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文化也在不断发展,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法,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这种语言文化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而且对社会启迪与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论起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不仅仅要只关注于地方的历史、文明的兴衰,同样在这片区域生活的人们对于道路命名上也能体现出很多价值。
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城市街道的命名方式进行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在西安地区任意选取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和历史背景的街道名称进行分析,探究街道名称背后所体现的社会意义,对于帮助人们了解西安这座城市对规划和文化背景以及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文化语言学,西安,城市街道,文化背景,社会生活
引言
著名的心里学家拉康曾提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与这个国家的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地域的名称一定是结合了特定地点的综合地理环境和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内涵所具有的特殊名称。中国的大多数地域名称的来由都是由当地居民以最直白的认识并结合所在地区自然特色表达含义和内容,来给地域命名。西安,有半坡遗址,从远古时期便有人类居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西安成为了一座非常特殊的城市,这些街道,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来研究西安的街道名称,会对文化语言学以及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的经济价值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具有现代性质的词语出现在欧洲人们日常生活里,而且已经特别流行的词语在当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作用,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意义重大。比如,词语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人民精神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语言变化之间的明显关系。有五个词语对于绘制这份地图至关重要,它们便是“工业”(industry)、“民主”(democracy)、“阶级”(class)、“艺术”(art)和“文化”(culture)[3]。然而文化不仅仅存在于艺术作品、语言、节日、习俗中,更加体现在人们路上随处可见的这些街道名称上。街道名称中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街道名称,被人们长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虽然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其中关于街道名称的来历以及这些名称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却鲜为人知,除了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详细打探和深入研究。这导致很多在语言学和语用学中有着重要意义的街道名称的来源和文化背景与意义被尘封,对于我们研究文化对于地区名的影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样,现在很多语言文化学者学者在对于路名和地区名称的来历的研究只能通过当地的地方志和地名志来深入了解。一开始,语言只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到现在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语言学。目前,语言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进行语言的研究,还涉及了对其他学科的参考,帮助作用,与其他学科共同发展,完善整个科学系统,这也体现了语言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西安概况
