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矛盾。本文认为,除了袁圆外,《北京人》中的女性人物都打上了鲜明的新旧思想交织的烙印,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具体分析了愫方、曾思懿、曾文彩、瑞贞等人物的特点,认为她们分别代表了封建女性的几种类型:温柔贤淑、精明自私、软弱卑诺、勇敢自救等四类女性。作品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深刻揭示和批判了家长专制与封建婚姻制度的非人道以及腐朽终至消亡的必然结局。
关键词:曹禺;《北京人》;女性形象;悲剧
引言
创作《北京人》之时,剧作家曹禺已经走出了人生的郁热时期,进入了人生的沉静时期,相较于《雷雨》《原野》等作品,《北京人》更深沉、克制。《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丰富且光彩夺目,对女性形象的研究一直是《北京人》研究的重点之一,相关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关于《北京人》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中,几乎一半是围绕愫方和曾思懿两位女性展开。这些研究认为,愫方是剧中的第一女主角,是作家投入了最多心血和情感的人物,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作家对传统理想女性的认知。
程麟淇《男性作家笔下的“理想女性”——以〈北京人>中的愫芳为例》认为,愫方是为爱牺牲的奉献型女性形象的代表。谷新(2019)则认为愫方给人一种“哀静”的感觉,她温顺、善良,内心又不乏坚韧,在曹禺作品的女性形象中类似于“秋天般萧索寂寥”的气质。
学界对于曾思懿的研究仅次于愫方。学界认为,一方面,作品中的曾思懿是一名“恶妇”。李美谕(2018)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台词,认为曾思懿是笑里藏刀的女性。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者指出,曾思懿的所思、所想、所为受限于时代和家庭环境,她也是封建制度的殉葬品,是一个悲剧的女性形象。
除了关于愫方和曾思懿两位女性形象的研究外,对《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整体分析的论文也为数不少。毕静枝(2014)、赵陆平(1994)等学者分析了《北京人》中主要人物的特征。赵姗姗(2012)等学者则是将女性形象的研究作为对《北京人》的解读的一部分[7]。也有一些论文以《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如张楠楠(2020)将《北京人》中的女性人物分为具有自由、反叛精神的女性和传统封建社会的女性两类,从性格、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三个方面总结《北京人》中女性形象的和而不同[8]。
关于《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还有其他研究角度,比如比较阅读,将曹禺《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与曹禺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比如谷新的《曹禺戏剧中的“四季”女性形象一一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为例》。周桂诗洋《曹禺、夏衍话剧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认为,曾思懿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女性而愫方则是具有个性意识解放的女性[9];还有研究其悲剧性的,比如姚昆《论曹禺剧作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认为,愫方和曾思懿的悲剧性是由于异化畸形的社会、自身性格的残缺以及命运的悲惨无奈三个方面造成的。又有如周荣《从<北京人>女性形象塑造看曹禺创作理念变化》分析了愫方和曾思懿两位女性的形象同时阐述了作者创作的思想意识等[10]。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关于《北京人》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视角多样,然而对于曾文彩、瑞贞和袁圆等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完善相关研究,以期更全面地对其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价。
一、《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概述
《北京人》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剧中的女性形象。曹禺先生笔下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又引人反思。
