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大豆进口在全球贸易中占据较高的比例,但是大豆出口比例较小,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本文从进出口总额、出口市场分布、国际市场占有率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大豆产品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钻石模型的五大要素,即生产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出口企业战略和XX作用、大豆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机遇与XX行为分析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本文选用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农户规模作为解释变量。选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竞争力(TC)指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回归估计,研究得出: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农户规模、科技投入等均对我国大豆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产生很显著的正面影响,尤其是科技投入、XX政策支撑、农户规模等是影响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基于实证模型,本文分析了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升我国大豆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技术;显示性比较优势
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
1.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发展现状
1.1.1进出口总额
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表1-1和图1-1可见,1995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仅为67.39万吨,2014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达到了7161.02万吨,是1995年的106倍之多,可见其较快的增长总量。
从出口来看,我国大豆出口总量呈现出波动变化状态,并且出口所占的比重较低。尤其是从1996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大豆贸易逆差成为趋势。
图1-1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万吨)
1.1.2出口市场分布
从出口市场来看,我国大豆出口市场主要是朝鲜、日本、韩国。以2014年为例,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大豆占据了出口总额的67.85%、朝鲜为13.3%、韩国为13.44%、X为0.06%、中国香港为0.68%、印度尼西亚为0.05%、欧盟为1.9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图1-2我国大豆出口市场分布
1.1.3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相同产品总出口额的白分比。与自身相比,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大豆国际市场占有率还相对较高,但此后就在波动中下降,到2008-2013年为0.7%-0.8%之间,2014年仅为0.06%。与之相比,X、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占有较大份额。
表1-3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大豆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1.2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2.1生产要素条件
中国人均耕地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大豆主要出口国X、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等国的水平。耕地资源的短缺将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粮油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四种土地密集型的主要粮食产品中,由于大豆相对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等高产粮食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尤其与主要争地粮食品种玉米相比较的比较收益明显低下,因而其发展受耕地面积有限的制约更为显著。中国大豆生产比较收益低。
与其它大豆主要出口国相比较,中国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它不仅不利于大豆的快速运输,也不利于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中国从事研究和开发的高级人才和研究经费相对比较缺乏。
1.2.2市场需求条件
世界大豆产品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因大豆产品消费结构差异较大,因此来自各种大豆产品的营养成分差距也较大。相对来说,主要取决于各国人均消费的大豆和豆油数量的多少。由于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大大高于豆油,使得大豆人均食物供应量较多的国家每日人均来自大豆产品的蛋白质也相应较高。因而中国人均来自大豆产品的蛋白质大大高于其他国家,巴西和加拿大等也比较高。
1.2.3出口企业战略和XX作用
在世界所有大豆主要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中,中国农户生产规模是最小的。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的耕地面积只有0.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更是大大低于X、阿根廷、巴西、加拿大等世界大豆主要出口国的水平。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困难,导致农业生产规模过小、机械化水平低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等,都严重制约了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此外,由于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大多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都没有属于自己的产销一体化组织,只能独自分别进入市场,不仅市场竞争能力弱,也较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近几年来,虽然中国大豆加工业中的大型企业迅速发展,但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很少。
尽管近年来中国农户组织化程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中国农户生产者组织化程度总体上来看仍然较低,2015年底,产业化带动农户数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5%。受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及农民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大豆生产者组织化程度与大豆主要出口国相比较还相对较低。由于不能实现产销衔接,优质优价,农民发展专用大豆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优质品种区域布局、标准化保优栽培技术等措施难以落实,影响了专用大豆产业化的发展。
1.2.4大豆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
中国大豆单产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包括:国家政策不利于大豆的生产发展;大豆生产条件恶劣;大豆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不力。尤其在品种改良、基础设施改善、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大豆单产的长期增长。有限的中国农业科研投资主要投向了水稻、玉米和小麦等高产粮食作物。各地在作物品种推广中也把重点放在对粮食增产明显的玉米、水稻和小麦品种方面。全国玉米、水稻和小麦品种己经更新了几十次,但大豆主产区的许多农民仍在沿用几十年前的老品种。
中国大豆加工业与国外,尤其与X相比较也还存在以下问题:企业规模小,产品品种少,经济效益差。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造成环境污染。产品加工深度、精度不够,难以抵挡国外产品的冲击。
1.2.5机遇与XX行为