张艺谋曾经指导过一部知名电影,名字叫做《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黄巢的一首诗里,而这首诗里就描写了古都西安。而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古称长安,又曾作为十三个王朝的都城,有1100余年的历史。在这千余年中,西安的街道名称随着不同朝代的统治者与民族文化影响有过许多次的变更,这每一次的变更都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十三朝古都美丽之处在于其地域上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他的美丽之处主要表现在对于各种传统习俗的继承以及其名称所蕴含的深厚的底蕴。在这篇文章中着重列举了对古都的名称最能体现这一地区的各种文化层面进行说明,并且在研究上着重用最能够体现其文化底蕴的汉语言文学的角度。本文根据道、街、路、巷、里的命名方式,对西安2090条地名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走访熟知历史的人员的方法,从中选取了二十几个地名,,由这些地名的来历和背景以及读音和地理知识,对西安的历史文化和西安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
二、街道名称的分类标准
本次研究一共选取了36条街道名称进行研究,其中按照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分成了三个大类,第一个是极具文化背景特点的街名,第二个是根据地名的文字结构来分类的街名,第三个是根据城市布局以及地貌等地理特点分类的街名、地名。
特点名称 文化背景 地名结构 地理特点
街道名称 柏树林、下马陵、端履门、马厂子、饮马池、甜水井、冰窖巷等 西门、鸡市拐、等驾坡、八府庄、鸡市拐等 朱雀大街、南关正街、黄渠头、塘坊街等
三、街道名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本文选取的街道名称都是从文化背景、历史意义等角度来选取的西安的街巷名,文中选取了7条比较有特色的街巷名称进行具体研究。这7条街巷都是不同命名方式中的典型代表,了解了这7街道的来历背景,能非常清晰的理解这些名称背后的语言文化意义,以及社会语言学在生活中的日常应用,也能帮助我们后代的年轻人提升语言文化水平以及对汉语言文化的深入了解。
(一)西安文化的聚集地——柏树林街区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当然有许多有特色的街道,其中最为有特色的就是柏树林,柏树林坐落在由文昌星命名的文昌门内,南北各是碑林和端履门。许多来西安旅游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都很诧异,这不像是一个街道名称,倒像是字面的意思——一片柏树林,很有画面感的名字。其实它悠久的文化应该从道明年间开始探索,当时西安的官县想要扩展该街道。并且还在道路两旁栽种柏树,它的名字也就因此得来。
1955年设端履门街道,1963年改为柏树林街道,现在面积大约1.9平方千米,人口7.1万余人。辖12个社区。柏树林街道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郁,拥有著名的关中书院和碑林博物馆。其中的关中书院更是闻名全国,它是陕西省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全国性的著名书院,在地位上更是西北四大书院之首。著名的开通西巷也是西安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重要体现。在其中有修建于隋朝的卧龙寺,该寺在唐代改名为观音寺。柏树林的南边就是大名鼎鼎的碑林博物馆,是旅游的外地人和历史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地方。
(二)陕西方言与地名结合的经典代表——下马陵
下马陵作为陕西方言和地方方言结合的经典代表位于和平门附近。关于下马陵名称由来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典故:据说汉代著名的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的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后被埋葬在安城南曲江附近。有一天汉武帝经过董仲舒的陵墓的时候,为了感谢董仲舒对于稳定战乱后的民心以及对于汉代的各方面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特别从马背上下来,步行经过。于是,人们就将这里成为“下马陵”。陕西人也习惯将其称为蛤蟆陵,因为在陕西话中“下马”与“蛤蟆”的音是相同的。所以在历史的发展、口口相传中被称为蛤蟆陵。方言确实会造成许多的误会,就连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也不能幸免。在其著作《琵琶行》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自言本事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当初这名女子说的是“下马陵”,但是因为方言的缘故,白居易听成了“蛤蟆陵”,由此,蛤蟆陵被世人所知道。
