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水浒传》作为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优秀小说,因为它每个故事都很精彩,所以给广大读者都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作品通过人物的多面性对人物性格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刻画,推进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发展进程。我的这篇论文通过对《水浒传》中的林冲性格不好的一面的寻找,进一步分析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入的找出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对创作作品的内容进行最大的丰富,进而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灵感。
关于《水浒传》的现阶段的研究领域的成果,特别是人物性格研究方面,主要是研究了《水浒传》中各个英雄的忠义思想、英雄气概和江湖义气。人物是小说的主要部分,但是现在已经发表的专著论文有太多都是描写人物好的地方,对人物好的之外之外其他方面的性格都没有涉及到。所以,我的这篇论文从人的本性出发,尽量符合现实,还原林冲的本来面目,通过对林冲的全面把握分析,进一步探寻人物的最真实的情况。在这篇论文中,我通过对作品的前后对照,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和神态等细节处进行深入挖掘,根据理性的逻辑推理来还原几个符合原著的真真实实的林冲形象。
林冲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给广大读者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豹子头林冲原来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但是地位不太高。豹头环眼的形象,在枪法方面运用的精彩绝伦。他的妻子张氏被高俅的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也误入白虎节堂,因为高衙内的陷害,进而被刺配沧州。在被发配的途中,差一点遭遇杀害,多亏了在野猪林里鲁智深的搭救。在看守堂草料场时,又遭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陆谦的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雪夜上了梁山。晁盖等人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之后,王伦嫉妒贤能,容不下这些英雄,于是,林冲手起刀落,杀了王伦,让晁盖成为了梁山的头儿。梁山好汉们一个个受招安后,在破大辽、讨伐田虎、平定王庆等众多战役中都付出了汗马功劳。在征方腊之后,林冲就中风了,半年后病亡。而我的论文主要论述的则是:在梁山上,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林冲与鲁智深的友情,我们称之为“义”。但是林冲的“义”依然体现在为了梁山事业蓬勃发展的的“大义”以及不忍出卖朋友的人的“小义”上;林冲在妻子受到欺凌时即时手持大刀,但是只是唬唬人罢了,并不是真正敢去找仇人报仇,表现的是“忍”;而林冲为了让妻子为他保持清白,义无反顾的休了妻子,表现的是狠心。义表现了林冲智勇兼备、武艺高强的形象,而“忍”的最本质内容就是贪恋富贵,“狠”一方面是作战的凶狠,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住自己名誉的狠心。
对于林冲这个人物,读者首先是欣赏,继而是同情,最后是叹息,然而林冲真的是一个智勇兼备的的失意英雄形象吗?下面,我们来寻找答案吧。
一、“义”———重义重情的英雄本色
林冲的年纪在三十四五岁,“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江湖人称豹子头林冲,一看就感觉他特别勇猛善战。然而再看看林冲第一次出场时的打扮:“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似的手巾,脑后有两个白玉圈连珠似的鬓环,腰间系了一条双搭尾龟背似的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似的皂靴,身穿一席单绿罗团花似的战袍,手里拿着一把折迭西川样的扇子”,器宇轩昂的穿着体现了他非一般的混迹江湖的英雄好汉,而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总教头,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小人物。在梁山上,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林冲与鲁智深的友情,我们称之为“义”。但是林冲的“义”依然体现在为了梁山事业蓬勃发展的的“大义”以及不忍出卖朋友的人的“小义”上。
(一)“大义”在不能接受嫉妒有才能的人