《北京人》给我们展示出多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曾思懿等封建女性深受当时异化畸形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使她们沦为时代的殉葬品;与此同时由于新思想的影响,走向新生的女性袁圆和瑞贞让世人看到希望。在当时封建腐朽思想深入人们的心中,女性也深受封建伦理的束缚,她们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在男女地位如此不平衡的情况下,女性往往认为自己是男性的附属品。曾家这样衰落的士大夫家庭,经济的衰退使得矛盾冲突不断上升,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封建精神控制,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女性也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征。她们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遵守着封建礼教,是当时典型的中国妇女形象。曾思懿、愫方、曾文彩以及陈奶妈这几位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封建女性,她们顺从着封建伦理道德,遵守着各种各样的封建规则,一生为曾家操劳着所有的事情,却不曾为自己而活。她们有共同之处,同时她们也有着自己的个性,因此形象也有所差异,曾思懿的尖酸刻薄,愫方的无私奉献,曾文彩的懦弱和陈奶妈的乡野气息。但是无论性格是如何有差异,但始终改变不了她们骨子里的封建意识。
新旧思想的冲击下,这部作品里也涌现了一股新的希望,她们渴望自由,追求独立,走向新的未来。她们勇敢地走在思想潮流的前面,瑞贞敢于逃离曾家这个大监狱,和袁圆一同离开,虽然她们家庭背景、思想观念等因素不同,但是她们有着大胆而又敢于反抗的精神,她们能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是追求自由的信念支撑着她们,她们让饱受着封建腐朽思想所侵蚀的女性看到了新的道路和新的希望。她们正在脱离男权主义,保持女性独立,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她们有的身上也许保留着一些封建残余,但她们仍是走在新生的潮流前线,也是作者希望的寄托。
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是复杂多样的个体,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保留着一定的矛盾,瑞贞身上也保留着封建懦弱的残余,愫方温婉的背后也有着敢于反抗,追求自由的勇气和信念。正是有着这样的矛盾色彩,才能够使得剧中的女性形象活灵活现,深入人心。
二、《北京人》中女性形象的类型与特点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封建社会的思想禁锢,让不少女性失去了自己。曾家,一个没落的贵族,像一个黑暗地狱般,囚禁着每一个人,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多封建社会的缩影,但同时也能够看到新思想的涌入,而生活在这里的女性大多是被封建制度所吞噬的女性,但也有少部分向往着新生活,成为走向新生的女性。她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之人。
(一)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愫方
1、善良温顺,极富同情心的温婉女性
愫方一一一位寄住在姨母家的女子,出生名门世家的她,由于父母双亡,只好寄人篱下,初到之时,愫方感受过阳光般的温暖,但是在曾老太太去世后,这种温暖便云飞雾散。也正是因为寄人篱下的生活,才使她遭遇了各种的不幸,这些不幸是当时封建社会的残留所造成的,也正是因为腐朽思想的吞噬导致了孤苦伶仃的愫方默默无言,有着非人般的忍耐力。“见过她的人第一个印象便是她的“哀静”,苍白的脸上恍若一片明静的秋水,里面莹然可见清深藻丽的河床,她的心灵是深深埋着丰富的宝藏的。”[13]她的出场给人一种震撼,言谈举止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而美的震撼,是一位温婉知性女性。
“她时常幽郁地望着天,诗画驱不走眼底的沉滞。像整日笼罩在一片迷离秋雾里,谁也猜不着她心底压抑着多少苦痛与哀愁。”[14]不可述说的沉郁与沉滞也是在这位温顺的女子背后表现得淋漓尽致。
善良温顺,极其富有同情心是愫方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她用爱的目光看待世界,用温暖去感染每一个人,如果说在当时社会的所有都是黑暗的,愫方则是在黑暗中给大家带来了一缕光明,给予大家一丝温暖。面对处处冷嘲热讽她的表嫂曾思懿,她表现出让人惊讶的宽容,哪怕是对她侮辱和欺凌,她也依旧忍让和宽待,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表嫂。曾思懿并不是没有被愫方所温暖和打动,只是因为嫉妒愫方,深知愫方占据了她老公的心,深知自己在感情上输给了愫方这位弱女子,因此就算是被感化了也对愫方依旧冷言冷语,处处针对愫方。愫方的善良温顺极富同情心更加体现在她对曾家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奉献,从始至终她对老太爷曾皓一直服侍和照顾,无怨无悔。她对曾瑞贞的帮助也是如此的真诚,尽心尽力的帮助她。对于自己深爱的曾文清更是百般的照顾,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已经超越其妻子曾思懿,她用善意对待着曾家的所有人,也在一步步的感化他们,但是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人心难测,愫方的善良温顺带给人的也不过是短暂的温暖,他们依旧赴火生水热的争斗中,赢得自己想要的地位。但是愫方仍旧不用恶意眼光去猜测怀疑他人,她“异常的缄默。”[15]的背后,是善良的同情心在趋势,是慷慨待人的知性女子的作为。
