们与女子相识时,都是奔着满足自己的私欲的念头而结交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色,一是为利。陈大郎初见王三巧,便被三巧的天人之姿吸引了目光,想与之行一番云雨。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伦理道德,不顾三巧已嫁,也不顾自己家中妻子苦苦的等待,被托牙婆为之寻求对策,结交王三巧。周廷章初见王娇鸾时,被其姿色所吸引,多次托侍女明霞传信,与娇鸾以诗相交,传情达意。此二者为色结识女子,但将女子得到手后,便不珍惜二人情意,转眼便另娶他人。《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在贫寒交迫之时,不顾金家地位低微,情愿入赘,是为了求得衣食无忧,金家能资助自己科举,才答应这门亲事,这是为利。当自己高中状元后,便开始嫌弃金家地位低下,一心想致妻子于死地。
一如前文所言“利尽相交者,利疏而散”,当负心汉的私欲得到满足后,便转身离去。他们为了功名利禄,可以放弃了一段郎情妾意的恋情,抛弃深爱自己的女子,不顾其感受,转身便投入别人的怀抱,不念此前两人恋情的甜蜜,此种自私自利的性格使他们成为了话本小说中典型的负心汉。
(二)身份地位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因经济条件差别而会出现社会地位的不平等。”[2]在古代社会,人们评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与否凭借的是其家境的财力、出身的门第等因素。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其中,负心汉做出抛弃妇人的行为也是受身份地位不平等的思想所影响。
在古代的三流九等的社会地位分级中,青楼女子被列为最低等级的下九流中,受尽屈辱与不公。虽说是欢场女子,但也都有真心人存在,杜十娘与廿二娘都自以为遇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良人,情愿将多年积蓄交付与他,却不幸被李甲和杨川所骗,含屈自尽。而导致李甲和杨川做出抛弃妇人行为的因素之一便是他们认为这些女子出身青楼,青楼女子水性杨花,如若将她们带回家必会遭朋友、家人的责怪与辱骂,认为她们配不上自己的身份。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柳遇春知晓好友李甲正设法为十娘筹钱赎身,未经细想,便已说道:“这是烟花逐客之计。”[1]认为烟柳之地未曾有真情,痴情女子更为罕见,奉劝自己的好友早日与十娘断绝关系为上。从旁观者角度便已可知,人们对烟花女子的评价颇有微词,认为她们出身低微,配不上官员子弟。而李甲本人在替十娘赎身后也踌躇不决,并未有万全保身之计,念道:“父亲在盛怒之下,如果知道自己娶了妓女归来,必然更为愤怒,这样反而被连累。”[1]在与孙富船上相遇之际,他紧皱眉头,言语透露出父亲性格严厉,害怕自己带妓女回家会被父亲痛骂责备,也认为如果因为一个妓女而触怒父亲,为了一个妓女而与家人反目是不值得的。李甲言语中透露着对十娘的烟花女子身份的不屑之意,以身份为据,看轻十娘,而忽略了十娘对他的一片真情,轻易将十娘卖与他人,成为不折不扣的“负心汉”。
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莫稽高中后也是因为不满“团头女婿”的称号,认为发妻一家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对等,在高中回来的路上因被市井小民与无知小儿嘲笑自己:“团头的女婿做了官。”[1]由此激发了他对金家的不满与愤怒,念道:“如果早知道自己能高中,哪会害怕没有王侯将相与自己结亲,可偏偏寻了由乞丐发家的团头做自己丈人,长期以往,肯定会使自己落为被别人嘲笑的话柄。”丝毫不念及苦难之时发妻举家之力来资助自己学习,而仅以靠行乞起家的金家不配做自己新科状元的岳家,对自己的仕途无助这一念头,担心自己也会背着这个“团头女婿”的称号被人嘲笑一生,于是就动起歪心思来,想找个理由休了玉奴,与金家断绝关系,将自己的妻子抛下河中,做出负心之举,以保自己的“一世清名”。
(三)社会风气
晚明时期,由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人们从商人行商致富中得到启发,社会上掀起了一番弃儒从商的热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通过经商获得财富,思想逐渐从被传统的封建制度所抑制的老旧保守转变,思想开始得到解放,讲究经世致用。但同时,社会风气的改变便随着一系列的弊端。人们变得追名逐利,讲究享乐主义与功利主义,以功名利禄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这使得“许多市民小人为锱铢小利而背弃负义”[3],士大夫变得“大概多市井之气”。[4]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生活影响下,当时很多人,包括作品中提及的那些“负心汉”们的思想变得利益至上,以追求功名利禄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认为人生就是要追求享乐安逸的生活。所以一旦有更好的机遇和选择,可以使他们的财富加倍、名利双收,便会变得阴狠毒辣,无所不用其极,甘心做“负心汉”,如同市井小人般为了蝇头小利便背信弃义,轻诺寡信,忘记自己曾经的誓言。
在中国,男尊女卑的观念自母系社会结束便一直存在,在封建观念的压制之下,女子被各种行为规范和七出之条束缚着,犯了七出之罪便是大罪,被教导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而许多男子则凭借“男尊女卑”这一风气自恃清高,把女子当成物品一般肆意玩弄,在情感上为所欲为,没有约束,也没有管制。加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在社会广泛传播,贫寒女子根本无法得到正常的知识教化,更无法得到思想上的启蒙,只知道“丈夫为天”。女性长久以来的逆来顺受加上当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女子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一度沦为男子的附属品。男子可以随意将情人抛弃,另娶他人,并无礼法限制,故而李甲才能将杜十娘如同商品般以千金之价转售他人,轻易做出负心行为。