林冲之所以遭到了州尹的缉捕,是因为林冲杀死了差拨、陆虞侯、福安等人。他通过柴进的引荐到了水泊梁山,当他无路可走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在梁山泊有个叫做王伦的白衣秀士,他本来是一个胸中又没多少学问的落魄书生,然而多亏得到了柴进的帮助,才得以在梁山泊占山成为了大王,从此才度过了这道难关。王伦这个人心怀不轨,容易嫉妒贤能的人。当林冲第一次上山时,他就百般拒绝,就开始以“投名状”来刁难林冲。当有扩大梁山规模势力,壮大义军力量的好事时,也就是当晁盖、吴用等人,前来梁山入伙时,按道理来说,王伦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但王伦却不愿意留他们,林冲知道王伦人品不端,喜欢嫉妒有才能的人,也无法带领好梁山农民义军走向辉煌,如果继续做山寨的老大,一定会让梁山的大业受到影响,并说出王伦是“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他,要你有什么用”,说完,便手起刀落,立刻王伦把王伦杀了,从而把梁山义军的发展道路改变了,并开创了水泊梁山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林冲杀了王伦之后,为了发展,山寨不可一日无主,当吴用举荐他为梁山大王的时候,林冲这时却说:“林冲我不要贪图这个位置,根据我胸襟胆气,怎么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现在有晁兄了,智勇兼备,仗义疏财,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天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林冲自己却怎么也不肯当大王,后来在众多群众的举荐下,他才勉强答应坐了第四把交椅,这一义举,是对他的“义”最为深刻的体现,也突出表现了林冲那“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大义”之气,
(二)“小义”在不忍卖友求荣朋
林冲是个讲求信誉、严格要求自己、大度宽容、正直善良,具有英雄的侠肝义胆。为此,当他的好兄弟陆谦背信弃义,帮助高俅的儿子陷害自己的卖友求荣的行为,是最不能让他接受的。起初,林冲在识破陆谦的诡计后.开始是把陆家打得破烂不堪。然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直接到樊楼前去找陆虞候,并大声骂道:“陆谦,你这个畜生,我与你称兄道弟,你竟然为了荣华富贵,帮助高衙内陷害我”!林冲一连三日都在等陆谦.这足以说明他对这种负义行为的强烈反对态度。在林冲心里,像陆谦这种人渣是最可恨的,最应该被杀的,也是最不能接受的。在沧州的时候。当李小二向他形容所见到的尴尬人的时候,林冲十分生气,因为他断定这个人就是陆谦。于是他先是大骂:“那泼贱贼,敢又来这里害我!不要被我碰到,我把他打得骨肉为泥!”林冲在离开了李小二家之后,他先去市集上,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走街串巷,四处去寻陆谦这个人渣,又在街上连续找了三五天。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当中,林冲对陆谦的处罚,更是显示出了他的怒气,他的忍无可忍。林冲把他提起来,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放在一旁,用脚踩住了他的胸膛,然后取出那刀来。在林冲怒骂陆谦之后,陆谦身上的衣服被林冲一把扯开.把尖刀狠狠地向心窝里一插,七窍立刻迸出血来,然后将心和肝拿在手里。接着,又把陆谦的脑袋割下来,挂在抢上。林冲通过对陆谦的一系列行动把他的“义”表现得酣畅淋漓,给读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激荡与震撼。
在《水浒传》中,在众英雄的身上,体现最多的人文素养就是“义”。他们都是豪侠,在遇到不平时,大多愿意拔刀相助!林冲之所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因为他出身世家。如果让他在利与义之间作出选择,毫无疑问,他必然会选择义。因为义为重,利为轻,已经成为他的人生信条。这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不能接受陆谦的卖友求荣了。他们二人原本感情十分深厚,甚至称兄道弟,但是,陆谦却不顾兄弟之情,陷林冲于不义之地,这是让林冲如此生气的原因。最后林冲终于抑制不住体内的怒火,手剜了陆谦的心。水浒英雄无一不具有豪胆狭气的性格与气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已经成为他们的人生常态。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会在背后算计别人。理所当然,林冲便是其中之一。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像王伦这样的两面三刀,心口不一,嫉贤妒能的人。于是他果断杀了王伦,尽显其英雄之气。庄家之所以被驱赶,正是由于林冲难以忍受他们的吝啬之气。
二、“忍”——为贪图富贵而委曲求全的奴性表现
林冲是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如果说林冲的悲剧是缘于他英雄好汉的本色,那么,下层官吏奴性心态,也必然是其中之一。如果他不是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他或许会像鲁智深那样无牵无挂的行侠仗义。那么,毫无疑问,他的英雄形象会更加纯粹。但现实中他却出身于军官世家,就连丈人也是教头,并且他的家庭非常幸福美满,就是由于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才使得他形成一套祖传的屈人之下,忍辱负重得处世哲学。他和李逵不一样,他没有彻底的反抗精神,他作为一个底层小官,也无法认清统治阶级的本质。在长期的官僚生涯中,他也逐步形成了谦让谨慎、委曲求全、极度能忍的奴性思维和行为准则,如林冲根本不想替妻子报仇。在古代男人有两种仇不可不报,一是杀父之仇,二是夺妻之恨。如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中客遽曰:君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而忘报乎?解鉴《益智录·矫娘》有“盖夺妻之恨,人所不能忍者也。若君独忍之,君诚无心肝人”。然而就是这样大的侮辱,为了官位,林冲也不想报仇,只是想示威而已。