2、牺牲自我的奉献女性
“后来寡母弃世,自己的姨母派人接来,从此遵守母亲的遗嘱,长住在北平曾家,在没有回过江南。”[16]出于遵守母亲的遗嘱迫使愫方从江南千里迢迢来到北平曾家,她严格根据母亲的意愿,没有丝毫的违抗。当时很多中国女性从小到大都是遵守着父辈们的安排,愫方也是如此,她来到曾家任劳任怨,沉默地接受着任何的侮辱和摧残,将曾文清的家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替曾文清照顾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她像蜡烛一般照亮了这个监牢般的大房子里,无私的把自己默默献出,在这里她迷失了自己,活的一点也不像她本人,完全根据着别人的意愿活着,没有为自己而活。
被爱蒙蔽了双眼的愫方,最大的牺牲就是为了爱情,将自己一直困锁在这个毫无生气,腐朽破败的曾家中。为了曾文清,她甘愿不结婚,一辈子的照顾曾家人,牺牲了自己美丽的年华,而曾文清却从未给她肯定的答案,他爱愫方,憎恨妻子曾思懿,但却从未敢发声作为。他从一个“人”慢慢的变成了“生命的空壳”是想继续享受着之前那样富贵的生活,胆小懦弱,不敢面对事实,每天靠吸食鸦片来消遣,愫方就是为了这个看似非凡实际上毫无作为的平凡男子而痴情,将自己的期望全部寄托在这位男子身上,甘愿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来陪伴这个一事无成的公子,忍受着表嫂对她的侮辱和欺凌,老太爷对她的使唤等一系列摧残。“他走了,他的父亲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我喂。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17]愫方为了曾文清留在曾家,替曾文清扛着一切,不去寻找自我的价值,为情牺牲了自己的所有,将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得栩栩如生,她是愫方,一个为了情牺牲自我,荒废自己的青春奉献自我的典型中国妇女。
3、觉醒后寻找自由的坚韧女性
愫方的身上不仅有着一些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保留着封建女性的形象特点,但是同时她也有着新思想。在自己没有觉醒之前,她把自己寄托在的曾文清身上,她甘愿为了这个“生命的空壳”不断的牺牲自我,这种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真挚。但在得知那个曾经坚定不移地说自己“我决不回来了的曾文清回来了,愫方的心里幻想破灭了,沉睡着的她觉醒了:知道自己一直都是对曾文清拥有滤镜,将曾文清的形象美化了,曾文清根本无法给她想要的寄托和依靠。
觉醒后的愫方并没有憎恨和报复曾家,而是回归于实现自我。在剧中愫方也许默默无闻,极其有忍耐性,面对侮辱可能也没有恶语相待,看似她输掉了所有但其实她没有输,她一点也不胆小懦弱,相反她有着自己的个性。在认清自己的悲剧命运后,毅然地和曾瑞贞逃离曾家监牢,做出这个决定对于处于当时腐朽环境下的愫方来说并不容易,踏出曾家寻找自己的广阔天地是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也不难看出愫方这个温婉的女子背后也由于一股坚不可摧的坚韧。也许走出曾家的愫方,在社会上更加能够寻找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自己留下了不一样的痕迹。
愫方是一个鲜活而又美丽的女子形象,她的美不仅仅在于她外表的动人,更在于她纯洁的灵魂,她温婉善良的背后包裹着美丽的灵魂,她有着典型中国妇女的奉献精神,同时她也拥有着时代的气息,她的形象是那么真实却又熠熠光辉,她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震撼。
(二)尖酸刻薄的当家女性一一曾思懿
1、全力守家的当家女性
“她为人惹人嫌恶,但这个“家”是她支撑着”这是曹禺先生对曾思懿的评价[19],虽然世人对她极其厌恶,但这背后也有很多无奈与被迫,她是曾家的主心骨,一个束手无力的弱女子却撑起了支离破碎的曾家,她是全力守家的当家女性,用自己微薄之力撑着摇摇欲坠的家族,这也不难让她渐渐的偏离了最初自己。
曾思懿本身出生于一个士大夫的家庭中,嫁给了衰微的曾家,从原本的衣食无忧到现在无法确保生活经济保障,面对着讨债之人的嘴脸,而其丈夫曾文清却整天无事可做,懦弱而又胆小,没有责任担当,躲在家中靠吸食鸦片消遣,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曾思懿毅然地撑起曾家的重任,亲力亲为地处理着曾家的事情,看似她处处光鲜亮丽,锋芒毕露,与人争锋相对,其实她用尽心思在维持曾家的经济稳定,她才是全力守家的当家女性。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期中,士大夫家族的舞台即将衰落,如果曾思懿和曾家其他人一样,那么他们这一代人也可能无法保障自己的经济生活,曾思懿全力守家,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往后生活。
