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意象浅谈

摘要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期间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上,还有他自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非常多,从陶渊明将从诗歌的许多意象中提取出4个典型意象,浅谈陶渊明诗歌中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全文共分为6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章意象的分类方法、文章创作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就陶渊明诗歌中“酒”的意象进行浅谈

第二章就陶渊明诗歌中“琴”的意象进项浅谈

第三章就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进项浅谈

第四章就陶渊明诗歌中“菊花”的意象进行浅谈

结论部分总结说明全文主旨,以及陶渊明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意象

前言

研读一个人的作品,首先要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结合这些会更好的把握诗人创造作的心路历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他死后朋友私下追谥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败落的仕宦家庭,陶渊明的曾祖父是陶侃,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在朝为官时曾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州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做过郡守,陶渊明的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家的女儿;由于父亲在陶渊明很小的时候就离世了,于是陶渊明从小就跟随母亲,在外祖父嘉家的家里生活,孟嘉是当时社会上的名士,家里藏书十分多;陶渊明从小不但像普通的士大夫那样接受着《庄子》《老子》的思想熏陶,并且还学习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异书”的陶冶。[​[1]​]陶渊明在29岁时就怀着“猛志逸四海”和“大济苍生”的志向,初次入仕担任了江州祭酒的官职。[​[2]​]但是由于当时“门阀制度”的存在,他出身不高受人轻视,于是他“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3]​]在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时,陶渊明首先来到荆州,投入恒玄门下做上了属吏的官职,当时恒玄管制着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想要谋夺东晋XXX,陶渊明作为陶侃的后人自然不肯于恒玄同流合污。隆安年间五年时冬天,陶渊明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便辞官回了家,在他的家乡浔阳开始了躬耕于南亩的生活。在元兴三年时(404年)刘裕征伐恒玄,恒玄兵败被囚禁,陶渊明离家冬下,在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职。然而在入幕不久,陶渊明却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而杀害有功之臣并着重任用奸佞之臣后,失望辞官隐居。在义熙元年的时候,陶渊明再次转入当时建威将军、将州刺史刘敬宣的麾下担任建威参军的官职,并且在这年三月奉刘敬宣的命令赴都。在这年五月,恒玄的余党都被铲除。八月时他出任彭泽令的官职。在官位八十余日后,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的情操,果断辞官离去。归隐田园至陶渊明离世,这段时期是陶渊明诗歌的多产时期,诗人先后经历了火灾、搬迁、贫穷、国家朝代的更替诸此种种,诗人的内心也发生着许多改变。

陶渊明在诗歌的历史上是受到历代学者争议的一位诗人,有人认为他是逃避、消极是没有反抗精神的一位诗人;有人则认为他“垂文以自现”用自己的方式去斗争去反抗,而隐世只是陶渊明采用一种途径。我个人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本文我将通过“酒”“无弦琴”“鸟”“菊花”这四个典型意象结合陶渊明具体诗歌创作,结合陶诗的创作背景和手法为依据。结合论证浅谈陶渊明的“抗争性”。

一、陶渊明诗歌中“酒”的意象浅谈

陶渊明诗歌中饮酒诗占了陶诗总集中的很大一部分,不论是回归田园之前还是回归田园之后陶渊明酷爱饮酒,陶渊明饮酒与普通人不大一样,常人酒后多出诳语很少会有人酒后吐真理的。陶渊明喝酒到有许多任真的情感在里面。《庄子·渔父》中云:“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地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5]​]袁行霈也在《陶渊明集筏注》中写道:“抱朴含真,意味着保持朴素真淳,既保持未曾沾染名教与智巧之人性,‘真’与世俗礼法相对,指人之自然本性。任真,即不束缚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发展。”[​[6]​]本文这部分将浅谈陶渊明饮酒诗“任真”二字的由来及意义。