他第一次见到高衙内,想打他,而不敢打,这是多么悲哀。当然林冲是“不怕官,只怕管”,也许是高衙内的父亲高俅的官位太高所致,但是李逵不是打死了高廉的舅子吗?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第二次高衙内在陆谦家调戏自己的妻子时,我们看他的表现: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只听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可怜见救俺。便是铁石人,也告的回转。”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的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推开了楼窗,跳墙走了。林冲上的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娘子道:“不曾。”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可怜的林冲,这是什么当口还叫妻子开门?《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救刘邦,门口有重兵把守,“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呢。
在这一点上,林冲连武大郎也比不上。郓哥对武大说明了其妻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一事,武大接着说“我如今寄了担儿,便去捉奸,如何”,郓哥对他晓之利害,“那西门庆须了得,打你这般二十来个。若捉他不着,干吃他一顿拳头。他又有钱有势,反告了一纸状子,你便用吃他一场官司,又没人做主,干结果了你。”我们看武大的表现:只见武大裸起衣裳,大踏步直抢入茶坊里来。那婆子见了是武大来,急待要拦时,却被这小猴子死命顶住,那里肯放。婆子只叫得:“武大来也!”那婆娘正在房里做手脚不迭,先奔来顶住了门。这西门庆便钻入床底下躲去。武大抢到房门边,用手推那房门时,那里推得开,口里只叫得:“做得好事!”武大都知道先推门,而后说话。当高衙内跳墙逃跑时,林冲第一个反应应该是追他,须知高衙内不过是个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公子哥,而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教头,纵不能如武侠小说所说的飞檐走壁一般,要想捉住这个公子哥应该不难,但是问题在于捉住了他又能怎么样?
有道是捉贼容易放贼难,不打高衙内对不起自己,打了他又得罪高太尉,所以林冲让妻子开门时,与其说是让妻子开门,不如说给高衙内报个信,“我来了,你还不走”。“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其实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威慑。论理来看,陆谦罪不可赦,然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高衙内,这谁人不知?林冲为什么不去找高衙内?他不想与高衙内正面冲突而已。接下来的事情更证明了一点,“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也不见了。却回来他门前等了一晚,不见回家,林冲自归”,这里只说找陆谦,而不说找高衙内。“林冲一连等了三日,并不见面,府前人见林冲面色不好,谁敢问他”,金圣叹评:“写得骇人。”其实这都是表面文章。
林冲在听到李小二夫妻的话得知陆谦要来害他时,“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看上去林冲复仇的怒火万丈,这其实是林冲内心十分胆怯与矛盾的表现,他只是拿着刀子给自己壮胆与给他人示威。他敢杀陆谦吗?不敢,最多教训他一下。理由是杀人要被判死罪,既然杀陆谦是一死,何不把迫害自己家破人亡的高衙内杀死?对于谁是迫害自己的罪魁祸首林冲心里非常明白,他在开封府对滕府尹说的话就表明了一切。杀了陆谦是一死,何不舍着一身剐,把高俅父子也杀了?这种种迹象表明林冲不敢杀陆谦。
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武艺高超的林教头拿一把刀到处找仇人,而仇人始终遇不到,这不是一个很滑稽的场面吗?其实林冲内心深处倒是遇不见仇人的好,遇见了杀还是不杀,这都是一个难题。在这一点上,林冲与哈姆雷特有相同之处。我们知道,如果要报仇就是不动声色,做好准备,哪有拿着刀招招摇摇要去报仇的?林冲作为一个教头,这点经验都没有吗?连儿童郓哥都知道如何捉奸。古今中外都有一个俗语:会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一个大盗的切身体会:小时闻巨盗李金粱曰:“凡夜至人家,闻声而嗽者,怯也,可攻也;闻声而启户以待者,怯而示勇也,亦可攻也;寂然无声,莫测动静,此必勍敌,攻之十恒七八败,当量力进退矣。”莫应丰先生《将军吟》当中也有类似的一段话:一只死老虎,躺在路边上,你又是猎狗又是枪,又是冲又是杀,叫叫喊喊,很象个打猎的。真会打猎的不是这个样子,他要认真地去寻找野兽的脚印,要不声不响好埋伏,然后再放出猎狗。

我觉得,林冲叫妻子开门就是“闻声而嗽者”,拿着刀找仇人就是“闻声而启户以待者”,这表明林冲心里并不真想报仇,只是作出一种姿态:不要招惹我,我可不是好惹的。或许林冲对高衙内还抱着一种幻想,他认为通过示威就可以吓住高衙内。《红楼梦》中林黛玉笑话迎春“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这种麻木不仁,这种分不清形势,也适合于林冲吧。林冲的外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他的相貌与《三国演义》中的性如烈火的张飞完全一样,林冲也用“丈八蛇矛”,小说也叫他“小张飞”,然而他的手里却拿一把折扇,委曲求全,相貌与行动产生了严重的错位,哪里像豹子?倒像一只小绵羊。我个人认为,这是小说作者用豹子头,用张飞来比林冲,是对他一个小小而善意的嘲讽,相貌威武而内心软弱。把开头的林冲比喻成庞然大物的黔之驴,应该不算过分吧?