2、尖酸刻薄、世故虚伪的愚昧女性
曾思懿在曾家处处惹人嫌,大家对她都是心存厌恶,她在剧中那种尖酸刻薄,虚伪世故的女性形象更是让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思懿才是这个家族中最为悲剧的人物,她所表现出来的尖酸刻薄、世故虚伪无非是在巩固自己的地位,无非是将自己的愚昧无知所包裹起来。
面对远道而来的陈奶妈,表面上十分恭敬,但是转身却对曾文清说“请她进来?一嘴的臭蒜气,到了我们屋子,臭气熏天,你受得了,我可受不了。”20这些话确实让人心里不好受,对她也产生了厌恶的情感,因此曾思懿给世人留下了尖酸刻薄、世故虚伪的印象。曾思懿清楚的知道曾家没有人可以依靠,她需要将曾家延续下去,才能保障她自己的一辈子。她是孤独者,她没有信任的朋友,处处提防着每个人,用自己最坏的一面来包裹自己内心的孤独。她用尖酸刻薄,世故虚伪的形象对待所有阻碍到自己的人。
但是曾思懿虽然世故虚伪、尖酸刻薄,但她也有让人同情的一面。曾思懿和曾文清的无爱婚姻,是封建社会造成的悲剧。对于曾文清的心上人愫方,她明白自己是这段感情的多余者。她对这段感情的苦苦维护,是以夫为天的愚昧观念所造成的,其实她的内心也渴望曾文清能够爱她,渴望着这个男人能够给自己依靠,但是曾文清懦弱无能,无所事事的样子,打破了曾思懿的所有幻想,她必须捍卫自己,因此对愫方处处针对,冷嘲热讽。曾思懿不是渴望自由的女性,她的骨子里浸透着封建礼教,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幸福,她没有体会过爱情的甜蜜,更没有得到温暖的亲情,只能用尖酸刻薄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愚昧,用世故虚伪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她的一生禁锢在曾家,逃不出曾家的魔掌,只能在曾家慢慢消磨自己。她的一生充满着悲剧,她输了全世界,但这并不是她的错,而是封建社会的摧残和封建思想的禁锢。
(三)软弱卑诺的家庭妇女一一曾文彩
1、恪守妇德的卑诺女性
曾文彩这个好像被遗忘在《北京人》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她和其他的女性相比,作者对她的描写笔墨少了很多,但是她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之一。
曾文彩,她是曾家的子女,也是当时典型的家庭妇女代表,由于深受当时封建体制的影响,她恪守妇德妇道,嫁夫随夫,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丈夫江泰就是她生活中的重心。面对曾家的所有事情她无能为力,即使她很爱很爱曾家,在当时的社会中她已经出嫁了,对于曾家的所有事情她都只能是一个看戏的局外人,她没有任何资格插手任何事情,她无权说话更无法管理曾家稀稀拉拉的琐事,哪怕是自己的父亲中风了,她也只是抱着父亲的腿哭喊着。她带着一事无成的老公江泰寄居在曾家,其实在当时她这样的做法也有所违背当时的社会准则。曾文彩是当时社会中很多妇女的缩影,她长期浸透在封建礼教中,深受着精神的控制,没有自己的追求,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着自己的丈夫和曾家,为人卑卑诺诺,她悲剧的人生是封建社会和思想的摧残。
2、顺从丈夫的软弱女性
曾文彩是典型的传统封建家庭的小姐,她嫁给江泰后,一生随着江泰。即便是江泰一事无成,脾气暴躁易怒也依旧能够得到曾文彩的崇拜,曾文彩成为江泰的附属品。曾文彩软弱而又卑微,遇事也没有自己的主见,面对老公江泰的欺蔑,对她的打骂,这一切无理而又幼稚的行为,曾文彩丝毫没有反抗,而是仍然忍受,顺从着丈夫,甚至对老公依旧嘘寒问暖。她性格的缺陷造成了悲剧不得不让人同情,也许是当时封建思想的束缚和囚禁,让一个弱女子毫无尊严的依附在一事无成的男子身上。
从曾文彩对丈夫的种种顺从,对老公的无礼行为的娇惯,不难看出她是一位不够独立的新女性。她无法离开丈夫,树立自己的想法观念,视丈夫为自己的精神依靠,其实是她自己离不开丈夫江泰,无法独立。也许是因为恪守妇德的思想观念深入她心里,又或许是之前得到过丈夫的宠爱,心里仍然存在着幻想。面对老公的轻蔑与侮辱,她仍然心系丈夫,丝毫没有想过自己的人格早已受到了侮辱。
在曾文彩身上也让世人看到了爱的最高境界,她对丈夫不管是依赖还是其它原因,但是她能够忍受并且一直深爱着这个男人,这就是爱的力量。但是曾文彩的悲剧命运,源于封建社会的禁锢,更多的是源于她自己性格上软弱卑诺,无法独立,她是封建文化的殉葬品。
(四)走向新生的年轻女性一一瑞贞和袁圆
岁月漫漫,由于封建思想的熏陶,封建礼教早已深入人心。战争后,一些新思想观念涌入中国,受到新思想的影响,涌现了部分新女性,也许在她们当中很多女性或多或少依旧保留着部分封建色彩,但是在当时能够突破封建伦理的禁锢,在黑暗中勇敢的走向新生活确实不容易,曾瑞贞和袁圆是《北京人》中较为典型的走向新生的女性,袁圆的性格思想向来比较开放,她是典型的新女性代表。也许瑞贞是一个矛盾体,她的身上依旧残留着很多封建社会的痕迹,但是她最终能够逃离曾家,这对于她已经是一个很勇敢的决定了,这也足以说明她向往新生活,渴望自由。尽管最后瑞贞和袁圆都是以悲剧收尾,但这已经是她们最好的结局了。