关于“蛤蟆陵”与“下马陵”这两个不同名字却相同的地方,充分体现了陕西地方方言的语调与读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陕西的方言和汉语通语虽然在很多方面有共通的地方。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显著差异的,其中的主要的表现在于发音的平仄上。比如,汉语通语中有四个声调类,平,上,去,入。再比如,普通话中,就有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妈麻马骂,四个声调类,两者音调上的差别具有如此强的规律性。语音上最明显的是z、c、s和zh、ch、sh不分,还有个别地区n和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在陕西话里通常最后一个字的发音都比较重。对于词汇上来说,陕西话里的有些词汇是普通话里没有的,有些词汇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有好多意思。语法上,因为长安城由来已久,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上都一直方兴未艾,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大量的文献流传下来,所以更贴近于典型的古汉语。比如众所周知的“肉夹馍”就是典型的古语用法“肉夹于馍中”的省略。陕西话中还存在的大量的倒装句,例如普通话中的“不知道”在陕西话中倒装为“知不道”。
(三)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的地名——端履门、饮马池和马厂子
端履门作为十三朝古都中最热闹的街道之一,初名“端礼门”,与鞋子无关,这个名字很文雅,此街是出了名的热闹,很多外地来的游客都会去参观,从头至尾,不足一站路的距离,但是在古代这是有钱人家居住的大院落,可以看到许多石狮子和门楼,彰显了大户人家的富贵。而现在这里是一条著名商业街,有餐饮店,有婚纱店,还有一些现代化的服务企业,可以感受到古典美与现代设计感的交融。直到现在还是叫端履门,不过门却已经不存在了,然而人们仍旧知道它的来源是因为古代的这个门–明朝初年,现在坐落在西安市XX的一个著名广场内存留着秦王在几千年前修建的秦王府。如果想要参观秦王府,不能直接走入正前门,必须会走过一个牌楼,这个牌楼前面,还会发现有许多的官员正襟危坐,品行端正的在面前耸立。时间长了,当地的居民和领事者就成了一种习惯,称这个牌楼为端履门,但是这个楼经过时代的变迁,在清朝刚建立不久就已经不存在了。后来清朝成立以来,在整个国家的很多地方都开始修建满城,特别是西安,在西安建立的满城面积最广,在全国尤为特殊。它的面积可以从现如今北大街、东大街,端履门到南城墙门,可见面积之广大。但辛亥革命以后,为了打击封建王朝,许多的满城都尽毁,曾经的端履门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它的名字一直被人们记得,并且延续到了现如今。
在东大街中段路南道路密集的城区中,有两条相距不远却都和“马”有关的巷道——马厂子和饮马池。
以前的物品运输水平不如当代的物品运输水平,运输物品以劳动力为主。因为物流的需要,而且运输物品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所以普通老百姓无法支付这种费用,所以古代出现了特意为XX官员运输物品的驿站,由官府直接管理,驿站主要是为运输重要文件,为官员提供沿途吃住休整的地点。长安是驿站的终点,也是华夏西部规模最大,作用最大的驿站,这也为长安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军事战略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此驿站依旧是水平较高的。此街两侧为驿站喂马处,故称马厂子。而西边的饮马池,则为京兆驿马场的饮马之地,位于端履门的南边,柏树林的东边,有一条呈90度的小巷,那就是饮马池了。
这些地名都是根据古代时期的地名延续下来的,它们充分体现了古代时期长安城内的设施和布局,反映了当时城内居民的社会生活和生活状态,虽然商业化的街区不断在城市间拔地而起,但是这些古时流传下来的地名却一直深深地印刻在西安人民的心中,从一砖一瓦间仍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如今,这段历史早已淡去,能知道和了解这些有趣的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趣事的人们已经非常少了,但是即使这样,这些地名依然保存,无论知不知道这些历史与否,地名始终被人们所铭记。通过这次的研究和探索,发掘出历史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更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所了解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古时是什么样的,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也有极大帮助。
(四)根据地理环境命名的地名——甜水井、冰窖巷
甜水井为十三朝古都内莲湖区的一条细长的街道,相传是岳飞带领岳家军在出兵打仗时,口渴难耐时打的井,因其清甜,解渴,所以岳家军恢复了元气,大家劲头就来了。在古代,此街为皇城内的,有着接待外来国家贵宾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它是国家的门脸。甜水井的来源主要是因为当时这片地区的井水甘甜而得名。据一些史料和老人的回忆,据传说,古代西安井水均为苦水。但是,在李世民在位时期,由于官府对黄河及其支流治理得当,人们都喝上了清甜之水,甚至在市场上还有小贩贩卖“甜水”。由于这里的水质香甜可口,不同于城区的其他地区(特指家家户户的井水),此地区的自家院里的井水冬天不会结冰,这不仅方便了周围的百姓生活,而且大大提高了井水资源的使用率。从那以后,城内的居民就开始享用如此甘甜的水源,其水源源不断。