林冲的“忍”最直接表现是在他与高俅父子的尖锐矛盾冲突中。矛盾的导火索是林冲美丽的妻子在岳庙中烧香,被权势显赫的帅府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这个“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的花花太岁,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调戏林冲妻子张氏,正在与鲁智深开怀畅饮的林冲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赶到,正要发作,“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把这难以忍受的侮辱,囫囵个儿吞下肚去。虽然他“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当新结拜的兄弟鲁智深,领着二三十破落户赶来,要帮林冲厮打时,他却拦住说:“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一次。”
书中通过林冲在这一场冲突中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的行为表现,我们不难发现,林冲的“忍”与其长期以来作为下层封建官吏的奴性思维和行为准则是密切相关的,林冲作为一个江湖好汉是有血性的,个性是张扬的,只不过为了富贵使他必须适应官场的行为准则,“忍”只不过是他一时的权宜之计,贪图富贵不只是他一人的表现,基本上是所有封建官吏的共性。三、“狠“———作战的凶狠以及狠心的休妻
三、“狠”——作战的凶狠以及狠心的休妻
林冲的“狠”不仅表现在作战的凶狠,还表现在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而狠心的休妻。
(一)凶狠的林冲之大气
《水浒传》中写的“狠”的人物比较多,但他们往往体现的是“狠”的一个侧面。相比较而言,林冲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杀人手段凶狠,无不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狠”的大气。林冲的“狠”表现就是他的勇猛,林冲武艺高强。说道林冲武艺超强,比较典型的是这样两个场面,一是“棒打洪教头”。洪教头是柴进门客中武艺最强的,态度也很嚣张,林冲与之交锋,在初探后,明白了柴进“心里想要我赢他”的意思后,便一步步诱敌冒进,抓住对手脚步乱的弱点,“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在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二是“生擒扈三娘”。一打祝家庄时,一丈青扈三娘一出场就显得身手不凡,不到十回合生擒王矮虎,力战欧鹏、马麟占尽上风,追得宋江落荒而逃,这时,林冲出现了,不到十回合,只见他“赶拨去,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挟过马来。”连宋江也忍不住喝起采来,要知道扈三娘在水泊梁山中虽不是顶级高手,也不是泛泛之辈,这么轻松就生擒扈三娘,这样的林冲能不给人留下“狠”的印象吗?然而,如此大气的林冲,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也有“狠心”的一面——休妻。
(二)狠心的林冲之休妻保名誉
周思源先生认为:“读者之所以特别喜爱、敬爱林冲,除了格外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外,首先是由于他极其善良。”纪德君先生在分析林冲休妻时说:“这段催人泪下的生死离别,使人们看到了林冲深于情重于义的性格,以及为了爱妻,甘于牺牲的无私品质。”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林冲善良吗?我们常说,可怜者必可恨,这话用在林冲的身上是非常恰当的。林冲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男子汉主义的人,他活活逼死了他的妻子张氏。关于这一点已经有不少专家注意到。夏志清先生说:“但在充军前,他要休妻却非同小可,这样做深深伤害了他贤慧的妻子,远比高俅儿子的侮辱来得厉害”。表面上看,离婚是对妻子的爱护,因为这样可以使她再嫁而不是在等待他归来的期待中消磨青春。但一位真正爱妻子的丈夫难道要让妻子遭受离婚的羞耻吗?对他来说既尚有一线之明,难道不企望重逢吗?他的行动难道不正是表明了处于厄运、悲痛不已之时,他下意识的责备妻子为他带来这许多麻烦,同时又得到了真正好汉冷酷无情的名声吗?然而林冲对待妻子的问题还可以再作讨论。关于林冲为何休妻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
首先林冲如同梁山上的其他好汉一样特别看重妻子的贞操。夏志清先生说:“好汉们不看重夫妻私情,只要妻子忠诚就行。”在林冲与妻子对话时多次出现这个话题。如在陆谦家那样危急的时刻见到妻子第一句话就是“可曾被这厮点污了”;金圣叹评:此一句,若在神闲气定之时,便必不问;今极忙中,便必问矣。问此一句,正写林冲气急心乱也。不然,则将夫妻相见,竟不开口,于情理为大失;若问别句,则亦更无第二名也。金圣叹为林冲只能说这一句强作辩解,其实可以说“不要怕,我来了”,不过金圣叹说林冲气极之下说这句话,暴露了林冲潜意识中对妻子贞操的重视。当林冲找陆谦报仇时,他妻子安慰他说“我又不曾被他骗了,你休得胡做”;最后林冲休妻时,他妻子说了唯一的一句话就是“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这可见妻子被不被“点污”是一个横在林冲心头的一件大事。