袁圆,这是一位大胆活泼、不拘世俗的潇洒自由女性。这是整部《北京人》作品中最为开放自由的女性,这与她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接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她寄住在曾家但是每月能够上交房租,因此在曾家她不但不会受到欺凌和侮辱,反而更加受尊重。同时袁圆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父亲一生研究着“北京人”,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促使她将平等自由这种新思想深入心里。她大胆活泼,对于父亲所研究的原始人北京人,她能够展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想象着猿人的模样。在当时畸形的社会里,从出场年纪相仿的袁圆和曾霆就一起玩耍,但袁圆毫不忌讳,完全不理会当时的社会风气,而是保持自我,敢于直言,这样一位不拘世俗的洒脱女性,在现在这样开放的社会里,也应该收获到很多的注意。袁圆能够成为时代亮点,与她一直生活的背景以及接受的教育是离不开的,她独立自主,追求自由,不畏惧权威,敢于逆流而上,这是支撑着她成为新女性的重要因素。
从结局来看,瑞贞也是一位向着新生迎面走去的女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瑞贞是一个矛盾的女性,她身上以及内心保留着很多的封建女性形象,她和曾霆的婚姻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被迫的姻缘,无爱的婚姻,使得瑞贞沉默了,她想放弃,勇敢地逃离曾家,逃离这个无底洞,但是在当时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是瑞贞做到了,她有着当时很多女性所没有的爱好,她酷爱读书这也使得她在思想上得到了冲击,同时也促使她能够结交很多思想先进的人士,这并不是无意之举,而是有意为之,她希望通过这些外力从而逃出曾家的魔掌,曾家对于她是残忍的,只有逃出了她才有机会,但是她深知这样的计划一旦被曾家人所发现必然是阻止的,甚至一顿欺凌,因此她总是让人琢磨不透。瑞贞有过幻想,在怀孕后想要堕胎之时,愫方劝说之后,瑞贞动摇过,但是很快伤心也随之到来,这也是彻底让她觉醒,下定决心逃离曾家。或许逃离之后的瑞贞能够更加自信地走出自己的道路。
袁圆和瑞贞,两个人的性格和家庭背景截然不同的,但是她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很勇敢,敢于迈出第一步,敢于反抗当时传统礼教去寻找自由,瑞贞能够逃离曾家的魔掌,与袁圆一同离开曾家,其实也暗含了作者对未来的世界还是充满着希望。
三、《北京人》中女性形象的地位与意义
曹禺先生笔下的女性形象总是带着光彩但又给人留下思考。《北京人》在封建统治仍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之下发生,封建思想更是深入人们的心中,然而女性更是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她们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或许在当时她们社会地位依旧低下,极其不受尊重,但是她们却有着足够的勇气去反抗和追求新时代的意识,这是多么的珍贵。
(一)追求女性的独立意识和人格
被时代所遗弃,被封建社会所支配的曾家,扎根于落后腐朽的思想,深陷黑暗之中,自己却完全不知道,还幻想着一直保持着当下的生活状况,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却产生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有各自独特的魅力,追求着各自的独立意识和人格。
愫方、曾思懿等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她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但是她们也为自己争取独立的人格。曾皓一直惦记着寿木,曾文清每日吸食鸦片烟,碌碌无为,在当时男性可以干着自己所想的,但却在自我堕落,而女性却只能依附着男人,这酿成了多少的无辜女性的悲剧命运,男女社会地位极其不平等,而曾家的男人没有当担和责任,他们懦弱而又自私,剧中弱化了曾文清的大男子主义,是想引起大家对女性地位的注意和思考。传统封建女性也用着自己的方式去争取女性的地位和独立的人格魅力。典型奉献女性愫方,被情所蒙蔽双眼之后觉醒,是独立意识的醒悟,毅然地逃离曾家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而不是依附着这个危险的男人,挣脱封建束缚,她内心追求着自由和独立的人格。而曾思懿陈奶妈等仍然留在曾家大院的封建女性,也许会觉得她们是自我堕落沦为男人们的附属品,她们也想冲破传统礼教,但饱受社会舆论的阻碍,心灵早已扭曲。她们始终囚禁在曾家,顺从着一切伦理,或许她们没有拥有独立的人格,但是到最后她们的眼里早已失去了光彩。相对于封建的女性,走向新生的女性向大家展现了光彩,她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自由,敢于反抗,挣脱了家的束缚,走向新生活,追求着自己独立的意识和人格,这也是《北京人》中引人注目的所在之处。