在甜水井的东面有一处小巷,唤名冰窖巷。冰窖巷是西安最凉快的地方。在西安的城市内南部的甜水井旁边,有很多长度较短的巷子构成的一个崎岖的道路,形状大概是“丁”字。根据史料记载,冰窖巷的名字是在明清期间就存在了的,唐朝皇都长安城内的某个客栈附近,自从于李柷构建新的城市开始这条巷子才转变为了一个居民居住的巷子。在后来明朝和清朝有许多官宦,贵族都用它来在炎热的夏天存储冰,所以因此得名冰窖巷。我国古代的北部居民常常在冬季存冰来为夏天做准备。夏朝的史书中记录曾表明,在古代中,有功或者有能力之人,会在夏季收到来自朝廷珍贵的赏赐,那就是冬季的藏冰。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书中说过这一点,表明这一点却有其事,可以看出先人的聪慧和冰窖巷的重要作用。可知那个时候,炎炎夏天能得到藏冰,是极少数人才有的享受。冰窖巷的作用可不止避暑降温,酿酒师还把酒放在这里,主要是以前的酒不易保存,容易变质,因此酿酒师会将酒提前放此保存,这样一来,酒不易变质,而且可以为王侯将相提供比较凉爽的酒,口感上佳,所以这里成为了制酒的最佳地点。
三、西安地名的结构
在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西安的街巷名称,可以根据语言学特点来进行分类。在有关的典籍中记载,这样说道,有关数字的地名都是一个较为繁琐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体系中发展和构成都具有一些规律可探究,所以说地名学说还是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科目。由此可见地名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然而对于西安的地名来说,通常是以“专名”+“通名”的形式来表示所属行政区话分类。
文字特点 专名 通名
街道名称 东大街、经九路、大差市等 曲江池北路、沣峪口、钟楼、永兴坊、八府庄等
(一)专名
在最早期的时候,社会上只有专名,没有通名。如在《尚书·禹贡》中除了“九州”的“州”以外,没有其他的通名。而专名表示地名反映出人们对于一个地方的地理认知,包括位置、人文风貌、社会生活等等。在一些专名中也有和方位词、数量词、形容词等词汇加上通名的描述方式;例如“西门”、“东大街”、“南关正街”这些地名里面的“西”、“东”、“南”、“正”(陕西话,表示正对着、顺着)都含有方位词。“十里铺”则是含有数量词加通名结构的专名。“经九路”、“纬二街”是方位词和数量词加通名结构的专名。形容词加通名结构的专名则有“南小巷”、“大差市”、“鸡市拐”等等。
专名描述方式 方位 数量 形容词加通名
街道名称 西门、东大街、南关正街等 十里铺、纬二街、经九路等 南小巷、大差市、鸡市拐等
(二)通名
通名是指有关事物种类的具体名字,根据名字可以推断出,它是有关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具体事物,生活环境,社会习俗文化的名称分类解释。它不仅展现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活动,还显示着当代人们对于行政区的划分与规划。其中,有关于汉语的地名的划分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
经常通行包括:山、岭、江、河、沟、坡。
一部分通行包括:坪、埠、塬、峪、梁。
例如:等驾坡、曲江池北路、沣峪口等;
2、人为地物通名
如“楼、门、寺、院、寨、桥”等等。
例如:钟楼、西门、慈恩西路(大慈恩寺)、木塔寨等;
3、聚落通名
如“街、道、巷、社、坊、里、庄、集、园”等等。
例如:永兴坊、南小巷、八府庄等;
4、行政区划通名
历史上经常划分的行政区有“省、市、县、区、镇、乡、村”。例如:莲湖区,户县、郭杜镇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行政区划通名还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厅、所、盟、旗、浩特、图”,由于西安地处靠近中原,所以少数民族聚集地很少,所以本文暂且不提。另外,其中还包括很多古代划分的地区的特有名称,例如沿袭下来的“府、卫”等名称。
通名描述方式 自然地理 人为地物 聚落 行政区域
街道名称 等驾坡、曲江池北路、沣峪口等 钟楼、西门、慈恩西路(大慈恩寺旁)、木塔寨等 永兴坊、南小巷、八府庄等 莲湖区、户县等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了解很多地点的许多环境文化和人文常识,这不仅加强了人们对此的了解,更帮助于人们可以清晰的阐述一个地方的大体介绍情况。例如听到“华山”,人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名表述的地方所处是山脉,听到“吉祥村”,人们可以知道该地名所处是一个村落。
(三)地名分类
关于西安地名的地理分类,可以按照地势地貌、风水、城市布局、社会职责功能以及姓氏官号等分类。
地理分类 地貌 风水 城市布局 社会职责 姓氏官号
街道名称 沙井村、布袋巷、鸡市拐、半截巷等 三爻村、朱雀大街等 东大街、南大街等 塘坊街、大差市等 何家村、药王洞等
1、按地势地貌分类
沙井村是西安城市内特殊的地形的村子,它位于城市中心,在一度期间,深受网友的热爱,成为了西安著名的村落排名前十之一。明代它因城市的地下存在深厚的沙土而称名。
布袋巷,位于西大街西段以北。以巷形得名。
鸡市拐,它的原身是一个贩卖农产品的地点,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遗忘了它的历史。但有史料记载说,明朝中后期,此处便有人贩卖家中饲养的鸡,所以形成了一个卖鸡的市场。而“拐”字的出处就不得而知了,后来人都觉得这样叫很新鲜,就一直延续下去了。据熟知情况的老人推测,应该是鸡市拐这条街巷不是直的,有一个拐弯,所以久而久之本地人称这个地方为鸡市拐。
半截巷是在南大街旁,距离东仓门的距离较为接近,清朝1905时其原隶属于牌楼巷,但它的长度较为短小所以得名为半截巷。而现如今它已更名,但是古老的痕迹仍旧还在。
2、按风水分类