陶渊明饮酒的任真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率真自然,不拘小节这一点上。陶渊明曾在《连雨独饮》中写道:“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7]​]阴雨连天,故少与朋友来往,孤独之感遂生,独自一人一边饮酒一边感悟人生,远离这人世间种种纷杂,忘却凡尘的功名利禄和喜怒哀乐,要与天为一,任真为先,即已过去四十多年,我已不复当初的容貌,但本心尚在,初衷未改并未被这纷杂束缚。在《五柳先生传》中,作者也曾写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8]​]如文中所说他的嗜洒是出于本性,而不是像门阀之士那样的放纵的去喝酒,去自我麻痹。但嗜洒的性格与陶渊明家贫的实况又是矛盾的,他不愿意因嗜酒而失节,因此无法常常有酒喝。每到亲友请陶渊明去自己家里喝酒,他定会毫不拘谨,一去即大饮,每饮必大醉,这也反映了陶渊明的率真与直白,丝毫没有当时那些所谓的名士虚假与矫情做作。

其次,在酒后吐真言诉说那些真理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诗人酒后“任真”的个性。《饮酒·二十》中提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诗中陶渊明说自己想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和实感,但还没开口却已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无车马喧”、“采菊东篱”、“悠然”、“飞鸟还”诸此种种,不难看出诗人的“真意”即“归意”。飞鸟相继飞回,诗人亦回归田园生活做回了最真实的自己。这种真实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一种理性之美。又比如:《饮酒·一》中:“衰荣无定在”;[​[10]​]《饮酒·二》中:“积蓄云有报”;[​[11]​]《饮酒·十一》中:“颜生称为仁。”[​[12]​]这些都是以说理为主的诗句。这种理性之美,沉淀了作者的丰富人生经历和追求。

回归田园不善耕种的陶渊明因为第三任妻子翟氏擅长耕种的缘故,也能时常有酒喝,遥传陶渊明酷爱饮酒,每次和朋友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作对,待到心满意足之后便会躺靠在一块大石头上小憩,久而久之石头居然被磨出凹陷的枕痕来了。从这个小故事中可见陶渊明性格的任真随意,没有丝毫的矫情和做作。魏晋时期玄学及其相关诗文创作十分盛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透漏出自己浓浓的真性情。对于当时的文坛来说,就像一股清流,独树一帜、别具一番韵味。这难道不是对当时社会一种无声的的抗争么?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受外界影响,在诗文中抒情言理深深的影响着当时的文坛乃至后人诗歌的创作。一个逃避消极的人是写不出这些耐人寻味的诗句的。

二、陶渊明诗歌中“琴”的意象浅谈

在先秦时期“乐”在政治教化与自我修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而“琴”与“乐”又是密不可分的,古人对“琴”的推崇远高于其他乐器,而受传统儒家文化中礼乐方面的影响,文人士族对琴棋书画的精通成为个人基本修养。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陶渊明也不例外。陶渊明诗歌中关于“琴”的诗歌非常之多,“琴”在陶渊明诗歌中是众多重要的意象其中的一个,另外还有一些诗歌虽未直接提到“琴”这一意象但却在文章中间接表达出对琴的喜爱。陶渊明的“琴”对陶渊明具有非凡的意义。

陶渊明最初对琴的喜爱只是它作为一种乐器而产生的欣赏。传统的“琴”声音清脆、低调十分符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陶渊明。陶渊明在生活中时常以琴愉悦生活。陶渊明在《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中写到:“今日天气佳,轻吹与鸣弹。感彼陌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新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弹。”[​[13]​]诗中陶渊明与朋友家人一同外出踏青却带着琴,在感受着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喝着酒吹着清风,心情舒畅便抱起“琴”来弹奏了起来,琴声、风声、笑声应和在一起,世间美好大致也就是如此了吧。陶渊明在《拟古·五》中说道:“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线操孤鸾。”[​[14]​]“下弦”、“上弦”都是弹奏古琴时使用手法的相关术语,“别鹤”和“孤鸾”也是两首古代著名琴曲的名称,可见陶渊明不仅爱弹琴,而且十分的懂琴。陶渊明在《时运》中说:“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15]​]陶渊明将琴至于床头之上,每天醒来都可以第一个抚摸到琴,可见陶渊明对琴的喜爱。陶渊明在《答庞参军》中写到:“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16]​]琴对于作者来说娱乐只是琴的基本作用。由琴开始的对生命的感悟则是对琴内在意义的一种升华。《归去来兮辞》中说:“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17]​]“琴”不仅起着娱乐的作用,更担当着“息交以绝游”的作用,他为作者构建了一个封闭的精神家园。