其次,在我看来,林冲休妻不主要是如夏志清先生所说的责备她,也不是如魏文哲先生所说的“他担心的主要是自己的安危”,陈繁先生所说的“林冲休妻的根本目的在于自保”,更不是如刘辉先生所说的将“妻子推向一个恶棍,明显有着向高氏父子示好的嫌疑”。当下有论者甚至认为林冲想把妻子献给高衙内,这似乎偏激了。实际上,林冲是逼自己的妻子去死。一般说来,男人对女人有一种占有欲,从不想让其他男人染指,《水浒传》中的好汉都是如此,林冲也不例外。
林冲知道,如果不休妻,妻子张氏会一直等着他,在等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受到高衙内的侵犯,而这等于给自己戴了绿帽子,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一旦休妻,张氏受到侵犯与他林冲关系就弱了一些。而林冲对自己妻子张氏性格非常清楚,拿准了张氏必死。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中说“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先生还说:(女人)突然遇着男性的暴徒,父兄丈夫力不能救,左邻右舍也不帮忙,于是他就死了;或者竟受了辱,仍然死了;或者终于没有死。久而久之,父兄丈夫邻舍,夹着文人学士以及道德家,便渐渐聚集,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死了没有?受污没有?死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所以林冲休妻主要是为了让张氏离婚使其“心死”,防止她过于爱自己而忍辱偷生,再让高衙内逼迫催其“身死”。
我这样说并非揣测,古人石崇与爱妾绿珠就是如此,据宋代乐史《绿珠传》载,赵王伦向石崇讨要美妾绿珠:赵王伦乱常,贼类孙秀使人求绿珠。崇方登凉观,临清水,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出侍婢数百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而披罗縠。曰:“任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矣。然受命指索绿珠,不知孰是?”崇勃然曰:“吾所爱,不可得也。”秀因是谮伦族之。收兵忽至,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获罪。”绿珠泣曰:“愿效死于君前。”崇因止之,于是坠楼而死。林冲与石崇不一样,他要面子,他与妻子“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他不肯明说让妻子去死,然而两人都想不到,妻子的死亡并不能挽救他们的命运,石崇弃市,林冲也险遭毒手。最后,林冲去接妻子的时间也表明林冲对妻子的生死存亡不放在心上。
第五十八回,鲁智深问林冲的妻子时:林冲答道:“小可自火并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逆子所逼,随即自缢而死。妻父亦为忧疑,染病而亡。”这里有几点可疑,既然休了妻子,为何还要称“拙妇”?第二为何回家搬运老小?这里的老小指妻子,为何一定算准妻子没有嫁人?第三,林冲自上山到火并王伦,时间也不短了,不论王伦怎么压制他,把他的妻子接来同住,难道不比妻子在高衙内的虎视眈眈下更安全吗?这所有的种种表明,林冲算准了妻子不是为他守节就是自尽,丝毫没有为妻子考虑的想法。让张氏死,既不让高衙内得逞,又保全了自己的脸面,真是双赢的好事。
其实林冲对待妻子的态度,也就是《水浒传》作者对待女性的态度:“红颜祸水”。好汉不能爱女人,也不能有女人。宋江的阎婆惜、杨雄的潘巧云、卢俊义的贾氏都是红杏出墙,品行不端而给丈夫带来了麻烦,而就是品行兼优的女人如林冲的娘子张氏,不一样给丈夫带来了灾难吗?孙述宇先生说:“一个男人,再好汉也罢,总是受不起女人的负累的”。林冲只所以被逼上梁山,主要是性格使然,林冲内心是一个贪恋富贵的人。在《水浒传》中王进的遭遇与林冲相似,但是王进却义无反顾地出走,如果林冲能与王进一样,不再贪恋官位,就不会休妻,也不会被刺配沧州。林冲在走上梁山的前夜还在思念他的荣华富贵,如第十一回,他想“我先在京师做教头,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他可以带着妻子离家出走,到他的徒弟曹正那里。总之路有多条,然而林冲似乎不想离开家。
结论
从以上林冲形象的三个特点可以看出,“义”和“狠”是林冲最本质特点,是他个性张扬状态下的行为表现特征,而“忍”是他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背景下的行为表现特征。义表现了林冲仗义疏财,智勇兼备的形象,而“忍”的实质内容就是贪恋富贵,“狠”一方面是作战的凶狠,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住自己名誉的狠心。
而将林冲放在这样社会背景中进行刻画,是《水浒传》的艺术特色。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高俅一伙贪官污吏的一步步紧逼是促使林冲转变的根本原因,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腐败。这些奸臣在皇帝的纵容下,放纵亲朋,败坏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推向灭亡的边沿。林冲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时代,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品。