风水一事,自古来说便是国之大事。风水是一种相地之术,古称堪舆术,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找到风水宝地,若将祖宗坟墓建造在这宝地之上,则子孙后代都将受到荫庇。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风水绝对是挑选各类事物必备的神秘之术。西安城也不例外,作为十三朝古都,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将风水看作是建都定都的头等大事,所以西安的很多道路都是按照古时风水而命名的。如果从空中俯视西安城,对于风水懂行的人来说一眼就能看出西安城的街道排列和设施很像《易经》中乾卦上的六爻。西安的很多街道都与乾卦有关,乾卦出自易经,是第一卦,象说,上天给你能力与挫折,真正强大的人应该自强不息,奋勇向前。它与坤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与坤卦却又有着差别。乾是指事物的生长期,而坤卦指的是入冬的期间。并且乾卦属阳,称九。而九,自古以来便是帝王最喜欢的数字。所以西安的很多古时传承下来的街道排列就是按照乾卦的卦象排列。换个角度来看,穿过西安这几个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生成的。经过上千年的变迁和现如今的城市建设,在西安的地名中能找到体现古代风水堪舆的地名已实属不易。
三爻村,它是西安省城南里著名的村庄之一,它也是其他地区进入长安的重要交通线路之一,有一个村子和它的名称很相似,但却不是一个村子,经常被人认错。在公元582年隋朝建立城市时,遵守古代的阴阳之说修建宫墙,城楼的地理位置与方向。它本来应该在修建的城市内,就会出现编排的错误,所以称之为三爻村。唐代在这里已经建村。
朱雀大街,是以南北为走向的街道,它的名字是从唐朝同名的街道名称延续下来的,现如今它的面积已经扩大到南广街道的全部,朱雀在古代就具有一种神灵之意,它还是守卫四海八荒的有关星象的名称。它成为了所在时期交通最为便利,条件最为优越的街道,后来亚洲的很多国家都曾对此了解,并且效仿它的模式,成为了闻名中外的朱雀大街。
3、按城市布局分类
南大街,西安市中心一路向南前进,达到南门,可以明显看到永宁门与钟楼相对,格外突出。此街道也是我国现在最具有历史的街道,在公元582年它就已经建成。它是陕西西安宽度最宽最为受欢迎的街道,每年的游客接连不断,以钟楼为圆心四周各有一大街,回顾整个历史,在隋唐时期,我国的南大街早已闻名中外,甚至地位高于国外。明朝皇帝曾改此街名为永宁门,可见对于此街的重视。后改为南门大街。清代把此街分为三段,上中下各有名称。到了民国才彻底简单称为南大街,在民国时期已经成为了城市内的主干街道,就算时代不断变化,过了几十年,南大街的地位仍然不变,依旧是西安著名的街道。
东大街,西面起于钟楼,东面到达东门,它的名字起初也因此命名。在隋朝时期修建著名的城墙时。这条街恰好就在这城景风门的外侧,风景秀丽。如今它的遗址还在西安保存完整,唐朝时期这一带因具体而又认真的修筑过,成了当时有名的商业街道,繁华一时。宋朝这里也是作为集市,在明朝初期国家进行此处的扩建,把东门扩建,拆掉此门,改名为东门大街。后来到了清朝,清朝XX修筑秦王府,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国家危急存亡,面对沧桑巨变,经历了巨大了历史变革时期的街道,不断有街道被毁。拆掉了满城,一个督侠利用救济款,将此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史称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宽,改名东大街。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载: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巡抚指示咸宁、长安二县县令移钟楼于今所。自那开始,形成了特殊的模式与四面八方而又规矩的建筑格式。
东关正街,它是西安市长乐门以外到另一个市的主干道之间,地理位置较为复杂。它是在明朝修建的,也是西安市著名的古城中最为有名的关卡之一。它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它也是居民在此处集中传统药材的重要地点。
南关正街,也是在明朝修筑的,它是将城门南部的街道扩建到城内。所以这一段距离以南关而著称。
西大街,清朝的史料里发现,很多朝代的重要衙门要领部署都在这条街道旁,在明清朝代后曾修建过此门,后来改成西大街,以西大街著称。
黄渠头,唐朝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提供水源的地方。它的水源来自南山,曾具有多个分支。古代有典籍记载,出了寺庙就可以看到黄渠,北汝河的鲍坡东北方向就是黄渠的亭子呢,在这里也衍生了名为黄渠村的居民部落,被记录在文化典籍中得以传承。至今在西安也能找到此处的历史痕迹。
4、按社会职责和功能分类
糖坊街,从名字可以看出它的名字以商贩卖糖而起,它是一条较窄的古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街道周围都居住着旧时的市民,偶尔会看到几家商业作坊。糖坊街是城北门的巷子中的。它距离较长,在历史长河中,多次被划分到别处,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它是在李哀宗时期被划分到西安城门外部的。后来经历到清朝,清朝XX也对此进行过修建,使它成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街道,更像是现在的社区形式。有关学者曾经对比进行过细致的研究,提出,如果想要研究一个街道,要全面分析整个朝代和对于城墙的修建的历史,结合时代变迁,分析城门与街道的具体联系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说,糖坊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语言与街道名称在西安的一个重要方向。