“琴”在儒家乐教思想中无疑是教化乐行最好的载体,儒家的教化思想讲究“反情”、“和志”这两点。陶渊明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用“琴”进行着“情”和“志”这两方面的修养。陶渊明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刚烈个性,这使他在朝野显得格格不入,在陶渊明回归田园后,琴对于陶渊明是一种陪伴也是他的精神食粮。最初回归田园的陶渊明生活还算不错,家里有童仆服侍日常都有酒喝。可是后来陶渊明家中经历了一次大火,使得陶渊明的生活陷入了深深的困顿之中。于是便有了《乞食》中的:“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18]​]诗中一个“拙”字足以展现出诗人生活的艰辛。在如此贫苦的生活里,诗人仍然不忘个人的修养和精神的陶冶,他在《扇上画赞》中写到:“寄心《清商》,悠然自娱。翳翳衙门,洋洋沁流。曰琴曰书,顾盼有俦。饮河既足,自外皆休。”[​[19]​]“俦”意思是“精神伴侣”,一个“有俦”一个“皆休”足以显示出“琴”给予了诗人多大的动力,生活贫苦不堪的陶渊明以“琴”为伴,在“琴”的陪伴下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陶渊明在《和郭主簿》中说:“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20]​]陶渊明将琴把放在床头时时抚琴,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情便是弹琴,就像是经常的自我反省自我陶醉。“琴”给予陶渊明极大的满足,陶渊明甚至在临终前写的《自祭文》中提到:“欣以素牍,合以七弦。”[​[21]​]由此可见“琴”对陶渊明意义之深刻,以至于将离世时也要对它特别的提及到。

在陶渊明后的一些记载中一些文献中常提到陶渊明弹奏“无弦琴”的故事,陶渊明自己也曾说如果懂得琴音中的意义,又何苦去劳烦琴弦去发出声音呢?体现出陶渊明以琴养性的特点。其实,陶渊明弹奏的“琴”是有弦还是无弦我们已经无从可知,但是陶渊明对“琴”的喜爱和依赖我们是可以深深的体会到的。陶渊明对琴的喜爱首先源于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性格特点;其次是源于后天所受的教育,儒家礼教倡导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及君子“守以自禁”这些思想的影响;最后就是社会环境的作用。陶渊明生活的在一个门阀制度盛行、社会混乱黑暗的环境里。他虽胸怀大志也渴望像儒家传统思想里说的“学而优则仕”一样去成就一番事业,但门第、歧视种种原因使得他十分的痛苦,于是在隐居田园后,时时弹琴立下了“委怀琴书”的志向,将“琴”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安贫乐道“息交绝游”与世俗彻底划清界限。

三、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浅谈

在古典诗歌作品中“鸟”的这一意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鹏、雎鸠、鸢、鸾鸟、凤凰、黄鹂、鹧鸪、燕雀、鸿鹄等等。文人写鸟多是以鸟自比,或寄予深远的象征意义。在陶渊明的诗歌他对鸟这一意象的运用十分频繁。归类整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专谓,例如仓庚、大雁等。第一种是仙禽,例如精卫、神鸾等。第三种是泛称,例如翔鸟、孤鸟、羁鸟等。魏正申说:“陶集除六首专题咏鸟之外,尚有四十二处之多,而且大都有比喻或象征的意义”,并指出“鸟之声则是他创作的诗文的喻比;不同季节的鸟鸣又是其文学创作历程的象征。”[​[22]​]通读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发现,他的诗歌中不仅以鸟自比,还将鸟这一意象与自己的政治遭遇、人生经历紧密的结合起来。因此,本文在关于“鸟”这部分意象的浅谈上将结合人物不同时期的具体经历,采取“鸟”的第三个集合把“鸟”这一意象分为四类依次是:飞鸟、羁鸟、孤鸟、归鸟。这部分将按此四类结合具体诗歌创作分析浅谈。