四、《今古奇观》中负心汉形象塑造的作用及其意义
《今古奇观》一书之所以成为经典并广泛流传必有其可取之处。报瓮老人在“三言”“二拍”这几部明代著名白话小说中选取这几篇较为著名的负心汉故事,并非仅仅因为其故事情节佳、人物刻画较为生动,而是因为其具有极为深刻的教化作用以及借鉴意义,他希望通过此类故事来警醒世人,切勿因一时之快与一己之利便做出负心行为,同时也告诫女子不要轻易将自己交付他人。同时,此类负心汉故事承接了之前同类型题材的创作,使得文本中负心汉形象的塑造更为生动传神。
(一)以此为鉴,警醒世人
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情节鲜明、人物形象深刻,而男女主人公结局大多都以悲剧结尾,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王娇鸾在痛恨周廷章的背信弃义行为之后,洋洋洒洒地写下一首《长恨歌》上吊自杀,周廷章最后被樊高判乱棍打死,痛斥他的负心行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在得知李甲以千金把自己出售以后跳湖自杀,而李甲在十娘跳江后开始悔恨自身行为,卧病在床,十日后便一命呜呼。
正所谓“古典文学中负心汉故事的演绎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色彩。”[5]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形象深刻、情节鲜明的“负心汉”故事来揭露社会上存在的这些不道德不合法度的现象,痛斥负心汉们的轻诺寡信、利益至上,抛弃曾经相爱的恋人的行为,同情女子的悲惨遭遇。同时借此机会提醒女子不要轻易将真心交付他人,《今古奇观》通过描写负心汉最后的悲惨结局来警示男子要忠于感情,谨言慎行,不要轻易做出抛弃女子、轻诺寡信的行为,希望女子恪守妇道,遵循社会礼义,希望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回归正常化,回归贤妻良夫的正常家庭模式,使社会不良风气、不良的行为得以收敛和改善。
如在《蒋兴哥重遇珍珠衫》中的陈大郎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忽略了王三巧早已嫁人的事实,收买牙婆,邀她做媒介绍自己与三巧相识,诱导三巧做出逾越之举,背弃自己苦等家中的妻子,最终落得死于异乡的结局。《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因厌恶自己“团头女婿”的称号而将自己的发妻推下河去,以求摆脱金家,换取自己的远大前程,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玉奴摇身一变成为莫稽上司的养女,在第二次的新婚之夜怒打莫稽,痛诉其不义之举,上司对其厌恶不已,结局较为凄惨。而廿二娘在被商人杨川抛弃,取一匹白绫自缢身亡后因心中抑郁魂魄不能前往投胎,化为厉鬼来取走了杨川的性命,李甲在十娘投河自杀不久便抑郁寡欢患病在床,十日后便一命呜呼。周廷章被乱棍打死、陈大郎病死他乡、莫稽被棒打、杨川被冤魂索命、李甲一命呜呼,作者用这些利益至上的“负心汉”们的悲惨结局来教化百姓,警醒并告诫世人不要做出背信负义的行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具有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家庭责任感。同时,作者也希望以故事中女性的悲惨结局来教化世间女子,切勿因一时冲动冲昏了头脑而轻易将自己托付他人,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要轻易选择私奔、私定终身之路,借此宣传了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作用,希望女子恪守妇道与传统礼义,不要逾越礼义道德,做出不符合社会伦理的行为。
(二)承接同类型题材创作,使“负心汉”形象更加具体生动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创作题材中,“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类型由来已久,在春秋《诗经》中已初见端倪,如《氓》诗中“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可见氓已对婚姻不忠,对女子三心二意,同时对朝夕相处的妻子施以暴力,但在《氓》中仅仅几句诗词,未曾对负心汉的形象及其负心原因进行精确地描写,对男子的描述较为简单。
到了宋元南戏时期,对“负心汉”故事的书写有了明显的变化,由于戏曲的篇幅与音韵要求与诗歌有所区别,负心汉的故事情节开始变得丰富化。在《琵琶记》中蔡伯喈并不是典型的负心汉,在父亲不从伯喈放弃科举留家照顾二老、牛丞相不从而被迫娶了丞相女儿、欲辞官回家照顾双亲并找回发妻而皇上和丞相不从这三不从的要求下,迫使蔡伯喈从一位与发妻举案齐眉、恩爱有加的丈夫、对父母双亲尽孝的孝子成为一位抛弃发妻、不尽孝心的不孝子。原文虽较少对蔡伯喈个人性格的描写,但将他最终成为负心汉的原因归结于受社会各种势力的压迫导致,蔡伯喈被迫成为负心人,这也是宋元南戏“负心汉”故事的进步之处。
而真正将成为负心汉的原因归根于社会原因和“负心汉”们自身弱点结合起来的写法,是到了明代才逐渐趋于完整,以冯梦龙的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就是《今古奇观》中的选篇为典型代表。[6]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原文描写李甲本人性格温存怯懦,知道父亲在得知他流连花柳之地大发雷霆后便从此不敢归家,在帮十娘赎身后又因为惧怕被父亲赶出家门便轻信孙富将十娘以千金转赠。读者可通过书中相关段落的描述,知晓李甲性格的怯懦、胆小怕事以及对待感情毫无责任感。但性格因素并不能完全决定李甲做出负心之举,社会因素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古今,人们对青楼女子都带着一种偏见,认为这些女子出身青楼,青楼女子水性杨花,不能轻信。如在李甲为十娘奔波筹集赎金时,同乡柳遇春得知此事后劝告李甲:“这可能是烟花逐客之计。”[1]并不相信十娘能与李甲产生真情。且社会上一直弥漫着一股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他们把女子当作生儿育女的工具,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所以就算李甲将十娘如同商品般转售给孙富,也不会得到太重的惩罚和谴责。社会风气助长了男性抛弃妇人,成为负心汉的气焰。