中国XX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低于其它所有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甚至低于世界上最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数),XX财政投资占农业科研投资比例虽然高于X和欧盟国家,但与几个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中国XX财政对农业科技投资不足还表现在农业科技投资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地位大大低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国XX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农业科技(尤其是农业科研)的财政投入不足更为严峻。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从而影响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2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2.1样本和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
2.2被解释变量
2.2.1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简称RCA指数)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全国农业统计提要中相关统计资料计算2003—2014年中国大豆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如表3所示。
表2-1中国大豆产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由表2-1可以看出,大豆主产国之间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差距很大。中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小于0.2,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9年降到最低点0.01,可能是源于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最近几年有所恢复但起色不大,2014年仅为0.08,这说明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直较弱。
2.2.2贸易竞争力(TC)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TC)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净出口与该类产品贸易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和净出口指标一样,表示一个国家产品是净出口还是净进口,但这个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它剔除了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1],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是可比的。
通过计算贸易竞争指数来比较中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计算结果见表2-2。中国大豆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1996年以来一直为负数,且一直呈递减的趋势,2014年为-99.42%,这说明中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较差,并且有逐年减弱的趋势。
表2-21995—2014年世界大豆主产国贸易竞争指数
图2-11995—2014年世界大豆主产国贸易竞争指数
2.3解释变量
本文基于钻石模型的五大要素,即生产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出口企业战略和XX作用、大豆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机遇与XX行为构建5大解释变量。本文选用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农户规模作为解释变量。
本研究用农业劳动力占比代表生产要素,农业劳动力占比=农业劳动力人数/总劳动力人数;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代表需求条件,在本文中选用该指标来代表目前我国居民的需求水平;用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衡量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用农户规模代表企业的战略、结构,农户规模=农业总产值/农户总数。
另外,由于机遇与XX行为具有随机性,很难采用定量的指标进行衡量,考虑到XX对大豆产业的技术支撑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因为采用大豆产业的技术投入为衡量指标。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该年度存在较大的技术投入支撑则设定为1,没有政策支撑则设定为0。
2.4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研究,笔者认为我国大豆的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等,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阐述构建我国大豆出口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模型如下所示:
公式·
其中,表示估计系数,C为我国大豆的出口国际竞争力,lngdp为农业劳动力占比,lnprice表示地区居民消费水平,lnshr表示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lnnh表示农户规模,代表企业的战略或结构。
2.5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2.5.1回归估计
下面对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竞争力(TC)指数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表2-3大豆出口竞争力和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其中,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作为因变量的模型回归后的R2为0.603,调整后的R2为0.598,D-W值为2.054,说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影响因素的回归估计模型拟合一般。经资产收益作为因变量的模型回归后的R2为0.78,调整后的R2为0.76,D-W值为1.82,说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影响因素的回归估计模型拟合一般。
由于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不显著,因此需要进行剔除,剔除以后的大豆出口竞争力和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2-4大豆出口竞争力和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剔除不显著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指标以后,对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竞争力(TC)指数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其中模型回归后的R2、调整后的R2均得到了提升,D-W值更优良,变量显著性更强,说明剔除变量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竞争力(TC)指数和影响因素的回归估计模型拟合的较好。
根据表3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影响因素的回归估计结果,大豆科技投入的参数估计值为0.601,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大豆科技投入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农业劳动力占比每提升1%,则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上降0.601%;农业劳动力占比的参数估计值为0.132,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农业劳动力占比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农业劳动力占比每提升1%,则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上降0.132%。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的参数估计值为0.353,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每提升1%,则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上降0.353%;农户规模的参数估计值为0.534,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农户规模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农户规模每提升1%,则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上降0.534%。