另外,我们也应看到林冲在走上梁山后,反抗精神是强烈的,但是他始终坚持“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倾向,一开始反对招安只不过是怕“中了奸人的计”,思想意识中还是拥护招安的,这在他高唐州之战阵前叫骂中可以看出来,他对高廉骂道:“我早晚要杀到京师,把你那厮欺君的贼臣高俅,碎尸万段,方是愿足”,斗争的矛头不指皇帝,而指向奸臣。而他真正面对被俘的大仇人高俅时,也只是怒目而视,不敢有复仇的过激行动。而在“招安”的论争中,也一直保持沉默,不像鲁智深、武松等人那样坚决反对,因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保留着归顺朝廷的幻想。当这种思想倾向在梁山中形成主流,梁山义军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林冲只能在默默无闻中死去,林冲的悲剧也代表着梁山的悲剧。
总之,林冲独特的性格和栩栩如生的形象丰富了《水浒传》的英雄人物的画廊,使《水浒传》这部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参考文献
[1]莫应丰.将军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金圣叹,评.济南:齐鲁书社1991
[3]罗维明.林冲和哈姆雷特形象异同论[J].明清小说研究,1993
[4]乐史.绿珠传[G].程毅中.古体小说钞:宋元卷.北京:中华书局,1995
[5]齐裕规.《明代小说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6]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7]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纪晓岚文集:第二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8]吴组缃.中国小说研究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胡益民,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0]鲁迅.我之节烈观[M].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11]焦恒生,张蓉.中[17]国古典小说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周思源.周思源新解《水浒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3]纪德君.正说水浒传:义与忠的变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14]魏文哲.论林冲休妻[J].古典文学知识,2009
[15]刘辉.新说水浒人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6]肖红兵.论林冲的“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
[17]陈繁.谈《水浒传》中林冲休妻对林冲性格的再塑[J].文学教育(上),2010
[18]孙述宇.水浒传:怎样的强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9]She Daping,the tragic life outlaws of the marshes,Yun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9.
[20]Guo Yingde:"Legends of Ming and Qing history",Jiangsu ancient books press,2001.
致谢
时光飞逝,大学生活一晃而过,转眼的瞬间,我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接近尾声,从一开始艰难的课题选题到现在的论文顺利定稿,心中真是感触颇多。回首过去的岁月,尽管过程很辛苦,也很纠结,但是心中却倍感充实。
我的论文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完成,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井辉,他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审查和修改我的论文。正是王老师那循循善诱的教导才给了我无限的启迪,王老师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精神正是作为学生的我学习乃至以后工作的好榜样!
其次,我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坐在这里听我答辩的各位老师们,真诚的对你们说:“你们辛苦了。”
最后,我也同样感谢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是他们给了我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也正是有了他们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充实而又圆满的完成我的毕业论文写作,在此,我真诚地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132.html,