《北京人》之所以用“北京人”为名,更多的是象征,这里的“北京人”不仅仅是原始猿人的形象,这里的“北京人”或许是以曾文清、曾皓为代表的现实中的北京人,他们的懦弱自私,思想腐朽,身在黑暗却不自知,一直抱着幻想继续生活。同时这里的“北京人”更多的是以瑞贞、袁圆为代表的未来北京人,她们的勇敢给当时的女性带来了震撼,她们渴望自由,追求自己独立的人格,在黑暗中走出。在当时的封建礼教社会里,女性长期遭受着男性的压迫,宗族的观念,男子代代相传,代代束缚,女性始终是男性的附属品。曹禺先生自己亲眼目睹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女性的悲剧遭遇,世态炎凉,他有着悲悯之心,慢慢的淤积,淤积成了一种愤懑的情感,只有女性真的提高了社会地位,她们才有机会为自己而活着。
(二)渴望自由的时代意义
在当时的社会里,每个人或许都活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人一样活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当时那样黑暗的社会里,走出一条光明的路,那是多么让人敬佩。这是《北京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影响。渴望自由,向往独立,冲破封建束缚,《北京人》寄托着曹禺先生对光明的向往,而笔下那一个个鲜活的女性更是让人思考。
《北京人》给我们带来了两种典型的女性,一种是饱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女性,她们是封建制度的殉葬品;而另外一种是走向未来的新女性,她们能够从黑暗中走出来。这两种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世人震撼。在受到封建礼教文化的严重影响下,在当时男女地位极其不平等,女性往往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男性可以为所欲为,而女性或多或少都要受到男权主义的束缚,当时的女性宛如寄生虫,附属着男性,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种种封建制度和腐朽的伦理道德编制成了一张网,将当时的女性牢牢的困住,后来封建制度的崩溃,西方现代思想的入侵,一下子惊醒女子的睡梦,让当时大部分的女性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由的力量。
《北京人》中的这群女性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女性,她们每个人的内心复杂却又让人同情。囚禁在旧社会的枷锁和新思想的冲击下,她们有的顺从着封建伦理,有的也渴望着自由。或许只有女性从真正意义上自由了,才能拯救这个衰落的社会。
四、结语
《北京人》是戏剧中经典之经典,在当时那个年代里曹禺先生能够展开如此复杂的编写着实不易,读戏剧更多的是了解当时人物形象,感受当时的社会氛围,在这部作品里面的女性角色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曾家是一个衰弱的封建社会的缩影,鼎盛的时期早已过去,在这期间受到封建思想囚禁以及新思想的冲击,产生了两种不一样的女性形象,曹禺先生通过不同的女性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这部戏剧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瑞贞和愫方最终能够逃离曾家,和袁圆一同离开,是喜剧也是悲剧,她们勇敢闯出来,去寻找自己的新世界,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找回了自我,这是她们喜的一面,同时她们也很可悲,在曾家荒废了自己宝贵的年华,将自己慢慢的消磨。她们几个的结局更多的是表达作者对新思想的希望,对未来的期望。与此同时曾思懿和曾文彩这两位全剧最悲惨的女性,她们得不到爱,也输了自己,也可以从这里反映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谴责。整部剧中无论是封建女性还是走向新生的女性,她们都是当时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她们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北京人》是一部充满了生活和时代气息的剧作,而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更是整部戏剧的亮点。
最后,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本文只是对《北京人》中女性形象做了简单且粗浅的研究,《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每一个刻画得都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复杂多变,因此在研究曹禺先生《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中难免会有诸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毕静枝.这群北京人一一曹禺戏剧《北京人》人物形象谈[J].语文学刊,2019,20:29-32.