(一)、志存高远的“飞鸟”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陶侃。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曾经在朝为官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州二州刺史,并被封为封长沙郡公。而陶渊明的祖父也担任过郡守一职,陶渊明的外祖父是孟嘉,孟嘉是当时社会上的名士,陶渊明对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崇拜,加上陶渊明自小在祖父家里长大,接受着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再加上东晋时期门第意识强烈,于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陶渊明的内心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陶渊明曾在《杂诗》中写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23]​]“猛志”与“骞翮”动态描写,“四海”“远翥”静态描写,这两句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将空间进一步扩大,体现出的陶渊明便有着高远的志向,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再比如陶渊明归隐后所作的《读山海经》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24]​]在这首诗里陶渊明精卫和刑天的典故,显示出陶渊明“怒目金刚”式[​[25]​]的反抗精神。

(二)、心为行役的“羁鸟”

陶渊明29岁时便胸怀着“大济苍生”的伟大理想,初次入仕担任了江州祭酒的官职。安帝隆安四年(400年)的时候,陶渊明只身来到荆州,投入恒玄的门下做属吏。元兴三年(404年)时陶渊明离开家里向东下行,前往刘裕的幕下担任镇军参军这一官职。义熙元年的时候,陶渊明再一次转入建威将军、将州刺史刘敬宣的麾下担任建威参军这一个官职。也是这一年的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县令这一官职。但是在官八十余日后,陶渊明终因“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果断辞去了官职。在陶渊明入仕这十来年里,他饱经现实摧残,一方面在官场上自己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另一方面他回归田园却又想实现“大济苍生”这个愿望,于是诗人进进出出反反复复。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一》中说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6]​]诗中的“鱼”和“鸟”本来都是自然界中自由自在的生物,但是现在却分别被关在笼子里或是圈养在池塘中,两者都失去了自由,“恋旧林”和“思故渊”这两个词在表达作者对“鱼”和“鸟”的同情的同时,也表现出陶渊明自身对自由的急切渴望和向往。陶渊明通过这对羁鸟的描写表现他在官场生活中的种种不适应以及急切想要回归田园的心情。

(三)、孤独失群的“孤鸟”

陶渊明自幼丧父身世孤苦,在成年之后与自己相依为命弟弟、母亲、妹妹、妻子先后离开人世。陶渊明在生活上十分贫苦,在政治上难以与所作为,于是以失群之鸟抒发自己内心的苦楚。陶渊明在《饮酒·四》中写到:“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27]​]用“栖栖”、“徘徊”、“夜夜”这几个词形容“失群鸟”孤单彷徨的情态,“犹独飞”、“无定止”表现出“失群鸟”的迷茫和凄婉。诗句通过“失群鸟”的动作、叫声反映出环境的无边和黑暗,“日暮”一词交代了鸟儿所处的环境,由此也传达出陶渊明自己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政治环境黑暗、权臣篡僭朝代更变、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环境里的陶渊明内心感到深深的惶恐和孤独。陶渊明在失去亲人的同时,内心随之本就少了一份倾诉和依靠,再加上这样的社会环境,于是孤独感一次再一次的加深,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独自飞翔的鸟儿,不由得联想到自己,说是同情鸟儿不如说是在心疼自己。

(四)、淳朴自由的“归鸟”