大差市,是西安具有悠久历史的地点,它位于一个交通要道旁边。它是有着特殊地理形式的文化地点,在明清时期,它产生了名字,李柷末期,朝代败落,为了修筑边防,保护内城,对大差市进行了长时间修建,根据城内外而分别设名,给西安留下了特殊的符号。因县城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商贾云集,宋金时期这一带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在赵匡胤时期曾,曾把这一区域作为贩卖蔬菜的场地。清朝也就改名为大菜市。后至清光绪年间演化为“大差市”。
5、按姓氏、官职封号、宫殿遗迹和府邸、典故以及古风气节的名字分类
以这些为区别的地点大多数为乡下,或者也曾有以所生活的村民大多数的姓名为当地街道名称的。如:何家村、潘家村、窦府巷、药王洞、皇子坡、汉城路、尚勤路、尚简路等等。
4、街道名称的文化内涵
(一)汉族的思维特点在街道命名中的体现
西安街道名称充分的表现出来了汉族在具象性的造词上特征。欧洲国家的一种思想是看清现实,把意识中的现实用真实的手段描述出来与中国对于现实的理解有所差异,中原民族的人们一般以直接而形象的方式分析特征来起名。我国存在很多地点和道路名称都是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通过名称的探究就可以轻易看出,通俗易懂。如此,街道名称的用词不仅能表达表面的名称意义同时还能体现汉族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特点,街道名称的造词方式也就成为了表达文化内涵的方式。
“记载历史,发扬文化”是西安街道名称最直接的作用,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现在能保留下来的地域名称大多都集中在盛唐及距离现在比较近的明清时代了。虽然没有办法对当时的具体时代的诠释,但从流传下来的街道名称中我们也能找寻到这座城市在历史的兴衰更迭的痕迹。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是各种手工作坊和集市兴起的时代,纵观西安的街道名称,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相对应的佐证,比如西安的那些街道都体现了曾经经济高度发展的场面。
(2)文化影响语言
西安街道名称中大量的运用了同音词、谐音词雅化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恰好体现了语言规则的变换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很早期间,为了表达特定地区的特殊语言并区别特征,就会给一些街道起特定的名称,所以地名产生。随着文化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事物的鉴赏能力不断提升,所以一般的通白,愚昧,粗野都在人的不断变化中被改变,通常利用曾经名称的相似字或者相似音节改变名称。也曾有具有封建思想或者宗教信仰的名称融入进街道名称。例如德福巷、乐居场、安居巷。
以上,可见人们从古至今在街道名称上的对于精神追求和禁忌上意识地回避,充分的体现在了对于同音词和谐音词的大量运用上,在传统语文中是卓有成效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可以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3)总结
以上针对西安市某道路的语言特色上做出了分析,从中发现一个优秀的民族发现过程中,语言是记录历史的重要传播工具。它不仅可以展现一个民族或者地区的文化,更凸显着这个地带的文化底蕴,在无形中记载了重要的史料。我们对很多街道进行名字的探究。其实就是在探究语言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意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保护几千年优秀的语言沉淀。
结语
西安,历史悠久,作为一个千年古都来说,它的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社会以及地理知识。充分展现了文化特色鲜明的西安,合类具有明显特征和悠久历史的街道与古巷,孕育着几千年的人类智慧与结晶。同时也看出来西安的物质文化与语言魅力一同进步。研究西安的地名,对人们的精神和物质层面都会带来价值,让人们看到一个多元化的古都,一个兼容包并、底蕴深厚的城市。优秀的历史文化中,无不凝聚着中国几千年来创造力与聚集力,显示着中国的强大魅力所在。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四有青年,我们应该发挥出热情和激情,为进一步探索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瑰宝做出贡献。
本文通过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式,对西安的地名进行了归类研究,将西安的地名通过文化背景,文字特点等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分类,有了这种归类研究的方式,能够更清晰的对西安的地名有所了解,这种了解不光是文字上面的了解,也同样对西安的路名的北京文化有所了解,让整个西安也走进了大江南北人们的视野,让人们能够更深一步的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本地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经过这次的研究,我发现了西安的街道命名大体上是根据古代时长安城的地名延续下来的,但是也同样经过了几千年来的社会变化,地名也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了变更。即便如此,探索还在继续,无尽的知识同样存在。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也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西安地名命名特点。