根据贸易竞争力(TC)指数和影响因素的回归估计结果,大豆科技投入的参数估计值为0.791,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大豆科技投入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农业劳动力占比每提升1%,则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上降0.791%;农业劳动力占比的参数估计值为0.232,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农业劳动力占比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农业劳动力占比每提升1%,则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上降0.232%。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的参数估计值为0.357,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每提升1%,则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上降0.357%;农户规模的参数估计值为0.654,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农户规模与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农户规模每提升1%,则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上降0.654%。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农户规模等均对我国大豆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产生很显著的正面影响。另外,我国大豆的出口国际竞争力还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地区实施的经济政策,出口企业的销售技巧和发展战略等等。
2.5.2单位根检验
对于任何时间段上的数据来说,其都有不稳定性。所以,在确定平稳序列之前,必须要先严格检验数据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研究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采用Eviews5.0软件进行检验。
表2-5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基于上述的图标,得出ADF>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这就充分表明了各序列具有不稳定性。特别是在一阶差分之后,ADF值分别少于了5%检验水平的临界值,因此这就产生了这多年来的一阶平稳序列。
2.5.3协整检验
表2-6检验残差序列e
基于上述数据,检验残差序列e做单位,其中不包含常数项和趋势项,ADF值为(-0.246),大于显著性水平10%的临界值(-1.623),所以得出序列之间存在协整的关系。这表明了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XX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农户规模与我国大豆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平稳的。
3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3.1XX对大豆产业的重视失衡
长期以来,中国面临着粮食供给不足,因此,以粮为纲成为农业部门工作的重点,其生产并未得到像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的优惠政策。各级XX和种植粮食的农民趋向于种植更多的小麦、水稻和玉米,因为这些粮食作物比大豆有更高的单产。对于大豆生产的各方面投入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X、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则呈现积极发展的景象。
例如,X20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国家大豆发展计划,成立了大豆委员会、大豆协会和大豆基金会;注重大豆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立高蛋白、高脂肪含量和双高含量的全国性育种计划;发展现代化的快速测试仪器,在大力推广机械化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又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设备应用于农业,形成准确农业发展模式;将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培育耐除草剂的品种;制定了一整套大豆生产的保护和支持政策,使大豆生产者能够摆脱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的威胁,保证大豆生产者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建立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大豆生产和贸易的顺利发展,豆农实现了“先卖豆、后种植”。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X迅速成为了大豆产业世界第一的地位。中国大豆进口低关税、无进口配额、无收购保护价,这一系列政策都反映了XX对大豆的政策扶植明显不及其他大宗粮食作物。
3.2大豆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特别是近年来资源要素价格上升快,使得大豆生产成本高。导致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很弱。从而播种面积频繁波动,有资料报道我国2000年大豆播种面积为945万hm2,其后儿年则连续下降,2008年则跌到谷底,播种面积仅为747万hm2,2010年开始出现逐步反弹,2014年为800万hm2。
除了大豆生产规模小外,加工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差。据统计,到2014年全国60000多家油厂,全年加工能力仅为50000万t左右,平均每个企业的年加工能力还不到10万t。而在许多发达国家这些加工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公司且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我国所有油厂的加工能力。此外,我国这些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后、设备陈旧、出油率低。这些问题对我国大豆加工业在米来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发展上产生很大阻碍作用。
3.3种植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
X大豆平均亩产量约为175公斤,巴西为157公斤,阿根廷为156公斤,欧盟为227公斤,而中国只有111公斤。中国大豆产量低于世界大多数大豆生产国。一方面,中国大豆多为散户种植,生产条件差,大豆多种在地力较差地块,缺乏灌溉条件,效率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中国大豆种植技术落后且科研投入少,科研队伍薄弱,以及大豆的科研、推广与生产脱节,使科研成果无法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个别地区农民甚至依赖自留种子,混种混收,造成了品种混杂和退化,产量低下。
3.4屡遭技术性壁垒
目前,发达国家在市场准入上都非常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对药残等检测指标的限制十分严格,检验手段已经从单纯检测产品发展到验收生产基地。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及苛刻的环境、品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使我国许多企业的大豆产品难以进入到国际市场参加公平竞争,降低了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信任度。我国每年大豆出口农产品因绿色壁垒屡屡遭禁、退货和索赔,损失惨重,而且大大削弱了大豆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4提升我国大豆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4.1加强XX对大豆产业优惠政策支持
XX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做法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普遍,多数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均由价格补贴向直接收入补贴转变。直接收入补贴是WTO成员中发达国家农业政策协议的承诺,也是中国农业支持政策实施调整的方向。据统计,X、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农场主收入40%左右来源于XX收入补助,而且来源于直接收入补贴的比例逐年增加。中国应根据WTO规则,用好“黄箱”政策,通过建立农民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农业灾害救济政策以及收入保险政策等,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直接补贴,从而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提高大豆产业效益。
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如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向广大农民宣传“玉米—大豆”轮作计划的有关优惠政策和补贴办法。从实质上而不是形式上扩大财政补贴的范围和数量。使生产大豆的经济效益保持在一定水平,这是调动广大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