诗人十分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于是归鸟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寄托。例如《饮酒·七》中写道:“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28]​]诗人将动态的“归鸟”与静态的“林”视听结合,构成一个近景,远处一群飞鸟拍打着翅膀鸣叫着向树林飞回,远近结合构成一幅自然悠闲的景象,体现出作者对归鸟的羡慕之情。陶渊明在《归鸟》中写道:“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弗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顽,相鸣而归。暇路诚悠,性爱无遗。”[​[29]​]回归自然的陶渊明,用归鸟自比,归鸟自由飞翔,时而远时而近,活跃、淳朴、无忧无虑不用担心会再次落入羁网中,也不用担心在夕阳西下后孤独无所依,如今这样的生活正是陶渊明内心所追求和向往的生活真情诗意写照。

陶渊明诗文中的飞鸟意象是儒家“学而优则仕”、“大济苍生”的产物,而羁鸟、归鸟等则是受道家“道法自然”“独善其身”思想影响的产物;“规范”是儒家的哲学范畴,“自由”道家的哲学范畴。陶渊明在仕途上从反复出入到彻底与官场生活告别,这种纠结反复的现象就是他“儒”“道”双修后,受两种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的结果。陶渊明诗歌中屡次出现的“鸟”意象的不断变化变化,从侧面也体现出陶渊明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这一思想的转变。陶渊明有自己的理想,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从“飞鸟”到“归鸟”也可以看出陶渊明不受世俗权利的诱惑,勇敢抗争世俗的眼光,追求自己的田园生活。

四、陶渊明诗歌中“菊花”的意象浅谈

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说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0]​]元好问也曾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31]​]菊花似乎就成了陶渊明的专属词。其实在诗作中,陶渊明并不是第一个吟诵菊花的人,借用菊花的品质做文章的第一人应该是屈原。他曾在《九歌·礼魂》中写道:“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千古。”[​[32]​]而且细细研读《陶渊明集》不难发现,陶渊明诗文中涉及菊花的诗词并不算多,前后加起来也不过五首左右,但是《饮酒·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3]​]这一句诗实在太出名,于是后人每每提到陶渊明便会联想到菊花,一提到菊花便会由此想到陶渊明还有他的隐士精神。

陶渊明喜爱菊花有很多原因。首先,是菊花的观赏价值。陶渊明在《饮酒·五》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4]​]陶渊明在观赏菊花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赏花中内心拥有了超越一切世俗的升华达到物我两相忘的伟大境界。其次,菊花可还拥有延年、益寿的效用。陶渊明曾在《九月闲居(​http:​/​​/​www.so.com​/​s?q=%E4%B9%9D%E6%9C%88%E9%97%B2%E5%B1%85&ie=utf-8&src=wenda_link”\t”_blank​)》诗序中说提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35]​]魏晋南北朝期间玄学盛行,人们受玄学思潮的影响,在感慨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同时,往往仅局限于求仙亦或是满腹牢骚。陶渊明却可以独树一帜,它既平静的看待生死,又理性的发挥菊花的功效,服食菊花延年益寿。最后,菊花有凌霜盛开的品质,还是花中的隐士。陶渊明在《和郭主簿(​http:​/​​/​www.so.com​/​s?q=%E5%92%8C%E9%83%AD%E4%B8%BB%E7%B0%BF&ie=utf-8&src=wenda_link”\t”_blank​)》中提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36]​]诗人在政治上无法有所作为,他不愿趋炎附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躬耕田亩,与山水田园为伴,淡然忘世隐匿于山林之中。陶渊明在《饮酒(​http:​/​​/​www.so.com​/​s?q=%E9%A5%AE%E9%85%92&ie=utf-8&src=wenda_link”\t”_blank​)》中写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ttp:​/​​/​www.so.com​/​s?q=%E5%B1%B1%E6%B0%94%E6%97%A5%E5%A4%95%E4%BD%B3%EF%BC%8C%E9%A3%9E%E9%B8%9F%E7%9B%B8%E4%B8%8E%E8%BF%98&ie=utf-8&src=wenda_link”\t”_blank​)。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37]​]作者在偏远的南山下看到簇簇菊花不为寒霜傲然开放,心里充满了难以按捺的激动和欣喜,便联想到自己饱经风霜后归隐山林的处境,和菊花十分相似,于是更加有了“偏爱菊”的心情。