[2]程麟淇.男性作家笔下的“理想女性”一一以《北京人》中的愫芳为例[J].文化学刊,2019,2:112-113.
[3]曹禺.《北京人》[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16-203
[4]陈宇.《北京人》中愫方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9,11:34-35.
[5]戴静如.论曹禺《北京人》的女性价值取向一一以曾思懿和愫方形象为例[J].大众文艺,2021,1:21-22.
[6]谷新.曹禺戏剧中的“四季”女性形象一一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33-34.
[7]李美谕.曾思懿的形象分析和台词处理[J].文化产业,2018,16:25-26.
[8]李扬.悖论与整合:《北京人》中的“反传统”与“传统”[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85-89.
[9]芦珊.曾家大院一一曹禺《北京人》里”瑞贞”眼中的故事[J].东方艺术,1998,4:27-28.
[10]乔镜洁,鲁小艳.再读曹禺《北京人》[J].戏剧之家,2020,36:13-14.
[11]沈大春.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J].艺术评鉴,2019,22:149-152.
[12]王俊虎,董蕾.曹禺《北京人》中曾思懿人物形象新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3):84-100.
[13]王婷婷.跨越与重构一一曹禺《北京人》中女性悲剧命运新探[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2):62-66.
[14]姚昆.论曹禺剧作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D].安徽:安徽大学,2019.
[15]周桂诗洋.曹禺、夏衍话剧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9.
[16]赵宏.曹禺《北京人》中封建制度牺牲品曾思懿的形象辨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3):362-364.
[17]张楠楠.浅析曹禺戏剧作品《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J].名作欣赏,2020,6:101-104.
[18]赵陆平.谈曹禺与《北京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9,1:48-53.
[19]周荣.从《北京人》女性形象塑造看曹禺创作理念变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4:165-167.
[20]赵姗姗.试解读曹禺剧作《北京人》[J].大家,2019,16:10-11.
谢辞
时间过得很飞快,一转眼我们也即将毕业了,行文至此,落笔为终。蓦然回首,很幸运自己能够拥有了一段充实而特别的大学生活,在这里我收获了同学间友谊,在这里我得到了老师们的循循教诲,在这里我学习到了课程知识和生活技巧,这将是我一辈子难能可贵的回忆。我很幸运我在大学期间遇到了大家,很庆幸与大家走过了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衷心的对大家表示最真诚的致谢。
在这次论文写作中,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她对我的论文倾入了不少心血与时间,从始至终她给了我很多的意见以及帮助。从论文的构思到论文的框架再到论文的写作,每个环节她都认真阅读与批改,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对于论文中的错误她及时指出,对于我不懂问题,她也是耐心地教导我,直到我学会并且改好为止,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给了我极大鼓励。
论文写作是一个枯燥无味但又充满了挑战的过程,每天面对着自己的论文,着实是无聊乏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不断地阅读和研究前人的文章从而获得可贵的信息进而探索出自己的观念思想,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给予我知识的力量,也离不开同学们生活中点滴的帮助。通过写论文,我也明白了路是需要自己走出来,没有捷径可以走,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来,但我相信只要把小事做好,终究会有成功的机会。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所有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和帮助过的同学,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不断进步,是你们让我有信心做好每一件事,衷心的感谢你们!
最后,我对所有百忙之中来审阅和参与我的答辩的所有老师教授们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大家对我的指导和支持!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