可见,在明代出现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开始反思“负心汉”形象出现的真实原因,文本创作不再对这一形象三缄其口,也不再为这一形象进行解脱,将男子成为负心汉的原因归根于他们个人性格与社会原因相结合后,这种“负心汉”故事模式就基本定型。后世的“负心汉”类型故事以此为鉴,将人物的自身性格弱点与社会原因相结合,使负心汉的形象变得更为具体化、生动化。
五、结语
纵观《今古奇观》中的负心汉们,他们有的是落难书生,有的是无情商贾,有的是故家子弟,他们大多是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出生良好且才貌双全之人。他们才貌上佳、地位不低,女子们很容易会对他们一见倾心,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于他们身上,希望与之创造美好的将来,然而他们虽志高望远,却自私自利、生性软弱。天生的性格,加上后天的身份地位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导致了他们最终成为了为人所厌恶的负心汉。通过研究《今古奇观》中的负心汉形象,我们不仅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研究的参考素材,还可以借此分析反观现代社会中那些背信弃义的行为,以此为鉴,警醒世人。同时,通过研究负心汉们的形象,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寻明代社会的一些社会风貌、思想特征,如商品经济的繁荣促使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但同时人们的思想变得利益至上、男尊女卑的腐朽思想仍存在于世、女性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自主思想开始觉醒、传统的封建礼教面临崩塌等,有助于后世从“负心汉”故事中探寻明代社会风气与人们思想的转变。
参考文献
[01]报瓮老人.今古奇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23-1373
[02] 汪丹.论元杂剧中的负心汉形象[J].凯里学院学报,2014,32(05)
[03] 刘春玲.晚明社会风气异变述论[J].阴山学刊,2005(06)
[04] 黄宗羲.黄宗羲全集·孟子师说[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57
[05]沈敦忠.“负心汉”文学主题流变的文化成因[J].社会科学辑刊,2006(04)
[06] 程惠.简论中国文学史上的“负心汉”[J].职业时空,2012,8(08)
[07] 张弛.元杂剧“负心汉”形象成因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报,2013,26(04)
[08]刘乃亮.在负心汉与伪君子之间——《氓》诗“欺骗说”质疑[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3)
[09]齐婷婷.论“三言”中“负心汉”形象的悲剧建构[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4)
[10] 张谦.从晚明的饮食文化繁荣看社会风气的变化[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02)
致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学四年时光如流水般转瞬即逝,毕业如期而至。在城院的四年时光里,认识了一群与我一同扬洒青春热血的朋友,与许多十分优秀的老师共同在汉语言文学的无尽知识海洋中畅游,这是我此生难忘的青春岁月,也将成为我在往后的漫长时光里细品回甘的珍贵记忆。
大学时光里的最后一项任务——毕业论文写作需要经历选题、收集资料、开题到定稿等过程,过程漫长而艰辛,幸得有许多人的支持与鼓励,我才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创作,顺利完成了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项任务。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结合自身多年来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对我的论文从选题到定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的论文有了具体的方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另外还要感谢四年来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让我知识视野得到拓展,积累到知识。
其次感谢我的家人、朝夕相处的同学、舍友们,是他们的鼓励使我不断进步,在我的论文收集材料、定提纲方面提供了许多意见,让我的论文脉络变得更为清晰,论据更为充分,并督促我按时顺利的完成论文写作。
衷心感谢我的老师、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时光里万事顺心,一切如意!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