语言,不仅仅只是为了让人们进行沟通,同样也是一个工具、一把钥匙,为人们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知识层面的大门。几千年的西安,悠久的语言文化特色,创造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语音文字,传承了独具一格的语音形式,还成了众多学术研究的对象城市,把西安作为了特殊研究城市。虽然现如今城市化的脚步非常的快,很多古时的地名和地方已经消失和物是人非,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发掘,终会有一天能还原出一个完整的古长安城。通过现在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不断调查与研究还有记载,我们探索出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为语言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不仅表现出了华夏文明成果,更体现着中国整个流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时光的不断碾压下,给以后的文明传承留下了珍惜的文化宝藏。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以及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的受限,并且受限于历史资料,本文很难完全展示出所有的西安地名的研究资料,但是即使只看到了这一小部分的地名,也同样能让人感受到这份文化所带来的震撼和感触。希望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里能再接触到更深一层的知识,完善这份研究。
参考文献
[1]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出版地:河南人民出版社.
[2]梅振宗.再谈咱们中国的地名[M].出版社北方音乐,出版年:2008.
[3]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M].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http://book.jd.com/publish/%E5%90%89%E6%9E%97%E5%87%BA%E7%89%88%E9%9B%86%E5%9B%A2%E6%9C%89%E9%99%90%E8%B4%A3%E4%BB%BB%E5%85%AC%E5%8F%B8_1.html”\t”http://item.jd.com/_blank”\o”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年:2011.
[4]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年:1998.
[5]东关旧事
[6]续修陕西省通志稿[M].出版年:民国23年(公元1934年)
[7]咸宁县志
[8]游城南记
[9]张永禄.明清西安词典[M].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10]北堂碑记
[11]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M].西安:西安地名委员会,1986
[12]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出版地:上海,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13]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出版地:上海: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06
[14]戴均良等.中华古今地名大辞典[M].出版年:2005,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15]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1995
[16]张志强陈利高锋张立功.中国地名演变首测[M].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年2001.
[17]薛国屏.古今地名对照表[M].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18]贾文毓.中国地名辞源[M].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年:2006
[19]傅嵩卿.夏小正[M].
[20]徐春茂.地名公共服务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出版社:中国地名杂志社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