陶渊明深爱着菊花。他在日常中种菊、赏菊、食菊以求达到人菊合一的境界。陶渊明在诗歌中虽然很少浓墨重彩的去赞颂菊花的高洁品质,但是他在诗作中通过对比、白描等手法却将菊花的品质更加的凸显了出来,达到了一种没有刻意书之但却呼之欲出的表达效果。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http:​/​​/​www.so.com​/​s?q=%E5%BD%92%E5%8E%BB%E6%9D%A5%E5%85%AE%E8%BE%9E&ie=utf-8&src=wenda_link”\t”_blank​)》中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38]​]可见菊花已经深深融入在陶渊明的日常之中,哪里有陶渊明,哪里就有菊花;哪里有菊花,那里便会有陶渊明的身影。陶渊明以其崇高的品质,透入菊花本身的灵魂之中。在陶渊明之后,历代文人对菊花品质的描写和歌颂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却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陶渊明而将菊花描写的如此深透。

结论

陶渊明在魏晋乃至中国的文学史上都是最富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所处的时代是东晋和刘宋之交,这是我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混乱黑暗时代。门阀制度的存在,皇权与士族相互制约,庶族寒门很难被重用,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39]​]的景象。在这种现象下,出身低微的陶渊明很难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通过归隐避世的方法,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写作流派,还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影响了后人隐士文学的发展。所以说陶渊明虽没能的完成“学而优则仕”的儒学追求,但是也却达到了“垂文以自现”得人生理想。

有人说他逃避、消极。但是真的是这样么?陶渊明在诗歌中一次次的抗争着、斗争着。他是精卫、是刑天、是凌霜盛开的菊花、是不受世俗影响感染的陶渊明。他用一支笔用自己的文字感染着世俗。他用“田园”对抗着“玄言”,用“不为五斗米折腰”对抗着“门阀”和权贵。他“食菊”、“弹琴”、“请息交以绝游”做一只归鸟、“造饮辄尽”后道出条条至理名言。一位文人无法在混乱黑暗的社会大环境下有所作为,通过隐逸这个途径,写出一篇篇感化世人的文章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战斗”了。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就是因为陶渊明的斗争不是嵇康式的抗争,不是阮籍式的玩世,也不是屈原式的自杀,陶渊明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和抗争。

本文采用袁行霈的意象分析方法,结合具体诗歌通过酒、琴、鸟、菊花这四个意象,相辅相成的论述陶渊明的抗争精神。陶渊明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十非常深远的,除了陶渊明的抗争精神,还有陶渊明淡泊名利、忘怀得失的这种高雅情怀。如今对陶渊明诗歌研究越来越深入,对陶渊明诗歌其他的意象和感情的研究也一定会更加繁荣起来。

参考文献

1.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月

2.郭微林,包景城译注.陶渊明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3.孙洁.中国文学知识精华[M].西安:长安出版社,2003年4月

4.魏晋南北朝观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年8月

5.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评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潘燕.诗读·陶渊明[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5月

7.孙晓梅.陶渊明诗歌典型意义的文化解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6月

8.李祯.陶渊明酒诗研究[D].[学位论文].甘肃:兰州大学,2013

9.袁行霈.中国诗歌意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10.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11.魏正申.陶渊明探稿[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0年

12.李剑锋.陶渊明及其诗文渊源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4.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15.章莉.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解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80(4):33-34

16.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元好问研究文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11

17.周敦颐,周濂溪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175页

18.屈原著,程佳哲译注.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第51页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0131.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20日
Next 2022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