4.2实行大豆产业化生产和订单农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规模效应,针对当前中国家庭式、分块小规模的大豆种植、加工现状,应该将高油和高蛋白大豆品种分别集中种植,形成规模生产,按大豆品种分别进行收获、贮藏、收购、销售和加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订单农业,XX部门要做好管理、规范与服务工作。使收购大豆一方和种植大豆的农民全面履行合同,使两方都得到较高的经济利益。豆农甚至可以通过参与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从而提高种植的利润保障水平和积极性。
4.3发展大豆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搞好大豆深加工是当前外资企业充斥国内榨油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国大豆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不断提高深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使中国大豆产品大批量地进入国际市场。为此,中国必须进行以下几方面研究:大豆卵磷脂、大豆脑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大豆天然维生素E等特异成分的提取、分离和利用;提升传统豆制品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延长传统豆制品货架寿命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新型大豆原料配料生产和新的豆制产品;研究与开发大豆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等。
培育自主品牌。没有质量和科技就不会有真正的品牌。靠行政办法或“归大堆”办法是不行的。有的地方用行政的办法树品牌,把许多企业原有的品牌合并归成一个品牌,采取这种做法可能会做大一两个企业,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凡是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去搞一个企业集团,多数是不成功的。要把做品牌的力量放在提高企业的质量和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上。在植物蛋白、大豆蛋白纤维、高蛋白浓缩饲料、食用油、异黄酮等已具有良好基础和科技含量高的大豆深精加工产品方面创立名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大豆综合效益,促进大豆产业化发展。
4.4利用非转基因优势打造绿色盾牌
目前非转基因大豆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明显高于转基因大豆15%~20%,在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X,非转基因食品大豆销售价格较油用大豆高出35美元/吨左右。应充分利用中国大豆非转基因的优势,努力拓宽国外市场,扩大大豆出口份额,以新的空间减轻进口大豆压力。因此,建议在中国大豆主产省份建立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保护区,强化大豆食品安全,这是保护中国大豆及其制品最有效的绿色盾牌。要控制转基因大豆品种进入生产领域,对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实行强制性标识管理。通过生产非转基因的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安全的高蛋白大豆及产品,提高中国大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结束语
当前我国大豆国际贸易进口远远大于出口,大豆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十分弱。本项研究在已有的国际竞争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首先,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为理论基础,奠定研究切入点;其次利用贸易指数分析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现状,再次,分析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XX对大豆产业的重视失衡,大豆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种植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屡遭技术性壁垒。最后,提出竞争力改进的对策,即加强XX对大豆产业优惠政策支持,实行大豆产业化生产和订单农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大豆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利用非转基因优势打造绿色盾牌。
总结以上来看,影响我国大豆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价格、产品质量等限制着我国大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大豆产品的竞争力,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大豆产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Yonggangwang.TradeStructure,PriceCo-integrationonOilseedsandVegetableOilsbetweenChina’smarketandInternationalMarket:2000-2009[J].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Management,InnovationManagementandIndustrialEngineering,2011:575
[2]Tun-Hsiang(Edward)Yu.CointegrationandCausalityAnalysisofWorldVegetableOilandCrudeOilPrices[J].AmericanAgriculturalEconomicsAssociationAnnualMeeting,2006:1-22
[3]RelaBalance.ExportCompetitivenessandComparativeAdvantageofPakistan’sNon-agriculturalProductionSectors:TrendsandAnalysis[J].PakistanDevelopmentReview,2014,43(4):541-561.
[4]Fagerberg,Jan.UserproducerInteraction,LearningandComparativeAdvantage[J].CambridgeJournalofEconomics.2014(19)143-156
[5]B.Balassa.TheTheoryofEconomicIntegration[M].London:AllenandUnwin,2015:24-32
[6]刘晓雪.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国大豆危机[D].河南农业大学,2011.
[7]朱希刚.如何破解我国大豆产业难题[J].中国经贸,2012(2):72-75.
[8]王济民.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2):47-48.
[9]刘宏曼.我国大豆竞争力研究[D].江南大学,2014.
[10]秦富,孙立新,白人朴.我国大豆的竞争能力及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2013(5):39-43.
[11]金森森,罗帅.全球视角下的南美大豆贸易发展趋势[J].粮油加工(电子版).2014(04)
[12]徐海滨.黑龙江省大豆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13]项东亮.我国大豆竞争力研究-基于社会福利及外部效应视角[D].江南大学,2014
[14]杨柳,刘欣.关于黑龙江大豆对外贸易逆差现状分析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5(04)
[15]李孝忠.黑龙江省非转基因优质大豆产业发展规划要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1)
[16]马恒运,丁卫国.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9):2804-2806.
[17]杨辉,孙博洋,张永强.基于SWOT分析范式的大豆产业发展及推进问题研究——来自黑龙江的实证个案解析[J].大豆科技.2015(02)
[18]罗晓.“大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19]张晓华,董驰,刘玮.我国大豆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5(25)
[20]乔召旗,罗荣海.我国粮食贸易与世界粮食价格的相关性研究[J].粮油加工.2014(05)
[21]程国强,白人朴.中国与其他主产国及周边国家大豆的比较优势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56-60.
[22]黄季焜,白人朴.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竞争力及对策[C]//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23]徐海滨.中国大豆比较优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24]程强.我国大豆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5(06):47-50.
[25]陈鹏.对国产与进口大豆比较优势分析[J].粮食与油脂,2015(12):16-1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